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直博生拟录取名单统计分析色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直博生拟录取名单统计分析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们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拟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约960名,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和人工智能急需学科专项拟招收工程博士约50名,即总计招生101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招生博士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那么很显然通过本科直博、硕博连读招生的人数多了,留给申请考核的人数就少了,相应的竞争难度也就加大。建议广大考生学习好考博英语。1.经统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拟录取114名直博生,占2020年计划录取人数的11.28%。如果考虑到硕博连读考生将会占据一定比例的名额,那么我们预估留给申请考核的名额大致为68%-78%。相较于其他知名院校,如清华、北大、浙大,北航留给公开招考即申请考核的名额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参见:清华大学近一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留在本校深造,或读研,或直博2.拟录取的这114名直博生均为非定向就业,由101位博导录取,其中有2位博导录取了3个直博生,有9个博导录取了2个直博生,其他博导各录取1人。3.这114名直博生被16个招生院系录取,其中录取人数最多的学院录取了23人。4.从拟录取的专业来看,这114名直博生分布在39个专业,各个专业拟录取的人数如下表。5.这114名直博生来自全国22个省市,各省市的人数分布如下表。6.这114人分布在53个姓氏,其中王同学最多,具体的分布如下表。以上是我们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的考博有所帮助。

布利斯

迎新多图预警!“准00后”博士报到,北航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来了!

9月16日-17日6453名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北航这片沃土正等待着他们追逐新的梦想实现青春抱负一大早,志愿者就前往机场、火车站、地铁站迎接北航的新同学迎新大巴载着新生直达两校区学校在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大兴国际机场、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清河站及沙河地铁站,统一设立接站点,为新生提供接站服务。接下来,小萱就带大家去看看迎新现场吧迎新进行时学院路校区测量体温,刷脸验证身份出示“启航通行证”发放“护航包”报到流程顺利完成沙河校区“启航通行证”“护航包”入校防疫检验及人脸识别为新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迎新期间,校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副校长黄海军等校领导分别来到两校区迎新报到现场,并走访各服务站点,与前来报到的新生热情交流、合影留念,对参与迎新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慰问与感谢。欢迎,新北航人!逐梦前行,一路北航在担当和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吧!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离于天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近期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位考生: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挑战,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按照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保证考生身体健康和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学校将视疫情发展情况,安排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成绩公布和复试工作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以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等,后续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及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我校已实施出入校园严格管理措施,请各位考生在后续通知发布前,耐心等待,切勿提前来校。如有其他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北航研招办,我们会及时予以回复。减少出行和聚集,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最直接行动,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支持。让我们坚定信念,安心备考,战“疫”胜利后,期待与你在北航校园里相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二〇二〇年二月三日让我们携起手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浮躁

