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北大博士生项目如何在线上课?火之地

清华+北大博士生项目如何在线上课?

PTN项目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10月联合建立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自由选择模块化课程一直是PTN项目的重要创新和特色得到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今年春季教学安排PTN课程委员会决定线如期开课鉴于PTN项目模块课程是由不同单位的教授共同授课上课学生也涉及清华、北大两校学籍的学生如何保障PTN春季课程的顺利进行成为了一个新考验PTN项目师生们携手齐心、千里共学堂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在初春的抗疫“大考”中勇于创新和尝试收获了良好的课程效果01多种在线授课模式相结合,技术助教助力在线教学网络平台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如何挑选?授课老师们仔细甄别,从操作简便与否、播放是否流畅、音质好坏等多个角度筛选,找出了符合自己课程要求的网络平台。同时,PTN课程委员会邀请多个熟悉雨课堂和线上授课模式的技术助教,对授课教师进行了逐一培训和疑难解答。针对PTN课程的特殊性,教务老师多次与研究生院、注册中心沟通,制定了认证课程与自建课程“两手抓”的方案、“两条腿”走路,保证PTN课程的顺利。例如,在清华认证课程“分子细胞生物学专题讨论”中,将春季所有使用雨课堂授课的教师设置为协同教师,同时与注册中心和雨课堂沟通,在班级成员中导入了北大学籍的39名PTN项目学生,以保证所有PTN项目的同学都可以开展课程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模块自建课程,雨课堂管理方为所有授课教师开通会员权限,保证所有教师在自建课中都能使用直播和板书功能。老师们悉心授课(左上:清华大学那洁老师;右下:北京大学林一瀚老师)02模块课程顺利开课,授课教师各显神通在PTN项目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课第一周,5个模块课顺利开课,教学情况整体良好。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屏幕前,这对于大多数老师都是第一次尝试。面对未曾接触过的授课方式,老师们选择迎难而上,从“小白”做起,利用开学前时间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摸索探究,以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张数一老师采用了雨课堂和zoom会议同时直播授课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zoom实时给老师课堂反馈、提出问题,老师及时回答。课下可以通过荷塘雨课堂复习课上不会的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烨老师采用了腾讯会议投屏,同时结合手写板,旁边的聊天窗口还可以随时提问,学生们表现很积极,课堂进行得很顺利。曹鹏老师在直播授课的同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网络突发故障情况,将授课内容录制并上传到腾讯微云平台,方便学生重新观看学习。此外,老师们想方设法提高课程吸引力,避免隔着屏幕照本宣科,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氛围温馨而幽默。那洁老师还设置了清华专属的上下课铃声,让网络授课充满仪式感。学生们专心听讲03课程助教化身“服务小助手”PTN课程委员会为每一门模块课程都设置了一名课程助教。各位课程助教责任心强,高度投入,用心服务,成为教师和选课学生的桥梁,保障了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相比于线下授课,线上授课使课程助教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除了要统计选课学生上课次数、作业等,还需要帮助老师探索、测试网络平台,在各个线上平台提前建好班级群,联系未及时进入课堂的学生,为上课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等。从“实验室小能手”转变为“课堂大助手”,课程助教是特殊时期确保模块课程顺利开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们辛勤协调04千里共学堂,师生反馈好本周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是第一次采用线上教学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普遍反馈上课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学生反应积极,实时互动,随时截图记录知识,课堂进行顺利。对于老师本身而言,此次线上授课不仅使其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有了当“主播”的既视感。学生们表示,宅在家里上课对于他们来说陌生且新鲜,紧张而活泼。跟随老师PPT和讲解,注意力更加集中,有了1对1 授课的“VIP感”;在课堂上与老师实时互动,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亲切。有的学生特意做了“宅家上课初体验”的PPT,鲜活而温暖。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PTN项目师生们共克时艰,使这次特殊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也为未来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5岁清华物理系教授在线开课公式:71+1=+∞“在线”科研+组会,看清华师生“大显神通”清华如期开课第一日,从升国旗开始!清华湖北籍教师直播3次哽咽,课堂被怒赞!清华教师正在讲课,但讲台下空无一人清华大学面向社会资源大盘点!点击查看图文 | 医学院编辑 | 李华山 赵姝婧头图 | 马跃排版 | 赵姝婧

言语

本科+博士只需6年,北大试点的博士培养计划:真香还是加速内卷?

