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与人文相融——高校体育课程观的反思、解析与重构夫灵公也

科学与人文相融——高校体育课程观的反思、解析与重构

高校体育课程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和手段对参与的主体——人进行教育,这就必然要涉及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因为,人作为体育运动的主体,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实施中,要兼顾二者,既需要科学知识的保障和支持,又需要人文精神来引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优秀的思维品质等非常重要。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科学与人文也时常存在着博弈,如何正确处理科学与人文二者的关系?谁会是更为重要的那一个?二者关系处理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高校体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也必然决定着高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杨叔子院士认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就像人的大脑不可分割,“分割对立则两弊, 互补交融则两利”。从宏观方面讲,科学观重视理性思考,追求真理、规律和知识;人文观则立足于人的存在,追求的是人的情感、信念和价值。具体一点而言,科学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及其规律,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人文主要是解决“应该不应该”的问题,是真善美的求善的问题,是为人之本。可见,在科学与人文这两者中,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和谐的纽带,集中体现在重视、尊重、关心、爱护他人等方面,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文明前进的内在动力,科学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人文价值。 二、以科学为主的体育课程观反思科学的主旨在于求真求实,在于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逻辑的、实证与一元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仰仗着科学的快速发展,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科学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带给人们许多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产生科学可以主宰一切的意识,对其顶礼膜拜而不顾其它,“人文”由此被流放至边缘地带。对一定阶段的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同样如此。在科学主义的引领下,课程领域出现了诸如要素主义、泰勒原理、结构主义等科学主义课程流派。这些科学主义课程流派强调以科学作为导向,以理性作为准绳,重智力培养和系统的学科知识传授,以艰苦的训练作为课程途径等等,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科学,忽视了人文。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体育运动训练的微型机构和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装备在训练中的应用,都为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在学校体育训练中,从运动员选材、组织运动训练、保持竞技状态到疲劳与恢复等,都与以上的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对普通体育教学而言,表面上科学技术发展对它的影响并不如对运动训练那样事关利害。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的采纳等方面来看,也都是侧重于科学的成分多一些而人文的东西相对偏少或不足。科学技术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重视并不意味着过分依赖,因为里面还有超越科学以外的问题有待解决。就高校的体育教材来讲,相当数量的教材注重的是技术、技能等科学视域下身体运动应该怎么训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爱好却明显被忽视了。尽管表面上学生被视为主体,但背后操纵主体的依旧是生硬的“科学态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的偏重科学主义,就容易使体育课变成一种纯生物学的改造过程,追求“行为目标”而忽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这似乎给了困扰高校体育工作多年问题的一种提示:尽管场地设施和教材日益完备和科学化,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形势严峻,显然仅停留在科学层面来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是不够的。三、人文与科学相融的高校体育课程重构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育的人才兼具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与人文相融”的课程观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方面,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促使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合璧,使人不断地追求自身完善。大学体育科学与人文相融,不必表现出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你是你我是我”的二元分立思维方式,而应当明确了解体育这门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重新建立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相适应的大学体育课程新体系。科学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融合是体现学科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协调整合、互为促进。(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最大自由地选择就是革新,体育课程建设成为不同运动项目的拼盘,由于缺乏对这些项目的“统整”,难以提炼出大学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从而导致体育课程内容的学术性较低。“课程必须借助学问知识构成”,但由于受“技术理性”控制, 对人需求的漠视是传统体育课程的致命弱点,表现为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运动负荷的教学与训练;看重学生运动素质的评价,忽视对人健康的整体评价;教学中盲目追求运动技术的“规范”和“标准”,为教而教,缺少对人终极关怀的人文意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课程实施过程应该时时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技能的机器,而是有自己的选择和倾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和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以便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门课程能否取得成功与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后都需要教师这一关键因素去加以调整和理顺,包括教师本身这一要素,只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才能收获最大的教学效果,包括选择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项目与内容、创新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与课程的评价反馈等,都要教师“事必亲躬”。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加强自身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摄取和知能体系的建构,不单注意教师“显性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和作用,还要发挥其“隐性课程”如独特的人格魅力、乐观的人生态度、渊博的知识体系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课程目标要明确体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与协调课程目标本身就反映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课程目标的选择和制定就是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调查研究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目标一旦确定之后,它就会主导课程内容的选择,进而主导课程实施的整个组织过程。对全国的高校而言,教育部门只颁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则要靠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因此,各所高校相同的体育项目要达成的课程目标也不尽一致,这与各个学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办学风格和科学人文底蕴相关联。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也要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着力构建能够体现和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使中外体育文化在校园均衡发展,共同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在设定课程目标时,科学性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达到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技能掌握等要求,人文性方面要综合考虑文化传承、精神塑造、品质培养、社会适应等,实现课程目标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四)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科学与人文教育因素兼具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内容的选择搭配要考虑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外、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均衡项目设置,兼顾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协调,达到“科学与人文相融 育体与育心并重”。开设的课程,不单单要考虑如何学得好、学得精、或者说如何比赛成绩能更优异,而是要着重考虑这些项目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的教育性因素是否比例协调,达到效果的优化和最大化。在实际的教学、训练、竞赛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体育态度和兴趣的培养上,加强他们对体育作用和功能的深入认识,不从体育项目或比赛本身,而是从对学生的教育性出发衡量其存在的价值。体育课上,老师们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多种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还要结合项目起源与发展、欣赏及礼仪、著名运动员成长成材的事例等来教育和激励同学,使他们不但热爱所学的运动项目本身,更要懂得所学的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观看美国NBA篮球联赛,不单领略球员的高超技艺和每场比赛胜负不确定性的扣人心弦,更从中认识到竞技体育的本质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正如美国NBA教练员托尼说:“美国NBA认为篮球的本质是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要打篮球,我更要受教育”同样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观——打篮球只是一种手段,而接受教育则是真正的目的。大学生们不但在赛场上展示了个人风采,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更是把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辐射到每一所高校。要想篮球打得好,就得进行科学训练,包括身体的、技术的、战术的、心理的等许多方面,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而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赛场道德的养成,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人文素养也同时得到培养和提升。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科学与人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体育课程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兼顾和均衡发展。四、小结“科学与人文相融”的高校体育课程观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与要求,是大学体育课程新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运动是促进人自身发展的一门课程,人的运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同时人类对于体育运动又有自身的感受和思想世界,这种关系的结合导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二者不可偏废,既要注重科学因素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和干预,又要注重人文因素的培养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因为,没有科学,课程实施便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而少了人文,则会事倍功半,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科学性与人文价值应趋于整合和平衡。(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博士、研究生导师 吴昊)