北航清退404名研究生,进了名校却毕不了业,原因让人警惕

2021年1月11日,北京航航天大学对6名博士生因超过最长修读年限,予以退学处理。 而这,已经是北航自2020年12月开始,累计发布的第三条清退通知了,共404名研究生不再保留学籍,博士生63名。 这着实令人可惜,要知道,北航可是老牌的“985”名校,“双一流”高校,它成立于1952年,是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师资雄厚,实力强劲。近年来,高校清退博士、研究生和大学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本文将从国家、学校、学子三方面角度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当建议。 一、国家:严格要求研究生质量,落实分流退出机制国家重视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增加,就对学生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学位授予单位规范管理。这其中有明确提到,学校要遵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学位基本要求》,细化并执行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做到关键环节考核标准和分流退出措施明确,要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时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细化规范答辩流程,提高问答质量,力戒答辩流于形式。我们从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研究生的质量要求,真的是越来越严格了,明确提出了要落实分流退出机制。二、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口碑,不愿清退学生但触及底线学校一方面是要响应国家要求的,另一方面,他们也要保障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口碑,严格要求学生,确保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是符合培养标准的。因此,尤其是好的学校,他们会提高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因为这是最能检验一个学生研究水平和成果的东西。 我认为,学校还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利益的,他肯定是希望每个学生都顺利毕业,所以一般很少因为其他什么事情,而对学生做出退学的最大惩处,只有论文不合格,又超过了最长修读年限,才按退学处理。博士生修读最多不超过8年,研究生最多不超过5年,而正常情况下,博士生4年、研究生3年就能毕业,如果学生真的自己重视学位的问题,在正常年限没有毕业后就会努力尽早完成论文,但学生自己不上心不用功,那学校也没有办法再宽容。三、学生:非全日制学生或面临工作压力,空心病学生数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我注意到这404名研究生里,有336名是非全日制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周末上课,所以很多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全职工作,这样精力自然会被分散到工作中,不能全心钻研学术,有时候可能确实工作压力也大,兼顾不过来。 或许还有学生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所以对于学位证看得没有那么重要,但我认为,既然当初选择了考研,肯定也是努力学习才考上的,就不应该辜负自己,尽量兼顾学习和工作,毕竟读研的时间也只有两三年。还有部分学生,考研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所以他们一开始没有把追求学术放在心上,这样的态度必然是会影响学习的。学生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我认为才是造成清退的关键因素,国家是想培养高质量人才,学校不会专门针对某个学生,只有学生自己不认真、不负责,才会白白葬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我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还遇到过一种现象,有研究生到快毕业的时候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因为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他们的职业,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情感到很焦虑。北京大学危机干预中心的徐凯文教授曾提出一个“空心病”的概念,他发现北大有1/4的学生有“空心病”——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在外人看来“天之骄子”的他们,内心却缺失价值感,他们从小是被父母灌输的功利的目标推着走,所以毕业对于他们而言是恐惧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去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学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学生也是存在的,所以我认为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更好的人,帮助他们成长,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的精进,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四、建议1、学校如果一所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退学处理,这样虽然能够保证他的教学质量,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校的名声,会影响学生的报考,担心自己考上了,会被清退,影响招收高质量的学生,对学校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学校对于清退学生的事情,应该慎重考虑,对于延迟毕业的学生,一方面,尽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鼓励导师或辅导员多和学生联系,关注学生的进度,帮助他们早日毕业;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看他们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这些都是可能影响学习的。2、被清退的学子对于被清退的学子来说,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此次的教育,以后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如果是自己真的努力了,还是达不到毕业的要求,那就不要过分苛责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自暴自弃,人生的路还很长,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努力生活,总会有收获的。3、其他学生对于其他学子来说,希望这件事情给广大学生敲响警钟,上岸不等于毕业,研究生最高年限5年,博士8年,清退之后,意味着这几年的时间和努力都白费了,没有取得任何的成就,这是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这也算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就业上会减少竞争力,还可能面对长辈的责问,自己也可能很难走出去,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夜王

实现在校研究生290万,2020年适度扩招趋势明显,但是名校更难进

研究生招生是否扩招的问题,每年都有考生在询问。毕竟,多招一个人就多一份上岸的机遇。就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推测,相比2019年扩招是肯定的,但是增长速度远赶不上考生增长率。去年还是290万人报名,2020年就成341万人,已占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874万)的39%。简单说,就是2020年的考研竞争要比19年还残酷,复试录取、调剂的难度大幅度提升。考生们应该也有类似感觉,比如说普通双非院校对待一志愿考生的态度早没了之前的客气。是不是有种爱来就来,不来我还还高兴,这不是能挑几个优质调剂生吗?以2019年为例,再偏远、再冷门的专业都通过调剂补满。尽管9月开学后,不少考生放弃录取、拒绝报到,但是也是这类院校招生第一次尝到甜头。转而,2020年关于院校专业课压分的爆料就多了起来,考生真的难啊!给人的感觉就是复试就不用搞,直接调剂录取,一步到位。2020年,硕士生招生是否会扩招?目前,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仅有一个,即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之前,小西在一篇文章中大致估算过,2018在读研究生不足264万人,2年内每年扩招4.6%后,2020年能达到在读290万的规模。简单估算的话,2020年研究生招生(含博士生)大约增加12.7万人。但是,这里面没有去掉博士研究生的增长差异、推免生增加等因素,因此也就是个简单估算,不要太认真啊。我算术不好,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买东西经常多给钱,嘿嘿。事实上,小西读研时,考研录取率约33%,即常说的“三个录一个”。如今,已下降到25%左右,即“四个录一个”,难度增加不少。加上,专硕招生已达到60%左右,超过学硕。相对来说,更多的招生资源是倾斜给专硕,或者说很多院校的推免生已优先学硕,剩余的学硕指标少,复试录取难度再次上涨。由于考研报名、录取和调剂的特殊性(与高考不同),扩招往往是大的概念,个人考生并非能享受到。比如说,近几年不少985高校的硕士生在减招,博士生在扩招,整体看研究生招生还是上涨趋势。对于报考这类学校的考生,很多是二战、三战,因为一次真的很难成功。比如说,在院校已发的硕士生招生简章中,北航2020年只招5500人(19年是6100人),上海交大2020年招6300人(19年是6600人),诸如天津大学也缩减300人,南开大学缩减150余人,吉林大学缩减500余人,湖南大学缩减400余人等。同时,整个社会将“双一流”院校的认可度再次拔高,在招生、求学、求职或留学资助等方面均给予不小的政策倾斜,如买房、落户等,直接导致更多考生扎堆报考名校。我们会发现近2年,双非院校一志愿报考人数越来越少,过线人数不足,只能通过调剂来补全。不少双非考生在院校确认之前,都会疑问“双非的研究生值得考吗?”,入学后变为“双非的研究生能读吗?”。是不是有这种心态?另外,今年院校的春招受到影响,原本就业不理想的本科生雪上加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较大可能会增加部分招生指标(以双非院校、理工类、农医类为主)。最后,你期待如何扩招,是降低分数线,还是增加复试差额率?欢迎评论交流。

