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8个硕士学位点被撤销!8个专业方向今后不再招生,值得思考仁义之端

北大8个硕士学位点被撤销!8个专业方向今后不再招生,值得思考

本文由史育阁原创首发,搬运抄袭洗稿必究2019年5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度调整、增列和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引起学界的关注。同时,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高考学子和家长们对于大学的相关信息也更加敏锐的进行一些获取。史育阁通过分析与整理该份名单发现,北京大学8个硕士学位点被撤销,1个博士学位点(同其中一个硕士点)被撤销,这也就意味着今后这8个专业方向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细细想来还是值得思考,我们先来看名单。从名单中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撤销的8个硕士学位点分别是应用化学、控制工程、建筑设计、管科工程、戏剧影视、美术、材料工程和核技术工程。(其中管科工程的博士点一并裁撤)上述8个专业方向大致隶属于理学、工学和艺术学领域,大多是北大所开设的学科渊源不是很悠久的门类。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已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基础学科见长,在艺术学、工科的具体部分分支上实力不够突出。这次裁撤8个硕士学位点,代表着从今年考研开始,研究生报考中,北大不再招收这些具体方向的硕士生了,考生们也要关注和留意。这个问题其实是值得思考的。21世纪以来,大学的扩招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国民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不断壮大。但是扩招带来的弊端也是比较明显的,其中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学的“学科全盘化”发展。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理工科大学纷纷开设经管法专业,师范类、语言类大学纷纷探索工科领域专业,综合类大学则是一味做大,学科精度受到影响。当然,并非综合化发展是不对的,只不过在大学综合化的道路上,如果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不考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考虑人才输出的价值,那么就是低质且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不论是北大清华还是其他985、211,甚至二三本专科院校,明确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轨道是更加好的前进之路。此次,北京大学取消8个专业方向的硕士招生,也对北大学科内涵式、深度化发展有所裨益。最后,祝愿所有有理想的中高考、考研的学子们有所收获,不负韶华。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教育资讯。

掊击圣人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日制计划3164人,推免人数过半

最近,北京大学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2020 年,北京大学采用推荐免试和普通招考两种选拔方式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普通招考选拔方式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当然,其他的大多内容不用分析,看一下最关注的的问题。招生总人数和推免人数:从北京大学按照院系公布的招生计划,经过统计后得出:2020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全日制总计划人数为3164人,其中计划推免人数1585人,推免人数超过50%。另外,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1685人,其中光华管理学院非全招生人数高达730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全日制计划招生780人,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从各院系的推免计划来看,北大校本部大多数专业推免计划人数都是占据大头,尤其是人文和人会科学学科,很多计划人数比较少的单位,实际上推免比重更大。在收费标准方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年学费为8000元,专业学校各专业各不相同。全日制的专业学位中,金融硕士在不同的学院中,有两年学费总额为10万元,也有128000元的,会计硕士两年为158000元;新闻与传播硕士两年学费8万等等在非全日制学费中,最昂贵的就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所谓针对管理人员的MBA,两年收费高达728000元。在备受关注的住宿要求中:北大研究生住宿实行申请制,住宿费用自理。北大校本部招收的以下类型研究生有资格申请学校住宿: (1)人事档案转入北大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 (2)“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专项计划全日制学 术型研究生。除了上面所列两类研究生外,其他类型的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 住宿的研究生等,北大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不安排住宿。也就是说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学校不会安排住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没有学校住宿的话,北京高昂的住宿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卜尔

《人民日报》的一份名单揭示2019年北京大学硕士数量为何会变少!

2019年考研人数创历史记录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然而不少985双一流高校却缩减了自己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其中以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收人数减少了400多名,而北京大学招生人数减少了300多名。当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缩减招生规模的时候,国内的很多高校则在纷纷扩大自己的招生规模,例如中山大学的扩招幅度就很大,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教授团的招生名额需求,反而很多普通高校则一名导师可以招收多名研究生。这主要是中国目前高校间的实力逐步分化,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始缩减规模,保持学科的精度。最近《人民日报》的一份数据,揭示了北京大学为何会减少300名硕士研究生名的原因!北京大学硕士学位点撤销数量大研究生硕博士学位点分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包含多个二级学科,一般高校硕博士一级学科数量非常的少,因此在研究生点数量介绍的时候,只介绍硕博士学科授予点。例如清华大学官网介绍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共有57个,而差一点的华中科技大学,一级博士点数量没有介绍,只是在官网罗列出18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18年北京大学撤销的硕士学额为授予点一级学科就有4个,分别是美术学、戏曲与影视学、管科学与工程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二级学科有3个,分别是应用化学、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还有2个是工程硕士学位,分别是材料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从学科来看,很多是冷门学科,或者就是就业较窄的学科,还有一些北京大学实力较弱的工科。仅2018年,北京大学就撤销了10个一、二级硕博士研究生授予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做表率其实不仅是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始追求学科精度,2019年教育部专项拨款800万元抽查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清华大学已经做出了回应,不再强制博士生毕业需要有SCI论文的要求,让博士生专心做自己博士毕业论文,以便提高论文的质量,各类灌水的SCI论文只会带来学术丑闻,2018年10月,被清华大学评为优秀博士毕业生的某学生,被挪威科学家网络举报多篇论文学术抄袭,引发世界学术界的热议,清华大学不得不撤销该学生的博士学位,相关导师也被解除工作合同。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大跃进式的发展后,整体的教育水平普遍的下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名校,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保证不了质量的情况下,最起码做到学术端正!只有在端正的学术风气下,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自然就会涌现出来!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

