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7大“噩梦”专业,谁学谁知道,第一个堪称“地狱模式”实际

研究生7大“噩梦”专业,谁学谁知道,第一个堪称“地狱模式”

导读:每年考研都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知道,但2020年的研究生扩招从某种程度上讲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在于缓解了考研压力,坏在于考研在明年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那么对于专业的选择上,你知道这7个公认的难学专业吗?1. 临床医学在医学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劝人从医,天打雷劈”,毫无疑问就是因为学医真的很苦,毕竟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同学们未来的工作对象都是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出于安全负责的角度,学业要求不容马虎。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协和医学院图片来源网络2. 工程力学学习工程力学要具备力学基础的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因为大多数毕业生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同样也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听说搞工程的以后都是大老板呀,苟富贵勿相忘哦!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图片来源网络3. 建筑学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所涉及建筑艺术、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不仅包含美学的一面还有实用的一面。高校培养的学生是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或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样实力与气质并存的专业自然不好念!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图片来源网络4.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逐渐变得重要且热门。这门专业是利用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来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工程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一门以“造福人类”为初衷的学科,但是因为内容涉猎广泛,学科知识量巨大,也是学霸专属学科之一。推荐院校: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图片来源网络5. 法学法学一直是一门炙手可热的考研专业,而且这门专业每年都被来自各种不同本科专业的同学盯上,自然竞争激烈。因为体面的就业环境,稳定的工作收入,这让很多追求“安稳”的人都很心动。但是,法学其实并不好学,就算是文科专业出身,不仅面临海量需要记忆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推荐院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图片来源网络6.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像是一匹黑马,因为信息时代的多元化,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作为教育部信息类的10个特设专业之一,听上去好高大尚是不是,但与时代接轨的专业一定不好念。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片来源网络7. 风景园林学在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专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在国内有一类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那便风景园林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也必须要强,所以注定了它的难学。除此以外,因为它的相关学科涉及农林、医学生理、艺术设计等学科,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啊!推荐院校: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大教堂

必看!20艺术考研择校——上海戏剧学院

01学校简介学校有本科专业20个,根据艺术院校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特点,在各个专业下还设有多个专业方向。目前,本科共有15个专业招生,分别为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 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上海市特色专业。02近三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书目《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插图本中国戏剧史》叶长海 张福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下)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陈慧忠 陈永志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外国文学作品选》肖毅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戏苑奇葩一一中外戏剧精品欣赏》吕兆康 陈方编著 1997 年第一版《文艺鉴赏大成》 江曾培等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中国美术名作欣赏》叶尚青等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西方美术史话》迟轲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话剧表演艺术概论》叶涛 张马力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导演学基础教程》鲍黔明等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商务印书馆《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大出版社《艺术的故事》 (又名《艺术发展史》、《艺术的历程》),贡布里希,天津人民出版社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王岳川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英)伯尼斯·马丁,四川人民出版社《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文物出版社《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华夏美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美学是什么》,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克莱夫·贝尔,江苏教育 出版社05复试录取情况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MFA)复试分数线:130100艺术学理论:总分不低于355分。130200音乐与舞蹈学:总分不低于335分。130300戏剧与影视学:其中电影文化研究总分不低于348分,余方向总分不低于340分。130500设计学:总分不低于335分。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硕士(专业学位MFA)复试分数线(日制专业学位MFA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MFA执行同一复试分数线):35102戏剧:其中戏剧(影视)表演总分不低于347分,音乐剧表演总分不低于342分,戏剧影视编剧总分不低于351分,戏剧导演艺术创作总分不低于337分,艺术管理总分不低于346分,社会表演学总分不低于348分。135104电影:影视导演总分不低于353分,影视摄制与录音不低于343分。135105广播电视: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总分不低于350分,主持艺术总分不低于342分。135106舞蹈:总分不低于335分。135108艺术设计:总分不低于335分。06知名导师王栎: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中国舞专业民间舞教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纪检员;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高城: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93班毕业,2003年于中央戏剧学院攻读“戏剧影视编剧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师从黄维若先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参与《编剧理论与技巧》、《编剧概论》等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编剧演出作品有音乐剧《纯真年代》、 <空中的陶醉》、话剧 《完美世界--CEO幼儿园的童年游戏》、电影《过界》等。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王云:教授,1982年1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1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现任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等。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学术专著: 《正义与义: <赵氏孤儿>的跨文化阐释》。学术论文: 《道教的承负说与袁枚的《子不语》》、 《正义与义在《赵氏孤儿》中的隐性冲突》、 《明清小说中超验性恶报情节的基本模式》、 《艺术正义是如何借助于宗教正义的:以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为主要样本的研究》等。研究方向:艺术理论和美学。

