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清华园迎来8900多名新主人撒沙

2019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清华园迎来8900多名新主人

编者按开学季,清华园又迎来了一批新朋友。他们为我们的校园注入新鲜血液,共同书写清华园新的篇章。他们是谁,都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带你走进清华园的新主人们——「2019级研究生新生」。2019级研究生新生人数统计2019年,共有8900余名研究生同学成为园子的新主人,硕博比为1.84:1。每100名研究生新生中,有84.8名内地(大陆)学生,2.7名港澳台学生,12.5名国际学生。我们的园子,越来越国际化啦。2019级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清华的男女比例一直备受关注。整体来看,新生男女比约为1.83:1,硕、博男女比分别为1.77:1与2.16:1。园子里的小姐姐们依然很珍贵,尤其是博士女生更加珍贵呀。从各院系新生男女比例来看,地球系统科学系以1:2的男女比,成为了女生比例最高的院系,共有10个院系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2019级国际研究生新生来源分布国际新生来自100多个国家,来自美国、巴基斯坦、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的人数最多。2019级研究生新生党员比例整体来看,研究生新生党员同学占比五分之二左右,硕、博新生党员比例分别为38.3%与46.1%。博士新生党员比例大于硕士新生。2019级研究生新生姓氏分布在新生同学中,我们见到「王同学」、「张同学」、「刘同学」和「李同学」的概率最大。硕士生中「张同学」最多,为342人;博士生中「王同学」最多,为242人。你的同学中,最多的是哪个姓氏呢?2019级研究生新生录取学习方式新生同学中, 全日制硕士4084人,占比67.9%;非全日制硕士1934人,占比32.1%。全日制博士2883人,占比91%;非全日制博士284人,占比9%。2019级研究生新生生源院校硕士生新生来自全球6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新生来自全球3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2019级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新生年龄跨度40岁以上,我们在园子中能见到最小的硕士生年仅18岁,最小的博士生年仅17岁。这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对话与学习,60后、70后、80后、90后与00后一齐相聚清华园。「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我们对科学的热爱从未随着岁月而改变。小编就想知道,那位17岁的博士是谁呀?2019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星座分布新生硕士同学的星座中,天蝎座以432人位列第一,天秤座紧随其后,白羊座和金牛座则人数最少。新生博士同学中,天蝎座再次以293人站稳了TOP1的位置,白羊座依然人数最少。理性的天蝎,感性的白羊,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生日快乐!今天是8月20日。在全体新生同学中,有13名同学在新生活开始之际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其中硕士生10人,博士生3人。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在评论区留个言吧~「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注入新鲜血液的清华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新学期,你准备好了吗?本数据包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鸣谢 |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美编 | 胖虎文字|五道口金城武 柚子茶编辑|五道口金城武 胖虎责编|飞天小女警

忏情记

北京大学博士新生平均年龄仅24.5岁,竟然小于研究生,为什么?

9月14日,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据统计,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对于该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很令人诧异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一般本科生毕业大约在22岁到23岁左右,也就是说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应该在23岁左右,而博士生的年龄肯定是要比硕士生要大的。但是今年北大的数据却恰恰相反。根据分析,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很多都是在职的研究生,或者说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这部分人的比例过大,显著拉高了北大硕士生的年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上也就是23岁左右,和硕士毕业来读博士的人年龄一平均,也就在24岁左右啦。此外,直博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进一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大家对北大硕士新生入学年龄超过博士生年龄怎么看?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中国高校分三档:清北,985,非985,这家央企闹哪样?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十地

