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到底啥关系?决战日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到底啥关系?

北京大学,大名鼎鼎,中国top2高校,一般北京大学的人都看不起清华大学,因为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的时候,清华大学还是叫清华学校呢。不过现在的清华大学和昔日的清华大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曾经的北京大学和现在的北京大学也是大相径庭。至少来说,曾经的北京大学,校园破破烂烂,东一片,西一块,可不是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园。很多看故事的人就发现历史上,有三个大学和北京大学有关: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中国最古老的大学是哪个大学?应该大部分人不说去说那个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吧,实际上上最古老的大学就是北京大学。咱先介绍北京大学,再说燕京大学,其实两个大学真不是一回事,曾经的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而燕京大学是私立教会大学。最早的北京大学老校园很破很小,而燕京大学校园(现在的北大校园,俗称燕园)却是按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造,皇家气派,美轮美奂。如果去过北京大学,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北京大学标志性大门有两个牌匾:前面是北京大学,后面是燕京大学。不过不是北京大学改名燕京大学,而是曾经有一个大学叫北京大学,也有一个大学叫燕京大学,后来北京大学不要了自己老家,当了燕京大学上门女婿,顺便鸠占鹊巢,把燕京大学校园占为己有,所以北大校园叫:燕园。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那绝对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地位最高的大学,别看这个大学千年学府(湖南大学),那个大学是现代化大学(北洋大学),真比历史,北京大学当之无愧的是第一。北京大学溯源于这个光绪皇帝钦点的大学: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依据是清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而且《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也是受到光绪批准的。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只是大清很快灭亡了。随之北京大学的地位也从最顶级大学变成比较一般的国立大学老北大的校园老北京大学可不是现在的燕园,而是在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在故宫博物院北侧的景山公园东边,五四路北侧,中国美术馆的西边。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创办的大学,不是公立大学,属于带有欧美教会背景的大学,北京这样的大学还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燕京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当时燕京大学毕业生等同于哈佛大学毕业。燕园由美国建筑师H.K.Murphy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墨菲虽然是个美国人,但是他的的设计理念很好,设计很合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山水相依,湖岛相伴,红墙灰瓦,雕梁画栋。实在是伟大的建筑设计作品,而不像中国某些大学校园,弄个和白宫差不多的建筑,一个字:俗。当时的办学经费表可以看得出来,燕京大学作为实力大学,经费比北京大学多近50%。是私立大学经费最多,实力最强的大学,而且燕京大学可以免试上哈佛大学研究生的。而北京大学在国立大学里面经费在8名之外,实力当时其实一般般。燕京大学被直接拆分,文理科基本并入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直接占了燕京大学校园。算是燕京大学的继承者。那么还有一个北平大学是怎么回事呢?当年经费比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都多呢。国立北平大学,是民国时期南京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组合体,由隶属于一个校名的五个学院构成,分别为: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而且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合体,原不是一个学校,也不在一个地方,是一个时期,隶属于一个校名的几个学院。合并了国立九校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对比前文提到的1927年北京高校的名单,可以发现,合并的这九所学校,前八所都属于国立大学。1929年,仅有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相继恢复,而其他的国立七校并没有得到恢复,而是以北平大学的名称继续存在。抗战后,北平大学搬迁至陕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伴随着抗战的胜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学校纷纷回到北平复校,但是北平大学并没有能够复校。北平大学的大部分师生都留在了西北地区,成为后来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医学院、西北农业大学等学校的建校基础。北平大学医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北平大学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前身。北平大学师范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北平大学文理学院西北大学前身。老铁们,看懂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的关系了吧。

背靠背

复试比例200%,千里挑一,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该怎么考?

