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录取难度前十的院校!仅北京地区就占了五所!名川三百

考研录取难度前十的院校!仅北京地区就占了五所!

近几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不断上升,2020年更是突破了300万大关,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但是考研录取名额却没有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导致了现在研究生的报考难度越来越大。那么,在考研当中,录取难度较高的有哪些院校呢?有没有你所在的那所大学呢?同学们考研的目的都是想考一个比本科院校更好的学校,去一个更好的平台提升自己,在毕业后的就业中,优势更大一些。相信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一个“名校梦”,而“985”院校就成了理想中的院校,每年“985”院校就成了报考热门,录取难度最高的学校。清华和北大是我们国内顶尖的两所高校,从小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两所学校,因为学校实力、地理位置、就业竞争力等各方面的优势,这两所学校常年排在榜单的前两名位置。后面紧接着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南京大学。可以看到,考研录取难度前十的院校中,仅北京地区的就占据了五所,毕竟北京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发达,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地区的院校报考难度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常登上各种学科排行榜,在录取难度上,国科大也是排在前列,其前身就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所研究生院,首个理学博士、首个工学博士等多个“首个”博士,均是出自这所院校,在最新的研究生院排名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超过了清华北大的研究生院,登上榜首。现在,众多本科“985”院校的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由此可见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实力。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一所学校也进入前十,那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医的同学都知道,医学专业有多辛苦,医学方面的专业很多都是五年制,已经比其他专业学习时间要久,但是还不够。现在,随着医院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读研究生估计很难进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所以,现在的医学学生大部分都会选择考研,而北京大学医学部又是医学中排名很高的学校,录取难度可想而知。现在,面对着考研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如果想要提高自己上岸的机会,我们可以避开一些录取难度较高的院校。考研不易,希望众多考研的同学最后都可以苦尽甘来,成功上岸!

裹以四时

985大学研究生真的很难考?明白这点也许并不费力!

随着一年一度考研成绩的揭晓,考生们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高的自然安心准备复试,考的低的考生也在积极的准备调剂,具体的参考建议可以看小编之前发过得文章。今天我们来聊聊考取985学校研究生真的这么难吗?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潜规则”?大家先看小编看到的惊人事实。下面是江苏某985研究生群里的聊天记录,分数出来后大家也第一时间爆出了自己的排名。今年这所学校的某个专业分数就不是太高,考生的压力相对小了不少。只要达到330多分就可以排名靠前。不仅如此,更有同学在群里回忆起了该大学扩招的现象。去年这所985因为临时多了一个院的名额,所以录取的分数较低,并且接受其他专业的考生调剂,无疑是考生的福利。通过这些事实想必大家也有所感悟,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是,考研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情,在选择学校专业上一定要多多咨询。小编亲身经历过这些:记得那时候小编高分考取了省一所985学校,而一个朋友比小编低了50多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据他说那年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所以进去得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小编另一个朋友之前志愿的也是一所重点985高校,可是在网上报名时临时改变了注意,觉得难度太大,于是填了另外一所省内的知名高校,结果那所高校那年报考人数激增,朋友考了接近390的高分也在排名外!考研不是高考,它更多的是看你的选择,有人说选对了志愿成功了一大半!这并不夸张,一股子的拼搏奋进有可能并不会让你敲开名校的大门!因此小编给出一些个人建议,也是自己和朋友亲身经验总结出来的!首先一点,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目标学校该专业最近五年(至少三年)的录取情况,包括招收人数,保研情况,学硕专硕分数,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报录比。一般情况下,热门学校的大小年情况非常严重,同一专业学硕专硕之间也有大小年,而如今学硕专硕的差别早已不大。因此只要精心比对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如果考生对距离不是太在意想多出去走走的话,小编非常建议去一些非热门地区的重点高校,远离江浙沪北京这些每年分数都较高的地区。记得我们那年有几个朋友相约报考哈工大一个工学专业,在分数不高的情况下基本都入取了。再有包括吉林、哈尔滨、西安等这些地方的考生报考人数相对较低(不排除一些专业人多,总体趋势肯定没有上述热门地区严重),毕竟名校不分地域!小编最后提醒大家一下,考研是人生重要的跳板,是进去名校的最后一条路。与自己一年的寒窗苦读是分不开的,但是也需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小编以后也会奉献更多的优质原创的考研经验,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舒璘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出分,对于一本考研学生真的有这么难吗?