同样是北大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相比,二者差距大不大

“同样是北大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相比,二者差距大不大?谁更牛?”有人问。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人在和我们学校老师聊天时说的一席话:“本科考上北京大学很厉害了,但我觉得考研考上北大应该更厉害……”北大的本科生,在“含金量”方面真的不如其他学校考上北大的硕士生吗?考研2019年参加考研的人数是二百多万,而2019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一千多万,后者是前者的好几倍,但通过高考的渠道被北大录取的人数却比考研进北大的人数要少上千人,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通过高考考入北大的本科生,在“含金量”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还要牛得多。在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看来,在考研的时候你能搞定名校的导师,但是你在高考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搞定高考,因为高考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任何考试而言,都是一场最为公平公正的考试。高考当然,如果考研考入北大的本科生,其本科母校也是北大,这种“根正苗红”的牛人自然比纯粹拿到北大本科学历的本科生还要牛得多,至少人家本科学历不输给北大本科生,而且还获得北大的硕士学位,在就业前景和就业质量方面完全无需担心。北大的研究生,“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北大的本科生通过保研推免或者考研的方式成为北大研究生,也有其他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通过保研或者考研考入北大的学生。在推免生当中,除了985、211大学的优秀本科生拥有推免的机会,而一些实力不错的“双非”一本院校的优秀大学生同样也有机会保送为北大研究生。而这些“双非”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当年高考的时候能否考入北大呢?北大本科录取通知书有人说可能当时他们还不够努力。但是就算他们当时努力到无能为力就真的能考上北大呢?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在高考之前,不只是部分地区的学霸在努力,而是全国的高中考生都在用命去拼搏,考上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不单单需要努力,还需要足够的智商和学习天赋才行。“金本科,银硕士”这句话在很多顶尖985大学相当流行,这样的话在北大自然也不例外。或许这样的话有点偏激,但这样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北大的硕士生当中,“土著研究生”(本科也是北大)只是占其中的一成半左右,还有八成五的北大研究生是外来者。也就是说,在北大研究生的群体当中,可以稳稳压北大本科生一头的,只有15%左右的超级学霸。北京大学北大的本科生能否成为北大的研究生呢?据了解,在北大,只有两成半的本科生选择在本科毕业之后立马就业,还有七成半的北大本科生要么选择在国内继续保研、读研,要么去国外顶尖名校“镀金”。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考研的时候以北大作为目标院校,也是其雄心壮志的一种表现,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北大研究生的,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估计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连报名都不敢报。

利之则至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推免生比例比北大还高?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7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1100余人,推免生将近1800人,推免生占全日制硕士生招生总计划的48.5%,这个比例比北京大学还要高,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4351人,推免生1442人,占比33.1%,只不过北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要远高于北师大。另外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珠海校区有1070人,其中推免生155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计划招生58人,其中推免生40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计划招生117人,其中推免生31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计划招生598人,其中推免生63人,非全日制400人,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最多的一个学院;法学院计划招生260人,推免生99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2教育学部是北师大最核心的一个二级教育单位,共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2人,其中推免生224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3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共计计划招生357人,其中推免生35人,非全日制265人;体育与运动学院计划招生146人,其中推免生41人;文学院计划招生185人,其中推免生93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4北师大外国语学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39人,其中推免生64人;历史学院共计计划招生83人,其中推免生58人;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计划招生24人,其中推免生17人;数学科学学院计划招生182人,其中推免生102人;物理学系计划招生73人,其中推免生40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计划招生31人,其中推免生19人;化学学院计划招生102人,其中推免生64人,这几个学院是北师大推免生比例比较高的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5北师大天文系计划招生25人,其中推免生15人,天文学专业不设方向;环境学院计划招生92人,其中推免生59人;生命科学学院计划招生107人,其中推免生37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计划招生105人,其中推免生33人;系统科学学院计划招生36人,其中推免生20人;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研究院计划招生43人,其中推免生29人;艺术与传媒学院计划招生220人,其中推免生67人,非全日制30人;水科学研究院计划招生41人,其中推免生28人;汉语文化学院计划招生150人,其中推免生83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表6北师大统计学院、社会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心理学部、地理科学部、人工智能学院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计计划招生1096人,其中推免生416人,非全日制412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等单位参与联合组建。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的3个学院分别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部和心理学部,北师大是中国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实力还是相当强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37个一级学科参评,15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居全国第十位,在进入A类的学科中,获评A+的学科为6个,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A+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六位。对于这样的一所名校,虽然比较难考,但只要考上将来都会有不错的出路。

四德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形神

2019北大推免研究生名单公布,没有一个清华学生,你知道原因吗?