从天之理

北京大学高译荣获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著作奖

12月25日,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发布大会、2018中国文艺评论年会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第八次会议、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京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是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激发文艺评论工作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文艺评奖改革部署要求的具体办法。他勉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各位评论家们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啄木鸟杯”的含金量,扩大“啄木鸟杯”的影响力,能够将“啄木鸟杯”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文艺评论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崔凯、傅谨、路侃、毛时安、王次炤、王丹彦、向云驹、尹鸿、于平、张德祥等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主持发布会。据悉,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明确要求,有效激励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自2016年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工作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啄木鸟杯”年度推优活动,社会反响良好。2018年,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自征集通知向社会发布以来,通过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各直属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未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省级文联理论研究室,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各成员单位推荐,共报送作品269份,其中著作63部,文章206篇,经审核,共有229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终评,其中著作47部,文章182篇。 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门组成推选专家委员会,采取匿名评审的方式,本着注重导向、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报中国文联批准,最终推选出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8部,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26篇。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名单(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著作类8部☆于冠超:《哈尔滨城市早期美术文化研究》☆王海洲:《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方李珍:《戏曲诗学》☆朱文斌:《东南亚华文诗歌及其中国性研究》☆张兰芳:《中国古代艺术风格论》☆陈仲义:《现代诗:接受响应论》☆高译:《中国画艺术美学》☆黎保荣:《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文章类26篇☆王宏伟:《对“画派”“草原画派”相关问题的再思考》☆王琴:《论广东汉剧“梁派”唱腔艺术特色》☆朱天曙:《汉魏六朝:中国早期古典书论的生成及其价值》☆任婷婷:《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论〈半月剧刊〉剧评的三个维度》☆刘倩(春生):《外来客还是旧时友——评上海越剧院〈红楼·音越剧场〉》☆祁述裕陆筱璐:《论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扩大文化市场开放的若干思考》☆许苗苗:《游戏逻辑:网络文学的认同规则与抵抗策略》☆李立:《当电影遇上哲学——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李吉提:《郭文景与大歌剧〈骆驼祥子〉》☆张海:《当代书法“尚技”刍议》☆张萌:《唱出更好的自己——听雷佳毕业音乐会有感》☆周燕芬马佳娜:《〈白鹿原〉:文学经典及其“未完成性”》☆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辨析及书法与国学的关系》☆宫明亮(宫达):《雕刻时代的心史——评张炜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姚亚平:《风格史-断代史 现代性-后现代——西方音乐历史编撰学若干问题的讨论》☆索久林:《推动当代摄影大潮的引擎——摄影通感与跨界的感悟》☆夏烈:《媒介裂变下的文艺批评生态和批评者重构》☆徐健:《中国话剧危机出现新变种》☆唐宏峰:《新机制、新媒介与当代性——对当代条件下文艺高峰建设的思考》☆黄键:《戏曲历史剧的“思”与“诗”》☆程光炜:《柳青、皇甫村与20世纪80年代》☆傅道彬:《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谢麟:《真性情写真山水——宗其香与广西》☆黎学锐罗艳:《小人物身上的大时代痕迹——从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到话剧〈花桥荣记〉》☆薛晋文:《农村题材电视剧突围的思考与展望》☆穆海亮:《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高译老师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中关于“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修订稿)》和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的相关工作部署,为有效激励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决定举办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译老师参选著作《中国画艺术美学》,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度推优著作奖。“啄木鸟杯”荣誉证书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祝贺高译获得“啄木鸟杯”奖,并点评其获奖作品:“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应该说在中国画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丰厚的积淀,有无数传世的经典,但是对一部中国画史,在今天是需要用多个视角去做历史宏观的梳理,对于整个中国画的历史做宏观的梳理,与此同时更要有一种当代治学、当代学术的角度去进行纵深的研究。所以高译先生这本《中国画艺术美学》,我觉得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一方面他是结合他长期的教学,专门开设了中国画艺术美学的课程。但更重要的,他在整个对中国艺术史、中国画艺术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专门提出了中国画艺术里面蕴含的不同美学范畴、美学观念、美学形式,特别是对我们称之为中国文化的美学表述和中国画艺术发展的特征相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为我们今天打开了一条走进中国画艺术世界的新通道,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奠基是非常富有分量的。我特别祝贺高译先生《中国画艺术美学》得到好评,也特别高兴他获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三届‘啄木鸟’奖,‘啄木鸟’奖就是对全国的文艺评论、文艺著述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特别值得祝贺。”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徐里先生评价其作品:“非常高兴高译老师的巨著《中国画艺术美学》今天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颁发的最高奖,也是综合类的、美术类的唯一大奖,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向他表示祝贺。因为这本书的撰写在新时代这个时期非常之重要,尤其是总书记提出坚持文化自信、振兴民族精神,这本书完全是以文化自信立场来撰写的中国绘画艺术美学。通过中国画的美学,把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追求、中国画的技术技巧,历朝历代的这些艺术大师们创新性传承发展,通过这部巨著能够很好地进行阐述,让我们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部书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来坚守中国的文化,来传承中国的文化,把中国人的这种审美追求跟审美境界,把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艺术家简介高译,1962年2月生于北京,字:墨真,又字:丹顶仙子。号:道子,又号:野逸之人。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1993年获该系最高学术奖“冯友兰奖学金”,1994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2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科研奖。出版理论专著《中国书法艺术美学》、《中国画艺术美学》(2018年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著作奖)。出版个人画集《当代名画家精品集—高译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高译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高译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高译卷》、《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高译卷》、《走近画家—高译卷》、《中国美术家大系—高译卷》、《中国水墨—高译卷》等。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工作室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扎龙仙鹤中国扎龙仙鹤中国扎龙仙鹤中国扎龙仙鹤中国扎龙仙鹤中国扎龙仙鹤澄怀味象文以载道中国画艺术美学是中国画艺术家在运用其高超的绘画艺术创作技法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哲学理念、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感悟、审美创造相结合所做出的理性化思维分析的研究成果;是中国艺术家形而上的高妙思维理念,艺术表达意向和艺术审美意象与中国画艺术创作实践有机统一的思想理论,也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核心思想,是阳春白雪的审美哲理性思想内涵,它是须要艺术家通过杰出的艺术作品来呈现与映证的。中国书法艺术美学即书法家在运用其高超的书法技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哲学理念、哲学感悟相结合所做出的深入浅出的书法艺术理论分析与研究成果,是书法家艺术哲学的释解理论;也是书法家形而上的高超思维理念与形而下的书法艺术实践有机结合的高妙思想理论体系。中国书法艺术的本体即书法艺术家的主观真情实感,审美理念与大自然的客观存在的有机统一所表现出来的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

