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北大数院金融硕士考研难度深度分析其在我乎

2020北大数院金融硕士考研难度深度分析

本文重点讲解北大数院金融专硕介绍、北大数院金融专硕课程设置、北大数院金融专硕初试考试科目、北大数院金融专硕参考书、北大数院金融专硕复习规划、北大数院金融专硕复试情况及北大数院金融专硕的奖助学金等信息,下面凯程老师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院校介绍北大数学学院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19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长江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他们不仅在数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长期坚持在教学岗位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1952年以来,数学科学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奋斗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其中包括30余名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和王选院士是数学科学学院校友中的杰出代表。数学科学学院在2001年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2002年、2007年、2012年北大数学均名列全国首位;2017年北大数学和统计学均获评A+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二、数院金融硕士介绍金融数学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在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北大数学科学院金融数学系除培养金融数学本科生外,还通过金融数学与精算学应用硕士项目培养面向金融业的高级人才。金融数学系将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现代数学基础,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且具有深厚的金融专业知识,文理并茂,全面发展。分系后除继续开设概率统计、随机分析、微分方程等数学基础课外,还将开设利息、证券、汇率、保险精算等金融数学的专业课程,一些经济与金融的基础课由经济学院及光华管理学院开设。金融数学系本科毕业生将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方法,从事某些金融保险实际工作,并可继续深造,到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用数学、经济和金融管理等专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三、课程设置本项目的学习期间为两年(4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以课堂学习为主,课程包括必修课(30学分)和专业选修课(10学分)两类。必修课程除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统一要求的政治外语类课程外,还包括:金融中的随机数学、金融中的统计方法、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投资组合管理模型、衍生工具模型、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以及证券投资、精算学、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的专题讨论班(任选一门)。选修课将包含数学类课程: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数值方法与随机模拟、统计数据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应用类课程:金融风险管理实践、金融经济学、实用精算方法、金融数学与精算学专题选讲、信用及利率衍生产品等。学生将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到金融机构进行3个月左右的实习,实习结束时,若学生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实习报告并经过专题讨论班老师考核合格者可获得 3学分专题讨论班的必修课成绩。硕士论文应在第四学期的4月30日前完成。导师同意后方能送审。具体的送审时间按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当年的具体规定为准。硕士论文需两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评议人评议。论文评议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具体的答辩要求将按照数学科学学院的统一要求进行。四、培养目标本项目的毕业生将主要分布在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精算部,投资银行或基金公司或证券投资公司从事定量分析的部门,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和各种咨询公司从事金融定量分析相关的岗位。五、初试考试(以2019年为例)2019年分数线为385分1、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201英语(一)(满分100分)  科目三:303数学(三)(满分150分) 科目四:431金融学综合(满分150分)2、专业课参考书(1)数学分析邓东皋, 尹小玲编著 《数学分析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方企勤编著,《数学分析》(第三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高等代数蓝以中编著,《高等代数简明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上册、下册第6、7章(3)初等概率论何书元编著,《概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至第六章(4)数理统计陈家鼎等编著,《数理统计学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第一至第四章、第七章(5)金融数学引论吴岚,黄海编著,《金融数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一章至第七章3、专业课复习规划数院专业课包括<概率论> (何书元)<数理统计>(陈家鼎) <金融数学引论>(吴岚、黄海)三门课,各50分,计算题居多,有部分证明题金融数学引论:相对而言最简单,包括利息理论,现金流贴现以及在债券,股票上的应用等。课后题量较大,书上的课后题眼熟练掌握,至少保证做过2-3遍。熟记公式,考场上把步骤写出来,可以的步骤分。概率论:和我们学过的概率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课后题有部分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考纲要求的6章内容最好都熟练掌握,完全掌握,出任何题目都能从容应对。