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何很多清华北大留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国?原因既现实又扎心!金翅雀

为何很多清华北大留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国?原因既现实又扎心!

为何很多清华北大留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国?原因既现实又扎心!高中学习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够考入理想大学,而像是清华北大这类名牌高校,更是令无数学生向往。清华北大作为我国顶尖高校的代名词历来已经深入人心,清华北大的学子们无一例外都是当地最优秀的学生们,他们也被视作为最优秀的人才,而祖国的大力发展是离不开各类人才的鼎力输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们更是被视作祖国的“接班人”看待。但是,有这么一个情况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北大留学生在别国学成后并不是十分愿意回国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量人才的外流,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何这些学霸们不愿回国发展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清华大学学生出国留学率大概在27.5%左右,北大的学生出国留学率略高点,是31.16%,而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去全球排名前100的院校留学,清华北大的留学生数量是非常多的,但是当他们学成后选择归国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意味着三分之二的人才选择了留在外国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很多人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制度相比我国完善的多,很多的留学生不想回国的原因就是因为看中了当地的先进科学技术,再加上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点,再加上国外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头脑,如果有本事的话薪资待遇是非常高的,相比较国内的话如果没好关系的话待遇可就会差很多。其次有不少人认为,国内目前的精英实在是太多,工作岗位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想要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很困难的,而国外某些国家理想就职岗位有很多,这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的薪资水平与房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普通的一二线房子甚至需要几百万才能卖一套,很多县城的房价也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之上,除非选择按揭如果全款的如果家庭不富裕的话恐怕连套房子都买不起,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有才能但家庭普通的人才不敢回国发展。留学生如果条件相近的话是十分愿意回国发展的,毕竟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成人,但是或许是迫于某些现实因素而导致大量人才外流,针对这一点,国家近年也做出了很多相关鼓励海归回国发展的好政策,在不久的将来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才都会愿意回国发展,毕竟这是生养我们的祖国,人人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宾退

2018届北大毕业生去向一览:出国留学比例很高,归来几何?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顶级的两所高校中的一所,这所高校所承载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是非常重大的,那么这所高校的毕业生的去向,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很多人可能想知道已经毕业了的2018届北京大学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呢?今天编者就给各位看一下2018届北京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去向,以供各位看看当下我国最顶级的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去哪里了。本科生在2018届的2693名本科毕业生中,仅仅只有1名是待业状态,其余本科都是有着明确的方向的,而得到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44.15%,这个比例几乎达到了一半,可以说这个比例已经相当的高了。当然北京大学的另一个升学率也是相当的高,那就是境外留学率,这个比例高达30.34%,其实清华北大的学子,每年到国外留学的数量着实不少,很多人认为这部分学子出国之后都不回来了,但是实际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清北两所高校的出国留学的学生,回来为我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都贡献非常卓越。而在就业方面,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更加愿意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协议就业的比例仅仅为5.24%,灵活就业的比例则是高达18.31%,这说明当代的这些天之骄子们,也是更加喜欢灵活度更高的就业方式。可以说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上都是比较明确的,如果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教育还是相当的成功的。硕士生和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相比,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选择就务实多了,在3614名之多的硕士研究生中,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选择了协议就业,可以看得出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更加喜欢稳定的工作。当然灵活就业的比例也不低,达到了38.43%,这么看来,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是都在毕业之后选择了就业,而不是深造。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数量是真的多,在2018届的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要比本科研究生的人数多了将近1000人,这个数量还是相当多的,所以在很多场合,人们更重视第一学历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可能确实要比硕士生更难考。在北京大学的为数不多的选择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毕业生中,处境留学的比例不高,仅仅为2.99%,选择国内升学的比例则是5.45%,其实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所有的学历中,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学历,一方面比本科生的选择多,也要比博士生的选择面宽广,因为在这个阶段相对于本科生有学历优势,相对于博士生则有专业面的优势,博士生往往在毕业后会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限定的比较窄,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会比较少。博士生相对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毕业生的去向,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去向则更加的有意思,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继续深造这一个方面的比例,在国内升学的比例中,北京大学2018届博士生的比例高达10.80%,而出境留学的比例则是高达17.81%,这是北京大学所有的毕业生中,出国留学比例第一次超过国内升学的比例的,很多人以为博士生到了博士毕业之后就不需要继续深造了,其实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在学术领域方面的进取是没有上限的,尤其是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术研究的范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顶级学术领域中并不是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大部分的博士在博士毕业之后,要到国外去继续学习,这也是博士生的处境留学率很高的原因之一。而在博士生的就业方面而言,博士生也是比较务实的,将近一半的博士生选择了协议就业,灵活就业的比例仅仅为22.56%,可以看得出,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人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会更加的倾向于稳定的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241名博士毕业生中,有5名博士生处于一个待业状态,这不得不说是目前博士生所遭遇到的一个尴尬,博士生在毕业之后的专业面非常宅,就业需要找到专业非常对口的才可以,不然就是对自己学业的浪费,与此同时也是社会人才的一个浪费,不过部分专业的博士生确实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的,这也是学术界的高处不胜寒导致的。以上就是编者对于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去向的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通过编者的这个简单的介绍,各位能够对北京大学的这些优秀的学子的去向有一个了解。