翻个墙

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专业考研报录比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MFA)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本专业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6艺术基础、934艺术创意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2017年艺术硕士:录取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7人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对于北大的广播电视专业来说,这个专业之前只招在职研究生,现在开始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即使是非全日制的同学,他们也是下了狠功夫的,排名和分数甚至比全日制的还高,所以都不能掉以轻心,考研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就专业内容而言,北大侧重于论述题,不考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等,所以不用在一些小词汇上下太多时间,而是要有一个全篇布局的整体能力。考试科目一艺术基础:考查艺术理论知识,需要对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这本书要熟记于心,里面重要的专业性理论是要重点掌握的。考试科目二艺术创意:考查创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策划基础或者剧本创作能力。两门课其实是理论加实践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pku考研圈1.《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2.《艺术概论》 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10月;3.《影视纵横》 李道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年10月;4.《影视美学》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5.《影视鉴赏》 彭吉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6.《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王一川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年11月;7.《美学原理》 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8.《文化研究导论》 陆扬 王毅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9.《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年2月;10.《电影理论读本》 杨远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2月;

呼拉圈

王岳川:读书读到了北大

王岳川其人王岳川,1955年出生,四川人。以研究后现代主义而在学术界闻名,著名学者、书法家、美学家。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以来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美学会高校委员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艺术本体论》、《书法艺术美学》、《中国镜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目击道存:九十年代文化研究散论》、《思·言·道》、《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等。留影王岳川这么多年总在为中国文化的存在找理由,总在为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找一种合法性,总在为中国文化不完全变成西方的垃圾文化、流行文化,保存一些合法性、合理性而努力。他越来越感到“文化定输赢”,东方文化应该成为21世纪全世界的重要思想。以研究“后现代主义”闻名的著名学者王岳川,明知道他们这一代学者的局限性,也知道自己发出的是单薄的声音,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履行着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在中国文化输出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着。这样一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在回忆以前的读书生活时说,有两本书对他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本是《红楼梦》,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对生死有了很深切的看法;还有一本是《青春之歌》,让他对北大产生了向往。两本书决定一生王岳川最早读《红楼梦》是在初一的时候。那会儿正赶上“文革”,这本书被列为禁书。是县城中学的校长悄悄给他的,可能因为他是学校学生会主席的缘故,才得到如此待遇。也许这件事对这位校长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王岳川来说,却成了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这部《红楼梦》对他以后走上文学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诗词曲赋他跳过去不读。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能借三天,所以王岳川只能一目十行地读。读到晴雯死了,读到尤三姐自尽了,他感动莫名。这是他第一次读名著,从早晨读到天黑。晚上九点半就停电了,整个县城一片漆黑,只剩下王岳川被窝里有一点光亮,他打着手电躺在被窝里读《红楼梦》。一部《红楼梦》,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还有对死亡更深切的看法。在王岳川的理解当中,哲学就是学会死亡。人面对死亡会很害怕,但是哲学慢慢让他明白了人总是有生有死,不管这个死是慷慨赴死也罢,唯唯诺诺害怕死亡也罢,但死的意义却不一样。“一部《红楼梦》,整体地影响了我的生死观、价值观、爱恋观,而其中博大精深的词语对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更是不可忽略。”王岳川说。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一本《青春之歌》会对王岳川影响如此之大,王岳川说自有它的道理。当初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棵“大毒草”,但在他看来,这本书却是使很多人走向北大的一个桥梁。最初,他读不懂里面的微言大义、豪言壮语,但是有一点却对他影响很大,那就是书中人物的精神气质,尤其是他们穿着长衫、围巾往后一背、脚上穿着圆口布鞋的那种朴素,让他对北大有了一种神往。一本书能使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里的小孩敢和北京大学这种宏伟的理想联系起来,不得不让人惊讶。更何况那会儿王岳川还不知道大学为何物,大学有多大,教室有多大。多年之后,王岳川终于实现了他读《青春之歌》时的梦想。阻力熬不过毅力1977年,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说起这段经历,王岳川直说当时真是不可思议。之前,王岳川下过乡,当过工人,又被很多单位借调去做一些文秘工作。他深知生活很艰难,觉得没什么前途,很灰心。但有一点他一直坚持着,好好锻炼身体,每天早晨他跑10公里,晚上游 1000米,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这种枯燥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发生了改变。那天,王岳川从山上跑下来,正好县城的广播站在放《新闻联播》,说教育部从今年开始恢复高考,这对王岳川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福音,就好像在漫漫黄沙的戈壁滩上看到了绿洲、看到了水一样。王岳川飞快地跑回家,对父母说了这件事,但父母并不是很关心,说高考是什么?他说我可以通过考试进大学了。父母听了却不以为然,对他说能上大学的肯定都是些干部子弟,有你什么事。