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这个学院考研报录比达到30:1,有的学生甘愿三战考进去陈抟

北大这个学院考研报录比达到30:1,有的学生甘愿三战考进去

最近几年的考研大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整体考研报录比在30%左右,但是对于双一流大学,尤其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报录比数据就高得吓人。今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是关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报录情况,有人说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在北大的地位就像普通高校看北大一样,考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难度可想而知啊,报录比数据更是高到了30:1。以下表格是2014年的一组详细数据,进入复试的有40位学生,最终录取16人,复试录取比例达到2.5:1。从这三张表格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分389分,最高分429分。大家可以仔细分析这些学霸的专业课,低的都没有过百,而且还不少。正是因为这样的王牌专业,专业课才是最难的,想拿高分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最高分是初试的第一名,最低分为392分,初试成绩排到了35名,可以说很靠后了。这两个成绩恰恰说明了考研的两个问题。初试成绩很关键,如果占有绝对的优势,最终被录取的概率很大,特别是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想顺利通过考研复试,必须让自己的初试成绩站得住脚。复试同样关键,如果392分的这位学生复试表现一般,他根本没有可能被录取。可以看到很多400多分的学生也被淘汰出局,就是因为复试成绩特别优秀,最终总成绩排到了第五名,强势逆袭。有意思的是这个表格中还记录了几个特别的信息,在备注列,有一位学生三战考研,可惜还是没有得偿所愿。有一位学生就是北大本校的,由于竞争对手太优秀,也没能如愿。考研就是这样,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即便是尝试很多次,到头来都有可能失败。所以,要提醒各位的是要认真做好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努努力达成的目标,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而能精焉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还上了“热搜”,总分389分就能排第一?

北大考研成绩在2月22日进行了公布,都说“好饭不怕晚”,在所有大学里,2月22号公布成绩确实算比较晚的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查到满意的成绩。北京大学研究生网成绩公布通知截止公布成绩以来,,能够上热搜榜的大学不是很多,而北京大学却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没有别的,只因为“神仙打架”,分数实在是有点高,那么,这些“学霸”们的成绩到底有多高呢?“北大考研成绩”热搜榜下面,一起去看看同学们晒出的成绩吧看到这些成绩以后,相信不少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多半考了一个“假研究生”,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自己真的是有点“飘了”,竟然有勇气点开这个热搜。总分416分的“学霸”率先登场,他自己奔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去了。除了416分,报考光华管理学院的同学,还有410分,423分……这都是些什么“神仙分数”啊!400+对于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特别是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不过,对于有些专业来说,却不见得都能够考400+的成绩,因为这些专业,都有一个“拦路虎”,那就是数学,无论是数学一还是数学二,数学三,想考高分确实不容易。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考研成绩总分是389分,这在其它专业动辄就400+的成绩里面,绝对不是一个高分。但是,我们再看他的排名,没有错,排第一名,389分,就可以排第一名。主要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报考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硕,必须考数学一,数学一在2020年还能够考120分,绝对属于高分。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位同学的专业课成绩是116分,对于其它动辄就140+的专业课成绩来说,也不算高。但是,依旧能够排第一,说明专业课确实也很难,不像其它偏文科类的专业课,更注重背诵多一些。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总分407分,也是所报考专业的第一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所有考试科目中,没有数学,而是两门专业课,并且,这两门专业课都是偏文科类的课程。除了这位同学,再看下面这位同学,同样400+的高分,情况跟前面同学差不多,依旧是不考数学,只有两门专业课。414分的高分还排在第2名,真可谓是“神仙打架”,名不虚传。为什么有些专业389就可以排第一?有些专业388分还很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考数学的理工科专业来说,能够考到400分以上的成绩非常难,别说400+,就是390分以上,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每年的理工学专业的国家线也要低一些,最近几年都维持在280分以下。而对于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来说,考400+虽然也不容易,但是,确实要多一些,这也造成了这些专业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比如,下面这位同学,考研总分388分的高分,报考光华管理,他都觉得有点悬,怕进不了复试。除了考研竞争激烈外,国家线也是水涨船高,比如,2019年文学类的国家线高达355分,工学只有270分,对比悬殊。一些关于研究生报考的建议所以说,在我们选择考研专业,特别是“跨专业”考研时,一定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虽然有些专业不考数学,但是,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很高。而有些专业考数学,看似很难,但是,国家线却很低,280以上,或许就有学可上。这是一个舍与得之间的权衡。考研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值得敬佩最后,想说的是,在考研时,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这种顶级大学的同学,都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尊敬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大的勇气,首先不说考试难度如何,这些大学,光每年的保研率就高到吓人,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免试进入读研的。所以说,能够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同学,非常难,可能比高考也容易不了多少。所以,真心希望这些同学都能够进入复试,祝他们复试顺利,成功上岸。如果不幸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关系,不是大家不优秀,而是“神仙打架”,竞争太激烈,不过,也不用太难过,以大家的初试成绩,依旧可以调剂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圆自己的研究生梦。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对于北大考研成绩上热搜,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彗星日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考研,名额少导致不敢报,其实分数低得很

