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把哲学学科建成中国第一的世界一流大学离世异俗

北京大学,把哲学学科建成中国第一的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它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学科。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冯友兰、朱光潜等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执教。北大哲学系培养了朱自清、何其芳等大学学者,培养了邓中夏等革命志士。199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宗教系,与哲学系一起,共同成长。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如今的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已经是在全国得到公认的全国排名第一流的学科。它也成为兄弟学校学习的楷模。多年的努力,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一、学科建设特色明显,学生们在这里分享着大家的思想盛宴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并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二、这里是思想家的摇篮,大师云集,教学能力很超前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67人(教授43人、副教授22人、讲师2人),现有黄枬森、张世英、汤一介、楼宇烈、叶朗等饮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有杜维明、陈鼓应等海外知名学者担任讲席教授,并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科领军人物,以及近年从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等国外一流大学引进的青年才俊,学术梯队合理。这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完成学校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正常教学工作。三、学术研究特色明显,为学科前沿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思想盛宴哲学系拥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儒藏》编纂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儒家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机构。本学科培养的学生多数是具有高等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有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缜密的哲学思维能力;学术成果比较前沿。有喜欢哲学这个学科的同学,可以关注北京大学的哲学专业。这里有中国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有一些著名思想家留存下来的哲学思想,在一直影响着中国的青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你可以先看看,了解一下中国哲学简史,在报考专业之前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以后出现学习不适应,努力让自己和哲学有一段美丽的遇见。

生与

北大不香吗?不想看看他们的设计类专业有哪些吗?