版主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历史学高校,是每一个历史学考研学子所向往的学府。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当然,考研的难度也是极高的。就在昨天,北京大学照例发布了2019年历史学考研招生目录,(每年9月8号发布新一年的招生目录)这份目录是一份正式的目录,里面包含了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等内容。版主对其一一做一个分析。第一,招生专业,北京大学2019年招收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学研究生。其中,中国史招生方向,相较于去年减少了“礼学与经学”“敦煌吐鲁番文书”等方向,增加了“全球史”“经济史”方向。世界史专业则由原来的三个方向“世界历史”“艺术史”“国际关系史”,变更成现在的5个方向。第二,招生人数,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招生人数为22人,世界史16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而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招生中国史计划为25人、世界史17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从中国史、世界史专业来看,全面缩招,缩招人数为4人。这就使得本来已经竞争压力很大的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难度更上一层楼了。第三,招生考试科目,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考研考试科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62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而2018中国史考试科目为“62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这种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北京大学的历史学考研命题会发生变化呢?版主下面还要说。第四,北京大学除了历史系招收历史学研究生之外,还有考古文博学院和燕京学院,这里面我们需要单独说一下燕京学院。燕京学院招收中国学研究生,包括历史学和考古学,但这并不是为了给考试学生准备的。燕京学院的中国学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所以不会给出考试科目。需要说的是,燕京学院的历史学推免生可能大家并不是熟悉。燕京学堂成立于2014年,原本就是想依托北京大学强大的人文社科实力,汇聚海内外人才。记住,是海内外,所以说,这里招收历史学研究生并不只是针对国内的学生,全世界都有。进这里读研可比近北大历史系读研难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燕京学堂”官网看一下,每一年的每一位新生都会有单独的介绍,(厉害了)大家可以“瞻仰”一下。以上就是版主针对北京大学2019年历史学招生目录的一些分析,总体而言,变化并没有那么大,主要就是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2018年考研分析北京大学2018年历史学考研统招考试中国史录取8人,世界史5人,总共13人,推免生中国史17人,世界史13人,总共录取43人。比招生目录公布的42人,多一人。录取的13人,中国史平均分为394分,世界史平均分为387分。录取平均分,在历史学名校中笑傲群雄,居于绝对的高度。从报考人数来讲,报考人数早已经突破了200人,也就是说报录比早已经突破了10:1。当然,这个报录比肯定无法反应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我们看一下北京大学历年的复试分数线就知道了:2018年 3652017年 3452016年 3802015年 3452014年 3452013年 345从过去六年的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北京大学基本稳定在345分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80分的离谱高分。即使进了复试,竞争压力也极其之高。2018年北京大学复试比例为2:1,也就是说复试比例200%!在复试中,需要淘汰一半人!这种复试压力之恐怖,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2019年考研分析不管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多么大,每年还是有无数学子前赴后继,奔赴前线。所以,版主对于北京大学难度的分析,只是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印象。对于2019年备考北京大学的考生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两件事:第一,考试科目变化会不会影响到考试命题?答案是否定的。北京大学的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名称这几年就没有怎么稳定过,一直在变。2017年是“630历史学基础(中国史)”,2018年就成了“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到了2019年又变成了“662历史学基础9(世界史)”,所以说,考试科目名称一直在变,但从每年的考研真题来看,(主要是题型)变动不大。所以,考生们可以不用担心考试重点、题型会不会变化。第二,招生人数减少,相较于去年,整个招生人数减少了4个。乍一看人数其实并不多,但是要知道,这可是北京大学,少一个招生名额就是一个量级的考研难度,更何况4个。所以不出意外,2019年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将会增加一个量级,特别是中国史专业,一下子少了3人。你猜这三人会不会放到推免生名额中减少??最后,需要提醒一下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的学生,在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新增了一个方向为“全球史”,放在中国史里招生,这里的全球史肯定就不只中国史了。既然招生方向里面包含了“全球史”,(我也不清楚为啥把这个方向放在中国史招生)那么考试的试题中,会不会额外出一些世界史的知识点呢?这个还不清楚。由于考试科目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所以原则上应该不会考察世界史知识点。

劳动节

你去参观的北大其实是燕京,燕京四校真正的面貌又是什么样子呢?