北大今年的分数线北大今天公布了19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我报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去年的分数线也就300左右,那个时候还有非全,今年软微取消了非全。一些考研机构都在鼓吹北大的分数线,300就可以上北大,但现实是这几年考生质量也比以往好,分数也在逐渐提升。北大研究生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分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可能说今年题目简单,19年是单数年,难度要比双数年容易。而对于一个一本,还是双非性质的院校,想往高点的地方搏一搏,难道真的难吗?这个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真的用心在准备了。我今年考研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考研没有全心全意的备考,杂事太多,没事处理这个没事处理那个,而不知道考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考研其他的最好不要想。这也是第一次考研,什么不懂,一心就只管冲,肯定想冲击一波名校,谁都理解,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匹配,最后导致失败,那是肯定的!考研不是儿戏,随随便便考就可以随随便便上,那是不现实的,又不像专升本那么简单的考的目标院校越大,报考人数也多,相应的分数,优秀的学员也就越多。总之,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实现了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冲击好的学校,就拿出真心去准备,那样才有机会上,也让你的考研青春不后悔!

且吾闻之

为什么说普通本科的同学考北上广211、985院校研究生真的很难?

以18年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数据予以分析(只说全日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招生528人,其中全日制共招485人(学硕加专硕),但一定要除过推免人数。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推免多少人呢?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的拟录取名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推免52人。此时剩余433个名额。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线是多少呢?18年,北京化工大学各科划线为:政治45分,英语45分,数二65分,专业课65分,总分300分。而18年英语又是比较难的,45分的英语线会刷掉很多人。并且北京有压分的现象,比如政治,北京地区每年的平均分会比其它地区低5分左右。一志愿能过复试线的考生有多少人?18年,一志愿考生进入复试的共有300左右。北京化工大学以1:1.5的比例招收研究生,这就意味着三个里面会淘汰一个。如果人不够,就招调剂生一起进入复试,并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一共会有727个人有机会参加复试。并且北京化工大学只接受来自211、985的调剂生,换句话来说,将有427个211、985考生与一志愿的300人共同参加复试,按总成绩高低录取。同时也意味着将有230人注定被刷。你觉得这230人里面,会有多少普通本科的同学?假如你是18年的考生,并且进入了复试,你肯定会很高心。因为人数不够啊,300人全部录取,学校还差185个名额,肯定会被录取的。最后的录取结果表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人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大家都说18年复试基本没刷人?难道是北京化工大学比较好考?原因来自18年的数学,18年数学很难。我从同学得到消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准备招收本校的4名同学,可那4名同学没有一个数学过校线的。归根结底,一大半人都死在初试上,即使学校想找调剂的同学,最后也没有727人参加复试。参加复试的只有500多人,被刷的人自然少。19年的复试应该会回到17年的录取比例,到时候复试竞争一定非常激烈,普通本科想考上北上广211、985确实很难!

阿免姨

研究生考试到底有多难?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研究生分有定向、非定向、委培。还可以分为学术、专硕,在职。前一种分法:考试科目要看具体学校和招生简章里的考试科目。  后一种分法:学术和专硕还是咱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在职的考试和这两个有些不同。还有,难度是相对的,和考试的种类和学校专业全有关系。考研更具有公平性:提到高考区域的公平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安微、江苏这些中部省份的童鞋会超级郁闷,恨不得爬回去重新投胎!考研虽然也分为一区和二区,但是考研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你报考学校所在区域划分的,绝不是像高考一样根据生源所在地划分。比如无论你来自哪里,想考北京的学校,只要报考的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要求都是一致的,根本不用担心地域的限制,批卷也是送到院校当地统一批改!但近年来考研难度加大1.考研人数增长随着考研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本科无望,已无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安身立命,从而踏上了考研这条路。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201万人,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是238万人,报名增长率是18.4%,那么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还会增长,可见录取难度会加大。2.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甚至有些已经在职人员也觉得还不够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有些活明明有能力做,却因为学历比人家低,一直不受重用,从而选择考研,继续铸就辉煌人生。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只需要参加每年举行的10月份全国联考,但2015年教育部已明确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全国联考,考研难度增大,显而易见。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又有一批人要分一杯羹,考研难度不言而喻。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指在职的研究生的条件),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如果要想要学好信号与系统课,需要从“信号”以及“系统”两者总体把握,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然后再从细节上把握。对信号进行分析和运算的目的之一是要了解和掌握信号的特性,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析,人们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并能更有效地传递、处理和存储含有信息的信号;而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类型、特性以及系统对信号的作用情况等。 考研要考多久呢?大多数是两天啊,有的专业比价特殊就三天,有的专业课考试时间很长,比如设计、建筑都需要作图,2、3小时根本不可能画完,所以就另安排一天。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当家人

