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考研报考这3个专业,超七成能被名校录取,你选对专业了吗还善款

大学考研报考这3个专业,超七成能被名校录取,你选对专业了吗

近几日,教育部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也确定了2019年研招初试将于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举行。随着时间越来越靠近,各位考生不知道都准备的怎么样了呢。根据相关统计,今年报考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去年的220万人,现在考研的形势也越发严峻了起来。其实,近几年中研究生的录取人数一般都在50万人左右,而且大多数是被普通院校录取,985,211录取人数屈指可数。现在许多大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部分人为了文凭,另部分,也是大多数是为了就业。学习好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兴趣,没有兴趣当然学起来会很吃力,所以现在研究生很难做出非常优秀的成绩,今天介绍的这三个专业可以说是最容易被名校录取的专业了,各位准备考研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农学这个专业一听就不是热门专业,很多考生都不愿意报考这个专业,认为农学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整天跟农作物打交道,正是因为这点所以这个专业很容易被名校录取,农学专业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学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所以准备考研的同学们可以仔细考虑一下。文物与博物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是属于历史学类的专业。这个专业每年高考报考的人数就比较少,考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竞争压力相对于热门专业小了很多。很多985,211大学开设了这门学科,报考难度是相对比较低的,喜欢历史的同学们可以报考。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是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专业,相对于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对来说就不是很广了,毕业后一般是留在大学或者进图书馆、科研机构等从事古典文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每年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都不多,目前,拥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等都是比较厉害的大学,想报考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以上就是很容易考上名校的三个专业,这三个专业虽说相对比较冷门,但是对于想进入名校的同学这些专业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毕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就和专业有关,可以先顺利进入名校再考虑以后的发展。你们认为报考什么专业比较好呢,欢迎留言评论。

大而无当

今年考研数学英语难度很大,农学类国家线会怎样变化?

一、今年农学类考研难度加大农,天下之本也,这是两千多年前汉景帝说的一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农业对于国家基础而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曾经是传统农业大国,现在刚刚转变为工业大国,为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国家政策也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因而这两年考研农学类也难度有提升;此外,今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农学类的报考人数也有一定程度增加,这进一步增加了农学类考研的难度;另外,今年总体而言考研题目的难度较大,而农学类是需要考英语的,并且英语历来是农学类考研的一大难点,今年英语的难度较大,特别是英语一的难度较大;农学也会选考数学,今年数学的难度也较大;这种种因素,都会对今年的农学类考研国家总分和单科线构成影响。二、近年来农学类国家线回顾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农学类的国家线总分一直没有变化,为255分(A区,以下涉及数据均为A区),这个分数确实较低;单科线保持在34分左右(满分100分科目)和51分左右(满分150分科目),基本没有变化,这个分数也较低。三,今年农学类国家线分析预测农业女硕士总分线:基于如上所述,今年农学类考研难度加大,今年总分线大概率会有小幅度的提升,预计不高于260分,最大可能是260分的国家线。单科线:由于今年英语数学考题难度较大,英语会对小科(满分100分科目)有一定影响,但数学只是可选择的科目之一,实际选择考数学的考生,从最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数量并不太大,所以数学较难对大科(满分150分科目)影响不大。故今年单科线会略有变化变化,预计小科不高于34分(满分100分科目),最大可能为34分;预计大科为不高于52分(满分150分科目),最大可能为52分。你怎么看呢?

