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中国现代文学馆!回马枪

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学气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于一身。该馆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该馆拥有52个文库,藏有巴金、冰心、丁玲、周扬等众多现代作家的著作、信件和收藏书籍,有藏品30余万件,其中有书籍杂志、报纸、手稿、书信、照片、录音录像带和文物。此展览以丰富的图片与手稿、书信以及他收藏的古籍、文玩等展品,详实、生动地展示了辛笛先生的生平创作、文学成就及与作家们的交往情况。该展览汇集了110多幅精品之作,在这些来自作家们慷慨捐赠的作品中,有的是他们长期珍藏的心爱之物,有的是他们本人激情涌动的独特创作,时间跨度远至明清,近至当代。翟泰丰历经数月亲书《共产党宣言》,以此来表达一位文学老兵对党的最崇高的敬意,现场还展出了他的国画作品《沂蒙颂》。此展览按台湾地区、港澳地区、欧美地区、东南亚地区划分,展出了柏杨、林海音、朱秀娟、李辉英、金庸、梁羽生、梁凤仪、周颖南、李治华、周励等60多位台港澳及海外作家,还有部分海外华人文学社团及机构捐赠的手稿与实物200多件,图书版本1600多册。

间宫

《北大文学课堂》:跟随大师足迹,发现文学之美,传承北大精神

曾经有一个笑话:问在北大读书是什么体验?回答是“一塌糊涂”(一塔湖图)。其实,这个谐音梗说的是北大的三个关键性建筑:博雅塔、未名湖和新建的北大图书馆。在万千学子心中,北京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殿堂,是值得为之拼搏奋斗的目标。北京大学之所以有今天的历史地位,离不开蔡元培等历任校长的苦心孤诣,更离不开那些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能在北大读书治学固然是一桩美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不过,随着通信技术的变革,大学里的优质资源和信息也以更多的方式普及到更多的人。美中不足的是,我们与真实的课堂还有距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研究”是北大中文系的一门招牌课程,在喜爱文学、研究文学的人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当年也对北大中文系有过向往,虽然失之交臂,但在北京读书时,还可以骑车去北大中文系蹭课听,如今已经不太容易实现了。(北大清华等高校敝帚自珍,日渐封闭,已与当年情形大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遗憾,特地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北大文学课堂》。这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就是一本汇集名师品读名著、教学相长的好书。一、北大中文系的深厚底蕴当年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曾经说:大学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根据北大乐黛云教授回忆,1948年她考入北大中文系,当时中文系有沈从文开设的“国文与写作”、废名的“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唐兰的“《说文解字》”和齐良骥的“西洋哲学概论”等课程。其中,沈从文的课很受欢迎,但讲课很慢。沈从文很注重写作,第一年记叙文写作,第二年是文艺文写作,第三年是议论文写作。北大陆俭明教授回忆,王力、魏建功讲“古代汉语”文学课,游国恩讲《楚辞》有声有色。朱德熙先生讲的课大家都爱听,林庚讲唐代诗歌。在今天看来,当年北大中文系可谓大师汇聚、群星云集。这些大师们深厚的学术底蕴、扎实的学术作风,让北大中文系一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术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二、如何解读文学名著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大文学课堂》精选了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鲁迅、茅盾、沈从文等)和代表作品,以此勾勒出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脉络,从多维度进行解析和阐释。文学欣赏是极具个人特色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北大的老师们也一直坦诚一个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从老一辈的乐黛云、严家炎到中生代的孔庆东、曹文轩,再到生力军张丽华等人,这些名师们在名著解读中有独到的研究,可以给人启发,更容易带我们走入文学欣赏的殿堂。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很多人都读过,但很可能只是将其作为一部婚恋小说。而温儒敏却从社会反映层面、文化批判层面、哲理思考层面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解读,给人不禁有恍然大悟之感。又如,陈平原通过周作人、郁达夫、张恨水和邓云乡的四篇散文,讲述北京的春夏秋冬,从而揭示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打通了人与城市的隔阂,让人重新发现生活的城市。这些名师们之所以能够让人如沐春风,离不开他们的学识素养和扎实的备课。北大中文系教授陆俭明曾经这样回忆,1960年本科毕业后他就走上讲台授课。陆俭明向很受学生喜欢的朱德熙先生请教授课的诀窍。朱先生笑着说:哪有什么诀窍。不过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于是,陆俭明认真回忆朱先生如何授课:怎么跟前一节衔接,怎么切入,怎么展开,举什么样的例子,甚至包括板书怎么安排,都很讲究,始终在考虑怎么让学生喜欢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正是这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激励着每一代北大教师真正向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看齐。三、传承北大精神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中文在当今的功利社会,更像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其实,对于社会来说,中文学科是“无用之大用”。要传承北大精神,真正做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定不能只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定要有精气神,有底气,有一点理想主义。北大教授陈平原回忆,他20世纪80时代到北大念博士时,第一届只有他跟温儒敏两个人。他们两人上课的方式是每星期到王瑶先生家里去聊天,谈学问也谈人生,经常是从下午一直聊到傍晚。中国自古有言传身教的传统。学生跟老师朝夕相处,一起读书、生活,观察老师如何做学问,也看老师的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自己体贴、模仿。说得出来的,是有形的经验;而精微之处,很多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或描述的。对于不是北大人的普通读者来说,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大课堂的现场氛围,神会北大名师们激扬讲坛的魅力,领略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智慧和温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本书中汲取那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你智慧和温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大橡树

