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来了!战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来了!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已经搬迁入驻梅山高教园区根据计划今年底将汇聚各类人才100余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自去年3月份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六个创新研究中心的各项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其中,由院长焦宗夏领衔的先进机载机电与飞控系统创新研究中心“多目标运动模拟重大试验装备”在北仑春晓实现过渡,并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各有一个项目已启动落地前期工作。精密仪器及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首批科研设备外协生产正在与北仑相关企业对接具体合作细节。去年12月,在该院牵头下,首次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三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研讨会在甬举办,50余名英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近200名中英航天领域专家参会。招生情况今年3月研究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顺利完成考生报名火爆程度远超预期明年9月即可按计划到梅山开展科研实习……建设情况今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实验用房领取施工许可证,随着桩机陆续入场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全面开工建设。设计方案该项目实验用房由六幢相对独立的单体组成,占地72.4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2亿元,计划于2020年8月底建成投用,作为由六位院士领衔的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实验用房。整个创新研究院项目占地约22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包括实验用房和教学生活用房两部分,可容纳学生约1800人。(以实际建成为准)这些都将为研究院下阶段科研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搬迁入驻后,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院士领衔的六个创新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依托北航工程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在新型复合材料、智能协同制造、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和机电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甬派、梅山微讯)

护山神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迎接首批学子

夏意阑珊,杭城秋始。日前,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迎来首批北航学子。西溪之畔的院区装点着北航蓝,在夏末的明朗晴空之下,迎接莘莘学子逐梦远航。上图:北航研究院学子现场签名报到“在来之前,杭州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座江南水乡。真正来到之后,发现了她更为现代化的面貌”,来自山东的张淑慧说道。据了解,新学期之际,研究院迎来的北航多个学院的110名研究生,他们来自全国的各个省份,在这里学子们将开展研究和学习,为这片江南水乡注入新兴的知识与活力。在为期两天的报到工作中,研究院工作人员从测温检查、资料包发放,到入住协议签订、行李领取等环节,为新生的到来做好了即时流畅的服务。上图: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熟悉科研环境根据教育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部署,研究院特地制定了完善的疫情突发预案,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楼层进出控制,在减少聚集和流动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在报到手续中,以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为第一关口,确保报到全流程的健康管控。此外,研究院为同学们的工位和宿舍配足了全套的办公和生活用品,实现真正的“拎包入驻”。据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是一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共建的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机构。研究院聚焦民用航空、信息技术、材料制造等领域,汇聚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力争取得引领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成果。上图:2019年11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正式揭牌上图:2019年12月28日,中法航空大学项目在余杭瓶窑镇奠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是支撑中法航空大学筹建、引育储备一流师资队伍的核心机构。目前,中法航空大学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向教育部申报。待教育部批复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汇聚的部分杰出人才将成为中法航空大学的首批师资。据悉,此次过来的北航学子将在余杭开展工程项目和学术科研方面的研究学习。工程项目方面,主要参与国家战略和企业项目,学术科研方面,主要会开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通讯员丨王瑜薇 费彪【来源:都市快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韩愈

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正式启用

人民网成都11月25日电 (王波)11月24日,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启用仪式在天府新区举行。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等出席启用仪式。王正谱在致辞中说道,长期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四川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特别是2017年4月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高度重视、互动频繁、合作加速,依托校地共建平台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聚焦技术创新、项目攻关、成果孵化、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务实开展合作,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一批科研成果成功在川转化,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落成启用,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必将开启四川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期待双方以研究院园区启用为契机,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业聚集等方面深化合作、创新突破,不断把双方合作水平推向新高度。诚挚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共同分享发展新机遇,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携手开创“天府之国”的美好未来。据陈历章介绍,当前,天府新区正按照省市决策部署,抢抓“双循环”“双城记”重大机遇,勇当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和全国重大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排头兵,已布局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落地27个科教基础设施、11个科技创新基地,汇聚13家中科院系统单位、43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正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北航与天府新区都以科学为梦想、以创新为灵魂,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盛大启幕,必将助力新区与北航合作再上新台阶,必将为成都和四川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热忱欢迎更多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入驻新区、探索攻关,更多青年才俊落户新区、安居乐业。期待共享时代机遇、共筑美好未来。据了解,北航与四川省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合作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始终保持亲密合作关系。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夯实平台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四川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与四川省内优势单位密切合作,加速北航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近3年,结合四川省航空产业优势,包括若干项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成果已成功实现在四川省的应用转化。未来,北航将继续加大与四川省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北航在学科、人才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助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努力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杨贵妃

