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重磅消息!北大汇丰金融学综合2021考研更换考纲鲤退

重磅消息!北大汇丰金融学综合2021考研更换考纲

5月18日,汇丰官网推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1年最新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的说明》,其中有重大更新。其一,2021年北大汇丰金融学专业专业课金融学综合改为微观50%+宏观50%, 取消金融小科目!其二,宏观经济学参考书更新为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往年为第六版。北大汇丰的金专出现如此大的改变,专业课不考公司理财和投资学,改考宏微观经济学,这就促使汇丰金融和经济考试的专业课就完全一样,这会促使更多的同学报考经济方向。预计经济的分数线今年将会大幅度提升,北大汇丰的经济考研难度加大。同时北大本部的软微、国发院考试的专业课也是宏观+微观。预计会有报考国发院的同学,报考汇丰,本来想考软微的同学,因为想冲更好的学院而转向汇丰,进一步加大汇丰的报考人数。2021的考研难度会进一步加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不管竞争怎么变,跟着炳哥都能HOLD住。但是北大汇丰对本科有要求,适合本科是211,并且大学成绩不错的同学报考喔!

若不知之

2020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专硕考研初复试超详细经验指导

考试情况随着近年来汇丰的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生源质量都在提升。近三年的初始线分别为385、365、390。其中18年数学难度过大,导致分数线降低,但是从报录比看难度正在增加。近三年报录比分别为1:9,1:11,1:15,去年(19年)报考人数已经超过700。专业课基本情况汇丰专业课分为四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投资学、公司理财。官方参考书目分别是:《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公司理财》(罗斯),《投资学》(博迪)汇丰专业课难度比较大,因为其内容太多太广,同样是金融431,汇丰的专业课范围是央财的两倍。一般同学在复习时很难把握住重难点和一些细节,尤其是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很可能复习错方向。从近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录取同学的专业课平均分为118、112、108,最高分为142、138、130,可见专业课考察难度也在加大。需要注意的是汇丰每年都有部分优秀的同学放弃保研来考,而且大多本科院校优秀,所以无形中拉高了专业课分数。考研初试我是二战,一战考的是其他学院,当时准备的不够认真,政治只有五十多,英语八十,数学一百一,专业课一百。二战时除了英语其他科目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数学,接近最高分。政治我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当时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但是精讲精练读了三天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无聊了。后来同学推荐我看徐涛的网课。徐涛的课很生动幽默,除了思修和毛中特某些章节,其他的课程都能引人入胜。为了节省时间,我跳过了基础课,直接从提高班开始看,大概每天一个小时。十月份开始刷1000题,刷完1000题之后再刷徐涛的优题集。然而因为某些原因,打乱了我的复习计划,优题集我并没有刷完,包括后面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也没有背的很认真。但我还是尽量刷了两遍1000题,三遍四套卷和八套卷,大题也都勉强背了下来。考试时有三道选择题我是做过的,犹豫了好久还是选了错误答案。题在精而不在多,肖秀荣加徐涛的组合足以考上70,最后成绩如何还是看你下了多少工夫。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最后考试勉强过线,反思一下还是对做过的题目印象不深。英语一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六级六百多分,所以英语复习比较漂移。从8月份每天坚持读一篇美国报纸,到九月份考研阅读已经没有我读不懂的句子了。十月份开始背单词,但是中间中断了很多次,好在我记忆力比较好,马马虎虎又背了两千多单词,每天背100—200个,其实一共也就背了十几天,但是把考研词汇基本背完了。处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客观题我把英二和英一的真题刷了一遍就上考场了。然而还是哉在了主观题上面……十一月底我开始准备作文,先看完了何凯文的网课,然后把他的书仔细研究了一遍,总结出了自己的模板,以为万事大吉。结果考试时小作文离题,只给了我一分;大作文我写的文采飞扬,毕竟报纸不是白读的,然而给了我12分;我是某家外资教育公司的翻译员,然而翻译也只给了我7.5分!算一下主观题我连一半的分都没拿到,主观题的学习只能大家见智见仁了。数学三我用七八九三个月的时间刷完了张宇的书,10月份做完了1000题。10月底我开始模拟考试,刷了过去三十年的真题、张宇八套卷、四套卷、李林六套卷、四套卷、合工大超越共创中的三套卷。加在一起五十五套卷子。