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克苏鲁

202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一个五分《孔子诗论》 拟乐府 阮籍《咏怀》诗 浙西派 桐城派 《六十家小说》论述题 一个四十分1、对经学的理解。2、北朝文学取得的成绩。3、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的关系及《红楼梦》的创新。中外文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个五分西汉文章两司马 才子佳人小说 明朝中篇文言小说 叶限 《都柏林人》 农谚 伤痕文学 简答题 前两个十五分 后三个二十分1、刘勰评《左传》为“圣文之羽翮,记藉之冠冕”,请你谈谈为什么这么说?2、有人说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你同意的话说明二派来源,不同意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说法,或者综合谈谈你的看法。3、以《三体》为例说明科幻小说和现实主义的特点。4、举例说明古希腊悲剧的特点。5、说明鲁迅和沈从文笔下的“乡土中国”的差异。论述题 二十五分古人《论诗》有“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用文艺学知识进行讨论。(注:潘岳字安仁,争为怎义。)

爱如初

2021北京大学宗教学考研最全备考指南(含数据信息、考研真题)

2021北京大学宗教学考研最全备考指南(含数据信息、考研真题、复试流程)学院介绍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招生目录参考20招生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01. 基督教02. 宗教学03. 东正教04. 伊斯兰教05. 佛教06. 道教考试科目01到03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③663宗教学④805中西哲学史04到06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③663宗教学④929中国哲学史考试科目③:宗教学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1 、必答题50分,包括宗教学原理和宗教史;2 、六个研究方向的选做题各100分 ,考生按报考方向选做。复试线20年:总分355 政治英语55/专业课9019年:总分355 政治英语55/专业课9018年:总分355 政治英语50/专业课90录取信息2020录取:6人进入复试初试分数为:364、372、374、387、389、4024人最终录取初试分数为:364、374、389、4022019录取:7人进入复试:6人(佛教)1人(道教)6人最终录取:4人(佛教)初试分数375 、364 、373 、3701人(道教)初试分数3681人(宗教学)初试分数355 、366 未录取,皆为调剂来的2018录取:4人进入复试:3人(佛教)1人(基督教)3人最终录取:2人(佛教)初试分数384、4011人(基督教)初试分数355考研真题宗教学原理1.神义论定义及韦伯关于神义论的三种说法2.涂尔干关于宗教学的定义,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宗教之间的冲突和对话佛教(5选4)1.根据《…经》,说明涅槃思想在大小乘佛教中的变化2.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佛性的论述3.结合《成唯实论》论述“唯识无境”4.华严宗的四法界思想论述5.论述近代以来人间佛教运动的主要思想复试流程以下为2020复试流程: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复试分数线和哲学系确定的差额复试比例,本通知所附名单(详见附件1)中的考生可参加复试,哲学系不再另行发放复试通知书,请具备复试资格的考生按以下规定参加复试:一、复试申请1. 依据研究生院规定,哲学系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复试考生须提交:(1)本人身份有效证件:大陆考生提供身份证,留学生提供护照,港澳地区考生须提交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地区申请人,须提交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2)《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打印。(3)个人陈述。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填写。(4)正式成绩单原件。(5)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应提交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应届证明信原件,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原件。(6)科研成果复印件及其他能够证明本人综合素养、研究潜能的材料。(7)符合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的考生,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考生应将上述申请材料按顺序排好并用扫描成单个电子文档(文档名形式:考生姓名+报考专业+准考证号)在之前发至如下邮箱:liufangyi@pku.e.cn。自复试名单公布之日起至2020年5月8日12:00为提交时间,过期未提交全部申请材料的,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2. 根据《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有关规定》,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考生需在复试前登录北京大学收费平台(http://cwsf.pku.e.cn)缴纳复试费人民币100元,持交费凭证和其他相关证件参加复试。具体缴费方式详见附件2。3. 考生应对提交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申请人的复试资格,如其已取得入学资格或学籍,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二、复试1. 复试以专业能力面试为主,外语测试在各专业复试小组内根据专业特点进行。2. 专业能力面试中,考生应按照面试小组的要求回答问题。专业能力面试考核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3. 专业面试时间:2020年5月11日至5月13日按专业进行,具体的面试时间安排详见附件3。4. 复试流程及注意事项新冠肺炎期间硕士研究生入学面试采取在线远程面试方式进行,相关说明如下:1) 此次远程面试采用Webex系统(备选方案:Zoom在线会议),考生要提前安装并熟练操作。视频面试之前会提前将考场的会议号、会议密码和链接以及安装说明邮件发送给考生;2) 用于面试设备: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摄像头、麦克风和耳机,另外准备手机作为备用(面试全程不允许接听电话,防止意外中断面试视频,建议手机开启来电全部呼叫转移);3) 为保证复试过程的顺利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务必保证在独立的复试房间,灯光明亮,安静,不逆光;保证网络通畅和接入设备的音频及视频传输质量达到复试的基本要求;4) 按照各专业复试时间表,考生应在复试正式开始前30分钟接入会议室等候身份核验,请考生实名进入考场;5. 《北京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诚信复试承诺书》和《面试确认书》会以邮件方式发送到考生邮箱,请考生自行下载打印,待视频面试时按要求签署并展示。6. 考生复试时请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往届)/ 学生证(应届),以便核验考生身份。三、录取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包括外语考核,不单独安排听力考试)成绩*4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结束后,按照招生计划,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初取,初取名单经哲学系招生工作小组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审批。此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PKU燕园考研联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伏尔加

