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心理学考研有何推荐?北师大和北大谁厉害?网友:两校各有优势实者伦矣

心理学考研有何推荐?北师大和北大谁厉害?网友:两校各有优势

心理学是个什么学科呢?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那么心理学是文科呢,还是理科呢?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基本上按照文科和教育学科来分,但是很多学校的心理学本科发的却是理学学位证。个人认为心理学就是文科的东西,和理科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心理学学科比较强的高校都是师范大学,或者综合性大学。比如北京大学的基础心理学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从本硕博都是发理学学位证。从国家重点学科看,除了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外,全是师范院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心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显然北师大的心理学水平可是第一名。北师大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目前有以下优势: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99年)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北师大心理学授予的是理学学位,不过有些大学,心理学本科拿的是心理学学位,硕士拿的是教育学学位。报考就按照这个报考吧,心理学最厉害的是北师大,北大,华南师大。个人认为北师大应该是第一名。心理学不好考,不要当文科看待看到这份西北师范大学的考研调剂报,就是心理学的专业调剂,里面可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各大名校都凑齐了显然不好考啊。老铁们,好好准备吧。

其与光也

对北大学生一项心理研究的发现,让网友惊为天人!

近期看了一篇报道,是一位精神科医生针对北大的优秀生进行的研究分析,一种心理怪病正侵袭着北大的优秀生。第一次听到这种病,叫做“空心病”。是一种类似抑郁证,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因为价值观的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障碍,认为生活无目标无意义,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容入现实社会。真的难以想象,考上北大的学生都无目标,那么其他学校的学子又该怎样。他们这种心理疾病的主要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让孩子们渐渐的迷失了自己。很多学霸除了学习能力,其他能力几乎是空白。这样的空心病肯定不只是北大的学生才会有,其他高校学生也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真的值得我们学校和家长反思,囯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可是很多地方还是只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样是不科学,更不是客观的评价。长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心理偏差或障碍。@萌晓思 认为国家应该建立有效的教育监察机构,对各地学校实施国家教育政策落实进行监督,切实的为广大老师和学生们减负,而不是光有政策没有实效。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萌晓思