和不欲出

名校官宣:2020年留学生入学北大清华免笔试

近日,清华留学生办公室发布《关于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考试方案调整的通知》,决定取消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笔试环节,学校将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远程面试。在此之前,清华大学为了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就明确了外籍学生申请清华大学本科学位实行申请审核制。外籍学生就读清华大学只需要通过申请审核,无需专业水平考核就能够免试入学就读清华。除了清华,4月中时北大也发布了《于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考试方案调整的通知》,决定取消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笔试环节,改为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远程面试录取。 截至目前,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也先后取消了今年外籍学生入学考试,改为面试审核。也就是说:持有效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是外籍生,只要通过面试就可以进入就可以免考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学校。作为国内的顶尖学府,这些学校都是众多国内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为了这个梦想,无数考生挑灯夜战,寒窗苦读,只为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光明正大地踏入清华、北大、人大或者上海交大的校门。但这些学校每年的竞争都相当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一年也只有少数佼佼者才有幸成为这些学校的学子。如今这些一流学府都将入学考试取消,转而改成面试审核制度,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而言,绝对是让子女入读名校的快速通道。相信大家还记得小编之前也给大家科普另一个让子女入读名校的快速通道——华侨生联考,就是我们的孩子以华侨生的身份参加华侨生联考。而想要走上免笔试这条快速通道,前提是——我们的孩子是国际生身份。什么是国际生?什么是华侨生?国际生是指拥有他国国籍的华人,而华侨生是拥有国外长期居留资格的中国人。国际生和华侨生想要入读国内优质大学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国际生想要入读国内优质大学,不需要参加统一考试。但要注意的是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要求,申报时需要关注高校公告里的要求。比如清华还要求报考的国际生汉语水平达到HKS五级以上;北大要求国际生在报考前4年前就已更改国籍。想要参加华侨生联考入读国内优质大学的要求则是统一的。孩子且家长中的任意一方拿到国外长期居留证并在居留国生活两年以上,就可参加339所高校统一招生的华侨生联考。家长们也好,老师们也罢,从孩子上学起就总说只有成绩好,长大才会有出息。但其实我们家长详细的了解一下“华侨生联考”、“国际留学生面试”,提早为孩子的以后做出一个具体的规划,早早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可以拥有一个畅通无阻的未来。如果有让孩子以西班牙身份的申请人子女在26个申根国家自由学习,以本地人的优势报读世界名校,或者想要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冲击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的想法,一定要尽早准备。澳峰利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客户后期服务团队。移居西班牙后,不管是置业、置房还是给孩子申请学校,甚至小到生活琐事上请水电工、家庭医生等,澳峰利鑫团队都能给予最及时最高效的帮助。