他和单位领导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很多很多的阻挠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王岳川说,人一定得有毅力。如果当初王岳川听从了某些人的劝告,屈从了某些人的压力,就不会有今天了。这些阻挠并没能阻止王岳川参加高考的热情和决心。他像疯了一样,到处找领导说一定要考试。结果单位领导为了不让他考试给他加重了工作。王岳川就把那些复习的书塞到办公桌的抽屉里,在工作之余把抽屉拉开一条缝,读考试资料。终于有一次,他的这种行为被领导发现了,就开会批他。在单位看不成书了,王岳川就想了另外一个办法,每天回家熬通宵。他是抱定了要考的决心。那年的高考在冬天举行,王岳川家里没有暖气,母亲心疼他,就把两床被子缝成睡袋状,让他钻到里面读书。在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一切困难、阻力最终还是没熬过王岳川的毅力。考试之前,王岳川找到领导苦苦哀求,最终领导同意了,给他放了七天假。考完了,王岳川人也垮掉了,在床上躺了整整七天,脑中一片空白。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成绩出奇地高,超过了北大的分数线。因为他当初根本不敢报考北大,他觉得北大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结果他被四川大学录取了。进了川大以后,他听老人说“不知古代,就不知今天”,“不懂得传统,就不懂得现代转型”。于是,他第一次走近了善本书。熟记杜甫的名篇用一句话概括,王岳川在四川大学读本科的时代,实际上是研究唐代文学的时代,是研究杜甫的时代。王岳川的毕业论文选择的是做杜甫。那几年,他天天泡在善本书里看历代关于杜甫的诗评、词评,还看一些相关著作。最后他的论文写了九万字,而当时本科论文只要求写一万字。那会儿做学问很艰难,但王岳川想的却是:艰难,会记得深。当年他曾发誓要把杜甫的两千多首诗滚瓜烂熟地背下来,尽管到现在他还没做到,但至少他已经做到了把杜甫的名篇熟记于心。对于王岳川来说,研究杜甫使他从研究《红楼梦》的境界又提升了一些。从研究杜甫开始,王岳川感觉有一种新的眼光升起来。那段时间他总在想:一个学者或艺术家不能总是咀嚼自己那点痛苦,应像杜甫那样,大气一点。因为杜甫在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成都留下了杜甫草堂。从四川大学到杜甫草堂有很远的路,王岳川反复倒车然后又走了很远才到杜甫草堂。他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在竹林、鸟鸣、花香当中去回味杜甫的生活场景。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对他后来的文学道路的影响举足轻重。之后,他写出来的东西不再是一地鸡毛的东西,不再有假惺惺,不再有做作。为此,王岳川倡议今天的诗人多读点《杜甫全集》、《杜甫诗歌》。北大的迷茫生活从四川大学毕业后,王岳川进了教育部工作,但是感觉很郁闷,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在机关工作,于是下定决心考北大。1984年,他在北大哲学系进修了一年,1985年,他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苦恼也随之而来。当他走进北大图书馆时,他吓了一跳。尽管现在王岳川藏书已近一万册,但是比起当时北大的四百万册藏书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后来王岳川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进入北大图书馆,我看到的不是书,而是思想者的一双双眼睛在盯着我。”穿梭于一排排的书架间,王岳川能感受到那些不死的灵魂在向他诉说过去的历史。那时,他最痛苦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天下学问都在这儿了,我进宝山是空手而回,还是什么都抓一把最后却什么都抓不着呢?王岳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苦恼和迷茫。第二件事是别人的学问是巍巍高山,我只是一扌不黄土,我该怎么做呢?没进这座宝山,很向往;进来了,却很迷茫。“一个人做一辈子学问可能成为一个专家,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心怀宽广的思想家。仅仅做一个专家是不够的。”想来想去,最后王岳川选择了一本书——《文艺现象学》——一本英文书来翻译。翻译这本书成为王岳川从中学转向西学的一个转折点。这本书虽然并不厚,只有20万字,但却花了王岳川一年多的时间。进入北大后,他发现西学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空白,不补不行。所以后来王岳川提出了做学问的16字心经:古代根基、西学视野、当代问题、未来远景。一本《文艺现象学》,让王岳川理清了哲学、语言、人的意义,也让他走出了苦闷的时代。很早以前,在大学里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搞古典文学的和搞现代文学的不对话,因为无话可说。“这怎么行啊,必须得让传统和现代对话。”于是,王岳川成了这个思想的领军人物。不断非我的过程1997至1998年,王岳川又开始苦恼。这次苦恼的是因为读书、写作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个链条,写了这么多,还写些什么?境界是自己一级一级提升的,于是他不断地否定自己,总想弄点新东西出来。在北大做学问,其实就是一个非我的过程。做了十年西学,王岳川开始思考:难道我今后就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研究者吗?难道我就是一个西方文论研究者吗?他发现:迄今为止,没有几个真正做学问的是仅仅研究西学的。所以,在他看来,仅仅做一个搬运工,“拿来主义”是不够的,这只是第一步。于是,王岳川又开始回归,回归到了当年做唐代诗歌的过程。1997年,他决定转型研究中国问题,开始思考21世纪中国在亚洲文化发展的关键,肩负起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大使命。王岳川这么多年总在为中国文化的存在找理由,总在为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找一种合法性,总在为中国文化不完全变成西方的垃圾文化、流行文化,保存一些合法性、合理性而努力。王岳川越来越感到“文化定输赢”,东方文化应该成为21世纪全世界的重要思想。“到北大已经20年了,如果只是拿着这份工资等退休的话,那么我当初读《青春之歌》走向北大的路就还没有走完。”所以王岳川最后想写的一本书也是最后想读的一本书,就是《东方精神》。王岳川书语做学问的16字心经:古代根基、西学视野、当代问题、未来远景。一个人做一辈子学问可能成为一个专家,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心怀宽广的思想家。仅仅做一个专家是不够的。王岳川说“后现代”王岳川经常在各个大学的讲座中,以“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为题赢得了众多学子的追捧。而学子们知道他还是因为他的那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论点让他在文化界也赢得了声望。且看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引言》中的阐述:“信息社会的权力话语所导致的权力转换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弥散性的影响:那些曾经被视为永恒自明的理论遭到了质疑;新的文化精神借信息传播媒介开启了一个重生成性和差异性的文化视野;现代主义对永恒、深度模式的追求所形成的焦虑文化,幻化成后现代消解式的语言嬉戏; 那曾一度为工具理性所排斥的非中心性和不确定性逸出了历史的盲点,而升上时代的地平线。“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已经来临。它不仅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注目,而且逼得人们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在对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评判上,已经引起哲学、社会学、神学、教育学、美学、文学领域经久不息的论争,而当代世界一流思想家无一不卷入对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理论阐释和严重关注之中。“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处境的严峻性,需要我们去直面西方文化遭受到的历史困境和现实裂变,并在学术参照、审视和批判的层面重新厘定清新健康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躬身自问,走向现代化之途的华夏文明,究竟应有怎样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策略。”

