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佳期不改,美好如故——北语喜迎2020级研究生新生

佳期不改,美好如故——北语喜迎2020级研究生新生

9月11日,碧空如洗,秋风飒爽,梧桐大道两旁飘扬起片片熟悉的万国彩旗,平静数月的校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蓝天白云映衬下愈发美丽的“小联合国”,今天将迎来近900名研究生新生。走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见证了这美好如故的画面有多么来之不易。党委书记倪海东、校长刘利来到逸夫体育馆,亲临现场指导迎新工作,并亲切问候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工作人员,送去温暖的关切与祝福。党委书记倪海东、党委副书记魏晖、副校长张旺喜、副校长张宝钧等校领导在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下走访了新生宿舍,并与部分学生举行座谈。校领导代表学校欢迎研究生新同学走进北语,希望大家调整好状态投入全新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开阔学术视野,尽快融入到北语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来。在交流座谈中,同学们敞开心扉,踊跃发言,对学校提供的人脸识别校验等自助系统以及接站服务等热情帮助深表满意和感谢,纷纷表示会努力融入校园生活,全面提升自己,争取学有所成,不辜负家人、老师和领导的殷切期望。庚子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一切。我校师生勇敢面对,团结协作,平安度过了疫情最为汹涌的危机时刻。当前在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而国外疫情仍然肆虐的严峻形势下,研究生院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和各学院(部)的通力配合下,科学部署,缜密筹划,终于如期组织了迎新报到活动,按计划迎来了2020级的研究生新生。由于尚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特别安排接站服务,为现场迎新工作人员及接站志愿者均配备了口罩、消毒液、手套、护目镜等防疫用品,全力做好防护。接下来,学校还将组织新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针对校园学习生活、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特别管理规定等,为同学们现场答疑解惑,利用导师见面会、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渠道向广大新生推介各种学术及文化活动,引导他们全面投身到校园学习生活中。

仙人掌

快讯:北京语言大学2020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北京语言大学将于5月中下旬组织网络远程复试工作。详细工作方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请考生持续关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复试线及复试方案另行通知。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内容来源 |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 | 徐媛媛

尽见

她拒绝了985名校读研offer,选择保研北京语言大学!这是为什么?

她,是“三好学生”;是“三下乡”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是“铜奖”志愿者,在多重身份的切换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她说:“要认清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事,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她说:“要做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随心就好。”她说:“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她是焦丽文,海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一位自知、从心、敢于逐梦的女孩。2019年底,焦丽文作为推免生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全国第一。在选择北京语言大学之前,焦丽文纠结了很久,因为当时还有一所985名校山东大学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是选名校还是选名专业呢?这让她有点犯了难。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北京语言大学,因为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是她的一个梦想。在高中的一次课外拓展中,她的政治老师偶然提到对外汉语,说这个职业是在国外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一边旅游,一边感受一下各国的文化及风土人情。焦丽文一直以来都想过感受人间、观察世界的理想生活,这个职业悄然间给她种下了梦想的种子。焦丽文如是说:“为了自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梦想而拒绝了985。”或许在别人眼里不上名校是一种遗憾,而在她的眼里,她登上了自己的理想高台。无论是自主考研,还是推免,一路都很辛苦。推免生需要奔波于全国各地,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焦丽文当时的压力也很大,有的时候考试接踵而至,上午参加完笔试之后,下午就是专业面试、英语口试,时间紧挨着,没有给人喘息的机会;有的时候上午人还在北京,下午就要抵达广州。一路上的奔波与忙碌,焦丽文都在不停地告诉自己要放松,放平心态,最终结果如其所愿。光鲜的成功背后总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让人明白一切的好结果是有多么来之不易。焦丽文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充实的,大学四年里不断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目标明确,从心而行。“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以及一种跨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对于中国文化的正确理解。”焦丽文明白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所以一直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体味人间。大三上半年,焦丽文去台湾当了半年的交换生,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很多有趣的老师以及留学生,并且感受到了台湾本地的一些特色,这对她的专业以及风土人情上的了解产生了莫大的帮助。在课余时间,她会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焦丽文来说看书、学习舞蹈、参加一些社团、见见朋友等等都是让她觉得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不会忘记要学习,明白学习才是重中之重。“玩的时候,就开心地玩,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地学。”大学四年里,她揽收了联合国多语言大赛文化创意、2018SOUTHMUN(南方模拟联合国)优秀奖、2017—2018外研社阅读与写作三等奖、国教院第二届中外知识竞赛优秀奖等奖项。在大学里就应该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个性,先让自己成为放光者,想要的东西自会寻光而来。一路奔跑,一路成长。焦丽文最后说道:“要认清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事情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而且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其实还是很有深刻意义的。”来源:海南师范大学 文字:校报记者 苏定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排版:何子怡 责编:曾丽芹