近日,知乎上一则题为「如何看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强基计划 6 年本博连读的火箭计划」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收获了超过 100 个回答。一如问题的火爆,这个被大家关注的「火箭计划」确实也十分劲爆,具体而言,这次被网友们热议的北大物院强基计划「3+X」培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加速计划,本博共计 7 年;另一种是火箭计划,本博共计 6 年。两个计划的共通之处便是本科缩短为 3 年,保研申请从大三结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结束的暑假,区别在于火箭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只需要 3 年。试想一下,大家本科毕业需要 4 年,再读个硕士需要 3 年,加起来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学生,已经喜提博士学位。听起来,可不是真香吗?本博计划「真香」的背后,却是强基计划的遇冷6 年时光,拿到两个学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与看起来「真香」的培养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强基计划」的集体遇冷。2020 年 1 月 15 日,《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将招生专业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且探索本硕博连读,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即便存在上述这些优惠政策,试点高校「强基计划」的首届招生还是遭遇了大范围「的遇冷」,不少大学都发布了强基计划的补招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补招 9 个专业共 46 人,补招比为 21.9%;北京理工大学:补招 4 个专业 67 人,补招比为 44.6%;西安交通大学:补招 5 个专业 71 人,补招比为 33.8%;兰州大学:补招 6 个专业 65 人,补招比为 30.9%;南京大学:补招 6 个专业,补招人数不超过 69 人......然而,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等于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指标 120 人,但只录取了 64 人。至于北京大学这样的「世一大」是否招满了人数,由于没有公布招生计划,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从 842 这个数字中自行品味一番。在「强基计划」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培养计划也未尝不可,要是对来年的招生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止「火箭计划」,这些年来加速的博士培养对于博士培养而言,「火箭计划」无愧于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学位,除了北大物理学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也有类似的政策。根据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介绍,「鹿鸣书院强基班」将打通本硕博 3 个教育阶段,通过「3+5 本博直通」项目探索我国自主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方案,虽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考虑到生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8 年也算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对于「鹿鸣书院强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实验室轮转;大二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学院提供相当于硕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条件以及奖学金;大四通过博士开题报告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享受优越的博士奖学金。事实上,不止是「强基计划」的各种政策,近些年来,我国的博士培养计划一直在加速,硕博连读、直博生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硕博连读: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硕士二年级时进行选拔。复旦大学直博生:全称为本科直博生,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相比于本科毕业(4 年),再读完硕士(3 年),申请博士(4/5 年)而言,硕博连读(5-6 年)和直博(5 年)在培养时间上已经大大缩短。除了通过直博、硕博连读缩短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一些高校还明文缩短了博士生的最长有效修业年限。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年 9 月份,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随着「强基计划」培养计划的出炉,博士培养进一步加速,结果孰好孰坏,仍未可知。新学制:「真香」?还是加速「内卷」?制定培养方案是学校或者学院的职责,但是读本、攻博的还是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个火箭般的培养计划,选择之前,着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毕竟,计划虽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时毕业吗?可能,但是不要太过于乐观。在美国,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而在我国,根据一项调查数据,2011 年以来,北京大学每年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均超过 40%,更有甚者,根据厦门大学 2015 年的官方数据,博士生延毕率超过 60%,这意味着许多博士生没有办法在规定的基本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除了可能的延毕问题,将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养压缩到 6 年完成,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博士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一个被大家热议的话题。2017 年,Science在线报道了一项精神健康调研的结果,发现 51% 的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压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Science2019 年,Nature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寻求过外界的帮助,中国学生存在抑郁的比例甚至超过 4 成。对于「强基计划」培养的本科生而言,过大的学业压力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来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英才。抛开可能的延毕、抑郁问题,「火箭计划」的快速培养或许可以在未来的数年里培养出一批 23 岁、24 岁的博士,相比于其他培养渠道培养出的博士,这些「小博士」们争出了 3-4 年时间。要知道,对于就业而言,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以厦大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为例,计划明确对应征者的年龄做出了规定,B 类人才不超过 33 周岁。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还在为毕业苦苦挣扎的诸位,闻到内卷的气息了吗?

