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千菌方陈增华院长拜访国医大师金世元并获赠金老亲题墨宝马融

千菌方陈增华院长拜访国医大师金世元并获赠金老亲题墨宝

2018年2月7日,小年前夕,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增华拜访国医大师、国药泰斗金世元老先生,并获赠金老亲题墨宝。国医大师金世元与千菌方陈增华院长今日,陈增华院长专程拜访金老,向金老汇报了近段时间千菌方取得的成果,也带去了千菌方全体成员对金老的小年祝福。自去年9月16日千菌方成立金世元国医大师工作站以来,金老一直关注着千菌方的动态,在千菌方菌物药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倾注自身经验和专业见解。从事了77年中药的金老对菌物药历代史载可谓如数家珍,“自有文字记载的《神农本草经》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这四种。主要都被封为名贵的上品。但是历史很长,应用的品种很少。”金老说,如今,千菌方将中医中的菌物药进行传承、挖掘、钻研的决心和成绩深受金老赞誉。千金方讲“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药是治病救命的根,把根做扎实就是无上的功德。金老在千菌方进行菌药炮制的标准和技艺上,从采到产,逐条逐项的了解到每个环节,在知晓千菌方秉承道地与精益而制定的菌物医药应用标准后,金老为千菌方题下墨宝:“天然道地千菌方,精心炮制效在先”。这是金老对千菌方至高的肯定,同时也是千菌方将一如既往坚守的准则。未来,金老表示将继续倾力支持菌物医药的发展,与千菌方共促菌药传承与创新。

固不待物

千菌方荣聘国医大师王琦为首席医学专家

8月11日国医大师王琦正式接受千菌方创始人陈增华院长聘请,任千菌方首席医学专家。国医大师王琦表示将与千菌方一起,共同为菌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创造出更多贡献。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陈增华院长与国医大师王琦深入沟通交流过多次,王琦教授对千菌方在菌物领域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也对千菌方以菌物医学普惠大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十分认同。在菌物医药未来发展上,王琦教授表示愿意与千菌方一起,将独创的体质学理论以及多年临床学经验融入菌物医学,为用户提供与自身健康状况更为相符,并建立更科学的疾病预防型科研成果国医大师——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王琦教授创建了中医体质学,对过敏体质与肥胖体质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由王琦教授主持的研究中医腹诊的卫生部课题,挽救了我国濒临失传的宝贵诊疗方法--腹诊,在中日医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王琦教授创立的“阳痿从肝论治”等理论,使男科疾病诊治分化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有关男科、体质、腹诊的研究成果均被载入新中国40年及5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还确立了中医藏象学这一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学术地位。此外先后获各种奖项16项,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男科系统专著《中医男科学》、在男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中医男性学丛书》及《王琦男科学》、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中国腹诊》、《中医藏象学》等医学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学术经验继承人近百名。

造人

千菌方成立“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蒋彪工作站”

