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欧留学好不好?火王

北欧留学好不好?

先说结论:去北欧留学,非常好!北欧一瞥(1)好处1:北欧留学性价比高截止到目前,挪威的公立学校,仍旧实施免学费的政策。其他三国(瑞典、丹麦、芬兰),虽然陆续开始针对非欧盟学生征收学费,但整体学费标准十分亲民,平均在一学年8万人民币左右;对比英美动辄一年几十万的收费,北欧院校的收费可以说是很佛系了。同时,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同等质量的教育,同等发达程度的国家里,北欧的学费标准应该最低的。(2)好处2:北欧留学申请很规范北欧高校的招生系统和申请流程,十分透明和高效,要求的材料,也是非常简洁。当然,随着这几年北欧院校越来越热门,北欧留学成功被录取的难度,一年年在加大。不过同学们在努力下,还是可以申请到顶尖名校。(3)好处3:北欧留学就业率高随着去往北欧留学的学生素质越来越高,这几年留学生在当地的就业率,实际上是在稳定提高中。通过我们的横向对比(同等素质的留学生,在英美和在北欧就业率的对比),我们发现,只要中国留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主动去吸收和掌握当地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留学在北欧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同时,北欧四国中(除丹麦),均发布了人才引进政策,在当地读博的学生,在满足一定年限后,可以获得当地的永久居留权。而且,北欧的博士项目,学员不仅不需要缴纳学费,学校还会给学员发放工资,工资也是符合当地的生活标准。不过,这样的优秀政策推出后,吸引来了很多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使得北欧博士申请,变得越来越难。不过,在北欧已经完成本科和硕士的留学生,在申请还是很占优势的!(4)好处4:北欧学历认可度极高首先,北欧的大学教育,均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北欧的学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非常高。在同样的申请条件下,一个北欧大学本科的学历,可以申请到非常好的国际名校。如下图:剑桥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录取要求剑桥大学对于瑞典学生的录取要求剑桥大学,是对学生背景要求极为严格的一所世界名校,持有中国大学本科学历的学生,需要GPA达到3.9才有机会被录取。而持有瑞典本科学历的学生,只需要2/3的课程达到80分,即可申请剑桥大学。这也从侧面很好地反映了北欧学历的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去北欧留学,首先性价比高,同时申请流程比较规范。最重要的是,北欧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以及学历的认可度都是在发达国家里面排在最前列的。综上所述,去北欧留学,非常好!

弟为盗跖

PhD哪里读?看看欧洲!欧洲留学性价比哪家强?看看德国!

留学和购物一样,是需要“货比三家”,讲究性价比的。值此美国留学性价比雾里看花之际,很多同学才把目光方向了其他国家。其实,就算不是因为国际局势导致美国留学成为未知,欧洲留学的性价比和优势是长存的,只不过借此机会,宝藏被更多人发掘到了!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中,要选出一个性价比最高、最值得的目的地也不容易,很多国家的商学院都是世界顶尖的,北欧也有许多学校坐拥长居不败的优秀专业,比如酒店管理、跨文化交流。但是,Pro君要强烈安利的目的地是德国,虽然本身就是很多人的选择,但不得不单独夸夸,因为它的性价比在一众欧美留学国家里真的是非常亮眼了。首先,德国的高校真的很厉害!德国有哪些顶尖高校呢?除此之外,还有法兰克福大学、波恩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等等等。试问实力如此强大的高校,拥有一份这样高校的学历你不心动吗?当然了,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德国的大学这么厉害世界排行榜上还总是排不到前五十呢?这就涉及到德国“免费教育”、大学学科偏科严重、教研分离、语言限制等问题了,这些因素使得德国的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和英美的私立精英类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诸如一些工程学科和自然学科,以及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德国的高校绝对是实力强劲、相当能打。花销令人欣慰既然是讨论性价比,在性能方面已经非常不错的,我们自然要讲讲价格。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学费可以算得上支出的一个大头。英美的高校学费一年动辄七八万美元或英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难以负担。而德国的大学,学费全免!学生每个学期只需要付很少一部分杂费,并且享受医疗保险等非常多的福利(包括留学生哦),因此在德国,很少会存在上不起大学的现象。德国的日常消费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相差并不多,拿Pro君一个同学做例子,这个同学19年下半年留学德国洪堡大学至今。每月固定消费:房租270欧+保险193欧(房租有所波动,Pro君的其他朋友也有三四百欧的,总之这一部分,丰俭由君)饮食:自己做饭的话,每周去2到3次超市,一次花费在10欧左右。偶尔吃一吃餐馆,一次大概10-20欧,一个月下来的花费大概在200欧左右。电话费:淘宝的话一个月200-300人民币,折合大概20多欧加上交通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月日常花销大概在8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汇率,一个月的花销大概在6500人民币左右,和国内的很多高校相比是比较高的,但是比之美国动辄两三千美元起步的生活标准,是不是显得朴实无华了呢?更何况还可以通过获取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学士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有的机构或高校为优秀留学生提供一个月超过一千欧的补贴,于是这些同学就神奇地扳平了自己的留学账面!食物非常亲切再看看德国美食(虽然说实话,德国确实称得上美食荒漠,但是和英国比还是要好一些),各类大肘子、酸菜、香肠,有没有给大家一种熟悉的味道?是的,就在东半球的相同纬度,有一个和它饮食习惯非常类似的地区——中国东北!当你漂泊异乡,饱受思乡之苦的时候,这一份“形相似而味不同”的德国美食,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故土的慰藉……但是,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语言上的顾虑,特别是读本科,不精通德语基本上是不行的,但是对于硕士和博士,纯英文攻读的项目选择余地会大不少。既然欧洲留学性价比不错,各位同学也可以考虑赴欧深造。Pro君就再为大家介绍和对比一下美国和欧洲的PhD项目,看看欧洲留学还有哪些令人心痒痒的优势条件!欧洲PhD比英美更难读?首先在攻读难度上,从语言的角度,美国的学校毫无疑问基本都是英文攻读,欧洲PhD的攻读难度从语言上来讲要更高。当然了,欧洲的PhD并不能完全的视为一体,每个国家的政策各不相同,相关语言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现在大部分的欧洲PhD都可以纯英文攻读,但是也有可能在其它的交流、生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申请筛选方面,除了英国以外,欧洲的博士申请通常需要有硕士学位,欧洲的本硕教育严格,整体上对攻读PhD的学生能力要求更为严格。从这个角度能够在欧洲攻读PhD的难度要高于美国。在学位攻读方面,美国的博士课程包括授课和研究两个部分;欧洲读博主要以研究为主,默认学生具有基础的学术背景,和学生签订的大多是工作合同,可以享受相关福利:如失业金、养老金等。而且因为是工作合同,欧洲博士(除英国外)年薪较美国要高许多。时间上,美国博士学位的获取时间大概在5-6年,人文学科可能会更久;欧洲则会明显少一些,比如德国,一般在3-5年时间。欧洲学校排名都不高?就欧洲高校的排名来讲,英国的G5,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比利时皇家理工学院等,都是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的知名高校,但是由于在国内的知名度可能没有美国高校那么响亮。因此考虑到竞争的因素,相同的个人能力背景下,申请到的欧洲学校排名可能还会高于美国。欧洲工作压力大不仅如此,还有很吸引人的一点是欧洲的work-life balance。不仅整个欧洲有注重生活工作平衡的文化风气,而且欧洲的PHD受法律保护,教授无法支配学生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美国教授的美国教授Tenure相比(在Tenure Track的期间内,年轻人必须在学术界充分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然后才能获得Tenure),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减小不少。ProWrite走出的优秀学长在经验分享中提到,放弃全美top20的学校选择欧洲,考虑因素之一就是这一点。国内认可度不高?再来谈一谈国内高校对于两地PhD的认可度。目前来讲,如果是选择回国工作的话,用人单位主要还是更看重学校的知名度,当然英美要更占优势。但是进入高校,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的话,各个高校对于欧美的学位都是比较认可的,主要还是看导师和个人的学术水平,如果个人的科研成果好,文章多、质量高,那么学校就不太重要了。

夏树

“没有房子就学外语,条件艰苦就读博士”,这话你怎么看?