录像带

北大博士被985大学录用,晒出收入对比后网友:羡慕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硕士生也比以前多很多。但是博士生相对来说还是香饽饽,找工作很好找。小编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是北大的一名博士生,毕业后晒出高校老师的年收入后令网友们非常羡慕。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这位楼主是北方人,家庭没有什么背景,北大博士毕业后收到了两份工作邀请。其中一份工作是去一个985大学当大学里的老师。基本代课工资加上课题等一些奖金每年到手能有20万。还有一个选择是一个省的选调生,博士过去是副县长的级别,两年后级别会上升。楼主目前很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个好,一旦选错了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于是就在网上求助网友。有的网友给楼主支招,如果楼主想走学术这条路,就去大学里当老师,安安稳稳的有个比较稳定的收入,以后升为教授还能带学生研究课题,所有收入加起来也不少了,像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做的好的一年到手都得几百万了。还有的网友非常羡慕楼主现在达到的成绩,直夸楼主的智商高。但是随即表示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法回答,毕竟很多人都达不到楼主目前达到的高度。这两条路截然不同,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自己没到那个层次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小编觉得能进到985高校当老师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工作,大学老师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假期还多,福利待遇都比很多行业要好得多。放假的时候还可以辅导学生,算下来一年也得有30万的收入了。不过博士刚毕业参加工作才只有20万的收入确实不算高,因为小编身边一些985研究生毕业做互联网的轻轻松松就能拿到这样的年薪。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质疑仅仅是北大毕业而没有海外留学经验就被985大学聘用了,有点不可思议。小编觉得可能是楼主比较的优秀所以就直接被聘用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对于第二份工作,如果自己情商一般,家里还没有啥背景,还是不要优先考虑了。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自给自足

北京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费汇总!最低4万,最高24万!

【北京大学!部分学院博士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低4万,最高24万!】又到一年考研季,研究生收费的高低是很多考研学子所关心的话题。那么,知名大学北京大学费用情况如何?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下,供各位考研学生参照:一、北大博士研究生学费的基本情况1、全日制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基本4年,分为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其中学术博士每年学费1万元,合计4万元起;全日制专业博士:比如教育专业博士,每年学费2.5万元,总共学费100000元。2、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专业博士:非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全程学费24万元,但并不是平均每年6万元。而是第1年8万元,第2年8万元,第3年6万元,第4年2万元。总体来看,非全日制费用高于全日制博士,博士研究生学费低于硕士研究生学费。看来考上博士,顺利毕业,费用也不低,这也可能是教育产业化的弊端,你认为呢?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威也

北京大学各院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据重磅发布!共2000多人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享誉海内外。求学北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有的考生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有的考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也有不少人通过考博考入北大。据悉,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目前,北京大学共有4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学位,77106人硕士学位。近些年来,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近些年每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北京大学不一起公布全校博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因此大家并不清楚具体的数字。只能从新闻报道中得知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675人,其中硕士生6896人,博士生2779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9034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641名国际学生。那么北京大学2020年的招生数据又是多少呢?学术之路观察到2020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公示了最后一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因此我们就可以手动计算具体的招生人数了。以下为各个学院的招生数据,由于系人工一一核对计算,工作量巨大,难免有误或遗漏,还望见谅。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联合培养):1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3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3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少干计划):1名博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6名博士研究生政府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9名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8名博士研究生历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管理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工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7名博士研究生人口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2名博士研究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8名博士研究生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8名博士研究生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6名博士研究生物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未查到,47人参加复试,2019年录取21人,复试人数为32人,因此我们假定2020年录取人数为28人。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2名博士研究生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7名博士研究生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0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0名博士研究生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光华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4名博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名博士研究生艺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现代农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名博士研究生分子医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申请-考核制):46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2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1097名直博生经统计,以上学院共计录取2093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招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院的招生人数(不含直博生)分别为:基础医学院:46名博士研究生药学院:47名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37名博士研究生护理学院:8名博士研究生医学人文学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69名博士研究生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53名博士研究生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57名博士研究生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36名博士研究生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15名博士研究生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34名博士研究生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医院):4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院(解放军医院):名2博士研究生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北京回龙观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经统计,共计426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有109人直博生。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含港澳台、留学生)共计360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临硕转博名单共16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择优攻博名单共41人,即共562人。综上,北京大学2020年至少录取了2093+535=2628名博士研究生。