爱作战

考研:难度最小、最容易考上名校的三个专业

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考研的人数也在快速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的行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学历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很多本科毕业生连递简历的资格都没有,直接排除在招聘大门之外。有些企业即便招收部分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与研究生相差也很大。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工作,或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于是选择了考研。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考研人数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今年更是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报考人数接近290万元。而今年的招生计划,在七十万左右,招录比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在25%以下。可见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根据前几年的研究生考录比统计,报录比最小的是这三个专业,每年通过率比较高,考研最容易,并且考上名校的几率也比较大。1、农学农学是农业科学大类里边的一个分支,是农科领域的传统学科。这个专业主要以解决人类吃穿为主要任务,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视,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因为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吃饭穿衣问题,随着我国未来对全民健康重视程度的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我国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也越来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个专业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我国这个专业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传统观念中感觉做农业的人没有什么出息,远不如金融、会计、财务等行业有吸引力,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人比较少。然而我国农业类院校却比较多,每个省都有1到2所比较比较著名的农业类院校,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同学,抓紧做好准备入职这个专业,将有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在国内比较有名的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教育学教育学是个比较大的学科,很多二级学科。从教育学大类来讲,每年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小的。通过近几年考研录取分数线来看,教育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录取分数都比较低,我国一直以来对于尊师重教喊得都比较响,但真正落实却有很多问题,导致我国严重缺乏优秀的老师。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出了农村教师专项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加大了教育类专硕人数的招考培养计划,意在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行列。但目前人们对报考教师的兴趣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所以这个专业的录取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分配到教育一线,目前这类学生都是带着编制进入教师行列。其中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师范类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大、南京师大和华中师大等。3、哲学对于哲学很多同学对这门学科望而却步,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个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低。适合英语不好的同学学习。但这个专业是比较枯燥的,大部分老师在同学们考研时,要求学生坚决绕开这个专业,即便是大学期间学的这个专业,也都转了行。如果想在这个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学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考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由于这门课程枯燥深奥难懂,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比较少,录取率比较高。随着国家不断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发展,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老牌名校。这三个专业报考难度比较小的原因,主要是面对就业市场不是很乐观。研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比较大,就业后的薪资待遇比较低,与研究生毕业后的期望值差距太大。希望同学们在考研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首先是你自己喜欢的专业,研究生不同于大学生,因为毕业后你可能就要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只有喜欢这个专业,你才能学好这个专业,研究这个专业。所以怎么选择就看考研学子们自己的想法了!

地狱犬

2021最好考的非全日制双证硕士-农业硕士考研院校分析

2021最好考的非全日制双证硕士-农业硕士考研院校分析农业硕士就业领域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治理部分,院校和科研部分等。接下来,必尚考研为大家分析一下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七所院校考研情况吧!湖北地区:1、 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农业硕士实行以2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短,毕业快,拿证快。非全日制如有需要,学制可延长两年。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满分值100分)、《英语二》(满分值100分)、《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值150分)、《农业经济学》或《农村社会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满分值150分)。2、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参考书目有《管理学》,周三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版、《农业概论》,翟虎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制均为二年,初试为《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英语二》(满分100分);《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150分);《农业经济学》(满分150分)。陕西地区: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制为3年,采取集中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四川地区:1、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川农大”,由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般采取入学不脱产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习年限从入学到获得学位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其中集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2、 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参考书目有:农业经济学 钟甫宁 第五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经济学 李秉龙 第三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发展经济学 张培刚 张建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学 周三多 第五版或者第六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农村社会学 钟淑宝 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庆地区:1、 西南大学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初试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非全日制的学制为3年。在职备考,轻松上岸私信付老师:考研

