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考研专业目录等综合备考指导金沙镇

2022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考研专业目录等综合备考指导

一、专业介绍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22年成立数学系,1983年成立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8%。特别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90人,其中本科生964人,硕士研究生228人,博士研究生98人。1988年,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数学学科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1997年成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1998年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概率论方向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05年进入“985工程”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平台。二、专业目录三、参考书《数学分析》第二版上、下, 陈纪修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简明数学分析》 第二版, 郇中丹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第3版(1-3册), 郑学安等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代数学基础》(上),张英伯,王恺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代数学》第三版,姚慕生,吴泉水,谢启鸿。《空间解析几何》(第四版),高红铸,王敬庚,傅若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解析几何》尤承业,北京大学出版社《解析几何》(第三版),丘维声,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祥旭714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四、分数线学校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院名称:数学科学学院年份:2019专业代码:070101专业名称:基础数学总分:305.00政治:48.0外语:48.0专业课一:85.0专业课二:90.0五、714大纲1、实数集与函数考试内容:实数概念及性质,确界原理,闭区间套定理,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2、数列与一元函数的极限考试内容: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简称极限)的定义,数列的上、下极限,函数的单侧极限(自变量趋于单点时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自变量趋于正或负无限大时函数的极限),函数的单侧上、下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性质,极限存在的两个判别准则: 柯西(Cauchy)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致密性定理,聚点定理,数列极限的施托尔茨(Stolz)定理,函数极限的海涅(Heine)定理,开集、闭集和紧集,有限覆盖定理.3、一元函数的连续考试内容:函数连续的概念和性质,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和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微分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莱布尼兹求导公式,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泰勒(Taylor)公式,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插值多项式和方程近似求根.5、一元函数积分学考试内容: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函数的积分公式,定积分(指黎曼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下限函数及其导数,黎曼可积的判别准则,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6、无穷级数考试内容:(一)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p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交错级数与莱布尼茨定理,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二)函数项级数:收敛域、和函数、一致收敛概念,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判别法、和函数的分析性质(连续性、可微性和可积性;逐项求极限、求微分和逐项求积分),(三)幂级数: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四)三角级数与函数的傅里叶(Fourier)级数:2л-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黎曼引理,贝塞尔不等式,傅里叶级数收敛的狄尼(Dini)判别法、狄利克雷(Dirichlet)判别法,傅里叶级数的收敛定理,2l(l>0)-周期函数函数的傅里叶级数,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7、多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多元函数极限存在与否的判断,二元函数的累次极限,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二阶乃至更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隐函数存在定理,反函数存在定理,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二阶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8、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考试内容: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的概念,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一致收敛的概念,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的分析性质,一些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的计算.伽玛(Gamma)函数,贝塔(Beta)函数.9、多元函数积分学考试内容: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格林(Green)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二元函数全微分的原函数,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高斯(Gauss)公式,斯托克斯(Stokes)公式,散度、旋度的概念及计算,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应用.六、专业课经验专业课前期先打好基础,后期的巩固与提高才有效果,大概用了2个月的时间先看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分析》,和北大的《高等代数》。主要是看内容,课后习题(两套教材都是有配套习题解答书,用起来很方便)。关于教材的内容,不留死角,在课本上的内容都要弄清楚,课后习题先自己独立思考,不会的话借助习题解答书。暑假6月到9月在看李傅山的《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方法》和王利广的《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两本书是分类综合的复习书,相比教材难度要稍大,把教材的内容重新归类,提炼出常考点,难点重点,也保证了每个题都有解答,我经常会有想不通的地方,会提出一些问题与新祥旭一对一的学长沟通,暑期认真读透了这两本书,感觉收获很大。过完暑假自己开始作华东师范大学的考研真题(因为华东师范大学的考研真题比较全,网上有卖一套解答与解析),每天白天查漏补缺并学习英语和政治,晚上抽出3小时的时间,模拟考试,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进步很大。知道了考试的大致范围,常考点和套路,这个时候再去看其他学校的考研真题,大部分都有了思路。进入11月及12月,我开始钻研琢磨北师大的考研真题,因为北师大的考研真题在网上没有成体系的解答,基本上都是我和新祥旭学长一道一道商讨解决的。与此同时我开始着手解析几何的备考(北师大的专业课2是65分的解析几何和85分的高等代数,虽然解析几何的难度比较低,但是11月开始着手备考有点不妥)进入12月份,自己的心态有些变化,每天会心慌(尽管自己前期做了很多努力,看书与刷题,也许到这个时间段心态的变化都是正常的。

非君臣也

北师大专硕上岸学姐的亲身经验:考研复试千万不要踩这些雷区!

