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第四章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世世代代

考研励志:从学渣逆袭到北大研究生,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儿

考研励志:从学渣逆袭到北大研究生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在2008年,以考研401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的。被北大录取以后,就一直在北大读研究生。那三年时间里,有过科研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哀愁。三年来,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会的“大人”。从一个被人嘲笑的“土鳖”,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大神”。早在2005年我就以本科的学历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找工作四处碰壁之后,立志决定考研。那时的我冲动,热情,充满干劲,有一种无知无畏的力量。连续考了3次研,最终以401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考研那段日子,每天早上6.00不到就起床看书,背英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次考研,英语32,政治43,专业成绩145,总分220,连那年的国家线都没有上,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一次失败。那段时间,一度迷茫,想过放弃,想过回老家创业,也想过找工作。可是我不能这么放弃。每次给家里人打电话,电话那头就会传来:谁谁又考上了公务员,谁谁又回乡当了村官,谁谁没怎么读书,现在都是大老板了,年薪几十万。谁又买了房,买了车。而反观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无是处。当看着自己一副惨象的时候,感到一种莫名的心酸。更加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第二次备战考研,是在富士康打了8个月的工以后(没有生活费来源)。这次,积攒了大概10000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每天早上7.00准时到图书馆和所有考研的学生一起奋战。晚上12.00离开图书馆,天天如此,只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4个月的奋战,我考了325分。因为报考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太高,而调剂的学校又太远,所以又一次以失败告终。2次考研的失败,更加激起了我的恒心。2年时间里,我从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也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我怕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也怕爸妈失望的眼神。当再次失败以后,我决定奋起一搏。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一改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试着和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交流,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大有提升。第三次考研,是在改变了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后,我考了401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考这么高的成绩,而且这一次成功的被北大录取。考上北大的那一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当我把考上北大的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时,他沉默了。多年来,他一直是低着头的,因为村里很多人都买了车盖了新房子,而我们家还是住的土坯房。这一次,我看见他笑了,我知道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三年,我从一个找工作处处碰壁的学渣,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北大研究生。这之间有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有过太多的煎熬,也正是因为这三年,我也终于破茧成蝶。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追梦者