作为艺术生,大家都熟悉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而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艺术学理论为A+,2020年QS世界大学之艺术设计专业排名全球第74位的北京大学又有哪些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学院/研究机构呢?全国高校艺术学理论学科评估结果小编将北京大学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学院/研究机构整理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01.艺术类:艺术学院研究领域包含艺术学理论、音乐、影视、美术等,其他学院、研究所/教研室主要研究的领域为美学、艺术史、古建等方向;02.设计类:既包含建筑、规划、景观等学科;也有与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相关的新兴学科。艺术 相关1.艺术学院——四系五所2.歌剧研究院3.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4.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5.历史学系——艺术史研究室6.汉画研究所,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7.中国画法研究院设计 相关8.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乡规划)、建筑学研究中心(建筑)9.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10.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数字艺术与技术、增强与虚拟现实)11.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研院)——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艺术教育有悠久的传统。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就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一方面,他本人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着手编写《美学通论》;另一方面,他在北大组织 "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聘请徐悲鸿、陈师曾、萧友梅、刘天华、胡佩衡、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由于蔡元培先生的努力,北京大学成了一所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大学,并且很快成为全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 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宝贵传统。北京大学于1997年成立艺术学系。十多年来,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一直坚持"道"(人文内涵)与"技"(艺术技能)并重,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总体方针,在学科建设、素质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6年,在艺术学系的基础上成立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同时设五个研究机构: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书法艺术研究所、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和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教师队伍艺术学理论系:叶朗 王一川 彭锋 林毅 向勇李洋 唐宏峰 陈轩 贺询美术学系:丁宁 李松 翁剑青 白巍 高泽 刘晨 贾妍 董丽慧影视学系:陈旭光 李道新 顾春芳 陈宇 邱章红 陈均音乐学系:侯锡瑾 李静 周映辰 毕明辉 佟佳家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歌剧研究院—————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是北京大学直属二级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歌剧研究、创作和表演的高等教学科研机构。歌剧研究院于2010年财政部“特色学科”立项,是北京大学“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学院设有歌剧史论、表演、制作与管理等专业方向,正逐步创立起独立、完整、系统的歌剧学学科和歌剧教学科研体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立足应用型学科建设,以“中国美声”的实践和教学为核心,试图在归纳和整理世界各美声学派的同时,系统探索美声中国化的方法路径,最终建成“中国美声学派”。同时,致力于加强歌剧研究、推动歌剧创作、强化歌剧实践,培养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情怀的高端歌剧人才,并努力建成国内顶尖的歌剧研究中心、歌剧人才培养基地、歌剧创作和交流基地,引领中国歌剧艺术向国际一流的更高层次迈进。教师队伍金曼、戴玉强、李卫、徐鸣涧、贾清云、李鸿、王晨、杨小林、李长鸿等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在历史系内成立考古专业。北大考古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古代建筑专业方向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及国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在山西、浙江等省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教师队伍考古专业 [文物建筑方向] :徐怡涛 张剑藏 彭明浩 俞莉娜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那时起就在哲学门、文学门分别设置“ 美学及美术史”和“美学概论”课程。1921年蔡元培亲自在北大讲授“美学”课,这是中国大学最早的美学课程。1924年秋季开始,邓以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共修课程“美学”、“美学名著研究”、“西洋美术史”等。1952年我国校院系调整后,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三位美学巨擘集中到了北大,北大美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顶峰。1960年6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美学教研室;2004年以美学教研室为主体建立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美学教研室从1982年开始招收美学硕士研究生,从1994年开始招收美学博士生。在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美学原理三个方向,都获得丰硕的成果,并展示出深厚的潜力,具有深厚传统的北大美学将续写更加光辉的篇章。教师队伍美学教研室:叶朗、朱良志、王锦民、宁晓萌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叶朗、朱良志、彭锋、高建平、肖鹰、张法、陈旭光、张世英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历史学系——艺术史研究室—————历史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2年末,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时,由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和燕京大学历史系一部分骨干教师的汇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师资阵容进一步壮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益发突出。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本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历史目光和渊博知识的人才,在各条战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本系毕业的学生中,成长出一批批著名学者、革命者、爱国志士和社会贤达。教师队伍艺术史研究室:主任: 朱青生 朱孝远 彭小瑜 颜海英 牛大勇 邓小南 巫鸿(客座教授) 汪悦进(客座教授) 何晋汉画研究所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是中国研究汉画的专门机构,作为中国艺术史教育的基地,正探索着世界领先的图像测绘技术和目前世界学术的重大难题——图形索引的方案。汉画研究所是中国目前在高等学府中设立的最高汉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正在组织世界希腊、罗马考古专家和中国的考古、文物、艺术史专家对全国的相关专业人员实行培训。汉画研究所是一个科研和教学的中心,是全世界相关专家的联络站,是中国艺术史方法和技术及研究水平领先世界的突破口。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国家基地,承担着艺术与视觉研究、教学和发展的学术任务,其成员为北京大学特聘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该中心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负责。 中国画法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有悠久历史渊源,早在八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倡导北京大学之美育,乃延请画坛之祭尊陈师曾(衡恪)先生负责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会,旨在振庸拔俗,克绍箕裘,于中国画史厥功至钜。今北京大学建中国画法研究院,亦俗以倡宏门正学,承哲继绝,以闳大自坚,此也是时代之殷望。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于2010年12月30日恢复成立,著名书画大师范曾出任首任院长。2011年4月13日,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中法艺术研究所在北大揭牌。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既推动着地理学及相关的资源、环境、生态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创新,又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发端于1955年地质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1970年代,在侯仁之先生等老一辈教员的倡导和带领下,经济地理专业在国内率先拓展学科研究视角,把城乡规划作为重点研究实践领域,开始培养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人才。1999年,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工学),并从2000年起开始正式招生,现由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共同办学。北京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前曾有建筑系。1998年百年校庆之际北大决定重新创办建筑学学科 ,聘请张永和教授主持创办。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正式开课。建筑中心研究方向包括建筑设计与园林文化、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与聚落文化等。在建筑学研究领域,“北大建筑”在国内及国际建筑学界树立起令人瞩目的学术地位。城市与环境学院目前设有5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五年制工科)。学院设有7个硕士研究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学(建筑文化与地域景观)。王昀 董豫赣教师队伍—————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马亮 楚建群 陈耀华 戴林琳 林坚 刘涛 阙维民 沈文权 宋峰 吴必虎 阴劼 赵鹏军建筑方向:董豫赣 王昀 方海城市与经济地理系:曹广忠 柴彦威 陈彦光 冯长春 封建 何灿飞 童昕 朱晟君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于1997年成立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10年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任命俞孔坚教授为首任院长。学院以倡导和发展生态文明为宗旨,进行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科研和教学,旨在培养新一代人设计学科的领军人才。多年来,学院广大师生在两大方面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多城乡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在国土、区域和场地三个尺度上,建立跨尺度的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区域和城镇的规划设计;第二,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新美学、新设计,包括新型城镇化、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秦皇岛汤河公园(土人)教师队伍俞孔坚、李迪华、汪芳、王浩、张天新、王志芳、李溪、许立言、韩西丽、吕斌、洪敏、王春连、李津逵、黄润华、武弘麟、胡兆量、崔海亭等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博士招生为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03.建筑与景观设计方向。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北京大学经2004年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结合,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面向数字艺术和语言方向培养交叉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数字艺术,主要研究数字艺术的创意、设计、交互、技术和相应的工具与环境。包括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创意设计与工业设计等。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字艺术专业基础,兼具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轮训、研究实践和工作室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流程化方法、数字化技术等进行创作、设计和研发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队伍—————研究生导师:Menno de Jong 常宝宝 李博婷 李建 李维红 刘耀 何卫 王雷 王平 王强 王袁 王伟 汪国平 姚雅芝 俞敬松 朱源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研院)—————北京大学(深圳)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隶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院坐落在生态优良、风景优美的西丽大学城北京大学园区,是北京大学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规划人才而成立的全日制教学科研型学院。学院正式成立于2009年11月,其前身为原北京大学(深圳)环境与城市学院。学院旨在培养 “国际眼光、前沿理论、本土经验”兼备的复合型城乡规划和资源管理的高端人才。学院设有1个硕士招生专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以及3个博士招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并设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规划与技术、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技术、城市设计等。教师队伍—————龚岳、韩西丽、李贵才、倪宏刚、仝德、吴健生、杨家文、阴劼、曾辉、张文佳、朱再春等研究生招生概况——————— 硕士 ———— 博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研院)博士招生为城市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06.城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04.城乡发展与规划,生态学02.景观生态与生态规划三个方向。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看过这些内容,有没有对北大充满了一丝丝向往呢?RECORD THE MOMENT课堂场景———————— 水木致尚 · 从这里开始 ——————————————— 这 里 是 梦 的 开 始 —————————————— 确定你不再拼一次? ———————

比干剖心

2019中国高校哲学专业排名,北大第一,清华第九!

我国目前开设“哲学专业”的高校不是很多,不到100个。很多人认为,哲学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很多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哲学的世界里,需要被重新认识和理解。哲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019中国高校哲学专业排名如下排在前10位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哲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哲学概论、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美学、逻辑学、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哲学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哲学博士一般会在高校、某些事业研究机构、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等单位就职,当然,还有公务员。哲学硕士一般在较低等级的学校、出版社工作,有的会从事文秘、政府公务员等职务,这个层次的哲学人才很受社会欢迎。本科生就业相对就要差些,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文秘。哲学不是一门用来挣钱变业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最好不要去学。否则你很痛苦,哲学也很痛苦的。

狂想曲

厉害了,国内哲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每所都是“双一流”大学!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红毛衣