2019年7月18日,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陈增华院长在云南与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蒋彪老先生会面,历经多次考察后,蒋彪先生正式将“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蒋彪工作站”设立在了千菌方。“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成立蒋彪先生是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职业竞赛国家级裁判员、中国滇菜饮食文化大师、高级公共营养师、云南省职业资格高级考评员、云南省美食文化大师。虽为滇菜泰斗,蒋彪老先生实际上却是学贯中西。蒋彪先生在18岁时,就跟随末代皇帝溥仪御膳房御厨杨文普师傅,继承其兰花手绝技;后又跟随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专职厨师冯汉兴学习西点;40岁时重回大学深造;67岁高龄时还自主进修营养学成为高级营养师。蒋彪先生认为,民以食为天,自古皆然。所以,“饮食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在进食的过程中,它本身是一个文化和审美的过程。”“餐饮不仅是给别人做菜吃,还要教人怎么吃,要美味,更要养生。”他引用《周礼·天官·冢宰》关于食医的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并介绍说:“食医,是周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在那个时代,食医排在疾医、疡医、兽医之前,是宫廷医官之首。”所以,厨师也应该尝试以中医的逻辑去理解烹饪背后的原理。他说:“中餐很多搭配的基础是建构在中医理论上的,例如中医说的四性、五味和归经等。”蒋彪先生为千菌方题字滇菜讲究“5吃”:吃青、吃花、吃菌、吃虫、吃香。任何一项研究明白,都可以当之无愧的称其为大师。就“吃菌”一事,蒋彪先生高度赞赏了千菌方主张的“一荤一素一菌菇”健康饮食结构的提法。作为滇菜泰斗级大师,蒋彪先生对食药用菌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尤其是一些食药用菌的性味归经,他同样了如指掌。因此,蒋彪老先生和陈增华院长相谈甚欢,尤其是谈及陈增华院长开创的菌物医学理论以及体系,蒋彪老先生更是赞不绝口。他表示,菌物的概念虽然是新的,但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中医体系中,或是食疗体系中,菌物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蒋彪先生认为,《神农本草经》中所阐述的“上药”概念,其实就是为绝大多数食药用菌量身定做的,他能够和千菌方一起善用这些菌物,有针对性的解决现代健康问题,必将功莫大焉。听闻多位国医大师将其工作站设立在了千菌方,蒋彪老先生表示他愿将毕生所研,投入到菌物大健康应用事业中来,和千菌方以及众位国医大师一起,开发美味而又有益健康的产品,普惠大众。千菌方授予蒋彪聘书同时,他对千菌方做出的一系列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诚恳的建议。他认为千菌方能够坚持做科研,并获得了60个菌物健康应用标准和280多个菌物临床验方以及近300种菌物药性基础研究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股清流,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同时,他建议千菌方应该尽快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更多的人因为这些成果受益,科研与产品要两手抓、两手硬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在这一方面,蒋彪老先生表示愿意与千菌方一同推进菌物食疗的发展,帮助千菌方的菌物大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更好、更快、更安全、更健康的普惠大众。蒋彪授予千菌方授权书

若橛株拘

中国科学院刘培贵研究员受聘千菌方首席菌物专家

日前刘培贵研究员接受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的邀请,以首席菌物专家身份加入千菌方,为更好的推动菌物科学和菌物医学协同发展助力!刘培贵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副所长、党委书记,现任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云南珍稀濒危物种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曾任国际菌物学会ISTH菌物学会会员、国际真菌命名委员会成员;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IWEMM5)副主席,任第六届、第七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IWEMM6,IWEMM7)学术委员会成员;2017年第五届中国(怒江贡山)国际块菌(松露)节大会主席,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曾赴日本国立科博馆菌物研究室、东京大学、美国芝加哥Field Museum菌物研究室、韩国国立大学、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做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4项;迄今发现发表新物种56种;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研究论著118篇(著),主持国家基金等项目51项。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是创立、研究、应用、推广中医创新体系——“菌物医学”的科研机构,并致力于传承、创新中国蕈菌文化,吸收国际菌物文化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国菌物产业从分类、采集、保藏、炮制、配伍、工艺等各方面的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系统化,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千菌方结合现代生物学科研成果,通过中医药性辨析和现代医学药理、毒理实验等方式,明确了280种菌物药的基本药性和药理、毒理特征,16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菌物健康应用标准探索,使千菌方被誉为中国菌物健康应用领域的标准制定者、行业开拓者!刘培贵研究员在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资源研究及保育等方面颇高造诣,为推动菌物科学发展及野生菌物资源保护,他常年奔走国内外出席各类菌物论坛及会议。刘培贵研究员和陈增华院长在各种会议中多次交流碰撞并达成高度共识,认为大健康产业是菌物发展的方向,多年来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1世纪是菌物世纪,人类生命第三个里程碑已经到来”,刘培贵认为,人类生命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8世纪牛痘疫苗的发明,使人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人类的平均寿命从20岁提高到40岁;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人类的平均生命从40提高到了60岁;而第三个人类生命里程碑的到来,则是以菌物等绿色产品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力! 谈到第三个里程碑特征时刘培贵分析认为,人类疾病医治不再仅依靠药物,还要依靠食源的改善和多样化得以预防,人类食源——食用菌三分天下已成定局。该理念与千菌方所主张的“一荤一素一菌菇”健康饮食结构完全吻合,皆以菌物作为健康饮食三大基础之一,并都倡导通过食疗方式推动人类生命健康发展!刘培贵对千菌方在行业内所做出的成绩与推动菌物大健康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千菌方所研究获得的60个菌物健康应用标准和280多个菌物临床经典验方,以及近300种食药用菌物遵循中医药理论,对其药性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成果是菌物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实践结晶,是推动人类生命健康发展重要的一步!他希望菌物大健康产业可以发展的更好、更快,使人类真正迎来人类生命的第三个里程碑!