数据都来源于北京大学官方网站,由皮豆整理。2018年考研数学科学学院计划招收全日制110人,推免人数74,考研者的空间为36人,而这36人中金融和应用统计占了30人,数学类专业的空间仅6人,光从人数就感觉到了寒意。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招生规模从招生人数上看,前面几个专业几乎被推免生包揽,仅有6个剩余计划名额。而在网站公布的推免名单中,数学学院总计75人(比计划的74人多出一人,不知道占不占考研名额)。北京大学根据初试成绩名单,参加考试的总计408人,缺考(一科或多科都算)人数达102人,成绩有效的人数为306。前面几个专业的专业课内容一样,不太清楚招生是按照大类招生再看专业还是具体按照专业分配人数招生。如果是大类的话,仅有6个名额,要是纯粹按照初试来看的话,300分左右的都有机会。前10名成绩是不是觉得很吓人,你没看错,这就是前面几个专业的排名前十选手(总计100人,除去金融和应用统计的),膜拜下考393的大神,分差大家可以看下,393的大神是一骑绝尘。数学类专业高分段与低分段(中间段略)另外金硕士第15名总分为370分,应用统计硕士第15名总分为390分。数学类专业由于6个名额实在是太少了,这还不算本校考研者,留给外校生考研的机会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蓝天使

媒体热议清华、北大没人在本科工作的背后,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担忧

最近几天看到有人在惊呼:清华、北大基本没人在本科出来找工作了!其实清北一直如此,本科毕业工作的人很少,读研率一直非常高,不是今天才高。只能说,今天才被大家发现而已。下面我以清华为例来说明。清华历年读研比例我根据清华官方发布的信息做了个汇总,本科生历年的升学率分别是2019年,80.5%2018年,78.3%2017年,81.9%2016年,81.6%2015年,81.3%2014年,81.6%2013年,81.7%2012年之前的数据没有找到。不过,清华读研比例一直很高,在几十年前,应该有超过50%的人读研。全国读研比例清华读研比例看着非常平稳,没有太多变化,跟全国的不太一样。下图是中国历年考研人数汇总表。可以看出,考研人数一直在增加,2000年有个飞跃,快速增长到2006年,然后增长缓慢。2010年又快速增长了一下,一直持续到2015年。2016年开始,考研人数再次进入高涨期。全国考研人数从2015年到2020年,翻了一倍多。2015年考研人数是165万,2020年是341万。全国考研人数增加的原因2000年前后考研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非常简单,大学从1998年开始扩招。大学在1998年的时候,大学录取人数超过百万,2000年,录取人数超过两百万,到2006年的时候,大学录取人数基本稳定。因此,这期间的考研人数的增加是跟着本科人数的增加而自然增加。2010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原因是2009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困难,所以考研人数一下子就增加。在2009年的时候,研究生还进行了扩招,增加了专硕。2016年之后的考研热,则是就业的困难。这几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2020年有874万毕业生。而岗位有限,所以考研人越来越多。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2021年考研人数肯定比2020年多不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考研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清华学生读研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学生读研并没有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一直是80%左右的读研率。这是为什么?我记得我们当年读本科的时候,有一次班会,请了系里一位大教授跟我们座谈。我们疑惑地问教授,我们算知识分子吗?教授笑着说,应该可以算了。但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不妥,后来有人说,大概可以算小知识分子吧。读完本科,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知识,也没有觉得自己有能力,读更多的书,对事务了解得更清楚,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想法。尤其清华还有一批想要以科研为生的人,往上读研、读博这是一条想都不要想的路,这是必然。其次,跟就业也是有关系。很多人喜欢看就业率,但事实上,就业质量更重要。清华学生很早就发现,如果要去好的单位,有更好的平台,读完研再工作,机会会多很多,因此大家都读研。第三,跟学校的风气有关。在清华里面,几乎人人都读研,有些人一开始并没有这个想法,但看到周围人都在干,也就跟着一起干了。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新闻,什么学霸宿舍,一个宿舍6个人,全部考上研究生或者得到奖学金,这就是互相影响的结果。第四,跟清华保研率也有关系。清华的保研率应该是全国最高的,只要绩点满足一定条件,都可以推免保研,不需要参加考试。这也是清华读研率非常稳定的原因之一。因此,清华、北大的读研率跟普通学校的读研率关系不大。但现在清华、北大的读研率被大家提出来,说明大众现在对读研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从科技发展和学历的贬值来看,也许读研是有必要的,虽然研究生学历也在贬值。这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学不能混日子,要好好学习,这才有保研的机会,在考研里面也能顺利过关。总之,读书生涯将越来越漫长,也越来越苦。大家加油!