985硕士吐槽:后悔读研,在北京没钱没户口,毕业后照样难有出息

近日,一位985的硕士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帖子:自己出生于一个小山村,家境很贫困。所以一直努力学习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自己也的确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本院校,重本毕业后被学校保送了研究生。一直努力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自己的学校都是非常不错的学校,现在已经是一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之后在北京打拼,虽然现在的到手工资数目不少,可是除掉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剩下的钱所剩无几。在北京待了这么多年,没有当地的户口,也没攒下来多少钱,感觉整个人最近的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觉得自己的前途可谓是一片渺茫,在小时候就被老师教育知识就是力量,所以自己在小的时候就觉得知识是万能的,可是现如今自己拥有知识,但是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有,即使了读了研究生都是这个情况,当初还不如退学去打工。这位研究生发布的帖子一经发出,就引发了网友热烈的讨论。一起来看看网友们都是如何评价的?网友一:看完你的帖子之后觉得按照你的意思是觉得你在北京读的这几年书就想要在北京获得一个户口,但是就是在北京这个地区很多人都是比你聪明的,而且他们每天也正在努力并没有怨天尤人,很多博士生都没有拿到北京的户口,为什么你只是读一个硕士就能够拿到北京的户口呢?难道因为你是一个说是研究生国家就应该给你很多的金钱,给你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地位,世界上所有一切好的东西都应该是你的吗?不知道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而且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但知识只有在有用的人到脑子中才会发挥出真正的力量,而在一些人的脑子中,即使有更多的知识也是丝毫没有用处的。网友二:难道从贫困地区一路学习读到了硕士学位这件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吗?只有那些从最开始就非常的努力,而且自身也非常的聪明,一路上任劳任怨,明白生活从来都不会给任何一个人开后门的人,但是最终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努力,还是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够保障的人才有资格抱怨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甚至这个人是非常悲惨的。你现在只是刚毕业的没钱简直太正常了,而且既然选择了在北京工作生活,就一定要适应那里的生活节奏和环境。北京比你知识丰富的人都没有当老板,为什么你就要当老板?有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去认真的工作。网友三:刚毕业的学生就应该从基层干起,逐渐的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毕竟现在的研究生也不似以前那般值钱了,一定要放平心态,否则最终只会一事无成。学历虽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占有优势,但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学历只是我们进入社会的敲门砖,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仅仅是靠学历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拼搏。以上都是网友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历对于我们的确很重要。那么有学历,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能够很有出息呢?那么你觉得考研究生究竟是有没有用呢?

黄飞鸿

全国城市2018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出炉,北京市第一,研究生依然很少

对于网络上很多拿着键盘张嘴就喷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看一看真实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高校在校统计人数显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我国人口的4%。这个比率应该是非常低的,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简直少的可怜,不值得一提。看了本科生的数量就这么少,更别说我们研究生的数量。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三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都还是一直是精英教育,国家和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和经费投入也会越来越扩大的。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更多高学历的人才需要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研究生学历人才。所以我研究生依然是少数人才能够接受的教育,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烂大街的学历。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北京市2018年在校研究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看完这个数据以后,我们就知道研究生人数到底多不多~~快快转发收藏~~1.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其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环境资源都是非常厉害,当然,作为一个教育类的博主,我更容易北京市的教育资源是我最为羡慕的资源。北京市的一本录取率可以达到30%左右,这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相对于很多省份来说,基本上本科录取率只能达到30%左右,这就是天壤之别。北京市也有我国最多的名校所在,其中有两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是独一档的超级名校。就是教育资源这么发达的北京市培养的研究生也只占北京市总人口的2%都不到,所以研究生学历还是能够超越很多同龄人2.武汉市表现亮眼大家可能不知道,武汉市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接近有120万大学生。这就说明武汉市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培养了接近13万的研究生,这个数量可以和北京市和上海市进行媲美。武汉是本地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是知名985高校,还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都是行业顶尖的211高校。有这么多高校存在于武汉市,当然武汉是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也是非常多的。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为武汉市发展成为长江上的一颗明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言论,每个学历的层次都有混得好的人和混得不好的人。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学历,能给我们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人民币贬值了,我们就不挣钱了吗?研究生学历贬值了,难道我们就不考研究生了吗?快快转发收藏~~努力考研吧!#加油考研人#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守度