首先,恭喜大家初试已经考完了,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让我们先从一个悲惨的小故事开始今天的经验帖。15:00京师大厦9308门口一个女孩小声背着自己的自我介绍,上午英语面试顺利的喜悦一扫而光,厚厚的初试专题资料在手里捏了一天却没翻开。15:30京师大厦9308教室内鞠躬、问候、到右手边学姐处抽两道题后,女孩坐定开始自我介绍,声音里带着颤抖,脸上努力笑着强行跟抬头的老师眼神交流。“我最后一次实习经历...”“可以了,看看你手里两道题,选一道答吧”王长潇老师打断后示意,被打断后女孩脑子里一片空白,终于还是到答题这个环节了,原来直接用自我介绍撑满面试是行不通的。打开纸条“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案例”“竖屏时代会否来临”看着上面的文字女孩脑子里却一点想法都没有,抓起提前放在桌子上的笔在草稿纸上胡乱画了两笔。“1分钟到了,开始答吧”。“嗯…竖屏时代…是否来临,我认为…与其说”张开嘴却失去了连词成句的能力,老师们都坐不住了“你要先想清楚竖屏时代是什么”“是不是用手机看视频呐?”女孩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居然反问老师。“啊,对啊,你看手机这样拿着”另一位老师说着拿起自己的手机,旁边一位老师终于忍不住了,发问“既然不会,为什么选这道题呢?”女孩嘴巴已经不受大脑控制了,自己答到“我觉得这道题比较有意思,竖屏时代这个表达比较新奇,没想到把自己套进去了......”15:40“老师,时间到了”坐在老师后排计时的学长学姐提醒道。“哦好,把简历拿走吧”——完了,肯定没过简历都让我拿走了。想到这,只能垂头丧气地走到老师们面前挨个收回6份,“没关系,下次就好了”来自禹建强老师的最后一记暴击。女孩懵懵懂懂地快走到门口才想起没有跟老师们道别,出于基本的礼貌再次放飞自我,转过身来说“老师们面试一天也辛苦了,好在到我这是倒数第二个了,如果能让老师们乐一乐,我的面试也算有意义了。”鞠躬转身出门。没错这个尴尬的面试者就是学姐本人了,虽然复试还是第二的分数,但丢分事小、丢人事大。经过这次惨痛经历,我痛定思痛。来让我们一起捋一捋考研复试那些坑1.状态:切忌考完初试放飞自我 我能理解大家考完初试自然有种过了生死劫的感觉,所以并不是要大家继续过初试复习的生活,但是如果满世界乱跑很容易再也收不回心而无法进入复习状态(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天都在学习,至少要有一上午坐在书桌前安静学习的能力。2.看书:切忌不看或只看专题 初试准备的专题还是用看的,因为复试的笔试一般不会难为大家,很有可能直接考三道热点专题,比如去年就是“谈一谈直播行业”(具体问法记不清了,但就直接用直播专题答)、“技术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技术”(只要站定技术中性论就没问题)、“今年你最看好传媒业哪个板块”(结合5G谈一个你记得最清楚的专题)。我个人觉得专题不用每天花大量时间背,可以平时拿起来看一看,把大量的时间拿来看前沿论文和新的书,考试前一周集中复习背诵专题即可,这样没准还能使新老知识产生化学反应。很多同学都在问准备复试要看哪些书,其实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毕竟喻国明老师给出的书单也都是2018年的事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微信搜索“ 院长书单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于里面的10本书不必每本精读。可以先在知网、豆瓣搜书评,着重看一下对于书内结构的介绍部分,了解大致内容和行文脉络,然后根据内容判断你是否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书目再去精读,读之前可以先看一下找到的书评对里面内容的一些解读和点评,在读原书的过程中可以将别人的观点当成靶子,边读边思考你是否赞同他对此书的看法。这样的读书过程就不光是眼睛遛弯,如果能把自己不同于前任的看法记录下来,那么恭喜你在无意之间就写完了一本书的书评。除了读书以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看论文,除了北师大老师们新发的论文以外,这个时候还可以补一补新传四大刊物(不会有同学现在还不知道吧: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近几个月的论文,这才是了解学科前沿的入门步骤。读论文时可以采用三遍阅读法:一读标题、摘要、小标题、结论;二读进入段落、扫读例子;三遍背下结构图、自述论证。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篇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章就一定要向张洪忠老师学习,找到文章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通过画图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看似复杂的定量研究其实比其他文章好读得多。相信大家通过这两年的初试题也注意到了北师今年对研究方法的重视,把每种方法的定义背下来既费力又无用,这里推荐一些文献大家可以参考看看,通过里面的例子理解即可,提纲挈领的记忆一些讲具体操作的表述。①艾尔.巴比:第三章因果关系的本质p91---111;②RogerD. Wimmer & Joseph: 第二章研究的程序P20---55;③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研究设计”P43---P84;④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六章抽样”P114---P153;⑤RogerD. Wimmer & Joseph: 第六章调查研究P142---189;⑥RogerD. Wimmer & Joseph: 第八章内容分析;⑦艾尔.巴比:第9章P294---319;⑧RogerD. Wimmer & Joseph: 第七章质化研究P190---215内容比较多,小伙伴们挑选使用,胡师姐复试班会有学长学姐带着大家过一下研究方法的。3.材料:尽量提前、严禁复试前一周匆忙准备 ①简历:不能拿之前找实习的简历凑活,找个简单清晰的模版,按照个人信息、学术能力、科研成果、新传专业相关实习经历、出色的社团组织经历、特长这个顺序写下来。没有就不写,合理安排空间,篇幅控制在两面或一页纸最好。②中+英自我介绍:按照简历内容的顺序简要介绍,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不管多精彩,长了一定会被打断,那个时候你的节奏可能就被打乱了。(惨痛教训)③优秀作品集:本科期间发表论文版面、参与本科老师的科研项目、实习期间优秀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打印成册。如果有音视频作品可以在简历或者作品集最后附上二维码(老师们不一定会扫,但看起来很有新传人的素养)4.模考:优先准备按需参加 关于是否必须参加模拟考,就我个人而言是需要的,我当时虽然报了模拟面试,结果没去,主要是因为时间紧张在没准备好材料的情况下无瑕顾及。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肯定是有帮助的,一是能够帮助计时体会10~15分钟面试时长大概是如何配比;二是能够体验现场多人面试的紧张感;三是经历一些突发情况能够有心理准备。所以我觉得在准备好了材料以后,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尽量参加模拟考试,以线下模考为优,我当时就有研友参加了胡师姐复试班的模拟考,师兄师姐帮她反复看了个人陈述,对她的面试发挥有很大的帮助。倒不用被学长学姐给的分数左右心情,主要可以回听录音或者回看视频,了解自己临场的表现,有些问题你不看到真实的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包括语速、表情、姿态都可以进一步调整。5.导师:初试出分后再考虑要不要联系 首先我个人观点是开学后开始选导师之前其实都没必要联系导师,主要是大家对老师们的信息大多数都只能通过看学校官网、读论文获得,可以说是根本不了解老师。现在联系了就可能会产生开学后又想选其他导师的两难处境,复试前联系的是一个,最后选择的是另一个,多少有点不合适。但是总有同学会觉得复试前不联系导师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其实就算发了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回复的,顶多就是混个名字看起来眼熟而已。所以就算要发,我建议可以给与自己研究兴趣一致的一位老师发一封不长的邮件:介绍一下本科的学校和专业,初试成绩,通过读老师哪些论文觉得自己的研究兴趣与老师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所以想问一下如果有幸能被最终录取能否加入老师的团队。不必花费太长时间措辞,也不用等着回复,尤其是给喻国明老师发邮件的同学就更不用等了,发就是纯粹图个心安,但是也得想好自己如果到时候反水选其他老师的退路和说辞。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祝各位都有一个比我成功的复试经历!看完了学姐的复试经验,你是否对复试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呢?今年的复试线未定、复试时间未定,复试人数、复试形式都还是未知数,但已知的是,复试准备时间已经拉长!如果说以往复试准备时间不足,大家都是匆匆忙忙地准备,你投机取巧有可能略胜一筹,那么今年充足的准备时间只会让复试变成真正实力的较量!如果你没有把握、没有自制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衡量标准、不懂得规避个人错误!那么就来 胡师姐复试一对一 吧!胡师姐团队眼睁睁看着大家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功入围复试,比谁都更加珍惜这张门票,也更加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复试一对一课程旨在帮助复试学生获得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让初试排名较低的同学能够逆风翻盘,让初试本就高分上线的同学保持实力、强者更强!胡师姐为你量身定制课程,上岸更有保障!

祸莫大焉

北京师范大学721&904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经验贴/复习规划等指导贴

参考书目艺术原理影视基础经验分享本人是2020级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硕上岸考生,报考方向为01视听节目创意与制作。初试总成绩390分,一战成功上岸,本科为哈尔滨某一本院校广播电视专业。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五月份开始准备,现将复习经验以及广播电视专硕考研基本概况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后续有意选择该专业的考生有所帮助。一、北师大广播电视专硕考研概况北师大影视传媒系是艺术与传媒结合的综合性专业系,也是中国内地综合性重点大学中最早单列设立影视教育的院系,影视学科创建于1992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整体实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影视学专业于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影视传媒系拥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和第二个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点,并拥有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点,是艺术硕士首批试点招生单位。由于北师大的学科实力,因此每年报考北师大广播电视专硕的考生也相对较多,初试的报录比在1:15左右,复试的比例为143%,广播电视专硕分为视听节目创意与制作、视听节目运营与管理、纪录片创作三个方向,三个方向考试内容相同且一起排名。二、考研专业课初试备考广播电视专硕考试内容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艺术学概论,主要包括八大艺术门类,以及艺术整体学科的起源、历史、特点、关系等;另一部分为影视基础,其中包括电影和电视两个部分,电影主要侧重史论、导演、以及不同类型电影的特点,电视更侧重新媒体及各种热点问题,题目相对比较灵活。专业课一:专业课一主要考察艺术学基础知识,包括艺术总论、艺术家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等,了解艺术学整体框架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一切艺术门类的基石,尤其是艺术的创作过程、八大艺术门类、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鉴赏等内容在历年真题中频繁出现,是重要考点,艺术原理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容易拿分。艺术原理中的简答题、论述题分值比重大,出题灵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艺术原理的答题方法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多写多练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多积累一些案例,用于不同题目的作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专业课二:专业课二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两个部分,其中广播电视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考题内容比较全面灵活,包括各类型节目特点分析、节目案例分析、以及当下广播电视的现状及发展,新媒体及媒介融合等各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对广播电视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积累和系统的掌握。电影部分比较侧重史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和外国电影史两大部分,需要对电影史中的经典作品,著名导演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具有一定的了解,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广播电视方向考生的论述题主要侧重电视部分,电影方面论述题稍作了解即可。除了上述参考书目外,也可以关注一些传媒类的公众号和杂志,比如公众号包括“传媒一号”“广电独家”“综艺报”等,杂志包括《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等,从公众号和杂志中可以了解当下的影视热点同时也要多读导师的论文,从论文中学习老师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电视方向看张智华、胡智峰教授、陈天祥老师,电影方向看周星、王宜文、史可扬教授的论文。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多读多背,要对书中的知识点做到整体把握,比如可以将每一章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框架,这样更有利于背诵,同时也要做到融会贯通,将书中的知识点转变为自己的观点,用在简答题和论述题中。此外,历年的真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北师大的历年考题中,重要考点往往会重复出现,因此考试前一定要将这些真题完全掌握。最后,在考试前,一定要自己进行模拟考试的练习,完全按照考试时间来作答,根据题目分值来进行时间和字数的分配,一般名词解释的字数在300字左右,简答题在600——800字左右,论述题字数越多越好,最好可以达到1500字。三、考研复试经验北师大研究生复试的时间一般较早,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在五月中下旬才进行复试,且取消了笔试环节,增加了英语水平的测试,笔试内容一般是考电视节目分析,面试部分更侧重专业知识的考察,今年的形式是现场抽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内容和初试差不多),但需要考生在规定时间进行作答,所以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北师大的录取方式就是初试和复试的成绩直接相加,复试总分300,初试加复试满分800。四、写在最后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可以送给各位正在备考的各位学弟学妹们,虽然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名言,但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考研一样,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就可以发现,考研中的很多困难,我们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都可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本文来源新 祥 旭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复习总述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考研有以下四门课程:英语二(100分)、政治(100分)、艺术原理(150分)、影视基础(150分)。本课程负责艺术原理与影视基础两门专业课程。本次指导一共100课时,具体分配情况是:艺术原理40课时,影视基础60课时。艺术原理整体安排:2021年九月份之前上完课程的90%,剩余10%为模拟试卷分析和答题技巧分析。影视基础整体安排:2021年九月份之前上完课程的90%,剩余10%为模拟试卷分析和答题技巧分析。艺术原理课程安排课时1、2、3 —— 导学课及大纲思维导图3月● 艺术原理课程导读● 艺术原理综述,以2020年真题为例● 制作每个章节的大纲思维导图● 布置作业:大纲思维导图制作课时4、5、6 —— 艺术本质论4月●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特征● 艺术本质五大说法●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7、8、9 —— 艺术本质论4月● 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教育与美育●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10、11、12 —— 艺术发展论5月●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13、14、15 —— 艺术创作论5月● 艺术家● 艺术生产● 艺术创作过程●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16、17、18 —— 艺术创作论6月●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创作心理●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19、20、21 —— 艺术作品论6月●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的至境形态● 艺术作品的构成●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22、23、24 —— 艺术门类论7月● 实用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25、26、27 —— 艺术接受论7月● 艺术鉴赏● 艺术批评●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28、29、 —— 写作课7月● 写作格式与技巧● 艺术本质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30、31 —— 写作课8月● 作业批改讲解● 艺术发展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32、33 —— 写作8月● 作业批改讲解● 艺术创作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34、35 —— 写作8月● 作业批改讲解● 艺术作品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36、37 —— 写作9月● 作业批改讲解● 艺术门类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38、39 —— 写作9月● 作业批改讲解● 艺术接受论写作考点● 布置作业:写作大题与提纲课时40 —— 冲刺11月● 模拟题讲解● 考前答疑影视基础课程安排:课时1、2、3 —— 导学课及大纲思维导图3月● 影视基础课程导读● 影视基础综述,以2020年真题为例● 布置作业:熟悉参考书课时4、5、6 —— 世界电影史4月● 法国电影史相关知识点● 布置作业:笔记整理课时7、8、9 —— 世界电影史ps:以上为部分规划指导,新祥旭提供一对一针对性辅导,需要了解的同学可联,系新祥旭岑,老.师咨询哦。