恶可而言

北大硕士、“90后”镇长的自述

10月13日,江西省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北大选调生、江西省奉新县90后镇长钟方玖的自述。自述中,钟方玖说:“我深知只有清晰地定位自己的位置,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做“领导”做“公仆”,走在前面,干在前头,才能不辜负群众和组织的信任。”据公开简历,钟方玖生于1990年9月,江西上栗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15年成为江西省选调生,挂任宜春市袁州区渥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据北京大学官网报道,当时,渥江镇村干部听闻有一名北大研究生即将从宜春市教育局下来挂职锻炼的消息时顿时炸开了锅。“会不会是书呆子?”“高材生下农村会不会屈才?”“农村留得住他吗?”“我是农家子弟,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回报社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钟方玖说。到任后,分管教育工作的钟方玖主动跑项目争资金,通过“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乡镇挤一点、学校省一点”的办法,积极立项争资。总投资1800余万元的新建渥江中心小学开工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的中心幼儿园仅半年时间就建成并交付使用,渥江镇1所中学、四所村完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2018年初,钟方玖挂职期满,经组织考核后,被任命为奉新县澡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以下为钟方玖自述全文:我叫钟方玖,出生于1990年9月,江西上栗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15年江西省选调生,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挂任宜春市袁州区渥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2018年初挂职期满,经组织考核后,被任命为奉新县澡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回顾三年多来的工作,有成功,有艰辛,有笑容,有泪水。我自始至终满怀感恩奋进之心工作,认真践行选调生誓言,扎根基层,担当实干,为民服务。在扎根基层中提升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犹记得在毕业之际,面对江西选调生的招录,我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在两年的挂职期满后,我向组织申请,希望继续扎根基层,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经受锤炼。虽然自己有两年的乡镇挂职经历,但是到乡镇长的岗位上,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工作内容的巨大转变,接触的乡镇工作更全面深入了。我深知只有清晰地定位自己的位置,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做“领导”做“公仆”,走在前面,干在前头,才能不辜负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履职后,我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与镇村干部交流谈心,了解乡镇近期的工作,有问题及时和党委书记沟通。同时,积极下村入户进企,走遍全镇9个村和部分村组,与干部群众拉家常,进村入户家长里短,田间地头挥汗如雨,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用语言拉近群众的距离,用实践熟悉工作岗位。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奋斗成就辉煌。近四年的基层历练,特别是当乡镇主官的一年多,让我深入的体会了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看到了基层干部勤恳奉献,也更加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更感使命光荣。在担当实干中收获成就感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到澡下镇工作后,既是主官,也是副职。既谋划全局,也要抓具体落实。通过一件件促发展,保民生的实事让我不断收获成就感。一是经济发展有活力。与镇村干部的交流中,有的干部会时常跟我提起澡下镇经济状况较差,困难和压力很大。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我积极谋划新举措,开拓新途径。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切实提升乡镇财力。同时利用澡下“地广人稀,景美物丰”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奉新鑫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落户澡下,引进天之彩旅游文化公司开发澡下东岭村乡村旅游,与湖北麻城众拓石材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协议,拟投资1.5亿元新建石材加工厂,这些都将进一步激发澡下的发展活力。二是村容村貌有提升。澡下镇属于山区乡镇,地广人稀,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和群众生活习惯,村组的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脏乱。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提升镇域环境,我们一方面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规范管理农民建房,坚决拆除危旧闲散房。经过镇村组干部的齐心协力,拆除“三房”40000余平方米,极大提升了村容村貌。三是脱贫攻坚有成效。我镇汪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为了使汪家村顺利脱贫摘帽。我带头与镇村干部群众蹲守在村,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遇到过群众的不理解,也得到过群众的肯定赞扬,酸甜苦辣应有尽有。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最终汪家村去年顺利脱贫摘帽,建设公共厕所1座、游步道500米,铺设沥青路3公里,实现水泥道路组组通;种植荷花观光产业200亩;建设100KW光伏发电站1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也蒸蒸日上。在为民服务中增强幸福感去年春节前夕,我在镇政府门口碰到村民邓达英一家说要找镇长,情绪比较激动。我将他们请到办公室,一面安抚他们的情绪,一面耐心的听他们讲完事情的原由。原来,邓达英丈夫去世,儿子在外务工。儿子家庭有三个小孩,年纪较小且有两个患有精神障碍,邓达英本人由于精神障碍不能照顾自己,家庭比较困难,到镇里来寻求政府的帮助,希望政府解决实际的困难。了解情况后,我当即会同分管领导和民政所研究解决对策。并当着他们的面将我们的解决办法告诉了他们。离开办公室时,他们握着我的手连说谢谢。我深切的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也许在我们眼里的“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大事”。民生问题大如天。犹记得我刚到澡下任职的第二天一大早,正准备到下村熟悉情况,澡下村刘家边等几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到我办公室,要求解决饮水问题。面对情况的不熟悉和语言沟通的压力,在七七八八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后。我便带领镇村干部到实地了解情况。之后联系县水务局等争取项目资金,最终为30余户群众解决了饮水问题。在乡镇工作的一年多,面对过几十个群众围在办公室,经历过群众坐在面前哭诉,看到过群众竖起拇指夸赞党和政府好。当将一件件的工作做完后,也感觉到了乡镇工作的意义。把青春安放在基层的沃土里,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中历练人生、实现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告诫自己做到“一心向党践初心,一丝不苟勤学习,一马当先敢担当,一身正气守底线”,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红土地上的青年铁军。