终于搞明白为啥研究生找工作还这么难,原来有这么多“潜规则”

研究生没有退路最近统计了一下今年北京各大高校双选会上我和同事面对面辅导过的同学,算下来有1500多位,统计下来差不多有40%是今年的硕士应届毕业生。甚至我的同事郭老师还发现她练就了一幅火眼金睛,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在同学没有自我介绍之前,就判断出来这位同学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郭老师和我说,不光是年龄,最主要的是看前来咨询的同学们的表情和状态。本科生不论在在秋招还是春招,明细感觉还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甚至有的同学一坐下就会说:“老师我还在准备考研,我今天就是来看看,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您帮我指导一下”。而研究生的心态则完全不同,大部分研究生同学往下一坐,第一句就是:“老师,您帮我看看我的简历,我是研究生,马上就毕业了,现在还没有满意的offer,我有点着急。”因为研究生没有退路了,绝大部分研究生不会去读博士,就业变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有些研究生同学会很感慨,原本本科时觉得考研是个挺好的让自己"缓就业"的方式,可没想到该来的就业压力还是一样会来。HR的眼中在担心什么?规则是什么?1、部分用人单位看重研究生的第一学历第一学历通常指我们考大学时本科(专科)时就读的学校、专业和学历,有不少同学一心想去行业顶尖公司,却不知道有不少职位在网申或者简历筛选时,HR就会重点考察大家的第一学历,我身边就有不少企业的面试官明确的告诉我,第一学历不符合他们设定的门槛的话,恐怕没有机会进入到下一轮面试。2、一所"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现在每年大量的研究生入学,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比例"倒挂"的情况,新生中研究生的比例会高于本科生的占比。这样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会来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其中不少同学是"盲目考研",在没有仔细考虑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的前提下,就盲目去备考。甚至有不少同学,为了学历,不再考虑研究生入学学校的情况、专业的情况,一所普通大学的研究生,特别是非优势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时,有时和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甚至有些职位硕士反而用人成本更高。所以,考研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以及读完研自己的打算。3、跨专业就业,专业也许还会减分上学期辅导了某校物流专业一个女研究生同学,看到她本科和硕士都是读的物流相关专业,我觉得她应该很容易拿到优质的对口Offer,可她的问题让我很吃惊。她说她就一个要求,就是真心不想往物流方向发展,我仔细询问之后,也能够理解,她多少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和平均学历有些偏见。可劝说效果并不明显,她和我说,她虽然这6、7年都在学习这个方向,但是除了学历,她压根就不想往这个方面发展。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法学方向,而且在本科阶段还辅修了法学双学位和参加了司法考试。可我看到她的简历,无论是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实习和研究的项目,都是物流类。如果她使用这样的简历,几乎是不会有任何法学方向类的工作机会。我们先放下求职技巧不谈,但就她跨专业就业而言,她读了研究生,最后却不从事这个方向,反而浪费了两三年宝贵的职场发展时间,比别人大几岁但可能还是会从0开始去接触跨专业的职位,相比专业相符的本科生,可能优势都没有太多。4、忽略了实习的重要性考研的同学可以讲都是学习不错的同学(在小范围内比较),所以本科考研的同学通常在时间分配上就会明显有偏重,往往重考试、考研备考,轻实习实践。这样会导致自己对未来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不太了解,缺乏对未来职位的判断(如何判断一个职位,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职业解析四步法》),从而增大考研的盲目性,不是为了学历而考,就是随大流,缺乏以"最终就业职位"为目标的理性规划。而读研之后,大部分同学就更没有时间去实习了,这加剧了职场成熟度低的困境,这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同学看起来年龄大,但面试时明显感觉到气质、礼仪、谈吐还不如一个参加过几次高质量实习的同学的原因。已经读研了,该怎么做就业的准备?首先,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终为始",把最终的就业方向作为努力的目标,提前积累相关知识、证书和实习经历。其次,马上对求职岗位做详尽的调研,搞清楚提供该职位的用人单位、部门情况,特别是网申面试的"门槛",避免自己的硬条件不满足条件,白白浪费准备的时间。最后,提前去到"有留用机会"的实习岗位,对于第一学历不满意、跨专业就业和对读研学校背景不太理想的同学,也能让自己的求职另辟蹊径,巧妙的避开硬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也祝愿每一位大学生朋友,都能够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优质offer,求职一帆风顺!你在读什么专业?你的求职方向和专业相符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们一同交流!

屈折礼乐

北京研究生毕业,有多大几率拿到北京的户口呢?