今天中午刷抖音时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视频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发布的,他在视频中送给年轻人两句话:“没有房子就学外语,条件艰苦就考博士。”“没有房子就学外语,条件艰苦就考博士”。对于王教授的这两句话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我倒是觉得,就目前的形势,学好英语并拥有博士学历学位,个人就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这要分两个层面来讲,一是学好外语然后到国外读博,拿到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外发展或者回国,都能享受到很高的待遇。另一方面,在国内拥有博士学历和学位不管是进科研机构、高校,还是企事业单位,待遇也是很好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可观。但前提是你要考得上博士。在国内,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式主要有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读博,外语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申请-考核制目前,高水平院校已经逐步推行申请-考核制,比如北大、浙大、清华等。我们先看一下申请-考核制向学校提交的材料,这写材料包含:学历和学位证书、研究生期间的成绩单、硕士毕业论文(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外语成绩证明(四六级、托福、雅思等)、专家推荐信(两封,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个别学校要求正教授推荐)、学术成果(论文、课题等)、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在材料过审后,才能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根据笔试和面试的加权成绩确实录取名单。大部分学校会对报考者的外语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六级480以上或是雅思6.5分以上方可报考,倘若没有达到学校要求,需要另外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统 考博士研究生统考科目通常是三门,一门外语加两门专业课。考博英语是公认的高难度,特别是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北大都是出了名的“英语过了就行“的学校。所以,我个人认为王教授这两句“没有房子就学外语,条件艰苦就考博士。”一方面是说学好外语对于考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考上博士之后个人能够获得的高待遇和发展机会。那么,学好外语到国外读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国外发展待遇如何?美国大多数美国博士的收入是RA和TA,水平从1.5k刀每月到2.5k刀每月不等,好地段的顶级大学的某些专业的博士生的stipend一年是三万四以上的,每月接近3k刀。欧洲英国的博士属于学生,所得收入为奖学金,根据奖学金来源的不同,跨度从1k多镑到2k多镑不等,这个收入养活一家人并偶尔旅游是完全没问题的。西/北欧西/北欧的博士属于工作,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优势是很多北欧国家博士毕业即给永久居留,工资一般收入在每月2k欧到5k欧之间,这个待遇,养一个小家又过得比较体面也是没问题的。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瑞典等北欧国家,博士毕业即享受永居政策,所以即使你毕业一时间没有找到工作也会生活的很好。博士生享受所有福利体系和带薪休假(大部分是25~30个工作日)。如果你在读博期间生孩子,还可以享受480天的妈妈(爸爸)假期,期间你的额收入大概是工作时的80%,如果你愿意降低妈妈假期的收入的话,还可以将妈妈假延长到接近2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尤其女生)都是博士读了一半,去生个孩子,休了2年假之后又回来读博士。国内博士待遇现状前阵子,华为百万年薪招聘8名博士生,就曾让网友感叹:“还是读书人有前途”,“现在博士薪资这么高,要不要考虑辞职去读个博呢?”那么国内博士薪资待遇究竟如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金融、房地产、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博士年薪可以达到25w以上,部分金融公司给出的薪资甚至超过50w,上不封顶。传统行业,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专业的博士年薪大都在20w以上,大多数博士进企业第一年的收入为15-20w。进入高校的博士生活的也不错,一般年薪15w+,另外还有安家费、科研启动金以及各种补贴费用。进入科研机构的博士年收入大都在10-20w,另有编制,有福利房,工作稳定,还送户口,孩子教育也有保障。进入外企私企的博士工资基本是本科生的3倍,硕士生的2倍,相应的科研资金也在百万级别,特别是名校毕业的博士,年薪百万不成问题。所以,如果你对当前现状感到不满,想寻求更大的发展,想获得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工作机会,学好外语,读博士,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沐丝

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为什么我还比不过硕士的同学?

今天准备分享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小事。17年我刚到北欧的时候,了解了一下商学院的博士情况,惊叹之余,动了想在北欧读博的念头。01、博士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博士的学习状态,学制和国内一样,也是四年,但安排得很好。北欧五国整体上是一个union,很多课程是可以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上的,所以无论是师资还是学习内容都比较多元。学校还会提供一些很不错的学习机会,比如你很容易就能见到某个领域的资深学者,或者顶级期刊的主编。另外,只要你去努力,依靠学校提供的交流机会,申请到全球top 20的院校都是有可能的,学校还会给你提供丰厚的助学金。我和好友开玩笑说,这是让你的学习无后顾之忧,且动力十足。02、写论文&学术压力大家都知道,对于博士来说,论文就是命。你过得痛苦与否,全看你论文的完成度。在北欧,我接触到的博士论文是essay-based,也就是说,你可以写3-5篇小论文,然后串成一篇大的博士论文,小论文还可以合作完成。这样任务基本就分散在了每一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合理安排每一年的研究内容和写作任务。另外,有一个好处是,做商科研究的同学都知道,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取决于你想调研的企业是否愿意配合,北欧的企业在这方面非常open,即使你不认识任何人,email或致电表示希望做一些课题调研,比如interview或者问卷,他们都很配合。这样就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学校对于发表没有要求,你专心做好研究就行,如果能发,就是锦上添花,发不了,学术委员会也能理解。因为好的期刊的发表周期都很长,耗个3-5年都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一点和我国内的院校十分不同。我在国内需要发出4篇文章,我的小论文和大论文还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4年要出8-10篇论文的感觉。所以学术就变成了急功近利的事情,一切为了发表,发表大于一切。总体来说,在北欧读博士,学术压力还是会有的,但相对来说是正向的压力,会督促你发现有趣的问题,并尽力去解释它。从这一点上,学术的纯粹性更高。03、较高补贴和人性化设计北欧有很多高福利国家,这个高福利其实体现在“均富均平”上,均富指的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差异不大,均平则是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医疗等)权利。就博士生来说,虽说依然是candidate,但在收入上基本和博后或者讲师持平,也和很多人步入社会之后的第一份收入相当,税后2200-2500欧左右(1欧≈8人民币),而且在住房和吃饭上还有一定的政府补贴,医疗及各种保险和学校的其他教职员工一样。所以这个收入能保证你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即使考虑结婚生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我周围认识的不少同学都在读书期间经历了结婚和生子,且生活的还不错。我来了之后,被办公室、图书馆的环境圈粉了。我在国内是没有办公室的,作为码字为生的人,我自己在宿舍配了电脑和相对舒适的椅子,就为了能让自己的办公环境好点。但北欧的学校考虑到久坐会对我们的腰椎颈椎不好,所以配备的桌椅都是可以升降的,方便大家站着办公,就这一点小事,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心动的原因主要是上面我提到的三点。所以刚到国外没两个月,我就着手申请了外导的博士。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去尝试一下。04、信心满满的我,没想到申请读博失败了我和外导也表达了自己想跟她重新读博士的意愿,我的导师是一个温柔但非常非常严格的人,尽管我们已经认识了,但我知道她并不会给我“开绿灯”。对当时的我来说,能否拿到这个offer,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外导提出的要求,她让我写一个英文的proposal,她说,这是她招学生首先会去看的条件,也就是academic writing的能力必须过关。另一个是学院的要求,GMAT考过600分。我最先着手的是这个proposal,因为导师这关过了,再去考GMAT也不迟。但当时其实时间还是很紧的,从我开始准备到截止申请大概只有2个月的时间。Proposal我基本花了小两周的时间去写,素材是我之前采访的一家知名的中国企业,因为我在出国之前,并没有接受过非常严格的英文写作训练,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清楚应该怎么去说,基本仿照平常看的英文文献去写。两周的时间过的很快,也很煎熬,让我想到了曾经在国内报考博士的那个阶段,但我考博士的时候还是相对应试的,和考研差不多。国外这个就不同了,招生简章看似很长,但其实仿佛就写着几个硕大的字:拿出你的文章来!坦白说,我写完之后觉得还挺满意的,我感觉自己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自我感觉不能说满分,但觉得外导应该会比较满意。很快她就email我,约了见面时间。去的那天我都有美美地幻想日后的小生活。在会议室见到导师的时候,她手上拿着我的proposal,我扫了一眼,好多红色……不妙啊。导师说,Miranda,接下来我说的话,希望不会冒犯你,你写的proposal我看了,但我还是建议你完成国内的学习,可能我们在教育背景上有些差别,你的proposal我看的不是很明白,另外如果你以后想继续在academia,需要好好提高academic writing的能力。我给你做了一些批注,你可以回去之后看看,另外我给你发了我指导的硕士学生写的文章,你也可以参考一下。哦莫呀!出乎我的意料了。那一瞬间打击还是很大的。这么说,是我的学术和写作能力还比不过硕士了?seriously?我都读了三年博士了……不能接受。我带着老师批改的proposal回到了办公室。接下来的几天,我仔细研读了老师的修改意见还有硕士生写的文章,意识到确实在一些方面还很不足。首先就是语言,这里的语言是学术语言,虽说平常英文沟通没问题,但学术英语和生活英语还是有区别的。学术英语的用词更专业,有时候看似相同的句子,差就差在一些用词上。其次是逻辑,学术英语的句子都很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说阅读难的原因,读着都难,更别说写出这样的句子了。我仔细看了硕士同学的文章,有一点明显比我好太多,就是段落的构成,主旨非常明确,所有的句子都是层层递进,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积,这样写的好处是逻辑性很强,能够突出并反复论证主旨。最后是哲学思想。国外的人文社科非常看重你的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你的视角、方法论是从哪个哲学流派来的?或者说你的哲学立场决定了你会采用什么视角或者方法论,这个在论文中都会有体现,或者说,是论文的“魂”。而我的文章没有。虽说我这次“心动的申请”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导师给我的反馈也让我学到不少,对于任何一个想申请硕士或博士,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人来说,你的论文或者proposal一眼就能看透你的学术素养。而这个功底,非一朝一夕能成。科研、论文对于国内的硕/博士来说,非常重要,原来有人问我,自己是专硕,能否考博?其实决定你能否考博的,和专硕还是学硕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你的科研和写作能力。那对于想直接申请出国的同学来说,就更重要了,外导还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我曾经说过的,你想提高这些技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鲤退