你,为什么一定要考研?18中传现当代考研拟录取学生分享长文解答

逸凡说考研,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传媒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的一些备考经验。作者是萌萌的豆子君,2018一战中传现当代拟录取。中传在屏幕上敲下这个标题,一边回想着这一年的考研复习经历,一时间竟不知道该从哪写起。 其实从结果来看,第一年就一次成功上岸着实幸运,但期间所经受的各种痛苦波折却并不少,我也曾想假装风轻云淡,却又难免在此刻唏嘘感叹。 所以我才想在这里写下这篇长文经验贴,一是兑现此前的诺言(之前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耽搁到现在才写,甚是抱歉),二是以我的经验来给学弟学妹们以参考,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以尽量保持全文的系统完整,只愿你们看完之后能有收获,不必全盘接受,学习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即可。 一:关于院校的选择 我在这里写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鸡肋,毕竟这是在说的中传,自然看到的学弟学妹都是有意于考这个学校的,但是结合我这一年来的经验以及周围许多研友的考研最终结果,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在一开始说一下考研学校的选择问题。 其实仅从考研而言,院校专业的选择绝对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在考研复习的初期(大约就是在三月到六月),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的确立将直接影响你后期的复习,这一路走来,我见过太多中途放弃或者更换目标而最终遗憾失败的研友,他们并非不努力不拼命,只是在一开始选择的方向并不适合而已。 理论上而言,我们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实力及定位,以及目标院校的报录情况。 先说实力定位,一般来说,我国的各种考研院校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档次: 清北→华五人大→著名985→中流985、著名211→末流985→普通211、热门双非名校→其他普通一本→二本大学→二本学院→三本 (这十个档次只是大致的划分,如果报考的专业是热门王牌,理论上难度应该自动往上加一档) 我们在选择目标院校专业的时候,一次性跳三档左右最为合适,如果再往上难度无疑呈几何倍攀升,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真实情况确定目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 再说目标院校的报录情况,也就是俗称的报录比。理论上当然是报考人数越少、招生人数越多的学校专业最好考,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官方是不会公布所谓报录比的,而且每年的报录情况都会有所差异,一所去年热的不行的院校专业可能今年突然爆冷,去年爆冷的学校也许突然变成了热门,我们很难预估把握。 比如今年突然爆冷的的南开现当代文学,报名人数只有175人左右,最后录取了8-9人,这个报录比也创了近年来最低值,可能是最好考的一年了,然而恰恰在一年之前,南开现当代是去年的当之无愧的大热门,很多380、390的大神都没学上,不得不选择调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哇学长你能告诉我,今年会有哪些可以“捡漏”的学校吗? 这个真的十分抱歉,这种算命类的问题恕我无法回答……因为每年院校报考的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个专业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我们很难准确预测,也很难告诉你究竟哪个好考。 不过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选择的思路,对一般专业而言,去年的报考大热门今年可能会降温,也就是所谓的“报录大小年”——大家不妨查一查去年有哪些学校专业报录比、分数线突然涨的奇高,那今年大概率是会降温的。 另外,一些名校新开硕士点的专业也可以作为参考,大家可以百度“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其中也不乏985名校的机会。 此外,一些名校的专硕报考人数不多、录取人数并不少,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北京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一年收二十多个人,报考人数相对而言并不多,当然专硕的学费相对而言也会多一些,大家还是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量力而行。 二:关于考研复习的一些常见问题 最近有一些学弟学妹加我好友咨询考研复习的问题,问的最多的还是: “学长,我现在准备来得及吗?” “学长,我越来越担心自己考不上,整天胡思乱想的怎么办?” “学长,听说很多学校都有本科歧视,我是二本三本的还有机会吗?” …… 都是过来人,类似的问题也曾在我脑海中出现过,我在这选择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回答一下,也算是抛砖引玉了。 先说时间的问题,我觉得考研复习从五月份开始完全是来得及的,只要你能保证在暑假之前进入复习状态,尽量把握住“暑假”这个复习的黄金期,在后期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因为复习时间长短跟你考上考不上并没有直接联系——我身边的研友中有准备了一年还失败的,也有只花了三个月考名校一举成功的,这个真是因人而异,但是相比于纯粹的复习时间长短,我更推崇效率至上,同样一个小时,你是翻翻书看看视频随便水过去的,还是高效率完成任务的,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关于作息时间的安排也真是因人而异,我个人觉得网上所流传的科学作息时间表固然看起来很牛逼,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做到才行,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也曾因为看到一些经验贴后想尽量四五点早起晨读,后来坚持一周就无法继续了(因太早起导致白天很困、学习效率惨不忍睹),后来才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个人下午和晚上效率最高,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也自然有所倾斜。 再说心理压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考研大军中真的比较常见。我也特地就此询问过今年考上顶尖名校的几个研友,发现大家的情况都是相似的,我们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自然有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乐,面对前途未卜以及现实的压力时,我们会有焦虑、失眠、动摇、迷茫,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及时调整就好,因为我们都一样。 然后说说关于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我很久,我也曾担心自己的本科院校会成为我前进的阻碍(某二本学校的一本专业),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其实影响并不大。一般而言,如果你是一志愿报考的某院校,基本没有太大的歧视问题,但如果是后期调剂的话,本科院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我的建议是不要听信一些别人的风言风语,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随意更改,在初试中尽量考高分,尽人事听天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即你要认真想好,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考研?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鸡肋,但是在后期压力最大的时候真的太关键了——在你动摇退缩的时候,在你怀疑自己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个坚持往下走的理由。 我在考研的后期,也就是9、10、11月份的时候,正好赶上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运气差没抽到分散实习),我的实习学校是底下县城的某高中,每天一大早得坐一个小时左右的车从学校赶到实习点,备课授课、改作业、开会、看晚自习,晚上九点多看完晚自习之后还得从实习点坐一小时的公交车赶回住处继续看书。 期间还有各种琐碎的事情,又恰逢复习的瓶颈期,而且又遇到中传现当代今年突然更换大纲题型(多加了一门外国文学),说没有压力完全是假话,我也曾因此几近崩溃过,最后多亏家人朋友的鼓励才重拾信心。 那时候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还是为了改变命运,是为了家人父母还是为了自己,亦或者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你、挖苦嘲讽你的人刮目相看?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人有的时候真的挺脆弱,但一旦有了不得不往前走的理由,又可以变得无比强大,所谓梦想、坚持,也大抵如此。 那你想过没有,在抛弃一切世俗功利的眼光,在只考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时—— 你,为什么一定要考研? 三:关于公共课的复习 接下来我会按照具体科目分科谈一谈怎么复习,所有的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学弟学妹们只需要汲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吸收借鉴即可。 1.关于英语的复习 英语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也是很多人考研时的短板,所以放到最前面说。 