大学哲学学科专业简介

哲学学科代码0101,永远是各种各种专业目录的第一个。哲学帮助我们认清世界的本质,曾有人说过,科学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哲学指引科学的发展。哲学学科范围比较广,包括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具体的以后介绍,小编在这篇文章先整体介绍一个哲学大学科。一、基本信息专业名:哲学英文名:Philosophy学科代码:0101代表性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学科。主干课程: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业方向:公务员、国家机关、文体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企业文宣等部门;深造:考研难度一般,北京大学、复旦、人大、南大、武大、中山大学是每年的热门院校,很难考,其他高校还可以。高考时属于冷门专业。属于一级学科,下设数个二级学科,如下:二、特色院校本专业介绍1、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大佬),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哲学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为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并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复旦大学哲学院很强大,奠基者马相伯、严复、如雷贯耳;学科评估A+,与北京大学并列。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内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有援藏硕士项目(想要支援边疆建设的同学可以考虑去读这个硕士)。每年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哲学夏令营(考研用,降分,可大三申请参加)和全国优秀哲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考博有用)。有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三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和管理哲学9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三、高校 哲学学科势力榜:学科排名分9档: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最新的第四轮全国各高校哲学 学科评估结果如下图:哲学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8所,其他:如果有高中学理科、大学学的理工科的同学,想要学习哲学怎么办?别担心,哲学学科下面有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理工科高校里,是理工科同学转行文科之后比文科同学还略有优势的专业~~喜欢历史与考古的工科生也不要慌,还有科学技术史专业,属于工科,包括科技发展史、科技考古等方向,很适合理工科学生~~比如北科大冶金史研究所,就设有这些专业,国内排名还很靠前哦。

彼故使彼

各大高校 · 哲学专业详细解读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每当“哲学”这两个字摆在眼前的时候,真是怎么看都不接地气,怎么看都晦涩难懂。想象中的哲学家要么是抚着胡须沉思,要么是皱着眉头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于是,渐渐地自觉将自己与哲学隔离。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可真是让哲学君大大地受了委屈!其实,哲学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比金钱更流行于世。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信息,那请接着看下去吧!本文将从哲学专业是什么、各院校哲学专业排名、2019年各校哲学录取情况、报考指南等方面展开进行。(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与哲学专业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哲学是十二大学科门类之首,它由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逻辑学专业构成。这次我们要解读的就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专业。哲学涉猎广泛,涉及到历史、人文、自然科学、传播学、数学等领域,拥有了大量的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基础后有利于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以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又对具体学科进行理论指导。(二)哲学专业大学排名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58所开设哲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一段:二段:(三)哲学专业报考指南一、适合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第一,善于反思。入睡前,你喜欢回忆一下这一天中自己所说的或所做的事情吗?和他人产生争执的时候,是否会站在多方角度进行思考?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否会多方位地进行分析原因?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话,请选择哲学专业吧!第二,心胸豁达。深入的思考,往往伴随的是理性的辩论。如果很容易暴怒的话,很可能经常把辩论引向白热化。第三,能够沉下心来精读。哲学的阅读绝对不是看看就过,要边看边思考。了解书籍背后的意思,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第四,敢于质疑权威。辩证的思维是哲学所需要的,哲学不是坦然的接受,而是将自己完全地说服。第五,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哲学的学习需要阅读很多的外国书籍,所以你有外语基础对学习哲学很有帮助。二、就业方向:很多人都觉得哲学专业没有前景,除了科研或者当老师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道路了。其实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哲学专业的学生逻辑能力都是将来竞争的优势,很多企业都喜欢逻辑能力强的员工。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公务员。哲学专业的学生考公务员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为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你的思维能力,你在备考中一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轻松。  2、宣传类工作。包括各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从事研究性、采编类工作。3、教师。可以在初中、高中当思政老师,在大学当哲学教授。但是后者对学历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博士文凭。4、各类私企。可以到到私企的党办、文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三、选考科目要求:四、主干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五、哲学专业考研方向哲学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科,考研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本科阶段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后,考研进行更深入的思维训练。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也可以跨专业类别考研。对了!大家还记得当年驰骋《奇葩说》的马薇薇吗?最后将她收服的便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兄台!(溜)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想知道更多专业的信息请期待下期的专业解读!

啊海军

当代国际艺术沙龙(首届中法论坛)嘉宾介绍(一)