在北欧“上天入地”,真实的高福利北欧生活是怎样的?

Phoebe Liu高净值TIMES北欧由五个国家组成,分别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还有冰岛。人们提起北欧,最先想到的是极光、寒冷还有令人艳羡的高福利。在国内,离我们最近的北欧“特产”是宜家,时间再往前倒推,是曾经比锤子还硬的诺基亚手机。网络上关于北欧的标签很多,但都是泛而大的概念,北欧5国之间,国与国的界限也不甚明晰。比如你可以说“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挪威,明天拿它去形容瑞典也没什么不妥。之前有位移友登陆瑞典后是这么评价北欧的:“去了很多次芬兰,一开始也会去挪威玩一玩,后来发现芬兰、挪威和瑞典这三国好像啊。吃穿用住游都太像了,爬山、出海、徒步、看极光、滑雪,和拷贝一样。真心觉得北欧教育理念不错,只是在中国可能不适用。”所以人们在这片夏天白昼最长可达24小时,一旦狠起来,冬天也能一整天都处于极夜状态的神秘土地上,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呢?最渴望的东西:阳光北欧是一个以阳光为中心的地区,小到个人性格,大到国家气质都深受“阳光”影响。每年一到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的时候,北欧日照时长就开始急速缩短。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刚到北欧生活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种适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顺利度过的,大概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去习惯“时光易逝带来的感伤”。但毕竟北欧再北也还在地球上,也还有太阳,南方人来了度过适应期其实也能过得很潇洒。下图是我居住在芬兰的学长拍的照片,他是广东人,旅居芬兰7年,这是他镜头下的北欧四季,季节更替很明显,该有的白天和黑夜也都会有。以上图源:@芬兰小全景去年,我们一位居住在中部的新移民过去了,给我发微信自嘲道:一整年都在不舍得阳光和晒太多阳光的矛盾心理中度过。太阳还影响着北欧人的性格。因为冬季黑夜漫长,天气也比较冷,所以北欧人习惯独来独往。网上常给北欧人贴标签:不热情。实际上这种“不热情”不是指自顾自,而是他们在一些杂事上,不会过度好奇你的个人隐私。比如你在北欧,看不到像国内一样,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唠嗑家常,手背在身后讨论谁家孩子读什么幼儿园、成绩如何;隔壁家的张三找了年薪多少的工作;亲戚家的李四结婚了三年抱俩……当然,因为人家不八卦,所以也不轻易对不熟悉的人敞开心扉,与之相对应的在北欧,想交到好朋友,也需要时间。如果你想要平时下班约朋友出去喝酒,还得分情况,因为北欧人早下班往往都赶着回家陪家人。上图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答主对北欧人的评价,即使成为好朋友的时间和几率都比较小,但整体来说北欧还是深谙人际交往精髓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很淡的人际关系,所以北欧人才会极度重视家庭。全球“奶爸”含量最高的地方不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恰恰是北欧。周末出去玩,街上满是亲子出行,你能看到奶爸推着婴儿车、抱着小朋友、牵着孩子的手,这与北欧强调男女平等观念息息相关。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些内向,更喜欢独处的人,就很适合在北欧生活;如果喜欢热热闹闹的氛围,北欧就不是最适合你的第二家园。此前我一位移居北欧的朋友就深有感触,她说“红酒配小牛排是高大上,但要是念念不忘街角拐弯的那碗麻辣烫,北欧就只是旅游之选而已了。”北欧的“高福利”除了中国,北欧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地区了。因为人均GDP高,国家富裕,福利制度保障完善,所以每逢谈起北欧,大家会自然地萌发一个想法——“是不是移民过去以后就有福利可以领?包括免费医疗、孩子的牛奶金、养老金这些?”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即使这个国家很有钱。在北欧,你确实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可以每个月从政府手中领取孩子的牛奶金,老了以后当然也能领取养老金。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交税。否则如果人人都想着只过去享受福利而不付出一点成本的话,北欧国家早已入不敷出,移民也不会限制多多了。我们先来说说北欧的福利有哪些,以国家补贴陪伴着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瑞典为例。在瑞典,有句话叫做孩子是国家的,父母是保姆。瑞典给孩子的福利和保护特别丰厚。孩子从出生到16岁,政府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发放一笔成长津贴,金额约为1050瑞典克朗(克朗:人民币为1:0.8)。孩子出生后到上学前的这段时间,是最脆弱也最需要人照顾的阶段。为了防止夫妻双方压力过大,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双方可以累积享受480天产假用来照顾孩子,同时可以从政府领到每天至少180克朗的补贴,总计可领480天。这是因为瑞典是一个极其强调性别平等的国家,而女性在生活中既是母亲又是职员,为了防止女性为照顾孩子而失去工作,政府特地做了这项安排。1-3岁的孩子,免疫力还比较弱,常常发烧感冒,父母要是请假照顾生病的孩子,以孩子为单位,国家社保会承担80%的工资,上限是60天。北欧的高福利离不开高税收,但同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在孩子教育上他们投入极大。在全球亲子质量报告中,芬兰教育位居世界第一(这个国家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教学质量都很好,因材施教,在追求精英教育之时,特别关注资质平庸孩子的成长)。为了使得每一个孩子有学上,北欧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从小学到博士),瑞典学生可以在学校享用免费午餐和班车。16岁-20岁的瑞典高中生每个月可以领取2000克朗左右的学生津贴,离校6000米远的学生一些公立学校会给予一定交通补助。政府为了鼓励国民继续深造,大学生在校期间每个月会发放7500克朗,但注意其中只有2500克朗是不用偿还的,剩下5000克朗用于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后需以年收入的4%还贷。有的家庭如果不想创业,或者不想未来还贷,那么可以只领2500克朗。人人上得起学、上得了好学确保了社会有更新迭代的优质劳动力,优质劳动力能够带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确保了国家在征收高额税收的情况下,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可能,这样的良性循环也间接保证了瑞典高福利的可持续性。所以,在瑞典还有很多的成人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有一些是免费的,还有一些不仅免费,政府还补助5000元左右的生活费。针对低收入且有孩子或者是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瑞典建立了相应的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收入水平,没有孩子的家庭每月大致可领取1000克朗的住房补贴,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每月最高可领2500克朗左右的住房补贴,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可以领3175克朗,三个孩子可以领3900克朗。当然瑞典的物价也高,虽然一个月千来块的住房补贴或许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毕竟国家的高福利并不是为了养懒人的。网上很多人说北欧被高福利拖累了,实际上北欧的福利很健全,懒人要想不工作,只靠福利生活也许还需要费些力。在北欧,医疗问题是比较奇葩的。人们生病虽然说一年累计药费超过1080克朗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可主要问题是北欧医生资源很稀缺。医生问诊时间大概半个小时,过时不候,初到北欧生活的华人比较心塞的是,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看病没那么容易,即使看上了,医生也会依病情,能自愈的尽量不开药。养老金方面,同样以瑞典为例,所有的瑞典人在65岁以后可以领到最低限额的养老金,退休后可以领退休金。退休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金,最低保障2.2万克朗/月,二是附加金。基本金是统一的,附加金多劳多得,正常纳税的话,一般情况下退休金两个部分相加,每个月4万克朗左右。人人都爱极限运动我们常说北欧很富裕,但和想象中比较不一样的是,北欧人很少穿奢侈品,运动风才是他们最喜欢的装扮。他们夏天穿运动衣和瑜伽裤,冬天穿冲锋衣和雪地靴。在这里,常见的品牌有瑞典的北极狐、美国的北面、挪威的Helly Hansen,百货商店里常见的也不是优衣库等快消品牌,而是XXL这一类大型运动连锁店。由于冬季白昼时间短,雪天也多,这促使北欧人极其热爱滑雪和登山。以挪威为例,这个国家的滑雪胜地多达120处。到了夏天,他们又极其热爱阳光,疯了似地往山河湖泊里扎,划船、游泳、远足,全家出动。网上有人用“上天入地”来评价北欧人,毫不为过。所以如果你不热爱运动,每天下午4点下班后,日子确实会好无聊。2018年的时候,特朗普曾经说欢迎挪威人移民到美国。挪威人对此的回应是:“不了,谢谢”。原因就是这种渗进血液的运动细胞让他们离不开北欧的雪和山。北欧移民怎么办?芬兰、挪威的身份都不好拿,我们以瑞典为例。1、 读博士拿永居通过申请瑞典大学的博士学位,再转工签,最后拿永居。在瑞典读博是有工资的,相当于有一份工作,薪水还不错,而且在瑞典读博大多数用到英语就好,不需要瑞典语,未来毕业以后在当地找工作也比较方便。但有一个bug是文科生很难申请,一般理工科比较有希望。2、 读语言预科以后再读瑞典本科大学同样也是通过在当地读书,找工作取得工签最后申请永居的思路。这种方法适合年龄比较小的伙伴,因为在瑞典读大学,需要和瑞典人一起用瑞典语读书,语言关阻碍比较大。3、 雇主担保工签转永居这种方法没有语言的要求,但是需要国内的申请人到瑞典居住。工签是“2年+2年”的模式,也就是4年以后可以转永居。配偶一方申请,一方坐了移民监以后,另一方即使没有坐,也可以拥有永居身份,难点在于找瑞典当地的雇主,需要有经验的移民机构帮忙匹配。以上便是北欧生活的一些概况,如果没办法坐移民监的,也可以考虑“奥地利的雇主担保项目”,二者费用相差不大,奥地利不需要出境居住,甚至费用还相对瑞典便宜一些。