二度梅

共6125名博士,北京大学2017-2019年授予博士学位名单统计分析

作为我国的知名学府,北京大学一直是全国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之一。很多学子高考时错失北大,就通过考研、考博圆梦北大,书写了人生的新篇章。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顺利博士毕业一直是无数考博人的梦想。当圆梦北大与取得博士学位这两个梦想想碰撞时那是怎样的感觉?本文即将揭秘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被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统计分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学位工作专栏下面的学位授予信息公开栏目公示了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学位授予情况。经统计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共计发布14次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分别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10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20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33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285人,其中博士570人,硕士71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82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71人,其中博士29人,硕士42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10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25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8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7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262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年7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342人,其中博士615人,硕士727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44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55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1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4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7年1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20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7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25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382人,其中博士628人,硕士754人)等。经统计,上述14次学位授予名单共计授予6125人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力博士学位。下面是对这6125名博士授予学位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1.这6125名博士生分别在2017年的6月、11月,2018年的1月、7月、10月,2019年的1月、6月、10月授予博士学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北京大学每年有3次博士学位授予时间,相应的2017-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应该多于6125人,毕竟本次统计的名单不含2017年1月授予的名单。我们也可以大致计算出北京大学2017、2018、2019年每年大致毕业2000多名博士。2.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由校本部的4222名博士与医学部的1903名博士构成。前段时间我们对北京大学2017-2019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参见:2017-2019年359名北大应届毕业生入职华为!从中我们知道北京大学2017年、2018年、2019年进入年度质量报告的博士人数分别为1213人,1241人,1352人,共计3805人。而上述3份报告的统计截止时间分别为2017年10月31日、2018年11月15日、2019年10月31日。这样我们再来对照一下上文博士学位的授予时间,发现2017年的53位博士应该没有纳入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范围。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不含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及委培、在职毕业生,而公示的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应该包含这些人。3.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的学位分布为理学博士2737人、医学博士799人、临床医学博士703人、法学博士387人、文学博士317人、经济学博士242人、管理学博士200人、工学博士188人、口腔医学博士159人、哲学博士156人、历史学博士143人、艺术学博士36人、教育学博士23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22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13人。北京大学的理工科其实非常强的,不要认为北大只有文科。4.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的学院分布与专业分布如下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次博士授予名单的格式与包含的项目不完全一样,因此在统计时会存在一定的疏漏与不一致,基于真实的反映公示的数据,我们未进行修改,还望见谅。5.经统计,在过去的3年中有的博导培养的博士人数超级多,其中最多的一位博导培养了23名博士。培养博士人数多于8人的博导名单统计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核对了部分博导的数据,不排除有重名的博导。6.经观察发现,这6125名博士的学号格式不太一样,同等学力博士的学号应该为以Z开头,这样我们统计出同等学力博士应该为108人。其他学号就有点复杂了,我们就不再猜测了。如果能够知道具体的学号构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所在的年级,再根据毕业时间推测出其是否在基本学制内毕业。以上就是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授予博士学位名单的统计分析。看到这些数据只有一个感受,北京大学最近几年毕业的博士人数真多啊!据悉最近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招收的博士人数都超过3000人大关,10年内社会上也许会新增5万名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大家赶快找工作吧,不然竞争压力真大啊!你们学校每年授予多少人博士学位?

向秀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小于硕士生,过半为直博生

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

娓娓动听

北京大学博士新生平均年龄仅24.5岁,竟然小于研究生,为什么?

9月14日,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据统计,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对于该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很令人诧异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一般本科生毕业大约在22岁到23岁左右,也就是说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应该在23岁左右,而博士生的年龄肯定是要比硕士生要大的。但是今年北大的数据却恰恰相反。根据分析,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很多都是在职的研究生,或者说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这部分人的比例过大,显著拉高了北大硕士生的年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上也就是23岁左右,和硕士毕业来读博士的人年龄一平均,也就在24岁左右啦。此外,直博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进一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大家对北大硕士新生入学年龄超过博士生年龄怎么看?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中国高校分三档:清北,985,非985,这家央企闹哪样?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后获一桥大学offer!分享申请项目经历