(排名不分先后)Yves KOBRY 伊夫·柯布利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艺术史博士学位策展人:蓬皮杜文化中心:1986年“维也纳世纪之初”从1990至1995年任塞塔美术馆馆长,任期内主要策展项目包括“埃贡·席勒” (1993年)、“帕斯金”(1995年)、“今日水彩” (1993年)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策展项目包括:“30年代——恐怖的气候”(1996年)和“波纳尔”(2006年)巴黎马约尔博物馆策展人,策展项目包括 “帕斯金”(2006年)和“俄罗斯构成主义”(2008年)海外策展项目包括奥地利(1999年)和台湾(2003年)作为艺术评论家,为《艺术知识》、《美术杂志》、《眼力》、《法国通信》等艺术杂志撰稿 为众多艺术家画册撰写前言 Yves KobryHistorien d’art, critique d’art et commissaire d’expositions indépendantEtudes d’histoire de l’art. Docteur en histoire de l’artCommissaire d’expositions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 exposition Vienne début d’un siècle 1986Conservateur Musée Galerie de la SEITA à Paris de 1990 à 1995 et commissaire des expositions Egon Schiele 1993, Pascin 1995 l’Aquarelle aujourd’hui 1993Commissaire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 expositions : Années 30, le temps menaant en 1996 et Bonnard 2006Commissaire au Musée Maillol à Paris expositions ; Pascin 2006 et Le constructivisme russe 2008Expositions à l’étranger en Autriche 1999 et à Taiwan 2003Critique d’art pour les revues Connaissance des Arts Beaux-Arts Magazine , L’il , Les Lettres Franaises Auteur de nombreuses préfaces pour des catalogues d’artistes Franois MICHAUD 弗朗索瓦·米肖Franois MICHAUD 弗朗索瓦·米肖弗朗索瓦·米肖自2000年起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现任首席策展人。1997-1999年,他是然镇国际狩猎博物馆馆长。在此之前,他曾在在伦敦圣艾蒂安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泰特美术馆工作(1996年)。他定期为目录和专著撰写前言。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时,他的策展项目包括:“弗朗希·毕卡比亚的理想个人”(2002-2003)、“博纳尔的艺术作品:时间停止”(2006)和基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格里·舒姆和厄休拉·维沃斯与杜塞尔多夫艺术馆的视频项目“准备射击”(2004年)。从2007年到2010年,他策划了“黑厅”系列:“艾曼纽·安缇:Barricata”、“克拉丽丝·汉娜:男孩地带”、 与桑德拉·卡地尼联合策划了“佛罗伦萨·拉扎尔:做”,与奥迪勒·布吕侯联合策划了“约耳·巴陀罗米奥:画像”和“亚历山大·雷高夫”。在博物馆的ARC空间,他的策划项目有:Didier Marcel(2010-2011),Roman Ondák(2012),和Robert Vifian联合策划了“David Altmejd”(2014-2015),和Jan Dibbets联合策划了“潘多拉的盒子:Jan Dibbets 关于另一种摄影”( 2016),与Erik Verhagen 联合策划了“赵无极:无言的空间”(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2017年,受邀参加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文化发展论坛。Franois MICHAUDFranois Michaud has been working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of the City of Paris (MAMVP) since 2000 where he is now Chief Curator. He was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Hunting Museum in Gien (1997-1999). Prior to this, he worked at the Modern Art Museum of St Etienne and Tate Gallery in London (1996). He writes regularly for catalogues and monographies. At MAMVP, he contributed to 'Francis Picabia. Singulier idéal' (2002-2003), 'Bonnard. L’uvre d’art: un arrêt temps' (2006) and 'Ready to Shoot', based on the 1960s-1970s video projects of Gerry Schum and Ursula Wevers with the Kunsthalle Düsseldorf (2004). From 2007 to 2010, he curated the Salle Noire Projects: 'Emmanuelle Antille. Barricata', 'Clarisse Hahn. Boyzone', 'Florence Lazar. Faire' with Sandra Cattini, 'Jol Bartoloméo. Portraits' and 'Alexandra Leykauf' with Odile Burluraux. In the ARC space of the museum, he organised: Didier Marcel (2010-2011), Roman Ondák (2012), David Altmejd with Robert Vifian (2014-2015), 'Pandora’s Box: Jan Dibbets on Another Photography' with Jan Dibbets (2016), and 'Zao Wou-Ki. Space is Silence' with Erik Verhagen (June 2018-January 2019).In 2017 he was invited to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rum in Quanzhou.Franois Michaud travaille au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MAMVP) depuis 2000 où il est actuellement conservateur en chef. Il a été directeur musée international de la chasse à Gien (1997-1999). Avant cela, il a travaillé au Musée d’art moderne de Saint-Etienne et à la Tate Gallery de Londres (1996). Il écrit régulièrement pour des catalogues et des monographies.Au MAMVP, il a contribué à Francis Picabia. Singulier idéal '(2002-2003),' Bonnard. L’aviation d’art: un arrêt temps (2006) et Ready to Shoot, basée sur les projets vidéo des années 1960-1970 de Gerry Schum et Ursula Wevers avec la Kunsthalle Düsseldorf (2004). De 2007 à 2010, il a organisé la Salle Noire Projects: Emmanuelle Antille. Barricata ',' Clarisse Hahn. Boyzone ',' Florence Lazar. Faire 'avec Sandra Cattini,' Jol Bartoloméo. Portraits 'et' Alexandra Leykauf 'avec Odile Burluraux. Dans l'espace ARC musée, il organise: Didier Marcel (2010-2011), Roman Ondák (2012), David Altmejd avec Robert Vifian (2014-2015), La bote de Pandore: Jan Dibbets sur une autre photographie avec Jan Dibbets ( 2016) et Zao Wou-Ki. Space is Silence 'avec Erik Verhagen (juin 2018-janvier 2019). En 2017, il a été invité au Forum sur le développement de l'art et de la culture de la route de la soie maritime à Quanzhou.张夫也张夫也,1955年生于青海西宁。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0年,受国家教育部派遣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任客座研究员,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近年来,举办多场个人画展与书法作品展,以清雅别致的作品风格博得学界好评并多次获奖。作品被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团体、文化教育机构和国内有关部门及个人收藏。ZHANG FuyeNé à Xining, Qinghai en 1955. En 1978, il a été admis au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 et a obtenu son diplme en 1982 et y est resté enseignant. En 1990, il a été envoyé par le Ministère de l’écation à l’Université d’arts de Tokyo Japon en tant que chercheur invité et a obtenu son doctorat en 1999. Il est actuellement professeur à l'Académie d’arts et de design de l'Université Tsinghua, directeur d’Institut d’histoire mondiale de l’art et professeur distingué de l'Académie chinoise des arts. Ces dernières années, de nombreuses expositions personnelles de peinture et de calligraphie ont été organisées, qui ont été saluées par les milieux universitaires pour leurs styles élégants et uniques. Ses uvres sont collectées par des institutions culturelles et écatives, des autorités pertinentes chinoises, des particuliers, ainsi que d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 telles que la France, l'Australie, la Grande-Bretagne, le Canada, le Japon.赵力赵力赵力,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和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ZHAO LiZhao Li est actuellement vice-doyen de l'cole de gestion et d'écation artistiqu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directeur adjoint de l'Institut national des arts et des politiques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et directeur de l’Institut de finance artistiqu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Professeur, directeur de thèse. Il est également chercheur à l’Académie nationale de peinture de Chine et chercheur invité à l’Institut d’instrie culturelle Conservatoire de l’Université de Pékin.于洋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美术史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兼任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摄影艺委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计80余万字。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部艺术司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理论研究项目等课题, 2014年获评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2017年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年度优秀论文奖“啄木鸟杯”、“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理论成果评选优秀论文奖。近年来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20世纪中国美术思潮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国画学研究、国家主题性美术研究,当代美术批评与展览策划。曾在中国美术馆、国子监艺术馆、太庙艺术馆、中华世纪坛、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今日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上海青渚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馆、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等机构策划主持近百场重要艺术展览。曾受邀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学术主持、2016、2018年“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总策展人,受邀在各地三十余所高校与艺术机构进行了学术讲座与专题演讲。