汤斌

211大学高材生体操奥运冠军:三人北大,一人北体大,一人北师大

中国女子体操队在我国奥运会历史上一共获得了六枚金牌,洛杉矶奥运会高低杠冠军马燕红,巴塞罗那奥运会高低杠冠军陆莉,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北京奥运会女子团体冠军和高低杠冠军何可欣,伦敦奥运会平衡木冠军邓琳琳。其中有些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学历非常高,其中有三人还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下面来看下。刘璇的优势项目就是高低杠,退役后,她进入娱乐圈,出演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女主角。她的老公王弢是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两人婚后有一儿子,小名叫“雄赳赳”。刘璇退役后,顺利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陆莉曾经夺得过巴塞罗那奥运会高低杠金牌,退役后先是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第二年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深造,如今已经从北大毕业多年。邓琳琳曾经拿过北京奥运会团体金牌和伦敦奥运会平衡木金牌,退役后前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在2017年夏天已经顺利毕业。何可欣在北京奥运会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夺得过体操世锦赛和世界杯高低杠冠军,实现了高低杠金牌大满贯,被誉为“高低杠公主”。退役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系,在去年7月份已经毕业。杨伊琳的强项是跳马、高低杠和自由体操,北京奥运会的女子团体,她参加了跳马和高低杠两个项目,并有不俗发挥。退役后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如今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辩论赛