说起燕京四校,老北京人都会想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北京城也有传统的“清北人师”四大名校之称美也就是继承这些学校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在北平年间绝对是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这所大学就位于恭王府附近,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实力很强,一部分是来自于辅仁大学的实力,另一部分来自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辅仁大学合入北京师范大学以后,位于西城的这个老校区先后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化学学院和成教学院的所在地,因为北师大的辅仁校区地处柳荫街,所以北师大有一个奖学金也因此命名为柳荫奖学金,在这个校区里也培养出了不少的院士和大师。如今,北师大辅仁旧址依然被北师大学子公认为北师大最美校园。不少游客相信都游览过未名湖,其实这个校园最初是燕京大学的旧址,那个时候北京大学还在五四大街呢。燕京大学绝对是老北京的名牌大学,地处离市区很远,所以校区相对也不较大。后来建国后北京大学与燕京合并了才成为如今的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未名湖畔,留下了不少故事,不过荷塘月色却偏偏写在了清华园。北京大学内相信这样的燕京大学旧址的石碑非常的多。北大红楼才是北京大学的,这里距离景山公园非常的近。北大红楼是新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过不少新中国的名人,改后楼南面的街道后来就命名为五四大街。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红楼的老照片可以发现这个大楼地理位置绝佳,位于老北京的城市中心附近。如今的北京大学红楼虽然已经不用于教学了,但是意义深远。中国人民大学虽然不是老牌的燕京四校,但是继承了燕京四校的衣钵,老校区就是曾经的段祺瑞时期的陆军司令部旧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这里距离人民大学海淀校区很远。每年有不少人民大学的学生来这里拍照留念,这么好的校园,历史意义非同寻常。人民大学老校区的主楼,相信能够唤起不少老北京的回忆。想了解更多的高校信息,请快关注我哦!

法式

你知道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渊源吗?

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渊源,便要不得不提一个人——司徒雷登。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逝于美国华盛顿,终年86岁。据统计,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五二年,燕大办学仅三十三年,注册的学生达九千九百八十八名,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十二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一人,各学科带头人超过一百人。“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燕大新闻系毕业生。“二战”结束,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派出的三位记者均出自燕大。一九七九年邓小平访美,代表团二十一人集中了当时中国的精英,其中燕大毕业者竟达七人之多。虽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只存在了33年。但却在这短暂的几十年中培养了许多人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媲美,在世界上与哈佛大学齐名,并为我国教育崛起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就是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成立之初是一个宗教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合办,初期名为“北京大学”。由于是不同的教会合办、不同的学校合并,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乱,一直没有满意的校长,直到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才开始有了转变。司徒雷登是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后来还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他上任后,立即对学校进行了改革并把学校更名为燕京大学。随后开始建设新校区,并以宫殿风格建立学校,不断国际社会各界募捐。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美丽和有成就的大学。在教学思想上,该校不强调基督教教育,实行自由教学。从1929年起,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它的毕业生主要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等。 1921年司徒雷登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大学,燕京大学。这块地方的一部分原是乾隆皇帝赏赐给和珅的,后来到民国时落到陕西陈树藩手中,司徒雷登想用20万大洋买下清华大学对面那块地,没想到的是,这个陈树藩却对办教育有着极高的热忱,他不但以6万大洋的便宜价格把地卖给了燕京大学,还拿出2万大洋给燕京大学作为奖学金, 1926年正式迁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学校。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办起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孔祥熙任校长,梅贻宝任代理校长。1945年学校在北平原址复校开课。 1946年成都临时学校师生发回,开办工学院。1951年学校改为国立。在解放以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是不同的两个大学;建国后国家对大学进行重组,燕京大学的文科被并入北京大学,理科被并入清华,北京大学搬到原燕京大学的校园——燕园,也就是今天北大的校园。但可惜的是燕京大学是宗教大学出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进行教育改革,将燕京大学进行了拆分,包过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文科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则直接并入了清华大学。这就是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的前世和今生。 燕大虽然短命,但它诞生于五四时期,作为那个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一开始便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存在的33年间,这所大学在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规章制度诸多方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句赘指天