YU YangProfesseur associé, tuteur de matrise, directeur adjoint Centre de recherche d’tat sur les créations thématiques artistiques, et directeur Département des études de peinture chinois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Docteur en histoire de l'art, postdoctoral en art. Président de l’Association développement artistique de la jeunesse de Pékin, secrétaire général Conseil des beaux-arts, de calligraphie et de photographie de l'Association des critiques littéraires, directeur de thèse de l' 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l’Université normale Nord-Est, directeur adjoint 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art public et le design de l'Université de Communication de Chine, membre de l’Association des Artistes chinois, membre de l'Association des critiques littéraires chinois. Une ceintaine d’articles académiques avec plus de 80 millions de mots ont été publiés dans les principales revues de niveau national. Il a présidé indépendamment les projets sur l’art Fonds national de sciences sociales ainsi que les projets sur la théorie de la création artistique thématique de division arts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n 2014 il a été lauréat prix pour les jeunes enseignants de la Fondation Ecation Fok Ying-Tong. En 2017 il a été titulaire prix Coupe Pic pour son article remarquable organisé par l’association des critiques littéraires, et prix de la première sélection des résultats de la recherche sur la théorie artistique de la Jeunesse pour son article l'histoire et la situation actuelle .Ces dernières années, il se concentre sur l'histoire chinois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 des beaux-arts, la recherche sur le courant et la stratégie de développement des Beaux-Arts chinois 20ème siècle, la recherche de la peinture chinoise, la recherche des beaux-arts thématiques, la critique d’art contemporain et l’organisation des expositions.Il a organisé et présidé une centaine d’expositions importantes dans le Musée d’Art de Chine, le Musée d’Art collège impérial, le Musée Temple Ancestral Impérial, le Monument Millénaire de Chine, le District Art 798, le District Art Songzhuang, Today Art Musuem, le Musée d'art Guangdong, le Musée Shandong, le Musée d'art de Tianjin, le Musée d'art de Qingzhu Shanghai, le Musée d'art moderne Jiangsu, le Musée lac Jinji de Suzhou, etc. il a été invité par l'Association des artistes chinois pour présider l’Exposition nationale de peinture chinoise 2017, en 2016 et en 2018 il a été commissaire général de la Biennale d’Art de la jeunesse de Beijing, et de Nouveaux horizons de l’art chinois 2018 fonds national d’art. Il a été invité par une trentaine d’établissements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arts pour donner des conférences. 高岭高岭高岭,1964年出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美术学博士。1982-198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和美学专业研究生学习,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美术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翻译了许多西方艺术理论和批评的文献,先后在国内外许多艺术专业报刊上发表当代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当代艺术家的评论文章近500篇。先后参与了诸如1988年11月“黄山会议”和1989年2月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等许多重大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组织和会议学术活动。重要艺术批评文章被收录到《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0年,英文版)等文献中。著作有《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高岭自选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现任教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生导师。Gao LingGao Ling, né en 1964, docteur en beaux-arts, est un critique d'art et un commissaire d'exposition réputé. De 1982 à 1989, il a fait une licence de philosophie et une matrise d’esthétique à l'Université de Pékin. Admis au département d'histoire de l'art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en 2002 pour étudier la théorie de l'art, il a fini par devenir docteur ès beaux-arts en 2005.Depuis 1987, il a trait de nombreux documents théoriques et critiques sur l'art occidental et publié près de 500 articles sur la théorie de l'art contemporain, la critique d'art et les artistes contemporains dans de nombreux journaux et magazines professionnels nationaux et étrangers. Il a participé à l’organisation d’expositions et aux activités académiques d'art contemporain, telles que la "Conférence de Huangshan" en novembre 1988 et la "Exposition d'art moderne de Chine" au Musée national d'art de Chine en février 1989.D'importants articles de critique d'art ont été publiés dans "Zi Tie: La revue la plus valorisée d'art d'avant-garde de 1979-2005" (Maison d’édition de la littérature et des arts de Dunhuang, édition 2006), "uvres choisies de la critique d'art chinoise au XXe siècle" (Maison d’édition des beaux-arts Hebei, édition 2017), "Littérature originale d'art contemporain de Chine (Musée d'art moderne de New York, version anglaise 2010), etc.Ses uvres incluent "Marchandise et Fétichisme: Critique fétichisme des marchandise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culture esthétique"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Beijing, édition 2010); "Appréciation—Collection de critiques d'art de Gao Ling" (Maison d’édition des beaux-arts Hebei, édition 2010); "uvres auto-choisies de Gaoling" (Maison d'édition de littérature et d’art Beiyue, édition 2014).Actuellement, il est enseignant et directeur de mémoire à l'cole des arts et sciences humaines de 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Tianjin, et directeur de mémoire au département d'histoire de l'art de 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Sichuan.王启凡王启凡 ,1989 生于山东201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201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硕士学位现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2017东风西风——王启凡 周名德双个展,贤空间,北京2016启动——王启凡个人作品展,中国农业展览馆,北京获奖2016 获选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016 获英国MET木版奖2015 获法国莱俪青年艺术奖2015 获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2015 获虚苑青年版画创作新星奖2015 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奖2015 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奖2015 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奖2015 获ELAND优秀毕业作品奖2015 获宝甄生活艺术创新奖2012 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奖2012 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三等奖WANG Yifan1989 Né à Shandong2012 Diplmé département de gravur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pour la licence 2015 Diplmé département de gravur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pour le master Actuellement doctorant à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Exposition personnelle2017 Vent de l’est, Vent de l’ouest - Exposition de Wang Qifan et de Zhou Mingde, Xian Space, Beijing2016 Lancement - Exposition personnelle de Wang Qifan, Centre d'exposition agricole de Chine, BeijingPrix2016 Boursier projet Jeunesse de China National Art Fund2016 a remporté le 2ème MET Muban britannique 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Lalique Nova Art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excellence de l'exposition nationale de gravure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New Star pour la création de gravures des jeunes artistes Xuyuan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es uvres exceptionnelles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excellence des diplmés de Beijing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excellence des diplmés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excellence pour l'obtention diplme E LAND2015 a remporté le prix d’innovation d’art de vie Baozhen2012 a remporté le prix d’excellence des diplmés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2012 a remporté le troisième prix des uvres de fin d’étude de l'Académie centrale des beaux-arts