21考研看过来!又一所顶级名校真题!2020北京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翻译(60分)小编提示:第一段是讲刘氏六艺略和班氏艺文志的发展第二段是讲梁任公少年中国说的一段1.至于孝成秘藏之书颇有亡散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向卒后哀帝使其子歆嗣父之业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歆遂总括群篇撮其要著为《七略》一曰《集略》二曰《六艺略》三曰《诸子略》四曰《诗赋略》五曰《兵书略》六曰《术数略》七曰《方技略》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烧光武中兴笃好文明章继轨尤重经术四方鸿生巨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校书郎班固傅毅等典掌焉并依《七略》而为书部固又编之以为《汉书·艺文志》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犹七十余载两京大乱扫地皆尽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40分)2.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20分)二、名词解释(十二选九,每个10分,共90分)1、清华简《系年》2、乞活3、昭武九姓4、粮长制度5、内藤湖南6、猛安谋克7、督军府8、癸卯学制9、奕譞10、中华青年党11、新民主主义革命12、四清运动三、论述题(4选3,每个50分,共150分)1.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的主要差异。并论述由三公九卿转变为三省六部的历史脉络2.宋元解决货币短缺的措施,失败的原因。明中叶以后的解决方案。对经济、赋役制度的影响3.戊戌政变后康梁关系述论4.民国前期(1912-1928)中日关系述论关注小编,带你轻松考研,一战上岸

無法者

考研干货:清华大学《98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详解!