北京大学是两所大学合并的:用北京大学的名字,用燕京大学的地方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北京大学。但是关于北京大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是:北京大学的旧址原本不在燕园(北四环),而在北京内城之内。现在的北京大学是由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而成,因此取了前者(北京大学)的名字,用了后者(燕京大学)的地方。原北京大学的旧址,就是现在的北大红楼,在地图上面的位置如下所示。原北京大学的旧址北京大学是清朝所办的“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是基督教会所办,建于1921年,就在北京西郊的燕园。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于1952年合并,因此现在人们印象中的北京大学,就是在燕园,其实原本的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内城之内,二者相距大约10公里。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附近的地图如下所示。北大红楼附近地图北大红楼目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纪念馆,这个地方目前也体现了浓厚的文化特征。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北大红楼外面的墙壁已经在北京拆违改造的过程中,恢复了砖墙的样子,沿街的店铺已经关门,甚至于说大名鼎鼎的五四书店都已经搬走了。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北大红楼外面,只有一个读者服务部的店铺还存在。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北大红楼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的时候建立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京师大学堂存在于1898年至1911年间,1912年才更名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位于北京市中心,甚至于是属于皇家之地,距离景山和故宫都很近。原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北大红楼喜欢小喵奇谈关于城市生活的知识性文章,请点赞、分享和收藏,并请关注小喵奇谈百家号,每日为您提供新鲜的原创文章。

番木瓜

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留在世界上最后的记忆

提起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北大、清华甚至于是西南联大等诸多有名的高校。不可否认这些高校在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确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还有一所学校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的,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的话,今天的中国将会再多一所世界级顶级学府,这所高校就是燕京大学。谈到燕京大学就不得不提到今天北大的燕园了,那里曾经就是燕京大学的旧址。作为一所由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环境最优美、教学质量最好的大学之一,冯友兰、钱穆、周作人等人都曾在燕京大学任教过。和中国其他高校一样,燕京大学也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战火而被迫搬迁到四川办学,并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再次回到北平,燕京大学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惜的是,1951年教育部亲自发表条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开办大学。条令一下发,作为教会学校代表的燕京大学首当其冲,1952年,无奈之下的燕京大学被迫拆分,其中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就连校址燕园也成为今天北大的校园。在大家的印象中,一所世界级名校就此烟消云散,却很少有人知道远在大洋彼岸至今还有燕京大学的遗留,并且时至今日早已经是世界顶级研究机构,这就是哈佛燕京学社了。从哈佛燕京学社这个名字上我们就知道这所学社是有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共同组建的,是燕京大学在今天的延续。而哈佛燕京学社今天也成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培养了诸多有名的汉学家。1914年美国铝业大王赫尔去世,在他的遗嘱中特意申明保留一部分用来研究中国文化,由于此时巧合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赫尔的遗嘱直到数年后才得以实施。在赫尔的遗嘱中,将分别从美国与中国选取一所高校,共同组建一所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机构。其中美国选取的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学了,而在选取中国高校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原本遗嘱执行机构选取的中国高校是北京大学,并且已经初步开展了合作。1924年,哈佛大学派遣华尔纳前往敦煌千佛洞“考古”,在这次“考古”中华尔纳捐献了70两“香火钱”就将千佛洞中部分壁画连同泥土一起刨回了美国。尝到甜头后的哈佛大学于次年再次派遣华尔纳前往敦煌“考古”,同时邀请合作高校北京大学一起前往。此时已经吃过一次亏的敦煌当地政府自然不会再让华尔纳得逞,多方防范下,华尔纳只能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就姗姗离去。消息传到了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耳中,为了获得赫尔的这笔遗产,司徒雷登一方面向教育次长秦汾透露华尔纳在敦煌的所作所为,利用政治压力使得哈佛大学迁怒于北京大学。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遗嘱执行机构建立联系,最终取得了赫尔遗产里中国大学名额。1928年,哈佛大学正式与燕京大学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学社的总部位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并在燕京大学建立北平办事处,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第一任执行干事由美国人傅晨光担任。靠着赫尔的遗产的资助,燕京大学获得了快速发展机会,成为一所不逊色于北大、清华的高等学府。出了资金的资助之外,哈佛燕京学社还开始招收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在本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将互派留学,培养了很多汉学家。同时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华文化,哈佛燕京学社还在哈佛大学建立了汉和图书馆,收藏了多达十多万册的文物古籍,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华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1952年燕京大学被迫拆分之后,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也随着取消,至今仅有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总部保留着,中国境内再无相关机构。时至今日哈佛燕京学社已经更换到第七任社长,同时也成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华文明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燕京大学留在世界上最后的记忆。

如而夫者

连续4年全系第1,保研北大,这位学俄语的高颜值美女学霸火了!