其生之时

“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出版座谈:北大美学的道路与使命

会议现场 主办方 供图12月28-29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商务印书馆和四川人民出版社三方主办的“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出版座谈暨青年美学论坛工作坊顺利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徐龙飞教授主持。“北大美学研究丛书”主编、北大哲学系教授章启群、商务印书馆副总编陈小文、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刘周远等发言。章启群教授介绍了北大美学的历史和地位,说明用现代汉语言说和写作美学的历史,与北京大学具有血肉之关联,北大美学研究可谓现代中国美学之渊薮和滥觞。随后是为期两天的丛书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已出版的10本著作展开,以作者介绍其著作及研究、专家评论和自由讨论为主要形式,探讨当下中国美学发展之道路与北大美学之使命。北大美学:学派还是历程12月28日上午,通过探讨两位过世美学前辈的著作《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于民)和《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葛路),发言者围绕“北大美学”这一提法,展开了富有张力的讨论。《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考察了从远古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存到春秋时期的文献、器物,勾勒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及春秋前发展的大致历程。《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则是葛路和克地的论艺文集,涉及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绘画、书法、雕刻以及戏剧和文学。北大哲学系教授王锦民高度评价了于民在中国美学思想起源研究上的先行探索,并指出葛路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扛鼎人物。《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祝东力则提出问题,今天“北大美学”是否可能成立一个学派?学派的产生有它的自然规律和时代条件。必须先有理论原创性,才有学派。先有康德,才有康德主义。先有胡塞尔,才有现象学运动。回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热到冷的过程。80年代初,以美学发起对人文精神探讨的高尔泰、李泽厚等人曾独步一时,风光无限。但很快研究的热点就转到了其它领域。美学作为一门以审美为对象的学科,无法揭示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关系,有其局限性。不同的时代处境,需要研究者去思考。北师大哲学教授刘成纪则强调不同范畴的多元并发,不存在由低到高的进化,进化来自于人的论述而不是历史的给予。北大美学纵然研究思路多元,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学派,但它具有没有断裂的历史纵贯性,北大美学历程就是整个中国美学历程的缩影。这已足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吴琼则指出当今美学研究在具体范畴、方法上的模糊,同时还缺乏如同日本学者注解中国画那样的细腻工作。西方中世纪美学研究的力拓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龙飞(《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体形上美学研究》)完成了被认为是汉语学界关于中世纪和基督宗教神学美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力作。这本著作上篇讨论作为基督宗教美学源泉的古典本体论和形上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下篇则探讨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美学和伪狄奥尼修斯哲学神学、哲学美学基础上的东部教会,特别是拜占庭时期的画像——圣像理论问题。北大章启群教授评价徐龙飞的研究弥补了中国美学的跛足,其水准超过了朱光潜。武汉大学文学院刘春阳教授(《审美与救赎: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则围绕“美与救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阐释,凸显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系统中的地位。刘成纪教授针对中世纪哲学/神学美学这种独具特点的美学提出问题:一种失去美的针对性的美的研究还属于美学范畴吗?对此,徐龙飞教授作出回应:神学并不研究美,西方历史上从来存在两条美学的脉络,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美学,或称哲学美学,自巴门尼德而始,一是美感意义上的美学,或称审美美学。而连接两种美的正是人。因而“审美与救赎”这一标题十分准确,正是在审美经验和哲学经验的合一中,人达到了救赎。青年学者的探索与突破12月29日举办了以美学青年学者为主的论坛,集中展现青年美学学者近年来在研究范式、范畴等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谢波(《画纸上的道境: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展示了中国传统书画研究的一种现代范式,试图在复建黄公望生活世界的基础上,考察成就黄公望艺术地位与价值的特殊性,尤其是于其信仰世界中为这种特殊性寻找根源,以重新解读黄公望作品尤其是《富春山居图》。在场的学者针对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也提出了问题:在何种意义上,从创作者的宗教信仰出发,把艺术作品作为其内在信仰的实践性外显,可以作为一种普遍范式得到应用。这种范式下的研究究竟是一种对应性描述还是客观性论证?或者换一种说法,艺术创作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艺术家的信仰目的?对此,章启群提出了知识生产的必要性,美学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积累之上的,从这一点上必须肯定谢波的尝试。但章启群也提出新的问题:艺术家身份在宗教信仰的解读下也不能完全消解,也许宗教信仰和艺术家身份之间存在矛盾,而不是完全的合一;另外,研究要试图摆脱对西方汉学家的依赖。谢波承认这种研究范式要具体而论,存在特殊性。但已经有学者通过对中国画画家与宗教信仰关系的大数据分析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因而基于此展开同类范式的研究是仍有很大前景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周黄正蜜(《康德共通感理论研究》)从康德全部著作(包括手稿和遗稿)的文本出发,研究共通感概念的各种表达方式、含义及其作用,包括对人类普通知性(作为知性共通感)、审美共通感和道德感及普通实践理性(两者作为实践共通感的两种可能性)几个概念的探讨,揭示共通感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系统性作用,即作为连接理性与感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枢纽。在周黄博士看来,康德对共通感“散漫”却极富创造性的使用,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对三种共通感各自含义和功能的分析,将它们整合到一个一般的共通感概念之下。但也有在场学者认为康德如此使用的原意恰恰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共通感概念,而是解构它。周黄正蜜则强调的研究前人著作的目的不是固守,而是挖掘和阐发新的内涵。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李海燕(《光与色:从笛卡尔到梅洛庞蒂》)讨论的是迄今为止科学和哲学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颜色问题。她以科学客观主义和神经生理学的主观主义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近代从笛卡尔、牛顿以来西方科学家、哲学家对于颜色实在性的研究历程,并以梅洛·庞蒂的功能主义观念以及汤普森视觉生态学作为这一研究的归宿和指向,完整呈现了这一重大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即将出版著述的进展中山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徐希定(《庄子·齐物论篇研究——以“我”与“物”的关系为中心》)从“齐物”的含义入手,辨析了语言的根本指向和表面功能,及其与认知主体“我”的本质关系,描述了人类与世界在日常行为中的复杂情况。她认为《齐物论》最终人类只有通过“丧我”这一途径,才能返回世界本身,达到对于本真之“物”和自我的恶把握,获得自由与真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王浩(《轹古以切今——清代美学疏论》)初步拟以清代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大势为经,以关键人物和相关论著及具体学术和艺术门类中的美学思想为纬,在二者的纵横交错中揭示清代学者对文学艺术和人生在世的感性体验的形上学思考成果,探讨清代美学向现代转型的基础和可能。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黄水石(《基于逻各斯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拟在亚里士多德整个哲学的视野内把握其诗学思想的整体。他认为《诗学》是哲学完备整体的开端性环节,自身也是思想的整体。但整体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逻各斯(logos)建构起来的。这一整体就是自身建构的、纯粹的逻各斯。附录:北大美学研究丛书章启群 主编第一辑(安徽教育出版社)《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于民著 2013年出版《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葛路 克地 著 2013年出版《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章启群著 2013年出版《审美与救赎: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刘春阳 著 2016年出版第二辑(商务印书馆)《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解释学的缘起与要义》章启群 著 2018年出版《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体形上美学研究》徐龙飞 著 2018年出版《康德共通感理论研究》周黄正蜜 著 2018年出版第三辑(四川人民出版社)《百年中国美学史略》(增订本)章启群 著 2018年出版《画纸上的道境: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谢波 著 2018年出版《光与色:从笛卡尔到梅洛庞蒂》李海燕 著 2018年出版即将出版《庄子·齐物论篇研究:以“我”与“物”的关系为中心》(韩)徐希定 著 拟收入第二辑《轹古以切今——清代美学疏论》王浩 著 拟收入第三辑《基于逻各斯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黄水石 著 拟收入第三辑