母与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考研大揭秘

很多同学私信咨询关于考研院校的选择问题,因为考研的内容、参考形式都和艺考有所不同,所涉及院校和梯度都大相径庭,因此我单独开了一个新的知乎专栏。全国目前可以艺术类考研的院校柏老师基本都总结了一遍,未来将会以周更或者隔周更的方式进行更新各个院校的解析。美术、音乐、舞蹈类的柏老师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能给出数据式的总结,深入的分析难免会少一点,重点还是会放在戏文编导传媒类的分析上。作为柏老师的母校,将北师大的考研解析放在第一篇,表达我的热爱。我们先来分析学校本身。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师大作为戏剧与影视学科的A+双一流院校,其学术实力自不必多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拿到了A+的分。北师大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实力并不薄弱,相反北师大几乎统集了包含戏文、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音乐、舞蹈、书法、艺术学理论等几大艺术学科。这一点儿在北京甚至是全国院校里都是少有的。艺术类考研专业集中于一个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2002年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学术与创作并进的独特学院。学院设有国家首批“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的艺术门类成立后设有“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音乐与舞蹈、美术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影学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艺传现设置7个教学系:影视传媒系音乐系舞蹈系艺术学系美术与设计系书法系数字媒体系12个研究中心(馆、所):A传媒艺术教学实验中心 B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所)C 纪录片中心 D影视文化创意研究室E传播效果实验室 F京师美术馆G启功中国书法研究中心 H中国影视音乐中心I中国拉班研究中心 J 新媒体影响研究中心K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L北京青年影视创意基地我们来对比一下2019-2020年的招录人数。艺传2018年计划招生171人,2019年计划招生135人, 2020年计划招生189人。考研热度一直在上涨,扩招是大势所趋,招生人数变多,但是报考人数也在变多,压力其实也呈上涨趋势。和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同的是,录取人数也在变多,甚至超过了计划数。最明显的就是广播电视方向,多招了40人!珠海计划原定24人,结果录取了56人。虽然多加了一个珠海方向吧,但是这等扩招的确是···很厉害,让我怀疑是不是去考的都给过了。肉眼可见的,明年计划数应该会更多,也很有可能扩招,但是会不会扩招这么多人,就真的不好说了。学硕专业基本计划和录取数是持平的,也没有大比例的扩招趋势。几个热门专硕专业,特别是19年新开的电影专业,未来肯定还会有上涨。珠海方向师资和北京这边是一样的,为了鼓励珠海分校的发展,这个方向肯定会延续,并且扩大招生。基本情况交代完,我们来细看这几个院系和相应的专业。还是那句话,我主要分析戏文编导传媒类的专业,书法音乐舞蹈美术不是本人专长,就不班门弄斧了。我们先从学硕谈起。这是几个学硕专业,学硕专业基本都按照计划招录。统考计划和推免生的名额还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先来说艺术学理论-艺术学评论。一个非常学术的专业,研究艺术史、艺术学、美学、艺术评论的专业。招生人数历来很少,理论基础要求很高,总分要求更是不低。2019年分数线340,2020年直接飙到了390.介于北师大的学术氛围如此浓厚,这种纯学术专业不建议对学术没有志向的学生报考,学起来也会很痛苦。2019年统考给了一个名额,最后没有录取。可以看做是”宁缺毋滥“的一个变相展现吧。音乐与舞蹈学2018年没人过线,2019年过线的都录了。北师大的学硕总而言之,就是要理论扎实,虽然是艺术类专业,但是北师大的学术底子要求考生在学术、学习上的能力不能差,英语不能低,专业课更是不能低。2019年分数线才340,2020年直接到了360。美术学美术学分四个方向。2019年就书法学录了一个,其他的三个方向没人过线。2020年还算争气,过线了的都要了。2020年是01、02两个专业方向一起排序,03单独排序。所以大家也看出来了学硕过线基本等于录取。2019年分数线340,2020年到了362。戏剧与影视学到了最热门一个专业了,竞争比较激烈,压力也大。这个专业很容易出现黑马,学传播的和学戏文的高分考生太多了,而且有211、985背景的不在少数。2019年01-02方向分数线350,03-05影视创作分数线360,今年所有方向370。2019年就比计划数多招了8人,2020年卡着招满了10人。01-02是电视学硕,偏电视、新闻、传播学。03-05是电影领域,研究电影学、电影史、影视批评为主。但神奇的是01-05初试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电影电视的知识都得会。这无疑加大了这个方向考生的学习压力。当然这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需要。A+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大家也理解一下老师们A+的自尊心。然后我们看看专硕。音乐音乐不是我的领域,只能摆数据了。2019年要分很低,300分而已。过线的人也不多,以至于录取都没录满2020年突然就360了。但是按照这个涨粉趋势,过线的人以后也不会太多,相对来说过线录取的几率非常大。广播电视专硕分四个方向,前三个属于电视领域,04数媒是单独一类。2019年的时候分数线是单算的,01-03要360分,04数媒单独划线340分。2020年直接统一了,要分355。为了扩招,为了生源,大家可以看出老师们的努力!电影和广播电视的师资是一样的,院里很多老师都是研究电视出身的,大家不必担心学术能力。数媒和前三个方向考的东西不太一样,初试和前三个一张卷子,到了复试就要考实操,会有设计、作品集的考察,所以不建议纯理论的学生报考这个专业,一定要有相关的实操能力。01视听节目创意与制作、02视听媒体运营与管理、03纪录片创作三个方向一起排序,04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珠海)方向单独排序,05数字媒体艺术单独排序,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今年比较过分的是,广播电视专硕多招了40个人!什么概念?今年艺传计划招生189人,它一个方向多招的人数就占去了接近五分之一的招生数额!学生扩招的诚意很足,但是这等扩招,明年竞争压力会直线上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么叫做神仙打架。很多同学也不太了解师大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被划在了广播电视专硕中,柏老师近期也会发在知乎LIVE数字媒体专业全解析中讲到关于这个专业应当如何备考等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参与~艺考LIVE预告 | 宝藏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全解析电影电影专硕是去年第一年招生,准确来说是单独分出来招生。因为其实电视电影师资一致,也教电影,现在给了电影一个名分,很感动。2019年也就是招生第一年,就扩招了2人。今年多录了8人,不知道是神仙太多,还是老师缺学生,总之录取远超计划。01电影创意与编剧、02电影制作、03电影运营与管理三个方向一起排序,电影04艺术管理方向单独排序,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说一下04艺术管理,这个专业性质和前面三个专业不太一样,要考察艺术史论、中外艺术史,相对来说理论气氛浓郁一些。就连初试专业二的时候都会考察比「西方近现代现实主义艺术浪潮中各门类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发展状况」。简单比喻,这个方向有点像混入实践人员里戴金丝眼镜的知识分子。2019年01-03要分355,04方向只要300分,今年直接飙到380,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舞蹈2019年分数线也才305,2020年就到354了。2019年多录了1人,2020年卡着招满了。可以看出来这几年分数线越来越高,所以舞蹈专业学生也不要掉以轻心。基本过复试之后,录取率在60%。美术2020年美术有四个方向了,皆大欢喜,美术生可选择的方向更多了。2019年分数线01是310,03书法是340,今年到了355,增幅其实还好。去年美术创作和书法都有多录,今年反而少了2个人。复试分数线的高涨无疑卡掉了很多人,报考美术专硕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初试复试两手抓两手硬。我们再来看看复试内容。虽然今年疫情改为线上考试,但是大体的内容和环节还是不变的。art.bnu.e.cn/Article/专业说完了之后,我们再来说怎么考的问题。各个方向的具体学习实在是写不完,我们就从参考书下手。720、721都用两本书:《艺术理论教程》张同道《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张同道的作为主学,彭吉象的作为其次。当然除此之外什么王次炤的,李泽厚等人的书多看没有坏处。因为作为专业一,参考书给予采分点,而其他的书则是予以更丰富的论据和理论素材。北师大相对来说,可选择的艺术学科较多,学术氛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特别是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电影专硕都是实力强劲的学科。个人觉得如果有希望通过考研,进入211、985院校,学习艺术专业的话,北师大一定是不二之选。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艺柏艺考中心;知乎@柏自立