考前几天把李林去年和今年的押题班都看了一遍。我总结过所有的考点、知识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刷题到后期我脑海中已经有一张完整的数学网络图,包括各个知识点、各种题型和各种解法以及对应的例题。最后考数学的时候,中途我出去上了趟厕所,把高数压轴题的解法想了出来。做完之后我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犯诸如看错选项、看错积分限、不定积分漏常数项、收敛域和收敛区间的差别、矩阵化简错等做模拟时常出现的问题后就交卷了。专业课我复习时走偏了方向,一直在研究难题偏题怪题,考试时才发现,考的全是基础。我把重点放在了微观上。因为宏观内容太简单,而公司金融和投资学我第一年就学过。秉着先难后易的作死原则,我七月份开始看平新乔的十八讲。然后我崩溃了,这一股浓浓的数学分析味道是怎么回事?前五页纸我看了三天,没看明白。第四天我决定继续往后看,然后终于看懂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一路看到了代理理论。平新乔书写的很好,严谨系统,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很难理解他写作的思路。所以推荐大家还是从范里安入手。看完第一遍平新乔我开始看第二遍,顺便把课后习题和附加题都刷完了。之后开始看范里安,这个时候范的书已经只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了。不过中文版翻译有时候很难理解。后期我报了新祥旭的专业课一对一课程,感觉对我帮助极大,比如新祥旭学姐推荐我要多刷几遍钟根元,所以我看完范的书又刷了两遍钟根元习题集。这本书编的还是很不错的,对于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考试时的题目难度,比钟根元简单了一个次元,所以我赚到了。宏观我看了很多书。第一遍学看的是曼昆的书,但是看完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后来学姐推荐我看张延的书。个人认为张延的书写的最好,深入浅出,但是和汇丰的考试风格有些出入。用来学习可以,应付考试不行。读了两遍张延的书之后我才开始读布兰查德的书。布兰查德的书写的很好,但是译文读起来怪怪的。这三本书的习题我都刷了两遍,还借了邻座女生的高鸿业的习题集刷。宏观考点就那么多。我后期都是闭眼冥想,把整个宏观的框架和细节在脑子里过一遍。出于某些原因,我很讨厌看公司理财和投资学。所以我只略微看了一遍,刷了两遍课后题。宏观、公司理财和投资学我看的时候都做了笔记。因为我写过教科书,所以我是按照写书的要求,重新编排了知识再写下来。这种方式对于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考试的题目出乎我的意料,四个字概括就是泛而不深。很多题我都是有印象但是忘记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要纠结怪偏难题。最后考试,金融部分两道10分的大题,计算量奇大,我只写了步骤,一个数字都没算出来。考研复试2月16号出成绩,从2月17号开始准备复试。我在网上购买了听力课、口语课和发音课,但是没学多少。我花了三天时间写完了中英文简历,四天时间写完了中英文的个人陈述。然后找了各路大神互相修改,后期在mock时也有修改,一共改了大概七八个版本。请本科的大神老师确认材料没问题后,我开始练口语。我的方法也很简单,先是跟读老友记,每句话都跟读,很多念不清楚的句子还倒回来读。这里要感谢我在加拿大交换的学弟吉翔,每天和我模拟面试一个小时,持续了十几天,每天我都会录音回顾。当口语的语感练出来之后,我对着自己的简历和PS,用英语去阐述自己的经历,想象老师可能的提问并且回答。3月8号接到复试通知,9号我就到了深圳开始mock。在深圳我见到了各种大佬(如Prof Wang),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小与无力。从9号晚上一直到13号晚上我都一直在mock。企管的某位同学给了我一次Super Mean的压力面,完全打消了我对老师的恐惧:再怎么严厉都不会比他过分了!然而老师就是老师,今年的面试官说出了“You are not smart enough”“Take the exam once again only gives you an opportunity of an interview which lasts twenty minutes”。不知道这些同学最后结果如何,但是想必当时的心情肯定很沉重。(后来发现那个被老师说不聪明的同学也录取了)13号面试的同学告诉我,老师问了很多专业课问题,甚至还问了他好几个case。因此那天晚上,我把我本科的78门课全都复习了一遍(总结了一下学了什么,准备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可是第二天,一个专业课问题都没问我!主面是个中国老师,他说话的口音极大的放松了我。老师问题有下:1.简历上最有说服力的证据?2.你从和老师合作写书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3.认为技术分析真的能在证券市场上赚钱?4.如果你写的书里的策略能挣钱,你为什么要写出来呢?5.你的成绩单上有很多金融类的课程,你最喜欢哪一门?6.你认为在金融营销的过程中什么最重要?7.你本科已经学了很多金融知识了,为什么硕士还要申请金融管理?8.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9.实习都做了什么?。10.在股票交易中你提到了技术分析的重要性。那么假设一家公司有良好的基本面价值,请问这家公司还是如何吸引投资者的?11.如果有公司财务造假怎么办?12.如果某只有庄家坐庄,股价飞涨,还会有人继续买吗?