两条线

选择北欧留学,选择未来!

很多学子选择到英、美等国家深造。但是, 北欧四国凭借着众多的国际顶尖院校、国际化的环境、以及低廉的留学费用已经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成为新的留学热点国家。选择北欧留学,选择未来!北欧地区 全球福利最高社会福利体系在全球范围处于领军地位。学费低,福利好,风景更美!你选择北欧留学的理由是什么?瑞典人类发展指数世界第14人口985万,人均GDP 53442美元丹麦人类发展指数世界第4人口572万, 人均GDP 56307美元芬兰人类发展指数世界第24人口551万,人均GPD 45703美元挪威人类发展指数世界第1人口526万,人均GDP 75505美元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世界第91人口.... 人均GDP 8480美元是不是觉得:这些数据好遥远啊~跟我好像没什么关系吧?其实这些数字才说明了北欧的情况与状态,这项指数恰巧是联合国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北欧这四国表现不俗!跨入北欧国家,千金难买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为什么选择北欧留学各类奖学金目前挪威仍然实行免费教育。瑞典,芬兰丹麦虽然收取学费,但是政府及大学提供各类奖学金,使留学成本非常低。瑞典的留学费用一般在每年仅为12万至15万之间,与英国高额的留学费用相比,这个费用是非常低的。打工政策好~也许你觉得奖学金太遥远,边学习边打工才是正理。新疆立思辰留学介绍,在北欧留学,外国留学生可以享受到与本国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政府也发出规定留学生每周可以有20小时的打工时间,小时工资约为5到17欧元左右。因此在北欧的留学生不会有过重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很多能力强者,也实现了自我经济自由。优势专业多~北欧各个国家的优势专业也是世界公认的,很多专业出来的就业前景都非常的广阔。瑞典优势专业:电子电气工程、通讯、生物、环境工程、汽车制造(Chalmers)、造船等;瑞典是信息及通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另外,商科和海事法(lund,斯德哥尔摩)也是瑞典的优势专业。挪威优势专业:空间技术、建筑工程、金属冶炼、可再生能源、生物工程、制药、信息通讯等领域内有某些较为突出的技术。芬兰优势专业:信息科技、通讯、能源环保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方面成就突出;丹麦优势专业:环境及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在北欧国家学习这些优势专业, 会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一流~北欧高等教育举世公认,科研力量强大,有欧洲一流的名校,如瑞典隆德大学、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但北欧大学每年提供给国际学生的入学名额有限,即便是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也很有可能因为额满而落选。最保险的做法是尽量提前申请,同时还要咨询资深顾问,优化申请方案。英语授课课程多北欧四国都有各自的母语,但大学能为学生提供很多英语授课的课程,而中国学生在申时也只需提供相应的雅思或托福成绩,并不要求会当地语言。北欧大学入学英语要求较高,一般需雅思6.5或托福90分以上。如果不会当地语言,建议学一下简单的当地有便于融入留学环境。如果学生学好语言,不但易于融入,还能多掌握一门小语种,成为将来能够顺利在当地就业的一大砝码。理工科学生更易在当地就业北欧四国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均是高福利国家,但是留学生如果不会当地语言很难留在那边就业。北欧的电信、重工、军事科技、汽车工业等非常发达,因此理工科的学生会更容易找到发展机会。总结北欧四国录取总体要求!瑞典-诺贝尔奖故乡学历要求针对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学制,瑞典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入学条件制定了比较细致的标准。申请大学本科:对申请人的学历要求从高中毕业,少数大学接受高中在读的学生。申请硕士研究生:瑞典各大院校提供大约500多种英语授课的项目,语言:瑞典正规学校对外国学生有严格的语言要求。申请条件至少具备雅思6.5分语言成绩,少数大学例如瑞典隆德大学,瑞典延雪平大学,瑞典林奈大学有语言预科项目。芬兰-最安全的国家芬兰的大学大多为公立大学,2017年开始向国际学生收学费。大学的大多数专业用英语授课,并实行学分制。英语在芬兰非常普及。留学期间可以合法打工,打工收入约30-50马克/小时。社会治安有保障,芬兰的犯罪率很低,是理想的安居之地。申请条件1.申请攻读学士学位: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IELTS6.5分以上。2.申请攻读硕士学位:大学在读或已有学士学位, IELTS6.5分以上3.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需有硕士学位, IELTS6.5分以上挪威-免学费福利学历要求每个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学制也不同,中国学生通常的录取条件包括,教育背景、学习计划、英语(或挪威语)水平、以及资金证明等。大学本科:挪威高等学校接受本科生,对申请人的学历要求从高中毕业,提供完整的大一成绩单。针对中国学生是大学一年级以上教育背景,大专在读和毕业均可。硕士研究生:挪威高等院校有部分硕士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主要是为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受挪威研究开发署奖学金,或通过交换项目、配额项目等来挪的留学生提供教育,也接受少量自费留学生,所以导致专业学科入学人数较少。部分交换项目留学人员可以选修硕士课程,但不能获得硕士学位。丹麦——世界名校众多名校实力哥本哈根大学——北欧地区排名最高的大学,全球排名第30位丹麦的奥胡斯大学 ——Aarhus University第65位丹麦的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公共管理专业排名全世界第6留学申请条件本科研究生:通常情况下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有学士学位,英文水平良好(大部分学校需要提供英文成绩),同时需要教授推荐信。