今年英语一文学国家线55分,真的蛮出乎我意料的,因为光从卷子上来说今年的难度并不算特别简单,国家线却飙到历史最高,学硕中除了文学一区线是55之外其他的最高的也才44分,这也可以看出某些大趋势,即适度控制文学学硕的招生规模,主要的手段就是卡英语国家线。 据我后来做调剂辅导时的情况来看,今年确实有很多学校的文学学硕缩招,且b区的调剂竞争尤为激烈,以上种种提醒了所有想考文学硕士的同学,英语固然是一块硬骨头,但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将它啃下来,这是我们在中前段最值得下功夫的一门学科,千万不能让它成为阻碍我们读研的短板。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不低,四六级都是一次通过,六级最高一次497,我的阅读一直还可以,但是写作就差了一些,这也直接导致后来主观题失分比较严重。 如果谈到具体的经验,我还是主张英语以真题为主,并辅之以视频课,仔细阅读一定要听唐迟的,翻译听唐静,新题型听徐佳鹏……至于考研写作,很多人推荐王江涛,他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可以借鉴,但是他所提供的所谓必备范文我觉得还是得有所取舍,一定要自己总结写作思路,切忌死记硬背。 最后再说说背单词的问题,前几天我在学校里跟同学一起做考研讲座的就谈到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朱伟的《恋恋有词》,大家对比褒贬不一,也有不少大佬直接说用英语视频背单词全然是浪费时间。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红宝书我也背过,恋恋有词我也听过,之前也用过app打卡背单词(如扇贝单词打卡过500多天)……我的建议是,在前期用视频背单词还是挺有效的,但是在中后期,尤其是暑假之后,还是建议直接用真题词频背单词更为高效(如黄皮书配套的那个词频手册)。 背单词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光会背单词自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及时辅以大量的真题演练,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毕竟实实在在把分抓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2.关于政治的复习 我的政治复习时间不算早,大约是在暑假之后,整体上所花费的精力也不算太多,最后考研政治66分,虽然比我的估分差了一些,但总体还算满意。 对于政治而言,相信你们一定听过肖秀荣的大名,他所出的命题人系列一直以来在考生中畅销不衰,其重要性自然不必我来强调。 但是正好前两天一个学妹咨询我,说肖秀荣系列的书太多,要究竟从哪本开始。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其实没必要把肖秀荣所出的所有的书都买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但是他最重要的肖四肖八一定要买来做,大约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市场上会出现一批政治押题卷,到时候按照自己个人情况选择性地看背,主观题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 但在前中期,我觉得政治还是有必要针对选择题突击学习,我自己当时就是紧跟课程,马原跟的阮大爷,思修跟的张云天,史纲跟的刘源泉,毛中特时政等跟的徐涛……主要还是听中期的强化班,因为后期也没有时间再花时间看视频了。 政治客观选择题其实也是有规律和套路的,绝对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尤其是真题的命题也自成一套体系,我的客观题真题正确率一直能保持在34-45分左右,如果有机会另外专题写,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多言。 总而言之,对于公共课,我的整体复习思路就是不花过多的时间,紧跟课程,一定要保证不拖后腿即可。 四:关于中传现当代专业课的复习 中传现当代的专业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门是文学综合,另一门是现当代文学史。 仅从今年的真题而言,其实并不算难,也少有偏难怪的题目,但考虑到今年是第一年改革,且通知时间特别迟(十月份左右),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一门外国文学,所以对于我们普通考生而言无疑压力倍增。 在18届之前,中传现当代考的两门课是中国文学史(古代+现当代)与文艺理论(古代文论+文学理论),今年的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小综合变成文学类的大综合(古代文学+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古代文论),将现当代文学单独拆分成科,分数地位大大提升,这样的改革也让考试科目的分配更趋于合理,当然我们的复习重心也相应得有所改变。 接下来我将分科目具体谈一谈复习方法,仅作参考。 1.文学综合大纲上要求的文学综合科目主要有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文论、文学理论,我的最终得分也中规中矩(120分),不过据我看拟录取的那几个小伙伴,其实彼此之间的分数差异也并不大,这一门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不求太深的理论深度,但一定要做到每个相关知识点都牢记于心。 先说古代文学,这一科我花费的精力其实并不少,以袁行霈的四本文学史为核心,辅之以北大思乐塔及南大煜编文学史的笔记,并以朝代为单位自己又重新梳理了每一条线索,按照题型分类总结各时期的重点论述,最后的效果还算可以。 古代文论和文学理论,按照今年的真题情况来看,好像只出现了文学理论试题,古代文论虽然出现在大纲上但是并没有考……我也无法预测19年会不会考古代文论,但我觉得只要大纲上有,就得老老实实复习。 古代文论我主要看的是张少康的那本教材,辅之以郭邵虞的文论选,并自己按照教材总结了笔记,并参考了此前买的上上届学姐的笔记以及圣才的梳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看,并在后期按照分类型编制成网。 文学理论非常难背,后期背的简直要死,我一开始用的是上届学长那边买的笔记,后来觉得那份笔记字迹比较乱最终无奈放弃,转用圣才的笔记以及秦为忠的辅导集,在这必须安利一下秦为忠的辅导集,第几版其实无所谓,但是里面的总结真的是细致全面,个人觉得把那本吃透也就无所谓自己做笔记了。 外国文学是今年新加的一门,我的复习时间比较短,可能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不过我觉得19届的学弟学妹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把郑克鲁的两本教材仔仔细细地看一遍,辅之以朱维之的教材,一定要把重点作家作品做一个全面梳理。 文学综合最大的特色就是多而杂,在深度上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这就警示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按照考频自行推测总结,做到有的放矢。2.现当代文学史 这一门课我觉得是最需要下大工夫的专业课,毕竟我们考的专业方向就是这个,我自己也是在这一门中看的书最多、付出的精力也最大,最后总分128分,也基本达到我的预期。 现当代文学的复习当然不能跟文学综合一样,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理论深度,并且一定要实实在在地看作品,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读作品的,我对于现当代作品的阅读一直持续到八月份暑假结束,这对于我后期的总结复习真的作用颇深。 就具体的复习而言,现当代文学大抵分为现代和当代两部分,中传的考题整体偏向于现代,且对于戏剧类的知识点考察尤为细致。 先说现代文学,我主要还是用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过不下于四五遍,最后导致书都被翻烂了,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标记,我自己后来也另用本子重新做了梳理,并且参考了许多专业书籍(如《三十年学习指导》等)以及从学长学姐那里买的笔记,力图做到细致完整。 其次是当代文学,中传规定的参考书是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但是洪老的书一开始看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且章节的划分及阐述很难用来直接答题,所以后来我又参考了其他一些学者所编教材,如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丁帆《中国新文学史》、张健《新中国文学史》等,其中强烈推荐陈思和的那本书,而且从今年的真题来看,我觉得中传对于陈老的书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果今后再考相关题目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最后再安利一些复习现当代的小技巧,除了之前提到的线索框架之外,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电子资源汲取知识。 比如我就用喜马拉雅FM在各种闲暇之余听完了钱理群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84集课堂音频,以及王晓明老师在北大的关于当代文学的118节音频(可惜这个部分已经下架了),我在中后期实习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挤出很多时间学习,这些电子资源当真功不可没,也在我后来的初试与复试中帮助很大。 我在这里说这个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提醒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只要你用心去找,其实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再忙都能挤出时间读书学习,千万不要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 最后,祝看到这个帖子的小伙伴都能考研一次成功,我们也将在中传的校园里,等你。文章:萌萌的豆子君(考研帮)编辑:逸凡(ivanwang666)感谢原作者的宝贵经验。喜欢逸凡说考研,欢迎支持!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评论或分享到朋友圈