艾丽卡

报考金融学研究生,怎么选择学校?哪些高校相对容易被录取?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金融学专业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即金融学类的下属专业,10多年了,该专业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上海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08所开设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评估,排名前三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育部评估的金融学学科具体情况如下:依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整理金融学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不仅仅是财经类高校,很多综合性高校也名列前茅。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学科被评为A+等级,财经类高校仅有中央财经大学被评为A+等级。金融学学科被评为A等级的高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其中,厦门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其他高校为财经类高校。值得一提的是,南方考生和家长不太注意的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实力很强的财经类高校。一些理工类高校或者说工科类高校在金融学学科方面也有较好的实力。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年来,这些高校也在大力发展财经类学科和专业,金融学学科也因此发展较好。一些传统的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考生和家长相对较为熟悉,而一些地方财经类高校不太为人熟悉,其实,这些地方财经类高校同样在金融学方面也颇有建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该校的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首都经贸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会计学、金融学获批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由此可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无论在学科还是专业建设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山东财经大学两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B+,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成为有两个以上B+学科的三所省属高校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高校前10名。地处杭州的浙江财经大学,该校这几年也发展很快,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浙江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学科为省A类一流学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为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一般而言,冷丝建议,你如果要报考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可以根据这个排名表格选定自己的报考目标。你的实力够强,当然可以大胆报考名列前茅的高校,如果实力一般,你应当首选排列靠后的高校。

少林寺

想考985名校金融硕士,这6点必须知道,关乎你未来发展!

考研金融专业有多热门,竞争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随随便便报个金融学,未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报金融学,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一、不要轻信难度排名考研专业难度排名、学校难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许就会用这些排名作为报考指导。其实每个学校的难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征的。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觉得掉了一层皮。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学校的培育方向能否与本人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二、学校名气越大越好在金融这一行,学校的要素有时以至大于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秀教员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假如本人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能够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三、高校就业侧重点不同由于本身定位及历史缘由,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途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讨,而光华则更注重商业研讨;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四、择校择专业眼界放宽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征的金融信息专业,招不够的时候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开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开展得十分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讨生院、社科院研讨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讨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征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固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择校择专业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由于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拟冷门的研讨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时分去挤金融的阳关道,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五、校友是第一手资源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迸发式开展所构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乡友情。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互相协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以至在某种水平上能够以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生长的必修课,由于你的实习以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步构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六、金融读研≠高薪金融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而且大券商还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妥但薪水更低。所以,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别梦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耳无所闻

2019考研复试最高分专业来了,金融专业火爆,高达400分!