龙虎

这个时代,你会学农学专业吗?恐怕这才是未来的大热门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1978年进入大学,从一个农家娃走上了农学的道路,完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发端,再到改革开放40年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学校建设,他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感受与见解。他认为,综合性大学开办农学院的热潮是个好事情,农学从“冷”到“热”,也加速了传统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改造以及交叉融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支持。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右)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左)改革开放改变中国 15岁少年走上农学道路陈志文:您是1978年进入大学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您进入大学40年,回顾改革开放这40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孙其信:2018年12月14日那天,我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改革开放40年演出时,感触特别的深。我们国家从封闭的状态到实施改革开放,全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陈志文:可能只有我们经历了的人,才能理解什么叫波澜壮阔。回顾这40年,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孙其信:回顾这40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从吃不饱到物质极大丰富。对于我们做农业的来讲,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小时候家里在农村,吃不饱,做什么都是凭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手表还要工业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物质供应是极端贫乏的。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英国的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介绍,唐朝是中国最兴旺的朝代,经济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依然占到了世界的29%。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1.8%。而201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到了世界的1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经济总量要达到世界的30%。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对外交往中,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们能与发达国家坐在桌子上平等的对话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增强实力,增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过去,在世界合作的评价体系上,使用的都是西方标准,也就意味着西方国家掌握着话语权。2018年10月,根据过去几年与非洲的农业合作经验,中国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南南农业合作的评价框架体系。联合国南南合作委员会主任出席发布会时提到,中国提出的这个评价体系,将会成为未来评价南南农业合作的话语体系之一。这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发展进入变轨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成绩。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能够完整经历从改革开放之前,到改革开放发端,再到改革开放40年,这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震撼是很大的。陈志文:您这一代在短短40年中,可以说经历了西方几个世纪的变化,这是非常难得的。您当时是怎么走上农学这条道路的?孙其信:我考大学时想学的其实是数学。当时,哥德巴赫猜想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伟大神圣的故事。我报考的是兰州大学数学系,后来调剂到了甘肃农业大学。刚恢复高考那几年,也就是“老三届”的学风特别好。我入学时15岁,我们班年龄最大的33岁,但那些老同学们的学习用功程度比我们还高。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而我作为一个15岁的孩子,还是贪玩儿的年纪,有些事情是真的不懂。大学第一年,哲学课听不懂,15岁是理解不了哲学的。所以,哲学是我大学考的最差的一门课,62分。数学是考的最好的,全校高等数学考试,总分120分,我考了118分。二年级以后,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才理解了什么是农学。它不是农村里理解地种地养猪,是一门学问。当时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学校里学习的氛围也特别好。本科毕业时,就觉得还没学够,想继续考研。陈志文:那时候读研究生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学本科毕业,国家就包分配了。您为什么会读研究生呢?孙其信:其实,当时家里希望我早工作,因为弟弟妹妹还在读书。我考研究生最原始的冲动,是我要当大学老师,觉得那是非常高尚的职业。为此,老师们建议我继续读研究生,打下更扎实的功底。后来跟父母亲商量了,他们还是很理解的。在报考研究生时,我心气也是挺高的,听说北京有一所农业大学是最好的,我就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我的导师是蔡旭,是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我读博士的第一年去世了。我师母曾写信给彭真,告诉他导师去世了,并且提到,我是蔡旭生前招的第一个博士,希望领导能将我留校,从事蔡旭未尽的小麦事业。博士毕业时,万里同志批示,请学校研究并征求我家人的意见,建议我留校从事工作。当时,我也正在联系出国读博士后,接到留校的通知后,我非常高兴,因为能在一所中国最好的农业大学当老师。留下来后,一直做教学科研工作。陈志文:这与现在走关系的逻辑是不一样的,那时每一个人都是出于公心。孙其信: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农学发展迎来新机遇 以新学科布局来实现新发展陈志文:“双一流”启动后,各高校纷纷抢办医学院、农学院,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孙其信: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农学是“冷”还是“热”?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农学确实是冷门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至少是在30位。但从高考录取成绩来看,我们在全国大概是80位,因为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是传统农科。甚至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间,我们是按照国家线降分录取的。当时社会上觉得农业苦,对农学概念也不理解。但是现在,从农业研究的拓展和企业的投资方向来看,农业现在变得越来越热。新浪、京东、阿里巴巴、碧桂园几乎全部都在投资农业。