乒乓

全国高校考研率排行榜曝光!清华北大排倒数?你的学校排第几?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如何评判一个学校的实力?除了学校的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水平等,还有留学和考研率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考研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现在不仅仅是应届生考研热,在职考研也很火爆,考研人数已经连续数年数十万增长,20届考研报名人数是341万,21届考研人网传已经达到了422万,直接激增了81万人!虽然研究生也在逐年扩招,但是扩招人数远远跟不上考研人数增长的速度,所以考研上岸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上本科学历竞争力降低,就业形势越来越差,考研就成为了增加自己就业竞争力最好的方式,所以选择考研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那我国各大高校考研率都是什么情况呢?考研率 = 国内升学率 — 保研率实际考研率:高于表格中的理论值,因为最终有同学会放弃保研。详细名单如下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这三所高校考研率最高,清华、北大、复旦大学这三所名校反而排名倒数,这是因为越是这种重点的大学,保研率越高,而且出国留学的学子也越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文化和校园氛围,所以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找准自己的定位,选一所符合自己的学校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哦!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变形记

985学生考研北大,初试403分复试被拒,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985学生考研北大,初试403分复试被拒,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考研终于落下了帷幕,这其中有很多经验是需要大家学习的,就像这位考生的的经历,值得大家深思,作为985的学生,实力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在考研时报的是北京大学,初试也以403分的高分拿下了初试的第一名,可是却败在了复试环节,学生总结的失败原因值得所有人深思与借鉴。1.切记不要骄傲这时候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觉得自己初试成绩好,就觉得自己是稳了,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复试同样和初试一样重要,需要学生去认证对待和积极准备,不然很可能刷的就是自己,别让自己的骄傲毁了自己的前程。2.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在复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导师在复试时不会按照你准备的东西来,会随时的变换方法和套路,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有好的心态稳住自己,及时的应对导师的问答,这样才会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相反,要是没有很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考研复试中很容易被刷,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在这方面多加练习。3.要好好复习专业知识通过了初试不要觉得自己就没事了,专业课的知识更要熟练掌握,因为很多老师觉得笔试只是简单的测试,还想要更深的去了解一些学生能力,这时候很可能会问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学生就一定要准备充分,不求答案完美但是也不能出错,不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所以,作为考研生一定要稳打稳扎,做到败不娇气不馁,这样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谜中迷