进出口

2022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数学考研分数线、复试经验等综合经验指导

一、专业目录二、参考书《数学分析》第二版上、下,陈纪修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简明数学分析》第二版,郇中丹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第3版(1-3册), 郑学安等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代数学基础》(上),张英伯,王恺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代数学》第三版,姚慕生,吴泉水,谢启鸿。《空间解析几何》(第四版),高红铸,王敬庚,傅若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解析几何》尤承业,北京大学出版社《解析几何》(第三版),丘维声,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祥旭714、812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三、分数线四、专业课经验数分:大一大二时,我对老师的数学分析课很感兴趣,所以自认为学得比较认真,理解得也比较深刻。这虽然是我学得最认真的一门课,但也只仅限于完成平时的作业和完成期末的复习,并没有做很多额外的努力,这样四学期下来,对数学分析整体还是有个宏观的把握,比如说起微积分学基本定理,Dini定理,欧拉积分等都会有个大致的印象。不过对于数学比较困难的同学建议还是换个专业,除非真的对这个专业的喜爱,这样的话我就建议大家跟个班去学习,我推荐新祥旭考研一对一,因为我有学姐在那儿跟过,说还很不错,所以推荐给大家,但是具体的就得大家自己去问问了。9月份开始,我开始做教材的课后习题,顺便复习一下教材里面的定理。这时做课后题还是需要借助答案,然后发现原来教材后面的题目许多都是考研题,怪不得以前都不会做。这一轮复习到了10月中旬。11月,我开始看北师的考研数分真题,基本上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大致做一年的数分真题,再看答案解析。到11月中下旬,差不多把数分的真题都研究透彻了。接下来就看得很杂了,比如其他各地的考研题、练习题、模拟五套卷什么的……因为在12月,英语政治的压力很大,就没有精力,也没有安静的心去好好看数分了。专业综合:专业综合分为高代和几何两部分。主要说说高代部分吧,因为我在大二学高等代数的时候,因为没数分的那种喜欢,所以一直使不上劲,上册的内容勉强学懂了,下册的内容在学的时候,到线性变换的时候完全就不懂(一点不谦虚)。虽然期末考得还好,但含水量极大。后来整个大三几乎就没碰过高代。后来开始做《高等代数考研教案》,每天做10页,觉得这本挺适合我,内容也很全。因为后来到了正定二次型和线性变换那边,本来基础就不好,边看边做,边跳边做,到8月底勉强把它做完,这时终于对整个高代内容有了大概的把握,因为把“ 矩阵”那章也做了,这章一般上课是不讲的,但考研还挺重要的。从9月份,就要开始看课本(真的是看课本,很多以前上课的时候都没看过,例如线性变换、 矩阵中的内容)。然后把课后习题做一遍,但补充题基本还是要借助答案。这样做到了10月中旬(国庆放了个假),这时开始又把《考研教案》里曾错过,曾不理解,或曾跳过的内容补上。到了11月,我开始看北师的考研高代真题,基本上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大致做一年的高代真题,再看答案解析。到11月中下旬,差不多把高代的真题都研究透彻了。12月真的没有精力和动力了,所以就只能每天比较杂地看看课后补充题、各地真题、模拟五套卷和复习题等等。五、复试经验复试第一天一般是资格审查,然后第二天体检(一般是走过场),第三天专业笔试,第四天进行专业面试+英语测试,面试完一般第二天就能出结果。不过在北师,我当时是一天完成笔试+面试,审查和体检我是前一天完成的。具体的大家还得在学校官网看看。复试时需要注意的几点:1)对待复试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即:要认真准备才是!高分被刷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跨学校或者跨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小心应付。2)复试的主观性很强!一碗水端平的学校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如果你是外校的,复试完掉个十几名甚至二十几名是很正常的.心态要平和些3)对于跨专业考的学生,老师一般都会在专业问题上刁难你,他要向你证明:我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好进的,是很有内涵很有技术含量不是你花几个月的时间学一门专业课就能搞定的。所以建议恶补一下,或者跟班吧,毕竟是努力了一年的最后机会了,我推荐新祥旭一对一,因为我复习时讨经验的学姐就在那里授课,不但是初试,也包含复试,会教复试重点,真题和面试技巧和口语,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试。4)复试时一定要有礼貌,进去之后和出来之前一定向老师问好。老师再怎么打击你,千万不可跟老师争吵。5)在复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这是正常的)不要说“我不会”,然后在那里呆呆的站着!你可以说一些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内容,要委婉一点!老师一般不会为难你的。6)复试时的气氛很重要!一定不要把气氛搞僵,老师都不大喜欢不善言谈的人7)其实老师都挺平易近人的,不要自己先把自己给吓住了!哈哈……8)考研复试里最重要的是面试,占的比例相当大,所以要重视。