本科毕业现在找工作是越来越难,所以从提高学历文凭来说。读研究生都是不错的选择。按照现在读研究生的途径来说,大致有两类:1、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2、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推免,保送就读研究生。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尤其是高考失利的同学来说,北京大学一直都是大家梦想中的高校。即使本科未能到北京大学就读,研究生也会想方设法去读。近日北京大学就公布了2019年通过推免资格名单。其中共计3322名优秀学子进入拟推选名单,硕士生畏2174名,博士生为1148名。通过对推免生本科高校分析,95%都是来自于双一流高校。主要来源为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对具体推免名单我们来分析下:第一名,北京大学,推免人数总计1092;第二名山东大学,推免人数合计106名;第三名武汉大学推免人数合计100名。在整个推免名单中,居然没有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的。让人匪夷所思。那北京大学是不欢迎清华大学的本科生?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对北京大学不屑一顾?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客观全面分析,在北京大学的2019年推免名单中,为什么没有一名清华大学学生。一、清华大学毕业生情况以公布的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来看,本科毕业人数为3239人,其中继续深造为2370.在2370深造人数中,选择出国出境的就达到了796人,国内深造的为1574.在选择国内深造中的1574人中,由于绝大部分都是选择硕博直读形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保送的问题。二、学科分析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在学科分布上会有所不同,清华大学偏工程、技术、应用,而北京大学偏理论、科学。这在2019高考招生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400余人,理工类考生占比77.3%,文史类考生占比8.9%,艺术类考生占比6.6%,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7.2%。而北京大学数据显示:理工类考生占比58.3%,文史类考生占比31.6%,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不分文理)占比10.1%。这种偏工程、技术更强调实验的连续性,在同样都是顶尖大学下,清华大学换到北京大学做实验,就无法更好地开展下去了。三、文化影响实事求是、严谨求实、注重实干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清华精神的突出特色,在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中都有突出的体现。更多的具备了理工科思维。北京大学呢?在教育部核准颁发的《北京大学章程》中,对于北京大学精神高度的概括了: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对比清华大学精神与北京大学精神。会发现明显的不同,北大更强调精神层面的自由,清华更讲究行动。所以在不同文化熏陶下,要在接受新思维,可能对于清华大学学生来说也是比较痛苦的。估计这也是清华大学不选择北京大学作为求学第一选择的原因之一吧。写在最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国内高校第一梯队,从开创之际起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竞争关系。希望有一天,北大学生与清华学生能够真正的互通有无,最新实现学术自由,发挥两所大学最顶级智力资源。对于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推免名单中,没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你又如何看呢?

真刀真枪

统考生不易:北大,浙大,武大等9校2019推免生比例出炉,占总数50%

研究生扩招了,考研就容易了么?其实也并不见得,毕竟推荐免试(即“保研”)已经占据了不少招生名额。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新增中国科学院大学等54所高校获得备案,全国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至此增加至366所。对于名校而言,推免更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招生手段。上述3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9所高校在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写出了拟接收推免数和全日制硕士生计划招生数。如下表所示,9所高校的推免比例均超过了40%,其中7所达到了50%以上。(注:推免比例=拟接收推免数/全日制计划招生数。)若具体到院系或专业,很多院系或专业的推免比例则要更高。以北京大学为例,体育教研部和燕京学堂的推免比例为100%。教育学院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推免比例分别为88.89%和86.67%。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历史学系等推免比例超过了70%。总体来看,北京大学的推免比例为50.76%,共有20个院系的推免比例超过了50%,其中不乏热门专业或北大的一流学科,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统招考生的竞争激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免学生多来自重点大学,生源质量上更有保障,因此名校更偏爱推免生似乎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每所大学的推免名额有限,大部分推免生获得推免资格其实也并不轻松,他们需要在大学前三年取得比其他同学更优异的成绩,才能在确定推免人选时脱颖而出。统招考生也并不需要因为推免比例高而感到不忿或是气馁,有200多万人正在和你们并肩作战。希望考生们抓紧最后两个月的冲刺时间,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到底。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来源:软科)