欢迎评论留言或关注!才聪学习网——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第1编先秦时期的哲学绪论一、原始社会产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萌芽1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2唯心主义萌芽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魔鬼、神怪、灵魂不死等即是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3唯物主义萌芽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这可以说是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二、社会分工导致阶级分化1奴隶制社会的建立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遭到破坏,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形成了阶级的对立。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我国奴隶制经过夏、商,到西周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2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我国奴隶制的经济特点是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和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建立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以保卫整个奴隶制的经济制度。到了周代,在政治上则是采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的等级制。各级奴隶主享有种种经济、政治、法律上的特权。奴隶社会中阶级矛盾激烈和尖锐。3哲学为统治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往往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夏代的奴隶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声称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天命”的。到商代更抬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作“帝”或“上帝”,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上帝”是整个自然、社会的主宰。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经常利用“天罚”来威吓人民,假托神意来迫使奴隶等去从事战争、耕作和贡纳财物。西周统治者对这些传统的宗教又有所发展,他们用统治者的道德行为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不同于原始社会的迷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4奴隶制社会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在奴隶制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发展起了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1)夏代已有了纪年的历法,商代在夏代历法的基础上,已有了隔若干年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办法,而且采用干支纪日法;(2)在数学上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并且有了“规”“矩”等字,说明当时数学的发展情况;(3)在农业上商代人已懂得培土壅苗、流水灌溉等,还有了酿酒、缫丝、绩麻等生产技术,到西周时期,在农业生产上发明了轮流休耕,保护土地肥力的“三圃法”,初步懂得了施肥、中耕、治虫、选种等;(4)在天文方面建立了专职人员,《诗·小雅·十月之交》中记载的一次日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日蚀记录,生产发展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为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三、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封建制度开始形成西周末年,奴隶制开始崩溃。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是铁器农具的使用和用牛耕田,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旧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私田的大量出现,封建依附关系也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承认实行按亩收税的制度,承认分封地之外的私田的合法性。随后,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优势,经过长期的反复斗争,我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期正式确立。2封建地主阶级与旧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春秋时期,新兴封建地主势力和奴隶主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斗争中,新兴地主阶级主要是依靠和利用了奴隶和平民的力量才战胜奴隶主贵族的。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如减轻赋税,灾年贷粮,论功行赏等以争取逃亡的奴隶,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实力。3社会现实的需要推动哲学发展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及科学的进步以及复杂而尖锐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奴隶主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要人们听从于“天命”的安排。新兴地主阶级及其同盟者小生产者则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本阶级的利益,开始对“天命”论的宗教有神论展开批评,掀起一股强劲的人文主义思潮。这时哲学上的主要代表有:(1)以孔子为代表,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及“中庸”观念,发展了殷周及春秋以来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伦理观念,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儒家;(2)以老子为代表,提出“道”和“无为”的学说,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论的传统,以及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3)以墨子为代表,提出“兼爱”“非命”等十大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4)春秋末年还出现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的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确立(1)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初期至中期在多数诸侯国中已建立了地主阶级的政权,正在为巩固新政权而斗争,而尚有部分诸侯国则正处于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之中。随着广大奴隶群众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地主阶级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地主阶级是新生产关系的代表者。这个阶级来源比较复杂,因此,他们对这场社会变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主张用激进的暴力的办法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有的则主张用缓和的改良的办法解决问题。(3)知识分子阶层的活跃在这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各阶级思想上的代言人,知识分子阶层十分活跃。他们不是独立的一个阶级,而是按其政治、经济地位和思想倾向,依附于各个不同的阶级。(4)“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围绕着新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的斗争,以及通过什么办法来建立封建制等问题,在思想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齐国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后,新统治者田氏为了招纳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人才,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下设立学官,招徕了各国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到这里讲学、著书,成了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中心。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化性起伪[武汉大学2014、2015年研]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2四书[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5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6“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7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的关系,从而自觉慎重地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有所选择、有一定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8《复性书》[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复性书》是中国唐代哲学家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哲学著作,是宋代理学的根本,它融合老子与道家的复性论,发扬《中庸》思想,反对佛教,因而是融合儒道两家的产物。《复性书》认为“人之性皆善”“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同时又认为“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作者主张性善情恶,认为人们由于受到七情的蒙蔽,所以本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欲,善性才能恢复,并可以超凡入圣。这是取名《复性书》的主要含义,而去情复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即排除物欲的干扰,加强内心修养,以达到空寂安静的“至诚”境界。9“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王夫之)[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的哲学观点,批评了宋明理学“离器而言道”的倾向。王夫之认为,道与器是统一不可分的,“道”标志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器”标志个别、特殊的具体事物。“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也。”其意是指道与器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体。“天下惟器”表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表达事物本质或事物类本质的哲学抽象都只是个别某一方面的本质,这种本质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存在。因此只能说“道在器中”,“道”是“器之道”,而不能说“器者道之器”。王夫之的“道器观”是他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所作的较为深入的阐发。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才聪学习网!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关注我了解更多考试资料!#中国哲学史#

其道不怒

2020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育明考研小赵老师关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汇总,请参考一、院校介绍(哲学系)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学院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合并招生,共同培养。二、专业目录(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8)西方哲学史一(920)马克思主义哲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648)西方哲学史一(920)马克思主义哲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648)西方哲学史一(920)马克思主义哲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54)德语(648)西方哲学史一(920)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③西方哲学史一包括现代部分,考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历史和原理部分。拟接收推免生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人数为准,详细说明请见我校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三、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参考书目: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上下卷)》 商务印书馆2.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3. 《西方哲学史新编》 苗力田4. 《西方哲学史》(复旦版)5.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刘放桐 人民出版社(这书也有新版的)6.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7. 《现象学运动》 施皮格伯 商务印书馆8. 《西方哲学史》 梯利 商务印书馆 (增补修订版)9.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商务印书馆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杨河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叶敦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顾海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哲学考研分数线2019年公共课55分,专业课90分,总分355分。五、育明考研策略北大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考察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马克思理论思维。掌握本学科的重点理论热点问题,常考问题,用辩证的思维分析考试题目。