有时候,我们真的嫉妒那些高颜值的美女,爹娘给了她们美丽的外貌,让她们赢在了起跑线上,就是不努力,也能靠脸吃饭。但是,这样的绣花枕头最不可怕,因为再美的容颜也有迟暮的时候。最可怕的,是那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要靠才华的人。汪泱,就是这样的一位美女。她从小就爱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对外经贸大学。这是一所211大学,虽然比不上北大清华等那些985大学,但也并非人人都能考上的。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进入大学后,这位高颜值的美女,开始彰显了学霸本质,展示各种过人才华。在对外经贸大学,她连续4年夺得全系第一,核心GPA3.95。凭着这样的成绩,汪泱奖学金拿到手软,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学校综合一等奖奖学金以及学校弟子规奖学金。这是一位有思想的姑娘,她没有像其他学子那样随大流地选择英语,而是选择了俄语专业。对此,她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她认为,俄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随着“一带一路”推进,会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位美丽的姑娘,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一件是到图书馆读书,一件是外出采访——因为她是校报记者团副团长。经常去图书馆就不用说了,大学生的学习跟中小学生不同,主动学习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汪泱没事就往图书馆跑,阅读了大量的会计学及俄语书籍,专业范围内和以外的,都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汪泱是主专业俄语,双学位会计学的优秀学生,但她却想当一名记者。她认为记者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她的实习单位就是浙江省玉环电视台,这段经历,使她在实践中拓宽了眼界,有了当代青年的担当。如果说实习是在实践中长见识,那么,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交换生到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研修俄语语言文学的那段经历,更让她放眼世界,有了国际视野。在大学期间,她曾被团中央选派,担任第十九届世界青年联合节中国青年代表,与世界各国优秀青年一起,畅谈理想,探讨问题,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新风貌。也因此,她多次接受央视采访,也多次接受俄罗斯第一频道和古巴电视台等国外电视台的采访。每一次,她都抓住机会,向国外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展示我国的发展成果,显示了一个有担当的青年的本色。汪泱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没想过要做什么网红,也没想过出名,但是,出色的她,还是因为太优秀,通过电视台的采访而被许多人知晓,成为对外经贸大学的网红学生。但对于这些,她无暇顾及,她想的是当一名优秀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由于汪泱学习成绩优异,她成功保研,成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从外经贸大学,走到了自己向往的北大。总结汪泱这位高颜值美女学霸,我们看到,作为一名学生,她追求学业上的尽善尽美,连续4年保持全系第一名。作为一名记者,她深入采访,用自己的笔和镜头,去反映社会现实,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一名青年,她不断地服务于祖国的需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求,看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我们祝愿,美女汪泱在北大继续绽放她傲人的英姿。大家对于汪泱这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的高颜值美女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关汉卿

中国最难考的5所研究生院校是哪些?北大有一个,清华上榜两个!