哀又继之

益智增慧健脑力,强身健体保健康|菌物食疗

金针菇有益智、强身健体的功效,怎么吃才最大地发挥功效呢?千菌方为您分享金针菇食疗方。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是创立、研究、应用、推广“菌物医学”体系的科研机构,通过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理论做出了准确的再解释,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出以“治难病、调慢病、防未病”为基础的“菌物医学”体系,深入研究和应用了近300种食药用真菌,开发出真菌验方280多个,获得多项发明专利。金针菇200克、糯米50克。洗净加水煮粥,加些盐,饮服,常食。金针菇200克、鳗鱼500克、鸡蛋2个。金针菇、鳗鱼洗净,汆水,放入大碗中,加入调料,适量水,打入蛋液,蒸熟。当菜佐餐,吃鱼、菇,饮汤,常食。金针菇因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儿童增长智力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增智菇”。金针菇富含蛋白质、VB1、VB2、VC等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营养十分丰富。多吃金针菇有益健康哦!

千菌方成为第18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最大亮点

12月4日,国药励展与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第18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和第80届国药会联展在广州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参展企业包括中国医药集团、同仁堂、广药集团等国内近三千家知名大健康企业,展会吸引来自全球客户近15万人,规模空前!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作为本届展会唯一一家致力于菌物大健康产、学、研全产业链的专业机构,成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人气爆棚,引得大量国内外客商关注与合作,千菌方作为菌物医学开创者,耐住寂寞苦研菌物二十年,经住诱惑专注学术双十载,形成280余个菌物药临床经典验方,终获我国60多个菌物健康应用体系标准,经过转化陆续开发出30多款不同剂型的菌物健康产品。本届盛会千菌方揭开菌物世界神秘面纱,诠释出菌物给人类带来的健康价值!正所谓“一菌一世界、一方一传奇”!开启菌物大健康产业新时代。乌克兰企业代表品尝千菌茶乌克兰企业代表给千菌方点赞乌克兰企业代表给千菌方点赞会议开幕首日,千菌方现场就迎来人气高潮。协会领导纷纷前来祝贺,广东电视台派出专门记者团队来到千菌方展位参观,并对千菌方创始人陈增华先生长达半个多小时采访,展位现场汇聚大量客商,纷纷咨询了解千菌方!连网络网红视频“亚姐逛展会”也将千菌方作为此次会议的亮点,在千菌方展位上长达一个多小时采访报道千菌方。本次盛会为期三天,千菌方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气王”。本届盛会开幕前夜,中国保健协会举办“中国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千菌方的“千菌茶”、“中美菌葆”、“菌芝清”、“固元膏系列”产品收获本届博览会“指定产品奖”,同时千菌方因专注菌物大健康二十年的事迹而收获“优秀企业奖”,千菌方创始人陈增华先生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这是对千菌方“匠心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在本届论坛上,近千人会场座无虚席,千菌方创始人陈增华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和众多参与论坛的行业领导、协会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从业者们一起分享他二十多年的菌物健康心得。他认为健康类企业应回归到本质——“匠心精神”。他认为健康行业企业的匠心精神,应有“爱心”内核,要有“老吾老、幼吾幼、亲吾亲、痛吾痛”的切齿之感,才能够把技术、产品、服务做到极致,未来大健康行业将进入品牌时代,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将成为一个企业的灵魂,真正形成自己的基因、建设成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基因,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鼎

羊肚菌太美味,吃一次,终生难忘!