藏金于山

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简章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类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2019年,学校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北京语言大学目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队伍,由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语言学系、心理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语言科学院、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的学术力量整合而成。学科方向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智能与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队伍以外国语学部为主,同时整合人文社科学部国际关系学院、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学术力量。合作研究方向包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与语言服务、国别和区域研究,涉及英语、法语、日语、阿语、俄语等多个语种。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型高水平学校,北京语言大学本着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传统优势,培养新生力量,拓展研究空间,巩固学科基础,强化学科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事项如下:一、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需求(详见附件1、2)二、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条件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原则在35岁以下(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止未到36周岁);2.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全时脱产到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3.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不能申请进入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博士后;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不能申请进入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博士后。4.优先招收博士应届毕业生或无劳动人事关系的申请人。三、申请者须递交的材料1.《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申请表》(附件3)和《申请者科研成果清单》(附件4);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3.两位本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份为申请者博士生导师推荐信;留学回国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一封国外教授专家推荐信);4.表明自己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证明(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等)、博士学位论文等材料复印件。我校将于通知发布之日起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请申请者于2020年7月30日前将材料快递至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并将《申请表》和《申请者科研成果清单》电子版发至信箱。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2020年7月15日

爱老家

行走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是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北语创办于1962年6月,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1年,学校停办,人员被并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原北京矿业学院为复办后的北京语言学院新校址。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据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之所以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主要的原因是季羡林先生曾指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并列本身就不妥当。记得之前还有人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校名给记成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想要更改的校名。汉语国际教育是北语的命根子,如果说外交学院是培养懂外国的中国人,那么北语就是培养懂中国的外国人。迄今,北语已经为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0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最近几年,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教师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每年接待外宾1500余人次。原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卡塞姆·托卡耶夫,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待过。2015年6月,北语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已占全部在校研究生人数的15%,比例位居全国第一。北语目前有在校研究生2613人,其中留学生410人;在校本科生6204人,其中留学生1692人。另外还有来华留学专科生167人,来华培训人员3655人。北语的学科布局非常的有特色,总体上是围绕着汉语国际教育或者说对外汉语服务的,全国独一份。目前北语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北语学科专业上有不少第一,比如: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招收了第一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设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金莲花