盗窃之行

新祥旭考研故事之北大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01:41北京大学哲学考研参考书汇总(一)中哲——哲学史类1、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史》 五颗星!耐心读,读逻辑与思路,能背下古文原文最好。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来著《宋明理学》 五颗星!陈老师的理学著作应该是各个学校都认同的吧,这本书相当于教材啦。3、三联书店 陈来著《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五颗星!与2配合着看。——以上三本必看,还有一些哲学史可以选看,选择那些自己能读的下去的,合口味的。比如 冯友兰先生的三种哲学史(一卷本、两卷本、三卷本)、复旦版的哲学史(考复旦必看,考其他学校的话自己选择)、 郭齐勇老师写的哲学史(考武大必看,这本因为是个人写的,所以考其他学校的话,自行斟酌用不用郭老师的观点与文字)、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 按哲学问题为纲的著作,对这种梳理方式感兴趣的同志一定要好好读这本。——原著类1、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2、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入手老子推荐读物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原著类的在【备考】期间不要投入太多精力!!在你感到疲惫、没有动力的时候把你最喜欢的那本拿出来翻翻就好!!!——研究型著作【备考】期间不要求仔仔细细地研究,带着问题翻翻这类书就可以。当然有同志若像我一样一个问题弄不清楚就难受且背不下教材的话,可以多找几本研究性专著看。(前提是得保证其他功课不落下)1、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研究著作2、陈来老师 《朱子哲学研究》、《有无之境》(讲阳明的)3、杨立华老师 《气本与神化》(讲张载的)4、北大出版社的《中国儒学史》先秦卷、宋元卷、明代卷(明代卷这本与张学智老师的《明代哲学史》有相似内容,选其中一本买就好)——其他1、找一本大辞典 方克立先生的、张岱年先生的都可以2、齐鲁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西哲马哲同样有)这本书编的挺好,可以很好地参考借鉴。

如式

人大2021年中国哲学考研经验备考指导汇总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学科介绍中国哲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外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方向。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迄今在中国哲学范畴与专题、儒家哲学与儒释道关系,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传统哲学文献,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等研究领域中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本学科组成人员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已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科研队伍。本学科教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编撰的教材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多次获奖。本学科有着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亚洲、北美、欧洲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2中国哲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2中西哲学史801哲学专业综合复试:哲学专题,外语学制三年备注:哲学专业综合科目包括哲学院十个硕士专业单元,考生选择与报考专业对应的一个单元答题。详细说明见哲学院网站。考生研究方向入学后可在专业内调整。3中国哲学参考书1、中西哲学史参考书目:张立文:《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版(从先秦到清代)张志伟:《西方哲学史》2、哲学专业综合(九选一) 《中国哲学史新编》(先秦到近现代) 宋志明:《中国现代哲学》 近年,近现代的比重有所增加4202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分数线2020年复试线:政治55、外语55、专业一90、专业二90,总分345分2020年进入复试一共19人录取9人相当刷掉了一半2020年推免录取3人录取名单:5考研建议622中西哲学史 四选三第一单元:1.论述“性本恶之,其善者伪也”(荀子)2.分析材料“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王充)3.王弼如何阐释老子的自然法观(?)4.朱熹认为,“伊川 性即理也,横渠 心统性情,二者颠扑不破。”试论之第二单元: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2.安瑟尔谟“上帝存在”证明3.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内涵4.你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801中国哲学 六选五1.试论孔孟的仁学思想2.试述庄子对老子道论的继承与发展3.简论魏晋时期的认识论思想4.简论宋明理学的格物学说5.如何理解王夫之“诚者实有”的认识论6.简述戴震的人性论和理欲观6考研经验考试题型,大致分为名词解释,标点句读,翻译,论述,简答等等,就要在平时注意总结关键词,方便记忆,还有一些小的知识点,也不能忽视。我当时是做了好多的小卡片,随身携带记忆。嘛~当然最好问问人大的前辈们比较好,毕竟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希望你一直坚持自己对于哲学的爱意,不论任何时候都不要 后悔,祝福~真题真的很重要,做完真题,人大出题的风格和老师的期望,应该就能够把到一定的感觉。资料不是很好找,找到也不是最新的,报的新祥旭辅导班的机构给我提供的,还不错。中西哲的要求比较高,看题目就知道,要答出来一般都要走好几次逻辑推理。所以读书的时候请务必在重难点上下功夫,可能文中只是一句话,但是实际上是一次逻辑的转折,一定要读清楚。代表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和康德的先验知性论。这两个部分当初都折磨了我好久……要真正看懂太难了,我现在还是没多少把握。关键就是对于一个哲学家,你需要有一条思维线把他的主要思想穿起来。在复习的末期,达到能够默写的程度就差不多了。7考研建议考研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来复习,不要将考研想的太简单,以为可以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复习可以成功考上理想的学校。相反,如果你用大量的时间来复习,比如说一进大学你就打算考研,并开始复习,但是没有系统的规划是很难的,。到最后你也想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考研复习重点在于如何高效率的复习,并且抓重点,系统的背诵知识点,而不是一股脑的全背,这样你会很快忘记背诵的知识点。考研复习分为五个步骤:1.起步期:时间(3月-6月)2.强化期:时间(7月 -8月)3.巩固期:时间(9月-11月)4.考试期:时间(12月开始)5.冲刺期:时间(12月至考试前)8哲学院校排名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龙黄蜂