希崎

北航举行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中国日报1月17日电(记者 赵磊)1月16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航晨兴音乐厅举行。此次毕业典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会场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毕业生通过主会场、26个学院分会场、课题组以及居家等多途径参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新洲,副校长陶智、刘树春、王云鹏、黄海军,党委副书记赵罡、程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沁平院士,优秀校友代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师房元鹏,导师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宫声凯院士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导师代表出席典礼。开场视频《青春行囊》用毕业生们独特的回忆,串联起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奋斗过的青春剪影,让毕业生们充满了回味和感动。庄严的国歌奏响后,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全体毕业生“云端”齐聚,在主会场的60名毕业生、在26个分会场的1105名毕业生、在课题组和实验室的766名毕业生,以及居家参加毕业典礼的毕业生,共赴一场“别样”的青春盛典。曹淑敏宣读了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导师名单,何新洲宣读了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陶智宣读了毕业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刘树春宣读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获得者名单。与会领导和嘉宾依次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导师、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宫声凯代表研究生导师为全体毕业生送来了嘱托和期许,希望同学们铭记北航的校训,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保持终身学习。无论未来有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希望大家为幸福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毕业生代表、宇航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科代表全体毕业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号召同学们传承北航精神,成为本领过硬的北航人,成为勇担时代重任的北航人。房元鹏分享了自己从北航走向工作岗位的点滴事迹和经验感悟,寄语毕业生要牢记北航的校风、校训,勇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奋发图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成就一番事业。“2020不平凡”“2020不平常”“2020不平淡”,徐惠彬用三个词语带领全体毕业生回顾了与学校共同抗击疫情、贡献航空航天事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出坚实步伐的点滴。他表示,这些难忘的“北航记忆”都将成为大家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回忆。在随后举行的学位授予仪式上,主会场与各分会场的与会领导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为毕业生们援苏正冠、颁授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来源:中国日报网