同样是上北大,考研进去和高考进去差距有多大?北大教授说出实情

近年北大的招收标准也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北大在一个省只会招五六十名学生,众所周知,一个省的考生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人,多的省份甚至能有百万考生,由此可见想进北大有多难。当然,北大也会招研究生,那么考验进入北大的人和高考考上北大的人差距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在高考时考入北大的学霸实力毋庸置疑,而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也不弱。2019年,北大研究生总共招生五千多人,保送生占了两千人,但还有三千多个名额给社会考生,这三千多个名额由两万八千个报考北大的学子来争夺,这些学生当初大多没有达到北大的录取线,但现在他们仍有进北大的机会。其次尽管两万八千人招三千人这个比例似乎比高考时北大从各省招生的比例要高不少,但大家不要忘了,这两万八千人基本上都是各大高校的精英学子,即便是当年的高考,他们也是领跑于大多数考生,这也说明考研进入北大的学子并不比本校生差多少。最后研究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人重视,这就意味着北大研究生进入社会时是比北大本科生要更加抢手,这也是研究生的优势所在。小编认为,无论是北大研究生还是北大本科生,他们的能力与知识都是社会最顶尖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进入北大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考验进去还是高考进去差距并不大。

昔者

北大学姐:考研坚持不下去怎么办?这几种方式逼迫自己进入状态!

高考,是改变人命运的转折点,很多人都期望于高考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对于一个学子人生来说,其实大学才是人生刚刚开始。面对如今800多万的毕业生,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一些公司对于招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985或者211毕业的。所以,一些专科及二本,三本的学生对自己的学历不满意的,考研就是一条不错的道路,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平台,社会竞争力也强一点。但是,考研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感觉自己已经学的很多了,可是还是望不到头,有时还容易分心,学不进去。当然,人的专注度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哪怕是学霸,也会有坚持不住的时候。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调节方式,必要的劳逸结合,还是可以让自己放松,学习更加专注的。那么如果考研学习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呢?听听北大的学姐是怎么说的吧。学姐:对于考研,我觉得还是对我人生改变挺大的,考研不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也让我自己的意志力和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枯燥也是考研路上最大的阻力,当然不免有些同学把学习汲取知识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考研成功之后我也有了这样的转变。对于考研路上的这些问题,我来分析一下。一、对于自己的目标不坚定一些同学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并不是很清楚,知道自己也没有什么特长,就寻思着考研或许是一条出路,但是,对自己要考哪所学校还是下不了决定。对于这些“佛系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早的明确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理想落实下来,这样你才不会胡思乱想,让自己沉下心好好学习。二、因为身体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学子来说,时间就是知识,每天也是没日没夜的在努力,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早上6点左右,自习室的背书声就开始响起,到晚上十一点的时候自习室的灯还亮着,到宿舍还得加一会班。但是,对于学习中的人来说,充足的睡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承受的住,不要跟着别人的生活习惯来约束自己。在我考研的时候,宿舍也有室友就是在7点半起床,8点左右出门才开始去自习,在最后也是考上了广西大学。三、改变学习心态对于大部分的考研人来说,刷题必不可少,长久以来必然厌恶学习,所以需要来进行调节。改变学习环境,如果在自习室的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去学校的某个无人的角落或切图书馆等,换个环境或许就有学习的心态;多锻炼,在晚上学习之后,10点左右可以去操场跑步,放松自己,跑步也是一件可以让人身心愉悦的运动;有自己的计划表,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积少成多才是最终的法宝。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可以对学习产生热情,考上名校也是不在话下。

