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调剂公告公布!电气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调剂公告公布!

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综合考虑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上线考生情况等,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注:所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学术学位专业未上线,而达到专业学位复试分数线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到相应专业学位参加复试。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执行教育部有关加分政策。符合教育部规定、可享受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于5月10日前将相关证明材料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至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我校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审核考生资格,符合资格的考生将享受初试总分加分政策。我校复试时间、形式及要求,将视疫情防控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进行安排,并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微信及时对外发布,请考生密切关注,耐心等待后续通知。预调剂公告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我校部分招生专业将接收调剂考生,现将有关预调剂事项公告如下:一、调剂专业详见各学院预调剂通知。二、基本条件1.须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我校进入复试的分数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会计的考生可相互调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须符合工作年限要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能调入以上专业。6.其他要求见各学院调剂通知。三、工作程序1.预调剂工作程序详见各学院预调剂通知。2.待调剂系统正式开通后(2020年5月20日左右),所有调剂考生须在研招网“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中填报调剂志愿,否则预调剂无效。四、注意事项凡报考并进入我校复试的全日制研究生,如果后续不能录取到全日制研究生,如有意愿调剂和录取到相关专业的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请务必在各学院复试报到时在教学秘书处进行事先登记,否则不予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的调剂录取。五、联系方式详细信息请参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主办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生院 美编 / 孙晓洁 责编 / 王泽 韩岱彤

故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9月12开学报到

余存着盛夏温度的八月,携着金秋的凉风和美好如约而至。我们共同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考研季”,线上复试的初体验,以及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砥砺前行,共度风雨,坚信来日方长。我们盼望与你相遇,解锁无限可能,在北地成为更好的自己。此时此刻,翘首以盼的地大之约,期待已久的欢聚时刻即将开启,在此,地大郑重地向你发出通知:你已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录取!地大期待你的到来!火红的封面映照着炽热的地质情怀地大的校门已经敞开怀抱“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一如既往地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是北地对我们的期许北地人们,我们终将如雄鹰般在未来的蓝天中央展翅翱翔。这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张去往学院路29号的通行证,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我们将面朝暖阳,解锁新的旅途,开启新的篇章!据悉,2020年9月12 - 13日,研究生新生须本人持身份证件和我校签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报到,其它证明均不能作为报到凭证,且不得他人代替报到。提前报到的同学无法安排住宿,请安排好自己的行程及报到时间。如上级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发生变化,学校将根据最新精神要求,及时调整有关工作。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字 / 赵建琴 朱丽佳 候千辰 姜珊图片 / 王启祥 杨婧 赵雨菲 郭禹琛素材提供 / 研究生院美编 / 吕松卓责编 / 王泽 吕松卓

成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选择这所大学的N个理由!全方位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学校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大学。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现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招生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动若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2名研究生被退学,大学要么努力,要么淘汰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古语之所以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的道理。前辈们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学习就像逆着水流行驶的船,倘若不努力向前航行,那么就逃不掉顺水而退的命运。中国地质大学大学,在部分学子眼中就是享乐的地方。寒窗苦读12载,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高兴地认为大学就是高中班主任口中所说的那样,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旷课、迟到、玩游戏、睡懒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时不时谈谈恋爱,出去走走看看,想想都觉得美好。可是真实的大学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上述行为吗?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大家给出了答案。被退学名单给予52名研究生退学处理,其中包括2012级的42名博士研究生以及2014级的10名硕士研究生。至于退学原因,也很简单,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违反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五款等有关规定,于是决定对这52名研究生取消研究生学籍,给予退学处理的决定。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上述52名研究生学子而言,意味着花了6-8年的时间,一无所获。到头来研究生学籍没有了,研究生学位没有了,6到8年的青春也没有了。不禁想问这几年他们得到了什么?被退学名单或许部分网友会认为这种制度很残酷,但是就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制度,才能倒逼研究生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于这52名学子而言,似乎这个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并不是那么明显。根据目前的高校环境,一般情况下,硕士“难进易出”,而博士则“易进难出”。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要想顺利毕业,只需要在硕士毕业论文上下功夫,花点时间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除非你真的什么也没听,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但是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就难得多了。因为一般博士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需要一定的学术成果,如果在读期间未发表相应的学术成果,那么就只有选择延期毕业,倘若延期毕业的最后期限到了仍没有发表达标的学术成果,那么就不得不面临被劝退的结果。所以,大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拘无束,轻松自由。你若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到了大学,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新的起跑线,能够进入相同的大学,说明大家的实力、智力、能力都差异不大,那么你多努力一分,你就比别人跑得快一些,坚持下去,最后最早到达终点的肯定是那些持续努力的人。同样的课余时间,有人选择玩游戏,有人选择看书复习或者预习。节假日,有人选择这儿玩,那儿玩,顺便再逛个街,也有人选择加入老师团队学习科研,参加各级别的比赛锻炼自己。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结果。对于前者而言,当下是很舒服,很惬意的,所以他们会获得短期内的满足感。对于后者而言,大学是辛苦、忙碌的,所以他们会获得短期内的疲惫感。但是长期来看,两种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当前者还在为就业找工作发愁时,后者已经凭借着丰富的科研、竞赛经验,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为究竟选择哪家一流企业而发愁。这就是差距。所以,要么努力,要么淘汰。在学校如此,在社会中,亦是如此。最后对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2名研究生被退学这件事,你怎么评价?