沙我

硕士推免哪家强?北大2019硕士推免分析

按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保研除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外,接受高校还对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能够保研的都是各校比较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国内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推免名单,共有136所高校的1886名学生获得了北京大学本部(包括深圳研究生部和北大医学院)2019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资格。其中录取人数最多的学习分别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数分别为662人、58人和57人,分别占总录取人数的35.1%、3.08%和3.02%。可见北大还是钟爱自己的学生,其次是武大和人大。超70%推免生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本科院校推免人数保研人数最前十的学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这些学校推免人数占总推免人数的57.37%。和北大相爱相杀的清华,今年共有30名学生推免至北大,可见清华学生要么到自己的学校读研,要么出国深造,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无论清华北大都是一样的,要去就去常春藤。另一方面,这也与两所学校的学科特点有关。北京大学的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强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工科学科强于北大,因此两所学校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会有一些差别,作为工科顶尖学校的清华,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工科类的国内外名校。共有53名学生来自普通院校,占总人数的2.81%。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河北大学等。不过,这些高校入选名额较少,基本上每校1人。保研人数前10学校2019北京大学硕士推免院校详细名单(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守而勿失

普通本科北大研究生,不如北大本科?看完网友沉默了

经常会有人来问小编本科是普通的大学而研究生是北大的,不如北大的本科生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看了许多文章和了解了一些资料,确实有一些学校包括985名校他的本科生的质量要比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还要好一点。本科是北大的说明他从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很努力很优秀了,而研究生考取北大说明他在大学的时候就积极进取努力,当然了,不可否认这两者都很优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他们。、现在有一个声音本科学历到底看不看重,在升学和就业的时候会不会看你的本科学历。就小编目前所了解到的,如果你是偏向往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发展的话那最好是有研究生及以上的文凭,相反如果你是偏向往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话,那有一个本科文凭也足够了。这里有个问题要说明,就是关于第一学历的问题。总的来说,现在很多中小型的企业更加看重的是自身能力和第一学历这一块。到底要不要考取研究生只不过看你自己需不需要,如果说你自己有这个需要,那么就勇往直前,不要理会别人的声音。当你高中倾尽精力去考北大本科,如果没有考上,你再倾尽全力去考北大的研究生,这都是自己体验或者说努力的一个过程,你努力了,你体会过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北大的本科生确实比本科不是北大的研究生强一点,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我们通常说的含金量问题,还包括了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问题。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通过高考考上北大,远比研究生才考试北大的难度更大一些。虽然考研也是比较难得,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想要通过高考考试北大,则是要十几年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的。下面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来谈,本科是北大的,他能接触到顶级的资源,最好师资水平这也是普通本科生所缺乏的,还有包括科研经费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综合的社会声誉,包括媒体影响力,社会评价水平等等,这些就算后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但是还是有所差距的。有一个简单直白的比喻:本科生是亲养的,研究生是抱养的。之前有听说北大本科一般的学生才会选择继续读本校的研究生,因为本校基本上都是保送的,而一些优秀的学生都是选择出国深造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就我在北大的所见所闻我还没有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北大的研究生对于一些211及以下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非常不错的选择。看完了小编的一些浅见,大家都对这个争论有一些了解了吧,你们觉得哪一个更胜一筹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内籀