其视颠颠

清华、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办,今后将是常态,不再成为新闻

新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2020年招聘的8名毕业生,全部来自清华、北大,至少都是硕士学历,甚至还包括两名博士生。看朋友圈天天刷屏~笔者作为元培2017级学生家长,连续跟踪清北《2016~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略有发言权,忍不住也发表一下观点。这事能够成为热点,主要是清北自带的光环效应,以及媒体神化了清北学子。其实,真的算不上浪费人才。清华、北大的学生,不过是一群成绩较好的“考霸”而已。本质上,与复旦、南大等其他985高校的学生差别并不大。他们能够考上top2高校,分析原因也就几点:一是善于学习、考试;二是家庭重视教育;三是高考的时候,运气不错。一、街道办:待遇好、薪酬高毋庸讳言:清北学生去余杭区街道办主要是为了钱。其次,受到重视,参照正科,另有晋升空间。根据余杭区的相关政策,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可自由选择事业编制人员或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身份类型,最高可拿高达38万元的年薪。博研参照事业副处级薪酬水平,硕研参照事业正科级薪酬水平。政府中级雇员年薪博研约38万元,硕研约35万元。此外,继续提供在生活安家补贴、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不重复享受区内其他优惠政策。   余杭还为“清北生”提供生活导师和工作导师,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到职一年之后,还会根据个人意愿、结合岗位匹配情况,作二次分配,根据专业背景和个人特长,不断优化调整队伍,人尽其才。二、38w年薪,谁不心动?为什么清北的毕业生,会对38万元年薪动心?先简单说一下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北毕业生就业,除继续深造外,工作有两种形式:签约就业。灵活就业。签约就业,是指签订三方协议的就业,两校《就业质量报告》里的就业单位、就业行业等,都是指签了三方的毕业生去向。灵活就业,顾名思义,比较灵活~没有签订三方,不能落户,将来档案、户口都要打回原籍的…上表为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去向。以硕士为例:66.4%的硕士毕业生,签了三方;还有569名硕士,22.8%的毕业生,属于灵活就业。01签约就业 清华大学2019届签约重点单位如下:北京大学签约重点单位如下:上表就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最好的就业单位啦~除了这些,大部分的就业单位,没有在报告列出,其实都是很普通的。02灵活就业 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在清北的《就业报告》中,是没有留下痕迹的。去向未知,行业未知,地点未知。在《北京大学发布2019届就业报告:不努力,无出路…》,小编曾分析过灵活就业的去向:大部分留北京。主要从事IT业;也有一部分,转行做了教育,主要流向了学而思、创知路、新东方等。少部分从事现代商务服务、金融、文体传媒行业,或拟深造,或创业、正在求职。备注:顺便纠正一下,大部分媒体报道“清北毕业生留北京比例不足50%…”不足50%,是签三方毕业生留京比例。算上灵活就业的,全部毕业生留京比例肯定超过60%,可能接近80%。03总结 清北毕业生,有做领导的;有做老板的,如李彦宏;有做主持人,所谓诗和远方;有值得赞颂的,如钟南山、樊锦诗。当然,也有混得特别差的,如卖猪肉、卖糖葫芦、当保安的…但,上面的只是个别。大部分毕业生都是普通人,要找个工作单位,要吃饭。大部分人,“考取清华北大”就是他们的人生巅峰~北京收紧留京指标,签约落户越来越难。与其做个北漂,不如去杭州落户。进入体制内,薪酬还挺高,性价比高于996的IT。政府官员是越老越值钱,而程序员还要面临35岁危机。35W+的年薪,肯定比转行教育、做北漂强。综上所述:清北不应该神化;清北的毕业生更不应该神化。清北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甚至不一定就胜过复旦、交大的毕业生。天坑专业,转行教育,底薪只有15万左右。业绩好、有竞赛证书的,年薪30w、40w+;业绩不好的,20w不足。去了杭州街道办,可以落户,待遇正科,还有人才公寓。如果你是清北的,你会怎么选?有人会说,这些扎堆企业街道办的研究生,本科学历肯定不是清北的。本科阶段是不是清北的,无法查证。但,本科即使是清北的,就业质量也不要神化。有兴趣的考研看一下文尾《北大数院2019届就业质量报告》。数学科学学院,号称北大“疯人院之首”,里面汇聚了大部分竞赛金银牌学霸。但,数院本科毕业生生就业令人失望~大部分继续深造,直接工作的,不是转行做教育,就是从事社会服务……清北毕业生扎堆街道办,这不是浪费人才,而是让“考上名校”这件事回归正常期望值而已。今年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不景气,内卷十分严重。放现在是新闻,再过段时间可能就是常态。名校的确自带光环,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相非