聋哑剑

20双非跨考北师大新传专硕:为了上岸我做了100万字的专业课笔记

2020级北师大新传专硕初试总分第一 年糕胡师姐说我对年糕同学印象很深。不仅仅是因为她从18年底就成为了我的微信好友。还因为去年暑期集训的时候,我们是同住一个宿舍的室友。而且她就是挨着我的那张床,每晚我们都头对头入睡。暑期集训时,她永远是最低调努力的那一个。不论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在安静地学习。面对夸赞,她从来都是淡淡地微笑。其实每年考研,谁能考上,谁考不上,很难说。但我从年糕身上一直能看到上岸学员共有的品质:认真,好学,爱思考。瘦瘦的小女孩却有着大大的力量。还记得去年12月,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年糕的电话,刚接起来对面就哭了,把我吓了一跳。我当时心想“糟了”!我一边安抚一边问她怎么了,她边哭边说“我英语模考卷阅读错了4个”,听到这句话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安慰她道“别担心,模考卷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真题”……备考期间暖心的点点滴滴,这个多次说过要加入我们团队的小姑娘,现在终于如愿上岸了!还是以北师大专业课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真好!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下我们终于在胜利的彼岸会师啦!希望这篇经验贴可以带给你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我知道这条路走下去需要很大的决心,但是别害怕,带着梦想向前走吧。1 个人情况本科:双非财经类院校,金融学本科,跨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决定跨考新闻传播专业是在大三上半学期,那个时候学校专业课变多,考研被提上日程,感觉学业负担一下子变重了,那个时候我还准备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考本专业挺好的。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定院校并进入复习,各个考研机构的老师也来到学校做宣传。在我把数学复习了一点之后,我觉得有一点难,复习下去也没有动力,而且大三专业课的学习也让我没法兼顾两者。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师来我们学校做讲座的时候,说了一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去选择我喜欢的专业。但是因为那段时间课实在太多,所以只是搜了搜经验贴,买了本新闻学概论看了看,跨专业心里没底,所以从网上搜了搜新传考研报班情况,搜到了胡师姐新传考研辅导班,于是咨询了一下,定了要考新闻传播方向。2 备考情况专业课|我是从2018年年底开始准备的,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看完了李良荣老师的那本《新闻学概论》,寒假期间看了《新闻理论十讲》《传播学概论》,做了一些笔记,懂了最基本的传播学知识,作为跨考生,刚一开始看这些书的时候是有一点费劲,但是一点一点啃下来以后,看别的书就没有这么难了。2019年3月—2019年6月这个期间多看了一些书,完善知识框架,不停地背诵基础,把基础弄扎实。下面是我看的书(有一些是7/8月看的,都放到这里面,标了蓝色字体):注:我一开始准备考的是汇丰商学院和复旦的财经新闻,所以有一些书是按照汇丰商学院的参考书来看的,同学们酌情参考。这一阶段还要不停的背诵传播学知识,如果一段时间不背诵的话,过一段时间就会生疏。大三下半学期课程比较多,我还没有开始练很多题,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学英语了,5月份上了逻辑课,课程很有意思,对破题也有很大帮助,我也试着写写逻辑班的作业,6月份开始接触新闻实务。写了几篇消息,对于新闻实务有一些了解。7月7月参加了胡师姐的暑期集训班,想在基础上做一些提升。暑期集训时的学长学姐都很好,讲课很有干货,平时答疑也很及时,暑期集训时间安排比较紧密,同学们一起学习也很有氛围,这次的暑期集训也让我对新闻传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暑期集训有一些涉及新媒体的知识很有趣,学长讲的也比较生动,有时候答题也能用得上新媒体知识。同时,集训时候练了很多新闻评论,让学长帮我批改,对于考北师大这样一个新闻评论分数很高的学校来说,是非常有用的。8月8月份集训结束,我回到家复习。早晨做英语和政治,下午复习专业课。这个时期主要是完善我的笔记。我把胡师姐的蓝皮书和暑期集训的教材,以及我之前买的其他教材收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内容归类整理,分成了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等模块,按照名词解释、大题的顺序整理,整理内容之后还会用电脑上的脑图软件画框图,放到每一个内容前面。假期也看了一些专业的书籍,打算从9月开始就不看书了,注重内容的输出。除了看书,还会练一些新闻评论和消息。9月—12月9月份回学校复习,开始整理专题,还是按照我买的资料,先把我想要整理的主题列下来,然后再一点一点去整理,按照概念——优点——不足——措施的思路来整理,于9月底整理结束,后来的几个月就一直在背诵,再对笔记进行一些删减。这个时候师姐的答题班也开始了,每一次答题我都跟着写,从刚一开始找不到破题的点,到后来能比较流畅地写下来,答题班的设置真的能很有效让我们把背诵的知识点有效输出,否则是不知道我们记住了多少的。10月开始背诵基础笔记和专题。我一开始的笔记一共有一千多页,100多万字,背诵的时候一天100页,早晨做政治和英语,大概下午两点或三点开始背,一直背到自习室关门。笔记一边背可以一边想什么题可以用的上,中午一点到三点会写一些题,有时候会针对答题班的问题进行订正,有时候会从网上找一些题来写,有时候会根据一些公众号写一写新闻评论。11月中旬开始,我之前投过简历的银行发来了面试通知,我回到家准备了面试,同时也在紧密复习,在这里要提醒很多考生,尽量还是不要两手准备了,一心一意会比较好。大概回家半个月,回到学校已经12月初了,我觉得已经没有办法按照每天100页的进度,于是就摘了一些我觉得会考到的考点,打印成考前必背20题,也把我的笔记从90多万字(之前已经改过了一些)删减到了60多万,后续的几天就一直拿着最终版笔记在背,背完之后再看一遍必背20题。考前完全按照考专业课的模式模拟了一次,上午下午都模拟的那种,看看自己能写多少和能否接受那个强度。到了正式考试的那天,专业课写的比较顺畅,我在考试结束前的几分钟就写完了,答题纸一共写了31面。考前模拟真的很重要,必要的知识点背熟也很重要。政治和英语|我的政治和英语不太高,所以我在这方面没什么发言权。政治我听过腿姐的网课,暑假开始刷肖秀荣1000题,刷了很多遍,知识点那本书也根据做题画出需要记住的内容,到了9月份开始买市面上的很多模拟,练选择题。但是考试的时候可能是紧张,所以选择题只拿了35分,感觉在政治上真的不能给出太多的建设性意见,大家还是去看看其他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吧。我的英语其实处于一般水平,六级第一次513,考研之后我把英语一英语二所有阅读翻译到了纸上,这对于我后来做阅读确实有一些帮助,7月份开始又做了一些模拟题,之前6月份考了一次六级,8月份查成绩530,可能可以说明我的英语确实有一些提高,虽然六级和考研英语并不是一个出题思路。但是后来有人跟我说太早做完真题可上升的空间就很小了,最终我的英语成绩也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其他学长学姐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吧。3 结语课程的繁重,周围同学保研的,找工作的,都会给我们的考研之路造成一些障碍,但是希望大家能够顶住压力,继续复习,疫情期间大家在家复习可能效率不高,但是要尽可能自律,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家也不要松懈,现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后面复习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我很幸运,有幸考上研究生,实现我的目标,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帮到大家,希望你们都能继续加油,做喜欢做的事。我的大学老师曾经说,job和career的区别在于,job是一种职业,而career是一种事业,是自己愿意去做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把job做成career。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希望你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足谓墨