她是北大硕士,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最终沦为一名油漆工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只要能够好上一个好的大学,那么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前途大好,最起码也会是衣食无忧,所以家长拼命的让孩子努力学习,力求在高考时出人头地。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名校毕业也不见得无后顾之忧,毕竟除了学习,适应社会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1978年一个叫做苏黎杰的女孩出生了,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她就想着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经过多年的奋战,在高考那年她已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她每天的生活都是学习穿梭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回到寝室之后,那盏看书的灯也每每亮到深夜。本科毕业之后,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这次她进入了北京大学,成为了北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的这段期间,她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考了法语,英语及普通话等级,父母将她视为骄傲。学习生涯总是过得那么快,研究生的学业很快也结束了,她饱含着对生活热烈的期盼,留在了北京。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她能够做出一番事来的时候,她却被现实击败了,在北京的生活和她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交通费、房租费、生活费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学历为她带来了怎样的优势,她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虽然找到过不错的工作,在大学中有过两年的任教经验,也在几家公司工作过,可就是没有办法融入环境之中。除了在大学期间工资的收入能够让她维持生活外,其她的时候她的生活总是过得无比拮据。她想要考公务员,可是并没有成功,一转眼她就已经31岁了,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思来想去,她动了回家的念头。虽然回到家乡后,她知道自己会备受议论,可是现如今饭都要吃不起了,又谈什么面子呢?回到了熟悉的老家之后,她觉得这才是她想要的环境,于是她开始面试,在大学期间她读的是环境设计专业,于是她先后去了两家房地产公司应聘。可是在面试时,她却发现公司的理念与她所想有着很大的差别,几番思索之下,她觉得与其日后辞职还不如干脆不要开始。她感到非常痛苦,家乡虽然亲切,可是这求职之路却仍旧和北京一样不顺利。直到某一天,她在报纸上刊登有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消息之后,她动了心,她去报名的时候负责,招生的老师都感到震惊,可是她只是很坦然很大方的回答劳动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就这样,她和其他人一样,每天穿梭于各个不同场合,身上总是沾染着各种颜色的油漆。现如今她抛弃了自己北大研究生的身份,在老家当了一名最普通不过的油漆工,在别人询问她时,她也会很坦然的微笑。她的事情或许极端,但是却并不是个例,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除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忘记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对社会的事业能力,毕竟离开校园之后的生活和在学校中是完全不同的,只有真正让孩子适应社会,才能让她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对于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最终沦为一名油漆工的北大硕士苏黎杰,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八年七旱

硕士北大、本科双非的我却遭到了歧视,第一学历就能决定一辈子吗

前几日,我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朋友辞掉了已经做了三年的北京某公司算法工程师的职位,打算回到家乡湖北找一份离父母近的工作。当时的他自信满满,北大的硕博头衔+几个做的小有名气的项目让他的能力足以胜任绝大多数公司的算法岗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最后却栽在了招聘公司HR的手中。该公司对朋友的其他条件都很满意,但是在了解到朋友的第一学历是湖北某双非院校后,便果断地拒绝了朋友的入职申请,纵然我的这位朋友是北京大学的硕博,但最后还是倒在了招聘公司对第一学历的歧视上面。本科双非,硕博清北也没用,第一学历真这么重要吗?其实我这位朋友的遭遇并不是求职过程中的个例,现实中仍有许多单位根本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拿过多少奖学金、拥有多少奖状,而只看你的第一学历是不是985、211,如果不是,即使你的硕士是在清北就读的,也依然会被单位刷掉。而说起了,我们国家教育部官方其实并无第一学历的说法,第一学历的称谓也只是行业间、用人单位间自发形成的,第一学历通常就是指通过高考考取的大专或本科。第一学历的取得,是百万学子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奋斗与拼搏获得的,是对其高中以前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证明,比如考取985大学的总比考取211大学的要“成功”些,考取211大学的总比考取普通一二本大学的要“成功”。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但是当它不仅能决定一个人高考后的择校,还能决定一个人数十年以后的人生时,是否就有点被过度看重了呢?高考失利后的努力同样被值得看重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固然值得被肯定,但是那些失利的学生并非是一辈子的失败者。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而发挥失常,错失走入985、211大学的机会;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贫困而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和城市的尖子生争夺名校机会;也有的人单纯因为贪玩,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进而高考失利只能就读二本甚至专科院校。但这些高考失利的人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985名校就不值得被肯定吗?人们总是过度聚焦于一个人的第一学历,仿佛高考这一场考上就能一锤定音、决定人生成败。随着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学历门槛的提高,我国每年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都在急剧上升之中,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大学的奋斗来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我做教育咨询这几年,看过太多的学生大学期间过得比高中还痛苦,他们或悔恨高中的堕落,或叹息高考的偶然失利,或不甘原生家庭贫瘠的教育资源,希望通过研究生考试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来弥补之前人生的教育缺陷。而很多人也的的确确成功了,从双非院校考上清北的人数每年都存在。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考失利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汲取其中教训,通过大学四年努力考上名校硕士,何尝是一种值得被人肯定的蜕变呢?看重第一学历的行为固然值得理解,但极端歧视双非学历学生的做法却是不值得提倡的。