盘点中国体坛五大高材生,2人清华,2人北大,刘翔已成博士

中国体育明星在退役之后都喜欢到大学里读书,学习文化知识,深造学业。因为从小就开始专业训练体育,文化课基本上涉及的非常少,日后从事其他行业,对知识都是有要求的。而中国的各大名校也十分欢迎体验明星到自己学校就读,所以对他们也是格外开恩,很多体育明星都是通过免考的方式进入到了名校。当然,名校这样的做法,人们也是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提出不太公平。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体坛五大高材生,他们就读的都是北大、清华等这些全国高等学府。1、邓亚萍 清华大学外语系邓亚萍在乒乒球坛的地位相当于郎平在排球界的地位。熟悉邓亚萍的人知道,她的自身条件并不好,只有1米55。但是邓亚萍身上的体育精神确实很少人能够企及的。正如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评价:“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邓亚萍14年的运动生涯中,一共夺得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1997年,邓亚萍来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2001年,邓亚萍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但是她并没有满足与此,同年9月,邓亚萍去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2、伏明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班提起伏明霞,有一个属于她的跳水时代。她是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1992年7月,年仅14岁的伏明霞夺得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伏明霞同时获得了女子10米跳台与女子3米板的冠军,她成为中国奥运跳水史上的第一个板台双冠王。2000年悉尼奥运会,伏明霞成功卫冕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板的金牌。帕卡琳娜曾经评价伏明霞:“我觉得伏明霞是个天才选手,在她的时代,她已经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她无疑是当时的王者。”1997年,第一次退役的伏明霞进入了清华大学,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本科生。3、刘璇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说到体操冠军刘璇,人们说她是一个大器晚成者。直到1998年,刘璇才第一次获得世界杯赛单项冠军,而1984年,刘璇就开始了体操训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刘璇夺得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退役之后,刘璇正式开始了北大的求学生涯。4、戴菲菲 北京大学广告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双学位戴菲菲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全运会艺术体操冠军。她有着典雅的气质,美丽的面庞,身材高挑,被人们称为“中国体坛第一美女”。有媒体曾赞誉她:戴菲菲五官十分清秀,即便是素面朝天也掩盖不了她的好品味,写真中时刻体现着其典雅的气质。戴菲菲退役之后,进入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深造,毕业时她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拿到了广告系和艺术系的双学位。5、刘翔 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特招生用名噪一时这个词语形容刘翔再合适不过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一鸣惊人。两年以后,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同年,世界110米栏排名第一。刘翔因伤病退役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对他抛来了橄榄枝,刘翔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个人认为,体育明星在退役之后去读大学是件好事,第一学习文化知识,第二,弥补大学经历。至于国内名校对体育明星抛出橄榄枝,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些运动健儿为国争光了。而且,体育明星对这些名校也会带来一些宣传和影响力。