皆生于土

出国读博应该如何选择学校以及国家?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可以怎么合理规划大一到大四和院校专业定位,留言区私信,可以意外收获你的专属留学规划/定位报告哟~(规划/定位报告包括:本科规划、软硬件提升重点、意向专业解读、背景诊断、选校参考)PS:想到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是看了题目进来的,所以我没有严格按照题主说的日本北欧PHD择校来写,而是尽可能多的从我了解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的叙述了目前主流的一些PHD留学地的选择。且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都写了。a、如果你想学术这条路走到黑!!!那么选择学校第一就要看导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自己高度match的项目,是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再看你申请的学校的排名之类的。申请大型研究机构,比如各大医学院,NIH等一般是更推荐的;b、如果想进工业界搞就业之类的:专业方向最为重要,其次是地理位置(不然实习/工作等都不好找),然后在考虑学校排名这些,最后才是在哪个导师手下干活 ;c、理工科PHD区别如下,看看时长和特点,大概心里知道自己能去的国家方向了吧?顺便附上文科PHD的相关对比(虽然答主不需要但可能其他人需要:此外,名校PhD需要较强的名校背景+硬件条件。理工科PhD申请门槛如下,请自觉对号入座选择。(文科的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之后我会再写一篇详细的PHD在选择和申请的文章,后续放链接在这里)(1)美国专排Top 5 (Harvard, MIT, Stanford, etc.):无特殊情况,非清北复交学生的话,闲人免进。即便清北复交一般只收top 5的学生,除了GPA要求变态,GRE > 325, 托福 > 105, 还需要有牛科研,一般都有牛教授的推荐信或直属推荐,基本一定需要套磁。(2)美国专排Top 10-20, 加拿大Top 10, 英国G5, 新加坡前3:国内名牌大学(武大,中大,浙大等) 尖子生或清北复交的非顶尖好学生 (GPA 3.5左右, GRE > 320, 托福 >100)可以够一下,非名牌大学学生不推荐。无特殊情况 GPA一般不能低于3.7,GT成绩有时允许有一项小缺陷(如GRE 319,托福98),需要科研基础扎实,经历丰富,海外牛推有加分。如果对方接受套磁,建议套磁。(3)美国专排Top 20-50 & 其他国家普通学校:国内名牌大学好学生,普通大学优等生 (GPA 3.7 以上) 的目标学校。无特殊情况 GPA一般不能低于3.3-3.5,GT成绩允许有一项小缺陷(如GRE 315,托福95),科研经历丰富可以弥补成绩缺陷,如果没有丰富的科研基础,成绩需要更好一些, 海外牛推能加分。接下来再不那么简单粗暴的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硕博都是在国外读的发展学。留学期间我也同不少理工科的学长和学姐们探讨过读博择校问题。所以我想通过将「专业背景」分为「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来对比一下博士选校的考虑因素。但首先,我想请大家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申请PhD?PHD,一个神奇的学位。教育成本低,做很多基础科研,以后可能是学术大牛,可能进产业界可以有比较好的发展,容易进入管理层和设计核心层,也容易转行。当然了,有时间成本被浪费的风险。时效性慢,很容易30岁了依然一事无成。如果只是认为读博无外乎就是累一些,久一些,这些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要考虑时间、金钱和心理上的成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再想下一步的问题:如何择校?一个美国理工科PHD的5-7年是这样过的:课程与学术训练:Courses, Seminar, Research, TA / RA科研项目:Publication,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会议与交流活动:Academic Conference, Seminar, etc.实习:Internship (如一些大公司的研发部门)博士论文与毕业:Quality Exam, Dissertation, Defense一个文科(政治学)的5-7年PHD是这样过的:a. 课程与学术训练CoursesSeminarsResearch PapersTeaching/Research Assistantb. 会议与交流活动Academic ConferencePaper ReadingPanel/RoundtableField Trip/Archives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c.博士论文与就业Comprehensive Exam (Comp/Prelim/Qualifying)Language ExamField Exam (Committee – written/oral)Prospectus/Proposal (Approval Meeting)Dissertation Defense如果上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读PHD,你的答案是:1 家人要求 & 交不起master学费,那我的建议是:别去!请慎重考虑,或者考虑英港等便宜的master。2 master毕业不知道干啥:如果条件好可以申请PhD, 如果条件不好,申请到不好的PhD更浪费时间。3 专业限制,master项目不多:如果没 有想好是不是真的热爱 科研,可以先考虑加拿大英国欧洲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如果纯粹考虑就业,可以转方向申请硕士。4 热爱科研:???真的吗?你是真的热爱吗?你了解了吗就热爱了??你知道PhD的艰辛,贫穷和孤独么???你知道需要未来付出5-7年的时间么,你知PhD申请的不确定性么???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那么我就从我角度出发详细的说下读博应该考虑的择校因素。当然,以下只是为了体现我不同的看法,并非绝对的正确。首先,大家需要意识到,人文社科方向会与理工科,它的读博经历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包括:1)研究环境:人文社科大部分是在图书馆desk research,社科类会有少部分实地fieldwork;理工科大部分是在lab中进行;2)研究方法:人文类主要依靠primary source textual analysis,社科类会有qualitative和quantitative methodology;理工科研究取决于lab experimentation ;3)研究方式:人文社科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通过大量搜集资料、阅读、推论等等;理工科更侧重于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因此,文理科读博选校侧重点也随之不同。理工科:需看重导师的团队、课题组科研质量、实验室配置等因素,因为博士研究几乎完全取决于lab实验过程和成果,这也决定了读博期间发paper的数量和质量。在一个导师水平高、硬件基础好、科研质量高的团队,对于个人的博士研究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带动性作用,甚至也有“抱大腿”现象(当然,本文是不建议的)。人文社科: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虽然也可以通过自行寻找collaborators来合作发paper,但大多情况下还是依靠独立研究。所以个人研究能力和资源是更为重要的。读博择校就需要侧重考量该校该专业的相关训练课程,比如方法论培训和定期的论文辅导等等来帮助博士生跟上研究进度,确保质量,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学术资源也极其重要,如该校的院系是否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是否给博士生外出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其毕业生是否会提供资源对在读博士有所帮助?诸如此类的活动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不论是对学术合作还是毕业后就业。对于读博经历相对独立的文科博士来说,尤其重要。当然,同理工科一样,导师和项目的权威性也很重要,如果导师是圈内“大牛”,也会为个人研究项目添彩。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读博费用。一般来说理工科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外导师的项目,尤其是时下很火的课题(比如新能源等)薪水还是颇丰,甚至可以涵盖所有学费和生活费。而人文社科类,通常不会有导师出高薪酬甚至任何薪酬的项目,因此大部分同学从其他途径找funding,但竞争都是很大的。比如学院里某些由私人赞助的奖学金,限定相关专业不说,名额基本上仅有一个。所以对于中国博士生而言(文科或者没有导师项目资助的理工科),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奖学金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包括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国家和专业涵盖广泛,2020年计划选派11000人。不过有一点是需要毕业后回国服役两年,但由于资助丰厚,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一试,回国就业机会也是相对较多的。另外,无论文理,博士期间,都可以通过担任院系里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任务(助教或辅导员等)或担任教授临时项目的助研等,来获得一些补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TA,RA。北美大学基本上是会满足博士生每学期都有此机会,英国相对较少,欧洲其他学校因情况而异。北美大学的读博奖学金也要远远多于英国,甚至不少文科院系也会提供全额奖学金。而资助多,竞争必然大,所以在选校时也要考虑该因素。比如北美的博士名额因含系里资助,录取相当有限。系里的admission committee会集体讨论,衡量本届该系想要的发展方向,来筛选出相应准博士人选。相对而言,欧洲和澳洲的导师自由度比较高,只要看好了你的proposal,基本上说要你就可以了。尤其是理工科的导师,毕竟他是给发工作的boss, 所以当然有话语权。另外,生活环境也要考虑,毕竟读博时间较长。欧洲,澳洲和香港的博士大概是3-5年,北美则是5-7年。所以,读博择校一点要选一个喜欢的城市。地理气候、基础设施、社会包容性、国际化程度等等都要有所考量。是否会习惯当地生活环境,对读博的感受和效率有直接影响。以上是需要思考的因素,也有不少同学也会担心是否好毕业和未来是否好就业等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毕业和就业诚然重要,但不足以用来作为决定选校的主要因素(我也是有些同意该观点的,毕竟你都已经决定读博了)。因为基本上博士毕业都是通过论文和答辩来衡量,无论在哪所学校哪个国家来读博,都需要付出100%的努力和坚持。当然,北美大学比欧洲和澳洲的多一个开始正式博士研究前的「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这可能会对一些学生来说加大一些难度和专业性,如果一至两次都没有通过,将无法继续博士研究。但尽管如此,从毕业的角度来看,哪里读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个人努力和研究水平的差距远胜过不同大学的毕业难易度。而博士的就业问题主要是靠时机决定,毕竟教职类工作现在是僧多粥少,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毕业时正好发现哪所大学有相关专业领域的招聘信息,那就要抓住机会。同等竞争机会的条件下,研究成果、出版数量、学校名气、导师权威等因素才起作用。所以,相比其他因素而言,是否好毕业、好就业更多是看博士期间的研究实力。无论在那所大学读博,如果实力过人,都会闪光。当然,如果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名师名校才起作用。以上就是我关于要不要去读博和选择项目的一些见解,其实还有蛮多话想说的,尤其是要不要读博这个人生规划的问题,但今天时间比较晚了,就改日再来补上。-END-