对于基础偏弱的同学,这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不过不要担心,一步一步来,基础打扎实,不要追求速度。数理统计:难度最大。可以辅助茆诗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习题与解答>,可以只看数理统计部分中与<数理统计学讲义>重叠的内容。用茆诗松的书做入门书入门,相比较而言,茆诗松的书难度低,学起来更容易上手,课后题难度不大,能够加深理解。认真阅读<数理统计学讲义>中的指定章节。不要押题,扎扎实实提高自己实力,打好基础,无论什么题目都不慌张,做到心中有数六、复试概况投资学,衍生品,精算学,编程(R语言,python和其他的东西),还有个综合能力考查(包含各种金融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自主选择科目,基本上至少需要回答2个科目,复试按照1:1.5形式七、学费与奖学金1、学费本项目学费为7.6万元,分两年交清,每学年交纳3.8万元。2、奖学金(1)校长奖学金奖学金额度为7万元/年/人;目前学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中最高级别的奖励,发放校长奖学金荣誉证书;学院每年有42个左右的名额;可以减免需要承担助教(助管)的工作量;可以申请其他各类奖学金,并可获得优先推荐。(2)学院奖学金奖学金额度为5.5万元左右/年/人;学院每年有42个左右的名额;可以减免需要承担助教(助管)的工作量;可以申请其他各类奖学金。(3)国家奖学金由国家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奖励规格高;奖励标准: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学院每年有10个左右的博士名额,7个左右的硕士名额;可以和其他奖学金重复申请。(4)院长奖学金主要为了吸引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继续在北大攻读研究生;名额没有具体限制,金额可以协商;可以和以上奖学金重复申请。(5)博士生岗位奖学金除了以上列出的各类奖优奖学金,其他90%的同学都能够申请到博士生岗位奖学金,金额根据所承担的岗位补贴从4.9-6.5万/ 年不等;岗位奖学金必须要承担助研、助教或助管等工作。(6)其他其他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的各类冠名奖学金,例如:廖凯原奖学金、庄圻泰奖学金等,金额从2000元至12500元不定。八、关于辅导班1、判断是否需要报班是否报班需要同学们结合自身考虑,以下几点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1)专业课的复习:很多同学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会很迷茫,不能合理的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也没有专业的复习资料以及往年真题,而且很多同学在大三时的学习并没有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再提升专业课的时候还要顾及到公共课的复习,对于没有复习计划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手忙脚乱。(2)自制力:考研的复习过程并不是说有老师带着指导着,完全要靠自己,所以个人的自制力就很重要。如果自制力很强,那么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话学习效率也会很高,要看个人的能力选择要不要报班;自制力不好,经常走神,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效率,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还是报班。(3)心态以及和研友的交流:考研的过程是孤独的,需要忍受一段时间的磨炼,这对考研学生的心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不选择报班自己复习,那么必定要忍受孤独,没有在辅导班中同学以及老师一块交流学习的状态好,而且同学一起可以分享一些最新的考研动态,避免错过一些机会。(4)复习时间的把握:考研有几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很多学生会不清楚在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与其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做,不如报辅导班跟着老师的安排走,会更有计划性和条理性。(5)报考的学校的难度:既然考研都是想要考名校的,但是名校的报考难度自然是很大,想要顺利的通过初试和复试脱颖而出必然是不容易的,不如报辅导班系统的学习知识,将考试内容掌握的牢固一些,对于复试也有专业性的指导,报考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2、辅导班该如何选择市面上考研辅导班众多,但是真正做好北大数院金融硕士的机构寥寥无几,在业内,凯程的金融硕士非常权威,基本是考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金融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而凯程辅导金融专硕考研的实力也得到了众多考研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凯程有系统的《北大数院金融硕士讲义》《北大数院金融硕士历年真题解析》《金融硕士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数院金融硕士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数院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这些同学们都可以来实地咨询和考察。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指导原则,其中寒假远程班、春季集训营和远程班、暑期疯狂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冲刺点题押题模考、复试辅导班均为各个阶段全程训练课程,满足学生扎实训练的要求;保过班课程均为个性化授课课程,会根据学员实际状况,以实际考试目标分数为导向,安排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个性化课程,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名,学生在报考之前会有专业的老师予以指导,为学生量身打造课程,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这样的课程安排也是金融硕士考生的特点决定的,大部分金融硕士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仅仅凭借集中课程的讲授远远不够,每个人暴漏出来的短板和弱点,必须由教师在长期的督导和训练下才能够得到纠正,“一对一”、“师徒式”手把手的单独辅导和研判必不可少。凯程教育深入研究金融硕士考研的专业特点,做到精准制导,同时深入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质,呈现出基础扎实而稳拿高分的面貌。祝愿同学们考研成功,前程似锦!