九天

全球体育院校排行榜再度刷屏!该相信榜单还是相信自己?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今天,体育高校人的朋友圈又被一则《全球体育院校排行榜》刷屏了。这份榜单上,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排名全球第一,而英国拉夫堡大学则名列第二。此外,榜单上有4所大陆学校上榜,唯一跻身前100的是上海体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体院也名列其中。这份榜单究竟有怎样的标准?对于体院学生,或是想要体育留学的你来说,解读这份榜单的故事你不该错过。文/ 圈哥今天,你被这样一份体育类院系学术排行榜单刷屏了吗?特别地,中国内地也有四所高校上榜——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高校的排名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更何况,由于关于全球体育类高校的排名和分析凤毛麟角,这份榜单的出炉瞬间引发了从国内外体育院校毕业,以及即将接受体育院校教育的人群的关注。排名发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事实上,虽然打着“全球”的旗号,但这份榜单是由中国教育机构“软科”发布的,这个机构曾发布过全球各类大学的排名信息,而去年他们也发布了第一期的报告。当时,同样引起了体育圈的轰动。据软科方面介绍,他们发现高校的排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他们这次选择了全球学术表现领先的体育院校以及设有体育类院系的综合性高校,利用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对它们在同一标准下进行了排名。在这份标准下,今年这份第二年的榜单也就此问世。更多高校资讯:还在体育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这5家美国院校可能会是你的体育梦工厂根据其官方网站介绍,他们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Sports Science 以及Hospitality、Leisure、Sport& Tourism两个学科文献的作者地址,得到一批有一定科研规模的体育类院系名单。而后他们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论文数(PUB)、论文被引次数(CIT)、篇均被引次数(CPP)、Top25%期刊发文数(TOP)、国际合作论文比例(IC)五个指标对全球体育类院系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定义如下:哪些院校进入了排行榜?2017年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中,全球共有37个国家293所高校的体育类院系榜上有名,其中有16所为专门类体育高校。入围榜单的综合性大学体育类院系包括运动系、体育学院、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人体运动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学院等。全球十强高校中,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占了较大比重,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运动与营养科学学院”再次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总体影响力和高水平成果数量,摘得世界第一的桂冠。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 ”列居世界第二。专门类体育院校中,有排在第3名的挪威体育学院和第8名的科隆体育大学。延伸阅读:德国唯一一所体育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管理项目介绍按所在区域统计结果,欧洲体育类院系有12所跻身全球前二十名,有41所入围全球百强,总计共有122所体育类院系进入榜单,优势明显。按国别统计结果显示,美国凭借多达78所的上榜高校数量再次名列榜首,成为全球体育科研总体实力最强的国家。数量排名第二的是英国,有39所高校入围榜单。澳大利亚虽然仅有20所高校入围榜单,却有4所高校跻身全球20强。迪肯第一上体超北体,原因何在?从评价体系来看,这份榜单的确针对的只是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学术水平,并非一个综合的实力排名。当然,学术能力是否过硬,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所大学的体育方面的造诣。迪肯大学之所以能排在第一,源于其体育在运动与营养方面的杰出能力。而对于学术化极强的运动营养方面,迪肯大学当然会在论文数、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方面占了不少的优势。而拉夫堡大学能够排在全球第二的位置,除了过硬的学术能力外,其体育运动于健康科学学院下设的多达20个学科专业,也让其在体育学术维度方面领先其它学校。延伸阅读:拉夫堡大学荣膺全球体育高校No.1,我们为何称它是体育人才的梦工厂?有意思的是,这份榜单排名靠前的学校,基本都是来自英、美、澳以及欧洲的体育高校。这个现象的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这些高校的确来自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其体育学术水平高,体育人才储备丰富,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除此之外,这些母语为英语,或是进行英语授课的海外大学,也的确能够在期刊发表,论文引用方面占到不少的便宜。在国内的体育高校中,上海体育学院排能够从去年的全球101-150的位置跃升到今年的前100,也说明了其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在进行了院系改革之后,北京体育大学也有望在学术层面有进一步的突破。延伸阅读:上海体育学院:绿瓦情未了,体育魂脉长延伸阅读:北京体育大学:莘莘学子心,悠悠北体魂学术水平=学校实力?这样的一份榜单,让我们对于国内外的体育院校的学术水平有了一个更具体的了解,但以它来作为一份评定学校好坏的依据,甚至是未来择校的参考,恐怕有些偏颇。我们来看看今年发布的另一份与体育高校有关的榜单。去年6月,英国的体育商业媒体Sport Business International (SBI) 公布了一份2016全球体育商业研究生课程的排名。在这个评选中,毕业生就业率、教学满意度、校友资源等方面占据了85%的权重。在这份排名中,俄亥俄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排在了第一位,但在软科的榜单中,俄亥俄大学仅仅排在51-100位。而之前排名全球第二的拉夫堡大学,其体育商业研究生课程甚至没有办法入选这份榜单。不过,拉夫堡也不用灰心,很快,在2017QS世界大学排名中,拉夫堡大学又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并列体育类大学全球之首。这个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由一家名为Quacquarelli Symonds (QS)的英国教育机构制作,同样具有极高的公信力。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把评判的标准稍微转换一下,不同国家、地区的体育高校排名,也可能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体育产业热,从政策到资本,从就业到教育,都开始将目光放到了体育。于是乎,从来没有发布过的关于体育高校排名的信息,瞬间被大批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刷屏。然而圈哥想说的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排名,并不能为正在面临择校的你选到一所最适合的学校,也不能为已经毕业的你在职场上加多少的分数。延伸阅读:高中毕业赴美留学,获全额奖学金进NCAA一阵,她想帮更多运动员走上成功路就时下热门的体育管理专业而言,其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门槛并不高,只要内心喜欢体育,都能够有能力与动力去精进。想要把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硬实力,需要太多的实践和操作,看似简单的理论嫁接在实施过程中有太多的困难。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拿到一个在排名上响当当的体育高校文凭,而是依靠这样的平台,利用所能接触到资源来尽自己所能去实践,去探索。只有这样,当体育产业的朝阳照进现实时,我们才有能力去拥抱着第一缕曙光。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

大肚腩

柯洁免试上清华,盘点体育圈学霸,四肢比你发达,头脑也不简单!