迷阳迷阳

科普战“疫”——北大心理人构筑坚固心理防线

2020初春是不平静的,一场疫情席卷中国。始终心系疫情的北大心理人拿起手中的笔,在学院公众号上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构筑成一道无形的心理安全屏障。21篇科普文章的背后,是21个洞彻人心的故事,是串联起的心灵防线,是用心理学点亮希望、传递温暖、充满能量。让我们来听听科普专栏的几位写作者、绘图者、编辑者的故事。涟漪下,阻断焦虑,传递希望伴随着手机的震动,一则则消息在屏幕上弹出:“紧急扩散!这196个车次、航班发现患者,急寻同行人!”“最新消息,确诊11791例,死亡259例”——每一个数字的变动都扰动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生王洁莹的思绪,在家隔离的日子里,从早到晚反复刷新着新冠肺炎的新闻,成为了她的常态。事实上,不单是身处西安老家的王洁莹有着过度焦虑的情绪。各式各样的信息带着忧虑、恐惧,也传播、影响到了远在吉林县城的2019级硕士生金珊。“这是一种‘涟漪效应’,疫情之下,很多人处于涟漪中,容易陷入焦虑泥潭而无法摆脱。” 所幸作为心理学院的学生,她们很快便从这种无助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因为她们知道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不过是人们应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是一种保护机制,本身并不可怕。但如何让“涟漪”不再扩散,如何让更多的人不再困宥于这种情绪中,则是两个相隔千里的心理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什么是涟漪效应她们分别投入到科普写作中,希望通过心理知识,为他人照亮一束摆脱恐慌的光。王洁莹以“希望”为主旨,向大家分享“提升希望感”的小练习、小游戏,借此感染他人去了解、接纳和正确应对自己的情绪,向大众传递正能量。王洁莹分享的小游戏:铺设通往未来的路、那些年,那些成功与成长、未来的我金珊和课题组的天鸿则关注到了“涟漪”不单传递着忧虑,也传递着爱和支持,他们感受到有某些温暖的、热烈的情感正在逐渐战胜恐慌。“最近要注意安全,口罩备好!”几乎成了金珊与家人朋友聊天时必说的一句话,她的一位朋友还为金珊的微信头像画了一个口罩。看到那些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毅然转身的背影,看到一辆又一辆载着志愿者的大巴,看到无数平凡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的身姿……金珊为无名英雄而喝彩的同时,也想让文章的受众感受到,“涟漪效应,也存在于逆行者的身影之中,传递着勇气和信心”。金珊的口罩头像和她绘制的可爱插图让谣言止于智者各式信息也随着“涟漪”传入到千家万户。看着“吸烟能预防新冠肺炎”等不实消息铺天盖地的在长辈群里传播,2018级博士生朱敏帆惊讶于长辈从不以为然到偏听偏信的转变,由此也萌出了依托心理学分析背后机理的念想。所以,她和实验室同学一起,结合前期做过的谣言相关的研究,撰写了“为啥谣言满天飞”的科普文章。疫情来临之时,谣言似乎总要发生。这也很好理解——在我们面对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时,人们常常会觉得对事件信息以及如何去应对它等内容掌握不充分,就很容易自发地脑补很多信息。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错误的信息在还没有得到纠正的情况下便不断地出现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从而造成了谣言的泛滥。在科普文章里面,朱敏帆希望可以让辟谣者和信息受众都可以有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抗谣言,确保舆论环境的理性。另一方面,她也发现其实在防控疫情期间,尤其是中后期中,政府在及时辟谣方面做得很好。各个地区官方的微博每天会推送当日谣言的总结并进行辟谣;“丁香医生”“腾讯较真”等平台一直在进行“谣言粉碎机”的工作,“人民日报”“共青团”等微博账号也常常会发布辟谣的信息。“辟谣虽然艰难,但我们一直在行动。”让真实、可靠的信息在涟漪中传递,是朱敏帆和她的小伙伴的努力。朱敏帆文章截图让每个家都是一个港湾疫情的突然来临,让原本忙于学业奔波于路途的孩子们被“困”家中,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如何妥善处理亲子关系成了许多父母的心病,这样的思考同样也存在于赵红梅身上。她是心理学院2006届博士毕业生,也是一个5岁女儿的妈妈。“如同我们无法在日历上圈出所有时间点,预测出孩子的成长轨迹一样,我们也无法确定哪一天疫情才能结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需要心理学来提升生活品质,特别是亲子之间精神互动的品质。”在陪伴女儿之余,赵红梅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父母做好疫情期间同孩子的相处与陪伴。“宅在家中,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学点儿什么?”她从自己带娃的亲身体验出发,为在家中不知该如何陪伴孩子的父母提供了诸多建议,“胡思乱想”“尝试记录”“刻意练习”等方法为孩子枯燥的学习带来了乐趣;“疫情期间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安全感?”想到这里,她又提供了两个有趣的小游戏,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也就是在这样的实践和结合专业的思考中,“宅在家中,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学点儿什么”等文章才得以孕育而生,才能更好地投入的实际应用中,让每一个亲子互动充满理解,让家庭成为港湾。赵红梅部分文章截图赵红梅在谈到参与科普的初心时说:“心理学科普对疫情的心理防控起到了预警、扭转、平衡三个阶段的积极作用。当所有心理人跨越时空地连接起来,就会构筑成一个无形的心理安全屏障。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小点点,不仅拥有了强烈的专业幸福感,也见证了北大心理人最美好、最坚韧的一面。”让牵绊成为动力对2019级硕士生王婳婳来说,武汉有不一样的含义。四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的经历,那些她曾经朝夕相伴的老师和同学,那些朋友圈的动态,都让她时刻牵挂着。所以,她决定拿起手中的画笔,用另外一种方式为防疫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疫情期间,王婳婳承担了公众号科普文章的有关绘图和美编的工作,虽身处后方,但丝毫没有吝惜努力。王婳婳为公众号画的插图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能做的也大抵如此——一面为逆行者们而担忧,一面寻找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个人力量虽弱,但积沙成塔,我们也可以成为逆行者最牢固的后盾。对于像王婳婳一样在武汉生活过的人来说,盼望武汉疫情结束的心情比任何人来得都要迫切。“武汉,华科,同济协和,希望你们快快好起来。春天来了,待到樱花烂漫,我们再一起去东湖赏花啊!”正如春天会再度到来,樱花会再度盛开,武汉也正在重启。我们坚信着。“以我所能,学以致用,一份真情,千里相送。”虽有千山万水,中华儿女却始终心意相通。疫情之中,每一位奉献者都是最美的英雄。新时代的北大心理人,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场疫情构建起最坚固的心理防线。因为有了爱,所以始终坚信:走过疫情的寒冬,中华大地上,必将处处欢腾着幸福的春风。