每一天

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北京高学历人口占比最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大专以上约占15%,北京高学历人口占比最高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我国人口的学历正在快速提升。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在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以下均如此),我国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为7.29%,这一数据到2014年提升为11.53%。到2019年,我国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较2009年提升一倍,达到14.58%(数据来源为201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780‰)。在整体学历提升的背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北京的高学历人口占比最高。2019年,北京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35%,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专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其中本科以上占比超18%,排名第二位。此外,天津、内蒙古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相比较而言,广西、西藏、贵州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足10%。这造成了两大现象:首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顶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续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区开出优惠条件吸引高学历毕业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时是15%,到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熊丙奇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在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例是24%。不过,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高等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近年10来,每年有600-900万左右的高校学生毕业,且人数逐年增长,我国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正在快速提升。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为7.29%(这一数据为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73‰)。2019年,我国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58%。如果拉长时间线,1999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仅为3.09%,到2009年这一数据提升了4.2个百分点,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较2009年提升7.29个百分点。非常明显的是,过去十年和1999年到2009年这十年相比,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更为快速。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不断扩大,不少高校也在办分校区或者合作办学,高校招生数量快速增长。而不少重点大学则在研究生招生上“大步向前”,研究生整体数量达到甚至超过本科生的数量。其次,很多人出去工作之后,也有提升学历的需求,尤其是不少企业的招聘对学历的要求提升,导致从就业上说,普通人也有提升学历的动力。“从全球来看,我国近年来高学历人口的占比提升也是非常快的。”胡刚说。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从不同地区来看,高学历人口占比的差距较大,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是我国31个省区市中高学历人口占比最高的地区。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6个百分点,也高于排名第二的上海接近20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35.3%,其中研究生学历占人口比重高达8.42%,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64%,也明显超过第二名上海的2.80%。在北京之外,上海人口的学历水平也很高。数据显示,2019年底,上海的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30.73%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天津的整体人口学历也比较高,28.97%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1.52%为研究生。内蒙古则有20.55%的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但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0.44%。此外,江苏、辽宁与浙江也颇为重视教育,大专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7.56%、17.15%和16.45%,人口素质突出。相比较而言,广西、西藏和贵州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不足10%,但这些地区近年来也在积极吸引和留住高学历人才,尤其是西藏在2014年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仅为2.60%,这一数据到2019年已经提升到8.50%。 避免盲目学历“竞赛”整体学历的提升,一方面带来人口素质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学历提升的盲目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业内人士颇为关注过度教育的现象。熊丙奇指出,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而读完博士,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可以看到,目前学历所带来溢价在减弱。”胡刚说,“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在逐步上涨,相对来说本科生的竞争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来就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现高学历人才更多的现象。”胡钢表示,人们认为教育是对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从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硕士生高,硕士生的薪酬也会比本科生高,这促使了人们追求高学历。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担任的职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干。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熊丙奇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目前大家过度以学历为导向来发展高等教育,结果导致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增加硕士点、博士点,扩大招生,但是由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跟不上,就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不足。”他认为,当前必须解决的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问题,不要盲目追求学历提升,如果只是有学历而没有人才培养,那么学历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胡刚也表示,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教学质量很难跟上,导致研究生本来应该是一个导师带一两名学生,现在是一个导师带很多学生。而在本科生中,高校一般30人一个班比较合理,现在经常出现七八十人一个班。“所以,现在很多人学历提升了之后,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我认为,未来高校的教学质量还是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去加强督导,严格把关。”胡刚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搞研究,但我们的教育观念现在有偏颇,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高校低一等,其实医科大学、师范大学也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面很广,我国应该在这一块加强投入,不要让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胡刚说。熊丙奇也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后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举办研究生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不重视本科教育,这些都源于“学历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教育观念。“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必须有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