2019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推荐名单开始公示,柯洁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天才配名校,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的好评。毕竟专业的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很高,很难再分心学习,在为国争光上他们非常努力,那么稍微给点优待也是正常的,但并不是凡事都有例外,体育圈也有真学霸。1、雷声,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冠军,根据国家政策内,雷声本可以到北京体育大学深造,但雷声放弃了保送的机会,雷声说要上学就去一流的综合大学,从本科开始学,学学体育和击剑之外的东西,才能真正的了解外面的世界。2009年雷声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一边训练一边读书,没有功课挂科,4年本科结束后跨专业读研进修,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MBA的硕士课程。2、邓亚萍,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本科清华大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剑桥大学,而且主修专业还是难度极大的经济学。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到剑桥读一个博士学位,我周边的所有人包括萨马兰奇,通通都让我别去读,他们觉得太难了,但我仍然非常的坚持,我觉得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嘛要等下辈子。3、王宇,雅加达亚运会跳高冠军。人称跳高吴彦祖,清华经管男神。曾放弃体育加分,高考进入清华大学,每门成绩基本都维持在80分以上。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拿下硕士学位。我是理科生,跳高又和许多物理知识有关,比如助跑时跑弧线就是向心力的原理,把物理的知识融进去,学起来就很快。所以我希望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和天赋。4、林书豪的SAT成绩总分2400,考了2330,其中数学是800分满分。高中的GPA是为4.2, 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社会学。5、邵婷,中国女篮运动员,CUBA冠军,CUBS冠军,WCBA冠军。2008年以普通考生身份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相继攻读了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据报道她读研期间,综合成绩排名班级第六,主持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荣获各种学业奖学金。因为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所以北师大对我来说就是非常的那个契合吧,我觉得。柯洁免试上清华,盘点体育圈学霸,四肢比你发达,头脑也不简单!大家怎么看呢?

得其两见

盘点在名校当老师的名将!刘伟北大,牛剑锋北体大,陈金哈工大

许许多多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都喜欢都大学里当老师。毕竟,大学老师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除了收入不错之外,其社会地位也非常之高,是许许多多运动员向往的职业之一。在退役的运动员名将中,都有哪些名将在知名高校当老师呢?刘伟: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伟,乒乓球名将,世界冠军,在退役之后,她去了北京大学读书,在1999年-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收获了法学学士学位。毕业之后留校,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她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如今,在北京大学工作十多年之久,已经是北京大学的副教授了。牛剑锋: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牛剑锋,乒乓球名将,世界冠军,2009年全运会结束之后,牛剑锋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牛剑锋留校任教,担任北京体育大学的乒乓球老师。现如今,在工作几年之后,牛剑锋已经是副教授了,晋升速度非常之快,简直是羡煞旁人。陈金: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陈金,羽毛球名将,世界冠军,退役之后,陈金曾担任中国羽毛球女单主教练。不过,因为成绩不佳,陈金下课。2018年开始,陈金正式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师,负责哈尔滨工业大学羽毛球教学。曲云霞:东北财经大学讲师曲云霞,田径名将,世界冠军,退役之后,她去了东北财经大学读书,大学毕业之后,她留校任教,成为了东北财经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毕妍: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毕妍,中国女足名将,亚洲冠军。她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在北京师范大学,退役之后,她留校任教,主要负责校园足球的教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在毕妍的训练中发展非常之好,至今为中国女足输送了不少好苗子。吴静钰: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吴静钰,跆拳道名将,奥运会冠军,退役之后的她去了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她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师,负责跆拳道教学。楚金玲:大连工业大学讲师楚金玲,中国女排名将,亚洲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退役,退役之后,楚金玲成为了大连工业大学的体育老师,负责排球方面的教学工作。许诺:北京科技大学讲师许诺,篮球名将,亚洲冠军,退役之后,从2016年6月开始,许诺到北京科技大学担任体育教师,负责篮球教学。(文/小辣椒,转载请注明出处,谢绝抄袭)

苏秦

喜报!衡水中学这名体育特长生被北京大学预录取!