吐槽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扎实细致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加之突发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应对“最难就业季”,经济学院全面贯彻学校要求,认真落实《北京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等政策,扎实细致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争取百分之百充分就业”。一、立德树人,全面开花经济学院上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理念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工作,培养了大批基础厚、视野宽、能力强的毕业生。经院学子特有的“后劲足、素质高、修养好”等特质使得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加之北京大学一直以来在海内外享有的至高声誉,现阶段经济学院2020届毕业生去向已呈全面开花之势。经济学院部分2020届毕业生去向摘录二、全院部署,多方协作经济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秋季学期即开始提前部署,2019年年底召开了“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并特别设立“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环节,邀请高校院系发布招聘信息,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89名经济学院院长为来自海内外的博士生提供现场面试交流的机会,全国百所经济学院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奥园集团等单位参加了招聘,招聘会吸引了海内外近千名博士后、博士生参加。百所经济学院人才招聘会现场疫情发生以来,经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更是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专题会议,部署和研讨相关工作,要求导师、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们要密切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发挥学院优势,发动168位校外导师力量,动员校外导师积极指导和帮促学生求职择业;主动联系院友企业拓展就业渠道,为学院毕业生提供绿色通道和内部推荐。经济学院还加强与海内外知名合作院校的联动,院长董志勇为多名同学书写推荐信,真正做到全院部署、全员参与、多方协作,保障学院2020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和就业工作顺利进行。经济学院全院师生校友万众一心、共担风雨三、全盘摸底,动态跟进经济学院坚定落实“力争使每一位毕业生高质量毕业”的理念,建立了及时更新的毕业生去向工作台账。通过问卷调查、班长统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一对一联系等方式,从2020年1月份起,至今与全院预毕业生联络1500余人次,动态跟进毕业生的出国深造情况和国内求职就业进展情况。与往年就业去向调查工作不同的是,现阶段学院面向毕业年级的各项工作不仅仅只针对中国大陆学生,还包括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籍留学生,老师们根据预毕业名单逐个询问,确保工作覆盖每一名毕业生,真正做到全盘摸底、动态掌握。四、全心引导,扎根基层经济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积极举办“我在祖国基层”青春故事会系列活动。疫情初期,学院即特别关心关注近年来在湖北的选调生校友们,并采集和宣传他们在祖国基层抗击疫情的事迹。此外,学院还邀请湖北选调生校友和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选调生校友如程华、朱倩瑜等,与同学们进行远程连线,分享选调工作经历和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增强同学们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引导同学们投身国家基层,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圆梦人”。目前已经确定有沈木、韩秀莲、蒋志鹏、徐世宇等9名同学获得陕西、青海、成都、贵州、湖北等地方选调生或人才引进项目的录用,经院学子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经济学院邀请基层选调生校友和学院师生分享交流经济学院近年来去往基层选调生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五、全情投入,个性帮扶为提升就业工作精准服务水平,经济学院上下对就业重点群体全情投入,实行一人一策和一对一动态帮扶。对湖北籍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等人群,重点引导其报名湖北人才引进项目和地方选调生等专项就业;对滞留疫情严重地区和因疫情原因无法到用人单位现场面试或实习考察的同学,学院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力争通过远程方式解决考察录用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因为疫情阶段性陷入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均提供了专项资助,并进行了一对一线上家访,尽可能减少因为经济原因影响学生毕业深造和就业的情况;对各种原因出现的毕业焦虑和毕业困难,学院密切关注相关学生的意愿和诉求,提供远程咨询辅导和必要的优先推荐。通过一对一落实跟进毕业生的去向,让同学们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六、全速行动,做好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宣讲招聘活动变成“线上”举行,对此经济学院设置了专线联络员配合老师全速行动,通过微信推送、班级转发、定向通知等方式将学校、学院各项政策活动内容光速扩散。大力宣传学校线上就业洽谈会、大国重器专场、校友企业专场等大型专场活动和“国聘行动”系列求职宣讲活动;通过按行业类别、按云宣讲时间等进行招聘信息汇总和分门别类发送到毕业年级班级群、年级大群、重点人群微信群,实现毕业生就业机会“一个不会少”。同时,学院提供就业政策梳理查询、在线解读答疑和就业手续线上办理、核发快递跑腿等24小时不打烊服务,切实走在为毕业生服务的最前线,实现毕业生就业手续“一趟不用跑”。经济学院职业发展微信平台及时推送各类信息七、全新体验,多样指导疫情让脚步停止,但同学们“云求职”的步伐从未间断。特殊时期,经济学院创新工作机制开设就业指导“云课堂”,将以往在线下举办的活动,经过适当的变动改为线上进行,带给同学们全新体验。例如,通过远程视频或电话进行职业咨询、隔空修改简历、线上模拟面试辅导等多样化的活动,切实提升了毕业生的求职技能;通过求职分享沙龙活动,邀请已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介绍经验教训,让尚在求职中的毕业生获得更加直接的指导和帮助;通过邀请资深校友介绍当前行业形势,让同学们更加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择业提供助力分析。线上举办多样化求职辅导活动八、全力以赴,不眠不休虽然现阶段师生只能通过屏幕相见,但“隔空不隔心”,经济学院将进一步落实学校“暖春助力”就业支持专项政策,并结合学院实际创造条件、优化服务,对有offer尚在选择中的同学将持续跟进、引导择业,对无offer尚在求职的同学提供更多机会和一对一帮扶直至确定就业,对拟继续深造但尚未确定明确去向的同学继续保持关注和必要的帮促,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学院2020届全体毕业生高质量深造和就业。