中国最难考的5所研究生院校是哪些?北大有一个,清华上榜两个!2019考研落下帷幕,2020的考研大军也拉开了新一轮的战斗号角。大家都选择了什么样的院校呢?了解过的人都知道,考研是分学校和专业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要说最难考的院校专业,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应该是985大学中的热门专业,所以今天小编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中国最难考的5所研究生院校,为什么大家都说,只要能考进去,未来就不用愁了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说到清华大学,大家可能想起来网上流行过的“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段子,今天要了解的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其实小编有点疑问,直接说金融学院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五道口三个字呢?这个学院史成立于2012年3月,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看到这里大家心里也就明白了,考进去了前途无量,但是想考进去就得玩命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要说学院有多厉害呢?每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高考状元会被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在本科阶段就这么厉害了,那考研进去的难度就不言而喻了,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北大人看光华,就和其他人看北大一样。如此受瞩目受重点培养的学院,毕业出来找工作确实不成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要说这个学院的由来,历史就有点悠久了, 1955年燕京大学新闻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划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来到了1985年,在新闻系的基础上,我们现在说的新闻学院正式成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就是出自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之手。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为什么说他难考呢?因为人大新闻学院的招收人数一共就20个人,可想而知竞争压力有多大。要知道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那么这方面的人才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是能考上人大的新闻学院,那肯定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前途一片光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联合国译员训练部,是中国专门为联合国培养同声传译和笔译人才的机构,查找资料的时候小编觉得,看到联合国三个字,就能知道考进去有多难了。学院每年招收研究生60名,相较于人大的新闻学院要好一点,但是依然令人头皮发麻。要知道这类人才毕业后多为中央领导人服务,陪同在领导人身边当翻译官,前途发展怎么样相信不用小编强调大家也都明白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小时候就知道,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是超级厉害的,而土木水利学院则是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成立的。要说他有多难考呢?根据世界大学学科综合排名,清华大学土木学科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十,这难度可想而知,而土木水利向来是好就业的专业,毕业后的身价估计能翻几倍。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领略了一番名校风光,总结出来一句话就是:学习好才是真正的王道,希望大家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能顺利,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关注小编哦,我们会持续为你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讯!

伦理

这四所985高校2019年硕士生将减招!报考需谨慎

2019年研究生报名进入尾声,有一些同学至今仍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报考哪所高校,还有一些同学犹豫着到底要不要报名参加考研。回顾近十年的考研报名情况,除少数年份有波动外,报考人数基本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增长。尤其是近三四年,考研生数量增长很快。2018年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人数达到238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了18.4%,为历史最高水平。有媒体预测,2019年考研人数很可能会突破250万,三年后预计会有超过300万。考研生数量一路飙涨,硕士研究生名额是不是以相同比例在增加呢?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我们只能了解到大多数高校硕士招生名额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计划招录硕士研究生五千五百余人,比2018年计划招生数多了五百多;复旦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数为六千三百人,比2018年的五千六百人多了七百名;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录硕士研究生一千三百余名,相比2018年招生计划,增幅超过50%。不过,也有部分高校2019年计划招录硕士研究生人数与2018年持平,甚至有所下降。比如今天介绍的这四所985高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相比去年都减少了一些,报考这些高校需谨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2018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六千四百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三千四百名(含一千七百名推免生),非全日制三千名;2019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六千一百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三千四百名(含一千七百名推免生),非全日制两千七百名。总体上看,北航今年招生计划减少了三百,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减少的是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武汉大学武大2019年计划招收各类研究生六千六百余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四千九百二十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为三千三百五十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为一千八百五十名),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千七百余名。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中涵盖了两千六百名推免生。而2018年武汉大学计划招生硕士研究生人数为六千九百多名,其中全日制五千二百名(推免生两千六百名),非全日制一千七百多名。减少的三百多个招生名额全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五千二百名,与去年相比,减少了约三百名。北大也有大量名额留给了推免生。据统计,推免生人数占了北大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部分院校推免比例为100%。比如北大体育教研部、燕京学堂,2019年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数全给了推免生。浙江大学浙大2019年计划在三百多个学科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五千名(推免生两千七百名),在三十多个类别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千六百余名;而2018年浙大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五千五百余人(推免生两千七百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千六百人。今年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一下子减少了四百人,且减少的全部为面向社会统招名额,这无疑增大了统招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以上四所985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有些高校减少的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有些高校减少的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但无一减少推免生人数。而且它们的推免生数量均占全日制计划招生数至少50%。高校如此青睐推免生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绝大多数推免生的确是本科阶段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考研不太难,然而考取好大学的研究生是越来越难”,所以,考研生们要更加努力了!

娜塔莉

录取 NYU 全奖博士和一堆藤校硕士的北大少年:读博是为了什么?