羊肚菌是名贵的食用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多 糖肽、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 20 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具有补肾、壮阳、 补脑、提神的功能。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是创立、研究、应用、推广“菌物医学”体系的机构,通过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理论做出了准确的再解释,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出以“治难病、调慢病、防未病”为基础的“菌物医学”体系,深入研究和应用了近300种食药用真菌,开发出真菌验方280多个,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千菌方为您推荐羊肚菌菜肴。羊肚菌浓汤煨豆苗【原 料】羊肚菌 25 克,豆苗 300 克 ,熟鸡蛋 1 个,蒜片。【做 法】将羊肚菌洗净,用水浸泡 1 个小时;豆苗洗净,鸡蛋切小瓣备用;热锅下油,蒜瓣爆香,下豆苗翻炒至软;羊肚菌连浸泡的水一起倒 入豆苗内;倒入熟鸡蛋粒,下盐和少许鸡粉调味,煮开后 3 分钟即 可盛起,煮久豆苗就老了。羊肚菌炖鸡【原 料】童子鸡 500 克,羊肚蘑 30 克,葱段少许,姜 5 片,枸杞子 15 颗, 红枣 4 颗 ,米酒少许,植物油 1 小勺,水约 1 升,盐少许。【做 法】将童子鸡洗净去除内脏放入沸水中烫过去除杂质与血沫备用,羊肚 蘑泡发洗净,红枣与枸杞用流水洗净备用;锅中倒入少许植物油, 烧开炒香姜片后加入适量的水与童子鸡(水量以刚刚没过鸡肉为宜), 放入葱段、羊肚蘑、大枣枸杞,盖上盖子大火烧开;烧开后去除表 面的浮沫后,加入少许米酒,转最小火烧 2 小时即可。食用前加入 少许盐调味。羊肚菌炖辽参【原 料】羊肚菌,辽参,瘦肉。【做 法】将羊肚菌用 60℃左右温水泡发,瘦肉切块羊肚菌炖辽参的做法;发 好的辽参解冻羊肚菌炖辽参的做法;瘦肉放进冷水锅内煮开,捞去 浮沫后,放入洗净的羊肚菌炖1小时,最后10分钟放入切成块的 辽参即可。芙蓉羊肚菌【原 料】鸡蛋清150克,羊肚菌30克,鳜鱼50克,香菜10克,淀粉(玉 米)10克,牛奶50克。料酒10克,盐2克,味精3克,鸡油15克。【做 法】 将羊肚菌洗涤,温水泡透,择洗干净,一切两开;鳜鱼肉砸成细茸, 放入碗内;鱼茸内加入料酒、精盐、玉米粉搅匀,用牛奶搅拌;鸡 蛋清放入碗内,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抽打成泡沫状,加入鱼泥搅匀;胡萝卜切成碎末;将羊肚菌撒上玉米粉,把鱼茸糊分别抹上,再撒 上胡萝卜末,粘上香菜叶;码放在抹匀鸡油的平盘内,上锅蒸透, 取出移放汤盘内;坐勺上火,放入鸡汤、料酒、精盐烧开;撇去浮沫, 调入味精、鸡油,浇在汤盘内即可。(制作要诀:本品需鸡汤适量,如果没有鸡汤可用清水代替。)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千菌方提醒您,多吃羊肚菌有益健康。