德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不必过于担心通缩或通胀

来源:环球时报原标题:曹和平: 不必过于担心通缩或通胀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CPI涨幅(2.4%)低于先前预期的2.7%;5月PPI同比下滑3.7%,也低于先前下滑3.3%的预期。据此趋势,不少观点认为CPI在今年下半年还会下滑到1%时代,出现新一轮的通缩,经济良性恢复不会很快到来。会不会出现通缩的情况?尤其是刚刚恢复经济正常运转、疫情尚未解除复发风险的情况下,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通货紧缩不是简单的物价下跌。要谈通货紧缩,物价必须下行到某个给定的门槛线以下,明示货币供应总量偏紧,厂商流动性短缺,中间品市场进货出货因货币流动性短缺无法按时交易,库存累积,经济减速;同时,货币供应紧缺还将导致投资商成熟项目因为流动性不足难以启动,中长期经济因投资减缓下行。现在看来,我国CPI指数5月份为2.4%,去年5月为2.7%,在经济年度之间差不多,这不是通货紧缩的门槛线读数。如果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存货增加,以及进入夏季的季节供应上升,物价下跌是非常可期的。多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保持物价在3%,2.4%尚处在合理的目标区间。诚然,今年初物价从5.4%一路下行到2.4%,考虑到国际贸易不畅,国内市场还要消化国外方向经济库存,启动消费到满负荷有一个过程,物价有可能下向到1%时代,但担心通货紧缩还不是时候。虽然5月份CPI和PPI指数联合起来反映的宏观经济画面比预期指数要低,但二者联合起来的画面却基本上排除了人们在疫情控制前的悲观预测。价格指数低于预期表明人们盼望经济恢复得更快,而不是经济还处在非良性的恢复过程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武汉1月23日封城到3月11日晚清理方舱医院,周期为50天,大大低于一个季度90天之内为短期冲击的划分。中国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外部冲击是短期效应,需求侧一维的消费支出意愿受冲击有限。当消费者的预期基本保持时,货币发行合理适度条件下,宏观恢复是可持续的,经济内在的动力学机制韧性不支持关于通货紧缩的担心。同样,部分观点还担心,今年几十万亿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会不会在下半年出现通货膨胀?这和担心通货紧缩的超前预期心理一样,属于宏观指标过度敏感病症:偏离某个宏观经济观察的心理预期数左一点不行,右一点也不行。这是个点管理思维,区间管理的预期心理更为合理。实际上,近年来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智能终端广泛应用之后,个人消费支出和理财账户绑定获得收益二合一,资产管理行为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年菲利普斯曲线(刺激经济必定带来快速通货膨胀)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微观行为基础消失,再用货币投放和CPI上升的跷跷板关系来讨论通缩或者通胀已不适宜。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过度发放货币,金融资产的错配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按照过去3年宏观货币投放的反应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还会是一个围绕往年波动趋势的走势,可能会高一点低一点,但不会有大的波动,很可能在3.5%附近。不过,从疫情后拉动经济需要较大的货币财政组合支持来看,笔者认为CPI指数超过3.5%向4%甚至更高的区间,比如说向5%逼近,甚至有个短暂的超过5%的区间也不必担心太多。因为,在管理目标3.5%附近波动,加上统计误差,不太能确定宏观启动经济的政策工具到底起到作用了没有,至多是个微有启动作用的观察数字支持。过去数年收紧的资产管理政策,流动性过于偏紧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加上此次疫情冲击,工商企业存货增加太多,需要比往常更多的流动性和更高的消费倾向增加,再加上现在处于帮助经济跨越疫情危机后恢复的关节点,重一点的处方社会也可以理解。近一段时间,疫情基本控制后,国家鼓励地方投放消费券,减免小微企业房租、减免及缓交社保,培训小微及微微企业学习线下业务线上“惊险一跃”并落实转型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更为根本的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新基建”等。加上两会安排的财政资金接近四万亿,商业和社会配套,数十万亿的项目在合适的时间付诸实施。中国经济的整体恢复已经进入第三个月,第二季度尚未出现加速成长的趋势,更加积极的、配合宏观财政政策的货币政策变得非常必要了。(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如哭其子