金娃娃

北大这个学院考研报录比达到30:1,有的学生甘愿三战考进去

最近几年的考研大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整体考研报录比在30%左右,但是对于双一流大学,尤其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报录比数据就高得吓人。今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是关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报录情况,有人说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在北大的地位就像普通高校看北大一样,考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难度可想而知啊,报录比数据更是高到了30:1。以下表格是2014年的一组详细数据,进入复试的有40位学生,最终录取16人,复试录取比例达到2.5:1。从这三张表格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分389分,最高分429分。大家可以仔细分析这些学霸的专业课,低的都没有过百,而且还不少。正是因为这样的王牌专业,专业课才是最难的,想拿高分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最高分是初试的第一名,最低分为392分,初试成绩排到了35名,可以说很靠后了。这两个成绩恰恰说明了考研的两个问题。初试成绩很关键,如果占有绝对的优势,最终被录取的概率很大,特别是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想顺利通过考研复试,必须让自己的初试成绩站得住脚。复试同样关键,如果392分的这位学生复试表现一般,他根本没有可能被录取。可以看到很多400多分的学生也被淘汰出局,就是因为复试成绩特别优秀,最终总成绩排到了第五名,强势逆袭。有意思的是这个表格中还记录了几个特别的信息,在备注列,有一位学生三战考研,可惜还是没有得偿所愿。有一位学生就是北大本校的,由于竞争对手太优秀,也没能如愿。考研就是这样,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即便是尝试很多次,到头来都有可能失败。所以,要提醒各位的是要认真做好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努努力达成的目标,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腊梅

为啥985大学考研学生少?这两所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报告告诉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985大学的同学,考研的同学相对要少一些”。那么,这些大学的毕业生,他们都去了哪里呢?最近很多985大学都相继公布了自己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里面找找答案。我们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所985大学,先看北京大学的情况。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公布了2019年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校本部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66%,其中本科毕业生总共有2726人,在所有毕业生中占比为34.91%,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7.77%。截图来自北京大学官微如果将校本部的毕业生人数再加上医学部的毕业生人数(2096人),总毕业生人数达到9904人。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些本科毕业生的去向都有哪些?再看下面这张图,截图来自北京大学官微。截图来自北京大学官微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7.40%,其中国内升学43.51%,出国留学30.01%,而签约就业的人数只有6.16%。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现象,那就是本科生直接就业的人数很少,100个人里面只有6个人选择了就业。而国内升学与出国留学占去了一大半,总共达到73.52%。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升学的这43.51%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是考研?保研?我们再看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来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我们只看北京大学2020年的保研率。数据来自研招网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份数据中2020年北京大学的保研人数为1474人,将近占到毕业生人数的50%,而在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中,国内升学率是43.51%,如果将医学生也计算进去的话,其实两者的差异不是特别大,所以说,这个保研率还算准确。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这43.51%的国内升学率基本上都是保研到本校的研究生了。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吗?而真正考研的同学会来自哪里呢?可能会来自17.72%灵活就业与2.6%未就业的同学,而灵活就业的同学,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还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自由职业者,所以说,真正考研的同学可能就在2.6%里面,所以说,考研的同学有可能连5%都不到。所以说,特别好的985大学中,真正考研的同学还真的不多!我们再看另外一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也公布了其2019年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报告中显示,南京大学2019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065人,而其升学率与北京大学相当,也有41.46%,其中,出国率也比较高,有将近22.29%,所以说,真正就业的本科生依旧不多,只占到了36.22%。截图来自南京大学官微所以说,我们又发现了一个跟北京大学类似的规律,那就是光出国与就业的同学就占去了多一半,然后剩下的同学选择国内升学,而所谓的“国内升学”又多一半是去保研了。所以说,我们终于找到了985大学考研的学生比较少的直接证据了,因为对于这个原因,其实我们早有预见。这个消息,对于考研的同学,特别是本科学校不是太好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很多情况下,多虑了。所以,对于考研的同学,你们还在紧张什么?有很多同学,打算考研,却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纠结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够好,比如是一所“双非”院校,然后怕自己考研的时候受到“歧视”,特别是复试的时候,会不会竞争不过985大学毕业的同学啊?看来,我们还真的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个问题了,我们也多虑了,因为,本科是985毕业的同学,考研的压根就没有几个,所以说,与大家竞争的同学来自普通院校的更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紧张什么呢?如果我们打算考研,无论我们的本科学校有多“差劲”,都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复习,认真备考才是最重要的。即使真的有985同学来与你竞争同一个考研名额,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原因,我在这里就不说了,免得得罪人。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