前两天我在杭州开会时,有个小伙子一定要跟我见面,他要做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现在依托信息技术出现的智能化农场,恰恰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新农村建设也是现在社会资本投资最热门的领域。中央一直把农业放在了重要位置,这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农业是我们整个国家保持稳定的基础。京东投资10亿,进行机器人养猪。我曾去过京东的一个农牧公司,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们说,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未来将有无限的增值空间。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实现养殖业的革命。比如猪脸识别,通过摄像头识别猪的编号,分析系统中记录的过去十天的喂料信息,并判断今天应该喂多少料,还可以检查是否患病,计算哪天出栏。综合以上的信息,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办农学院。我认为,这反映了农学向多学科综合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我认为这是好事,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支持。陈志文:您是否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孙其信:其实,各个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在同一个轨道上。比如北京大学农学院,他们是以现代农业的经营、产业组织模式和生物技术为主,注重交叉融合学科以及现代经营理念的发展。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擅长的是畜牧园艺农学。新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农学院与传统农科大学恰好能形成互补。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农学的很好的机遇,也是对传统农科大学良好的补充。陈志文:从长远来讲,这对补齐农村短板是一个好事。孙其信:是的。而且,在研究解决农业问题上,有可能综合性大学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在未来更有潜力。在这一方面,我们是有紧迫感的。比如,清华大学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技术用在现代农业上解决农业发展潜力问题,是很有可能超过我们的。所以,我们也在进行自我改造,着眼于农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我认为,综合性大学开办农学院的热潮,也加速了传统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改造以及交叉融合。为了适应技术的交叉融合,满足未来农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我们曾论证未来是否开办农业航空专业。无人机已经成农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大技术。从大面积喷药,到病虫害检测,都需要运用无人机。无人机技术可以解决一些过去依靠人力、传统机械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陈志文:“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您怎么看?在这一个过程中,是否需要减法?孙其信:“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重大机遇和重大事件。经过“211”、“985”工程,我们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明显短板已经缩短了不少。从我们学校来看,首先提出了发展愿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前来中国农业大学视察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更符合中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一个目标,也推动着中国农业大学的转型。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不同,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布局将与传统农业大学围绕农学来进行学科布局是不一样的。康奈尔大学就是一个成功转型的例子,它最早设立时以农学院为主,而现在除了农学,工科也是它的强项。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也是如此,由农学院起家,现在物理学、计算机学、环境学也非常强,并且开始开办了医学。您刚刚提到是否需要做减法的问题。我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遵循优势原则,有舍有增。一方面,要舍得已经非常传统的、需求量小的学科,进行压缩;另一方面,必须要进一步拓展新型学科。中国农业大学新型学科建设主要布局在四大领域。首先是环境和生态领域,这与农业直接相关,并且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大需求。其次是营养与健康领域。在食品行业,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能吃的健康、吃出健康。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建成了北京市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全球招聘,将涉及医学、生物学、卫生、食品、农学等多个交叉性学科。第三是在新型农业的工业化方面。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中国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我们农业经营规模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实现农业的工业化,中国农业是没有出路的。最后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技术支撑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忽略了社会科学对农村变革的支撑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人文与发展学院,要强化农村社会学、法学、老年学,以及与农村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一大半都与农业农村有关,这是国家的重大需要。“双一流”建设推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必然需要以新的学科布局来实现新的发展。另外,中国农业大学的转型,必须要从只研究中国问题,拓展到研究世界问题上来。我们上世纪80年代出国时,看到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在研究非洲、亚洲问题,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一所世界性的大学,如果视野、舞台只在中国,那么在世界上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也直接在非洲进行研究,如塔桑尼亚和马拉维,另外还有教授在柬埔寨、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地。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微博陈志文:中国农业大学都做了哪些减法?孙其信:我们对一些不是特别优势的学科,已经开始进行慢慢压缩,从招生规模到教师规模进行缩减,慢慢引导教师转型到别的方向。最近我们撤了几个学科点,如外国语言文学,陆续也撤了两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高校人才评价体系要“破”,也要“立”陈志文:“双一流”建设掀起了一场人才大战。