黑头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调剂真奇怪,专业不对口,分数还控制

这两天网络上关于有个学校考研调剂奇葩要求,每个条件都量化的很严格。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被同学们戏称“中国定制大学”。疑点一:电子信息专业的调剂,为什么会要求本科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个相关吗?意思是本科学的是电子信息类的专业都不行吗?莫非学校是要搞什么科研创新,做学科交叉,那也不能这么调剂啊。另一个调剂专业为控制科学与工程要求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疑点二:分数线控制到单科分数,这个调剂分数要求很高也很奇怪。政治要求68分,这位同学69分?外国语要求72分,这位同学73分?业务课一要求98分,这位同学99分?业务课二要求116分,这位同学117分?总分要求357分,这位同学358分?另一个同学政治理论成绩大于67分,外国语成绩大于78烦恼,业务课一成绩大于115分,业务课二成绩大于137分,且总成绩大于400分。不会吧这么巧?分数不多也不少,一切都刚刚好。下面评论来自网络:网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议改名为“中国定制大学”。网友二:建议直接要求身份证号必须为***网友三:有没有可能是内部人员?然后“私人订制”?对调剂的分数要求进行定制。这样其他比他高分的优秀同学也无法参与调剂,毕竟设置了政治、英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本科学校总共6个要求啊。分数控制这样精准,一般孩子真的难以达到。网友四:很不希望这是真的,希望校方领导、学院老师予以解释,还考生公平。强烈建议严查是否考生与校方老师的关系网,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真不希望这是真的,2021考研调剂市场这么复杂,孩子们考的分数都很高,不是因为这就因为那的原因被刷,只能默默地忍耐,一旁独自哭泣,只是希望这不是真的,研究生考试很严肃的,考研需要公平,不求绝对,但求相对,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件事。研究生招生的公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监督与促进。

大魔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地质大学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分清楚院校再进行填报是理所当然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做好志愿填报的基本依据。在我国众多的高等院校中,有很多让人容易混淆的高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相同的校名,但是办学地点、办学水平等千差万别,如果选错了,那就十分遗憾了。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的区别。1.办学地点不一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办学地点在首都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办学地点在湖北省会武汉。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明显的区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所在的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是世界级超级城市,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发达、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所在地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一个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地,经济发达,城市充满活力。2.办学规模不一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办学规模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办学规模大。据两校的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招生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23个学院(所)、67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多人。在师资队伍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2192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有教职员工3254人。所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办学规模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办学规模大。3.学校排名不一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高。据权威大学排行榜显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低60名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在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办学历史较短,在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分为北京、武汉两地独立办学后才发展起来的。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则完全继承了中国地质大学原有的大部分资源,所以发展实力更强,排名自然也就更高了。以上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主要区别。总体上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两校的学科评估数据是共享的,所以考上了哪一所中国地质大学都是很不错的。

蜉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最新安排!

考博公众号/学之恒考博天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博士研究生报名材料补充通知各位考生:受疫情影响,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未能如期进行。为更好地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请已经报名我校的考生认真填写博士报名补充材料!截止时间:5月18日24:00参与方式:关注微信号 地大北京研招办→联系我们→博士报名材料补充。

霾没了

2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法学硕士为350

2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法学硕士为350分,法律硕士(法学)为321分,注意:根据地大研招网发布的预调剂公告显示法硕(法学)没有调剂名额,该校不招非法本法硕