50位博士签约!今天,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迎新”~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笔、落字。今天上午,在第三届杭州滨江国际人才节“北航日”活动上,线上线下共50位博士在签约书上签字,许下科技创新的“家国梦”,成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新引擎”,这也是以一流平台吸引一流人才的重要落笔。91年出生的张泊宇博士就是签约代表之一,选择留在高新区(滨江),就是看中了“这里鼓励创新的双创氛围。”计算机专业的他,主攻方向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最近,他成为了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员。科技成果转化,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张泊宇以民航空管和通用空管举例,每天几千驾飞机起飞,通过研究影响航班延误的数据,就能够提高准点率。这也是研究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未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张泊宇们”,将依靠高精尖的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为给人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高新区(滨江)有关负责人将人才公寓的钥匙交到人才代表手上。“人才公寓条件很好,离研究院也不远,小区环境也不错。”张泊宇说,周末的时候,去天街逛逛,吃个饭也是不错的选择。活动当天,第一批钱江卓越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立项,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向线上线下的人才做了省市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博士后政策解读,诚邀一流人才带到滨江,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六大中心的专业领域专家为人才们带来了含金量十足的主题学术分享。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四个新型科研平台之一,该创新研究院将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高新区(滨江)也将积极为人才提供一流服务,打造一流生态区。文字/孟娇编辑/周枫来源/北航杭州创新研究 杭+新闻 区科技局

不顺天子

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启用

11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启用仪式在成都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出席并致辞。作为目前省校合作落地规模最大的产学研平台,创新研究院园区共分为两期,今天启用的一期园区包含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科技园、北航成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主要用于研究院(北航团队)科研、办公及成果转化。2017年4月,四川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同步开工建设。园区的建成启用将助力合作双方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业聚集等方面深化合作、创新突破。

隔离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

昨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参加仪式并致辞。目前,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50名,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轻质材料研发、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孵化了3家高科技企业,为60余家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曹淑敏说,宁波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坐拥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当前,宁波正围绕浙江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持续推进“六争攻坚”行动,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初步构建了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等三大科创高地。北航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优势学科与宁波发展的重点领域契合。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揭牌三年来,得到了宁波各级的大力支持,承担了一批项目、产出了一批成果、汇聚了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方下阶段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支点谋划发展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进共赢,为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贡献北航的智慧和力量。彭佳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北航给予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北航是一所铸就大国重器、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学府,与宁波发展战略完全同向、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大有可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成立三年来,边谋发展、边搞建设、边出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标杆。希望双方以此次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为新起点,以提高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携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创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北航一如既往信任、厚爱、支持宁波,推动更多教学科研资源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书写名校名城战略合作的精彩篇章。我们将以真诚回馈真诚、以使命致敬使命,为北航在宁波的发展提供最优服务、最好保障。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结束后,曹淑敏、彭佳学一起参观研究院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进行座谈交流。北航方领导和院士赵罡、李椿萱、闫楚良,宁波方领导梁群、施惠芳、陈炳荣及张良才参加。

身为刑戮

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在天府新区正式启用

11月24日,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启用仪式在天府新区举行。据介绍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位于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兴隆湖畔北侧,主要用于开展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大数据、先进材料与制造、先进飞行器及动力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今天启用的一期园区包含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科技园、北航成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主要用于研究院(北航团队)科研、办公及成果转化。园区正式启用以后将充分发挥北航在学科、人才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汇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助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努力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地其外乎

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迎来首位博士

本报讯(记者金鹭 通讯员李璐阳)前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传来消息,该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的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董宝田博士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入站。这是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后引进的首位博士。记者了解到,董宝田博士长期从事磁悬浮轴承相关研究工作。进站后,他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系主任宋凝芳研究员、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精密仪器与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科研指导团队的联合培养下,以“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在磁悬浮涡轮机械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一课题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将以我国磁悬浮旋转机械技术的需求为背景,通过磁悬浮轴承相关测试设备的研制、磁悬浮涡轮旋转机械研发等研究工作,完成高速磁悬浮分子泵的研发制造,解决磁悬浮轴承在民用领域的批量使用。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智力支持下,今年,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将计划围绕超高速高效磁悬浮电机相关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在超高真空涡轮分子泵、鼓风机、压缩机等应用领域应用。据了解,自2018年成立至今,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边建设、边出成果,涌现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先后与吉利汽车、方太集团、宁波华瑞股份等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2019年9月,经浙江省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批准,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获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20年4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工作站的启动,对宁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以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通过搭建研究院、高层次人才与地方企业的桥梁,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为宁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添薪加柴”。【来源:宁波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夺命船