推而强之

他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也曾沉迷CF成绩倒数

杨净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最近因为这条朋友圈火了。1996年出生,别人还在研究生头秃的年纪,他不仅拿下博士毕业证,还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有网友羡慕他的年轻有为,有网友说人生规划得精准……更有网友觉得天才和机遇都不可复制。但侯涛刚告诉我们,对于工作的选择,也有疫情等猝不及防的原因。外界只能看到结果的「甜」,看不到过程中的「苦」:他原本已准备MIT攻读博士后,后因为疫情、外部环境等原因戛然而止,于是只好开始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而受聘北交大副教授,在他看来其实也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好时候:近年来,国家也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尝试破除「四唯」等人才评价体系,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谈到找工作的结果,侯涛刚认为要感谢自己对于机器人这个兴趣爱好的不懈坚持和学校提供的良好平台环境。大一获大奖,由此与机器人结缘对侯涛刚影响最大的一个项目,可能就是大一时参加的冯如杯了。这个一般大二大三才参加的比赛,他刚入学时就参加并勇夺一等奖,还获得了保研资格。当时,这在北航应该还是第一个。比赛项目叫做《全功能障碍物信息探测越障勘探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简单的传感器配合便能对前方障碍物进行识别,还能根据不同类型的障碍物采取对应的越障动作,比如自身攀高、下降、跨越……实在不行,咱避让也成。此外,这个勘探车还具有「仿生学姿态恢复」功能。如果一不小心「翻车」了,它还能模拟乌龟自动恢复原来姿态。上下楼梯,都不在话下~决定参加之后,他就开启了自学模式,大半年时间他从机器人入门到能独立制成一个能上下楼梯、跨越沟壑的机器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寒假时一个人独立在家里完成的,随后在学校里又跟着新加入的小伙伴一起完善。谈及寒假在家里制作的时光,他毫不夸张的说,自己一天都没有休息。最终,这个勘探车被学校永久保留,并放置新主楼展览,而他也就此与机器人结下不解之缘。在接下来的8年时光中,作为主负责人,他共完成了7个机器人项目。仿人形远程遥操作机器人(2013)多功能三自由度控变宽度机器人(2014)基于阻塞效应的变刚度软体抓持器(2015-2016)医疗服务机器人(2016-2017)花卉生产智能转运机器人(2017-2019)线驱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2018-2019)仿生飞乌贼软体跨海空航行器(2016-2019)其中大四时做的「医疗服务机器人」项目算是第一个落地转化的项目——一个面向老人的智慧陪护机器人萌萌。它具有视频通话和语音交互,摄像头随动转向,凝视功能,行走和避障功能,自动充电功能;远程问诊等功能,当时就已经有了300台小批量的量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侯涛刚了解了如何将一个科创产品落地转化,如何按照模具开发,标准化设计形成一个市场化产品。本科四年,他回顾说,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项目。但这种状态,并没有一直持续。到了博士阶段,他经历了所有博士都会经历的迷茫……“年轻博士”,如何面对科研压力在量子位之前的文章中,「博士学位是否有那么重要吗?」「博士五年未发文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都曾看到每一个博生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的选择题——「是否要坚持下去?」侯涛刚也不例外。在刚入选高博班(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高等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时,他陷入了很大的心理煎熬,是继续研究偏实践的机器人项目,还是转向前沿领域——跨介质飞行器。一开始,他选择了喜欢的机器人项目。他曾试图在机器人方向找一些突破点去做,但真正实践起来很难。他也了解到,做这个方向的就很难毕业。所以在博士一年级结束时,他还没有取得一点成果。当时很多人就问他,「你看别人都发了几篇论文了,你怎么啥都没有」。当时心里就曾闪过念头,自己本科做了那么多工程项目,研究生选择读博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后经过多方考虑,以及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支持,他选择转向「跨介质飞行器」这一前沿领域。跨介质飞行器,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集成「空中飞行」和「水下潜水隐身」两种能力的航行器。这个领域不仅涉及到机器人设计工作,还涉及到很多流体力学相关内容,对他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接下来就是逼迫自己从工程应用思维向理论研究思维转换,学习如果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总结关键科学问题。经过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困惑期,最终科研成果相继发表。侯涛刚表示,这是每一个博士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能够告诉自己坚持下去,能够有毅力、有决心的把这条路走下去,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作为一个16岁进入北航、然后就获得冯如杯一等奖的人,一路免不了成为众人焦点。「诶,你是不是天才啊?」「你发了多少篇论文了呀?」……22岁,别人本科毕业的年纪,侯涛刚即将博士三年级入学。这种异于常人的“加速度”,让知乎上突然有一篇关于他的问题——「如何评价马上毕业的北航22岁博士研究生?」很快,侯涛刚自己也关注到了,他回忆说,当时有同学转给我这个问答还是挺紧张的,因为不知道大家会怎么评价。