能抱一乎

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文化产业研修班丨招生

今天推荐这篇文章,当然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暂时可以先不用透露,不过,另一个原因倒是可以说下。这是北京大学的文化产业研修班的招生信息,我为什么会推荐这个东西呢?你们要注意,这其中,有个老师,叫做李洋。这估计有些人就熟悉了吧,没错,李洋,也就是大旗虎皮,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前辈。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以,他的学校有研修班招生需求,我当然要帮忙推荐下。接下来,也可以看看人家官方是怎么推荐这个新闻的。具体的,你们自己看吧:主办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秉承北大百年人文精神和美育传统,着重培育艺术理论研究、艺术批评及艺术管理的高级人才。建院(系)二十年来,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各方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学院培养的千余名精英人才活跃在主流艺术创作、传播、管理、产业等领域,为期十年的昆曲传承计划助推了昆曲艺术的复兴,各类国际交流和艺术活动传播了中国艺术的声音,师生原创艺术作品屡获大奖。北京大学独特的学术氛围和艺术传统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人才培养土壤。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同时设五个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艺术学院还拥有一个北京大学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领导型媒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得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强力支持。项目背景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于2007年,至今已经开办十届。该项目秉持秉承“文化可以兴国,文化推动世界”的发展理念,坚持“学术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发展互动”的教学理念。十余年来已经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管理高级人才培养项目。项目课程融汇了北京大学十八年的文化产业研究探索和积淀,结合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需要,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融合将艺术学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双向研修相结合的双重学术视野,旨在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管理专门知识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国内外文化产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复合型、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必修课( 10 门):( 1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2 )艺术学专题( 3 )文化艺术管理研究( 4 )当代文化艺术专题( 5 )文化产业战略与管理( 6 )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 7 )文化经济与创意管理研究( 8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9 )媒介前沿问题研究( 10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部分教师简介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审美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联盟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近年主要研究文艺美学、艺术学、中国文艺现代性问题。主要著作:《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修订版等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中国伦理学史、正义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著有《文化的力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彭 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国际美学协会中国代表,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艺术学通论》等学术著作14部,《艺术的语言》等译著7部,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等重要展览100余次,创作剧本《穿羊皮袄的男高音》(改编为电影《一夜成名》)、《预言》、《理由》、《大红灯笼》(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等7部林 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首席专家。主要国内学术兼职:国家汉办中华文化艺术国际传播专家组组长、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等。主要国际学术兼职: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编委;国际学术期刊Higher Ecation Review 编委;英国高等教育网顾问;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会督察长;联合国第四届、第五届世界电视论坛中国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向 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艺术管理、创意领导力。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产业导论》《文化立国》《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研究》《创意与管理: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管理》(译著)等李 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毕业,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欧盟大学委员会Erasmus muns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 著有《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丁 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西方艺术史、公共艺术,主要著作:《西方美术史》《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等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研究方向:文化经济与政策、文化产业投融资。著作成果:《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创意产业导论》等专著四部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研究方向:信息传播与信息化政策法规。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信息法教程》《电子商务的概论》陆定邦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博士,《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期刊》总编辑。目前任教于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学系及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曾经担任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三创中心主任等行政职务。对产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规划、服务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研究有较高建树。其创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期刊》是亚洲第一本,世界第二本此类刊物。此外还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教学专著多本,个人发明及新型专利总计33项许晓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大青鸟音乐集团总裁。研究方向:演艺经纪、文化版权与贸易。1992年创办龙声娱乐有限公司,先后成为华纳、BMG、索尼等国际唱片公司版权代理商。1999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2002年创办九洲亚华演艺经纪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2005年创办北京创盟音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2010年出任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总裁和国家电影产业基金执行董事邓丽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网络游戏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特聘校友导师、北大MBA校友会执行副会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及商业模式研究。主要著作:《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动漫产业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等招生对象报名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2)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3)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学习与考核必修课程每个月集中一周的周五六日全天在北京大学校本部授课,学制一年半,申请学位一年。核心课程(6门)由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闭卷笔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其他课程(4门)由院系组织考核(作业或论文)学业证书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报经研究生院审查核准后,颁发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盖章的《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结业证书》。学位申请符合条件者( 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自学习之日起(2017年9月1日),四年内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全部研修班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自学习之日起五年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并进入答辩程序,可申请 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 。学费45000元(学费只含上课费和正常组织的考试费)Q & AQ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班?和原来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有什么联系?A :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自 2007 年已开办十届,目前已招收学员 600 余人,自 2014 年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更名为 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 。Q :入学的条件是什么?专科可以申请硕士学位么?A :共分两个条件: 1 、 入学条件 是专科、本科以上学历毕业三年以上(即2014年7月31日前本科毕业)。 2 、 申请学位 条件: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简而言之,专科可以入读本班级,但不可申请学位。Q :什么时候开学?学习多久,课程怎么上?申请学位需要多久?A :本研修班报名截止日期为2017年9月8日,9月22日开学,课程 每个月集中一周的周五六日全天 授课,学制一年半,即课程由2017年9月上到2018年12月。课程结束后,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人员进行论文开题,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时间为一年。名额有限,额满为止。Q :课程是如何考试的?A :本班研修班共 10 门必修课,核心课程( 6 门)由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闭卷笔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其他课程( 4 门)由院系组织考核(作业或论文),选修课程不考试。Q :简章上的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是什么?难度有多大?可以考几次?A :本班归属艺术学,所以只考外国语水平考试,不考学科综合。每年 5 月份考试,自入学后连续 4 年可参加考试。Q :最终授予的学位是什么?A :经过论文答辩后,将授予 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与统招全日制硕士一样 。Q :学费是多少?如果完整申请到学位还包含哪些费用?A:学费45000元,包含上课及正常组织考试的费用。根据今年相关政策,参加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 考试费100元,进入学位申请阶段,论文初审费450元,答辩费6000元(费用标准仅供参考,请以国家及学校当年公布标准为准)。Q :我想报名,应该如何申请?准备什么材料?A:登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网站查询简章(http://www.art.pku.e.cn/learn/detail/?id=1566):下载并填写相关材料,包括: (1)报名资格审查表、(2)身份证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4)个人自我陈述、(5)在职证明、(6)一寸蓝底照片8张。以上材料 顺丰或EMS 快递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红六楼113室,邮编:100871,高老师收。同时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研修班招生项填写相应信息https://admission.pku.e.cn/waiwang/index/bmxxlb.jsp(研修班报名,序号15)。学院将根据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初审通过后通知参加学院入学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研究生院发放录取通知。咨询方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话:010-62757501地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红六楼113室继续教育办公室邮编:100871网址:http://www.art.pku.e.cn假日值班:高老师 13911650605(微信号 同 )报名表等相关附件及更多信息请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官方网站。