太冲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经验,复习参考书推荐

我终于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踏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大门,心中欣喜又感慨万千。首先谈一下我的情况吧,我是跨考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初试,复试多很顺利(很幸运),被成功录取。下面就谈一谈具体的备考经验吧,希望对即将考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帮助。英语:我从小就喜欢英语,个人觉得英语还是听不多的,英语一我考了86分,自己还算满意。首先是单词,我背单词用的是红宝书都,复习过程当中也很顺利,我是属于喜欢自己喜欢的课程就好好复习,因为感兴趣嘛,然后就没有放弃过,然后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写真题,做阅读,阅读是很难让人理解的,英语一毕竟也很难,但多做,不会的记到笔记本上,慢慢的也就明白了,但作文的话最好背诵成篇文章之后默写,然后一定要自己再写,三步缺一不可。阅读的方法是第一遍自己做,第二遍听课,第三遍时我拿了一个本子,每篇阅读都做了自己的笔记,首先把不熟的单词挑出来记录背会,然后逐段分析大意、全文结构,同时分析每道题目、每个选项,最后总结这篇文章的长难句和自己犯错的点,这样才算做完一篇文章。不要怕麻烦,这个过程才是提高最大的阶段。政治:政治我开始的比较晚,近10月份了,今年选择题考的很细,我在选择题上扣了不少分,总分61分。所以政治想考高分的同学一定不能忽视选择题,大题最后很多老师都能押对,大家背了分数都差不多。真正拉分的是选择题,要从细节入手,最好是暑假开始或者最晚9月一定要开始。政治我用了肖秀荣全套(最好用的是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并听了文都蒋中挺最后的冲刺班,感觉也有一些效果,不过肖秀荣还是最用心的政治老师。接下来我在正文里详细讲解专业课参考书目、学习方法等。中国现代文学参考书说明华东师大专业课一是作文618(A),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文体是议论文、散文、小说等不定,有的还与时事有关,比如有让评价北京高考语文改革,以及如何看莫言获诺奖等,所以短时间内较难有很大提高。推荐大家一定要多读一些相关的论文(现当代如罗岗、刘旭、旷新年等老师的文章,外国文学如《经典即“摆渡”》等),每门学科的都看一点,对于拓宽思路有很大帮助。写文章可以用到你读到的观点,写深、写广,有独到的见解,分数就会比较高。关于练习,前期还是以多读为主,议论文要多读论文,散文可以找张爱玲、朱自清、宗白华等的文章来看,也可做一些摘录在本子上。后期到9月或10月时,可以每周练习写一篇,我当时没有时间练了,但推荐大家常练笔绝对有好处,毕竟这门卷子是150分。 专业课二:华东师大的专业课二是文学基础847(A),我用的参考书是《古代文学史》四卷(袁行霈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版)(当代文学两本我都看了,洪子诚版偏重历史脉络梳理,陈思和版偏重文学作品一点),《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文学理论》(童庆炳版),另外文学理论一定要看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今年简答题直接考了,我没有看所以那道题也不太会写。从题目来看华东师大的题比较重基础,但是又考的比较深,喜欢从一个具体作家或具体作品切入,虽考的是名家名篇,但要考你知识的深度,能不能有鲜明的观点,并且要有具体的例证作为支撑。 复习进度和方法来说,第一遍要细细过书,比较合理的进度是:近十本专业书在暑假之前过完第一遍。第一遍过完后去好好整理真题,把例年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按照学科分开整理,寻找规律,就会发现比如华东师大古代文学考的相对好把握,并且唐朝考的很少,宋朝偏多(如苏轼考过多次),现当代文学常考赵树理、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这样根据真题找到重点,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复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根据真题找到了重点,但绝不能只背那些重点,只是相对侧重)。暑假时第二遍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整理笔记,就拿一章举例,可以把这章的知识要点、这章在哪年考过什么题目、有了具体的观点时可以举什么例子都记在旁边,没有时间就可以简写如标注页码这样的,自己看懂就行,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体系了。在9月或10月时就必须开始背了,否则那么多内容很难全都记住。背的时候有一个技巧是可以拿一张大的A3纸,就是两张A4纸那么大,背完一章之后就在纸上默写刚才背的框架,然后等下一次再背的时候,就直接拿着框架看能否想起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再去翻书。这样刚开始可能背第一轮要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但背到后面就会很快了。我当时就是背的时间不太够用,没有背的很熟。文学基础的背诵还是要多背,背得越熟越好。 另外还要提一点之前说作文的时候要读论文,在答文学基础时也有用,可以多读华东师大老师的论文,比如罗岗老师和刘旭老师写了很多关于赵树理的文章,罗岗老师还有写鲁迅(考过大作文)、汪曾祺、当代文学(如何认识80、90年代)的文章,读过之后再答那些题目就会比较有深度了,有助于了解华东师大学术思想的走向,也会觉得更有内容可写。而且读完这些老师的文章就会更加向往华东师大呀,就会想如果真的能听这么好的老师讲课就好了,就会更有动力的!以上,就是我所用到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的专业课相关参考书,看这些基本上够了,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研资料,其中有买的,有自己整理的,还有当初准备考研时候各种渠道搜集的,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联系我,我可以免费提供。