北京大学2021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一 650中国古典文献学一、名词解释(5x6=30分)宋元学案 孔壁古文经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郭店楚简 叶音说 陆德明二、年代作者。(2x10=20分)廿二史考异 近思录 春秋集传纂例 汗简 诗谱 七经小传 书舶庸谭 广雅疏证 金石录 说郛三、将篆文改写成现代通行文字。(1x10=10分)大概有 宣、自、山等,我也不太会...四、简答题(四选三,每题20分,共60分)1、熹平石经、正始石经的刊刻背景、字体、所刻经书、研究价值2、义疏体产生时代、特点、经学史意义3、何为宋体字?叶德辉为何说艺术操之于书坊刻书?4、文字学的训解古籍的意义五、材料题(标点6分,其他各小问都是8分,共30分)《尚书今古文疏证》德,乃降 选段标点并抄录划线句(引用左传原文及杜注、孔疏)1、此书作者,此段如何辨伪2、翻译伪古文的文本、左传的文本3、简述宋到清的尚书辨伪史870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一、名词解释(5x11=55分)正史 五代史记 汉学商兑 音学五书 校雠 二重证据法 抬写 古籍的重叠构成 粟特人 四声别义 察举二、谈谈你对四角号码的认识,并把下列汉字转换成四角号码。(10分)当时列了10个汉字,但实在不会转换,仅仅凭借一点印象谈了认识三、杜甫《蜀相》,标出平仄,分析平仄格式、特点。(15分)四、写出下列避讳字的时代,说明什么是避讳,避讳的方式,避讳的文献学意义,需要注意的问题。(35分)列出了10个讳字,记得有:民 弘 玄 楚 虎 懿 等等...五、材料题。(35分)《校雠通义·内篇二》 批驳焦竑误列《弟子职》选段1、标点并抄录2、说明此段反映的文献学问题。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鬼魅灯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学701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701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静业学习网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1.正名2.非命3.元气二、浅析(15分一个)1.反者道之动2.庄子“逍遥游”三、论述(30分)朱熹心性论西方哲学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1.米利都学派2.笛卡尔3.《精神现象学》二、浅析(15分一个)1.洛克的经验论2.柏拉图的两个世界三、论述(30分)四、因说与四假象说2014年西北政法大学710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1.正名答:正名是指辨正名称与名分,以使名实相符。孔子提出“正名”主张,力求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的局面公孙龙将正名观点应用于名实关系,认为正名是为了实现名称合乎事实。墨子认为,正名在于使彼此之名各得其当《管子》则把正名看作使形名相符的手段。韩非认为,实行法治,必以正名为原则。荀子的著作《正名》篇,提出要使名实相当2.非命答:非命是墨子关于社会政治理论的十大主张之一。“非命”论极力反对定命论,目的是为了高扬人的能动精神。墨子反对“定命论”的原因有:①定命说使人相信命运而不强力从事,因而使赏罚失去作用,人伦遭受破坏,社会出现混乱;②定命说宣传天、鬼之外还有另一种力量存在,这与天、鬼的绝对权威相矛盾。他认为天鬼是宇宙的主宰,其赏善罚暴的根据在人的行为:行善者得赏,作恶者受罚。他的非命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次把人的主体性以系统的理论形式表达出来。非命论反映了墨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3.元气答: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①是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为混沌未分的实体《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东汉王充《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②是指人世间吉祥之气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王正则元气和顺”③是指人身之中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元气之流皮毛腠理也”二、浅析(15分一个)1.反者道之动答: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关于“道”的运动特征的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老子认为道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表现了他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征在老子那里,“道”不仅是创生万物的本源,而且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动力。在老子看来,从“道”到万物的生化就意味着“道”的运动。“道”创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最终还要复归于“道”。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过程。(1)“反”的含义①相反“道”之动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道”生万物的过程即由无限落实到有限、从没有形质转化到有形质,这是朝相反方面的运动。②反复“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道”生万物,但万物最后又复归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运动。在“相反”和“反复”之间,老子显然更重视“反复”。(2)“道”的运动变化①“道”广大无边,万物均由“道”而生(“大”);②万物从“道”分离出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逝”);③万物的这种运动离“道”越来越远(“远”),远到极处,物极必反,万物又回到了“道”的本根(“反”);④对万物而言,向本源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3)“反者道之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反者道之动”在老子的思想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它不但决定了老子整个思想的基调,而且成了他观察纷纭的现象世界和处理人生问题、政治问题的法宝。(4)老子以“反者道之动”思想观察现象世界所获得的洞见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一切事物均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无论天地也好,人也好,现象的世界都像那飘风骤雨一样瞬间万变,没有什么能够持久长存。②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变动的前提就是事物之间有区别、有对立。在经验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的对立面经常相互转化。本源之“道”能够从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再从有形质恢复到无形质,充分说明对立面相转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规律。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老子对“道体”和各种具体的事物均抱有一种相当深邃的辩证观念。他不但认识到事物之间充满各种各样的相对性,而且还发现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的辩证观念对后来的许多学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庄子“逍遥游”答:(1)“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出世追求庄子的“道”,是借化去经验世界、经验事物的差别与对待而确立的,“道”作为一种精神意境也必由超越经验世界的对待关系中求取。