蹇裳攫步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简析,大学生现身说法篇

专业介绍:学什么——学习与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与机制,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注意:北大心理学系仅招收理科生)。人类科学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认识意识与物质或心智与大脑的关系。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以人(和动物)的外在行为以及认知、情感、意志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精神世界和行为模式的科学,是一门综合使用行为测量和最先进技术手段的、文理交叉的科学,是一门进可研究艰深科学问题、退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学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得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关心人际关系和公平正义;心理学帮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如何影响他人、他人如何影响自己。心理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职场升华的技能和保障。心理学让你知道生活的意义,知道“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何在。做什么从事科研(要读博士,北大心理系本科毕业生每年有1/3-1/2会出国读博,在国内保研毕业后的也有一部分继续去国内或国外读博的,做学术是北大心理系最强势、最主流、最受鼓励的出路)从事能至少部分应用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工作(一般要读硕士,北大心理系本科毕业生除了出国深造之外大部分会在国内保研,硕士毕业后工作方向的不完全举例: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商业咨询、消费者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非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很少,工作内容多与专业关系不大)课程设置:主要专业课——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 、变态(异常)心理学等;其他——数学、物理、算法与数据结构、SPSS等。你专业中你觉得有趣的事情?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可以学习和在科研中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趣规律;临床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则有助于自我了解和成长。有什么想吐槽的?参见《如何让一个心理系学生吐血身亡》北大是研究型大学,所以学的和做的主要还是科研、学术、理论,会比较微观、细节,大部分内容很难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果想学以致用,主要需要自己下功夫学习和思考,系里不会有太多直接的鼓励和辅导。如果想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至少要读硕士心理学专业必修物理学,生理学实验似乎也变成必修了(生理心理学实验至少是必修),前者跟专业基本毫无关系(培养科学思维我觉得也完全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后者会很挑战那些很不忍心伤害小动物(如小白鼠等)的同学们的忍受力,因为实验通常是要伤害它们甚至让它们付出生命的——虽然这是它们为科学研究做出的贡献,但是真的有必要每个学生都去经历这些么,那些不做学术的、学术内容与生理学关系不大的同学,就不能放过他们和这些小动物么……北大心理系很小,小有小的好处,如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很容易熟悉,但也有小的坏处,如缺乏存在感(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心理学是什么,常以为心理学就是催眠、读心术之类的,不过现在慢慢应该在改善了),觉得跟其他大院系比势单力薄,容易有受压迫和不受重视的感觉(其实都在于心态,应该也有改善的)。本科毕业还好,读硕和读博一定要在选择导师之间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导师和研究的内容,多向导师现在的学生了解情况,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尤其是导师的厚道程度!严师有严师的好,但要看你受不受得了……),否则后果很严重(比如延期毕业神马的……)院系的氛围如何?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有的特别团结、积极向上,有的一盘散沙、颓丧,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科研氛围很浓,“很学术”是对人最流行的褒奖,“不学术”则接近贬义词……但是这种氛围是把双刃剑,对学术的同学有福,对本来兴趣就不在学术、但在社会实践上有才能的同学则具有不良的影响,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学术和非学术活动平等对待。大学四年怎么规划?大一适应环境,学好专业基础课,摸索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未来想干的,考虑大二要不要开始修双学位; 大学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出国深造影响最高,其次是国内保研,最次是国内工作,不要完全相信“大学看重能力不看重成绩”的说法——本系确实有一些成绩很差甚至肄业的传奇人物,让人非常佩服,不过你要想想自己有没有他们那样足够NB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是否修双学位,如果本科毕业就想工作,大二毕业的暑假最好找一份公司实习(通常第一份实习很难找到大牌公司,主要在家乡或者小公司找,获得一定的经历);大二大三的专业课很重,也是最关键的时候,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基本在这段时间里定型,后期要开始和完成保研和出国的申请阶段;北大社团活动很丰富,大一大二比较有时间玩社团,如果不往社团骨干发展到大三大四可能就没这个精力了;大四的人通常忙着申请出国或找工作,保研成功的人这时候是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还可以说说:哪些证对你的专业很重要?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起?如果想在高校或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硕士一二年级时最好考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也最好考个教师资格证,最好尽早入党(这个不限于此行业,对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均适用)——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一定有要求的,但是某些单位会有要求,每年的岗位本来就很少,这个单位要咨询师证你没有,那个单位要教师证你没有,那个单位要求是党员你不是,最后能去的地方就很少了……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是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选择,就尽量让自己少因为硬件缺失而失去机会吧。你会推荐那些专业方面的书或视频等资料给学弟学妹?专业书上课后自然会接触,就不多说了;对看穿别人心理感兴趣的推荐《每天学一点行为心理学》,但是告诫一下,书里面的东西在心理系里学得很少;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感兴趣的推荐《登天的感觉》;对心理成长、幸福感感兴趣的推荐哈佛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在优酷上搜索“哈佛幸福课”即可,网易公开课里也有。但是如果想了解心理学专业学些什么,最好看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课程(渠道同上),至少北大心理系是没有哈佛幸福课这种课的,其他院校我估计也没有,但可能有一些生命教育、心灵成长类的课程或讲座。