2021年1月1日,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乒乓球特长生杨若萱同学在北京大学乒乓球高水平招生测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北京大学高水平校测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以生源地二本线65%的分数被北京大学预录取资格。杨若萱同学的成功是自身不懈努力、教练员悉心指导与学校科学培养的共同结果。在高三乒乓球队员校测的前两个月时间里,教练员结合学生特点安排针对性训练,对学生不足进行指导。杨若萱同学秉持“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人生格言,每天认真训练,晚自习时间还会继续加练,她为了梦想拼尽全力,最终取得好的成绩,走上更高的舞台,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杨若萱同学突破历史,成为我校第一名以体育特长专业成绩获得北京大学预录取资格的学生,她充分诠释了衡中学子追求卓越、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面貌,以优异的成绩向我校70周年校庆献礼!2020年,衡中体育特长生985、211、双一流重点大学升学率达百分之七十。其中,王学尧是全省唯一一名学子以射击特长生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徐彬杰、付婷琦、朱猛考取中国最高体育学府北京体育大学。40人免试保送重点大学,其中8人获得长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重点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免试入学资格,32人通过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试,免试保送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高校。44人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专业通过率达百分之九十九。近年来,学校共培养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8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68人,二级运动员1000余人,先后为北京体育大学输送50余名优秀学生,连续3年为清华大学输送高层次专业人才,为荷球、雪车、篮球等3个项目国家运动队输送多名专业人才,5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比赛并斩获3项世界冠军。来源:衡水中学文 | 焦拥军编辑 | 贡一鸣审核 | 邱 蕾

拉雷手

号称体育专业的顶级殿堂的北体大实力咋样?毕业生出路咋样?

50年代时,我国教育学苏联,细分出很多专业高校,北京体育大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目前各个省份都建有体育学院,好多综合性大学也都有体育学院,但是在体育专业方面,北体大似乎更权威,那北体大实力如何?毕业生毕业后出路咋样?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为基础成立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隶属国家体育总局,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现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这样看来,学校在体育方面的确实力很强啊!北京体育大学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2963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其中本科生2242人,就业率为98.79%;研究生721人,就业率为93.48%。学生男女比例中,男生略多。注: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是2017年10月31日。具体去向:相比较而言,本科生在升学和出国人数较高,而研究生在签约和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多,具体的分布是:国内升学情况:2017届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为487人,主要集中在本校(72.9%),其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出国留学情况:该校2017届毕业生出国人数为155人,毕业生出国的首选目标是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就业行业分布:该校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有:教育(22.65%),文体娱乐(15.65%)及农林牧渔(10.24%)。本科生较为分散,研究生在教育行业集中度比较高,达到49.38%。就业单位性质:北体大毕业生落实单位比较多类型是:其他企业,中初级教育单位,高级教育单位。其中本科生就业最多的是其他企业(15.2%),中初级教育单位(9.43%)和高级教育单位(8.95%)。而研究生就业最多的是高等教育单位(29.78%),其他企业(16.36%)和中初级教育单位(14.81%)。就业区域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52.12%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工作,京外就业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3.9%)。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在经济发达区域发展。毕业生薪酬:根据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最终落实的平均薪酬是8.71万元,比预期低2.11万元。本科生薪水较高的专业有运动训练专业(10.55万元),舞蹈表演专业(9.62万)。研究生最终落实的平均薪酬8.67万元,比期望值低。研究生薪水较高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10.5万元),社会体育指导(9.2万元)等。看来在体育行业,学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任何体现。作为行业领军的北体大,就业率很不错,毕业生的薪酬在北京应该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那我们看看哪些专业的就业率较为一般呢?本科生:新闻学,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休闲体育等11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硕士生:行政管理(1人未就业,66.67%),体育教育训练学(89.23%),体育教学(89.57%)综合来看,这是一所就业率很不错的学校,薪酬待遇没有体现出学历的差异来,这是以后需要该校在培养时注意的,如何体现研究生在能力上的优势,关于北体大的就业,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独无有

