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需求错体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需求

01院情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成立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试验的主要大型基地。目前,研究院从业人员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达400余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获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拥有500余项国家专利,参与了国内几乎全部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工作,成功突破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功勋单位、国家多项重大工程突出贡献单位,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02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并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金。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所属招生单位: ① 第一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具备系统的空气动力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能力;② 第二研究所: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等试验设备,具备完善的飞行器气动特性地面模拟试验能力;③ 彩虹无人机总体设计部:主要开展中大型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轻型导弹等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具备系列化产品的总体设计、定型生产的能力。032021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1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培养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培养方向为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热切期盼对航天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咨询报名。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010-68375713电子邮箱:caaahr@126.com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参两

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4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日前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并为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项目公司——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通)揭牌。航天新通定位为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牵头单位,产业基础网络平台核心支撑单位,以及资本聚合、产业孵化的平台单位。公司将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布局,结合重庆正在大力实施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依托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5G”产业集群,聚焦“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基础技术及关键产品,打造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五大基地,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通信产业集群,推动重庆成为全国一流的通信技术、产业和人才高地,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航天新通将重点打造SDN交换机、时敏交换机、微波接力机、PTN回传、物联接入网关等十大核心产品,积极布局卫星互联、6G等前沿技术,力争成为国家级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西永微电园已聚集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第一创客(重庆)创新中心、博世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SAP(重庆)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同时,通过项目揽才、产业聚才、环境留才,全力打造微电子产业高地,构筑人才洼地。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的落户,将让西永微电园再添重要“砝码”,进一步助力重庆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来源:重庆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练习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共建合作协议

4月6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协同院”)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大报告厅就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京津冀中心”)举行会谈并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于军,协同院院长王茤祥,副院长吕冬姣、罗琳,北航校长徐惠彬,副校长王云鹏,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荣桥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王荣桥主持。座谈会全景 徐惠彬代表北航对于军和王茤祥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从学科规划、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北航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他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明确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设京津冀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布局。他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入合作,优势互补,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出贡献。北航校长徐惠彬讲话 王茤祥介绍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的背景和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创新要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为路径,中心依托北航设立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北航的科教优势,构建协同共生的创新共同体,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之路,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发展探索新模式、做出新贡献。协同院院长王茤祥讲话 于军对北航和协同院共建京津冀中心表示祝贺。他指出,协同院诞生于北京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协作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双重使命;北航是一所肩负神圣使命、承载宏伟愿景的大学,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有力实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他表示,海淀将进一步加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于军讲话 签约仪式上,北航副校长王云鹏和协同院副院长吕冬姣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京津冀中心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丁希仑和协同院副院长罗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交互机器人前沿实验室协议》,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京津冀中心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马朝利和协同院副院长罗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前沿实验室协议》。海淀区区委书记于军、协同院院长王茤祥、北航校长徐惠彬见证签约,并为京津冀中心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中心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前沿实验室、京津冀中心智能交互机器人前沿实验室揭牌。王云鹏和吕冬姣代表双方签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丁希仑和罗琳代表双方签署《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交互机器人前沿实验室协议》,马朝利和罗琳代表双方签署《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前沿实验室协议》于军、王茤祥、徐惠彬为京津冀中心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中心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前沿实验室、京津冀中心智能交互机器人前沿实验室揭牌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京津冀中心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及材料与制造领域的两个前沿实验室,积极促进前沿科学技术的接续研发,共同推动重大基础科研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合影 签约仪式开始前,王茤祥一行还参观了航空航天博物馆、无人系统研究院和智能微纳创新中心。 协同院办公室、材料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科研工作部、发展规划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人事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朋友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

昨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参加仪式并致辞。目前,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50名,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轻质材料研发、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孵化了3家高科技企业,为60余家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曹淑敏说,宁波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坐拥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当前,宁波正围绕浙江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持续推进“六争攻坚”行动,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初步构建了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等三大科创高地。北航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优势学科与宁波发展的重点领域契合。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揭牌三年来,得到了宁波各级的大力支持,承担了一批项目、产出了一批成果、汇聚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方下阶段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支点谋划发展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进共赢,为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贡献北航的智慧和力量。彭佳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北航给予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北航是一所铸就大国重器、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学府,与宁波发展战略完全同向、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大有可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成立三年来,边谋发展、边搞建设、边出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标杆。希望双方以此次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为新起点,以提高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携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创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北航一如既往信任、厚爱、支持宁波,推动更多教学科研资源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书写名校名城战略合作的精彩篇章。我们将以真诚回馈真诚、以使命致敬使命,为北航在宁波的发展提供最优服务、最好保障。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结束后,曹淑敏、彭佳学一起参观研究院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进行座谈交流。北航方领导和院士赵罡、李椿萱、闫楚良,宁波方领导梁群、施惠芳、陈炳荣及张良才参加。