摧花手

2021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指导汇总

一,北京大学应用心心理学专业介绍应用心理硕士全日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攻读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方向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教育部首批高校心理咨询示范中心,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批审查合格的注册实习机构。该中心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方面是带头单位之一。应用心理硕士(MAP)旨在将有志于从事高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工作者,以及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或担任学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工作者培养为可以为高校、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等。学生将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学心理咨询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工作。二,应用心理学考研专业目录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三学费应用心理全日制学费总额为7.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2.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需自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学费总额为16.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5.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须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须自理。三,应用心理学近三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902020年进入复试45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0)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全日制录取18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4) 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非全日制录取14人(最高分415 最低分393)2019年复试分数线;55分、55分、180分、总分375分。2019年统考录取全日制21人(最高分308,最低376)2019年统考录取非全日制15人(最高分403,最低375)2018年复试分数线;50分、50分、190分、总分330分。四,应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心理学》 车丽萍、秦启文 武汉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五,应用心理学3472020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小题20,共180分)1.婴儿客体永恒性发展2.长时间盯着黄色圆盘,之后注视白色表面,会出现后像,你会看见什么?用什么理论解释?3.社会支持的含义,社会支持对人的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4.效应量和统计假设显著性的关系?5.双盲设计是什么?有什么优点?6.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的优点和缺点?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8.认知疗法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策略?9.二、实验设计和论述( 每小题40分,共1201.研究表示,人对于熟悉的面孔更容易知觉为积极情绪,设计实验研究性别对此效应的影响2.论述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结合实验或者企业案例说明如何提高创造力3.启发式是判断决策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启发式造成的影响六,应用心理学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阶段一:基础(3-6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阅读和理解北大心理学考研的教材。主要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管理心理学(刘永芳),《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现代心理与统计教育学》(张厚粲或甘怡群),《实验心理学》(朱莹或郭秀艳),《心理测量学》(戴海琦或甘怡群)。这一阶段学习重点是要把所有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目的是做到对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尽快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我找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然后我按规律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学习,比如:管理,社心,人格有很多知识交叉的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学;变态,咨询都是临床的科目,有天然的共通性,也可以放在一起学;统计,测量,实验都偏理科,知识点有大量交叉,建议放在一起准备。经过这样的分类,学科之间就有了联系,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学起来就更系统,更高效!阶段二:强化(7-8月)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做笔记并开始记忆学科的框架。做笔记很重要,因为北大考试题目全是主观题,所以背笔记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我的笔记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背书,一种是自己做笔记。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是如何高效率的完善我的学习笔记的。第一:我直接背书的学科:普心。这是最重要的学科,为了避免讲义知识点不全面,直接把书作为我的笔记本,勾画出其中的知识点,从头到尾背。后来也证明我的策略很正确,因为考题都是书上才有的细小知识点,因此建议大家普心更多依托教材。第二,其他学科,我在参考了教材和市面上出售的讲义基础上,自己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笔记,因为书上的内容太多,而且很多内容是非知识点,不需要逐字背诵,所以我通过自己把重要知识点单独整理成笔记,为我后期背书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整个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阶段三:提升(9-11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就是反复多次的背书和刷题。我背书有两个小技巧。第一是每一门都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类似思维导图,先背概括版本的,再不断往下背更细的知识点,越背越详细,同时还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一个把握,这样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背书效率,降低遗忘。第二,重复,每天晚上都将今天背诵的内容的框架画一画,或者快速浏览默读一遍,也是为了增强记忆效果。但是背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坚持一轮接一轮不停的背,我们都不是超人,之所以记得住不过是不停的重复罢了。做题的话,是在背书后期,推荐北大真题和非统考院校的真题集(非统考院校比如人大,北师大,南开,华东师范大学的真题,和北大题型相似,更具有参考意义),多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出题侧重点,反过来也促进我们背书时有侧重,提高效率。阶段四:冲刺(12月)这一阶段没有别的,就是不停的重复背书,把书背薄,每天把知识框架画一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的多背几轮,不要临考就松懈休息了,千万不要。即使每天背的不多也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保持一个最佳的记忆状态。此原文来自公众号【PKU燕园考研联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鬼德士