安全期

留学生学成不归,清华、北大首当其冲,被网友质疑,为啥选择沉默

在最近一段事件教育领域中,我们注意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先是国家财政经费被砍去20亿元,再是与不少出国留学生毕业后定居国外,又是传出与出国留学生签订回国协议等,可以说在这次的舆论浪潮中,这两所高校成为网友们讨伐的核心点。其实,对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是否应该与出国留学生签订回国协议的问题,在网络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签订协议是对出国留学生合法权益的一种侵犯,不利于我国教育自由环境的营造;也有人认为签订协议是非常正确的,毕竟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来培养他们但是他们学成之后,却为他国做贡献,这种做法显然难以让人接受。从最近今年关于留学生定居国外,导致国内大量优质人才流失问题上来看,多数人对留学生的看法产生了质疑,而且也对国内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提出了要求。从许可馨事件、方方事件等,我们都能看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国内学校大范围开展,应该将其列为重点科目。不过,在最近的教育领域中,我们注意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面对网友们的批评,似乎并没有站出来发表相关言论,一直保持了沉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很无奈,回不回应改变不了现状,干脆选择了不回应。当前,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流高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外“镀金”,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选择留学的毕业生所占比例相当之高。以清华大学为例,在2018年的毕业生统计中,清华大学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所占比例几乎超过了一半。但是他们在学成之后并没有选择回来报效祖国,而是选择留在国外,享受国外更好的科研条件,清华大学在2018年赴美留学生中,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的高达81%,而回国就业的只有19%。从这个比例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这类名校的人才流失率还是很高的。面对这样的人才流失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校方显然也很难控制,他们只能从思想教育上引导,并不能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于是签订协议的方法也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第二,国家政策方面并没有限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就是说他们在默许的条件下,自然无需理会舆论。以国内高校教育的现状来看,显然从国家教育部门到高校校方,并没有出台对出国留学生的管理规定,只要留学生能走出去,我们一般不会设定限制条件,甚至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从这种态度上讲,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让国内的学生走出去了解他国的先进科研知识,也是一种好事。但是在这部分出走的学生中,我们并没有要求留学生必须要学成回来报效祖国,也就是说全靠自愿,并没有在政策上给出相应的限定。这也导致了不少留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毕业后的出路。面对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是在政策规定下办事,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错误,也就无需去理会舆论的热议。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短期内不会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声誉有什么影响,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发展及社会认可度,今年国家的财政经费拨付就是给他们提了一个醒!第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子们的理念与大众有所不同,学校似乎很难干预。从近期的网络舆情中,我们注意到网友们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留学生定居国外、不回国的情况进行讨论、质疑,都是出于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完全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上。在他们看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来培养这部分优秀的人才,最终他们却选择留在国外,为他国的发展做贡献,也就是给他人做了嫁妆,难免会让国人(网友)感到愤愤不平。当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部分出国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还是对国外先进科研水平的青睐,毕竟当前中国的科研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部分人在搞科研和回国之间,显然选择了高水平的科研环境。这种理念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你的。第四,面对网友们的批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属于理解,也懂得这是网友们出于对学校的关心与爱护。对于这件事而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选择保持沉默,也是对于网友们的一种理解。他们理解网友们对于留学生出走不归现状的着急,也懂得他们出于好心,出于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于这种质疑已经习惯了,毕竟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类国内顶尖高校,只要稍微有点负面新闻或者做得欠妥的事情,就会被网友们抓住,持续发酵,虽然多数人是出于好心,但也不乏有好事之徒。结束语:虽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不少出国留学生在学成之后,没有选择回国报效国家,但是这部分人在国内整个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毕竟属于少数,多数人还是留在了国内,而且只要有留学生选择回国,这就是我们的胜利。我们不能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培养的出国留学生,没有选择回国报效国家的少数放大化,应该从整体来看待这个事情。

天刑

北京大学举行“留学生就业政策经验交流分享会”

在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五四青年节之际,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在线上举行“留学生就业政策经验交流分享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来华留学事务处项目主管贾经华、2014级以色列校友高佑思(GALOR RAZZVI)、2014级马来西亚校友阿蒂(AARTHEE SALVARAJA)围绕在华就业政策和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在线分享并与同学们交流。高佑思,2014至2018年在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专业为国际政治,是歪果仁研究协会YChina创始人,该平台从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点击率极高的“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主题短视频。结合自己的经历,高佑思分享了三条经验给希望在华创业的留学生:一是“找准方向”,对自我定位进行长期思考,确认自己所做的事业要传达何种思想与价值观;二是“培养专注力”,专注于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所选择的职业道路,不求回报地耕耘,不断地积累和坚持;三是“关注未来”,用好自己的“来华留学生”身份,通过职业定位找到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最好方式,让自己成为中国与世界良好沟通的“桥梁”。高佑思分享阿蒂,2014至2018年在经济学院学习,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8年7月加入字节跳动公司,负责TikTok Malaysia达人运营。她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和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在华就业的职场文化和工作心态调整策略。阿蒂提出三点求职方面的建议:要正视焦虑,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及时了解希望求职岗位的具体要求、向有相关岗位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情况;要建立自信,留学生的身份可以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看问题的视角;要多投简历,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有积极的“回报”。她还分享了入职后的心态调整策略,建议同学们要积极适应中国“快节奏”的职场文化,调整心态,提高抗压能力,通过给自己预留自我成长空间、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及时疏解职场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她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三本积极心理学的书籍,包括Carol Dweck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Stephen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Jane Dutton的《让你的工作场所活跃起来》。阿蒂分享贾经华长期关注来华留学就业政策,多次负责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的有关工作。贾经华从来华留学生概况、来华留学生的留华意愿及人才需求、来华留学生实习就业政策依据、来华留学生创业政策分析以及如何在中国求职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来华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贾经华介绍,来华留学生留华意愿与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参与问卷调查的来华留学生中有超过七成留学生毕业后希望留在中国发展,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人数占参与问卷调查留学生总人数的83.22%,创业的人数占16.78%。贾经华重点介绍了在华实习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中国的一些人才引进计划、专业成就认定标准等。贾经华分享问答环节中,参会的留学生踊跃提问,三位嘉宾从自身经验及专业角度详细解答。活动中,主办方将收集的留学生来华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材料的“大礼包”分享给大家,供有就业需求的留学生参考。北京大学高度重视留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多次承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今年,疫情打乱了许多毕业生的求职规划,北京大学主动作为、破解难题,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工作岗位。此次活动是北大积极做好来华留学生毕业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举办线上就业指导活动外,北京大学还依托网站和微信等平台,及时转发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为留学生提供参考。