在人才评价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去五唯”。对此,您怎么看?孙其信:“去五唯”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多政策在前期设计时,愿望是好的,但最后成为“一刀切”的政策时,就会产生异化。我理解的破除五唯,首先,不是取消过去已经实践成功的评价体系,其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在“唯”字上。比如,不管与学校有没有关系,与学科有没有结合点,就引进院士,这就是唯帽子。其次,要完善对人才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一是,要分类评价,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能用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比如,研究社会科学的教师,用SCI发表数量来评价,就是有问题的;而对于做基础研究的教师来讲,其评价标准就得有SCI发表数量。再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很多教师主要是做应用性研究的,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要解决产业中存在的巨大技术问题的,就需要根据其效益进行评价。二是,要注重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价值评价。我们现在把复杂的学术评价简单化、形式化了,放弃了对实质性学术创新的关注,这是最大的问题。国外高校在评价人才时,也看论文发表数量,但更多的是看论文的创新点,看科技成果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国际同行对该成果的评价是什么。另外,对于“去五唯”,我认为,在破的同时,也要立。并不是说不要院士的称号了,也不是说不要高水平论文了。高考改革是有必要的 但要讨论怎么改陈志文:您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这两年新高考改革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您的角度来讲,怎么看待现在的新高考?孙其信:在新高考改革早期设计时,听说过一些讨论,也研究过。高考改革是有必要的,但是怎么改,改成什么模式,是需要讨论的。这次新高考出现了学习物理的学生数量减少的情况,产生了新的偏科。原本这次高考改革是希望淡化文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学习。但改革的结果,是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对于农学来讲,物理知识对于任何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没有学过物理,进入大学后的分班该怎么办?大学阶段还需要补习高中物理,大学教育该怎么办?陈志文:坦率的讲,这次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推动的。一是,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放了进来,加入了综合评价。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是做不到综合评价的。二是,您提到的选科问题,最严重的是浙江,原来63%的学生要考物理,2017年只有35%选择物理,2018年是28%,2019年大概会低于20%,这是非常糟糕的。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不加限定的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是不负责任的。孙其信:我觉得,目前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是很幸运了。但如果不能及时做一些调整,可能会对中国教育制度产生很大的打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高校校长要懂教育 更要有战略思维陈志文:您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都有过长期的工作经历。对这两所学校,您分别有怎样的评价?孙其信:首先,两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1999年合校以后,一个重大的办学特色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得益于当时国务院批复的杨凌示范区的体制。示范区与高校,建立了一种互动同频的发展机制。在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研究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特色,在国内农林高校中也是独具一格的。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基础更加深厚,既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的前沿探索,也有国内产业的独特特色,引领着全国产业的发展。其次,一所地处北京,一所地处西安,在区域发展的作用上也是不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北地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中国农业大学在华北地区的产业、技术上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包括人才培养。另外,中国农业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机遇更大一些,所以其未来的发展将在国际视野下来进行布局。两所学校发展的起点和未来的重点不太一样,但两所学校的文化有非常好的共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文化就是解决农业的实际需要。而中国农业大学有一种文化,叫做“敢为天下先”。所以,中国农业教育、科研的很多开创性领域都出现在中国农业大学,未来也将如此,包括开创新兴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的交叉融合等等。陈志文:您从学生、教师、副校长、校长,这一路走来,您有怎样的感受?从教师到校长,您觉得最大的挑战和变化是什么?孙其信:做高校校长,首先得懂教育。懂教育和当老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作为管理一所大学的校长,要想明白,学校要往哪个方向走,怎么才能够办好?这需要大量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支撑。第二,从教师到校长,战略思维需要变。作为校长,有很多事要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战略上做出误判。对于大学的发展进步来说,战略上领先一步,比战术上的改进,所能赢得的空间要大的多。什么是战略?一是,要考虑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如果大学发展走在了社会进步的后面,就会被淘汰。二是,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趋势,如果逆趋势办学,早晚会走下坡路。三是,也必须关注教育本身的内生问题。我认为,校长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谋划学校发展的战略上,要时刻盯紧社会进步中的变化,把握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世界科技发展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需求。陈志文:您现在还做科研吗?孙其信:科研只能放在业余时间了,大概95%的时间还得放在学校管理上,很少有时间能换挡。但也还是希望能够做一点,做了几十年,突然断掉还是很可惜。陈志文:您对中国农业大学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愿景?孙其信:我希望能将中国农业大学办成一所能够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国农业教育和科技发展未来趋势的现代大学。