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一战400+高分考研经验

20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经验:脚踏实地,坚持学习1、考研背景选报北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对未来的打算就是要成为一名研究人员,之后可能会准备出国,读博等等,走学术的道路,所以我希望这条路可以尽可能长一些,所以会选择最好的学校——北大。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北大很难,或者觉得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好,所以不敢报北大,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为自己不想努力而找的借口,只要认真准备,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我也仅仅花了约9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取得了这样的成绩。2、考研经历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报了勤思的班。我的准备过程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暑假前,暑假中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第一轮的目的是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一轮要把书中的所有内容都看一遍,确保没有遗漏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勤思的课程给了我很多帮助。一方面,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书本知识的效率要比单独看书高很多;另一方面,听老师讲也确保了在看书过程中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东西都看。除此之外,碰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找老师或者同学问清楚。看书的顺序可以自定,依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看书顺序。第二轮的重点是整理出所有书本的框架,可以使用手写的方式,也可以使用软件,主要看个人喜好了。刚开始写框架的时候,可以依靠书中和讲义中的标题与知识点。逐步过渡到对知识点非常了解时,可以自行进行总结。在第二轮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为期28天的集训营。集训营中老师首先会把整本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讲解,最重要的是,老师会分析整本书的脉络和结构,此时,可以把老师的框架和自己的框架进行融合。集训营的讲课速度较快,所以如果已经报名集训的话,最好要保证在暑假之前复习完两轮,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效率会更高。老师也会带领大家做题,了解考题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习答题技巧。北大的知识方面的复习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就需要认真,并且实际上,考北大的时候,竞争对手里有二战三战的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几乎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但是在答题时,就需要关注答题的方式和流程了,这个方面是自学学不到的,需要从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觉得这个是让你的分数与其他人拉开的一个重点。例如,回答一道简答题,首先是要对题目中所提到的概念进行名词解释,之后再答具体内容;而在回答具体内容时,要注意分层次分结构。当然,在整理出一个自己的框架之后,就可以开始背诵了,这一阶段背诵的目标是记住框架,不需要强求自己逐字逐句背诵知识点,也不需要为记不住而感到困扰。结束集训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框架,在记住框架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逐字逐句背诵了。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枯燥,但是要坚持。很多人可能会对背诵这件事有一个畏难心理,或者在背诵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遗忘而感到疲惫、放弃,但是要记得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背诵一次记不住,两次记不住,这是很正常的;但只要不断重复,不仅背完一本书的时间会变短,最后也会发生质变。除了背诵,也需要开始模拟做题。即在计时的情况下去写一道或者一套完整的题目,之后对此进行总结。模拟做题中要注意答题的方式和思路(方向),要求定位准确。我依据自己一个背诵情况,分成了三个阶段。首先,刚开始逐步背诵时,可能一本书要一周去背,那么这一周背完之后,在晚上,可以找一些单科的题目去做,不仅检验一下自己的背诵效果,也可以使自己对答题流程更加熟悉。勤思有提供题库供大家去使用。之后,所有的书已经背诵完几轮之后,虽然不能逐字逐句背诵,但基本可以时,就可以开始定时做整套卷子。因为还没有到最后的阶段,这个卷子最好是其他院校的真题。找一个三小时的空闲,然后定下心做一整套卷子。你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阶段,考前一个月,这时就可以开始做北大真题和模拟题。模拟做题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默写。默写的话可以穿插在每个阶段,例如说,今天学习了统计的一部分,可以试着自己去画一个导图来总结学习的内容,之后与书本对照,查漏补缺。在整个过程中,勤思配备的辅导员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辅导员每隔几周会检查一次进度,所以会有一个督促的作用。人都是会累,会懒惰的,所以适当的外力推动和监督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对于考核知识点的内容就是去看书和背诵,基本都能解决,但是实验设计是我的一个短板,我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所以在实验设计这方面,辅导员帮了我很大的忙。3、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首先,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大家可以看每年的考试成绩,身边也会有人分享自己的成绩之类的。政治和英语是拉不开分的,考好的人,也是专业课分高;考的不好的,也是因为专业课拉分了。不要本末倒置。第二个是一定要落到实处。一方面是背诵,一定要好好认真的去背。去不断的重复。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动笔写。就像我之前说的模拟练习。但是也要注意不是去抄书,而是要计时并默写。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出,自己的背诵情况。最后就是坚持最重要。对于公共课,首先是政治,如果有充分的时间,最晚也要在暑假开始,也就是7、8月份。我购买了勤思的全程班,讲马原的老师很有意思,大大降低了了我对政治的排斥心理。英语因为我的基础还可以,所以一直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准备英语。也基本是平均下来每天一个小时。我对阅读题的一个感受就是,放慢速度去读懂文章之后,确保题目的要求理解正确,那么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速度放慢,因为我觉得时间是挺充分的。然后,特别是像阅读题这种客观题,在第一次做题的时候的理解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如果第一次理解错误,那么之后再返回去重新看,想改对一两个是基本没可能的。4、对2021学弟学妹的鼓励!考研这个过程其实挺漫长的,特别是到了最后那几个月,身边可能会不断有人放弃或者改变主意,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那就要好好去努力。过程当中肯定会感到焦虑、难受、或者厌学,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毕竟是人,不是机器。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想学习了,那就休息吧。最好养成一个固定的休息习惯,会比较好坚持。本文是勤思2020年考研成功学员经验,分享给备战考研的同学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禁止违法使用。