田何

银保监会2020录用公务员出炉,仅有5位北大硕士,其余都来自国外

对于很多学财经类,或者是经管类的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进入到公务员系统当中来,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公务员系统当中有一种公务员的专业对口度是最高的,就是银监会和证监会等等,都是他们专业对口的公务员岗位对银监会和证监会来说,不仅要求毕业生的专业实际属非常扎实,而且有良好的保守秘密的能力,还有参与组织协调的能力,对于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银监会2020年录用公务员,这些基本情况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做好单位的优秀人才的集聚快快转发收藏~~1.5位北京大学硕士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来自五位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加入了银监会的公务员录用系统当中来,这五位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成功考上了银监会的公务员,对于他们的未来说也是非常光明的所以不仅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更看重有编制的公务员,就算是普通应届毕业生,也是非常喜欢有编制的公务员工作的,不仅是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更是公务员考试带来的一系列终身铁饭碗的影响2.海归严重侵害国内就业我们从上图录用的银监会的公务员系统登录看看,总共录用了30多位公务员当中,只有五位来自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但是其他的都是海外的留学毕业生我们要知道,对于国内的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来说,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虽然没有北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含金量高,但是至少比海外留学生的含金量要高很多海外留学生根本不学习,在国外只是混一个学历,只是有钱人选择镀金的一种手段而已没办法,现在的教育就是拼家庭,拼社会关系和拼背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读书,进行镀金,再送回国内进行高学历岗位的就业,占据者国内很多学子的就业岗位。这就是内卷的结果,这就是恶性化竞争的结果,我们只有伴随着这个潮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学历,才能不断地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快快转发收藏~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阿尔法

北大博士留学生回国后当上了总统:以后让我儿子也来中国留学

导语:北大博士留学生回国后当上了总统:以后让我儿子也来中国留学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人们对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认可,可前些年却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方方面面都被质疑,包括教育,其中一些人鼓吹西方教育体制远高于中国,中国教育水平低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国人似乎也举不出什么特别好的例子反驳,现在小编可以自豪的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中国的教育水平并不差!年轻的穆拉图1976年,一名叫穆拉图·特肖梅的埃塞尔比亚年轻人来到中国留学,1977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并且在1991年拿到了北大国政系博士学位,2013年,这名年轻人当选了埃塞尔比亚总统!穆拉图参观上场埃塞尔比亚是哪里呢,埃塞尔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穆拉图就出生在这里,1976年,他作为公派生来到中国留学,现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基础,77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82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回到了本国,但在1984年又回到了北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埃塞尔比亚,凭借他的个人能力,穆拉图平步青云,最终当上了埃塞尔比亚第四任总统!穆拉图回到北大在中国的学生生涯,让穆拉图爱上了中国,他把中国当成他的第二故乡,2003年,他回访母校北京大学是说自己曾经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话,2009年,他还作为留学生校友代表在新中国接受外国留学生60周年的活动上讲话!穆拉图还曾经表示希望有一天他的儿子也能和他一样,来到中国留学!穆拉图参加发布会穆拉图致力于与帮助自己的祖国埃塞尔比亚更强大,他的故事同时也鼓励着许多中国人,因为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教育的成功,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教育也能教育出世界上最顶尖人才!穆拉图与中方代表合影十年以前,中国人总是自卑中国没有产生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那部分看低中国教育水平的人还是不能闭嘴,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客观性值得怀疑,在后来屠呦呦拿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这下这些人才闭上嘴了,其实中国一直也有人拿到过诺贝尔奖,杨振宁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他的国籍还是中国,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才将自己的国籍改成了美国,但现在杨振宁又主动放弃了很多人梦想的美国国籍,回到祖国来报答祖国母亲,中国早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华人顶尖人才,再加上这名非洲总统,中国教育水平低的帽子早就摘掉了!