今天把这两部影响甚巨的中国哲学史著作翻了出来

作者 |哲学家的故事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今天把这两部影响甚巨的中国哲学史著作翻了出来。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于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1949年之后改由中华书局出版,1961年中华书局重版。现在手头的这部书,就是该版于1992年重印本。冯著虽不是中国哲学史开山之作,也当属那开风气一代最著称者。加之他后来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冯著对后来的中国哲学研究影响之深远,当不言而喻。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学史、编撰史的研究也必将充分的篇幅给予这部《中国哲学史》著作。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国差不多只保留了一个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于1973年主编了一套《中国哲学史》讨论稿,手头的的这套《中国哲学史》是1978年据此讨论稿修编的正式教材,当然也是权威性,规范性的教科书。而这版哲学史的主编者,包括朱伯崑,汤一介,张岱年,楼宇烈等人,都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顶级资深学者,这个编撰者队伍,在整个大陆范围内,都难以组建与之分量相当的第二个。联系几个时间段,1973、1978,一个是批抓批孔,尊法反儒,梁效的时代,一个是拨乱反正的起点,这两个时间段的思想特征,政治特征都深深留在这部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之中,因此,这部哲学史教材固然已经失去了作为哲学史学术研究的价值,但它作为一个学术和历史的文献价值却越来越重大了。比如, 冯著第四章为《孔子及儒家之兴起》,北大版第二章为《孔丘的唯心主义》,一个“孔丘”,这不是出于学术研究的中立性和规范性,更主要的是鲜明的政治批判性。这两部书在政治上和学术感情上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甚至是尖锐的。凑巧的是,这两部中国哲学史,他们的书名题写都是同一笔体。这也是我在端详这两部书的封面的时候才发现的,无论如何,这两部书都有各自非凡的,不可磨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