当时自己本身也没达到毕业要求,但他觉得不管怎样,大家的评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和鼓励。那时候,侯涛刚对自己说,「那我一定要尽快毕业了,大家期待那么高,万一没有尽快毕业,岂不是到时候就丢脸了吗?」在博士的最后两年,侯涛刚坦言自己也挺辛苦的,每天晚上四五点回寝室很正常,通宵的时候也很多,有时候甚至一天不吃饭的去干自己的项目和课题。侯涛刚说:其实自己挺笨的,只是付出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天道酬勤,勇于攀登」,侯涛刚回想起去年在评五四奖章时说到的一句话。「天道酬勤」意味着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勇于攀登」就是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而这样的精神,侯涛刚说也是受到了他导师——王田苗教授深深的影响。王老师虽然年近六旬,但工作强度要远远大于年轻人。不论是在出差的高铁上,还是在夜里12点,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趁着吃饭和走在路上的时间和学生相约讨论研究进展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付出,也带来应有的回报。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机器人顶级会议ICRA,机构学刊物Mech. Mach. Theory, 仿生机器人刊物Bioinspir. Biomim,国内期刊新华文摘等。整个学生生涯共发表9篇一作文章,申请专利11项,部分成果获得了IEEE SPECTRUM,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他的研究及创业团队获得了首都挑战杯创业比赛金奖,首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等。再回顾知乎那个问题,侯涛刚现在这样说:这样看来,我确实还是没有完成(22岁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我23岁,现在正式毕业刚过完24岁生日。兴趣始于少年:小时候玩四驱车的头头虽说与机器人结缘是从大一的冯如杯开始,但这样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是从小开始的。侯涛刚回忆,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玩玩具,什么遥控车,小飞机,尤其是四驱车。当时,侯涛刚不知怎么捣鼓就get了修四驱车的技能。小伙伴们有要修的都找他修,再加上爸妈又给他买了专用跑道,大家也都想去他家玩,一来二去,他就俨然成为了四驱车的头头。到中学时,他开始各种改装组装玩具了,就拿挖掘机来说,一般挖掘机都是手动的,他就在每个关节上加上电机,再加上一些绳索牵引结构子类的,就制成了一个「遥控挖掘机」。做这些事情,还离不开父亲的支持。父亲在建材厂上班,当自己没有工具时,父亲就会帮他在厂里加工一些东西,改装一些结构。侯涛刚还说,自己做这些完全都是因为兴趣,家那边根本接触不到那些机器人比赛,没有这个条件。之后,他还经历了一段小插曲。他开始玩「穿越火线」,甚至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成绩一下子从班里前一两名到了倒数第几名。侯涛刚回忆道:那时候爸妈就啥都不让我玩了,包括做的那些遥控玩具。于是在高二时他又奋发图强了一下,成绩又从全部倒数第几名到全班前几名。然后爸妈就不太限制了。果然,天下爸妈都一个样。但当时学习也开始比较紧张了,玩的就也没有以前多了,主要精力也就放在了学习上。从小时候对四驱车感兴趣,到初高中时候自己去动手创造一些东西,再考上北航参加冯如杯,后来创建北航机器人协会(社团),侯涛刚认为这一切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侯涛刚也不避讳,自己现在取得的成果,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功劳。他认为,如果说自己有什么不同于同龄人的能力,那最明显的就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如:学日语。学习秘籍:快速学习的能力他曾在大四时实现一个创举——半年速成日语。当时,他前往日本筑波大学工学院理工学群「工业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最终,在半年学习之后,他实现了用日语完成答辩。这种速度谈得上速成,他从两个方面分享了方法和心得。一是强输入,每天自学2-3小时。当时去日本时连50音图都不会,为了便于跟日本学者交流,便决定自学那本黄皮书《新标准日本语》从早上到晚上只要一有时间,实验室活干完了,就一直学、背和听。二是创造氛围——耳濡目染的日语环境,以及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用日语交流,比如,去想吃什么、去哪里玩、今天天气怎么样……在第4个月时,基本上就能听懂实验室里的讨论了。最后一个月决定用日语答辩后就开始恶补日语,日常交流时也几乎不用英语了。当时答辩顺利完成,身边的几个日本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而这只是他的快速学习能力,在日语方面的“应用”。这种能力,并没有随着工作落定而中止。现在,侯涛刚已经在北京交通大学入职,对于自己之后的打算,他谈到,除了继续进行前沿技术研究之外,也有几个机器人创业落地的项目开展。而当我们问他给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建议时,侯涛刚也给出了4个方面:1、作为全新的开始,要有一定的观念,不要一进校就想着玩、打游戏。不过,谈恋爱当然不影响哈。2、要找准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去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3、要有决心和毅力,花时间去付出很重要。4、积极寻求跟其他小伙伴合作,这样更加高效。最后,分享侯涛刚强调的一句话做结尾:不管你是到底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有聪明才智,只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去付出时间和精力,不要放弃,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情。(ps:祝侯博士新婚快乐^_^)