蜜月期

谈谈为什么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大多选择YIMIN

清华北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观念的产生我们从鸦片战争被动挨打,到民国饱尝落后之苦,新文化运动,知识阶层幡然醒悟奋发图强,当时国内的大学屈指可数,清华、北大又大师云集,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就落在了这两所著名的大学身上,当时的师生也是这么要求、这么做的,以国家为己任,艰苦卓绝、牺牲奉献。建国后一穷二白,国家建设倚重他们的人才培养,直至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接近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在人们的心中,赋予这两所大学的“历史使命感”却没有改变,人们仍然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继续献身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才能,结果,他们出国了,还改了国籍,成了外国人,人们心里落差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要改变观念?1、 现在经济高度发达,人们安居乐业,他们的使命达到了,可以不要求他们做出“牺牲”了,他们不用活得那么累了,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转变的观念,不再把他们看成有特殊国家使命的人,而是一个和你我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小毛病的活生生的人。2、 出国未必不能为国家做贡献,可以看到,一些知名学者在西方练好了内功、取得一定成就后又返回了祖国,成为了国内学科、行业的带头人,杨振宁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3、 国内学科水平和国际上有差距,所以选择出国4、 留在国内的,大多数进了体制我看过一个数据清华北大毕业生国内就业的方向超过一半都去了体制内,北大学生进体制坐坐办公室混混官场还可以,清华生搞技术搞科研的混迹于体制,处理纷繁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不是不可以,而是进体制成为大多数清华人的选择,不应该也不正常。我们热切希望他们留下来,结果发挥不了作用,不如先出国深造,后期能回来10%,我们就不会太差。5、 为自己而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要求太多,能考上清华北大,也确实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向往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没有原罪,合情合理。以上,就是我们要接受名校生移民的原因,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不管我们接不接受,都无法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对不对?

不能如此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留学率是多少?本科高达30%,硕士生仅5%不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所全国顶尖的高校,每年有多少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是近几年大众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不满,特别是近年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受到美国制裁时,更是引发了对这两所高校的高出国留学率不满,那么这两所高校毕业生中的留学率情况如何?我们来看看具体数据分析。清华大学的留学率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一共有6965人,这个数据只包含了内地学生,其中本科生2971人、硕士生2527人、博士生1467人,从这个数据来看,清华的本硕博等三个层次的毕业生人数差距并不是很大,特别是本科生和硕士生人数几乎相当。在2019年清华大学公布的毕业生流向中,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有699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24.6%;硕士研究生留学人数为137人,占硕士生总人数的5.5%;博士研究生留学人数为199人,占博士毕业生人数的13.7%。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清华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学的占比最大,达到了本科人数的四分之一,而硕士生是留学人数占比最少的群体,博士生留学占比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清华大学毕业生(本硕博)中,留学所在国去向最多的是美国,占总人数的10%以上,其次是英国,但占比就仅有1.3%了,大幅度低于选择美国人数。对于选择出国留学的毕业生,选择的高校最多的美国高校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54人、斯坦福大学37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34人、哈佛大学30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0人、卡纳基梅隆大学29人、芝加哥大学26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3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1人、普林斯顿大学19人、佐治亚理工学院19人、杜克大学18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6人、麻省理工学院15人、耶鲁大学13人等。其它国家与地区人数较多的有伦敦大学学院15人、新加坡国立大学18人、香港大学18人、东京大学17人、香港科技大学20人等。北京大学的留学情况2019年北京大学一共有毕业生7808人(不包含医学部人数),其中本科毕业生2726人、硕士毕业生3730人、博士毕业生1352人,硕士生人数占比远超本科毕业生,博士生占比约为本科生的一半左右。选择出国留学的北大毕业生中,本科818人占本科总人数的30%,硕士生留学人数为181人占4.85%,博士生留学人数为156人占11.54%。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清华与北大,毕业生选择留学的人数,硕士生是占比最低的群体,而本科生属于占比最高的群体,博士生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大约在一成以上。与清华大学留学生选择目的国比较分散不同的是,北京大学留学生几乎都是奔往美国,所有毕业生中有61%选择了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其中本科生占64.3%、硕士生占43%、博士生占63%。北大毕业生第二留学国为英国,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1%左右,其中本科占12%、硕士13%、博士5%左右。第三留学地位香港地区,占总人数的6.2%左右。北大毕业生在留学目标高校选择上,美国的高校有哥伦比亚大学78人、芝加哥大学50人、哈佛大学38人、卡纳基梅隆大学26人、纽约大学24人、杜克大学23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3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1人等。其它国家和地区留学高校为新加坡国立大学20人、剑桥大学18人、爱丁堡大学18人、香港大学21人、香港科技大学18人、东京大学14人等。总结从总的数据来看,两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留学人数基本上达到了近30%、硕士生5%、博士生在12%左右。至于两校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归国人数,这个估计是无法找到准确的数据了,在此就不再详细聊了。最后一句话,大家还是理性看待两校的毕业生留学,世界终归是流动的。