冲霄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曹淑敏彭佳学参加仪式并致辞

3月2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参加仪式并致辞。目前,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50名,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轻质材料研发、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孵化了3家高科技企业,为60余家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曹淑敏说,宁波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坐拥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当前,宁波正围绕浙江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持续推进”六争攻坚”行动,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初步构建了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等三大科创高地。北航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优势学科与宁波发展的重点领域契合。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揭牌三年来,得到了宁波各级的大力支持,承担了一批项目、产出了一批成果、汇聚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方下阶段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支点谋划发展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进共赢,为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贡献北航的智慧和力量。彭佳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北航给予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北航是一所铸就大国重器、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学府,与宁波发展战略完全同向、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大有可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成立三年来,边谋发展、边搞建设、边出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标杆。希望双方以此次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为新起点,以提高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携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创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北航一如既往信任、厚爱、支持宁波,推动更多教学科研资源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书写名校名城战略合作的精彩篇章。我们将以真诚回馈真诚、以使命致敬使命,为北航在宁波的发展提供最优服务、最好保障。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结束后,曹淑敏、彭佳学一起参观研究院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进行座谈交流。北航方领导和院士赵罡、李椿萱、闫楚良,宁波方领导梁群、施惠芳、陈炳荣及张良才参加。(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发布 文字:徐展新 图片:王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正式入园,将建若干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实验平台

3月2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曹淑敏对各位领导、院士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她指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揭牌三年来,得到了宁波各级的大力支持,承担了一批项目、产出了一批成果、汇聚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方下阶段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支点谋划发展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进共赢,为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贡献北航智慧和北航力量。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市长彭佳学对北航给予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航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与宁波发展战略完全同向、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大有可为。希望双方以此次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携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创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仪式结束后,曹淑敏、彭佳学一起参观研究院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进行座谈交流。 北航党委副书记赵罡、李椿萱院士、闫楚良院士、校长助理王荣桥,发展规划部、党委宣传部、宁波创新研究院、国内合作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入园仪式。 据悉,2018年3月,宁波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同年6月份,研究院正式揭牌,采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开启了“一边建设、一边招生、一边科研、一边转化”的工作模式,在5位院士和1位长江学者的带领下,启动6个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重点围绕材料工程、空天装备、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学科领域,搭建交叉型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截止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243名,为宁波6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所服务的企业整体产能超过60亿元,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4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已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次开园是一期实验科研用房,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为研究院6个创新研究中心的专用科院办公楼宇,二期教学生活用房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教室、食堂和宿舍楼等,预计于今年12月底竣工交付。 曹淑敏一行还参观考察了梅山集装箱码头、梅山湾蓝海工程、春晓渡实验用房、三创基地过渡办公用房、新建实验用房,会见了宁波校友代表和选调生代表并与其座谈。【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彤弓

校长乔建永率队到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交流访问

3月31日,校长乔建永率队赴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交流访问,商讨校院合作事宜。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副院长顾升高、院总工程师王家胜,我校副校长徐坤,以及双方相关部、处、院、所负责同志参加交流。会谈主要围绕系统科学与工程、通信及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与会人员观看了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宣传片和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首次出舱采访短片。顾升高副院长和徐坤副校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情况,双方就充分发挥各自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高端学术论坛活动等达成多项共识。乔建永校长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希望双方未来能够开展深入合作。乔建永校长介绍了我校在航天事业中作出的贡献,学校发展系统科学和开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博弈论“四论融合”研究的情况。乔建永校长指出,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将独立的理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推动,这样才能解决单一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培养具有系统科学思维的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薛惠锋院长对北邮66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薛惠锋院长提到,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是钱学森一生追求的,并就双方共研、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共同科研攻关方向进行了展望。

暗意物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举行开园仪式

3月2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等出席仪式并致辞。曹淑敏对各位领导、院士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她指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揭牌三年来,得到了宁波各级的大力支持,承担了一批项目、产出了一批成果、汇聚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方下阶段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支点谋划发展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进共赢,为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贡献北航智慧和北航力量。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市长彭佳学对北航给予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航是新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与宁波发展战略完全同向、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大有可为。希望双方以此次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携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创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仪式结束后,曹淑敏、彭佳学一起参观研究院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进行座谈交流。北航党委副书记赵罡、李椿萱院士、闫楚良院士、校长助理王荣桥,发展规划部、党委宣传部、宁波创新研究院、国内合作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入园仪式。据悉,2018年3月,宁波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同年6月份,研究院正式揭牌,采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开启了“一边建设、一边招生、一边科研、一边转化”的工作模式,在5位院士和1位长江学者的带领下,启动6个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重点围绕材料工程、空天装备、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学科领域,搭建交叉型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截止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243名,为宁波6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所服务的企业整体产能超过60亿元,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4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已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开园是一期实验科研用房,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为研究院6个创新研究中心的专用科院办公楼宇,二期教学生活用房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教室、食堂和宿舍楼等,预计于今年12月底竣工交付。曹淑敏一行还参观考察了梅山集装箱码头、梅山湾蓝海工程、春晓渡实验用房、三创基地过渡办公用房、新建实验用房,会见了宁波校友代表和选调生代表并与其座谈。作者/来源:云上高博会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足食

逐梦航天,研究院亮相航天日晚会

4月24日在湖南卫视现场直播的2019年“中国航天日”文艺晚会中闪耀着研究院人的身影01:25在晚会现场来自研究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胡其正分享了中华放飞第一星的珍贵记忆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从此进入空间时代他展示了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的出席证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型方案论证会整整开了42天确定了卫星要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初步确定了卫星的总体方案会后全面开展研制工作最终,中国人做到了晚会中来自研究院及其他系统的航天人在天南海北合唱《祖国不会忘记》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此外晚会特别环节介绍了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携带多国科学载荷首登月背所取得的新进展踏上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国有实力、有资格、有诚意与国际伙伴携手探索太空中国航天正向全人类张开自信的怀抱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湖南卫视编辑:胡潇潇责编:邵素芝

饥饿症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正式覆盖风途气象站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研究院十一院)辽宁铁岭研究基地气象站正式上线!气象站气象站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