假大侠

河北省成生源“大户”,北航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来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今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天。据悉,今年北航共录取研究生6453人,男女比为2:1,包括硕士研究生5155人和博士研究生1298人。在硕士研究生中,全日制硕士占比73%,共3760人;非全日制硕士占比27%,共1395人。在博士研究生中,全日制博士占比97%,共1253人;非全日制博士占比3%,共45人。此次北航对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和生源学校进行了统计。其中,来自河北省的新生人数最多,共901人,占比13.96%,紧随其后的依次为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北京市等。从生源学校来看,北航2020级硕士研究生来自近600所高校,其中被录取人数最多的前五位高校依次为:北航、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来自200余所国内外高校,其中被录取人数最多的前五位高校依次为:北航、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公益心

北航756名博士、4411名硕士获授学位

1月16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场毕业典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会场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毕业生通过主会场、26个学院分会场、课题组以及居家等多途径参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庄严的国歌奏响后,全体毕业生“云端”齐聚。在主会场的60名毕业生、在26个分会场的1105名毕业生、在课题组和实验室的766名毕业生,以及居家参加毕业典礼的毕业生,共赴一场“别样”的青春盛典。校党委书记曹淑敏等校领导依次宣读了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导师名单、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获得者名单并颁奖。校长徐惠彬在致辞时,用“2020不平凡”“2020不平常”“2020不平淡”三个词语带领全体毕业生回顾了与学校共同抗击疫情、贡献航空航天事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出坚实步伐的点滴。“你们每个人都了不起!北航为你们骄傲!”他勉励全体毕业生爱国奉献,传承北航红色基因,弘扬“空天报国”精神,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践行北航人的家国情怀;自立自强,以前辈师长为榜样,勇担时代重任,在奋斗中练就更多“独门绝技”;精彩人生,惟有奋斗,始终把不懈奋斗的品质和意志,作为人生航船上的压舱石,行稳致远,创造精彩未来。在随后举行的学位授予仪式上,主会场与各分会场的领导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为毕业生们援苏正冠、颁授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在数千名毕业生的家中, 每名毕业生都穿上学位服,由家长对着直播镜头扶苏正冠,完成人生的这场重要仪式。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无辩

北航迎来2021年首场毕业典礼 5100多名研究生收获学位

1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2020至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756名博士、4411名硕士获授学位。此次毕业典礼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会场同步直播,散布于主会场、26个学院分会场、课题组以及居家的毕业生相聚云端,共赴一场别样的“青春盛典”。开场视频《青春行囊》用毕业生们独特的回忆,串联起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奋斗过的青春剪影,带领大家回味校园的青葱岁月。庄严的国歌奏响后,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北航研究生导师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宫声凯代表研究生导师为全体毕业生送来了嘱托和期许,希望同学们铭记北航的校训,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保持终身学习。他说,“无论未来有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希望大家为幸福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北航优秀校友代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师房元鹏分享了自己从北航走向工作岗位的点滴事迹和经验感悟,寄语毕业生牢记北航的校风、校训,勇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奋发图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成就一番事业。“2020不平凡”“2020不平常”“2020不平淡”,北航校长徐惠彬用了3个关键词,带领全体毕业生回顾了与学校共同抗击疫情、贡献航空航天事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出坚实步伐的点滴。他说,相信这些难忘的“北航记忆”都将成为大家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回忆。“你们每个人都了不起!北航为你们骄傲!”徐惠彬勉励全体毕业生坚持爱国奉献,传承北航红色基因,弘扬“空天报国”精神,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践行北航人的家国情怀;自立自强,以前辈师长为榜样,勇担时代重任,在奋斗中练就更多“独门绝技”;始终把不懈奋斗的品质和意志,作为人生航船上的压舱石,行稳致远,创造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