夫子有乎

北欧硕士留学你了解吗?

对于想到海外留学的中国人来说,北欧的诱惑除了发达的经济和优良的教学质量外,还包括低学费、高签证率等优势。不过现在情况要变了。丹麦将于今年秋天开始对欧盟以外的留学生收取学费,瑞典、芬兰等国也将陆续进行收费改革。那么,留学北欧究竟要花多少钱呢?丹麦取消免费制度丹麦政府一向重视国家的教育事业,无论在文学、哲学领域,还是在物理学、电磁学领域,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多年来丹麦更以免费的高等教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不过从今年9月起,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丹麦的公立大学将对来自非欧盟国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全额收取学费。据了解,调整价格后,丹麦正规大学每年的学费可能是10万—12万元人民币。预科学校和非重点大学的收费将不低于8万元人民币。据了解,学费上涨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丹麦留学的热潮持续升温,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出现扎堆现象,导致政府的教育负担加重。不过,虽然取消了免费就读制度,学生还是可以找到各种补助形式。例如申请全额奖学金,获取打工资格等。丹麦规定学生每周打工不能超过15小时,但假期除外。按照法律规定,每小时的打工收入不能少于80丹麦克朗(约合100元人民币)。通常中国留学生可以找到送报纸、饭店清洁工、餐馆帮厨等兼职机会。如果英文较好,还可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例如在幼儿园教小孩英语。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丹麦虽准许学生打工,但必须持雇主推荐信去税局申请学生税卡,每年要从打工所得中缴纳8%的所得税。一位在丹麦留学多年的朋友介绍说,不少中国留学生每月的餐费花销约为1000—1300元人民币。在出行方面,由于活动大都集中在一个城市以内,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交通费大都花在旅游上。具体费用因人而异。此外,丹麦学生公寓的价格大约为每月2000元人民币。但首都哥本哈根的学生公寓较少,因此许多学生要自己找住处,其价格较高,大约为每月4000元人民币(两人一个房间)。芬兰补贴挺可观芬兰的一些大学在本科阶段就开始用英语授课,读到硕士和博士时,英语授课的专业就更多了。所以对留学生来说,语言不再是问题。而且,在芬兰学习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记者的一位朋友周先生就在赫尔辛基一所理工学院学习,在他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表里这样记载着:收入包括每月政府提供的1500元人民币的住房补贴、打工所得3000元;支出包括房租2500元、交通费400元、食品费用1800元、水电费700元、通讯费500元、其他开销1200元,算起来每月净支出2600元。而到了假期,由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打工,每月的花销会更少些。不过,像周先生这样打工贴补费用的留学生并不多。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在芬兰找一份兼职并不容易,所以由芬兰政府对留学生提供的补贴就显得尤其重要。部分芬兰高校会以现金形式为学生提供住房补贴,此外,在学校食堂吃饭也能享受到优惠,价钱只是实际价格的一半,同时在校医务室就诊也是完全免费的。周先生对记者说,买书是他每月最大的开销之一。一般来说,即使在芬兰买本很平常的书,价格也在250元左右,而中国留学生学习的多为理工或经济专业,这类书籍的价格会更高些。芬兰鼓励学生自学,所以在每次授课后,都会给学生开列出长长的阅读清单。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但仍难免“僧多粥少”。另外,北欧各国由于都属于非移民国家,所以学成后想在当地谋求一份工作难度较大。不过依靠高税收实行的免费教育,特别是可以提供补贴,这一点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不过,这样的“免费午餐”就要吃不到了。自丹麦决定改革后,瑞典和芬兰也认为在高税收基础上建立的免费教育“惠及”外国留学生,这一做法并不公平。加之这两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严重,高福利政策可能给政府带来较大经济负担。所以,芬兰和瑞典正考虑学习丹麦的做法,向欧盟以外的学生收取学费。不过,他们同时会采取降低奖学金申请难度等做法,继续吸引留学生。瑞典语言班收费高瑞典目前依然实行免费高等教育,在本科教育阶段,各高校均使用瑞典语教学,所以想到瑞典拿学士或硕士文凭的人,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虽然获得一年以上签证的人,学习瑞典语是免费的,但这种免费班从开课第一天起就用瑞典语授课,学生很可能几个月下来对瑞典语还是一窍不通。收费班的教学则是用英语从基础教起,不过费用很高,一年约1万元人民币。过了语言关后,从本科一直到博士毕业,学费一项是可以省下来了,但生活费却并不便宜。其中住宿每月2000元左右,购买学生月票要300多元。每月1500元的饭费支出只能达到“吃饱”水平。此外还有电费、通讯费、购买学习用品等开销,因此省吃俭用的话,每个月的花费差不多要5000元。当然,如果有稍微“奢侈”点的愿望,钱包就会以几何级的速度瘪下去。例如不习惯啃面包,想吃米饭的中国人,买个电饭锅几乎是天价。而如果眼镜坏了,至少要忍痛付出几千元的代价才能换副新的。此外,瑞典的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每年都有一定的淘汰率,所以在这里的留学生能把学习坚持下来而不被淘汰并非易事。根据瑞典政府规定,本科生可在暑假期间合法打工,但全年只有4个月的时间,前提还是精通瑞典语。例如在快餐店、餐厅做服务员,或到工厂做临时工等,每小时可获得100元左右的税前收入。每到暑期时,这样的工作非常抢手,所以要想得到打工机会,需要“未雨绸缪”的精神。众所周知,瑞典是个高福利国家。外国留学生不必担心因生病而产生的开销,因为瑞典的留学生可以像当地人一样享受免费医疗,而且随行未成年子女的医疗、教育也是免费的,所以一些已经有了子女的中国留学生,还会把孩子带到瑞典,可谓学习、生活两不误。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