家长逃离在线教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深燃,作者 | 唐亚华,编辑 | 黎明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群体,他们日常花费能省则省,唯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掷千金,他们叫“学生家长”。浩浩荡荡的在线教育大潮贩卖焦虑,精准收割,正在“围猎”万千家长。吸引家长选择在线教育的理由有很多,价格低、不需要接送孩子、没有时间地点限制、名师辅导、真人外教,这都是传统线下培训班望尘莫及的优势。但“劝退”家长可能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没效果、不提分、价格不透明、产品和服务体验差、电子产品伤害眼睛、老师过度骚扰。疫情让在线教育倍速普及,也让家长全方面体验了曾被“神化”了的线上课程。但学校复课后,孩子考试并未真正提分,成了家长对在线教育最大的质疑,随之而来的是一波家长的退课和逃离。至于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一个没办法保证效果,实用性不强的产品,它的存活期肯定很短。事实上,在线教育公司力推大班双师模式,是因为主讲老师数量少,辅导老师成本低,经济模型划算;频繁升级迭代课程是为了获取新用户;差异化定价是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忽略用眼健康而只求把学生留在直播间,仅仅是为了完课率;让辅导老师频繁打电话给家长直到被拉黑是为了续报率。这一切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商业,推进手段都是互联网打法。当“在线”的比重来越来越超过“教育”时,在线教育行业缺失了原本该有的味道。“网课不提分,上了没效果”北京家长张玮给孩子报了学而思网课,采用大班双师模式,前两年上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一周每门课上两次,跟学校的课程同步。她的感觉是,讲的跟学校老师差不多,学下来没有达到预期。“英语学了挺长时间,一年花费2万多,没看到什么效果。可能大班课不太适合我们孩子,但一对一课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实力,就把所有的课程都退掉了。”长沙家长芬芬的孩子上网课一年多了,用的是学霸君的一对一课,之前一开始每星期上语文、数学、英语,一周6次课,这学期只上英语了,“整体感觉比不上强一点,成绩多少有一些提升,但要说很大的效果,也没有,就不上了。”芬芬告诉深燃,上一对一选择老师是个难点。最早安排的英语老师,孩子上了四五节课以后还是不得要领,她又要求平台换老师,才稍微好了一点。如果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适合什么老师,或有的老师不懂融会贯通,照着课件讲课,效果很差。事实上,如今家长对K12在线教育最大的诟病就是效果问题。应试阶段,成绩是家长最大的诉求,关乎升学、关乎孩子的未来。但在线教育能多大程度解决提分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某在线教育公司教研负责人李睿告诉深燃:“教学效果是在线大班课的软肋,学习过程分成两块,双机学习和提分训练,双机学习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国外的考研学院、国内的洋葱学院,这部分内容可以标准化。但提分训练是非常不好解决的,这涉及到本地化问题。”目前国内K12阶段本地化问题体现在,各地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包括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北师大版。此外,各地中高考自主命题也是主流方式,这就导致了考试重点不一样。“报课外辅导班,家长关注的是提分,尤其是考卷上有一定难度的题,比如最后一题压轴题,恰恰这一点是最个性化的,北京东城区、海淀区考试最后一题都不一样,这一点大班课根本没办法解决 。”李睿说。行业内各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积极在做本地化教研,但据深燃了解,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的本地化教研工作目前由双师中的辅导老师完成,而不是主讲老师来做。多名辅导老师向深燃反馈,在他们肩负着销售压力和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地化变成了形式主义。“一个大班200个学生可能来自于20个不同的地区,目前行业内的做法是,将同一个省份的学生登记上报,统一发该省的过往考题,但国内基本上每个地区都是自主命题,有的甚至会下降到区级、校级来命题,这样的做法基本捕捉不到对应学校要考什么,现在几乎任何一家大班课都没办法做到把石家庄跟邯郸这样的地区分开,所以各企业做的其实是伪本地化。”李睿告诉深燃。此外,大班课学习效果不理想,还和学生难以专注以及缺乏专业的课后辅导有关。未来,为了提高大班双师课的学习效果,企业应该在本地化招生、组班层面做更细致的工作,做本地化教研。另外,在线教育中的角色可以再细分,更专业的辅导老师和专职销售分离或许是解法之一。而对于K12一对一课程来说,李睿指出,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一对一的老师绝大部分的专业水平弱于班课老师,“一般老师都是从一对一做起,两三年的经验积累后去接班课,但一对一老师胜在责任心,如果给孩子找了一对一老师,发现他没有责任心,要果断放弃。”“课程总迭代,价格多变,孩子用眼过度”即便是没想着给孩子提分的家长,也会面临别的烦恼。微微今年4月份给4岁的宝宝购买了励步启蒙的5天试听课,是真人外教AI互动课,孩子开始感觉一般,但最近突然来了兴趣,催着她买课。微微发现,励步启蒙APP上推广的是小猴语文、小猴思维的课程,励步自己的课程反而没推了。微微本来想体验一下新课,但孩子认脸,非要追着之前的几个外教上课。后来,别的妈妈推荐了学而思旗下的另一款摩比励步启蒙的课程,外教和励步启蒙的一样,微微买了这个课程才把孩子“糊弄”过去。“事后我问了客服,对方说励步启蒙、小猴、摩比励步启蒙都是学而思旗下的,现在主推小猴的课程,励步启蒙暂时只有4个级别的课程。所以还好没买,不然上完4个级别不更新了,孩子还要学怎么办?“微微向深燃诉苦。另外,微微的苦恼是,现在在线教育的很多产品价格不透明,售卖渠道太多。她指出,在官网直接买和通过助教老师买,拿到的折扣不一样,双11、双12还可能有活动,另外,经常有一些大V会开团购课,比如常青藤爸爸、小土大橙子、大J小D这些育儿大V经常会推荐课程,会有比较大的折扣和高额赠品,且不同大V可能争取到的赠品和售后规则不一样。她举例,常青藤爸爸最近推荐的VIPKID课程,48课时原价10800元,他的团购价是7552元,还额外送价值3500元的其他课程。“家长真的会焦虑,总想等活动,但总是等不到最便宜的课程。”对此,东方优播网络科技公司CEO朱宇指出,这是互联网的“快”和教培行业的“慢”的矛盾。由于互联网产业追求的是快速迭代,企业往往一觉得产品或项目有问题就放弃或调整,而实际上学生出效果需要漫长的时间,家长希望有稳定的学习,但互联网教育公司要快速迭代,希望新的学生有更优的体验。所以在他看来,互联网教育公司必须静下心来,抛弃掉快进快打的互联网模式,真正以学生最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去考量,而不是为了迭代出好的产品,就把过往学生的利益抛弃。另外,行业内老师的流动性也非常大,这对用户都是损害。至于价格问题,就更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性了。据李睿介绍,行业内各企业的定价一方面会参考猿辅导等头部企业的定价,另外,主要参照的是CPS数据。“企业考虑的是获客成本,由此来控制前端售价。CPS是指以实际销售额来换算广告金额,比如销售额是100万,CPS比例是3%,那么广告费就是3万,所以一个企业主推9.9元、19元、还是99元,取决于哪个模型折算下来的获客成本最低。”他举例,有时候直播间卖课甚至可以卖0元,因为直播间一分钟可以卖出一单,但如果打广告,可能一天曝光只有十四五单,曝光是要花钱的,对企业来说用户多少钱买课跟它没关系,企业要做的就是让CPS压到最低,所以会给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定价。而到了家长端,这就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公司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做利益最大化,家长是弱势的一方。“这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手段的问题,网上卖的很多商品本来就是多样定价,很多企业通过价格歧视、多次定价等方式来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教培行业预付款之后会慢慢消耗,不像别的产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用户之间又很容易联系上,很容易分辨出价格差异,体验就非常不好。”朱宇说。家长退课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担心孩子用眼过度。家长小蕾告诉深燃,她家孩子今年才9岁,眼睛已经近视到了200多度,戴上了眼睛。医生叮嘱,“今后孩子尽量不要用电子产品,否则到了大学他眼睛的近视会到1000度”。小蕾说,她家孩子用美术宝一对一学美术,美术跟文化课不一样,不能主要靠听,需要时刻盯着屏幕,而且图画的大小比例在屏幕上也不好判断,她认为这样的学科还是适合线下。对此李睿表示,其实如果正常看屏幕,和看书对眼睛的影响是接近的,而长时间持续盯着发光的东西,才是最伤眼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打游戏危害特别大。但现在问题在于,很多在线教育产品游戏化了,造成跟游戏类似的影响。再加上,传统上课课间会休息,学生可以出去活动,但是在直播课堂,每一个课间都有安排,老师会通过唱歌、讲笑话、放视频等方式把学生留在直播间。“我们在后台看曲线会发现,人数下跌的点不是课件或网络出问题,就是中途休息,但学生的停留时长、完课率,是辅导老师和主讲老师的考核指标之一,而且行业普遍认为这会影响续报率。这样一来连上两个小时,学生的视力确实容易受影响。其实这跟电子产品关系不大,是课程设计的问题。”李睿说。所以现在存在的一个矛盾点是,从机构的角度来说,希望学生有更长时间停留在上课直播间,而从健康角度考虑,应该让学生每40分钟休息一下。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家长适当监督孩子,让孩子到了40分钟或是老师唱歌讲笑话的时候休息一下,之后再继续听课。“配合学习,被推销骚扰,比孩子都累”但说到监督陪伴,这边家长就炸毛了。最近退了课的家长张玮就吐槽:“我工作特别忙,老师非常频繁地需要我配合,什么事都让我传达、监督,我们孩子已经是大孩子了,根本就不需要我参与那么多,但他们老师总是通过家长作为中转站,我很烦他那种方式,不定时的给我发消息,我都来不及看。”另外也有网友调侃,孩子上网课,她比孩子都累,她上网课前要把家里的手机、iPad全都充好电,把iPad、笔袋、本子全部放在桌子上。虽然说这些事都应该孩子自己做,可是真的要他做,估计得个把小时。桌子上也得收拾干净,但凡留一个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孩子都能趁家长不注意在那玩半天。“上课的时候,一开始还能注意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一旦超过十分钟,孩子屁股和手就不听使唤了,一会动动屁股,一会摸摸笔袋桌子,如果不在旁边盯着,肯定坐不下去,心早就飘了。视频里老师的问题,我还得重复再问一次,要不他肯定直接过,有时候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课就是给家长上的,然后家长再讲给孩子听。”另外,家长最不胜其烦的就是电话推销。张玮提到,今年暑假班快结束的时候,辅导老师一直给她打电话让续报,给出了很大的优惠力度,实在架不住老师软磨硬泡,她报了下学期的课程,但最后冷静下来还是退掉了。被辅导老师电话轰炸,不止是一位家长的经历,他们一致反馈,非常反感过度营销。为什么老师会频繁找家长沟通,道理很简单,学生虽然是用户,家长才是真正掏钱的人。“我们倾向于认为家长强势一点,能起主导作用,老师得让掏钱的人对他的认真负责有感知。另外,让家长陪着孩子上课,老师就可以把很多课程卖点放到课上去了,续报的时候就比较自然。事实证明,每次都陪着孩子听课的家长一定是最早续报的。从机构角度来说,这是他们必须做的。”李睿指出。至于电话销售,这也是教育机构的常规操作。作为家长,在和辅导老师第一次学前分析通话起,就会被分级。据李睿介绍,老师在后台能看到家长用的设备,如果用的设备差、工作一般、日常不怎么管孩子、打电话时环境嘈杂、口音难以听懂,这个用户评级可能就比较低;如果另一个在中关村一小上学、父母是大学老师、到课率和完课率高,这就是高评级用户,他们通常续报率也会高;而有的家长如果被判断为羊毛党,老师可能都不会催你到课和续报了。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辅导老师要盯住一些有一定续报意愿、但是日常互动和学习参与度比较低的家长,也就是所谓的高风险家长。“他们会拼命说服家长把现在的优惠先拿到,不想上的时候再退课。因为老师和销售都是按月结工资的,报了课他当月收入就高。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有打电话拨通率的指标,机构后台会看他打没打,教学组长通常会要求员工跟家长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果续报截止到今晚12点,在12点以前必须不停地打电话,有的甚至要求打电话到家长把你拉黑了为止。”李睿告诉深燃。教育机构营销势头之猛令人咋舌。而到家长这一头,应对电话轰炸有两个选择:尽快报课或者把相关人员直接拉入黑名单。当“在线”超过“教育”听完了家长对在线教育的吐槽,看到了业内人士的专业分析,不难发现,在线教育企业用户之间最大鸿沟在于:企业侧重互联网打法,而家长的诉求在于教育教学。当大家谈论在线教育时,经常会对标滴滴、美团,再加上资本的加持、互联网背景创业者的加入,让教育的味道越来越少。在线教育本质上是一门生意,行业内探讨的是如何把主讲老师包装成网红,企业如何储备资金烧钱抢市场进入决战,这都是互联网的打法,而有耐心打磨教育产品的人越来越少了。当老师都在为完课率、续报率奔波,企业都在为营销投放、经济模型、获客成本、转化率钻营时,教育内容和教学体验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如今有家长逃离在线教育。道理很简单,泡沫之后,总会有人回归理智。况且,疫情让在线教育曝光在了镁光灯下,很多机构被赶鸭子上架。疫情还推高了企业获客成本,因为投放曝光次数更多,真正购买的人反而变少。站在用户角度,李睿给出的建议是:最重要的是选好老师,不要只看名校毕业。有的老师把大学没毕业兼职做老师的时间也算教龄,事实上教师资格证的前几位才显示的是他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时间。另外,家长还要关注老师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如果一个学新闻的去教数学,他能做到很花哨,但可能讲不到本质;一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硕毕业的,如果来做老师了,应该想一想他实际的情况是不是没有别的工作可做了。“老师最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其次是责任心,两者缺一不可,最不需要的是作秀的能力,但是在线教育的老师大多数人具备的是作秀、直播带货的能力。在纷乱的行业里,家长更要擦亮眼睛。”李睿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玮、微微、李睿、小蕾、芬芬为化名。