北大这四个专业考研相对容易,第3个专业多年少有人报你们知道吗

据统计,2018年大学本科的研究生报名非常火热,人数达到200万人次。通过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研究生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了。很多大学学生之所以会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入学习,是因为想在结束学业以后可以有更优越的岗位就业。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推免的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50%了,如果考研想去这些国内比较好的学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了。但是相对来讲,想考上著名学校的非热门专业,还是有机会的,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专业吧。首先是我们少有听闻的“自然地理学科”,这个学科主要是为了探索地理环境的成分结构以及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培养一批有能力研究我们地球、地壳表层科学的专业学者。毕业以后可以到一些专业的研究机构或者是高校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次是社会工作的专业,这个学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北京大学,这个学科属于社会学学院,在国内也是实力不凡。这个专业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录取学生的机会也比较大。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就业前景的问题,但是顶着北大硕士生的身份就业自然也不成问题。第三个是古代生物学科,这个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不热门的,哪怕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大学。在北大,这是第一个跨越学科的本科学生试点专业,连续好几年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只有一个人,因此毕业的学生也只有一个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专业是在历史系学院的旗下,因此就很少考虑进入这个行业了。最后一个专业隶属于北大的教育学院,由于他们录取的硕士生差不多都是跨学科考试的学生,并且专业主要也是倾向于学科的交叉性,因此考核的难度系数是很低的。在这门学科学习以后的后面的发展主要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在教育层面的分支。上面提到的四个专业可以说是北京大学最容易考上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了,但这只是和一些热门的哇学科来比较。实际上它们的分数线依然很高的,因此,大家按照兴趣爱好和专长来选择就可以了,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哦。

伏魔者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别污名房地产市场 个人觉得没泡沫

来源:新浪财经10月22日消息,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与变革”平行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表示,不要任何时候都要污名中国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企业,他们有很多困难,但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并没有泡沫。”发言全文:董志勇:我想谈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要把握金融的本质,防止金融的过度膨胀。刚才讲到我们的经济在向好,向稳定,但是金融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风险,而这些风险需要大家值得注意我们在考虑今天金融业的整个的格局的时候,我用一个“双高”格局来概括,第一高增长,第二高占比。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5年的时候仅仅是4%,2019年到了8%,最高的时候到了8.4%,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只有7%,而日本只有4%,我们现在要问么这么高的金融占比是代表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的一个指标吗。因为金融有好金融,也有坏金融。看一组数据,在去年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是9.6%,非金融企业的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仅是7.5%,而金融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3%,这种所谓的巨大利差导致我们的经济在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导致了金融业的高增长和高占比与我们经济的总体发展,工业增长,尤其是我们实体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些背离。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考虑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时候,到2005年是48%,而到了2019年就降到了39%。所以金融的高增长和高占比的经济基础我个人认为没有那么牢固,分析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外部的推动力量。在这里面我们会看到出现了很多的金融乱象,央行成了印钞机,地方政府成了最强力的融资机器,我们的银行成了凶猛脱缰的怪兽,民众成了痴迷的金融玩家。第二个原因,就是内部原因。就是我们的很多的金融创新在利率化的过程里,这种理财监管等影子银行挤占了实体经济的部分。当然这种金融创新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金融效率,但是也增加了很多的金融风险。所以每一个金融的循环过程里既有成本,又有利润,这种所谓的利润的空间差异导致了结构性的变化。第三个原因就是监管滞后。我们的监管到现在为止面对金融分业监管,本来是一个勺,现在成了一个水瓢,堵了前门有后门,堵了后门有旁门,怎么办?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方法,两个观点,第一个就是要破解结构性失衡。中国金融业供求失衡的局面长期是存在的,实体经济抱怨融资难,融资贵,这与金融服务的供求不匹配有关系,由于正常的资金需要的不到满足,实体经济部门只能绕道于灰色地带来满足需求。所以下一步真的是要加大向民营企业的这种贷款服务,面向制造业和实体企业,面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第二个优化金融市场的体系。我们在考虑整个金融格局的时候到目前还是货币多,资本少,所以金融服务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下一步要大力推动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包括目前的创业板、股票注册制等等,这样才能体现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的综合发展来支持中国的经济良性的循环。最后一句话我觉得不要在任何的时候都要污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企业,他们有很多困难,但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并没有泡沫。