中国最强六所体育学院:全部进入世界前三百强!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体育学院,就立马想到了很多体育项目,但实际上,体育学院的研究方向可不仅仅是体育项目,体育学院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在近现代,体育学院的相关研究,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帮助。近日,软科发布了2018年全球体育类学院学术排名,内地有六所学院上榜。这六所学院分别为:上海体育学院、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在世界上的排名位于51-100名区间,而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在世界上的排名则位于151-200名区间,其余四所体育学院的世界排名都介于201-300名区间,可以看出,国内的这六所顶尖的体育学院,在世界上的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今天编者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几所学院的一些情况。No.1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原名华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学校是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单位之一,2003年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方向)、新闻学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体育、艺术、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从学科建设方面可以看出,上海体育学院目前的研究范围非常之广泛,而且就体育运动项目而言,上海体育学院所取得的成就也非常的惊人。No.2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于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今北大医院)的医师督导医疗体育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运动医学研究所,于1959年1月成立于北医三院,1989年成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成为唯一的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2000年成为全国唯一的运动医学领域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立单位,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医务监督和运动康复四个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No.3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除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运动员之外,在体育研究以及管理方面,也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在体育学术研究方面,北京体育大学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No.4 首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始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院校。1962年7月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2月,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学校现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No.5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师资方面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以及众多人才。可以看出天津体育学院在天津恢复了直辖市之后的发展,也是非常的顺利,一跃成为内地体育学院中的佼佼者,不论是在培养运动员方面,还是在体育学术研究方面,天津体育学院在近现代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令世人瞩目的!No.6 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2001年之前,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硕学位授权点28个,是全国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类名

北大研究生,曾经打破全国记录,但却遭田径禁赛!

田径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全民运动,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老年人俱乐部,各处都充满了体育竞技的色彩。由于现在推崇全民健身,所以体育项目也被增加到了中考项目,而且占分比重逐年增加,在某一方面来讲,体育素质好就能够决定学生对于高中的选择,甚至影响大学的录取和今后工作的需求。说到体育跟教育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起这位打破全国纪录的田径运动员了,他就是郭钟泽,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因为郭钟泽曾遭遇了一年的禁赛。在今年的六月份,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半个月,是禁赛一年以来首次复出比赛,并且取得了冠军的成绩。在6月2日的时候,由于今年的体育赛事都被推迟至下半年,所以很多项目都举办了队内赛,田径也不例外。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举办的这场男子四百米比赛中,一共经过了初赛、复赛,和最后的决赛,经历重重选拔,最终确定了参加选拔的93名运动员,考核了一个冬季训练的结果。在郭钟泽被禁赛以前,曾经是全国男子四百米比赛的纪录保持者,这项纪录在郭钟泽之前,已经尘封了十六年,无人打破。郭钟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九零后选手,年轻的心态让他即使在遭遇禁赛之后,也能够调整心态重新回到赛场。这个体育健将老家来自辽宁,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眼镜飞人,从这个绰号中就能看出来他的实力有多强,以及在赛场上的表现有多猛烈。其实这个记录被打破的时候,郭钟泽还不满二十岁,在2015年的时候就在全国男子四百米总决赛上,拿到了冠军奖杯,并且以45秒66的成绩打破尘封的记录,从此陈给了田径圈子的知名人物。就是这样一位大家赋予了很高期望的运动员,却在2018年的亚运会上给我们带来了失望,因为缺席运动会,所以外界媒体一直议论纷纷,在当年年底的时候,国家体育局公布了关于郭钟泽的违规处理结果,原因是未以正当理由为由,而未完成样本采集。这位年轻的运动员,在体育界来说,算得上真正的学霸级别,在2019年本科毕业以后,攻读了北大硕士学位。如今已经复出的郭钟泽,现在才不满24岁的他仍然有机会参加东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