北京语言大学报考分析|新传考研报考分析20

来了来了!都问小语种外语专业考研有啥优势,快康康北京语言大学吧,小语种等外语专业考新传做跨文化传播学术最适合了,其他国家的媒体只能你来研究,还等什么呢?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了12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友好人士和汉语应用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北语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有同学喜欢北语,想做跨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想出国深造,可以试一试。关于北语你需要知道的事1 学校简介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2 学院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学院扎根于北京语言大学辉煌的跨文化交流传统,秉承北语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彰显社会关怀的壮心,大力发展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3 老师介绍新闻传播学院在职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有叶晓君、云国强、粟花、郑一卉、刘军茹、郭之恩、张海华等教师任职,教师专业研究领域涵盖广泛,包括新闻史论、传媒业务实践、传播学理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等。叶晓君 学术兴趣:文化研究,媒体社会学,媒介化灾难承担课程:《文化研究》,《新闻传播专业英语》,《灾难、媒体与社会》云国强学术兴趣:传播理论与思想史、新媒体与社会运动、影视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开设课程:传播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西方媒介批评、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网络文化与传播等。粟花研究兴趣:媒介与社会性(mediation and sociality),跨文化传播, 人际传播,质化研究方法。4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方案学制规定: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或3年,具体由各学科培养方案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学制为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制为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课程体系 :以下节选专业课程的内容,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一)必修课: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课程(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三大类,历史理论类,方法与实践类与媒介文化研究类历史理论类: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媒介技术与媒介理论等课程;方法与实践类: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非虚构写作等课程;媒介文化研究类 :网络文化与传播 ;纪录片理论与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文化等课程。北语新传研究生好不好考?北京语言大学地处北京市,是一所国际化高校,学校导师都是博士。好几个导师在北大毕业然后去国外深造过,考研难度是比较难的,17年、18年都没有招新传学硕,19年才开始招生。最终统招进来的也是个位数,新闻学2019年没有招满,接收了调剂生。 1 报考信息(考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范围)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方信息,官网没有公布参考书目。只给了考试范围和分值。2 分数线3 复试办法(由于疫情原因2020复试推迟,以下根据2019年复试办法整理)(一)凡达到分数线考生均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复试名单中的考生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 案单位红章);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人民币100元,报到时交至各相关学部(院)的报到点;7.同等学力考生提供到普通高校进修本科课程10 门以上的成绩单(教务处盖章有效);8.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一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二)实施办法1.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为 1.0:1.2 至 1.0:2.0。2.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初试成绩满分500分,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加初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后大排队,排在名额之外者自然淘汰。3.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2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按百分制打分,不计入复试成绩。4.录取工作将严格贯彻“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各院系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体检身体健康状况等,提出录取名单,交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2)任何一门同等学力加试课程的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3)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考试违纪、替考,或身体及思想政治道德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录取。(4)未经复试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三)复试内容1.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占复试成绩的20%) 按百分制打分。2.专业综合面试(占复试成绩的30%) 专业综合面试旨在对复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等 素质进行考察与测试。专业综合面试由各专业组成复试组,按百分制打分。3.专业综合笔试(占复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涉及本专业若干课程的知识,按百分制打分。4 参考书目同学们在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时候。除去研读给出的参考书目,还要多看期刊、论文,多关心关心本专业发生的时事,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 新华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等(美)华夏出版社 4.《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巴兰(B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s,Ferment,and Future》(3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5.《新闻学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刘建明6.《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 李希光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麦奎尔8.《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9.《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10.《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天纳.赛佛林等11.《中外广播电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

导梦园

中国外文局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外文局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7月3日上午,中国外文局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副局长陆彩荣,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校长刘利等出席签约仪式。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部署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创新国家高端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时代学术发展与政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外文局将以此为契机,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揭开局校协同创新高端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篇章。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表示,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得天独厚的国际人才集聚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中国外文局凭借其丰富的外宣资源和深厚的外宣实力,双方将共同探讨培养高端专门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在联合培养、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新贡献。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表示,双方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建立了协同创新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力量。双方将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与社会需求,探索与任务相结合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跨学科、应用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随后,双方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旨在培养高端专门人才、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力量。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致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致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致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为兼职博导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签约仪式后,与会代表参观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实验室。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若愚若昏