乱马

北京师范大学汉硕,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北师汉硕,我只为你而来 关键词: 自考本科 在职 二战 ... 关键词: 自考本科 在职 二战 北师大 复试第四 总分第八嗨,每一位踏上考研征程的勇士们,你们好呀!我是即将要成为你们的亲学姐的橙橙,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依然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还是在去占位的路上步履匆匆,悄悄告诉你们,披星戴月的日子里,你们是发着光的。但如果此刻的你有些疲倦,有些彷徨,看不清楚前方到底是荆棘还是坦途,情绪低落到不想再翻动一页书,不妨停下来,静静地,听橙橙学姐慢慢地给你讲一个她的故事。我今年二十二岁,毕业于一所不着线的小城市里的一所师范学校,学的特殊教育专业,读五年,大专文凭。读书期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的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在我们那的小县城里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工作快三年了。按这样的人生轨迹,本应该本本分分地当一名小学老师,然后结婚生子,直到安度晚年。但如此平凡的我,却有一颗敢于叛逆、向往自由的心。我不想要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生活,毕竟人生短暂,如果不过得丰富一些,岂不是白走这一遭了。于是,三年前,我做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去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喜欢中国文化和文学,从小就爱听英语,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个专业吧!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就开始买来一些专业书看,同时练习英语。那时候,我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背着一书包的书往教室去,整个宿舍楼都还在沉睡之中,我仰头可以看见月光,低头能看到清晨最纯净的草丛上的露水。晚上我是最后一个回宿舍的,同寝室的同学开玩笑说:“这么晚回来,谈恋爱去了吧!”我就傻笑着不说话。其实,因为是跨专业,专业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所以我把精力重点放在了英语上。每天看英语词汇,听听力,读英语文章,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毕业,只有管教室钥匙的阿姨知道我的这个梦想,她每天早上给我开门、晚上等我离开再锁门,陪伴我度过这样披星戴月的一年。工作第一年,我是一个教学新手,除了每天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向经验老道的老教师学习如何上课,还要负责文艺节目的编排,每天中午都没有午休,工作量很大,能看书的时间很少。毫无经验的我,就这样慌慌张张地边工作,边挤出一点时间看书,但是效率很低,专业课知识又很薄弱,没有人引导,全靠自己摸索。这一路跌跌撞撞的,过完一年,只累积了些许工作经验,学习上没有什么长进。于是,这个北师梦又被埋藏了一年,也在我心里慢慢发酵,生根发芽。工作第二年,我决心要把重心放在考研上了。依旧是每天忙忙碌碌,只有下班时间才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有时候,下班的时间也会被挤占,还要加班。但决心已经定了,我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挡住我向前奔跑的路,我也依然不会屈服。于是,我每天给自己规划好要看什么内容,现汉一章一章地学,做笔记,直到把问题弄懂为之;要略一章一章的背,把书上的知识点抄到笔记本上,再挖空做练习题,直到背熟为止;依然每天读英语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记单词。我知道这样的方法很笨,但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去做,才能看到效果。到了五月份,学生快要参加六一文艺汇演,也是排练节目最紧张的时候,我看书的时间也会因此而缩短,所以心态上就会有点慌。有时候工作了一天,还连续排了几个小时的节目,下完班累到直接不想说话,还要接着看几个小时的书。情绪没控制好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会发燥,甚至大哭起来,很多很多次在崩溃的边缘,想过辞职不干了,但是金钱和自尊心抑制了我这个冲动的想法,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辞职,我的自尊心也不允许我就这么轻言放弃、向世俗的困境低头。我就想着报个班吧,这样能跟着系统地学习,心态也不会这么慌张了。然后,我就遇上了天道考研的课程,感觉自己至少从心态上稳定了很多。到后期,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就开始刷真题,先刷几年北师的真题,把握基本的方向,再刷北京其他学校的真题,起到巩固知识作用。刷真题的时候,我不会在真题集上做任何标记,是在另外的笔记本上写答案,这样一来可以模拟练习在答题卡上作答,二来也方便自己反复刷题。遇到错题,就在真题集上用铅笔做一个小小的标记,第二天再巩固练习。复习到后期,专业课真题刷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做北师模拟题,再从中找方向接着复习。英语方面用的是天道考研的配套的资料、真题,主要是反复刷真题。其中,阅读我是跟着天道考研鱼姐的方法学习的,作文背的是范文20篇。到后期刷到三遍真题的时候,就开始懈怠了。以为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做了几套模拟题,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错到怀疑人生。还是老老实实去看真题,找真题的感觉。政治我大概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因为只有暑假我才有大块大块的时间。暑假每天上午的时间都留给政治,因为概念性的东西太多,需要理解地去记忆。我复习的顺序是马原、思修法基、史纲、毛中特,就这样一章一章学习,理解记忆,再复习。到9月份就开始边复习之前的理论知识、边刷练习题和真题。11月份的时候就是猛刷真题,记录错题,复习错题。12月份买的老师的八套卷和米三,反复练模拟题,记录错题,复习错题。直到考研结束,然后等成绩出来。我记得当时考完的时候,信心满满,感觉自己一定能考上。然而,结果总分357,与北师汉硕的复试线360只有3分之差。失落感、挫败感一定是有的,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掉一滴眼泪,只是暗暗地难过了一小阵子,就开始准备二战。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不达到自己的目标誓不罢休的那种。北师梦,在我心里永远都是闪闪发光的。我对自己说,不管有多难,我也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