墨翟

在北大学习了9年,来自中文系的她,分享了这些经验和经历

2020年,即将是陈子丰在北大燕园学习的第九个年头,也将是最后一年。在求学路上,她一直希望将阅历的扩充和学识的增长结合,期待能够成为有机地存在于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从本科到直博,一路走来,她从质朴的坚信到经过打磨的反思,看到过文字未能覆盖的真实与痛苦,经历过对自我与外物的几番怀疑,但在此刻,仍然对更好的未来怀有期待,并志愿承担学者对于未来的责任。尝试——冰与火之歌大学四年,陈子丰修了社会学双学位,做过校学生会国交部代部长,主持过模联,带过两次“一二·九”合唱比赛,参加过“十佳歌手大赛”、音乐剧表演和散打社训练,大三时又到香港交换,大四通过了直博考试之后,找实习,做NGO,进博物馆上班……就四年时间而言,这份履历不可谓不丰富。然而她说:“我没有经验,都是很惨的教训”。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学弟学妹,她想分享的不是如何把履历像徽章一样挂满前胸,而是在有限的时间、体力、精力下她曾经如何取舍,现在又如何看待这些取舍。尽管和很多人一样,填报高考志愿时陈子丰以为中文系等于文学系,但本科前两年,她没有匆匆给自己确定方向,而是抱着 “语言、文学、文献都尽可能地学一学”的想法,她不希望自己错失了了解它们的机会,不愿草率地选择一条路,斩断另一条路。“尽管,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很累。”她开玩笑称:“我在本科的时候是以‘刷夜小天后’闻名于世的。”当时的宿舍楼里没有自习室,为了避免打扰室友,她待过学校附近一切通宵营业的地方,包括酒吧,周围劲歌热舞,而她在疯狂码字。在这些奇异的学习环境中,她感觉到了文字背后生活的温度和重量,像她在中文系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的:“在中文系,我们学会了尊重文字、爱文字:尊重坐秋窗对风雨提着毛笔、或是在屏幕嗡嗡作响的荧光前敲着键盘写下它们那凝重的时刻;爱它们的昨日今朝,爱这些严肃古板、活泼脱线背后深藏的柔情蜜意或是痛彻心扉,爱它们透过纸背直达肺腑的活生生的温度。”周围的一切存在:酒吧里搭讪的男青年、餐厅里守夜的保洁员、肯教里无家可归或者精神失常,在半夜放声大哭的人……都在提醒她,文字就是从他们的生活里诞生的。“后来,附近的酒吧餐厅一个个都黄了”,她回想着,“我就骑车跑到更远的五道口,在这期间被抢劫过一次,但是他未遂,被我扯自行车锁打跑了。又有一次手机被偷了,还有种种悲惨的经历……“当然也没有多了不起,但应对过它们后,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不会是害怕了。”与本科毕业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专注对口实习不同,陈子丰在大四上学期通过保研考试,已经确定了下一阶段的道路。这时她开始疯狂地寻找多种跟学术没有直接关系的实习。她当过博物馆的资料员、夜校的老师、支教组织的数据小工……“虽然现在觉得挺可笑的,但当时的感觉是我好像这一辈子就要跟文字打交道了,我还是应该有一个更丰富的人生经验……这种经历真的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我会更加确信我做出一个选择不是因为我不够了解其他的选择。而是我真的比较喜欢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对我更有意义。”回顾种种,陈子丰有辛酸,有收获,亦有遗憾。第一层遗憾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是掌握了一些技能,但是我没有爱好。”大一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很多社团和工作,不断尝试,不断告诉自己应该探索新的领域。然而“高考狗思维的余毒让我沉浸在背诵和刷题中,这不仅不是做学术,还很浪费时间。”于是,一旦她担心“没有用的”课余活动会影响到学习,就选择了放弃。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够有机会非功利地深度参与某一个社团,在里面得到参与感和浸润感,与一群人因为“爱好”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体验到同舟共济的“燃”。而第二层遗憾则是长年熬夜使她的身体机能一度受到影响。现在,在有计划的训练之下她的体质和体能都在恢复,她也明白:“人生的征途很长,聪明的战士不应该在第一次冲锋就把子弹打光。”在陈子丰看来,探索是人生的常态,学者不应该只会学习。实践——中文人的广度和温度在学术研究中,陈子丰始终将眼光聚焦于意识形态、观念和文化,而不只是纯粹的文学和美学,她将研究视为一种实践,也希望研究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出于这个原因,她在本科阶段修读了社会学双学位。在她看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中文学科训练是很好的补充。其实很多思想家,如福柯、阿甘本、拉康等早已同时被文学和社会学科关注,但侧重点不同。社会学更强调理论的现实联系、对权力结构的揭示、对社会现实和社会想象的描述。此外,尽管社会科学的一些调查抽样、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科学主义的弊端已经广为人知,但它们时常仍然是称手的工具。面对一个现象,如果只靠肉眼观察,很多深层次的关联和规律都不能发现或者确定存在。因此,做人文研究也可以活用定量方法。陈子丰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同样流露出她对于总体意识形态的关注。她表示自己在实践上是个女性主义者,但不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主要“抓手”。她希望找到一种理论话语或者分析框架,既能穿透性别秩序,也能分析阶级、种族等。她更愿意相信这种理论,因为它能够找到看似无关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的内在关联,并且抵达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基于此,她更倾向于在今天把关于女性的问题放到整个社会的框架,而不仅是身体、性、感情、家庭关系当中思考,尤其是希望关注女性的社会教育、就业保障、经济收入等。“就像老舍说的,‘人活着就是要吃饭,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如果被剥夺了收入,很多其他方面都没底气谈了。”关于女性主义,还是有很多更广阔的领域可以关注。反思——清醒,痛苦与坚守谈到大学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反思”。 在陈子丰看来,大一大二是一个累积知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她认为可以不用太在意学到的观点的对错,尽可能的广泛涉猎不同观点。这个阶段之后,反思就变得格外重要。大三分专业后到研究生、博士深造阶段,如果想要更加独立地走学术道路,她相信反思的能力是必备的。