虽笑不和

最容易“上岸”的4个考研专业,过国家线就能被录取,但也要慎报

文/郝老师聊教育“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时代慢慢到来,随着大学生逐渐饱和,每个月3000-4000的工作不再那么好找了,所以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提升自己,考上研究生,随着学历的提高,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也都提升了一个档次。不过很多大学生尝到了考研的甜头,开始前赴后继地开始考研,以至于2020年全国参加考研的大学生达到了341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么多学生参加考研,但是录取人数是有限的,所以考研也越来越难“上岸”了不过有这么4个专业,是非常容易上岸的,只要你过了国家录取线,几乎80%就能上岸,尽管非常容易考上,还是没有几个学生敢报。最容易“上岸”的4个考研专业1)农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什么把这两大类归到一起呢,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跟“农村”打交道。人们的生活慢慢进入到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生活大多跟网络、电子设备打交道,几乎没有大学生,想要大学毕业后回家养猪、种地。也正因为这一点,农学和动物医学的考研专业很难招收上来学生,所以他们一般分数线非常低,只要过了国家分数线就能上,但是还是没有几个学生报这个专业,如果说你没有打算毕业后跟“黄土、家禽”打交道,也不要轻易报这个专业。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开设这堂课,有的学校甚至有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学习的都是一些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实际内容,所以非常难就业,就算是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想考研也大多都是跨专业考研。3)考古、古代文献、博物馆专业关于古代文学的专业都是非常冷门的,很少有学生考大学的时候,会选择这个专业,就算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这样在全国都出名的大学,依旧很难招收到心甘情愿来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调剂过来的。所以考研这个专业分数线也非常低,但是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古代文学,想要从事考古工作,还是不要报考这个专业。4)茶艺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茶艺这个专业,比考古学还要冷门,正因为鲜少有人知道,分数线也比较低,应该是所有专业中最低的,但是一定不要为了拿到文凭去报考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从事高端茶品销售、销售经理、茶艺师等工作,只有真正喜欢才能享受这份工作吧。考研确实是迷失方向的大学生不错的选择,但是千万不要随大众去考研,看别人考自己也考,当你决定考研前坐在桌子上想一想,再奋斗一年,努力考研自己是否能找到目标呢?考研后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是郝老师,想要了解高校、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消息,请关注我,将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规则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技兼于事

高考志愿农学专业分低好上,以后会有出路吗?作为过来人想提个醒

又是一年高考落幕季,高考完了,距离高考填报志愿还远吗?作为一名农业领域我会种的服务人员,脑海里想着应该不会有人填农学专业了吧,毕竟见识了这个行业太多的苦和累。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吐槽互联网行业996,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如果你要是一名农业从业人员,那就不是996了,是007,每天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付出汗水和体力不说,一年要担心的事太多了!在南方怕台风,在北怕冰雹;春怕倒春寒;夏呢,既怕暴雨倾盆,也怕遭遇干旱;秋怕寒露风;冬怕冻霜;最怕的是好不容易碰个风调雨顺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头来价格下跌或者无人问津,没有收入,赔个底朝天。我会种上的种友经常吐槽搞农业种植,操不够的心,没有最担心,只有更担心!如此劳心劳力的行业,我想应该没有人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报考的。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报考,农学专业的好学校招生分数相比同水平的学校要低。就拿农学专业数一数二的中国农业大学来说,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坐落北京,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它近三年在广州理科每年的平均招生分数都不超过600分,最低的招生分数线是562分;而与它同水平层次,同属“985”、“211”工程的北京师范大学近三年在广州理科招生的最低分数线就已超过600十多分了,更不用比较其他大热的综合类的北京985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如此看来,无论是北京这个地段还是学校排名,在分数有限的情况下,农学类的好学校不失为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中国是农业大国,现在国家也大力振兴乡村,急需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各大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也纷纷设立农学院来满足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不过,虽然形势一片利好,但是据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就业统计表显示,2018年的中国农业大学5144位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以及博士毕业生)中,仅有400余人毕业后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仅占总数的7.8%。纵观往年,2017年农大没有标注具体的数据,2016年中国农大的毕业生有近500位毕业生选择农林牧渔业进行就业;而2015年中国农大当届选择同一领域的毕业生则逼近700人。可以看到从事农林牧渔业等农业工作的毕业生,正在逐年减少。对于这个现象,究其原因,有人说是收入太低造成的。毕竟据农业部统计调查2018年我国农人人均收入才14600多元,跟2017年相比增加了1000元以上,但是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相比较,农民收入水平确实整体偏低。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就业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在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最高学府,学校在农业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比重极大。先不说花费四年甚至十年的时光和钱财去学一个以后很有可能不会从事的专业,只是基于升学或者兴趣,以自己的体验和看法出发,如果家里有小孩要填报农学专业,你会支持吗?