北语喜获5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共投标8项,中标5项。其中,中标的项目2项属语言学范畴,为施春宏研究员的“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和黄晓东研究员的“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1项属于外国文学和艺术学交叉学科范畴,为陈戎女教授的“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1项属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交叉范畴,为张黎教授的“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1项属中国文学和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范畴,为徐宝锋教授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竞争最为激烈、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选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代表着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的建设和发展,科研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组织策划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能力,全力配合各项目组工作,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前期培育、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选题设计、团队搭建、投标书填报、专家咨询论证等方面全程跟踪、精心服务,抓好项目申报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学校和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选题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以及立项率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全国排名第十四位的好成绩。这标志着新时代我校科研队伍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整体有了新的提升,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学术命题的质量正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同,必将为我校科研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力,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科研处也将继续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的策略方针,全力以赴为我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做好服务,使我校科研成绩再上新台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简介:施春宏教授的“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项目首席专家施春宏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并积极开展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学转化与科学普及工作。该中标项目是基于汉语特征的前沿语法理论探索,共包括5个分卷:《基于汉语特征的认知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构式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生成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韵律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语体语法理论探索》。其基本目标是:整理学术思想,追踪学界动态,探索发展空间;由此而深入发掘汉语事实,提炼汉语特征,构建多元化的汉语语法分析范式。黄晓东研究员的“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首席专家黄晓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语保工程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该中标项目拟对北京大学20世纪80年代“北京话调查”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加工,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当代北京口语再次进行大规模调查,建立一个先进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并为语言研究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检索、咨询服务。本项目围绕“两代一库”展开布局,包括第一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资料整理、第二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第二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资料整理、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检索系统研制、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应用研究等五个子项目。本项目有利于推动北京话研究,并将促进我国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及相关研究。陈戎女教授的“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陈戎女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辑刊《当代比较文学》主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该项目选题前期经过北语校级重大项目的孵化,2020年初陈戎女提交了申报选题,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斟酌选题内容。该中标项目以跨文化和比较戏剧的视野和方法,研究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之旅和传播效果,探讨戏剧跨越国家、文明,以及跨越文本和舞台的界限后生发出的价值和意义。项目基于中外戏剧现象的“翻译改编-阐释研究-舞台演出-传播效果”的系统研究,通过由外向中、由中向外双向驱动的阐释和传播展开,特别关注戏剧对异国和异国人的塑造和再现,同时从理论层面阐发戏剧在跨文化阐释与传播中的思想资源、研究范式转换等核心问题,旨在构建戏剧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①是对中外戏剧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全方位全过程系统研究;②是兼顾经典案例的典型性与整体观照的跨文化研究;③深化对于中剧西传和西剧东渐跨文化传播的认识,促进中国戏剧“走出去”;④瞩目新媒体、新技术介入后的戏剧未来发展。张黎教授的“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项目首席专家张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商务汉语及其教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市场营销管理。本项目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孔子学院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目标和新任务,对孔子学院如何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探讨可行的策略和路径。项目将使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及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的研究,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路径。研究内容包括新时代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现状、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学科建设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运行管理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对外拓展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综合支撑平台建设等。徐宝锋教授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徐宝锋,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宣部亚洲经典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副秘书长(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国家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文化知识辞典(多语种)》主编,《国际汉学研究网》主编,《汉风》辑刊副主编,中加国际电影节副主席,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诗学、海外汉学以及儒家伦理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本项目将通过对于海外汉学家的口述访谈,掌握中文和中华文化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拉丁美洲、阿拉伯中东地区、俄语地区等不同语言文化区域的研究、传播、和接受轨迹,通过在每个语言文化区域分别选取老中青三代30位汉学家,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角度,分别从语言、文学、艺术、哲学等不同的文化圈层访谈切入,在人物代际、机构分布、内容认识、传播反思、对策建议五个方面进行口述表达,鲜活立体地复现中文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现场,藉由对传播、研究及接受情况的深度理会,进而在吸收中外相关话语资源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具有现场感和时代性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话语系统。