红跑道

海外博士最快几年能毕业?主流国家博士学制大起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其亲

独立研究中顶会Spotlight,就业无门到成名,这位小哥经验分享火了

选自Medium作者:Andreas Madsen机器之心编辑部我成为了一名独立研究者,我不推荐你也这样做。但如果你坚持要「作死」的话……你可能最终能中一个顶会 Spotlight paper。这是一段「激励人心」的故事:一位名叫 Andreas Madsen 的小哥自北欧名校丹麦科技大学本科+硕士毕业之后(成绩是 top3%),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研究工程师的工作。而在最近无业的这段时间里,他写的论文中了 ICLR 2020,还是 Spotlight。2018 年 11 月,我完成了自己第一篇论文《Visualizing memorization in RNNs》的发表。我当时以为手握论文和机器学习硕士学位就可以找到软件工程师的工作,这实在是大错特错!2019 年 4 月,我决定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目标就是在 AI 顶会上发表论文。经过近八个月没有任何资助的工作之后,我做到了。我的论文中了 ICLR 2020,而且不是 Poster,是一篇 Spotlight!在把这事公之于众之后,我立刻就成了网红一样的研究者。我收到了近 100 条私信,人们都在问我如何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给你一些建议。不过首先要明白:我成为独立研究者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 7 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工资,更没有资助可不是开玩笑,请慎重考虑一下。我中了 ICLR 2020!在那之后,我收到了近 100 条私信,人们在询问如何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独立研究者?为什么要作死在 2018 年 3 月,我在 distill.pub 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机器学习论文《Visualizing memorization in RNNs》,我是唯一作者。这篇论文介绍了两个准确度相似的模型在 NLP 上的显著交互可视性有很大不同。那时我还觉得,有了这篇论文以及丹麦科技大学的机器学习硕士学位,我就可以申请到 PhD、研究工程师、实习项目或者机器学习工程师职位了。所以我就开始向谷歌、微软、Rakuten、ElementAI、英伟达、Hypefactors、英特尔、京东、亚马逊、三星、Shift Technology、Corti 等等公司投去简历——竟一个面试邀请都没收到!单说谷歌的研究软件工程师,我甚至找到了一名谷歌的资深研究员,他鼓励我申请他们部门的职位,并进行了正式推荐。为了保证成功,我还向另一名谷歌资深软件工程师要到了推荐,后者曾经与我在开源工具 Node.js 上有过很多合作—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邀请,也没有 HR 来联系我,啥都没有!「你得有一两篇顶会论文啊」一位与某 QS 全球排名 Top 100 大学的教授有点关系的朋友帮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非常感谢你的邮件,它们看起来超级有趣。然而通常来说,现在想要申博士学位有点困难,没有一两篇顶级机器学习/NLP 论文是没什么说服力的,Distill 平台的发表和你在工业领域的经验部分弥补了这一点。不幸的是,我现在没有可供申请的空缺职位。另一名来自 QS 全球排名 Top 5 大学的朋友说到:现在的顶级人工智能 PhD 项目需要有顶会论文才能申请了。我曾经在某大学待过,如果你连一篇 ACL/EMNLP/CVPR/ICCV/NeurIPS/ICML 论文都没有的话,你几乎就不可能成功申请到某大学了。当然,我也收到了其他一些邮件(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回复),那些教授说得没有这么直白,不过总体而言就是对于我的申请没什么兴趣。我怀疑他们也是想要一两篇顶会论文,但只是没有明说罢了,因为这种标准本身就显得有些不公平——在我从本科念到硕士的大学里,教授们并不鼓励我们发表论文。而丹麦的硕士学位其实并不差。所以,想要在没有内部推荐的情况下成功申请博士学位,你需要近乎拿到半个博士学位的资历。那就发顶会论文呗!为了实现我自 2011 年以来的梦想,我需要一两篇顶会论文。于是在 2019 年 4 月,我决定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力争在 NeurIPS 或者 ICLR 上发个论文。如果最终做不到的话,我就当个 JavaScript 程序员吧。没钱怎么办目标是远大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工资怎么活得下去?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被问最多的问题。虽然值得一提,但我觉得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你没有什么债务,那就有很多办法节省开支。享受「孤独地生活,但不放弃希望」的状态吧。自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10 年,我一直都是自由职业者。当 NearForm 跟我接触时,我就已经开始作为自由职业者了。这时,我的朋友 Emil Bay 向我推荐了一个他们一直想做的新项目 clinic.js。该项目不仅需要详细了解 Node.js 的内部构件,还要有统计学背景和网页可视化技术。这个项目真是太适合我了,因为我做过大量的可视化工作,也深入了解 Node.js 长达 6 年的时间,并且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机器学习硕士课程。所以,我加入了这个项目,他们也支付我非常高的薪水。如果我能将自己的开支消费控制在低水平,这笔薪水足以支撑 3 到 4 年。因此,可以说我在获得资金方面非常幸运。但是,丹麦是一个消费很高的国家,在另一个国家资助自己或许会更加容易。2019 年,他们还邀请我开发 IoT 智能手表/胸牌(它们是在 NodeConf EU 2019 大会上推出的)的 TensorFlow 部分。虽然这笔收入不足以支撑全年的所有开支,但确实对我帮助很大。好的想法从何而来正如我所说,获得一个好想法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所以不要邯郸学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2019 年 2 月,我参加了母校一个 AI 学生社团的开幕式活动,希望与之前的导师谈谈申请博士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他无法成为我的博士导师。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 Alexander R Johansen,他是一位助理研究员,并想要寻找科研上的合作伙伴。2019 年 3 月下旬,我写信给他,他告诉我他的几名学生尝试复现 DeepMind 的论文「NALU」,但都失败了。所以,他问我是否愿意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或许能够成为一篇 NeurIPS 论文。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在 Distill 上发表的论文都是对其他人夸大其词或误导性的作品提出批评,然后对它们进行修正改善。并且,复现论文的难点在于优化,而该领域正是我所擅长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Alexander R Johansen 的研究任务。几乎所有发表的论文都会对效果夸大其词,所以修正改善他人的论文内容是一种可行的研究策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一种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也会遇到一些重大的挑战(只需要深入解读即可),但的确可行。生活孤独,但不要失去理智或希望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你不太可能获得来自任何人的鼓励。我知道许多的博士生导师也都不会鼓励他们自己的学生,但是他们可以从有类似遭遇的同门那里获得慰藉。这也是我不建议大家成为独立研究者的首要原因。在苦苦挣扎着写论文的时候,你得不到任何安慰,这确实是我不建议成为独立研究者的第一要素。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需要一些鼓励。别觉得没人鼓励,你自己也能撑过 7 个月。当时的我一直在担心:找不到解决方法、遭遇不公正的评审、得不出有用的结果、发现某个重要缺陷……甚至担心即便发表了也会因为课题过于小众而被淹没。同时,7 个月的研究经费支持也是压力山大。如果最终没有发表,这些钱就打水漂了。事实上作为独立研究者,我的机会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仅仅是因为我得到的反馈更少。作为一个独立研究者发表论文,很可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预料到会失败,但不管怎么样尽力就好。—在日本某地的感想。然而,你可能没有一个后援团来帮助度过难关,他们之前可能存在和你相同的经历。不过,下面两件事还是可以做到的:我通常会与 Alexander 开周会,讨论一下新的想法。虽然 Alexander 并没有 Ph.D. 学位,但他是非常杰出的批判性思考者。我并不认为必须和那些有很多一作发表经历,或者有多年论文指导经验的人交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和那些能质疑我们研究工作的人交流。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会变得懒惰,从而对那些论文中的错误视而不见。与他们讨论你的论文,这会给你更大的压力,从而避免找一些「捷径」。我会做多个子项目,如果把所有时间都分配给相同的工作,那么这样的风险太大。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做那些有用的小项目。写个开源工具、复现个知名论文都非常有帮助。有时候,把视线从研究移开、放松一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研究项目失败了,但至少完成了某些小项目。在我的经历中,有这些业余项目,其它研究者会更认同你,这对你是非常好的一种鼓励。三天完成的业余项目示例,其它研究者会向你表示感谢,这是非常有价值的鼓励。写一篇好论文大约只有 20% 的论文会被接收,你的同行审议会尽力寻找原因以拒绝你的研究。「足够好」并不能满足要求,你需要一篇让人感叹「great」的论文。然而,你并没有任何导师能帮你,此前你也没有发表论文的经历,那么你该怎样写一篇让人惊叹的论文呢?在我的经历中,我的第一份论文放到了 distill.pub 期刊上,当时是非常幸运的。Distill 特别关心书写风格,他们需要展示和解释,而不是通过同行审议的肯定。