2020迎新|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今天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到燕园报到的日子金秋在即,芳华绚烂一起用“大数据”认识一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大人吧!新生概况202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校本部学习的同学有7866位在医学部学习的同学有1435位(以下数据均以校本部为统计口径)学习形式2020级研究生新生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男女比例从性别来看这级研究生新生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从年龄上来看校本部新生平均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民族地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分布在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58和17人国际学生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生源院校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本校的同学最多(1572人)占比约20%然后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大数据就看到这里啦!新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充满期待了呢?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出充实而独特的回忆九月的燕园秋光正暖,时节方好且歌且行,欣喜相逢很高兴与你初见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的研习旅程正将起航

商頌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禁猎期

普通本科北大研究生,不如北大本科?看完网友沉默了

经常会有人来问小编本科是普通的大学而研究生是北大的,不如北大的本科生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看了许多文章和了解了一些资料,确实有一些学校包括985名校他的本科生的质量要比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还要好一点。本科是北大的说明他从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很努力很优秀了,而研究生考取北大说明他在大学的时候就积极进取努力,当然了,不可否认这两者都很优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他们。、现在有一个声音本科学历到底看不看重,在升学和就业的时候会不会看你的本科学历。就小编目前所了解到的,如果你是偏向往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发展的话那最好是有研究生及以上的文凭,相反如果你是偏向往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话,那有一个本科文凭也足够了。这里有个问题要说明,就是关于第一学历的问题。总的来说,现在很多中小型的企业更加看重的是自身能力和第一学历这一块。到底要不要考取研究生只不过看你自己需不需要,如果说你自己有这个需要,那么就勇往直前,不要理会别人的声音。当你高中倾尽精力去考北大本科,如果没有考上,你再倾尽全力去考北大的研究生,这都是自己体验或者说努力的一个过程,你努力了,你体会过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北大的本科生确实比本科不是北大的研究生强一点,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我们通常说的含金量问题,还包括了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问题。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通过高考考上北大,远比研究生才考试北大的难度更大一些。虽然考研也是比较难得,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想要通过高考考试北大,则是要十几年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的。下面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来谈,本科是北大的,他能接触到顶级的资源,最好师资水平这也是普通本科生所缺乏的,还有包括科研经费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综合的社会声誉,包括媒体影响力,社会评价水平等等,这些就算后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但是还是有所差距的。有一个简单直白的比喻:本科生是亲养的,研究生是抱养的。之前有听说北大本科一般的学生才会选择继续读本校的研究生,因为本校基本上都是保送的,而一些优秀的学生都是选择出国深造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就我在北大的所见所闻我还没有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北大的研究生对于一些211及以下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非常不错的选择。看完了小编的一些浅见,大家都对这个争论有一些了解了吧,你们觉得哪一个更胜一筹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朝彻