而故惑也

毕业季|四海歌不尽 燕园情长存——2020届留学生毕业“留”声

2020年7月2日上午8时,北京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举行。受疫情影响,除了少部分在校同学莅临现场外,大部分毕业生散布在五湖四海“云上”观礼,其中也包括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今年,北京大学的留学生毕业生共计566人,来自校内30个院系,其中有61名同学寒假至今一直在校,疫情暴发以来,他们和校园里的师生一起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顺利毕业。还有因为疫情无法返校的5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与全球人民一起联合抗疫,并积极配合学校要求居家学习,合理安排毕业计划,最终通过线上答辩,顺利获得学位。分别之际,难说再见。追忆往昔,每一位留学生学子从自己的国家“翻越山海”而来,相聚燕园,追逐梦想,在美丽的燕园里收获最美好的情谊和勇敢探索未来的力量。翻越山海 结缘中国“以我七年的青春年华作为资本,将我的命运与中国最好的大学相交叠”,来自墨西哥的安君傲(QUIROZ SOTO,ANTONIO ROBERTO)从小痴迷于历史与考古,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读本科期间,他无意间参与了大学组织的汉语学习活动,这门完全不同于西方语系的古老语言深深吸引了他,和墨西哥一样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带领他走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了能到北大学习,安君傲不惜冒着失去在墨西哥最好的大学学习的机会,申请在北大预科项目学习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安君傲顺利通过升本考试,成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安傲君在北京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上发言2015年,安君傲参加了国际关系学院暑期实践团前往江西婺源,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中国乡村,这段经历令他萌生了“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2018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前往陕西省考古调研,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2018年,带着对燕园的眷念,安君傲选择继续在北大燕京学堂读研深造,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转入历史与考古专业学习。去年秋天,他参加了燕京学堂组织的川渝实地调研,在古老的三星堆遗址开展学习研究。他说:“三星堆的调研时光,仿佛让古老中华文明如一幅悠长的历史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这种感觉我永远无法忘怀。”这段经历也让他更加笃定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文化遗址保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人聚焦关注文化遗址保护问题,也让更多人通过文化遗址了解自己国家文明的来向。同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有效经验分享给世界其他同样拥有古老文明遗址的国家。毕业后,安君傲将赴中国的新兴科技重镇——深圳华为总部工作。他说:“我已经看过了古老中国的许多侧面,未来,我希望有更多机会看看现代中国,也希望能够为未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合作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尔法(ALFA,MUHAMMAD NMA)来中国之前,已经在本国参加过由国家商务部组织的介绍中国的课程,那时的他就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好奇,并思考自己的国家如何从中国的发展经验获得借鉴。亲身到中国来,看看真实中国的愿望便在他的心头萌生。经过两年的努力和等待,阿尔法终于来到了这个在他口中和自己的祖国有着同样热情与奉献精神的国家。阿尔法将中国的发展归结于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力和中国人的务实精神,他肯定中国政府在防控新冠疫情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疫情期间,他一直待在北大校园里,他非常感谢学校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每一位留学生的生活物资供应及人身安全。这样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让阿尔法十分震撼,他希望自己能把疫情期间看到的中国政府和北京大学采取的有效防控经验带回尼日利亚。阿尔法和南南学院傅军老师毕业合影来自巴基斯坦的李星(YOUNUS,MUHAMMAD)说他最初关注北大,是因为被漂亮的录取通知书所吸引,进一步了解北大后,他对北大跨学科分子医学研究所高质量的教学和前沿研究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毅然决定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初到中国,他非常担忧即将面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然而,当他在午夜时分降落在北京机场,惊讶地看到他的中国同学拿着他的名字标语在迎接他,这让他倍感温暖。也在此时,他更好地接受了自己要一个人在中国独立生活的事实,同伴们的温暖帮助让他心里的焦虑与担心渐渐消散。