录像带

2020北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情况2018年的考研虽然考研已经结束了,但那种滋味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真心感觉所有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既有梦想实现的开心,又有解脱于那些没日没夜的奋斗的日子。不由得就想起了一句话,我有一杯酒,足有慰风尘。我记得备考时正值暑假期间(当然我是从年前就准备的专业课),而且去年的天津夏天非常热,总是让人觉得心浮气躁,烦闷焦虑,学习上根本定不下心来,生活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烦的我真的有那么一刻想甩开书本放弃考研,像那些不考研的同学一样去海边度假,去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吹着海风,小生活多滋润啊,哪像现在这样坐在这活受罪。但是又狠不下心,想想自己的将来,哎,忍忍吧。但是现实仍然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一天的任务总是完不成,拖到半夜熬夜学习第二天起不来或者留到第二天却发现还是完不成越积越多,复习计划完全打乱,每天晚上担心得睡不着甚至进入一个死循环。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我焦虑的大病一场,我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后来得到了好多老师和学姐的帮助,也慢慢的将备考过程步入正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1)列出每日学习计划表可能你们也都有自己做的计划表,但是都比较粗浅,比如早上复习政治下午英语这样的。但是这种笼统的计划表常常让学习计划和目标不明朗,没有明确的约束力和可执行力。因此,计划表应该列得细一点,规定自己每天背多少页的知识和多少页的单词,明确任务,并将各个科目交叉进行复习免得产生复习疲劳。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要划去,这样可以增加复习信心,可以看到自己一天天地在完成任务,有成就感的学习也不会过于枯燥,晚上睡觉前也不会因为对一天的学习没底而焦躁到无法入眠。(2)适当休息,养精蓄锐针对暑假白天困倦学不进去导致开夜车连累第二天学习的情况。建议学会适当分段休息。考研期间,比较建议中午午睡一会儿。一般建议20-30分钟,尽量不超过一个小时。适当的午睡可以提高下午学习的精神饱满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必熬夜学习。再者,就算偶尔没有完成任务熬夜了,午睡能帮你第二天早上仍然按时起床,不会睡懒觉拖延任务,可谓一举两得。(偷偷告诉你:我经常在晚上6点眯15分钟,晚上背书精神儿倍好。)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可以轻松备考,直取目标院校。加油!1.1 北师大专业目录关于北师大文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个专业的专业目录,大家先看一下考试科目: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两门专业课所用的参考书:(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4本)最新版。(2)《新中国文学史》, 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其它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2)《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1)《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3)《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这里要解释一下外国文学史,也就是西方文学史,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讲,北师的外国文学史还有有些深度的,我当时研究过南开的古代文学,因为南开的文学基础是四选三,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理论、西方文学里面四选三,,而且西方文学算是比较基础,但是相比之下,北师的外国文学相对要深刻一点,不仅名词解释很细致,而且会考察到具体的作品,这就要求大家在读书的时候,适当了解重点时期的作家作品,最好是融会贯通。1.2 北师大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上表是我能在网上查到的最新的北师大文学系的报录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虽然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每年仍有不少人报考这个专业,但是通过率还算可以,报录比也相对很高。1.3 北师大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介绍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代码050108)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 1、博士生 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外文学、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熟悉重要的著作文本,特别要精通一门以上的外语和一国以上的外国文学,能够熟练地从事外国文学作品及外国学术著作的阅读与翻译;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很好的科研实力,能够独立地进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写作;思想作风优良,学风端正,能够胜任高等学校、高级科研部门有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学习年限为三年。 2、硕士生 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的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作品及文献资料。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够胜任高校、文化科研等单位的工作需要,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41分,其中:公共学位课3门9学分,学位基础课5门15学分,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2、博士生 公共学位课2门,学位专业课2门,前沿讲座(含讨论班)3次。四、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邀请校内外、国内外的同行专家教授举办讲座或主题报告,报告本学科的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及最新信息。报告前预先公布报告人及报告题目。要求博士生听取讲座或报告,参加讨论。并随后向导师提交对主题报告或讲座的局面评论及相关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博士生在学期间参与上述的前沿讲座或主题报告,应不少于三次。 硕士生在学期间也须参加上述讲座、报告及讨论。不少于两次。 五、培养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筛选的基本要求 在研究生院和系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中期筛选,一般在基本修守基础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四学期前6周内。由本教研室导师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将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重点是科研能力。考核小组主要听取和审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按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有争议者,将提交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仲裁。学位课程应达到研究生院的规定标准,否则应中止学习。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方式 博士生一般在第一学年集中进行课程学习。在第三学期前6周,进行中期考核。由博士指导小组组成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内容:一、检查博士课程的学习情况;二、检查博士生入学以来的科研情况(发表的论文等);三、重点听取和审查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对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等环节提出质问、建议、并请博士生答辩。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撰写,否则将中止学习。中期考核出现争议时,将提交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讨论仲裁。六、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具有古今中外文学史、文化史的广阔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中外文资料,全面深入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学术前沿的状况,对学术动向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独立进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科研写作。在学期间,要有学术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要按照培养方案,分阶段地写论文开题报告和高质量博士论文。应能承担或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策划、申报和研究工作。应能参加或参与组织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参与学术讨论,发表独立见解。应能为本科生、硕士生举办学术讲座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参与基础课教学或独立承担选修课,并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硕士生 全面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情况,关注学术动态,能够熟练地查找、检索和运用图书文献,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并熟悉该语种的文献资料状况。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和符合标准的学位论文。能够进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领域的科研写作。在学期间,要有学术论文发表。能够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并参与学术讨论。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实习等各项环节的实践活动。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的选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大量查阅与选题有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重要的理论的、学术的或现实的价值,有相当的研究难度,有独立学术见解和独到发现,能够填补某研究领域的空白。选题基本确定后,要提交书面的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由博士生陈述、答辩,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博士论文必须由博士生本人完成,资料准备和写作时间不少于两学年,直接写作时间不少于三个学期。提交答辩的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8万字,正文前要有目录和前言。正文后要附注释、中外文参考文献等。论文有关章节应能在学术刊物、特别是有关权威刊物上发表。整篇论文经过修改整理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2、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的选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大量查阅与选题有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硕士论文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的价值或实践的价值,有一定的研究难度,有独立的学术见解。言之有物,行文流畅,结构严谨。选题基本确定后,要提交书面的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由硕士生陈述、答辩,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查通过。硕士论文必须由硕士本人完成,资料准备和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学年。提交答辩的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正文后要附注释、中外文参考文献等。硕士论文答辩后,经修改整理,应达到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水平。八、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1比较文学陈惇等主编必读2比较文学研究资料陈惇、刘象愚编必读3钱钟书论学文选(六卷)花城出版社必读4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必读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必读6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郭延礼必读7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杨 义必读8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马良春等主编必读9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六册)勃兰兑斯必读10英国文学简史艾弗·埃文斯必读11美国文学简史董衡巽等必读12法国文学史(三册)柳鸣九等必读13俄国文学史曹靖华等编必读14东方文学史(上、下)季羡林主编必读15韩国文学史(韩)赵润济必读16日本文学史西乡信纲必读17现代日本文学史吉田精一必读18中外比较文学史1898-1949范伯群等主编必读19走向世界文学曾逸主编必读20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唐正序等主编必读21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严绍璗等必读22中日近代文学关系史稿王晓平必读23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王向远必读24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陈建华必读25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必读26中国文学在英国张 弘必读27外国文学评论(季刊)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必读28文学遗产(季刊)社科院文学所必读2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季刊)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必读30国外文学(季刊)北京大学必读31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必读1.4 北师大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初试科目解析相信大家看到我之前所列的专业课书籍的时候心里已经有数了,这所有的参考书其实是对应着两个科目、四门内容:第一个科目是中国文学史(150分),其中古代文学部分和现当代文学部分各占75分,对应的六本书是中国文学史(古代)四本(袁行需)、中国现代文学(刘勇邹红)、当代文学史。也就是说,古代文学四本书共占75分,考试命题会平均分布在各个朝代的文学,因此考生对这四本书用力要均等,不可偏废(最近几年明显是先秦和唐宋出题概率大一些)。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合起来占75分,但这两本书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来说,两者的分值并不一样,比较重视现代文学,现代文学要占到50分左右,而当代文学占20一-30分,指定的现代文学史是北师大自己的教材,有其不同于其他教材的着力点,因此在现代文学史复习时一定要以这本书为主,特别是第一遍看书时要将整本书的框架和知识点一一整理,因为就这一本书就占到50左右,可见其考点的密集度很大。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是一本框架性、具有拔高性质的书,用语其为精炼,因此只能提供一个考试的范围,而且当代文学史覆盖面广但出题少,不易把握重点,最好的办法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全面了解这本演书里都提到了哪些点、构建起连续的当代文学史框架,然后在今后几轮的复习中,如果学有余力根据情况我会推荐给你们更适合背诵知识的书。第二个科目是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总分150分。其中文艺理论部分占75分,对应的书是《文学理论教程》(约占50分)和《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约占20分或稍多);《文学理论教程》(2008年版)较以前的版本倣了一些改动,这本书有个特点,它是利用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框架,致力于将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综合打通,所以它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信息量非常的大,古今中外都包含在内,因此要认真研读这本书,细节也不可放过。《中国古代文学史》内容虽多,但是考试分值较少,不过命题点依旧很难把握,建议多读书几遍,复习时抓住大的脉落和重要知识点,前期打好基础,后期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复习。外国文学史部分占75分,对应三本书:《外国文学史(欧美巻)》(约占50分)、《东方文学史通论》和《比较文学学科新论》(这两本合起来占20-30分)。从分值来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无疑是复习的重点,每个细节都要注意到,读书至少要在两遍以上,好在相对于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著作显得没有那么多;而对于《新论》和《东方》这两本书以简答题把形式握一些重要内容、将名词解释整理一下记忆即可,但是记住,千万不要抱着划重点的心思去看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数不算多,但是同志们依旧要细致的去读书、体会。总之,大家在复习时最好采用搭框架、之后往里填内容的点式记忆方法。希望上面的书籍攻略能对你专业课的复习有所帮助,当然其他科目的复习方法大家可以继续问我。