无罪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云”复试启动,2600多名考生参加!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启动,2600多名考生参加中国地质大学25个招生单位的“云”复试。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招生暨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校成立稽查巡视工作专班,监控复试录取全流程、各环节,切实维护考生利益,确保考核安全性、公平性、科学性。5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赖旭龙、王华,党委副书记王林清等对复试进行现场督导。黄晓玫指出,学校反复研究、主动应对,积极探索研究生复试线上开展的工作模式,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创新之举,而且给参与复试的老师和考生,必将留下深刻记忆。她希望大家认真负责、规范有序、全力以赴做好硕士研究生网络复试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研究生管理和教育水平。网络复试开始之前,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考生通过“人脸识别”“人证识别”双查验登陆考试系统, 严防复试“替考”,严把入口关;登录考试系统时,“系统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确保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复试过程中,通过大屏幕投影,复试组考官为考生进行复试面试,考生端自设正面和侧后方“双机位”,复试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为了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网络远程复试工作方案和多项应急处理预案。5月9日,研究生院对参与招录的师生就网络复试场地、网络系统使用、故障处置等等,进行线上模拟演练,规范考生主机位、辅机位摆放角度,避免考生误操作,为考生从容应考树立信心。“五一”假期期间,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后勤保障处、网络与信息中心、实验室设备与管理处、保卫处、教务处等部门通力合作,全力组织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远程复试筹备工作。据了解,本次一志愿复试将持续到5月18日。5月20日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我校部分研究生招录单位,将组织调剂复试。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地大新闻网 通讯员 贾启元 柴辛娜 郑蔚 王蕾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管仲有病