少女心

《中国食药用菌物——千菌方备药》:为药物研究提供更广泛菌物生物备药信息

菌物是自然界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尤其是其多样性十分丰富,由此,越来越多的新菌物物种不断被发现、采集、驯化、开发、利用。 《2018世界真菌状况报告》预估菌物总量数已达380万种,仅2017年就新发现约2000种真菌种类,食药用菌的全球市场规模已高达近千亿美元。菌物研究的步伐和速度在不断加快,新物种、新名称、新方法、新应用等层出不穷。现代研究已表明许多菌物种类不应仅限于特产,如冬虫夏草,首发现于青藏高原,闻名于世,备受世界关注,并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医疗应用。另外还有多种羊肚菌、蝉花、盘菌、块菌等等,都应通过对其药理药化和食用、药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高其应用程度。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在现代菌物科学研究和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基础上,创立了菌物医学体系,为菌物药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于2017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设立启动的“菌物医药应用标准推广工程”,主导了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具体工作,力推菌物药成为中药中除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之外的第四个品类,促进菌物科研、食用菌产业、药用菌产业、菌物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新成果不断问世。 2017年9月16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菌物医药应用标准推广工程”启动会上,卯晓岚(右)与陈增华(左)合影。卯晓岚中国著名菌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真菌学会秘书长、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菌物研究50余年,是“菌物界第一个走遍全国的人”;中国真菌七区分布理论创始人;先后两次荣获中科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奖和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者奖;专著《中国大型真菌》填补我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空白,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同类出版物之真菌巨著”,并获得中国图书奖;评为发表菌物研究论文80多篇;专著45部;1990年被录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2003年被评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首届十大新闻人物。陈增华中医师,千菌方创始人,菌物医学奠基人,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贵州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中国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保健协会菌物产业分会创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菌物健康应用研究二十多年,组建并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280种菌物药药性辨别工作,制定了57种菌物食品开发标准,并带领团队联合贵州科学院承担了贵州省科技厅有关科研项目,和江西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药研究所等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出版了《菌物药治肿瘤》等科普类著作,主编了《中国菌物药》杂志,并持续发表近十篇论文,被美国《美南日报》及我国《科学中国人》誉为中国菌物健康应用标准制定者。由卯晓岚与陈增华共同完成的大型菌物备药著作《食药用菌物——千菌方备药》(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2)以食药用菌物为主体,共记录1590种药用、食用、药食两用和毒菌,记述我国丰富的菌物资源,展现其创新开发研究的前景。←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在菌物中,食用和药用组成种类最多的是担子菌,可分作九类:胶质菌类的银耳、木耳、金耳等;珊瑚菌类的枝瑚菌、尖枝菌等;多孔菌、齿菌类及革类的地花菌、灰白迷孔菌、革菌等;鸡油菌类的小鸡油菌、金黄喇叭菌等;伞菌类的田野蘑菇、田头菇、花柄鹅膏菌、Armillaria labesceins、墨汁鬼伞、鸡足山乳菇、小包鳞伞等;牛肝菌类的松林小牛肝菌、美味牛肝菌、松塔牛肝菌、厚环黏盖牛肝菌等;腹菌类的硬皮地星、白秃马勃、长裙竹荪、红鬼笔、豆包马勃、黄硬皮马勃等。 ← 左右滑动查看 精美样图 →本书不仅用文字详细描述了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应用情况及功能作用等内容,而且配有多种形态的彩色照片、彩图、线条图等。本书所用菌物照片均拍摄于野外,部分图片是多年来根据标本特征综合参考而绘制的。对标本进行特别鉴定而绘图,是通过观察孢子、担子、子囊及其子囊孢子的特征而完成的重要研究工作。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第五大农业,“一荤一素一菌菇”的人类健康饮食结构正在逐渐形成,菌物的健康价值得到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的认识。本书跳出单纯的菌物分类学框架,以标准化为核心,以食药用菌物为主要对象,对大型真菌进行了标准化编辑,为菌物大健康类企业定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依据,为菌物药物科研人员遴选课题并选择突破方向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企业以菌物产品为创新方向提供标准范本。卯晓岚先生八十高龄,仍笔耕不辍,瞬间让我脑海浮现四十年前初识卯先生时的情景。那时他风华正茂,正成为中国真菌界第一个走遍全国的人,正用画笔将他看到的每一个蕈菌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他提出了至今仍是国际真菌界研究中国大型真菌主要参照的中国真菌地理分布七区理论。本书的合著者,陈增华先生不仅是一名教授级的中医师,而且专注灵芝等蕈菌药应用研究近二十载。他们正思考蕈菌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推崇“一荤一素一菇(蕈菌)”为人类最佳饮食结构思想。人类一直在不断寻找新的物质,以改善生物学功能(biological function),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长寿。特别是近30年来,人们把植物、药草、蕈菌和非传统食物作为增进健康的新来源。这本书不仅是蕈菌资源学方面的一本巨著,更是蕈菌医药学方面的一本奠基著作,也因此,希望能引起政府及企业界对蕈菌产业的重视及支持,尤其是在国家提出“健康中国” 战略的时候,出版这样的著作,还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张树庭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讲座教授2019 年 3 月 21 日于堪培拉 本文摘编自《食药用菌物——千菌方备药》(卯晓岚,陈增华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2)一书“前言”“序”,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ISBN 978-7-03-062173-3责任编辑:张会格 王静这部大型菌物备药著作以食药用菌物为主体,共记录菌物1590种,记述我国丰富的菌物资源,展现其创新开发研究的前景。本书虽定位于食药用菌物的整理,并对照相应彩色图更有利鉴别野生标本,但本书也精选了约30种有毒种类照片,同样是为了便于对比识别毒菌,防止人们误采、误食或误用。所以使用野生菌物开发药物,精确辨别和科学炮制非常重要。本书受千菌方菌物医学开发菌物药的理论启发,为药物研究提供更广泛菌物生物备药信息,故在原有菌物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菌物的食、药、毒等功用做了重要说明,供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医师、药师、菌物爱好者及食药用菌种植、生产企业参考使用。 (本文编辑:刘四旦)一起阅读科学!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性空