女巡按

这几个专业,考研难度是比较小的,想要考进名校抓住机会

大学院考试相当于第二次大学入学考试,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否定的,大学院考试的难度和竞争力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大学入学考试,而且大学院考试可以改变两次命运,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这几个专业,考研难度是比较小的,想要考进名校抓住机会。但是,大学院考试本身的难度并不小,更无法想象想考名校的竞争压力,因此,考生很难达到985和211的初回考试的合格线,因此,想进入有名的学校,但是有更好发展空间的考生,在考大学院的时候,根据自己专业附近的水平,可以选择以下难度较小的专业。一、哲学硕士虽然哲学专业的大学院考试难度在所有专业中都比较低,但这也和这个专业没什么人气,作为一个比较“冷门”的大学院考试专业,哲学专业的录取线是比较低的,在受欢迎的专业录取线中最低也以350左右比较,哲学专业的录取线一般在280左右,难度比较低,但是,因为哲学这个专业的理论性很强,很多考生害怕无聊,将来就业面很窄,不想报考哲学硕士,但是,实际上很多名校的哲学专业实力非常强,例如,如果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成为名校的哲学硕士的话,就业前景会很好。二、农学硕士农学专业好像从以前开始就不怎么受欢迎,很多考生在申请大学入学考试的时候也不想报考这个专业,但是,实际上农学专业的大学院考试的难度在所有专业中都比较低,而且考上农学硕士后的就业面也比较宽,不仅是农学方面,还有经济、环境、甚至畜牧业等相关领域,农学硕士的进路也非常多,分数也以250-260左右为目标。三、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在考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中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但是虽然这个专业的本科就业前景不太好,继续读研究生对未来的就业很有好处,因此考上历史学硕士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特别是本专业的学生,历史学的大学院考试因为竞争力不是那么激烈,所以每年的国家线不是那么高,但是,特别重要的是,如果想不断深入地走历史学这条路的话,一定能忍受寂寞,历史学深入研究的道路比较乏味,但由于考研究生的竞争力比较弱,考上名校的可能性比较大,成为历史学研究者的前途也比较光明。那么以上就是这几个专业,考研难度是比较小的,想要考进名校抓住机会,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负面