对于我来说,写一篇用于展示与解释的文章,要比写一篇送给同行审议的文章容易,因此在 Distill 上发文章是很好的起步。然而,我投给 Distill 的第一篇文章被编辑拒绝了,他们弄不清楚该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哪。那篇论文到底是对 Nested LSTM 的批判,还是提出了一项新的 NLP 任务「自动补全」,或者就是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一篇论文中可能有一到两条主要信息,如果它们被误解了,那么读者对整项研究都会感到困惑,从而拒绝该研究。所以,不要害怕复述某些重要信息,它能避免这些问题。在我的 Distill 论文中,它传递的信息是:「可视化能给模型提供重要信息,而准确率度量并不能。然而,你需要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直观问题,中文诗歌生成并不是这样的问题。」在 ICLR 的论文中,它是:「异构单元之间的门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在这之前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会在未来的研究里解决门控的问题。」仅仅这样写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在整篇论文中高亮显示这一观点,让最懒惰的评审也能看到。我对论文进行了重大修改,再一次提交到了 Distill,这一次他们更加开放一些。Distill 上的 Chris Olah 和 Ludwig Schubert 在论文进入同行评审环节之前给出了非常有用的反馈。我不太确定,如果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经验,我还能否进入 ICLR。大家可以读一下小说家 McCarthy 关于如何写科学类文章的技巧,里面涵盖了我学到的大部分东西。最后,我想提一句,Alexander 和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润色这篇论文,尤其是在摘要和引言部分,他所提供的帮助非常有价值。被 NeurIPS 2019 拒绝我们将论文提交给了 NeurIPS 2019,但被拒了。当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投入了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感觉自己再也不能实现梦想,再也不能继续搞 ML 的研究了。让命运掌握在审稿人的手中真的太艰难了。拿到 NeurIPS 2019. 审稿意见的我本人。——「Red Ink」绘画 byJorge Cham所以我是因为什么被拒绝的呢?我总结如下:一些审稿人不相信我们成功地复现了 NALU 的结果(即那篇我们声称进行了改进的论文)。「为什么原始论文中的结果比你们提交论文的结果要好很多?」,这个质疑反复出现过多次。一些审稿人要求我们在提交的论文中做到 NALU 论文声称做到的所有事情。即使我们已经提供了明确的证据来说明 NALU 模型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如果你看过这个论文,这恰恰就是我们没有去花时间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进行了改进。第二点也是,一些审稿人不相信我们的结果和复现。这就是想改进别人「夸张性结果」时的难点。审稿人更偏向已经发布的研究成果。他们更容易对你新提交的论文保持批判性眼光,而不是去批判以前的论文,尤其是 DeepMind 发表的论文。我想说明一下的是,DeepMind 的结果并不是假的,它们是可以复现的。但这个结果对于主要目标「外推任务」(extrapolation task)来说却不是以最合适的方式去构建的。而且,NALU 这篇论文只展示了单个 seed 的结果,而我们的论文展示的是 100 个 seed 的结果。关于这些我们有一篇 workshop 论文:https://arxiv.org/abs/1910.01888提交给 ICLR 2020,有什么不同?在给 NeurIPS 2019 回复 rebuttal 之前,我们已经对论文进行了一些改进。提交 ICLR 时我们补充了更多的证据和实验去支持我们的表述观点。我们还把 NALU 的实验设置和复现结果发表成了 NeurlIPS 2019 的 SEDL 研讨会论文。我们发了个推特,艾特了 NALU 的一作,他还回复了:「Great Work!有了好的基准,我们才能继续提升(模型的性能)」这件事很有意思,我们不必再去争论实验设置和新模型了,而是可以专注于我们提出的模型。真希望我能告诉你我们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但事实是,我觉得我们只是比较走运,遇到了一位杰出的评审。他在 OpenReview 上评论为我们带来了更积极的讨论、更深入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更少的辱骂性评论。我们得到了四位评审的意见,这意味着我们的领域主席非常投入。其中一位评审在 NeurIPS 上也审阅过我们的论文(可能是 reviewer #3),同时他/她也是我们的 NeurIPS 投稿最具建设性的审稿人。经过所有的修改,这位审稿人的意见从 NeurIPS 的 Weak Reject 提升到了 ICLR 的 Weak Accept,最后又改成了 ICLR 的 Accept,他/她甚至还对其他审稿人的意见评论道,「the contribu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oo incremental.」评审意见。这个评审意见让我为之振奋。彼时,我们的论文还有两个 Weak Reject,所以还是有可能被拒绝。但即使被拒绝,我也会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评审流程有问题。费这么大劲值得吗?最终,我们的论文被接收。我希望我能肯定地说,这件事能帮助我找到一份研究工作,但说实话,我现在还不知道。我刚刚看到一封邮件,上面说我需要「2 篇顶会论文,而且最好是和著名研究者合著,才能进入一所顶级大学读博,」但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这一点我是做不到的。希望只是这所大学有这种要求。机器学习研究之路是漫长的。但如果你一步都没迈出,一切都会变成不可能。如果你真想去做,那就付诸努力去寻找其他方法。——Vancouver, Canada问答环节前面的内容并没有回答我收到的所有问题,所以我在下面做了一些补充:Q:你这些漂亮的图是什么做的?A:我所有的图都是用 R 库的 ggplot2 绘制的。Q:你的工作没有什么用,你就是个笑话。A:谢谢你,你有想过成为一名评审者吗?Q:你花了多长时间?A:在这篇论文上,我每周大约花 48 个小时,有时候达到 100 个小时。但要记住一点,我也在做业余项目和自由工作。Q:你的计算资源来自哪里?A:Alexander 可以为我们提供计算资源,因为他是一名助理研究员。Q:我的导师要给我一个读博的机会,我是否应该接受?A: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也许你应该接受。现在竞争很激烈,我认为你应该接受你所能得到的。Q:我现在正在实习,但我感觉什么都学不到,因为我的导师不管我。A:你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指望你的导师主动来找你。很高兴你能得到实习机会,我之前没有得到。可以开始着手安排会面,但也要记住,除了导师,你还可以向别人请教。Q:我是硕士在读,要怎么为发论文做准备?A:如果你能找到一位对此持开放态度的导师,那就尝试发表。同时,注意在学习期间找实习工作。大多数实习工作只对学生开放。我曾经得到过实习机会但却去不了,因为我已经毕业了。Q: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编程技巧?A: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写开源代码,在此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优秀程序员的指导。Q:要发一篇 Spotlight 还需要什么?A:说实话,还需要运气吧。Q:我看到一些人拿到硕士学位就进了谷歌当研究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A:是有这种情况,而且黄金时期是 2013 年到 2015 年。如果当时你拿到了硕士学位并且足够幸运,你就可以走得很远。总结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写给其他独立研究者的建议。与他人协作。这个人不一定是论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只要能对你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即可。此外,在大学里找一个能接触大量算力资源的人可能很有必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但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你要知道,只有 20% 的论文被接收了。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被接收的概率可能更小。不要在被拒绝一次后就垂头丧气,做一些业余项目,即使你失败了,也不完全是在浪费时间。避免成为独立研究者。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实在是不必踏上独立研究者之路。也许你的导师对你不上心,但至少有同门的博士生可以交流。如果做了独立研究者,你就失去了相互扶持和勉励的关系网络。成为一个独立研究者将会非常艰难、孤独。但如果幸运,也可能在转角处遇见璀璨星光。——拍摄于加拿大温哥华机器学习圈也有阶级固化问题最后,我去参加了 NeurIPS 2019,因为我们有一篇论文被研讨会接收。在会上,我有幸与几位招聘者、教授、研究者交谈,结果发现招聘者的要求、研究人员的要求和教授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想让研究者们知道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得到一个读博机会似乎比拿到博士学位还要难。如果你是在 2017 年或更早之前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那么进入名校读博还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今,这些机会都要求你在顶会(NeurIPS/ICLR/ICML)发表 1-2 篇论文,而且最好是与著名研究者合著。我希望研究者、教授、委员会成员以及大会组织者都能够帮助遏制这种迅速崛起的新精英主义。它只会加重这一领域已经存在的固有偏见。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andreas_madsen/becoming-an-independent-researcher-and-getting-published-in-iclr-with-spotlight-c93ef0b39b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