叔父

「聚焦两会2020」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家学者热议2020年两会热点

5月22日下午,20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座谈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经济学院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两会热点,紧扣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后疫情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出路,为国家经济在特殊时期的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经济学专业优势,发扬“经世济民”之担当,自2014年以来坚持每年组织本院专家学者结合专业所长,针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经济热点问题,以多种形式开展解读评述,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会笔谈”系列品牌活动。“两会笔谈”座谈会是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会笔谈”座谈会海报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阐述了本次座谈会的主旨。他指出,座谈会应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学术探讨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希望与会嘉宾能够明确地将观点表达出来,贡献思想与智慧。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系董志勇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疫情不会中断和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他指出,目前适当降息降准、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得到了多方共识,但就当前我国的情况而言,仍须避免强刺激政策:经济下行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可能是市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淘汰落后产能、刺激创新;强刺激货币扩张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伴随着“挤出效应”;强刺激政策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董志勇建议,要防止政府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理性对待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划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权责界限,促进政府职能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破除行政性垄断,降低基础性成本;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祁祥谈论了“如何理性看待我国成功战胜新冠疫情”。作为最早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中国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经验的前提下走进“考场”,用短短40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抗疫实践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许。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孙祁祥强调,我们要在质疑声中保持足够的自信。一方面需在战略和战术上高度重视,提前规划,重新布局,认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相信并尊重经济规律的作用,勇敢地面对各种质疑。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和自豪,但也要保持足够的自省。要通过对灾难的正确反思,积累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错误。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紧扣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讲话,认为我们应该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过程中,人类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贸易、物流网络的更新,也是一场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疫情会带来全球竞争力的重新排序,建议政府抓住疫情冲击下所包含的发展机遇,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针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认为,由于疫情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经济环境更为困难复杂。王跃生从建立最广泛的经贸合作统一战线、尽量维持全球化大局、积极利用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公司和大资本、积极探索和参与区域性经贸合作、改善营商环境并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方法。财政学系王大树教授针对我国防疫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城镇手机已经普及,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战略,就要利用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独特的优势。王大树提出要完善建立入境防线、居住小区防线、交通防线、办事防线等四道防线,提高数码抗疫的技术含量。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章政教授指出,确保我国经济今后的平稳发展,需要强化对经济活动本质的判断、对经济活动目标的认识以及对经济活动理念的认识。要避免五种疫情后遗症:在消费领域防止消费品的质量缩水;在生产领域防止中小企业活力低迷;防止流通领域特别是货物流转的梗阻问题;防止金融领域中好的金融服务政策不能落地的问题;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居民心理创伤愈合难的问题。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以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有助于对冲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困难的局面下,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她强调,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财政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的控制,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质量。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曹和平教授指出,我国数字产业化主导的数字替代经济和产业数字化主导的数字创造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他建议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牵引,超前规划和投资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群体和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具体包括打造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发挥社会化平台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生态体系。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表示,疫情冲击过后企业的发展,既要依赖国家帮扶,也要依靠企业自救。在国家层面,一方面继续减税降费,另一方面增强消费,扩大政府采购。