金三角

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1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1复习笔记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1)发生背景文学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①在维新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包括:a.新诗派,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b.诗界革命,提倡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c.小说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的目标;d.文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这些由社会变革的热情所煽起的文学革新的尝试,虽未结出实在的果,但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以及其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精神,都为后起的文学革命所直接承袭。②晚清已经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为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③清末民初出现域外小说的翻译大盛,直接刺激和启迪了新旧时代交接中的中国作家,使他们打破封闭的思想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这势必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此外,晚清域外小说输入所造成的开放态势,也被文学革命所承续并拓展。近代的一系列文学变革都只能作为后来文学革命的序幕,其规模、声势、社会影响面及其对传统文学所构成的挑战力度,都远不能与文学革命相比。(2)直接动因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它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①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原因a.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并在大约十多年时间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相对比较自由的一段时期。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的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c.“废科举,兴学堂”导致新式文化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主力军。d.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证。②性质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③评价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文化为主,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其造成的多种文化比较选择的开放局面,为文学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直接动力。2.文学革命的发动过程(1)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①概述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始。《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此后,《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精神,在此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a.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b.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②反封建思想文化战线的形成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为该刊撰稿,实际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借由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最终导致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①基本内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②历史功绩胡适的“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3)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4)白话文运动的提倡与推广过程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①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替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②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③傅斯年围绕“文言合一制定国语”提出一些设想。④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⑤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⑥同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同时,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也都致力于提倡白话文,提倡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文学,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介绍西方文艺思潮,文学革命的影响就越来越大。3.文学革命所引发的几场论争(1)林(纾)蔡(元培)之争林纾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过大量外国小说,影响和贡献甚大,但他极力反对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于是便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并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针对林纾的攻击言行,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李大钊、鲁迅等也发文谴责“国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请百度“才聪学习网”,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经验分享】2021跨考北京大学日语学硕初试复试双第一经验分享

来自“白鸟”的经验分享个人情况我本科专业是物理学,而且开始考虑跨考日语的时候已经是当年的七月份了,也就是说我从择校开始的整个备考过程只有五个月,而且这五个月还是在相当繁重的本专业课程夹缝中学习(尤其是因为疫情耽误的实验课都被补排到了这个学期)。所以我感触最深也最想分享的东西,与其说是如何备考研究生,不如说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摄取最多的知识。政治分数:66按说我这个政治分数应该没什么经验分享的资格,或许和我一样被迫短期速成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由于整体备考时间有限和对公共课天然的不上心(不要学我!!),我下定决心开始正经学政治这门课已经是十月中旬了……用过的资料有徐涛的小黄书,肖八,肖四(是的只有这些,那个名震江湖的1000题我买来写了一页就把它封存进了我的储物柜)。把这三本背上几遍,至少过线是没有问题的。悄悄偏个题,为什么选这几本资料呢,是有个朋友在我自我放弃的时候当机立断从淘宝买下它们寄给我,我至今非常感谢他。可见考研路上有可以说话可以相互督促的伙伴还是很重要的。英语一分数:77同样因为我想起这门课的时候已经快十一月了,语言又短期很难速成,于是英语就被我战略放弃了(不要学我*2),结果无限接近裸考的情况下意外成绩还可以。只能就考试心态给点建议,在考场上一定一定要自信和冷静,尤其是不被繁杂的长篇阅读吓倒,决定你能否最终选对答案的关键往往不是那几个不认识的词汇,而是文章的内部逻辑脉络,而能否敏锐地识别这些逻辑常常取决于你在考场上的头脑状态。(好吧我也觉得这个经验太水了,下一项)综合考试分数:118终于步入正题。北大是没有基础日语这门课的,代之以综合考试,主要分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几个部分。当然在备考的时候中国文学最好拆成古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独立复习,因为体系很不一致。这里分别展开来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两门课我认为是相对容易速成的,尤其是现代汉语,知识点相对固定,属于试题中少见的纯背诵内容,可以任意选一本中文系的教材来记忆。古代汉语除了知识点的记忆之外,因为会考到古文断句翻译,非常建议高中以来文言文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保证日常的阅读习惯,培养对古文的语感。中国古代文学因为我本身非常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对文学史和名家作品比较熟悉,这是我花费精力最少的一门课,基本上只过了一遍课本进行了一轮查漏补缺。但是相应的,如果对于中国文学本身不够熟悉的同学,这应该是相当难速成的一门课,毕竟它对应于中文系三个学期的课程量,很容易迷失在大量的知识点中抓不住重点,而且北大的考题宏观和微观并重,不是很好猜。建议对中国文学史不够自信的同学务必最早开始复习这门课,结合每个时代的文学名篇,反复对文学史进行梳理。建议可以按时代顺序学习一遍过后,再整理一下不同的文学体裁的内部发展历史,对照着记忆。此外,文学史只是框架,文学原著的阅读非常重要(这对日语科目同样关键,后面还会再谈),如果时间不足也可以只看节选和赏析。因为北大会考到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结合具体作品的论述题,如果没有阅读过原文很难单凭文学史的条条框框整理出有深度的答案。其实可以转换一下观念,把每天读几篇诗歌散文当作学习之余的调剂,将之视作一种享受。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容易速成的多,可以找一本中文系教材认真记忆,这里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结构非常清晰。鲁迅等重点作家可以适当地补充作品阅读。外国文学这又是包含非常非常多的知识点的一门课,而且有时非常琐碎。建议先把整个世界文学史的框架大致浏览一遍之后,优先掌握对世界文学史影响较大较深远的文学作品/思潮,如古希腊悲剧、文艺复兴、法国启蒙主义、俄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等,论述题一般会出在这些大的文学模块,要求一定的叙述深度。在掌握了这些主要文学思潮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对于作家作品的细节记忆,一般会在选择题里考到。考前可以着重记忆一下历年诺贝尔奖作家,去网上找一下列表,记住作家和作品的对应关系。这门课也需要一定的阅读量,尤其是鉴赏题可能会出现一些文风十分抽象的现代主义作家,如果不能事先了解该作家所属流派的风格理念,可能很难通过阅读文字表面展开有意义的论述。总之,备考综合这门课时严格按照中文系标准要求自己就对了,实在摸不透复习方向的同学可以求助一下本校的中文系同学,了解一下课程思路,获取一些有帮助的资料。日语语言文学分数:133阅读理解+翻译 阅读就是很正常的日语基本功,没什么可临时准备的。翻译我平时也没有练习过,就是考场上直接思考着写的……只有不足,没有经验。古典日语 这又是一个我认为应当最早开始复习的内容,开始看会一头雾水,很需要时间消化。推荐两个十分有效的方法:1.看面向日本高中生的教辅书和学习视频,比中国的备考书籍平明易懂很多。2.阅读。古典文法其实和现代日语一样,真正的理解必然建立在阅读而不是文法条目的背诵之上。可以买带有现代语译的读本,对照着读。我在备考期间读完了《方丈记》,《平家物语》和《徒然草》的选本,并背了几十首和歌。这样不仅加深对古文的理解甚至有概率遇到真题……毕竟出题的章段也一定来自名家名篇,今年考到的《徒然草》中的一段我就是之前读到过的。当然,古典日语毕竟在试卷上只占十分,如果不是将来对古典文学研究感兴趣,纯粹为了备考是否值得花这么多精力见仁见智,大家可以自己取舍。语言学 这是我不太擅长的一个部分,就想着勤能补拙,我当时读了四个版本的教材并做了笔记,最后考点也基本覆盖到了。重要的一方面是记住各种语言学术语,一方面是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各种句式表达,并争取把二者结合起来。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历史/思想/宗教 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知识这里应该是这篇经验贴最核心的部分(敲黑板),也是我能够上岸的关键,最想分享以下几点心得。1.读书范围要广,教材选择日语原版,并尽量选面向日本人的。其实北大的网站上有参考书目,然而我考前并不知道……(不要学我*3,收集信息很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抱有“我只要把这几本书背熟就没问题”这样的念头,这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思维,要把备考过程真正当成一个自主汲取知识的过程。*举个例子,我在读过一遍文学史后,会强烈感受到文学作品背后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的复杂作用,此时我会去找一本日本史和一本日本思想史读,解决我在文学史中困惑的那些问题,并产生更多更细微的问题,接着我需要读的可能就是日本近代史、江户时代思想史这样更细致主题的书,然后再产生新的问题……这个过程只要稍微推进,很快就会离开面向中国人的研究生备考书籍,此时我面对的就不再是经过加工提炼后的考试框架,而是原汁原味的知识本身。2.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原著阅读。我觉得就研究生备考而言,原著阅读最大的意义是使我对文学史上的很多术语有了切身的感受。由于日语对我们来说是外语,很多语言风格的概念可能不像中文中的“婉约派”“豪放派”那么直观,如果不实际地进行文本阅读可能它们就永远只是文学史上的抽象概念。以和歌为例,万叶调的直率雄壮、古今调的优美洗练、新古今和歌集中“余情”“幽玄”等理念以及本歌取り、体言止め等技法,这些内容即使在文学史中背的很熟,如果不是对不同歌集中的和歌阅读比较一番是很难真正透彻理解的。虽然考题未必会深入到这个程度,但课本之外的素养总会有用武之地,或许在复试中。3.最后说点轻松的,就是时常对学习对象保持亲近感,从中获得快乐。我有个习惯就是会像追星一样追历史人物/文学家,休息的时候经常去网上查查他们的生平/性格/关系/轶事等等,吃饭的时候放各种NHK纪录片,甚至在备考期间看了两三部大河剧……(最后这个真的是纯娱乐了,自制力不好的同学不要学我*4),总之日本史/文学史上的很多人物在我眼中是生动而亲切的,经常会有看书时会心一笑的感觉,甚至想要给他们写同人文……(哈哈哈偏题了,有相同兴趣的同学欢迎来找我唠嗑鸭)复试首先给所有跨考生和对口语不自信的同学打一针强心剂:北大真的非常专注于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本身,只要你的口语不是差到连最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学术用语都表达不清楚,口语水平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影响。甚至复试就是我人生第一次和别人进行面对面的日语交流,之前非常怕口语不如日专生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实际上老师还是给了高分。初试同理,写作水平本身几乎不会对分数产生影响。好好准备自我介绍,老师会首先从自我介绍中找到兴趣点,作为面试中的首要话题。这里再夸一下北大的复试,老师们真的会非常认真听你说话,交流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突然脱离先前的语境,给人一种被重视的双向交流的感觉,而不会有机械性的例行问答。这里会体现出知识深度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证自己至少有1-2个擅长的领域,和老师的交流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始终有话可说的那种。如果真的被问到不熟悉的内容也不要紧张,努力说一些相关内容,可以适度表达自己想法然后谦虚地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其余就是着装整洁,自信大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好。在老师们的眼里,其他的修饰都是次要的,决定因素永远是知识水平和思考深度,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已有的这些东西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写完这篇经验贴我要暂时投身毕业论文的怀抱啦,考研路上初心真的帮了我很多(文学课、概况课、复试课都是质量很高的课程),还有更多给予我支持的人,感谢大家,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死不同