央视聚焦!北京超牛高校:发现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

登珠峰之巅,入青藏高原。它的学子走遍万里山河,风雨兼程、默默无闻,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地质版图上的空白。时光留下了它不朽的痕迹,它和新中国的地质人一同怀揣斗志,在峥嵘岁月里挺直了脊梁,砥砺前行。它就是北京西郊8所有名的理工科学院之一、拥有清华、北大一流地质学科基因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时代所趋,地质先行翻看史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事待举,百废待兴。实现国家工业化体制,是新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而在多方急待大力发展的领域里,地质工作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关于地质工作的作用,毛泽东主席称之为“地下资源的侦察兵”,刘少奇主席称之为“建设时期的游击队”,概括出这支队伍灵活、机动、为三军进发探路侦查争当耳目的特点。“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更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万马齐奔”,离不开地质工作的骏马领先飞腾。周恩来总理说得尤其明确,在把钢铁工业称之为“元帅升帐”、把铁路运输称之为“先行官”的时候,周恩来总理说,比铁路还要先行的是地质工作。——原文出自《先行颂》(2007年5月版)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还是中央决断上、社会认同上,地质工作的先行性是无可争辩的,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建立的不同寻常的历史使命。当时中国矿业发展处于十分低产的水平,因此,开发矿业则成了建设工业化强国的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开发矿业”号召,极大程度的鼓舞了新中国地质人的工作热情。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适应新时代下建设高等教育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以及西北大学的师生合并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1952年7月14日,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8月,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何长工与李四光商讨建校工作,并亲自选择校址,积极推动学院筹建工作。不到两周在布满瓦砾水坑的荒地上平出地基,仅一年的时间,一座占地五万平方米的崭新校舍屹立在学院路上,开始了它为新中国培养地质人才的使命。同年11月1日,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北京端王府夹道校部举行。当天场地不大的典礼现场却座无虚席,台下的师生都在等待这一庄重时刻。随着教育部副部长曾昭伦,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何长工等代表登上主席台,开学典礼正式开始,肩负着国家工业化建设重大使命拔地而起的北京地质学院诞生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北京端王府夹道校部举行岁月流转,底蕴深厚北京地质学院创立之后,几经波折,在1970年迁校至湖北武汉,入乡随俗,北京地质学院有了新的名字——湖北地质学院,后正式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校名为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从此,这所大学承载起中国高等地质教育更加光荣的使命。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武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总部撤销,北京、武汉两地独立办学。岁月流转六十余载,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终于,目光炽热、脚步坚定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来了!罗盘指引,人才济济磁针转动,中国地质大学始终方向不变,初心未改。一代代地大人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怀着探求地球科学真知、奉献祖国地质事业的崇高理想,挑战艰难与险阻、抛洒青春与汗水。1960年,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地质学院周口店工作站实习时留影2012年3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题写了名字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960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构造专业研究生毕业。60年校庆的时候,应中国地质大学师生要求,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母校题写了校名,他十分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曾提出要把地大建设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他曾给中国地质大学题词——“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这两句话也成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训。欧阳自远在1952年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勘探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被尊称为“嫦娥之父”。近20年来,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主要从事中国月球探测与太阳系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于1953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如今,她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生院荣誉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在此之前,获得最后这项荣誉的中国人只有胡适和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张弥曼也是《人物》2018“年度面孔”,是真正在国家层面上拥有现象级意义的女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一奖项每年只颁给全球5位女性),何梁何利基金为表彰她对科学的贡献,颁给她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在2019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了王富洲在内的几位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王富洲是电影《攀登者》里吴京饰演的人物原型,于1954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是世界一流的著名登山家、优秀的登山事业领导者。王富洲继1960年5月25日与队友登珠峰后,1964年又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至1982年唯一登上过两座八千米以上高峰的中国登山运动员,为我国的登山运动在世界上争得了无上荣光。50多年后,地大登山队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大高峰,他们传承上一代地大人的“攀登”精神,书写属于当代的传奇。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攀登精神在一代代地大学子的血液中流动、传承。登珠峰之颠,入青藏荒原。跨南海诸岛,临黑水之北,地大人从不畏惧挑战,朝一个个无人之地进发,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追寻融汇艰苦和光荣的梦想。传承过往,进取当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优秀前辈们的传承之下,英才辈出,屡获成果。2019年间,地大师生当选院士、入选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名单、获取多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项、获批多个国家项目,表现亮眼。李曙光院士当选2019年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Geochemical Society)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公布2019年国际地球化学会士(Geochemistry Fellows)名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曙光院士以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入选。该奖设立于1996年,旨在奖励在地球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1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肖文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彭建兵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师生获地质行业最高荣誉在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诞辰130周年,以李四光的名字命名、被誉为地质行业最高奖的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与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教授,刘敬寿、韩晓丹和刘金科三位同学获得奖项。邓军教授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敬寿同学、韩晓丹同学、刘金科同学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郭华明教授担任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干旱-半干旱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机理”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郭华明教授3人同时获批2019国家“优青”资助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2019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琪教授、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侯通副教授和能源学院蔡益栋副教授成功获得资助,这也是地大首次在同一年内获批3项“优青”项目。2019年国家“杰青”资助吴怀春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洋学院吴怀春教授成功获得资助。5名教授入选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全球权威的学术数据与分析机构科睿唯安发布的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牛耀龄教授(地球科学)、M.Santosh教授(地球科学)、赵志丹教授(地球科学)、黄洪伟教授(跨学科领域)、张以河教授(跨学科领域)5人入选。4位教授入选2019首批地质填图科学家名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文公布首批地质填图科学家遴选结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亚林、王根厚教授入选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苏尚国、周志广教授入选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特色办学,求实创新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 “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获评2个A+学科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流建设学科获评A+。获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根据《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2019]46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有6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入选2019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在2019年5月北京市教委组织召开的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工作会上,公布了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申报的交叉学科“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入选。地大风采,央视聚焦2019年,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特别节目《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文艺汇演,展现了地大学子的青春风貌。20多名地大学子参与了包括开场以及尾声中的6个节目——分别是开场《我们都是追梦人》,朗诵《青春》片段,歌曲《向往》,朗诵《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青春》,歌曲《再一次出发》,以及尾声《复兴的力量》。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学家的专家学者宣布,他们在江西省赣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暴龙足迹(又称霸王龙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等学者共同研究,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2019年7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关注报道。霸王龙足迹2019年10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翟裕生院士的采访,讲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心声,他说:“这70年来,经济建设腾飞,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得这么快,这是由于我们共产党的英明的领导。所以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好好地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2019年10月5日下午5点,央视《新闻直播间》头条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我与祖国共成长”座谈会的情景做了报道。地大之器,大地之光地大人总是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他们对地质工作的的热爱蕴于缝隙、深达地心。他们记录历史,预测未来,在他们那地质锤采下的标本里,藏满了地球的故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1952年,标本2008年博物馆迁至学校新建的逸夫实验楼的10-12层,并进行了重新布展,于2010年正式开放。重新布展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米,分为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和地球物质厅四个展厅。恐龙展厅地球物质展厅地球科学展厅地球与生命历史展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0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5000余件。藏品分别来自国内各地和世界40多个国家,除了部分购置和少量由校友及国际友人馈赠之外,这些藏品主要是二十世纪初以来,由几代地质学者、无数师生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起来的,是百年来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重要侧影。馆内的每一件藏品都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的荣耀与辉煌,也折射出辛勤的地大人用手中的那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出的大地之光。建校初期,野外实习的师生为学校采集标本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北大的一流地质学科和“民主、包容、严谨、求实、勤奋”的先进文化基因在这里延续、创新,这一路走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训,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