李燃,光华管理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师王辉教授。2017年毕业当年,他即获得日本一桥大学商学研究科教职工作机会,并赴日任教,现于一桥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科担任讲师,研究领域为“领导力”。李燃校友201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求学:踏实专注,不断超越1、是什么原因使你选择攻读光华组管方向的博士?本科阶段我学习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阶段学习公共事业管理。选择来光华读组管方向博士有几个契机和原因。首先是我自己一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很感兴趣。很小的时候,我偶然间翻起过一本《工业心理学词典》,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虽然只翻阅了1个小时,但是印象特别深刻,算是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其次,我硕士从美国毕业的时候,原本打算回国就业,但是国内的招聘季和美国毕业归国存在时间差。期间,我偶然看到新闻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正在进行试点改革,开放接收海外硕士学历的人申请博士项目。当时清华开放的项目理工科偏多,但北大开放申请的专业中刚好有和工业心理学相近的组织行为学,而自己又符合条件,不想错过机会,就提交了申请。最后,我读博士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和硕士学习不能满足我自己追求突破和挑战的性格也有关系。硕士学习期间也学到一些研究方法,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对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言是不够的。2、分享一下你申请光华博士项目的经历吧定下申请目标以后,我买了考试科目的教科书,当时是一边在联合国总部实习,一边写硕士毕业论文,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看书和学习。再就是结合光华各位老师近期发表的论文,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思考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当然,当时自以为想的很好,现在看来其实都是非常幼稚甚至错误的。不过,我想这些思考还是有价值的。申请过程中,最难忘的是面试环节。一个人面对六位教授的轮番提问。尽管我组织学生社团期间接受过很多专业的舞台训练,面对这种场面仍然觉得招架困难。一回答起问题来就发现自己和教授们的水平差距非常巨大,回答中的很多漏洞,话音未落就被指出来了。与老师们在学识上的差距令我非常震撼,但也因此对这次机会倍感珍惜,且决心如果有幸被录取一定要发奋学习。3、光华的博士生涯带给你哪些重要的影响?读博士期间有很多人和事对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我的导师王辉老师,他兼具治学的认真态度和为人的亲切风趣,既能低调做人,又能高调做事。可以说,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感受到成为一个学者的真实与快乐。其他老师和同学们也都给我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他们以自己的优秀推动我检讨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学习。光华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追求突破,并且形成一种集体性的,但是开放性的紧密联系,这使我坚定地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自身扎实的努力在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两个方面均登上更大的舞台,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从个人的认知层面,光华的博士训练彻底地改变了我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这些学习、训练和思考,我开始以更加科学地方式和视角看待和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4、你是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的?我是文科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直相信学者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但是直到博士阶段,接触了一些相对比较前沿的研究问题,我才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努力和推动世界进步的联系。我的一点点贡献,对社会而言虽然微不足道,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是令人振奋的。也是在这个阶段,我才开始真正觉得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学者。就我个人而言,既接触过国企、外企的工作,也接触过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带给我的满足感远远不如学术工作多。经过比较,并结合个人的价值观,我更加确定了学术道路的志向。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其他人并不需要像我这样浪费太多时间,只要多了解社会,多和经历丰富、见解独到的人聊一聊就可以省去这些弯路了。同时,我觉得比起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或许更重要一些。我从来不觉得海外教职和国内教职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有赖于以徐淑英老师为代表的海外学者的贡献,光华和一批中国顶尖大学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国际化。我认为任何能够胜任国内优秀大学教职的人都可以毫无障碍地胜任海外教职。事实上,我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更担心的是自己不能胜任教职,而不是胜任哪里的教职。5、回顾自己的博士求学道路,你会给予有志于学术的学弟学妹怎样的建议?我的建议可能是片面且错误的,但是如果我能回过头去,给刚刚踏上学术道路的当初的自己一些建议的话,我建议自己:1)再踏实一些,专注一些,不要浮躁地受他人影响;2)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待当下的任务,而不是以能否尽早发文章,尽早毕业这样短期目标的角度来看待问题;3)应该从一开始就把学术当作一份事业去做,而不是一个学习阶段。从教:敢于梦想,勇于行动1、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使你毕业后能够获得海外高校的offer?我想我个人的竞争力是次要的,最大的竞争力首先来源于中国和北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与进步。其次,求职过程中,王辉老师给了我很多很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个人觉得值得注意的是,我虽然从小学开始就在一所由牛津大学研究生授课的中山路小学就读,此后也经常和外国人接触,还在美国的罗格斯大学拿了硕士学位,这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英文能力,但实际上我的英文水平并不比一般的北大学生好太多。我相信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认识,使我在和任何人打交道时都能保持足够的自信,这一点反而才是最重要的。2、对于海外高校和国内高校有哪些不同的感受?是什么原因使你选择走出国门?从总体上看,我个人觉得目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资源集中度相比中国低、国际化起步早;具体看一桥大学,考虑到这所学校我从事的研究领域在日本具有优势地位,也能较好地发挥我的比较优势,而且距离祖国很近,能便于我保持和国内学术界与商业界的合作。综上这些方面,海外教职对我个人职业的早期发展是有利的;其实国内的高等教育各方面正在迎头赶上,但因为我本人硕士阶段也是在海外留学的,所以个人对于适应海外生活有一定的自信,想出去多看看闯一闯,因此最后就决定了去一桥。3、从教期间,你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哪些收获?教学方面,我教授的课程国际学生比较多,因此在课程设计和与学生互动上积累了一些国际化的经验。科研方面,我感受到中国学术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一是国际交流,尤其是向顶尖的海外华人学者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领先的研究方法,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等等;二是学者们形成了紧密而开放的社群,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增加合作的机会,提高可共享资源的利用率。4、对于有意寻求高校教职机会(特别是海外高校)的同学,你认为他们应该着重考虑哪些问题?又会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我认为有意在高校求职的同学最好能够比较全盘地考虑人生规划,同时又能敢于梦想,勇于行动。5、对于未来,你对自己有怎样的期望与要求?我认为,光华的边界远远超出了组织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互相支持的社群,相信这样一个社群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我能在这个社群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光华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希望自己能在不久的将来,对人类知识的进步作出真实而有意义的贡献。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编辑:曹淑泰