最近考研界里真不是太平,一波未起一波又来,首先是2月15日的各个高校初试成绩公布,让很多考生感觉2019考研不难,是最好上岸机会,接着不到20天,各大高校又公布了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在考研界掀起了一张哭喊声,有网友说到:“考研成绩380分,本以为能上岸,结果报考的专业是金融,连复试机会都不给,继续二战吧!”这位考生报考是金融专业,的确如此,今年金融专业真是让人“香菇难受”,复试分数真是一家比一家高,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暴增,并且金融专业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如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所以未来5年,金融专业会一直火热。中国金融专业15强大学提起最强金融专业高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被称为金融专业第一强校一点也不为过,不仅本科招生专业录取分高,而且金融硕士复试分数高的离谱,让很多考生望而止步。而在中国金融专业最强15所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毫无争议占据榜首,北京大学因强大的实力处于第二名,武汉大学第三名,南开大学第4名,上海财经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第7到10名主要是财经类高校了,西南财经大学第7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8名、中央财经大学第9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10名,这金融高校排名是以本科专业排名为主,我们在看看2019年各大高校金融硕士复试分数数据。2019年高校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让很多考研生望洋兴叹,甚至有考研生说“390分,已经凉凉了”,对于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来说,学姐只感觉到:没有最高的分数,只有更高的分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国际学院)复试分数高达402分,估计很多400分的考研生止步了复试,但可以去调剂其他高校的金融专业,绝对会有优势,财经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专业复试分数也不低,397分,从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会在金融高校排名第一了;其次复旦大学的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400分,这个分数也是相当高的,在众多高校金融硕士复试分数中,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2所高校金融专业超过400分。清华大学在国内是第一强校,妇孺皆知,但金融硕士复试分数只能排在第三,396分;南京大学排名第四,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395分,随后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385分,南开大学370分,学姐查了很多高校复试分数线,金融硕士一般在340分-360分之间,可见今年考研竞争非常激烈。2019考研报考金融硕士的你,上岸了么?欢迎留言交流!

欧文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还上了“热搜”,总分389分就能排第一?

北大考研成绩在2月22日进行了公布,都说“好饭不怕晚”,在所有大学里,2月22号公布成绩确实算比较晚的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查到满意的成绩。北京大学研究生网成绩公布通知截止公布成绩以来,,能够上热搜榜的大学不是很多,而北京大学却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没有别的,只因为“神仙打架”,分数实在是有点高,那么,这些“学霸”们的成绩到底有多高呢?“北大考研成绩”热搜榜下面,一起去看看同学们晒出的成绩吧看到这些成绩以后,相信不少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多半考了一个“假研究生”,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自己真的是有点“飘了”,竟然有勇气点开这个热搜。总分416分的“学霸”率先登场,他自己奔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去了。除了416分,报考光华管理学院的同学,还有410分,423分……这都是些什么“神仙分数”啊!400+对于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特别是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不过,对于有些专业来说,却不见得都能够考400+的成绩,因为这些专业,都有一个“拦路虎”,那就是数学,无论是数学一还是数学二,数学三,想考高分确实不容易。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考研成绩总分是389分,这在其它专业动辄就400+的成绩里面,绝对不是一个高分。但是,我们再看他的排名,没有错,排第一名,389分,就可以排第一名。主要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报考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硕,必须考数学一,数学一在2020年还能够考120分,绝对属于高分。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位同学的专业课成绩是116分,对于其它动辄就140+的专业课成绩来说,也不算高。但是,依旧能够排第一,说明专业课确实也很难,不像其它偏文科类的专业课,更注重背诵多一些。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总分407分,也是所报考专业的第一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所有考试科目中,没有数学,而是两门专业课,并且,这两门专业课都是偏文科类的课程。除了这位同学,再看下面这位同学,同样400+的高分,情况跟前面同学差不多,依旧是不考数学,只有两门专业课。414分的高分还排在第2名,真可谓是“神仙打架”,名不虚传。为什么有些专业389就可以排第一?有些专业388分还很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考数学的理工科专业来说,能够考到400分以上的成绩非常难,别说400+,就是390分以上,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每年的理工学专业的国家线也要低一些,最近几年都维持在280分以下。而对于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来说,考400+虽然也不容易,但是,确实要多一些,这也造成了这些专业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比如,下面这位同学,考研总分388分的高分,报考光华管理,他都觉得有点悬,怕进不了复试。除了考研竞争激烈外,国家线也是水涨船高,比如,2019年文学类的国家线高达355分,工学只有270分,对比悬殊。一些关于研究生报考的建议所以说,在我们选择考研专业,特别是“跨专业”考研时,一定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虽然有些专业不考数学,但是,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很高。而有些专业考数学,看似很难,但是,国家线却很低,280以上,或许就有学可上。这是一个舍与得之间的权衡。考研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值得敬佩最后,想说的是,在考研时,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这种顶级大学的同学,都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尊敬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大的勇气,首先不说考试难度如何,这些大学,光每年的保研率就高到吓人,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免试进入读研的。所以说,能够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同学,非常难,可能比高考也容易不了多少。所以,真心希望这些同学都能够进入复试,祝他们复试顺利,成功上岸。如果不幸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关系,不是大家不优秀,而是“神仙打架”,竞争太激烈,不过,也不用太难过,以大家的初试成绩,依旧可以调剂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圆自己的研究生梦。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对于北大考研成绩上热搜,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同样是北大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相比,二者差距大不大