2019北大、浙大等10高校自主招生真题曝光,抢先看

6月11日,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考试,北京学大伟业整理北大、清华、上交大、浙大、复旦等10所高校特殊招生部分真题,供参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筑梦计划、博雅计划、三位一体于6月11日开考,今年通过北京大学各类自主选拔项目审核的有5000余人。自主招生、筑梦计划笔试及博雅A+面试上午进行,博雅笔试下午进行,晚上安排有招生组见面交流会。一、考试模式自主招生:语文+数学+外语博雅笔试:语文+数学+英语+物化博雅A+面试:10分钟综合面试,45分钟答题,考题为数学和物理筑梦笔试:语文+数学+外语北京学大伟业最新消息1、优惠政策:博雅优秀线上加10分浙江A+,直接60分;其它省A+保底30,面试确定再加10分、20分、30分不等。2、部分考点试题(1)博雅A+面试数学、物理各一题。数学一道题分几个小问题,比较难;物理四个问题,不会做的考官会指导。数学考查奇数和合数,物理考查高斯。综合面试:自我介绍,考官根据自我介绍时提到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喜欢什么书,会问对这一方面是不是有了解?上海考生反馈,数学考查数列,物理考查电流。综合面试主要围绕刚刚做的题目提问。(2)筑梦计划据山东筑梦考生反馈,英语难,不认识的单词多,考了20道单选,2道完形填空,2道阅读理解。数学20道单选,答错不扣分。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今年北大自主招生、博雅考试形式与往年类似。面试环节老师不会特别严肃,比较温和,面试过程会给予一些启发和引导,12日参加面试的考生不必过于紧张,调整好状态,争取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北京大学考试现场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笔试科目:数学+物理或数学+化学电子科技大学6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举行2019自主招生考试,上午笔试、下午面试。1、笔试时间:6月11日9:00-11:002、笔试科目:数学、物理3、笔试难度:考试内容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延伸,试题比较专业,难度适中。4、部分试题(考生回忆)石墨烯原理,从石墨烯的分子结构到超导现象和用途。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西南交通大学6月11日,西南交通大学举行2019自主招生考试,上午笔试、下午面试。1、笔试科目:A类考察数学,B类考察徒手画和数学,C类考察语文。2、笔试考情:据考生介绍,数学笔试包括6道选择题、12道填空题以及3道计算题。数学题型都比较创新,并不是很常规的。据考生介绍,语文笔试总共有阅读和作文两大类型题,其中,阅读分值60分,作文为40分。除了课本知识,更注重课外知识的贮备。3、部分试题(考生回忆)数学:考察三角函数、导数等语文:重点考察文学素养,涉及很多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以及一些小众诗歌。南京大学6月11日,南京大学举行2019自主招生考试,初审优秀参加面试,初审通过参加笔试,均安排在下午两点开始。1、笔试时间:6月11日14:00—16:002、笔试科目:数学和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2019自主招生考试,分笔试+面试、仅面试。清华大学“三位一体”清华“三位一体”测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采用笔试模式,考生依据填报的专业组参加笔试,初试通过才能进入复试。1、笔试时间:6月10日2、笔试模式:机考,报考专业不同,有的考2门即可,有的要考3门。3、笔试真题历史科目1、五四运动等知识点2、文言文题目,其中有出自《史记》、顾炎武《日知录》等的内容物理科目1、开车突然加速,车子某一部分会相应升高或降低,请问,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的车子,车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哪一部分会降低?”2、天花板上挂着一根绳子,绳子下面再连一个球,球下面再连一根绳子,当慢慢加力下拉的时候,是上面的绳子断还是下面的绳子断,当快速加力下拉的时候,是上面绳子断还是下面绳子断?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综合测试,包括笔试、面试。考生仅参加初审通过专业的笔试和面试。1、笔试时间:6月10日2、笔试模式:英语和数学必考,物理、化学、语文三选一3、笔试真题语文科目1、1616年,东西方各有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去世,分别是哪两位?2、日本“令合”年号出自于中国哪部典籍?3、大家把杨超越,信小呆比作“锦鲤”,这是用了哪种比喻手法?4、“木马”出自于哪个神话故事?5、白头翁是会飞的,这个人是白头翁,所以他会飞。从逻辑角度分析,这句话是大前提错、小前提错还是偷换概念?6、中国三大行书是什么?7、苏门四学士除了除了黄庭坚,还有哪几位?8、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这句话出自谁的口?9、浙大校歌“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中,“成均”是什么意思?10、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同学,在9月开学时进行了发言,发言稿中提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句话用得对吗?错在哪里?11、“锦鲤”在当下社会有三种说法,一个是“杨超越”式锦鲤,一个是“信小呆”式锦鲤,还有一个是“鲤鱼跃龙门”的锦鲤。这三种“锦鲤”定义有什么不同。12、“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话出自哪本书?英语科目1、英语完形填空的文章和抖音短视频APP相关,讲的是抖音在国外的流行。2、背景是有关漫威电影中的“神奇四侠”,讲述神奇先生、隐形女侠、霹雳火和石头人四位科学家由于受到宇宙射线辐射而变异,获得超能力,让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获得”这个单词的英文。化学科目1、门捷列夫和迈耶尔是分别还是共同发明了元素周期表?2、“百炼成钢”里包含了哪种化学反应?3、“信口雌黄”的‘雌黄’指的是哪种化学物质?4、21号元素Sc 钪( kàng)和23号元素 V 钒( fán)的拼音物理科目1、涉及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上海交通大学三位一体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浙江三位一体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通过后参加面试。不同的专业笔试科目不同。1、笔试时间:6月10日2、考试模式:理科:数学+物理;文科:数学+语文;医学理科:数学、物理或数学、化学3、笔试真题语文科目考了两篇阅读、两篇文言文、一篇古诗词,其中文言文和古诗词都涉及了一些文学常识,比如古代车的形制,人的姓氏等等。而阅读理解第一篇是关于儒家和道家的论述文章,要求考生予以理解并写出自己的看法,第二篇则是让考生评价莎士比亚的作品。物理科目考了大气压力、水银柱等初中学过的知识。复旦大学“三位一体”复旦大学“三位一体”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依据考生笔试成绩,分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确定进入面试名单。1、笔试时间:6月11日2、笔试模式:语文+数学+文综/理综3、笔试真题数学科目1、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是谁?2、数学题目是用英文表述的,如,它用英文给了一个几何概念:平面里到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要求用英文表述这是什么图形呢?其实就是考你‘椭圆’的英文。”物理科目1、物理考题中有一道问卢瑟福的某一实验证实了什么原理?大概是关于质子、中子和电子的。2、气泡从常温水中冒出,计算气泡的热量变化。生物科目1、‘染色体加倍’英语表达历史科目1、在五代十国之类的小朝代和小国家里,哪两个国家在时间上不相邻?中山大学自主招生1、考试方向:面试分人文学科类、理工类、信息科学类、医药类等4个学科大类进行考核。2、考试模式:考核分小组进行,由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小组面试;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3、面试真题(部分)信息科学类的题目有关于“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和“移动支付”等话题;医药类的题目有“儿科医生荒”、“分级诊疗制度”等话题;理工类题目则有涉及“黑洞与现代物理”、“流浪地球”等话题。温馨提示:2019年多数高校集中在6月15日进行考试,本文整理的2019年高校考试相关信息和真题,对未来几天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有极大借鉴作用,建议收藏保存,提前模拟练习。