在企业层面,一方面要全面应用互联网+新业态,拓宽业务领域,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危机化管理,应对特殊境况。未来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规模的超大市场;全球供应链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建设;制度优势容易协调宏微观的力量。疫情终将过去,中国企业会迸发出崭新活力。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但是“民生保障”的分量更重,凸显了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强调民生保障,目的在于“以保促稳”,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民生问题,要高度关注社会保障“短板”,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缺失问题;要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促进“民生导向”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要持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保障三大主粮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经济学系苏剑教授指出,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已成事实,这必然大幅度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构成增速目标和政策调控的权衡问题。若要继续实现原定增速目标,则必然需要增加一定程度的宏观政策去抵消肺炎疫情产生的不利冲击,但将导致政策调控压力骤增。反之,若以降低部分增速目标来对冲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政策调控空间仍将相对宽裕,调控手段相对灵活,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但需面对经济增速目标损失的短期影响。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系主任张辉教授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条件下,我国应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守住粮食安全、扶贫攻坚等底线;稳住就业、物价、市场微观主体等基本面;加快创新创业与“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谋划未来,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政策上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使用,不断加强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使得政策效果能够直达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基层和一线,切实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改善居民社会福利。金融学系吕随启副教授分析了受疫情影响中国面临的问题。首先,在财政收入减少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都显著增加;其次,面对货币宽松基调,央行的货币政策实行逆周期调节,但仍是一种滞后性的调控措施,缺乏应对的前瞻性;再次,央行通过降准配合宽松财政政策用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实际利率、降低市场资金成本,但没有采取降息的措施,为应对国内通胀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保留了手段;最后,粮食安全问题需高度重视。金融学系冯科副教授探讨了我国货币领域的风险问题。从国内环境看,需要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根据测算将存在6.7万亿的财政赤字。面对经济增长预期并不乐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之财政赤字货币化,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从国外环境看,需要加快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积极应对国际“去人民币化”风险。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副教授认为,在居民持久性收入增速给定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支出只有释放居民被抑制的刚性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通过一次性的财政投入来实现启动持续消费的“四两拨千金”的政策效果。以近年来“南方取暖”问题为例,张鹏飞指出,通过加强取暖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刺激取暖的刚性消费需求,应当是当前启动持续消费和应对疫情冲击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史学系张亚光副教授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风格趋向稳健,反映了中央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其中,“重大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值得关注。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而引发的债务风险以及后续的系统性风险。而数字货币发展的金融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其推进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会让金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风险会变得更加不可控。随着数字货币的实质化推进,新技术条件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也应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金融学系韩晗助理教授认为,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是“六保”关键。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作用,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从税费、社保和租金等方面减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负担。一方面,我国要建立社会安全网,保证失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我国需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防止失业潮。在财政政策以外,还需善用货币政策,谨防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膨胀。金融学系王熙助理教授表示,在两会召开之前,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与财政纪律的矛盾,以及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等方面。他认为,当前应该科学而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工具:一方面,短期来看,妥善解决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使得困难群众、困难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能顺利度过难关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行使政府职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界定。如今,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品牌活动已然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反响。目前,经济学院已结集专家学者观点,连续推出“两会笔谈专辑”六本,分别是《2014:中国改革再出发》《2015:全面深改关键年》《2016:时代节点的眺望》《2017:身向雄关那畔行》《2018:雄关漫道从头越》《2019:变革中看格局,浪潮处听思潮》,共收录85位教师、博士后的385篇时评文章。