剑少爷

名校研究生当着母亲面跳楼,多少人在跪着拿文凭

3月26日早上七点半,读研三的陶崇园,作为211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在只剩两个多月就能拿到硕士学位、连工作都找好了的关口,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陶崇园的母亲,几乎是亲眼看着儿子挣开自己的手,转眼就从宿舍楼顶跳下。陶崇园的姐姐回忆,自杀前弟弟曾和母亲通话,表示其无法摆脱导师施加的压力。陶妈妈听到儿子不舒服很担心,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学校。“早上的时候他们见面了,坐下来还吃了早餐呢,后来我弟说,他受不了导师了,他真的很难受。”“我老妈当时挺害怕的就安慰他说,你最近写论文压力大了呀什么的,但是他论文其实已经交了。”“然后我弟说要回宿舍收拾东西,我老妈担心他不让他走,让他去医院看一下,但是我弟说不去不用,没什么事。”“等我老妈追到宿舍的时候,我弟就已经躺那儿了。”虽然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都失踪了,但在他的电脑里,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被整理出,导师三年来对陶崇园的压迫也曝光于众。他让陶崇园叫他起床。导师命令陶崇园的聊天记录,sunshine为陶崇园 / 姚崇园姐姐微博帮他找眼镜。帮他洗衣服。陶崇园对这一切似乎早就习以为常,多数的回答只有“是!”、“到”,没有半个不字。陶崇园和家人诉苦,导师常常让他帮忙买饭,他只能忍 / 环球时报“就在上个星期,我弟给我发了一张截图,说那个老师让他去买饭,我弟冒着雨饿着肚子去给他买了,然后敲门的时候可能急促了点还是怎么样,他就说我弟敲门不按规矩,让我弟道歉,让我弟作揖……我都不敢想象我弟平时每天去他那里发生了什么。”陶崇园的姐姐还说:“读研二研三的时候我弟说导师总是找他,每天晚上七八点都要去他那里打扫卫生。”如果说这些只是日常帮忙不必要较真的话,让学生叫自己“爸爸”呢?导师多次要求陶崇园喊他“爸爸”,还要他说“爸我永远爱你”,也常常直接称呼陶崇园为“儿子”。导师和陶崇园以父子相称 / 环球时报此外,还要求陶崇园捐出自己的奖学金支持研究所。导师要求陶崇园将奖学金捐给研究所 / 环球时报面对导师的命令和压迫,陶崇园也并非毫无怨言,他曾多次向家人和好友倾诉自己的绝望和无奈,说导师太强势,让他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同学与陶崇园聊天的截图,左为陶崇园 / 环球时报陶崇园家庭群,蓝色头像为陶崇园 / 环球时报但陶崇园依然选择了忍耐,原因是导师曾经在他本科毕业时承诺会推荐他去美国深造。抱着这层希望,他不想和导师“撕破脸”。据其姐姐描述,大学保研时陶崇元曾被顺利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但当时导师挽留他,并以“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向陶崇园许诺,每年给他5000元补助,并推荐他进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读博或作访问研究。所以陶崇园留了下来。导师给陶崇园的许诺书 / 环球时报但在硕士研究生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陶崇元准备好出国读博的材料,不料导师翻脸不认账,对陶崇元施以多次“威胁”,干预陶崇元对未来的自主选择权。导师威胁陶崇元的聊天记录 / 陶崇元姐姐微博导师威胁陶崇元如果不留下来读他的博士,有可能拿不到理工大硕士毕业证。他还通过删除QQ好友、赶出实验室、撤除干部职务、踢出足球队群、限三天之内离开研究所等方式向陶崇园施压。不仅如此,这个导师甚至还联系国外导师阻断陶崇园的求学之路。聊天记录中,在国外的华人导师对陶崇园的导师说,“我大概率不会接收,除非您同意。”导师联系国外老师阻挠陶崇园出国 / 陶崇园姐姐微博在导师对学生的前途“一人说了算”的制度下,陶崇园就像一枝脆弱的枝桠,无法与导师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抗衡。于是他暂缓出国读博的计划,选择先就业,逃离导师的控制。陶崇园联系好了工作,但得知消息的导师非常不满,依然没有停止对陶崇园的各种打击,甚至让陶崇园签下了工作以后也要继续为他的球队服务的保证书。导师要求陶崇园签署的保证书 / 陶崇园姐姐微博面对导师不留一点余地的步步紧逼,陶崇园觉得自己再也掌控不了自己的前途,于是选择终结未来。面对陶崇元的死亡,把他逼到只剩“死路一条”的导师在学生群里发消息,认为陶崇园是死于抑郁症,并表示网上的很多来自家属的说法都是谣言,自己是一个很正派的人。导师发在学生群中的言论 / 环球时报还在3月28日发表声明,暗示陶崇园有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宣称陶崇园在出事当天的凌晨“语气异样、身体不适、行为不受控制”,但拒绝了要他去医院的神经科就诊的要求。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他说自己一直很关心陶崇园的身心健康,发现他有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并安排他调养休息,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可最近却出现了“季节性严重反复”。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对于要求陶崇园为他做家务一事,导师说这是他们之间“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他们长期采取晚上面对面交流30分钟以上的交流制来沟通。声明结尾,导师表示对陶崇园的离世“难以自恃、痛心不已”。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与陶崇园关系极为密切的朋友都说,陶崇园没有抑郁症,倒是之前是为了摆脱导师的“控制”,有过“装病”。陶崇园同学证明其没有抑郁症 “桃子”即陶崇园 / 环球时报对于陶崇园事件,学校方面已成立专班调查。悲剧背后,是家人和陶崇园永远再没机会解开的心结。忍气吞声“交易”一纸文凭陶崇园事件发酵到现在,种种细节让人揪心,但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三个多月前,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身上。