断弦琴

北大专硕新生无法全部安排宿舍,背后是学硕与专硕的“待遇之差”

在我决定考研那一刻起,我的众学长学姐们都告诉我,你要是觉得自己非常有实力,你就去考北大,那,是最公平的地方。作为众学子心中的高等学府,北大自然是无数人都向往追求并为之拼搏奋斗的地方。可是,考上了就可以无忧无虑在那学习了吗?现实似乎不是这样。近日,一篇名为《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20万》的文章火了。事情还要从7月27日下午说起,北京大学2018级法学专硕新生潘某接到一条短信,称对于申请在北京大学万柳公寓住宿的2018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校无法满足全部住宿要求,按录取比例的55%配置床位。而接到通知的不止他一人,7月11日到7月27日,社会系,中文系创意写作,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等院系的专业型硕士新生先后收到短信通知,住宿将由抽签决定,各学院抽签方案也不尽相同,未抽到的学生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此前,北京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中写着“全日制法硕可申请入住北京大学万柳学生公寓,每年1500元。尽管《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写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学术型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先来看一下北京的房价,潘某通过网上查得离学院 5 公里的六道口地铁站附近的一个上下铺床位,每月最低也要 900 元,是住在万柳的 7 倍。新生群里,有人接到中介闻讯打来的电话,学校周边一居室报价每月 3000 元起,一年 3.6 万,是住在万柳的 24 倍。寒门学子,如何住得起?学硕与专硕的区别通俗讲,学硕就是学术研究型硕士,一般为三年制,专硕就是专业型硕士,经教育部部署,从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是应用技术型硕士,一般为两年制,也有一些院校为三年制。学硕可以直博,而专硕不可以,专硕读博仍然需要考试。学硕学费相对便宜,奖学金多,专硕学费贵,有的甚至没有奖学金。学硕可以调到专硕,而专硕不可以调学硕。社会上,学硕的认可度仍然比专硕要高得多,尽管二者都是全日制硕士。学生:学费生活费都是借的,难道又要借住宿费了?就像这段时间大火的700+学霸所说的感谢贫穷那样,寒门出一个“贵子”真的不容易,尽管专硕在考试难度上,专硕要低于学硕,但北京大学的专业型硕士也不见得那么好考。潘某听到此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不想读了,但是后来转念一想,应该争取一下。贫穷,真的是一种最致命的病。某考研机构主要负责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多掏点钱上咯。下图为北京大学部分专业硕士学位学费。可以看出并不便宜,寒门实在难上。专硕也是学生,为何待遇如此凄凉?同学硕一样,专硕也是通过正规考试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此现象在学硕中并没有出现,足见其待遇之差。虽然专硕考试相对于学硕来说简单点,但是随着近年来报考人数呈爆发式的增长,专硕也不好考。而学硕以及专硕中,推免生要占到很大一部分名额,统招人数逐减少,而推免,大部分来自211,985和双一流,甚至有部分学校不惜刷掉统考人数,通过调剂系统去拦截来自名校的优秀生源。招录环节闭口不提无宿舍问题,开学报到在即,家境贫寒的,是上还是不上?2018 级中文系专硕希某是那篇《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作者之一,在接受《财新》采访时,希莹表示最令她失望的是校方临时性的决策方式,“在招录环节闭口不提没有宿舍的问题,却在众多专硕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等待 9 月报道的开学前夕临时变卦。”让学生如何承受?校方: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此事一出,在广泛传播之下,校方也做出了回应。7 月 28 日当晚 7 点半,北大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在未名 BBS 回复了法学院的联名信,称“将通过调整圆明园校区住宿安排,为无法在万柳入住的同学解决住宿问题”,但并未明确说明具体方案。7 月 30 日(周一)上午 10 点,法学院院长潘剑锋向 292 名法硕新生回复了邮件:“信中所反映的情况知悉,相关要求我们会向学校反映……为学生争取合法的利益,是我们共同的认识。但学校有自己的困难……这样的结果,据我们所知,学校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而这整件事背后,似乎是学硕与专硕之间巨大的待遇鸿沟,专业型硕士学费一年比一年高,多数高校都是居高不下,考取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在《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两者的差异也凸显在住宿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校可安排住宿;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不安排住宿。目前此事仍在积极解决中,每一个消息,都牵动着万千学子的心。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新京报快评栏目指出,将质疑引向专硕与学硕、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地位之分,沿袭的还是“学校办社会”的思维。寄宿制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不应由大学承担的责任,该剥离的迟早要剥离。注:部分信息和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实,欢迎各位指正,观点若有不对,也欢迎各位进行纠正,侵删,学生潘某和希某为化名。