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正式启用 西华大学与北航合作推向深入

11月24日,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启用仪式在天府新区举行。国内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共计12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张广,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公务员局局长陈冠松,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首席科学家李秋实、航空航天学院特聘院长张学军出席启用仪式。作为目前省校合作落地规模最大的产学研平台,创新研究院园区共分为两期,24日启用的一期园区包含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科技园、北航成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主要用于研究院(北航团队)科研、办公及成果转化。北航与天府新区都以科学为梦想、以创新为灵魂,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盛大启幕,必将助力新区与北航合作再上新台阶,必将为成都和四川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王正谱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四川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特别是2017年4月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高度重视、互动频繁、合作加速,依托校地共建平台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聚焦技术创新、项目攻关、成果孵化、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务实开展合作,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一批科研成果成功在川转化,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王正谱指出,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落成启用,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必将开启四川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期待双方以研究院园区启用为契机,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业聚集等方面深化合作、创新突破,不断把双方合作水平推向新高度。诚挚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共同分享发展新机遇,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携手开创“天府之国”的美好未来。陈历章在致辞中表示,北航与天府新区都以科学为梦想、以创新为灵魂,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盛大启幕,必将助力新区与北航合作再上新台阶,必将为成都和四川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徐惠彬在致辞中表示,北航与四川省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合作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始终保持亲密合作关系。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夯实平台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育;3年来,与四川省开展多领域合作,助力四川省科研能力建设及创新资源储备。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四川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与四川省内优势单位密切合作,加速北航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近3年,结合四川省航空产业优势,包括若干项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成果已成功实现在四川省的应用转化。特别是北航与西华大学全方位开展合作,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1月24日,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园区的落成启用,标志着北航与四川省双方战略合作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必将开启四川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也必将推动学校与北航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近年来,西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共建科研团队、共建共用平台资源、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科研工作深度融合2016年8月30日,在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军民融合、高端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合作。2017年4月7日,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华大学签约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当天上午,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开工仪式在成都市天府新区举行。开工仪式后,在成都科学城菁蓉中心A区举行了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园揭牌仪式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团队入驻仪式。学校全面参与北航在四川的所有项目研发工作,双方共建科研团队、共用平台资源、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北航六位院士牵头设立六个科研方向,联合学校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组建科研团队。学校已有40余名师生入驻北航西部创新港创新研究院,在北航院士专家的带领下开展工作。2017年4月,学校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图为在天府新区的产业园揭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的支持下,学校学科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服务地方能力稳步提升。两校共同组建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专家团队和体制机制创新硏究团队,编制《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助推四川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省份开展低空空域管理先行试点,相关工作多次获上级领导签批。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牵头撰写的20多份政策建议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组建航空航天学院 人才培养填补空白四川航空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二,作为中国四大军民用飞机研制基地之一、航空发动机三大研制基地之一,四川集合了航空产业全产业链。在北航的支持下,学校于2017年高起点筹建航空航天学院,致力于培养四川航空航天产业所需的技术应用人才、中高端工程师,填补了省内在航空领域该类型人才培养的空白。目前学院设有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及三个硕士专业。虽然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但学院已经与100余家企业建立了工作联系,为学生实践、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在“2019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学生荣获科技创新组特等奖1项;学校以创始成员的身份加入了国际航空航天教育协会,承办了在中国首次召开的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JARUS)国际会议。引进高水平专家 人才队伍不断充实2017年6月,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学校在省属高校中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人才引进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江学者李秋实教授担任学校首席科学家,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秋实教授在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学军教授、张曙光教授等专家也先后加盟西华大学,支持学校航空航天学院建设。张学军教授担任航空航天学院特聘院长,张曙光教授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在北航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学校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属于人工智能领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研究的工程中心,将从运载工具设计、动力系统、自主飞行以及智能交通管理4个方面集群突破,实现传统汽车与飞机、路网资源与空域资源的融合与有序对接,可具备地面路网行驶、垂直起降、固定翼低空飞行等功能。(通讯员:西华大学张雪萍)

三表

今天,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

今天(3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办,标志着占地4.8万平方米的六个创新研究中心启动高标准实验室建设,为宁波科技发展再添“硬核”力量。2018年6月,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落户梅山,投入宁波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的热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大院大所,正逐步成为宁波以创新能力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此次入园,标志着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在宁波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致力于打造面向前沿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国内一流创新型研究院,为现代航空航天学科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五年内,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将汇聚由院士领衔的2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力争取得国家级重大成果6项,省级重大成果12项,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0件,培育和引进重点产业化项目20至30个。聚焦宁波“246”产业集群,围绕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高端制造和医工交叉等领域,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将建设若干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实验平台,持续产出高端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与宁波“牵手”两年多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涌现了一批成果: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轻质材料研发、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4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科研成果有力支撑宁波产业转型。据介绍,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已累计为宁波60余家企业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服务,所服务的企业整体产能超过50亿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北航在相关领域的雄厚基础和优势,该研究院已孵化宁波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方苑精机有限公司、宁波航大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高科技企业。人才集聚效果初显。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50名,在培研究生300余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以强有力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宁波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新动能。“宁波将持续推进‘栽树工程’,以引进、共建‘大院大所’的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宁波,并持续完善科技成果产出、产业化的市场化良性运营发展模式,抓好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宁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助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