动不为利

哲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全解读

听到身边人的专业是哲学,人们大多是两个反应——如果此人混得好,那么就是“哲学大神”,高山仰止般的人物;若此人混得一般般甚至是不好,那么多数人都是叹息一声,摇摇头:“哲学不好就业。”其背后的意思就是:你怎么跑去学哲学了呢?出现这两种反应的原因,大抵是因为哲学太过于玄妙。对于本就优秀的人来说,哲学无疑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将专业视作饭碗的人来说,哲学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在强调实用主义、工具理性,愈加功利化的现代社会,畅谈理想与思维深度的哲学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为了后继有人而频频降低门槛。但实际上,哲学的“就业难”大多是在没有对口就业岗位时,人们普遍形成的刻板印象。文史哲不分家,就业岗位其实是相通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哲学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哲学类下设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三个二级学科。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建议院校中推荐八所A档院校,B+级也可考虑。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主要课程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概率统计、逻辑导论、数理逻辑、集合论、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应用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程序语言设计、操作系统等为干课程。推荐院校较少,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相对来说是不错的院校选择。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主要课程以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等课程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推荐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中央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主要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德育原理、现代西方伦理学、职业道德概论、应用伦理学等课程为主,代表院校为中国人民大学。就业行业主要分布于教育/培训/院校,学术/科研以及建筑/建材/工程三个领域,其它领域涉及较少,但方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少。就业方向主有四类:1.国家机关考公务员,党校、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等,在校期间争取入党。2.文教事业:语文、政治老师;公务员培训讲师、考研政治培训讲师等,在校期间最好考下教师资格证。3.新闻出版:记者、编辑、主持人、新媒体运营等。这是文史哲毕业生的一个普遍去向。新闻出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不错的文笔与口才,以及新闻敏感度。而哲学专业的学生常常能够从独特的思考角度切入事件进行写作,所以也很受新闻出版方面的欢迎。但是新闻讲求真实性、时效性和客观性,切忌假大空。4.企业:行政专员、党建专员、企划专员、文案、人力资源、秘书、管理岗等。企业中的各种岗位哲学专业学生都可以尝试,擅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在企业中也会成长得很快。哲学专业研究生热度低,算是比较好考的。如果单纯想考入名校给简历镀金,那么选择哲学冲一冲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冲着学术去的,那么一定要读到名校的博士,选择一名功底深厚的教授作为导师,最好还有海外交流经历,才可能成为大学老师留校教书、科研。如果对哲学真的感兴趣,家庭条件又允许,比较建议出国留学,尤其是德国。国内的哲学圈子小,国外哲学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思路、提升自己。报考建议学习哲学的优势在于其带来的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训练,思考角度较为独特和深刻,其对人生的作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没有直接对口就业岗位,难且枯燥,对学习者本身的知识涵养、感悟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哲学专业并不建议本科直接选择哲学,除非是非常热爱哲学、有一定的知识底蕴,或者家境殷实,愿意出国深造。本科最好有其他学科背景,毕业后有知识的广度,研究生学哲学能够扩展思维的深度,是比较合适的。所谓“哲学就业难”的现状,根本问题在于本科教育与行业体系难以衔接。哲学属于精英教育,而本科已经基本成为普及教育,是社会大学堂的预备科。让大部分以进入社会为目标、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和阅历的20岁学生去学哲学,思辨人生,显然是强人所难。除了自愿报考的学生以外,大量被调剂的学生涌入哲学教育,行业又无法为这么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造成这个专业的就业困境与名声困境。真正热爱哲学,有锻炼自己思维要求,文笔不错、知识积累较为深厚,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家境较为殷实。对哲学没有浓厚兴趣,没有明确职业规划,希望从专业里获得技巧性提升的,以赚钱为毕业后直接目的的。哲学更多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的能力,还是比较受政府、媒体和事业单位欢迎的。其在思维的训练、内在软实力的提高上所具有的优势,会在步入社会后慢慢显现出来,让一个人走得更远、看到更多的风景。实际上,文史哲在找工作时并没有太大差别,在课余时间练好英语、锻炼写作能力、学习软件操作技能、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实力、拿出自己的作品、丰富自己的简历,对于文史哲的学生更为重要。如果你真的想报哲学,不妨读几本哲学专业书,看看你心中对哲学的爱是否会就此瓦解,毕竟哲学又难又枯燥,兴趣可能在上过专业课以后被慢慢消磨。如果家庭情况有限的情况下喜欢哲学,那么最好以生存为第一目标,选择技术类专业,可以辅修哲学双学位,或者课余时间在哲学丛书中漫游。如果担心哲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是被调剂到不喜欢的哲学,不用后悔,不用害怕,可以辅修法学、财务等专业,或是在校期间多锻炼软实力。