黑龙江省海林市政府莅临千菌方参观考察

2018年3月7日下午,黑龙江省海林市委书记金银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吉民,市政府党组成员、旅游事业局局长孙晓东,横道河子镇党委书记周浩一行4人组成的政府考察团,莅临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参观考察。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增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健康产业处处长曾芸等领导热情接待并陪同考察。海林市政府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千菌方办公场所、菌物标本等,随后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增华院长就千菌方的发展历程、菌物文化、菌物医学、健康产品、文旅大健康产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海林政府领导对千菌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千菌方的综合实力及在菌物医学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认可。据金银华书记介绍,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之称,荣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海林政府希望借助千菌方的优势资源,为海林市文旅建设及健康产业规划布局等方面提供助力。陈增华院长在交流中表示,千菌方愿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将菌物全产业链和海林市当地菌物资源、雪乡生态系统相结合,全力促进海林文旅健康产业建设,并进一步弘扬菌物文化,完善菌物应用标准,推动菌物大健康产业全面发展。

佐纳德

产业定制“中国首颗小型天地往返飞行器”发布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12月2日消息,返回式卫星一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5年首次成功发射并返回以来,中国的返回式卫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共计发射了25颗卫星,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服务于国家科技民生,在国土普查、资源调查、地图遥感、地质测绘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人类全面进入商业航天时代的今天,商业化返回式航天器技术应用无疑是航天能力全面产业化发展和公众走向太空的一大利器,也必将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认识到,中国商业返回式卫星在航天育种、空间生物、高端医药、太空制造、新材料试验及文创产品搭载等方面,将会发挥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2019年12月1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商业微纳卫星研发中心指导、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江桥国际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战略支持的“中国商业返回式卫星应用发展论坛”和“中国首颗商业化小型天地往返飞行器发布暨应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研究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业内单位的领导、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商业返回式卫星的社会化应用,共谋中国商业航天返回式技术的发展大计,共同见证了中国首颗商业化小型返回式卫星“方舟”Ⅲ的正式发布。它将精准服务于各行业发展需求、提供可信赖的服务周期和充分的行业定制能力,万众瞩目的天地往返“太空巴士”将承载着中国返回式航天技术在农林业、生物医药业、新材料业、科普文化传播、科技旅游等各种“航天+” 产业的全面发展,代表着中国航天在商业航天时代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原国家航天局局长、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孙来燕为论坛致辞原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国为论坛致辞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蔡澎为论坛致辞我国返回式航天资深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李颐黎研究员做主题演讲:《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康琦研究员做主题演讲:《返回式卫星微重力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做主题演讲:《水稻航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与品种选育》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肖华军研究员做主题演讲:《航空航天低压医学防护与太空医学展望》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副部长李俊德做主题演讲:《新药品管理法实施背景下药品研发策略的思考》中国国际STEM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凯做主题演讲:《基于核心素养与新高考背景下航天科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作为中国第一个开展商业化小型天地往返飞行器研发与应用的高技术企业,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技术攻关,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以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发射和回收能力,且具备实施周期短、服务机制灵活、价格优惠等优势,符合航天育种、新技术试验和大众航天梦想实现等产业化需求,真正实现了定制化小型天地往返飞行器“太空巴士”的商业航天服务模式。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CTO王梦赑博士介绍“方舟系列产品及核心技术”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学家、博士、研究员张刚介绍“航天方舟公司发展路线及商业模式”方舟3号发布仪式启动小型天地往返飞行器“方舟3号”详细设计参数在本次发布仪式上,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江桥国际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北京航天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基地中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际STEM教育联盟及北京鑫恒昌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达成了战略应用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将和航天方舟在航天育种、空间生物、高端医药、文创产品搭载、科普教育及航天主题影视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江桥国际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航天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西安航天基地中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STEM教育联盟及北京鑫恒昌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