隰桑

清华北大博士生,正排队挤进街道办……

来源:正和岛作 者:将爷来 源:人格志(ID:ISeeCQ)这两天,很多人被一张杭州市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搞得不淡定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 ,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我除了看学历,还特别看了一下相关专业,简直要晕倒,很多专业都算是这两所名校中的王牌了。绝对是天子骄子中的牛人!以我的经验,当初这帮人考上清华北大,家长至少要吹上三年,孩子要傲娇五年。这就么一帮牛娃大神,最后竟然都在头插蜜罐往这里面钻——街道办事处!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临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中国哲学硕士东湖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中泰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五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生物学博士说实话,我的判断与很多网友是一致的,这种行为,就是大材小用,就是官本位思想,就是太过精致利己主义!当地官方在回应:街道办很多工作也需要专业性人才。不错,街道办很多工作确需要专业性人才。这话有点道理,但细究起来,鬼扯成分太多了。只要有起码经验,都能明白,基层工作与清北硕博专业本身的关联性,属于典型的弱关联。这方面,不必装。我认识大量街道办的,其中还有我的徒弟,也是清北毕业的。他每天拼命混人际关系,写材料,目标就是追求调到上级机关。材料写得好还真牛逼,他成功闯关,调进机关。这些年一路高升,逢年过节,偶尔也会给我带两瓶牛二,感谢我教他写作之恩。比如,2018年来到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的柳云南,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材料也写得好,他就这样回应为何到街道办:自己的工作稳定,晋升渠道畅通。真不绕了。这些清华北大硕士博士到就业街道办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其中的事业编制,看重其中的权力身份。不妨看看这段表述:这地方对表现优秀且符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资格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聘为招聘单位中层正职,期间按事业副处级标准享受绩效工资待遇;首次聘期为3年,聘期满表现优秀的可续聘一个聘期。聘为中层正职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且符合任用条件的,可择优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官场基础站得高,仕途速度前景又快又好,这才是清北博士硕士到街道办工作的一个重大动因。当然,还有第二动因,就是钱!很多当事人说,这里生活和工作环境如何如何好:2019年余杭GDP数据位列杭州市第一,全区人均GDP为24.99万元。这推出20个岗位面向海外世界百强高校硕研以上毕业生招聘“双十”政府雇员。目前在岗清北人才76名、海外“双十”雇员20名,他们在各个岗位上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这样的财务支撑,就算没有编制,来做府部门高级雇员、国企高级职员,年薪总额也都在35—50万元。真不少!更何况,他们还拥有更多的普惠待遇。博硕可以得到8万或6万的生活安家补贴,可以无偿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可以申请领取1600元/月、800元/月的租赁补贴,可以得到20万、10万的购房补助,此外,还有医疗、健康体检、相关人才疗休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和优先保障。有这样的待遇福利,过有权有钱有好生活,只要是个理性经济人,谁不想去,谁就在装逼。不过,这次余杭街道办招8人,全是清华北大博士硕士,仍然让我感觉五味杂陈。我是个开放包容的人,当然不会板起面孔,一脸正义去指摘那些编制的追求者,还有那些热衷做官的年轻人。不论哪一种职业选择, 其实也都是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甚至,我也能接受精致的利己主义,追求金钱收入和现世安稳,这没错。但是,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到今天,在市场化被几代人念兹在兹追求到今天,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扎堆往街道办挤,我还是嗅出一种权力的腐臭味。