狂风沙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组织开展院长线上见面会

4月5日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面向2016级、2017级和2018级本科生组织开展了院长线上见面会,就同学们近期居家学习生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学院院长方方,副院长姚翔,党委副书记李欣,班主任易莉、朱露莎、周广玉,就业负责人林岚,教务老师韩颖、段妍,团委常务副书记刘冰洁,以及50余名同学参加会议。见面会由团委书记王剑主持。王克桢楼主会场正式活动前,学工办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了与会同学想要探讨的话题与存有的疑惑,整理归纳至毕业就业、在线教学、科研学业、居家生活等四个大类,便于与会教师提前筹备相关内容。姚翔就教学相关问题进行回答。他谈到,学校全面开启线上教学与科研已经有一段时间,心理学院相关工作也稳固开展。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班的情况,专门召开教学会议,并就毕业论文、答辩等内容进行讨论,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向同学进行了传达,同时针对学分情况也逐一摸底、共同找寻解决方案。随后,韩颖、段妍对同学较为关注的推免、暑研、实验课等内容进行了补充。林岚从招录政策和基本流程着手,就选调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勉励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同学,依托学院及就业中心讲座,深化家国情怀担当,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韶华。部分与会人员方方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对科研学习、未来发展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思考。他勉励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复杂的信息中保持理性思考,珍惜韶华努力奋斗,更多的专注于自我提升。而面临未来方向的抉择,应不惧困难、相信自己、勇敢尝试、投入其中,结合自身特点、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做出适合自己也有利于人民的选择。同时,他还鼓励大家进一步认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广泛可能,培养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易莉、朱露莎、周广玉也先后向学生们致以问候,鼓励大家放平心态、积极应对居家学习生活的挑战。