寄性虫

清华北大每年输出那么多优秀毕业生,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大学毕业后无非就是两种情况:1、继续深造,考研或者出国留学;2、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升学和就业加起来的总数占毕业人数比就是所谓的就业率。清华整体的就业率高达98.5%,同年北大的就业率为98.3%,两所大学的就业率可谓是高得恐怖了!然而每年那么多毕业生,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少见到他们的踪影呢?有人说北大清华出来的学生能一般吗?当然很多都出国留学去了。但我想问他们出国留学后就不回来了吗?北大清华几乎代表我国最顶尖的大学,所占用的教学资源也是无比庞大,教出来的学生不可能都输出到国外去建设他国去了吧!从这个角度说清华北大是不是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圣了,不管怎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啊!还有人说,出来无非就是出国留学或者留校读研,要么出来后进国企或者考公务员,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民企或者创业。看看清华北大每年的就业统计,大部分出来的学生都进了国企或者考了公务员,包括硕士、博士也都是如此。咱们跟他们也几乎接触不到,想那些干啥,毕竟,你想或者不想,他都在那里,不来,不去。还有热心网友做了统计,明确分析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向。北大的毕业生出来就业最多的选择就是进华为,多出第二名工商银行的一倍,并且就业前几名除华为外都是银行。而清华的毕业生就业第一选择也是华为,但与北大不同,清华就业前几名都是科研集团。不知道网友们更偏向哪种就业选择呢。还有网友发布进一步消息: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80%都选择了继续深造,看到这个也是反映过来,保底都是80%的就业率,虽然人家并不担心就业问题呢!而90%的硕士生和70%的博士生才会选择出来就业,也就是说更多博士生选择了深造。还有数据显示两校就业的毕业生每年有约10%以上进入了公务员行列,相比其他学校来说这个比例很吓人了!而有这么多清华北大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行列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吧!

父邪母邪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日制计划3164人,推免人数过半

最近,北京大学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2020 年,北京大学采用推荐免试和普通招考两种选拔方式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普通招考选拔方式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当然,其他的大多内容不用分析,看一下最关注的的问题。招生总人数和推免人数:从北京大学按照院系公布的招生计划,经过统计后得出:2020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全日制总计划人数为3164人,其中计划推免人数1585人,推免人数超过50%。另外,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1685人,其中光华管理学院非全招生人数高达730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全日制计划招生780人,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从各院系的推免计划来看,北大校本部大多数专业推免计划人数都是占据大头,尤其是人文和人会科学学科,很多计划人数比较少的单位,实际上推免比重更大。在收费标准方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年学费为8000元,专业学校各专业各不相同。全日制的专业学位中,金融硕士在不同的学院中,有两年学费总额为10万元,也有128000元的,会计硕士两年为158000元;新闻与传播硕士两年学费8万等等在非全日制学费中,最昂贵的就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所谓针对管理人员的MBA,两年收费高达728000元。在备受关注的住宿要求中:北大研究生住宿实行申请制,住宿费用自理。北大校本部招收的以下类型研究生有资格申请学校住宿: (1)人事档案转入北大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 (2)“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专项计划全日制学 术型研究生。除了上面所列两类研究生外,其他类型的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 住宿的研究生等,北大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不安排住宿。也就是说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学校不会安排住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没有学校住宿的话,北京高昂的住宿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