比起看到这些人扎堆往权力场钻,我更愿意看到更多年轻人自由在高处!我知道,很多年轻人都被编制伤害过,很多年轻人也都被一个编制捆绑住了,不敢创新,不敢远飞。甚至,很多人因为没有编制,还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我有两个朋友,在同一单位,很多时候,没编制的,要干更苦更重的活,流更涩更酸的泪。而没编制的种出树,结出果子,轻易就给有编制的摘走了。 “在编”与“临时工”的标签,不经意间,就以各种方式往他身上贴。同工同酬,很多时候只过是说给外人听,各种或明或暗制度性歧视,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与人的隔膜与冷遇。至于社保公积金,更是低人一等。有人说过,有一种单位,三分之一人做事,三分之一在闲混,还有三分之一人嘲笑做事的。而其中做事的又被嘲笑的,就是那没编制的那三分之一。说白了,这样不是一个正派社会应有的样子。关于正派社会,马格利特这样说:制度上不羞辱所有人。清华北大的优等生都往街道办挤,背后站着的就是向往编制的庞大人群,站着的就是一个拥有权力就能摆平人生很多困境的复杂社会。也正因如此,这些年,才会有研究生在参加完一个有事业编制环卫工人的考试时说: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是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死在编制里”的价值支撑,不是环卫工人职业价值本身,而是事业编制的魔力。然而,过去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最大的动力,就是有大量没有选择“死在编制里”的人们!他们昂首阔步,奔向市场,在各自领域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比如,1992年,受南巡讲话的影响,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俞敏洪、任正非、王石、陈东升、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等,不断创造市场的神话。余杭街道办招8人,全是清华北大博士硕士!我可以理解,但绝不激赏。说实话,今天的中国,包括一些所谓的清华北大的名校生,正在成为把创新埋葬在编制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只知道选择追逐体制的红利,沉醉在权力自肥和既得利益的幻觉中,而没有真正“释放自己”的动力和勇气。年轻人没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这才是一首时代改革和创新的沉重挽歌。鲍勃迪伦这样说:没有人是自由的,甚至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要体验到飞在高处的自由自在,惟有唤醒年轻人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清华北大博士硕士,在学历标签符号上,是闪光的。不过,这些往街道办挤的高材生,还是让我想到了北大图书馆前那只惨遭绝育的北大公石狮子。关于北大公石狮子的梗,这里我不多说,大家到网上查。但我一直觉得,那个北大曾经引以为傲的谈资,曾经精神壮阳的载体,曾经莫名移情的物象,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连根拔走了,是一个“把根留住”而不得的隐喻。清华与北大,五十步笑百步,都正在丢掉了什么?大家可以想想。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百年孤独呀。鲁迅先生。这些年,一些名校传统沦陷,精神不断矮化的事,真是伤尽人心。连北大的钱理群先生都说,现在大学只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了。我经常在一所中学听校长和老师们的讲演,我能听到的是,他们从来不讲分数和升学,他们只谈情怀,只谈报国!每次都让我感动到想哭。当然,这个学校在分数升学上,恰恰又是顶级的。我在清华北大闲逛的时候,耳边总是回落那些闪耀群星话语,他们有蔡元培、胡适、蒋梦麟、傅斯年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我在人格志上,无数次引用电影《无问西东》的图片和话语。比如: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说实话,想到上面这些人物,想到影片里的场景,再想到清华北大博士硕生拼命往街道办挤的样子。我理性是能理解与尊重,但是,我的情绪体验也有一种强烈的反胃。我知道,扎堆挤进街道办之前,每一个清华北大博士硕士都在勇闯权力场!而不是造芯片!这确实不是一个需要羞谈权钱的年代,但是,当权力和金钱就这样赤裸裸地召引着时代精英,我还是不寒而栗,我还是感觉糟心呕心。我想骂一声,一纸狗日的编制,一点权力的梦想,为什么就是会让那么多人放不下!?我更想长叹一声,我日夜期待的创新,我一直醉心梦想的改革,明天,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