上课之余,李星也会通过游览中国大好山河了解中国文化,他注意到,每当自己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与中国游客交流时,中国人都为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他说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李星亲吻博士学位袍上的北大校徽最让李星着迷的是中国的茶道文化,他说参加茶道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与友人一同品茶聊天。他还认为,茶叶的加工过程和烹制茶叶的独特陶罐则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酷炫的部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事一物都让李星心生欢喜。未来,李星将继续从事专业学术研究。他说:“我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沉淀与探索,不能心急,需要像煎茶一样,耐得住寂寞,慢火熬制,方可清香。”燕园韶光 丹心一片2016年,怀着对于数学的热爱,来自巴基斯坦的哈米德(HAMID,MUHAMMAD)选择来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北大的时光,哈米德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不断创新,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术同仁的广泛认可。毕业时,他已经发表了30多篇Scientific Citations Index、Q1等期刊文章,总体影响因子超过100。然而,他在北大的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来北大时,哈米德不会说中文,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研研究,他都面临着严重的语言障碍。哈米德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没有让语言成为他探索数学世界的“绊脚石”,他积极和中国同学学习中文,珍惜每一次与导师交流讨论的机会,很快,老师同学们也摸透了这位“巴铁兄弟”的交流习惯,讨论数学问题时用英语和他交流,日常交流时经常和他说中文。这个过程中,所有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都让他感觉他们之间没有沟通障碍。他说:“老师们总是会关心我,了解我的问题,并帮助我摆脱困境。”毕业之后,他将去上海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继续追寻他的数学科研梦想。他说:“虽然我去过很多次上海,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北京,更不舍得北大,我会常回来看看。”哈米德在北大西门毕业留影同样在北大追求学术梦想的还有来自韩国的孙大权(SON,DAEKWON)。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生,孙大权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求学期间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同研究领域学者们的认可与关注,这些学术成果的背后凝聚了他的无数努力和汗水。2011年,在高丽大学进行社会学专业学习的他,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关系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选择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留学北大九年对孙大权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他不仅要面对离乡背井、远赴异国的寂寞,更有着经济上的压力。他的博士论文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他到全国各地的档案馆收集资料,为了寻找研究资料他去了中国许多城市,从北京到上海、广州到深圳,再到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甚至远赴中国台湾。他前往当地的博物馆和档案馆,在浩如烟海的文书典籍中寻找能够还原历史的“蛛丝马迹”。孙大权(左三)和各国友人在论文调研途中留影在北大九年,孙大权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他说:“来北大九年,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食堂的饭菜,各种美味选择越来越多。刚来北大时,我最爱的是刀削面,味道鲜美,齿间留香,而现在鸡腿饭成为了我的新欢,一盘鸡腿饭就是一顿心仪的午餐。”这些味道就是他对燕园的美好记忆,他说即使离开燕园,燕园的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也将时刻让他魂牵梦绕。在北京大学赛艇协会的经历则是来自智利的白丽(BAZAEZ CARVAJAL,VALENTINA ANDREA)在北大最珍贵的回忆。白丽是北大法学院中国法英文硕士项目的留学生,在学期间她加入了北京大学赛艇协会。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赛艇运动,技术生疏加上语言不通使她一开始融入团队十分困难,但是赛艇协会的中外小伙伴们耐心地教授她各种技术技巧,积极地帮助她适应训练节奏,让她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温暖。她谈道,第一次湖上划艇让她对赛艇协会有了全新认识。那时的她刚来中国,还不太懂汉语,听不懂教练的划艇指令,这令她十分着急,坐在她前面的同学一直在为她翻译,帮助她跟上训练节奏。训练结束,与队友聚餐时她还不小心烫伤了胳膊,所有的同学都上前来关心她,焦急地帮她处理伤口,这个瞬间让离家万里的她深受感动。