学术之路初看是一条大河,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深入之后都会发现“流派的区分就在眼前展现出来了,我们迟早要选择跟随、背离或者融合,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庄重的独立思考,依靠对各种观点差异的反思判断我们相信什么,选择什么”。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她反复对高中时惯有的思维方式反思:原来不是学到的知识越多、越成体系越好,封闭的体系对于学术来说经常是陷阱。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非常不同: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教授的不再是普遍性的真理,更多的是具有开放性的、有探讨空间的知识;老师经常会把自己的观点和其它多种观点都展现出来,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好恶,以鼓励学生独立判断和思考——为什么A和B说的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矛盾的。要决定采纳哪个观点,就需要不断的反刍和反思之前学的东西——相信A与相信B相比有什么区别?A和B是不是还有什么潜台词?以之前我的知识和经验更接受哪一种?如果之前接受了A,以我新掌握的知识重新审视后,对于A的信仰是否被推翻了?当然,我也可以觉得它们都很片面,有更好的解释。她谈到自己在反思性学习时的一些例子:“例如研究鲁迅,首先要对他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时候杂文中的只言片语看上去激进,甚至怪异。这时你可以找找看这篇文章的事件背景,在这个语境中你对他的观点是不是会有变化。有时候他是在对话、辩论,但论敌的声音已经湮没了,找到他当时对话的对象、语境,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又如今天很多同学完全不能接受福柯,认为福柯说的东西是离生活很远的,很空泛玄虚的一个想象。那么我会反思,当你评判某个人某种描述离生活很远的时候,是否可以想想他是不是只是离你的生活很远,毕竟每个人的经历的范围都是有限的。更有甚者,他是不是说的就是你的生活,而你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阻止你看到这一点?”此外,不盲信权威是她的切身体会,求学的最初阶段大家都会觉得闪光的名字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如果真的进行思考,会发现他们之间常常是存在矛盾和争议的,“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他们还是你,都没有默认的正义性。”这样的反思,远远不止于学术研究的层面,陈子丰将这种批判与省视的目光投向了她自己的内心。剖析别人,剖析作品需要技巧,而审视自己需要勇气。八年多大学时光,焦虑的体验于她并不陌生。曾经,由于成长过程中父母严格要求,让她永远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焦虑、沮丧、困惑成为她刻意忽视的主观体验。然而坚持完成一项项不易为,有时也不愿为的工作的同时,她的内心仍然难以克制对事情的意义和休止时刻的反复质问。直到经历过几次内在的崩溃后,在不断地反思中,学会了在“通常”、“必须”、“很难”、“值得”、“不值得”的废墟堆里挖出那个致命问题“那我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当然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情绪,正视问题, 个人平凡生活“意义”也许很快会找到落脚点。她以一种理性的目光审视中文系对自己的影响。某次发言中她提到,“‘思远忘近,背故向新’是头脑的本能,很多学过的知识都难以再回升,而什么是不可剥夺的?是在中文系这三年、四年、五年之中我们的‘自我’的形塑。在人生中最关键的年纪,如同陶器的收口,兵器的淬火,我们成为了都印着‘北大中文出品’底款,却每一个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她认为中文系赋予她最宝贵的财富是对于这个世界敏锐的感知力,无论是用于迅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还是发现问题。在有关现实世界的思考上,陈子丰坦言自己仍然没有从一个“愤世嫉俗”的状态中走出来。越是相信学术研究有“无用之大用”,越不甘于这种“用”的踪迹渺然。她也意识到,超越“愤世嫉俗”的阶段,抵达所谓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最关键的。这种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天非常迫切地显露出来。尽管,她依旧迷惑:“泛泛地说,很多人想着真善美,世界当然会更美好,这就是大用,但我仍然看不到我能体现在最切近的日常生活的用在哪里。”或许这就是成长必然带来的茫然与痛苦。15年本科毕业时,她分享:“在中文系,盲信的人学会了像后现代主义者一样怀疑。怀疑天经地义、怀疑黑白分明、怀疑约定俗成,怀疑被书写下来的一切……我想起我的起点,导师陈晓明老师课上‘解构一切也解构我’的德里达,和保罗·策兰的‘灰烬,灰烬,灰烬’。”但有些东西仍然是值得相信的,在15年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一个年轻的学者,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答案仍将变化,减少、扩充。但她说:“没关系,我觉得恍然大悟中得到的‘原来真的有’比失去的天经地义的‘人们都说有’宝贵得多。”谈及在北大多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变化,她觉得这是近似于“成为另外一个人”的过程,也许不是better self,但是她确信自己从内到外都不一样了。“我感觉20来岁可能是每个人变化最大的时候,无论是世界观还是能力,都是一个可以重塑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里,你待在哪里可能还是挺重要的,从外界吸收哪一部分也挺重要的,北大这么大,你可以尽量自己选择去接触它的哪一部分,然后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每个人对于北大,对于在其中的这一段经历的感情都很复杂,但是她知道,如果她没有在这,她不能够确定自己是否会成为今天的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重构中,陈子丰的认识和目标一直在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她入学之初就拥有的一颗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真心。来源:北大中文人 采访: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刘雨佳撰稿: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杨闰涵 审核: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王睿临编辑:中文系团委微信平台 刘悦月