“同样是北大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相比,二者差距大不大?谁更牛?”有人问。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人在和我们学校老师聊天时说的一席话:“本科考上北京大学很厉害了,但我觉得考研考上北大应该更厉害……”北大的本科生,在“含金量”方面真的不如其他学校考上北大的硕士生吗?考研2019年参加考研的人数是二百多万,而2019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一千多万,后者是前者的好几倍,但通过高考的渠道被北大录取的人数却比考研进北大的人数要少上千人,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通过高考考入北大的本科生,在“含金量”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还要牛得多。在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看来,在考研的时候你能搞定名校的导师,但是你在高考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搞定高考,因为高考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任何考试而言,都是一场最为公平公正的考试。高考当然,如果考研考入北大的本科生,其本科母校也是北大,这种“根正苗红”的牛人自然比纯粹拿到北大本科学历的本科生还要牛得多,至少人家本科学历不输给北大本科生,而且还获得北大的硕士学位,在就业前景和就业质量方面完全无需担心。北大的研究生,“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北大的本科生通过保研推免或者考研的方式成为北大研究生,也有其他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通过保研或者考研考入北大的学生。在推免生当中,除了985、211大学的优秀本科生拥有推免的机会,而一些实力不错的“双非”一本院校的优秀大学生同样也有机会保送为北大研究生。而这些“双非”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当年高考的时候能否考入北大呢?北大本科录取通知书有人说可能当时他们还不够努力。但是就算他们当时努力到无能为力就真的能考上北大呢?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在高考之前,不只是部分地区的学霸在努力,而是全国的高中考生都在用命去拼搏,考上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不单单需要努力,还需要足够的智商和学习天赋才行。“金本科,银硕士”这句话在很多顶尖985大学相当流行,这样的话在北大自然也不例外。或许这样的话有点偏激,但这样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北大的硕士生当中,“土著研究生”(本科也是北大)只是占其中的一成半左右,还有八成五的北大研究生是外来者。也就是说,在北大研究生的群体当中,可以稳稳压北大本科生一头的,只有15%左右的超级学霸。北京大学北大的本科生能否成为北大的研究生呢?据了解,在北大,只有两成半的本科生选择在本科毕业之后立马就业,还有七成半的北大本科生要么选择在国内继续保研、读研,要么去国外顶尖名校“镀金”。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考研的时候以北大作为目标院校,也是其雄心壮志的一种表现,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北大研究生的,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估计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连报名都不敢报。

邹阳

考研金融学专业高校最新排名,全国金融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是这七所

金融学专业属于考研率较高的学科之一,而国内知名的金融学专业强校众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应用经济学)评估成绩,国内108所开设应用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排名在前的依次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2019考研金融专业高校排名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学科的诞生地。在1912年,严复就任国立北京大学就已创立。1985年,北大经济系领风气之先,创建经济学院,成为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三、中央财经大学1984年7月5日,中央财经大学组建成立经济管理系。2003年11月5日,在经济系的基础上合并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成立经济学院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培养特色愈加鲜明、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向高质量、高层次、高产出方向发展,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的能力日益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经济学院。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成金融学院。致力于塑造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打造“新一代银行家摇篮”的品牌。五、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学位点之一,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评为财政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六、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大陆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金融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致力于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一流师资队伍,以培养具备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前瞻力的国际化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致力于在中短期内,使学院成为亚洲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教学、科研基地。七、厦门大学厦大经济学科成立于2005年6月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院现在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既有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学院教师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处在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是厦门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室虚矣

同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差距很大吗?