在赛艇协会的两年里,白丽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也体会到赛艇运动的魅力,更重要得是,她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来自小伙伴们的温暖相助使她在异国的生活不再孤独,充满了快乐和难忘的回忆。她说:“在北大的生活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这里学习充满挑战却收获满满,我明白了每个北大学生为了达到卓越而付出的艰辛,自己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将永远感谢北大!”白丽在法学院楼前的毕业留影披荆斩棘 不畏前路在每一条艰苦的求知路上,人们都将经历痛苦但充满期待的“破茧成蝶”。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疫情的突然到来让很多留学生选择回国,但是来自巴基斯坦的哈米德(HAMID,MUHAMMAD)没有选择离开,这正值他博士学习的最后阶段,是一个极其艰难却重要的时刻。一旦回国,难以联系导师,许多学习资料无法迅速获得等因素让他选择继续留校撰写博士论文。来自学校老师和宿舍员工的关心和支持让他内心有了依靠,他说:“学校老师和宿舍员工对我们如家人一般,疫情期间他们时刻支持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住在学校里写论文不仅感觉放心,更感觉安心。”疫情的压力没有让哈米德产生懈怠,他继续刻苦努力地推进论文写作,因为他深信,越到危机关头,心态越要乐观平和。刻苦的努力终于迎来满满的收获,6月初,哈米德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来自泰国的陆墨梅(PATTAPEE,NANTHIKARN)面对疫情也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疫情期间,她在家保持良好的学习规律,在线上和导师、同学保持密切交流,持续推进自己的学位论文写作,最后顺利通过今年中文系本科毕业生的线上答辩。面对今年特殊的“云上”毕业典礼,她心存遗憾,没能在最后一学期好好享受大学生活,没能在校园里拍摄一组有纪念意义的毕业照……但是她明白,控制疫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居家隔离就是为社会作贡献。让墨梅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远在泰国,她还是收到了学院用心准备的毕业大礼包和满满的毕业祝福,这些足以弥补她心中所有的小缺憾。穿上2020年特制的学士服时,墨梅感慨道:“因为有学院‘大家庭’的帮助我才能坚持下来,因为有大家的陪伴,我的大学生活才会如此快乐,遇见你们真好! ”这些点点滴滴将会是她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她既收获了坚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收获了体谅他人的包容与柔软,这些都将会成为她未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铠甲战衣”。陆墨梅在泰国家中穿上学校寄送的学位服“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来自乍得的托马(THOMAS,DONGLONA ADAWA)借着李白的《送友人》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不舍。他是一名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值此毕业季,他说有太多的话想要对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说。在北大,他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教他树立了自己的世界观,教他通过观察客观现实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些经验与体会将会伴随并影响他的一生。托马想要感谢出现在他学习生涯中的每一位老师。他说:“如果没有老师们的精心培育,我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自己,特别是今年,因为疫情,老师们不但线上指导撰写毕业论文,还要额外照顾我们的情绪。老师,您们辛苦了!”对于未来,托马也充满着希望和斗志:“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阻碍,经历很多挫折,但我们要向蝴蝶一样,历经痛苦后成就最美的自己,那样的自己将不惧艰难险阻、不畏狂风暴雨。”托马在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典礼上代表发言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交织着太多焦虑、压力和泪水,同时也有希望、激情和努力奋斗。无论是留守在校园里不畏疫情,向母校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的哈米德、孙大权、李星、托马、白丽和阿尔法,还是远在自己国家积极配合抗疫的陆墨梅及更多无法返校的留学生毕业生们,这些燕园“洋学子们”在此番疾风骤雨中仍然能够不惧困难,沉着冷静的在一张张书桌前、一盏盏台灯下,撰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他们曾经迷茫失落,也曾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手足无措,但北大让他们收获了最真挚的同学友爱与师生情谊,而这将会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无尽财富。他们在北大蜕变与成长,探寻自我与他人、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终将挑起属于自己、属于“北大人”的使命与担当。与他们从世界各地“翻越山海”而来一样,这一次,他们将要从北大出发,奔往世界各地,奔向锦绣前程!让我们祝福他们,在更加美好的明天与未来“闪闪发光”,也将燕园的湖光塔影永留心中。信息来源: 国际合作部文字:刘芊妤 史瑀昕 李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