黯而不明

考研励志:从学渣逆袭到北大研究生,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儿

考研励志:从学渣逆袭到北大研究生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在2008年,以考研401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的。被北大录取以后,就一直在北大读研究生。那三年时间里,有过科研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哀愁。三年来,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会的“大人”。从一个被人嘲笑的“土鳖”,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大神”。早在2005年我就以本科的学历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找工作四处碰壁之后,立志决定考研。那时的我冲动,热情,充满干劲,有一种无知无畏的力量。连续考了3次研,最终以401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考研那段日子,每天早上6.00不到就起床看书,背英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次考研,英语32,政治43,专业成绩145,总分220,连那年的国家线都没有上,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一次失败。那段时间,一度迷茫,想过放弃,想过回老家创业,也想过找工作。可是我不能这么放弃。每次给家里人打电话,电话那头就会传来:谁谁又考上了公务员,谁谁又回乡当了村官,谁谁没怎么读书,现在都是大老板了,年薪几十万。谁又买了房,买了车。而反观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无是处。当看着自己一副惨象的时候,感到一种莫名的心酸。更加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第二次备战考研,是在富士康打了8个月的工以后(没有生活费来源)。这次,积攒了大概10000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每天早上7.00准时到图书馆和所有考研的学生一起奋战。晚上12.00离开图书馆,天天如此,只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4个月的奋战,我考了325分。因为报考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太高,而调剂的学校又太远,所以又一次以失败告终。2次考研的失败,更加激起了我的恒心。2年时间里,我从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也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我怕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也怕爸妈失望的眼神。当再次失败以后,我决定奋起一搏。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一改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试着和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交流,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大有提升。第三次考研,是在改变了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后,我考了401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考这么高的成绩,而且这一次成功的被北大录取。考上北大的那一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当我把考上北大的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时,他沉默了。多年来,他一直是低着头的,因为村里很多人都买了车盖了新房子,而我们家还是住的土坯房。这一次,我看见他笑了,我知道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三年,我从一个找工作处处碰壁的学渣,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北大研究生。这之间有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有过太多的煎熬,也正是因为这三年,我也终于破茧成蝶。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追梦者

萧衍

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真的很大吗?有多大?

很多人认为,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很大。其实,两者之间确实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首先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知道,北大本科生的保研率很高,总体超过50%,主要保研于北大清华及中科院等单位。在北大招收的研究生中,保研生的比例也很高,主要是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其中以北大本校学生数量最多。比如,在2019年,北大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总数为5202人,其中,共有136所高校的1884名学生获得保研北大成功,其中有662名保研生来自北大本校,超过保研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计算下来,2019届的北大硕士新生,来自北大本校本科生的数量约占总数的13%。如果加上来自与北大可以匹敌的清华的保研生数量,再加上北大清华本科生通过考研而进入北大的少数人,粗略计算下来,2019年北大硕士研究生新生中,大约有15%是来自北清的本科生,其他85%的人来自于国内其他高校。很明显,从生源的角度看,北大研究生只有大约15%的人可以与北大本科生匹敌,其他大部分生源都是要弱于后者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过高考进入北大的本科生群体,比起北大研究生这个群体而言,确实要强一些。具体到考研生这个群体,由于北大保研生规模较大,留给考研生的名额在北大的很多学院及专业里面都不是很多,所以考研北大的竞争很大,难度很大。从录取结果看,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国内的985、211高校,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一路过关斩将才能进入北大的,这批人是考研这个数百万大军中最优秀的一批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虽然总体不及北大本科生,但差距并不太大。那么,差距大致有多大呢?从微观的角度看,则北大不同的学院及专业,这个差距是完全不同的。在热门而强势的学院及专业里面,北大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很好,这个差距并不大。比如,以热门的金融为例,在我研究生班上,49名学生中,有17名来自北大清华,来自“华五人”的大概有15人,来自其他985及211的,有17个人,且基本来自武大、中山、南开这类比较强势的985,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样的强势211。这个阵容,从生源的角度说,虽然依然不及北大金融本科生群体,但这个差距就很小了。如果是相对弱势的学院及比较冷门的专业,这个差距就比较大。比如,北大化工学院,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对于生源并不歧视,考研进入北大这些学院的学生,就不像金融那样主要集中来自于强势的985、211大学,而是分散来自各个层次的高校。其中,既有北清的,也有“华五人”的,还有普通985、211的,甚至,以双非本科而考研成功的,也不乏其人。典型的如软微学院,因为招生规模较大(每年大约七八百人),几乎每年都有几十名双非高校的优秀学生通过考研成功进入。从这个阵容来看,显然,生源比较北大本科生就差之甚远了。不过,北大的大多数学院的生源,都是介于上面两类实例的二者之间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总体而言,从生源质量的角度看,北大本科生确实强于研究生,所以说北大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是有道理的。但这个差距,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北大本科生固然是拔尖的学生,但其研究生也是很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