同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差距就会越来越小,甚至趋于零。最后成就的关键在于人,不在于出身。有自信心和本事,什么差距都可以踩在脚下。你妄自菲薄,就会被那无聊的光圈吓住,眩晕。简单一句话:这种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1、考研能进北大也是人中龙凤,本事很大,精神可嘉。无论是哪级哪类学校,能够考研进清北,都是佼佼者好样的。首先自己在大学四年学业扎实,学风敦厚,才有信心和本领去考清北的研究生。英雄不论出处,能够大彻大悟,纵身一跃,这种精神就是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情,同时,也是自己有实力的真正表现,值得骄傲。就算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也是凤凰,不会比凤凰窝里的金凤凰差。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只有本科是北大的研究生才货真价实,绝对是笑话之谈。人的出身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综合全面考察。只要能力、素质够用,何谈出身?难道国家领导人都是来自清北的?2、所谓的本科是北大的,就一定是优秀的,这是假命题。不可否认,本科考进清北都是万里挑一,智商超群的学生,天赋往往碾压同龄人。可是,一个人的成就是要看一辈子的,清北学生就是马拉松比赛跑快了几公里而已。不是吗?北大清华这么多年,毕业学生无数,响当当的为民造福、安国兴业的优秀人物有哪些呢?优秀就该是自己的成就与国、与民、与家和个人都有利才行。可是清北出现的更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头脑灵活、积极善变、随风飘摇,家国情怀不深,很多是这边吃着碗里的肉,撂下筷子骂娘那种,智商再超群,没有忠诚,没有德行,没有爱国之心,有何用?总之,智力差距可以被忠贞度、意志力、恒久心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弥补。更重要的一点是,科学无国界,爱国有原则,这是定理。一个人,无论学业多么精通,科研成就极高,如果忘祖背宗,都将会被历史所唾弃。华为弃用清华,选择西北工大就是阐明了这个道理。

戚顾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网友:都是人才!

清华北大是很多学生一生的梦想,不管是高考进北大,还是考研进北大,只要能进,自己肯定不遗余力的学习。但是,对于外面的一些企业可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些企业在招聘北大研究生的时候,会看他们的本科毕业院校,一般非北大毕业的,往往不会被录取,这是为什呢?按理说都是北大的毕业生,应该待遇相同才是呀?那么,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呢?网友说,在我眼中,能进北大的都是人才。首先,高考能考上北大的肯定很不容易的,每年几百万考生,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不到千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千个高三学生还未必有一个学生能考上北大呢。而且,就高考而言,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各个地方的尖子生,没有个六七百分,北京大学想都不用想了。但是考研就会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北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也不多,能考上的都是学校的佼佼者,但是北京大学会给一些地方大学的推荐名额,如果大学期间能拿到推荐名额,毕业后也还是可以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的。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降低了学生的招生质量。不是说拿到推荐名额的学生不够优秀,但是光优秀可能还不行,还需要一些潜在的关系才可以,也许有时候关系到了,大学不优秀也能拿到名额呢。再说,高考和考研的竞争压力是不一样的,除了人数以外,考研会有复试的机会,也就说,如果考生达到了学校的分数线,便有机会进入复试,如果复试发挥的好,会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当然,这里的“好”也是有学问的。但是高考就不一样了,那是一锤子的买卖的,考的好你就进北大,考的不好,那就只能选择其他学校了,压根不会给你复试的机会。所以,高考的竞争压力比考研要稍微大一些。当然,作为国内顶尖的学府,在人才培养上肯定无可挑剔的,只要能进入北京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对于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再好的学校也拯救不了你,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就算是一个不入流的高校也能闯出一番风景。那么,你觉得高考进北大难还是考研进北大难呢?欢迎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