乱马

牛人!从心理学到生命科学,“半路出家”的她已是北京大学教授

写在前面心理学是人文社科类二级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精神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的,尽管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但是专业性质更偏向于文科。生命科学是理学类二级学科,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时也是自然科学领域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研究内容,心理学与生命科学都相去甚远。然而心理学出身的她却凭着一身热爱,毅然地走上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经过了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如今的她已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就是张研,一位执着于追求梦想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从心理学到生命科学,张研教授“半路出家”心理学是人文社科类二级学科,从淡入视野到走向热门,近些年来,这门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我国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也相对较多,而北京大学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心理学获评A+,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1997年,张研教授从北大心理学系毕业之后,她毅然选择出国深造。然而她的研究方向并不是心理学,而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神经科学。在国外的六年时间里,张研教授先后获得了卡尔顿大学的理学硕士学位和麦吉尔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而这两所高校均是蜚声全球的世界一流学府。博士毕业两年后,她重回母校,开始担任北大生科院副教授。她追逐梦想,致力于探索阿尔茨海默病致命机制,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很多老年人深受其害,但是病因迄今未明,而张研教授的研究方向正是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命机制。深耕近二十载,张研教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她为淀粉样沉积导致阿尔茨默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朊蛋白的细胞保护假说;而且发现并消除神经细胞纳米连接的诱导机制等。近10年来,张研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逾50篇,同时也担任多个专业期刊的编委。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同时她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张研教授先后获得了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罗氏优秀青年教师奖,并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追求源于热爱,成功始于努力从心理学到生命科学,张研教授的逆袭之路正是凭着她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更源于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只有热爱科学才可能追求科学,只有敢于追逐梦想才会为之不懈奔跑。张教授的成功更离不开她的努力,海外求学六年,深耕领域二十余载。任何一个梦想都值得呵护,任何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尊重,任何一个人也都需要有爱国情怀。张研教授正是每一个青少年的榜样,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梦想!(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喜欢的麻烦点个关注,谢谢大家往期精彩有美貌更有才华,80后的她已是211大学副校长,年轻有为恭喜!年近六旬的他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主任究竟有多厉害?有颜值有才华,80后的她已是中科院博导,被称为“北斗女神”又来?连续三年获青创国家奖,研究成果与已有专利高度相似

鼻彻为颤

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第一不是北师大,第三名有点意外

近些年,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心理学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截止目前,国内招收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达120多所,具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只有24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北大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基础心理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科阶段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心理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进入 ESI 世界前1%。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均排全国第三名,在2012年全国“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中,心理学科“学习与人的素质发展”在全国人文社科大类100多个项目排名前四名(3.36%),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华南师大心理学科与北师大心理学科、北京大学心理学科并列被评为A+,2017年、2018年心理学科在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均位居第二。华南师大每年招收心理学专业基地班、心理学专业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方向等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在职兼读研究生200人左右。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1956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79年成立心理学系,是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2008年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东师大设置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四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心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应用心理实践教学平台。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心理学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即重庆市重点学科),同时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设有心理学(非师范)、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际公认的qs排名是北大心理第一,北师大心理第二,北大心理学位列全球50到100名,北师大位列100到150名之间,这个排名已经持续好些年了,而且esi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排名也是这样。总的来说,北大的人均sci和高影响力文献都是北师之上。小伙伴们,这样的排名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魏风

北大心理学教授:为什么这些孩子考入顶尖学府却失去活着的意义?