九一一

想考985名校金融硕士,这6点必须知道,关乎你未来发展!

考研金融专业有多热门,竞争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随随便便报个金融学,未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报金融学,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一、不要轻信难度排名考研专业难度排名、学校难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许就会用这些排名作为报考指导。其实每个学校的难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征的。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觉得掉了一层皮。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学校的培育方向能否与本人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二、学校名气越大越好在金融这一行,学校的要素有时以至大于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秀教员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假如本人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能够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三、高校就业侧重点不同由于本身定位及历史缘由,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途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讨,而光华则更注重商业研讨;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四、择校择专业眼界放宽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征的金融信息专业,招不够的时候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开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开展得十分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讨生院、社科院研讨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讨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征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固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择校择专业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由于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拟冷门的研讨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时分去挤金融的阳关道,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五、校友是第一手资源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迸发式开展所构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乡友情。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互相协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以至在某种水平上能够以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生长的必修课,由于你的实习以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步构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六、金融读研≠高薪金融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而且大券商还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妥但薪水更低。所以,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别梦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败酱

金融业不可错过的“五大”高校,毕业即就业!

金融专业作为目前本科、硕士阶段最为火爆的专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和追捧。但真正有实力的院校还是不多的,学校的学科积淀、高校的金融学师资力量,还有这些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这一学科的排名及其在此读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想要学习金融呢,我认为其本质原因在于金融业工资高,未来发展预期增长也高,就业领域: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现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的人才。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在通过集合理财产品设计等寻求生存的机会。银行:最传统的银行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现在各大银行的总行正在着手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模型,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可是,由于银行用人制度比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进去做这个事情。课程方向金融投资分析与理财方向金融管理与投资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控方向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中财、央财,英文简称CUFE,位于中国首都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由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等发展阶段,于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现有学院南路和沙河两个校区。立校以来,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中央财大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源源不断的智力贡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国一流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西南财经大学办学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简称西财)是教育部所属的四大财经院校之一,是培养经济、财经高级人才的摇篮。建校以来,师生关注经济,关注民生,铸就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重点发展我国的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社科研究基地。上海财经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上财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是它的第一学院,也是王牌学院。它的国际会计毕业生基本上有大半去了四大会计事务所,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上海财经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全国排名第七位,近90%的省份文科录取学生省内排名在500名以内;理科录取分数线全国排名第十一位;近80%的省份理科录取学生省内排名在1500名以内。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等6个系,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财政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等9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金融硕士、税务硕士、保险硕士、国际商务硕士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有国内最早设立的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苟简

136所院校·169位校长、院长齐聚北大经济学院,共商新时代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第三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举办

适逢“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启航之际,继2018、2019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于2020年12月11日在经济学院东旭学术报告厅(603)举办第三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本次论坛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着眼长远,守正创新,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贡献力量。为严格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保证学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本次论坛充分利用数字媒体,采取了线下主会场与线上视频会议并行的形式。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奥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郭梓宁,以及来自全国136所经济学院校的169位校长、院长。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演讲、云端对话、三场圆桌论坛、八个平行分论坛和人才招聘会等环节组成。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致欢迎辞。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表了主题为“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表了主题为“经济学的学术规范与理论创新”的主旨演讲。奥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郭梓宁发表了主题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一面镜子和一盏明灯”的主旨演讲。云端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孙祁祥主持,主题为“新征程与经济学创新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济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冯素玲、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申祥、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和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等嘉宾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由“新发展阶段与经济学创新发展”、“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与经济学创新发展”三个主题组成。“新发展阶段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雯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红霞、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陈德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耀东、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观点分享。“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军、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力、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晨、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副院长郑延婷、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贾利军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新发展格局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主持。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立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张国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佳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黄薇等嘉宾围绕主题分享了精彩观点。12月11日下午,本次论坛设置的八个平行分论坛在线上视频会议平台同时展开,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和山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钟若愚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一“新时代经济学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齐鹰飞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二“经济学教学研究如何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俊青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三“经济学教育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和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孙景兵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四“如何提升新时代经济学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陈华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五“如何提升完善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西华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罗航和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六“经济学如何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振磊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七“经济学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宝凤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担任召集人的分论坛八“如何深化新时代经济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在闭幕式上,首先由召集人对各分论坛的主要内容做陈述。随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宣读了“第三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倡议书”。最后,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经济学院副院长、会议主持人张辉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感谢各位嘉宾的与会,大家汇聚在一起,共襄盛举;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纷呈、妙语连珠的发言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分享。为了促进国内高校院系经济学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博士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交流平台,本次论坛还设立了“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环节。受疫情影响,本届招聘会采取百所经院线上联合招聘的方式,并于12月11日正式启动。(供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将有别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六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经济学院召开

全球网中文频道11月9日北京讯(刘涛 赵亚宣) 11月8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六楼东旭学术报告厅举办。出席此次活动的校方领导有: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副院长张辉、锁凌燕、张亚光、秦雪征等,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仪主持。全球网总编辑、京津冀融媒体传播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刘月好先生受邀出席了此次活动。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仪主持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仪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致辞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教授宣读校外导师表彰决定向新聘、续聘校外导师颁发聘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六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讨会会议还进行了分组研讨。经济学院18级和19级学生和校外导师们畅谈了需求和心得体会,对今后就业方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咨询,还对学校的导师队伍建设建言献策。刘月好(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师生交流会。自2014级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行了研究生招生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于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于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前,经济学院共有金融、保险、税务、国际商务等四个专业硕士项目,学制均为两年。所有专业硕士的培养,皆采用校内校外导师双导师制度,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