杨宝德家属在西安交大门前拉横幅求公道 / 图源见水印他每天早晨需要到停车场接送导师,中午给她买饭,周五晚上去她家打扫卫生,陪她应酬挡酒。甚至中午不能睡觉,晚上十二点前时刻待命。导师挑唆杨宝德和女友的关系,撮合他和师妹在一起;曾经答应帮杨宝德联系出国,却又责骂他学英语耽搁正业。杨宝德在与其硕士生导师聊天时说:“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他在一年前就曾尝试自杀,没能成功。然而死亡来得只是稍晚了一些,终究没有放过他。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局。就在杨宝德事件发生后,陶崇园的姐姐还曾满是担忧地劝诫过他,不料一语成谶。陶崇园与姐姐谈论杨宝德事件 / 环球时报像陶崇园和杨宝德一样选择自杀的学生是少数,被导师当作廉价工甚至“佣人”使唤的硕博群体却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在杨宝德事件中,受害的学生不只是杨宝德一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组建了“难兄难弟群”。杨宝德同门的“难兄难弟群” / 新京报中科院的博士孙兵(化名)回忆:临毕业时导师临时加码,要求他的毕业论文写出新东西,不能仅仅做之前研究工作的总结。于是孙兵每天早上8点起,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中午也无法休息,最终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并将其中一部分写入了毕业论文。但导师又说,此内容和毕业论文主题关系不大,应删掉,却问他要了原始数据。“这不是明摆着要窃取我的劳动成果吗?我能有什么办法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孙兵最常说的话,就是“我又能怎么样”,“导师握着你的毕业证,你最好听话。”终于熬到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他决定和导师永不再联系。1、“派系山头”决定前途北京语言大学文科博士生杨晶(化名)说,在学术圈内,“导师能决定你的前途”是“常识”。投到哪个导师门下,就被贴上了标签。对博士生来说,选好导师、投入师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进入学术圈的原始积累。“学术圈是要混资源的。你导师能拿到多少项目,分给你多少课题,帮不帮你发文章,甚至给不给你找工作……一个好的导师,比什么211、985之类的平台都重要。”杨晶说,博士生和导师确实有人身依附关系,进了哪个导师的门下,你就被贴上了他所在“山头”的标签。导师权力过大,就会形成派系山头,使唤学生干私事也仿佛成了正常不过的事情。此外,换导师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A老师如果收了B的学生,就是得罪了B,没有哪个老师愿意为了学生得罪同事。2、变质了的人情味杨宝德自杀事件持续发酵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常江发了一条微博,指出此事应该给所有高校研究生导师敲响警钟:“中国传统下的师生关系私人化成色太重,契约精神不足,发展到某个极端,完全有可能酿成悲剧。传统中不好的东西需要一点一点肃清。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首要是学术生产体系中的契约关系,这一点必须成为双方的共识。”2016年6月18日,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 视觉中国陶崇园杨宝德等所遭遇的劳力剥削既有“学徒制”的传统惯性,又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伦理基础,还有“老板/雇员制”的现代理念加持。若非特别过分,师生溢出学业契约之间的互助,实是“人情味”的一部分,而且也许有或多或少的传承。但师生互动的分寸感确实不好把握,是非界限难以区分,举报导师又要冒着“大逆不道”的道德风险。3、身份地位决定话语权面对导师的不公正待遇,要抗衡的不是老师个人,还有背后庞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权曾评论:“如果缺乏独立第三方的评价机制,不构建学生畅通的申诉机制和切实的权利保护机制,精英学生们只能在理论上属于他们的权利面前止步,转而在“难兄难弟群”中相濡以沫,苦苦挣扎。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也许会初步领略犬儒、苟且与权术。苟如此,当非社会之幸。”想象中纯净的学术象牙塔,在多少导师的压制下,成了要挟、控制学生的地狱,又有多少学生,都像陶崇园一样,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没有及时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就这样,走进死胡同里。不被正视的心理压力如果说导师的压榨对陶崇园来说尚可忍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项研究发现,研究生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是普通人的六倍。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研究团队对26个国家的2279名学生做了调查,40%左右的受访者出现了中度至重度焦虑症状,近40%的受访者还表现出中度至重度抑郁。2010年3月28日下午3点左右,南京林业大学一名22岁女生黄某,在学生公寓楼四区24栋302室洗手间上吊身亡。而导致她轻生的原因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的压力让她无法承受 / 视觉中国网络上单方面批评研究生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差的言论显然有失偏颇。在现今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下,研究生们不仅承受着学术压力,而且存在着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国家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这一数字一路狂飙突进,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已达201万。