看到北京大学心理学徐凯文教授的一篇演讲文稿:《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来了》,不禁泪眼婆娑,为那些拼命考入一流名校却因患上焦虑抑郁和空心病而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孩子而难过。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养出一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孩子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功。但是,徐教授晒出这样一组数据却令人怀疑让孩子拼命考入一流大学的执念到底正确与否: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的研究生,高达30.4%的学生厌恶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一个学生,也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患者,刚入北大第一学期时,考试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他却尝试了自杀,因为他找不到努力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大学四年,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他的父母想尽了一切治疗办法:吃药、住院,想努力拉他回到正常的轨道,却终究没有成功。最后,他还是退学回家了。想当年,高考的分数出来,再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父母肯定感觉非常荣耀;而4年后,父母却不得不将无法继续学业的孩子领回家,被迫承认失败。这其中的落差有多大?父母的溃败感可想而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北大并不是个案,而是有较大的比重。这些非常优秀的孩子,本来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考入顶尖大学之后,却连成为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奢望。什么样的父母会养育出有“空心病”的孩子?非常焦虑的父母。在中国,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80年代大约是1%到2%,现在是13%,说明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抑郁症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当中有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在身患焦虑的孩子中,有高达50%的家长就是焦虑症患者。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上最安全的时代,也是最衣食无忧的时代,也是寿命最长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焦虑?1、信息太多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更快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大数据分析能够让平台推送给我们更精准的信息,但是,太多的负面的信息让我们惶恐,那么多优秀的孩子让我们感到压力,各路教育专家的观念让我们难辨谁是谁非,中考、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在这些信息的狂轰乱炸下,能保持住平和的心态确实很难。2、物质的丰富让我们不必为生存而担心往上数两代,我们祖父母可能每天发愁的是孩子今天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生病的话怎样才能不花钱就能治好?只是为了活下去他们就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所以他们没有富余的精力来关注孩子是否成材。而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有了更多闲散的时间和精力,孩子是我们最得意的作品,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成就孩子的未来,并期望孩子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若孩子稍微偏离设定的轨道便会感到失控的危险。前段时间有一位妈妈火了,因为她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寒假里做了376张试卷。话说,我家上高中的孩子一个假期也做不了这些卷子的一半,一个7岁的孩子,本来应该以玩乐为主的年龄,却被迫埋在题海里,妈妈说是孩子自己喜欢做,我却担心孩子到了十几岁会不会厌学。如果说这位妈妈是在折磨孩子她肯定觉得特别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当然,这样的妈妈属于个例,但是确实有很多父母在鸡娃的路上乐此不疲,她们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掌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些孩子可能是成功了,有些孩子却失败的一塌涂地。适当的焦虑是人面对未来不确定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感,我认为只要这种焦虑不影响到周围的人就在正常范围之内;而过度焦虑就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的伤害。怎样才能做一个不过度焦虑的家长?如果我们的家充满压力和焦虑,你会喜欢回家吗?你会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很难是吧?孩子也是如此。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平静的、温暖的家庭环境。1、欣赏你的孩子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做到无条件爱孩子。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开始对他有所期望时,我们发现,无条件的爱孩子、包容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督促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考入名牌大学,而孩子却不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难道要表现得无所谓吗?我认为,不管我们对孩子怀有什么样的期望,首先要让孩子有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允许他有自己的爱好,支持他做喜欢的事情,哪怕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爱好,哪怕占用了孩子一部分学习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有会良好的自我控制感,才会激发出内在的驱动力。他有自己的目标,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他有努力的方向,他就知道如何能让自己开心。2、别害怕未来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其实所有的焦虑都关乎我们控制不了的未来,所有情绪上的痛苦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种要改变当下现实的愿望(我想让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更好,社交更好,焦虑更少,吃得更多[或者更少,或者更好],而不要如此沉迷于打电玩和刷社交媒体等)。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孩子的生活,安排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只有没有特殊情况的发生,大多数孩子都能安危度过童年和青春期,哪怕中间会遇到一些麻烦,但都会得到圆满地解决。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认为儿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准确地引导着他们成长,而我们成人既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缔造精神,一切都由自然掌控,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有爱的环境,让他们的心智得到茁壮地成长。所以,对孩子的未来少一些担心,他们会成长为应该成为的样子。3、做一个平和的家长家长的焦虑会通过日常行为渗透并影响到你的孩子,哪怕你想装都不行,孩子是天生的敏锐的观察者。如果家长本身非常容易焦虑,若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开始担心,于是对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而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叛逆,继而会让他的焦虑指数飙升,控制欲更加强烈......有这样父母的孩子,绝大多数的行为和表现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望,自身的控制感会大大降低,导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最后,成长为一个“空心”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焦虑的家长,首先,想想你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挑战,今天还在吗?是否依然困扰着你?既然你当年都有机会战胜挑战得到成长,那你的孩子在今天也同样如此。其次,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孩子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还是普通的孩子?我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子?甚至,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能接受的孩子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孩子当下的状况,那么我们就要相信他,他即使在某个阶段表现不佳,或者他有一些很难纠正的缺点,我理解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部分。但我并不纵容他,我要给他设置合理的边界,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前行,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人类的虚荣心让我们产生攀比,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们焦虑,阶层的滑落让我们恐惧,但孩子不是我们的工具,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他们只有在完整的精神世界里学会掌控自我,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才能完成自我的统一,找到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