複製人

2018北大新生之“最”解读,你为什么要来北大?

百廿燕园,今日纳新。今天,3000余名2018级本科新生正式到北京大学报到,为古朴的燕园再一次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他们都是谁?有着怎样的光彩?就让官微君带你一起看看报到日中的“最”新生吧!最注定今天开始,北大校园里就有两个“未名湖”啦~八点三十分,来自上海的光华管理学院的新生魏名湖来到了邱德拔体育馆迎新现场。寒窗十二载,魏名湖同学终于圆梦“未名湖”畔,这是巧合,也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缘分。魏同学的爸爸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给她取的这个名字,也蕴含了父母对她的期待。“每次来到北大,在校园里总感觉有人在叫我——‘未名湖在哪里?’‘我们去和未名湖合照!’”魏名湖同学如是说。今天来到迎新现场,魏同学感受到了北大的热情、北大的自由,她期待在未名湖畔度过充实美好的四年。最早到清晨六点零五分,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本科生盖佳悦成为第一位在系统中注册的新生。她今早五点半便与父母从酒店出发,六点左右到达学校,“因为想看一看,毕竟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且这个点到的话,也不太会堵车,在办理手续方面也能省下一些时间。”谈到此时此刻的心情,因为即将和父母分离,开始一个人的大学生活,盖佳悦表示有些不舍,却也十分期待。最鲜肉我校今年共录取本科新生3000余人,他们中有80%都是00后,而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他们分别是数学科学学院的梁同学和元培学院的郑同学。谈到即将开启的燕园时光,他们都希望能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其中,郑同学还对离家独立生活表达了无比的期待。谈到即将迎来的独立自主的大学岁月,16岁的生命科学学院王同学说:“大学生活会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责任感,我应该关注的不再只有学习,还要做好对自己的规划。”16岁的潘同学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没有过住校经历的他并不认为独立生活有什么困难。潘同学“食宿问题仍然不用自己操心,唯一的变化就是生活学习的各种事情都完全需要自己上心了,没有父母再帮着安排这些事情。”潘同学充满信心地说,“我要在拥有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北大拼搏,把握各种各样的机会,收获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北大,我来了!”北京大学在2018年迎来了120周岁生日,和北大有着“最萌年龄差”的新同学们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数院的梁同学说:“北大是一个提供优质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开拓视野、提高自我的平台。祝福北大!”生科的王同学说:“希望北大继续孕育着自由思想,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发挥社会灯塔的作用。”最执着梦想与年龄无关,在2018级新生中,也不乏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学生。无论如何,他们都有着对北京大学的执着。23岁的郭同学来自法学院,他说:“法学院的理念就是我的理念,我非常认同。”他始终相信北大可以帮助他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实现理想,这也是他最大的期许。另一位都同学来自光华管理学院,22岁,今年是第二次考入北京大学,“考入北大是高中一直以来的梦想,没能在北大完成学业是一个遗憾,希望能够完成未竟的学业。”今年22岁,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尚同学说:“我是在学校的校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我看了后便暗下决心:我也要上北大。经过努力,我很幸运地进入了北大。”物理学院的刘同学也表示:“我自己一直想学物理,对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也一直很期待。是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我,如今如愿以偿了,特别地激动开心。”怀揣着梦想的四位同学,都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栉风沐雨的120年,北京大学经历了许许多多,凭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坚定信念一路走来。信念催人奋进,即使坎坷重重,也能披荆斩棘。最天使今年共有873名本科新生选择将来成为白衣天使,今天到北大医学部报到,来自浙江的邵同学就是其中一员。她是一个有些害羞的小姑娘,母亲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妇产科医生,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也希望做一名医生。不过,邵同学的这个想法开始并没有得到母亲的支持,因为母亲觉得学医很辛苦,未来的工作更是艰辛。尽管如此,她仍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基础,争取将来在人工智能和中西医结合方面继续研究和深造。初入北大的她感受到学校整体氛围非常温馨,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最幸运每年迎新现场的绿色通道,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背后是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不懈的努力和完善的双轨驱动式资助体系。在经济资助方面,从招录到毕业,资助中心全程陪伴,新生报到时的绿色通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成才支持方面,资助中心提供全方位帮助,包括燕园领航、燕园携手等众多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迎新绿色通道还发放运动器材,提倡学生注重身体健康,并启动了燕园起航EAGLE计划(E-enter融入;A-adapt适应;G-grow成长;L-love感恩;E-enjoy乐享),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绿色通道现场刚刚“走完”绿色通道的一位新生说:“在刚拿到录取通知书几天后,资助中心的老师就主动联系了我,并热情地向我介绍北大的一系列资助政策,指导我申请燕园关爱助学金,告诉我迎新当天可以领取爱心礼包,学校为新生减免了军训的伙食费、服装费、本年度的保险费。还对我进行心理疏导。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北大很亲切,助学金办理完成后,老师又通知我注意查收,紧接着又帮我申请电脑,老师们为我做的这些事解决了我的担忧,同时也让我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北大的生活。真的很幸运能够遇见北大,遇见老师们。”最幸福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魏昕同学是今年学号最小的同学,被同学们一致认为最幸福也最有趣。在被保送北大之后,她高三一年在这里旁听,所以对燕园并不算陌生。旁听的一年,她感到北大的课非常有趣,但是考试的话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在过去的一年里,她认为燕园令她印象最深的有新生舞会、129合唱时的《长城谣》,还有非常好吃的120周年校庆时候的喜饼,说到此处,她笑了起来。虽已有了一年的相处,但魏昕同学对即将到来的一切仍然充满了期待和展望。对于大学生活,她说自己和大家一样,想要获得较高的GPA,三四年之后能拿到不错的offer。而近期她希望自己能较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军训和开学时候的考试。在生活方面,她也期待“有一些宅”的自己在大学能够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远距离在诸多2018级新生中,一些同学跨过千山万水与北大结缘,他们来自西藏、新疆等地,远赴他乡,求真求知。吴浩是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新生,来自新疆喀什。他于8月24日启程,经过40多小时的颠簸摇晃,到达重庆去看望亲人,此后坐上26个小时的软卧来到北京,29日下午抵达北大。除小学毕业后去过重庆的经历之外,吴浩从未离家如此远。但由于从小父母便不在身边、学校离家较远的缘故,吴浩常常借宿于老师、亲戚家中,高三时还有和同学合租的经历,他一直是一个极其坚强独立的男孩子。问及会否想家的时候,他笑道:“我觉得应该不会吧。”“北京人都非常和善,询问各种事情也极方便。学校环境也很好,是很好的地方。”吴浩字句中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意和憧憬。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的元培学院2018级本科新生曾卓,历经四小时的飞行后于24日十时在北京落地。来校之前新疆已然入秋,落地之后她才发现北京仍是夏日,带来的夏装略显不足。此外,她表示时差、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给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小问题。但她是一个独立且适应能力强的女孩子,此次独自前来报到,包括之前参加北大金秋营和竞赛课程的培训,也都曾自己一人在北京暂住。谈起25号以来在北大的生活,暑假刚学会骑车的她说:“昨天晚上第一次在人来人往的校园路上穿梭,的确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实现了高二以来的梦想——进入北大元培的曾卓,对未来充实的大学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最双喜此次迎新中,有4对双胞胎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重庆的田佳、田缘姐妹,来自江西的叶瑞麒、叶瑞麟兄弟,来自青海的邱中怡、邱康怡姐妹和来自北京的侯依桐、侯依杨姐妹。来自重庆的双胞胎新生田缘和田佳八点就到达了邱德拔体育馆办理报到手续。姐姐田佳将就读于生命科学学院,妹妹田缘选择了城市与环境学院。谈起选择北大的原因,姐妹俩都提到,最吸引她们的是北大自由包容的氛围。姐姐曾参加了全国优秀中学生生命科学体验营并获得了降分,妹妹则是因为从小关注环境保护而选择城环学院。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新生活,姐姐做好了学业方面的规划,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学工活动。妹妹则对新生活有一些紧张,希望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交到更多的朋友。邱中怡、邱康怡两姐妹高中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谈起报考北京大学的原因,她们坚定地说:“不仅因为北大是中国的第一学府,更是因为北大有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不仅因为北大有独具特色的一塔湖图,更是因为北大有一群良师益友,能给予我们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帮助,并使我们获得心灵上的成长。”中怡和康怡希望“在大学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专注并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同时能增强自信,开拓自己的人际圈。”面对未来,即将就读于光华管理学院的姐姐希望有一个跟自己兴趣相关联的工作,“在这份工作岗位上,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帮助到很多的人。”即将就读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妹妹希望“能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默默钻研、不懈探索,发现这个领域中的美好。”最国际范2018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共录取来自34个国家的330名外国留学生本科生。他们将于9月10日正式到校报到。从国别分布上来看,排名前五的国别分布为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新加坡。从院系分布上来看,主要分布在中文、国关、新闻、经济、光华等文科院系。留学生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的文化各异、生活习俗千差万别。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汇聚在这里,一个新的家——北京大学。官微君线上采访了来自新西兰惠灵顿的艾芮琳,她是艺术学院的本科新生,曾获得过两项孔子学院奖学金,在高中汉语老师的强烈推荐下,她选择来到中国、来到北大。谈起自己的选择,她说:“因为北大是顶尖学府,在中国以及海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北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积极的学风给学生们提供了认真读书、灵活思考与相互交流的环境。我希望在北大能够开拓眼界,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我希望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去追求最充实、最有意义、最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生活。”艾芮琳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更好的自己,真正地融入大学生活,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也是来到北大的留学生们共同的心愿。最巧合“18岁这天来到梦想之地,就是我最好的成人礼。”报到的8月30日这天,正好也是17位萌新的生日。即将就读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苏浩南同学坦言道:“感觉很巧,也很有意义。因为今天既是成年的日子,又是进入北大的第一天,算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吧。”“非常非常惊喜,开学和适应新生活其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焦虑与不安,本以为是一个人普普通通地度过这一天,”外国语学院的刘冰清同学笑着说,“但是现在知道了有很多新朋友和我在同一天过生日,孤单感瞬间消失,很幸福。”同样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王子仪同学表示:“大学入学算仪式,生日走向成人也算仪式,两个重合在一天就更让人印象深刻了。感谢与北大有这样的缘分!”小编也想说,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能在茫茫人海中以这样的形式遇见你们。以后的日子,请多指教!最权威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2018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录取本科新生3047人(包括内地普通本科生2963人、港澳台学生64人、数学英才班学生20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938所中学;同时招收了来自海外34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名留学生,及软件工程二学位学生150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录取本科新生873人(包括内地普通本科生850人、港澳台学生23人);另录取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62人。此外,北京大学与空军、海军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录取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录取20余人。校本部内地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比58.2%,文史类考生占比31.7%,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不分文理)占比10.1%。男女生比例接近6:4,与往年持平。来自西部地区省份的学生约占23%,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约占15%;少数民族学生约占11%,他们来自水族、佤族、锡伯族、土族、畲族、羌族、黎族、哈萨克族、彝族、白族等约24个少数民族。今年,新生绝大多数都是“00后”,约占总人数的80%。其中年龄最小的两位新同学出生于2003年,今年刚满15周岁。在报到当天,共有17位新同学迎来了自己的18岁生日。学科竞赛录取方面,2017年共有260人参加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国家集训队并取得保送资格,其中140人保送北大;数学、物理、化学三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共有13人获得金牌,其中11人选择保送北大。北大还迎来了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名本科留学生新同学。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共有102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外国留学生被北大录取,成为促进国家间教育文化交流的使者。期待00后之最,远远不仅如此。年轻而充满激情的他们,会在这古老的园子里开出怎样的生命之花?让我们拭目以待。2018级新生,北大欢迎你!(北京大学)

生元

110岁北大中文系迎新掌门:古代文学专家杜晓勤履新系主任

已经“110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来了新掌门。“北京大学中文系”微信公众号2021年1月16日消息:2021年1月15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召开新一届行政班子宣布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组织部部长宁琦等有关同志出席会议,中文系新老行政班子成员及系内教职工参会。会议由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宁琦宣读了《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系行政班子任职的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任命杜晓勤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宋亚云、金锐、程苏东为副系主任。宁琦就本次换届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她指出,陈晓明老师带领的上届班子为中文系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教职员工的高度评价,希望新一届行政班子继往开来,将院系工作带上新的台阶。她代表校党委组织部对即将卸任的系主任陈晓明、副系主任张辉表达由衷的感谢。王博副校长代表学校向陈晓明、张辉赠送了专门制作的感谢牌。杜晓勤教授代表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作履新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微信公众号 图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官网介绍,新任系主任杜晓勤出生于1967年8月,江苏如皋人。杜晓勤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杜晓勤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此前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学会副会长,《中国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办)、《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主办)等刊物编委。杜晓勤出版有《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70余篇。他曾主持开发“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等电子数据库软件多种,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一等奖”、 “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奖”、“第十届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慈竹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荣誉。杜晓勤于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此番卸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陈晓明出生于1959年。他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进入北京大学(77级),1983年开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陈晓明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十多年。陈晓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开始担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陈晓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后现代理论与批评。北大中文系官网介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定位是“中国领先,亚洲顶尖,世界一流”。本学科迄今已创建110周年,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本学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了学科的辉煌历史。当下,由袁行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中央文史馆馆长)、李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曹文轩(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学科带头人,以及6位博雅特聘教授、20多位杰出青年人文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中坚力量,汇集本学科百余教师大力开拓前行,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不断努力工作,做出卓越贡献。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2020年11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系110周年纪念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校长助理、秘书长孙庆伟,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等兄弟单位领导,校内各院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以及中文系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大会由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根据北大方面考证,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门于是成立。1919年改称中国文学系,并实行选科制。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了北大国文系的建制。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至此,中文系语言、文学、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北大方面介绍,百年学术,薪火相传,鲁迅、刘师培、钱玄同、杨振声、刘半农、胡适、马裕藻、游国恩、杨晦、王力、俞平伯、废名、魏建功、沈从文、吴组缃等众多名家曾执教于此。目前系内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目前,部分二级学科已步入世界学术一流阵营,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