凤凰谷

第一届“人北清师”四校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2020)会议手册

2020·第一届“人北清师”四校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手册主题:新时代的哲学创新 时间:2020 年 8 月 29、30 日 地点:腾讯会议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会 承办: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研究生会 承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主论坛:2020 年 8 月 29 日上午 (腾讯会议 ID:313679905)一、开幕式:致欢迎辞(9:00-9:40) 臧峰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程乐松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李祥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曲莎莎老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二、主论坛发言(9:40-11:40)1.发言人:邓佳(北京大学) 1.题目:何谓“文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回答 1.点评嘉宾:沈湘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2.发言人:李仁杰(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伦理自然主义 1.点评嘉宾:张霄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3.发言人:崔翔(北京师范大学) 1.题目:论朱子中和新说之“松散平行”问题——以体用论为视角 1.点评嘉宾:章伟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4.发言人:潘沈阳(清华大学) 1.题目:资本主义劳动非物质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1.点评嘉宾:常晋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分会场一:2020 年 8 月 29 日下午 (腾讯会议 ID:855518425) 一、上半场(14:00-15:30)点评嘉宾:陈龙讲师(北京师范大学) 发言人: 1.潘麒羽(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现代德性伦理的依赖性视角 2.刘纪琪(北京大学) 1.题目:Unambiguous names in belief report3.方俊彦(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逻辑图像论对称性问题的处理路径探析 二、下半场(15:50-17:20) 点评嘉宾:董乐讲师(北京师范大学) 发言人: 1.杨培艺(北京大学) 1.题目:“理性”与“信仰”之张力——重审克尔凯郭尔的“信仰主义” 2.黄闻钦(北京师范大学) 1.题目:人如何存善去恶?——康德道德神学中“恩典”与“德性”之关系研究 3.孙雨东(北京大学) 1.题目:未被规定的对象与经验性直观分会场二:2020 年 8 月 30 日上午 (腾讯会议 ID:248301850) 一、上半场(8:30-10:00) 点评嘉宾:刘志洪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发言人: 1.孙子豪(清华大学) 1.题目:从非占有的自由走向具体的平等——黑格尔人格财产权的理论效应 2.吕明洋(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城市主体与共同体转向 3.苏冠中(北京师范大学)1.题目:唯物史观进步观念的理解视域反思 二、下半场(10:20-11:50)点评嘉宾:鲁克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发言人: 1.徐晗(北京大学) 1.题目:“真正的民主制”: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方案 2.郑文搏(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恩格斯爱尔兰移民问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价值——基于《英国工 人阶级状况》的解读 3.陈永睿(北京师范大学) 1.题目:考察形容词性的“自然”——兼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 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的深入程度分会场三:2020 年 8 月 30 日下午 (腾讯会议 ID:730414554) 一、上半场(14:00-15:30)点评嘉宾:袁艾助理教授(清华大学) 发言人: 1.关欣(中国人民大学) 1.题目:德性知识论视域下的“知行合一”——兼论对“良知”的新诠2.陈晗倩(北京大学) 1.题目:公孙龙“正名”论发微 3.白发红(清华大学) 1.题目:论《洛书》图式对《洪范》诠释的影响 二、下半场(15:50-17:20) 点评嘉宾:罗祥相讲师(中国人民大学) 发言人: 1.刚祥云(北京师范大学) 1.题目:中国古代民众时间意识流变中的美学问题 2.李非凡(清华大学) 1.题目:“关”法考:六朝辩论术中的“二难推理”及其与佛教“应成式”的合流3.胡海忠(北京大学) 1.题目:重思魏晋玄学中的“理”概念闭幕式:2020 年 8 月 30 日 17:30 (腾讯会议 ID:763806122) 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霄副教授作发言总结并宣布获奖名单 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飞教授致闭幕词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