多所985高校2020考研复试线公布,清华、北大、人大、天大……

自从考研国家线出来以后,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在这几天密集出考研复试线了,截止目前,已经有21所985名校公布了2020考研复试线,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天大等一众竞争激烈的学校。从已经出来的复试线变化趋势来看,有的专业涨幅比较大,甚至有的学校专业比去年上涨了70分之多,这跟每年报考人数都在增加有一定的关系。还有的专业降幅也比较明显,但是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类专业,想必这跟国家对这些专业进行扩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各个学校的复试线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学校的复试线吧。首先是北京大学2020考研复试线,像文学、历史学等专业明显上涨,口腔医学硕士甚至涨幅达到了70分,这也跟报考北京大学这个专业的人数众多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北大的口腔医学专业实力还是很强的?再来看看清华大学的,清华大学还是以涨为主,像应用统计、哲学等专业涨幅均超过了30分。当然也有部分专业有下跌,像工学就下降了10分,单科线也是下降了5分,这对于清华这所工科为主的院校来说降幅已经算是很大了。中国人大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因此上涨的专业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工学和医学的降幅最大,相信跟今年扩招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农大同样是以下降为主,工学复试线甚至下降到了280分,这对于一所位于北京的985高校来说确实算是比较低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农大的工学还是比较好考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理学和农学上面,想报考985高校的学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中国农大。北理工是一所考研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上涨的主要是文科专业,而工学同样是下降了。北理工的车辆特别厉害,就业也非常不错,广大考研学生可以考虑报考。东南大学的考研复试线还是以上涨为主,但是工学毫无例外地下降了,而经济学和法学同样下降。另外医学专业复试线上涨了,可能跟今年报考东南大学的人数比较多有关系。中南大学也是每年报考的人数比较多,最近几年发展也是特别快速。今年分数线还是以上涨为主,下降的主要是工学和理学,医学依旧比较热门,今年上涨了10分。天津大学今年考研复试线普遍都涨了,包括工学复试线都上涨了10分。这跟今年考研人数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报考天大的学生一直都很多。以上就是今天汇总的几所高校2020考研复试线,希望对大家有用。这个时候国家线和复试线都出来了,大家也需要好好准备复试和调剂了。下一期还会总结其他985高校的考研复试线,大家可以关注我。

沙妙

考研很“简单”的4个专业,过国家线,就容易被录取,值得参考

如今高校本科扩招已经成为了趋势,2020年教育部宣布高校研究生招收名额将同比扩大5%,之前是本科生扩招,如今研究生也进行了扩招,很多人说,这意味这如今研究生才是学历的起点,本科生早已经”烂大街“。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众所周知,随着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研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2020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共计341万左右,这样的考试人数,和小型的高考并无区别。和高考不同的是,即使考研初试通过,还要进行一轮复试,有些好学校复试通过率还不到50%,很多人都说,都觉得高考很难,直到考研才发现,原来更难的还在后面。面对难度如此之大的考研,怎样做才可以增大自己被录取的几率,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一些只是想拿到一个研究生的文凭,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学生,不太有必要报考那些非常热门的专业。可以避重就轻,选择一些“简单”,容易被录取的专业。下面这四个专业,只要过国家线,大概率会被录取,考研的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一、考古学专业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我国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学校并不多,除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的考古学还算不错外,其他高校考古学类专业的实力一般。特别是文科学生考研,国内一些院校考古学相关的专业,还是建议报考的,因为报考的人数比较少,就容易被录取。除自主划线的高校外,只要过了国家线,那么,录取的几率就非常大。不过,这个专业在研究生阶段,需要跟随专业导师去到外面进行考古研究,还是需要学生一定的胆量以及对于历史的敬畏感的。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中国是一个国情比较特殊的国家,每一个上了大学的人,相信对于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校里面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老师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大概是因为研究内容都是纯理论知识,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只有年纪大的老师才能耐心教授。因此,每年报考的人数不多。除名校外,其他的高校,这个专业基本很难吸引学生报考,很多都只是调剂的学生。所以如果选择考研的第一志愿,填写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业,竞争激烈程度会小很多。三、农学专业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农学类专业也渐渐不再受大家追捧。在考研阶段,学生们更加看重实际应用,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性的技能。所以,农学类专业也就成为了冷门学科,报考的人数也不多。建议同学们可以选择报考一些农业的新兴发展方向的专业,新兴专业研究生,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而且竞争激烈程度也比较小,同学们可以考虑。四、古典文献专业很多同学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偏的专业,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古典文献专业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一个下属分支学科,目前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它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典籍文献,需要学生掌握系统性的整理归类知识,同时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去到出版社、图书馆等从事相关文献整理编辑工作,就业面相对比较窄。对于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的文凭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报考。以上的四个专业,对于本科院校一般但是又想要考研究的学生来说,考研通过率会比较高,过了国家线,就容易被录取。想要研究生文凭或者是将来想要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