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现在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一年比一年多,2018年全国考生数量为238万,其中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超过一半,占54.7%;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86.5%,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13.5%。也就是说报考北京高校研究生的考生也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北京学校的资源独特优势,包括院校配套设施、导师实力,以及北京作为首都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另一个因素就是,很多考生希望通过就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能在北京找到一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虽然北京的房价很高,但是综合教育、医疗及交通等各方面的实力,很多人还是期望能在北京有一席之地,为了首都人民名正言顺的一份子。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生就业的情况,2018年北京市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大约在1.1万,2016年的户口进京指标为9000人,2018年的指标比这个更少,而且是包括京外学校和京内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一共争抢这些指标,所以竞争还是蛮激烈的。而且,北京市对应届生落户北京还有一些年龄上的要求: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过了这个年龄,人社部和人社局审批肯定过不去了,只能走留学服务中心了。另外一个就是在就读期间不得有社保记录(本科期间不算,读研前不算),否则走应届生的渠道落户也是审批不过去的。可想而知,即使你研究生毕业以后,能拿到北京户口的概率还不是很高,要看你的专业,要看你的机会,要看你的年龄等等。所以建议想通过考研准备落户北京的同学们,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你年龄符合,专业还不错,建议你们每年多看看一些指标大户,一些国企,如银行、运营商和一些国家企事业单位等,以前一些知名内资企业、外企(纳税大户)也会有一些落户指标,现在管控的比较严格,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有心在北京打拼,又不想以北漂身份的同学,要提前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在研究生最后一年,通过这些单位的校招渠道,就有可能有机会拿到解决北京户口的offer。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北京房价这么高,留京有风险,回二线城市发展也是不错选择哈!尤其是研究生毕业回二线城市,有些城市还有就是补贴,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选择合适自己发展的城市和岗位。

安吉儿

我为什么要去北京读大学?考北京的研究生?其他地区不行么?

硕博生活圈(id:bsb_lifecircle),学院路八校学生会联合打造的微信众号平台,中国最大本硕博兴趣部落学习1.校外教育资源丰富北京学校太多,你想要的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想锻炼英语,可以去北语交外国朋友;喜欢航空模型,可以去北航参加暑期课程;喜欢医学,可以去北医听大师讲课;想学习舞蹈影视,可以去北电偶遇明星;在学院路,周围都是高校,清北距离也不远,想去哪就去哪(蒙多啦……)2.各类人文设施齐全博物馆,剧院,美术馆等特别多。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如果是人文爱好者,相信你会喜欢这里的。3.对外交流项目多北京各大高校对外交流的项目非常多,或公费,或自费。北京211,985居多,和国外交流的机会也不会少,各种交换生,暑期的外国实践项目,国家公费留学等。读研后还有很多国家甚至是国际会议就是在北京举行的(我参加的一个IEEE的一个国际会议就是在北航开的,当时骑着小黄车就去了,还做了oral报告)长见识呗~4.积累校园人脉方便学长学姐留在北京的牛人很多,抓住机会可以向他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联系他们在北京做个实习,毕业之后想聚几个校友一起来创业,想(ke)必(neng)是个不错的选择。舍友是个创业CEO,很多资金就是靠在北京参加比赛,和认识大佬融资来的~工作1.实习机会多北京大小公司多,各个行业都有,不怕没你工作的地儿……互联官网在中关村一堆,西二旗一堆,酒仙桥一堆,BAT,TMD没毛病,这都有呢2.大型比赛多,公司现场留下表现出色的人帝都很多比赛都会有很多公司到场,很多次看到优秀的人被现场挖走,所以,如果你实力很强,努力参加比赛吧,说不准就被BAT、新东方这样的公司招走了。记得在校园内有个模拟求助大赛,公司副总级别直接就是给第一名发了offer~生活1.外国友人多如果你是英语专业,时不时就可以上去唠嗑两句2.吃的地很多学校在五道口附近,被人们成为宇宙中心,吃的店还真不少。此外,刚来北京第一年主要就是吃了,一周少说下三次馆子,舍友每天晚上就是刷大众点评(关键他是汉子啊),完后选出几个不错的店,约起一波舍友,就浪去了~2.各类名胜古迹非常多。北京那么大,我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了,但至今还有部分景点如十三陵我都没去过,更别说怀柔、密云、房山等地。总之,我只能说在北京给你无数的可能,见到了这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见到了无数不同的生活方式,未来还等待着我去探索。来源:硕博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