芦苇地

中科院2019年保研名单出炉,本科生为什么青睐中科院研究生院?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中国科学院2019年研究生推免生名单已经全部公布,除了来自于同属中科院的国科大和中科大之外,其他高校的推免生也较多。中科院保研前12高校名单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等,这些高校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全部名单请见本文结尾处附录)。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研究生培养重镇,也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单位,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研究生院的单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中科院无疑是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领头羊”,具有引领作用和领导地位。中科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拉开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1954年3月,中央在对中国科学院党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在我国建立学位制度是必要的”,并立即责成科学院和教育部“提出逐步建立这种制度的办法”。中科院大学学生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制度已正式建立,从此进入发展阶段。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这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中科院大学新校区鸟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后专门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直在中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内对外合作培养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科学院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独具一格的特点。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中科院在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和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和形成了中科院早期研究生培养的“两段式”模式,这奠定了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科学院大学两段中的第一段是指研究生入学后,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基础课程。课程设置采用在一级学科上设置专业基础课,在二级学科上设置专业课程,还有多类型、多层次开设选修课,并与由科学家开设的前沿讲座及专题讨论相结合,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内进行。更为难得的是,中科院在课程设置时,同时注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使第一段的课程设置有利于研究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全面素质。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的第二段是指研究生完成学位课学习后,进入研究所进行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中国科学院在自然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内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上有影响、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项目,加上良好的科研条件较充裕的科研经费、广泛频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为研究生开展创造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舞台和条件。附录:中科院全部保研名单中国科学院所创造和建立的研究生“两段”培养模式在国内其他高校得到了推广,这也成为目前很多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模式。也正因为成熟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高质量、丰富研究生培养资源,国内外优秀本科生都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睐有加。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不苟于人

北京大学黑皮肤混血小伙带队获得总冠军,父亲非洲人母亲北京人

中国体坛最近关于归化球员这一话题非常的激烈,由北京国安的李可延伸到广州恒大的高拉特,埃尔克森。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一种声音比较常见,关于血缘说,有部分球迷反对归化,但也有部分球迷反对归化没有任何血缘的球员,但是其实除了这2种案例外,外界对本土的混血球员其实也存在另外一种声音。这期的训练美图就来说说第三种外籍球员,以祝铭震为代表的混血球员。我们先来说说北京大学的混血学生祝铭震,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祝铭震他的父亲是乌干达人,母亲则是北京人。在球场上的祝铭震,由于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体制,身体素质超强,肌肉水平也比中国球员要出色,这也使得祝铭震迅速在大学篮球成长,现在被球迷们称为北大詹姆斯。今年的他,也展现了自己的篮球天赋,带领北京大学战胜了清华大学,获得了2019年的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在生活上,祝铭震从小说着一口北京话,甚至他笑称普通话比英语说的还好。现在的他,也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他们相恋5年。我们再来说说上海申花的混血球员艾迪。关注中超的球员,一定都知道一个黑皮肤的球员,他叫艾迪弗朗西斯。在球场上,艾迪14岁时就展示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肌肉发达,让他年少的时候就展现了过人的天赋,也短暂的入选了中国国少队,也是国内字号球队中第一位混血球员。从李可在国家队正式亮相,再到高拉特,埃尔克森的归化传闻,归化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但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出现,那么现有的第三种混血球员,如果艾迪和祝铭震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加入国字号球队,球迷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寄生灵

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4月8号上午,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燕南院51号院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北京曹雪芹基金会会长胡德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王博、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部长陈名杰及北大校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活动由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吴志攀常务副校长代表北京大学致辞。他表示,北大是《红楼梦》研究的重镇,历史上就有红学研究的传统。今天北大成立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旨在继承这一传统,同时结合北大在文史哲艺术等多个人文学科方面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在中央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继续发挥北大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作用。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介绍中心成立相关情况叶朗院长介绍了中心成立的相关情况。他讲到在过去两年中,北大艺术学院、校内的学术专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开展了多项学术和教学活动。其中,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互联网公开课《伟大的红楼梦》已经上线,选课人数非常多,此前的美学沙龙、大型演讲都取得了成功。这证明,在今天,我们提倡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中心的成立,将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回顾了曹雪芹学会的工作胡德平会长在发言中回顾了曹雪芹学会过去的工作,并表示作为校友,能够在北大共同推动成立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以往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研究群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学术基础。但对曹雪芹的艺术世界研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借助中心的平台和北大的学术影响力,相信未来曹学、红学的研究,“尤其可以通过其在当前美学与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开拓而取得新进展。 海淀区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表示,过去五年,海淀区作为拥有曹雪芹西山故里的独特区域,区委区政府将“红文化”作为重点工作已经持续推动了如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音乐剧《黄叶村》等众多精品项目。未来,海淀区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北大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共同推动海淀区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不断发展,继续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的精神。 中心代主任,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介绍了中心未来的工作计划。他表示,未来中心将从多方面推动曹雪芹与《红楼梦》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创新。首先,积极协同北大各院系,开展北京大学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的公共选修课计划。在北京大学开设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公共选修课,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开设并制作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公开课向全球的文学爱好者开放;将每学期的课程讲稿整理校对,出版课程专题图书。其次,举办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美学沙龙。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教育传统,定期举办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美学沙龙。第三,推动以曹雪芹、《红楼梦》以及相关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研究、艺术创作活动。积极参与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使这一活动能够增添艺术方面的元素;同时与各艺术机构合作,推动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第四,开展曹雪芹·红楼梦高校系列讲座。结合北京大学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公共选修课计划,在全国高校开展“曹雪芹·红楼梦高校讲座计划”,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触传统文化,走进曹雪芹、《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此外,中心还将联合曹雪芹学会等学术机构,举办国际学术年会。每年集中交流曹、红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扩大曹红文化的影响,推动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 此后,以上几位嘉宾共同为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出席会议的其他专家、学者也对中心未来的建设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他们都表示,北大成立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传承了北大在这一领域的传统,也面向未来规划了新的发展蓝图。中心的成立是北大曹雪芹、《红楼梦》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都表示将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这份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