苏辙

2022考研必看北师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招生分析及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岑老师对北师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讲解相关的招生介绍,研究方向,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录取人数、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北师大本专业招生(参考21年)1.招生专业及方向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1安全科学02安全技术03安全系统工程04安全与应急管理05职业安全健康2.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32安全科学基础3.招生人数2021年本专业拟招收16人,接收推免生11人左右4.复试内容面试(专业知识、外语听说能力)5.18-20年招录情况介绍2020年复试线:50/50/70/90/300,复试比60%。一志愿复试3人,最终录取5人,最高分384,最低分310.2019年复试线:48/48/70/90/300复试比160%,最终录取7人,最高分388,最低分306.2018年复试线:48/48/70/90/300复试比200%,最终录取6人,最高分374,最低分302.二、考研初试经验指导1.考研思修政治理论复习个人建议不用太早,记忆性的内容有一个遗忘期,如果周期太长,对于自己的时间上,心理上都是有一定压力的,所以我个人建议从7月份开始,共计三轮复习。第一轮:7-9月,课本的一轮复习,摘选出易考点、难点、重点,区分记忆;第二轮:9-10月,记忆为主,背诵难点和重点,理解易考点,合理规划时间;第三轮:11-12月,结合肖四肖八查缺补漏,补充疏漏点。政治没有太多技巧,一定要多读多看多想。2.考研英语一复习个人建议尽早准备,英语和政治不一样,它是一门语言,就和汉语一样,涉及到基础内容、进阶内容、核心内容。基础内容就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进阶内容是语法,如何将基础词汇融合到一起,形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就是语法的作用;核心内容是装饰,作文考察的就是这里,如何写出优美的语句,让阅卷者为你加分,这就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计划如下:当前—5月份:英语词汇学习,一定要增加词汇量,就是死记硬背也得记住;6月—8月: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练习,结合部分真题,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9月—12月:刷真题、刷真题、刷真题,开始写作的练习,提高写作水平;3、考研数学三复习数学的复习相对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是拉开差距的重要考试内。首先要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对于课本的知识点做详细了解,并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保证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是分章节的练习,需要将知识点进行贯穿性的运用,如何将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解答问题。所以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对于课本上的课后习题以及章节习题好好练习,提高知识的熟练度,就和打怪升级一样,需要提高经验值。再次是这个真题的合理运用,对于年份久远的可以作为模拟题,用来提高应试技巧和适应考试氛围的,但近10年的真题就可以作为考试习题定期来测试,对于错题一定要及时分析解答,防止错误再次出现。下面我说一下数学的复习安排:2月—6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轮课本复习,如果是时间充裕,可以再过一遍;7月—10月:结合习题册多做题、刷题,相应的准备错题集,如果基础好一些的,可以多做一些习题;11月—12月:真题模拟,回顾真题,做冲刺习题。4.考研专业课复习专业课832《安全科学基础》试题设置必答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答题比例20%,选做题比例80%。其中必答题重点考核“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选做题按研究方向分为两类,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四个方向的考生选做“自然灾害”部分的内容,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方向的考生选做“普通化学原理”部分的内容。如果同学们自觉复习效率低的话,不妨找一个与你所报的专业一样的学长学姐对你进行辅导。帮你串一遍专业课,给你讲讲真题,告诉你哪里是重点,哪里不考以及复试的一些经验。机构选择上推荐新祥旭一对一辅导,老师都是直系学长学姐,可以给你提供不少宝贵的经验方法。关于21考研官方参考书目如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自然灾害》,陈颙、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版。《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三、备考经验总结最后就是我在考研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感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首先有一个好心态:大一的时候班主任请了一些考上研的学姐和我们交流,那时候她们说了一些自己濒临崩溃的瞬间,让我对考研产生了会很痛苦的印象。其实一路走来,我发现并没有。知识比拼的同时,也是一场心理博弈。其重点在于你怎么看待考研?其实没那么苦大仇深,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踏实,是知识得到巩固,智慧被开发出来的快乐。其实大部分人心态不好,源于不自信。你是普通学校的没错,但普通学校的一样有一流的老师和学生。既然有人能做到,为什么不能是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准研究生的标准来要求。既然想要学术深造,就要知道读研其实要比考研还要难,所以你现在发愁是不是太早了?其次是方法。考研最不缺的就是努力的人。好多人二战、三战,通宵达旦,凭什么最后是你。我认为你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情的、更轻松愉悦高效的学习模式。在备考过程中,如果学得很痛苦又收效甚微,就要去及时调整,不要逼着自己痛苦,不然会恶性循环,会厌学。那什么时候去休息呢?我曾经也这样问过学姐。她说累了就去休息。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轻松高效的学习。切记:不要死盯着目标,要相信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功夫真正下到位了,理想会主动靠近你的哈。低下头,看着自己所走的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好即可。有时候想想,我到最后也没有乱了阵脚,是因为我相信我的每一步计划跟执行都是没问题的,所以你们也需要更自信一些吧。加油!

崔憬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考研(703教育学基础综合)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703教育学基础综合我为什么要读研我认为,当自己还有能力读书,当自己还愿意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一定要有未来的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再去找合适的专业。可以多渠道询问历届学长学姐毕业后都是干什么去了,这样更有参考性。确定专业后,再把该专业的学校排名找出来,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再哪个段位,建议不要太保守(自己会不甘心),也不要太激进(浪费时间),选择在现有能力基础上,逼自己一把能考上的学校。初试复习时间安排教育学考研不考数学,专业课就是理解+记忆,如果英语基础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同学,都可以从5月份开始准备,7~8个月的时间,不至于战线拖太长,但也不能开始得太晚。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在3、4月份就开始背单词。基础:5-7月;巩固:8-10月;冲刺:11月-12月。一般,每天保证有效学习8h,一周学习6天,就妥了。专业课、公共课备考建议一、专业课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① 个人复习经验 我是跨考的,所以除了在考研之前考了个教师资格证外,对教育学从未接触过。总的复习经验就是先理解再背诵。按照遗忘曲线,反复背。最终答卷上有3个名词解释没时间写,丢了分,也是有点遗憾。所以考前还是要自己练几套试卷,找一找感觉。进考场直到发卷,感觉自己脑袋很空,什么都没有,但是试卷一到手上,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埋头就写,北师大的教育学基础综合没有选择题,全要写字,3h没停笔整整地写了12还是13页A4纸。② 复习建议 先搭建大框架,用逻辑关系把这些框架记住,然后再挨个背里面的小点。每个考点会出名词解释,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自己再搭建框架的时候就会有点谱了,如果考名词解释应该怎么答,应该答哪些点,这些都是在理解、整理笔记、背诵知识点的时候该下的功夫。上考场看到那个词脑子里就会自然浮现出你背的内容,不用担心。平时多写写字有帮助。考前要限定时间,自己模拟两三套试卷,才能更好地重现考场情境。③参考书单《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就这五本备考完全足够。二、公共课1、政治 ①个人复习经验 我是个理科生,所以公共课政治一直都学得不好,所以全程采用肖老师的资料。一步步按部就班来就可以了。②复习建议 政治前期不用花太多时间, 基础和巩固阶段可以把政治学习放在每天中午午休前后,简单又轻松,自己又觉得干了活,充实,对于心态也很好。政治选择题错了很多不要深究自己的责任,影响自己的心情,把错题多看看多理解就好了,反正没上考场,也不知道考场是什么题。政治复习就当休闲。③参考书单 肖秀荣全套2、英语①个人复习经验我英语基础也不好,四六级都不是一次过的,过线了也都是刚过线不远。背单词对我的效果是最好的,当把核心词汇都掌握了之后,就有一种莫名的自信,看阅读再也不怕了。我也比较喜欢听那些题型的应试技巧,但是听多了容易上瘾,听起来和做起来可能一开始并不是一回事,所以中间还需要多练习。记得调整心态。背单词如果一个人背不下去,就两个人共用一本单词书,3~5s过一个单词,每天过100个,然后按照那个遗忘曲线,反复地过,两个人偶尔还会帮助记忆的。这个方法真的很好。②复习建议要背单词,阅读很重要,做阅读题的技巧一定要牢牢掌握,多刷真题,近5年可以刷到2~3遍。英语没别的,就是单词,加上一些对应题型的应试技巧,就可以了。但是每天都要有英语学习安排,不能断。但是不能陷入应试技巧当中,还是要多练。③参考书单 一本单词书,一套真题。其余的都是多余。另外呢,还有其他的一些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看看。心态调节 心态超级重要,首先平时复习的时间,练习啥的错很多不要放在心上,去复盘就好了。然后一周可以休息一天,不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这考试上,人会疯的。但是休息的那一天不建议太猛,不然要耽误好几天。或者可以两周合起来休息两天,这样时间更充裕了。方法总结 背书就是要反复多次,不能死背,但也请不要以为理解了就可以了,理解完之后还是要背的,不背考场上根本不知道怎么写,也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