考研报录比大约是3:1,这意味着庞大的报考队伍,最终考到研究生的还不到60万人。不算低的入学门槛,给学生们一种考上研就有好前途的假象。这个费尽力气拿到的文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使”。相关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趋势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研究生“扎堆”就业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饱和度,无形间加大了研究生个体的就业竞争。就业市场越饱和,国家和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把关也将趋于严格,研究生们就得面临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北京邮电大学研三的学生孙某曾因实习不顺,毕业论文未能通过而延迟毕业一年,一度被抑郁症所困扰。就在他还有三个月就毕业、被一家知名银行录取、与女友感情稳定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跳楼轻生。孙某照片 / 北京青年报在读研究生要考虑的,已经不只是自身的发展,还有父母、家庭的因素。而教育投资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承载的更是改变命运的梦想。所以,当出路被不可抗力断送之后,那些寒门学生才会感到常人无法理解的绝望和痛苦。中国对心理卫生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是有限的。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里面基本都有配备心理咨询室,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寻求帮助的渠道。而学生们寻求心理帮助的认识不强烈,也让陷入心理困境的他们,找不到走出这座迷宫的路,最终害了自己。别让校园遍布阴影有阳光的地方,也会有能要人命的黑暗。悲剧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血淋林的潜规则:作为个体的学生,永远都是弱势群体。在这种不平等的权力距离中,如何对抗剥削成性的导师成了学子救赎自己的生命课题。所谓“善斗”,是要学会寻找时机,收集证据,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举报;当心理不堪重负之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而相比于中国,美国的研究生制度在某些方面更为人性化。一方面双向选择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导师并自由更换的权利,另一方面,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委员会为辅的培养方式,避免了由于采用单纯的导师负责制所造成的导师权利膨胀、权利滥用等弊端。虽然美国的学术界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在保障学生公平权益的改进之路上,却能多一份借鉴。无尽的遗憾久久不能退去,逝者已矣,年轻的生命用最绝望的方式反抗黑暗。不知还有多少优秀的学生,不愿被当劳动机器,更不该做导师的奴隶,却在苦苦挣扎着。

一丘一壑

北京语言大学怎么样?就业好不好?

高考在即,掌握全国各地的高校信息成为广大考生与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今天小编为大家解读一所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好不好?就业怎么样?有哪些王牌专业?针对这些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小编查找并整理了一些资料,相信会对感兴趣的各位有所帮助。学校基本情况北京语言大学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创建于1962年,原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86年,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随后,首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研究生。2002年,正式定名为“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目前,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目前拥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强势,下涵的专业自然都是王牌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在国内一骑绝尘。即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拥有一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为国家对外汉语教育创下了汗马功劳。近年就业情况虽然北京语言大学因留学生多江湖人称“小联合国”,但是在国内学子就业这方面一点也不马虎。看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考研率近45%,七成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留京,平均薪酬可达7804元,妥妥的就业“数量“&“质量”两开花。总的来说,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乘着国家加速“走出去”的政策,可谓有实力有前景,值得考生关注!关注“在言高校”,获取更多关于高校的原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