北大研究生学历被嘲笑!第一学历不是名校,职场上就低人一等?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取到更高学历,同时,各个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渐提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是特别标注,非985、211学历的应聘者不要。学历,已然成了阻碍"有能力却没有高学历"这一群体迈入大企业的绊脚石。然而,学历越高就越好吗?也不尽然,市场上似乎还有"金本、银硕、铜博"这一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似乎更高。近日,一位北大研究生就遇到了被人嘲笑学历的事情。其在脉脉平台上发帖称:当时为了圆高府梦,付出了很多心力,才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却被人说北大研究生就那样,还是得看本科。在他看来,北大研究生并不是那么好考的,含金量自然也不低,竟然还有人瞧不上。再说了,自己的本科学历是人大,也不差劲。对此,脉脉用户纷纷表示:有些人就是喜欢通过嘲讽别人找优越感,即使你再优秀,他们也会找你的低处来diss你,所以,实在没必要和这类人一般见识。况且楼主的本科是人大的、研究生是北大的,算得上是神仙学历了,楼主应该自信一点。实际上,不仅是这位北大研究生遇到被质疑学历的事情,很多人在求职时也有同样的遭遇。职言区一位脉脉用户就讲到自己求职时的遭遇:人事非常明确地表示,只看第一学历。可见,因为第一学历低而遭遇歧视,已经成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那么,何为第一学历?为何企业招聘时会偏向于第一学历高的人?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全日制自学考试、排除成人高考脱产班、长线自考、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更直接点来讲就是,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学历为第一学历。说白了,第一学历大部分指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若没上大学,第一学历就指高中或者初中。只重第一学历,以第一学历划成分、论贵贱、分优劣,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诸如:破坏公平竞争、创业就业的环境,严重挫伤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第一认识等。那么,既然只重视第一学历带来的负面作用很明显,企业又为何明知故犯呢?首先,风险更低。对于企业而言,面试前,其对于求职者一无所知,简历是其了解求职者最直接的渠道,而学历则是求职者装点简历的要素之一。在很多企业看来,第一学历较高的求职者,相对而言能力可能更高,卡第一学历,找到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大、风险更小。其次,效率更高。企业招聘时,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求职者,短时间内根本不好鉴定、辨别应聘者的能力,而第一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能力,企业只能通过卡第一学历,筛掉一些应聘者,以提高招聘的效率。可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通过卡第一学历筛选人才,已经是相对公平、且高效的方式了。但对于求职者而言,这种方式却似乎并不那么友好。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求职者无法改变企业,只能从从自身入手。首先,调整心态,不必自卑。应聘时,千万不要被企业设置的门槛所吓倒,忘掉所谓的985、211,只要符合条件,就勇敢去申请,不要自卑;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不同的企业应聘,拓展自己的工作机会和渠道。在应聘过程中,则可以重点强调自身与招聘岗位所契合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谓的"学历歧视"。其次,努力拓展学历之外的履历,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虽然第一学历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寻找学历之外的替代,比如深耕某一领域的从业资质、拓展人脉等,努力突破自身的技能边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无法改变外界的时候,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可以和外界不公抗衡的力量,这样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大三元

北大硕士“后悔”考北大?原因让人心酸,网友:非常理解

在我国,高考是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大事,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未来才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我国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大学,就应该是985,211高校了,我国共有118所985,211高校,其中最好的就应该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它们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但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每年也就招生几千人,简直就是千里挑一,让不少人心愿落空。不过,也有的同学曲线救国,既然考不了北大的本科,那就考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吧!可是,最近有一名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说,自己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原因让人很心酸。这名叫李林的同学说,本科读的是二本,可是自己从小的心愿就是考北大,所以大学四年一直没有放松自己,在2015年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北京大学,本来以为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可是他却直言,研究生的三年时光,他过的并不是很开心,原因是没有什么朋友。北京大学研究生除了像李林这样从外校考进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北大的本科,研究生也是北大的,所以他们看不上外校考研的学生,无论是平时的实验,还是私底下的交流,北京大学的土著都非常报团,他们不跟考研的同学一起玩儿!而在北大土著研究生手机中,这群考研的不能够算他们的北大同学!这让李林很受伤,本来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北大的研究生生活中去,结果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尴尬。除了不受北大土著的待见,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烦。李林说因为自己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压根就不给面试的机会,所以自己看上的工作没机会,抢着要自己的单位他看不上!李林直言,要知道这么难,还不如当初高中努力直接考一个北大本科对于李林的遭遇,不少网友都表示理解,毕竟高考的失败,已经说明了你的学习能力。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莫之知避

北大研究生待业17年,原因听了令人心酸

1992年,湖南常德张某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并继续读博。读博到最后一学期,他因病便从学校肄业。张某离校后回了老家,一直想去大学教数学,但没成功。后来又去北京呆了三年,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2001年之后张某回老家,一直在家待业看书,没有上过一天班。得病的张某在智力方面受到了影响,看一般的书都没法看下去,更何况专业书。要是没有生病的话,凭着能够考上北大的能力,张某的智商可不会低,而且9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做到现在大概率都是前途无量了。然而,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不确定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各有各的坎,迈不过去就这样。”听起来真的是令人唏嘘。明天就高考了,这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道坎,勇敢的跨过去,创造人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