讲述人 / Scott 采访编辑 / Echo Q:关于大学生活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吗?A:可能是参加辩论队吧,我是从大一开始参加的,本科一直在学校校队,其实我本身是中文系的,但因为辩论占了大学生活的主要,所以也经常被大家笑称为辩论系的。Q:回忆起来打过的最好玩儿的辩题是关于什么的呢?A:其实关于会涉及到的辩题,通常可能会和政治、经济相关,但是每一个辩论赛也会有自己的主题。比如,我就曾经参加过一个禁毒主题的辩论赛,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吸毒人员当时感觉还挺不知所措的,触及了很多知识盲点,准备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其实还挺锻炼人的,可能是现在回想起来最让自己感觉好玩儿又很有收获的一场辩论了吧!Q:想起来我对于辩论最直观的认识可能是来自近几年很流行的辩论节目,Scott 平时也会看吗?A:其实我认识的辩论圈的朋友们也有很多人参加过节目的海选和录制,考虑到综艺节目的受众群,辩题的题材上都很大众化,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节目效果方面也在追求有趣有传播点,其实综艺辩论节目让辩论走红是一件很好的事,起码让很多人认识到了 “辩论” 的存在和价值。但是从校园辩手的角度来看,也会给辩论本身带来一些不太一样的想象。以前辩论队面试新一批的学弟学妹们时,他们刚进来时候都以为在台上辩论要讲很多段子,要观察观众的反应给回馈,但是其实打辩论大部分时候是一个很寂寞的活动,会有些冷清,也不会有坐满的观众在看,更重要的其实是要考辩手的逻辑、数据、论述严谨性和对手交锋时的反应速度。Q:你刚刚提到的这一点我还挺受启发的,我本身的逻辑性就没有很强,而且很多时候上一些课反而会要求解构逻辑,创作无逻辑的作品,那Scott怎么看逻辑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呢?A:我觉得真善美是我们要追求的,而这背后代表的价值取向很不同,辩论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但也并不是包罗万象,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人们求 “真” 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科学或者学院里所追求的。善是道德,美是艺术,这三者看上去矛盾摸不到头脑,但其实不矛盾,在美的世界里,艺术的自律性和线性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都背过的古诗 “疑是银河落九天”,在逻辑世界里这是讲不通的,但并不妨碍它很美,而且有很多伟大的爱情故事也是压倒逻辑和道德的,但不妨碍它们的美。在科学领域,逻辑是一切的起点,但这样一种挣脱束缚对美的追求也是艺术家的使命吧。Q: 当年大学选择读文学系是出于怎样一种选择呢?A:读中文系,可以说是从小的一个梦想吧!从初中开始就特别迷恋看红楼梦,第一印象是诗词太美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时上学语文课需要背诵的文言文都很背住,但是回家读葬花词这些竟然好像都能很快的背出来,觉得很美。读红楼梦可以说是我接触文学的启蒙了吧,算入门时刻,别的正规的学习也没有特别多,所以当时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蛮不犹豫的就选择了读文科。后来也有跟身边的同学聊起来,都觉得让学文学成为一个专业是很奢侈的,也更感谢身边长辈们的支持,他们也都很开心我做这样的选择,利用大学四年学习人文通识学科,而不是着急的去走进一个具体的专业。Q:那当年考入南大中文系是一直以来的目标吗?A:坦白来讲当年高考成绩确实没发挥好,是稍微有些意外的,关于学校之前心里也有别的更好的期待,但是最后进入南大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当年南大来湖北录取招生的老师正好是中文系的老师,一拍即合。Q:那后来研究生考到了北京大学,算是实现当年的遗憾吗?A:也不算是吧,读大三的时候考虑接下来的安排,挺迷茫的,大学也去美国宾大交换过,挺想来美国读研的,国内的话本校保研的选择也可以,很不好做抉择,是挺迷茫的一段时期的。此外,往下一步的专业方向也有点儿捉摸不定,政治与国际关系或者社会科学的方向都很感兴趣,在这个背景下就看到了北大燕京学堂的项目,其实是很 experimental 的。可以跨专业学习是很吸引我的点,对录取的学生没有限制,选课的流动性也很强,而且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也会很丰富,是当时阶段很想要的一种状态吧,能够有地方学习接触自己很想尝试的领域,但是又不限制可能性。当时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在北大上学” 这个因素也没有那么重要和关键了,更多的是因为项目的个性化设计。Q: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选择了东亚研究专业呢?A:一方面,对于文学很感兴趣,但纯粹从审美的角度研究的话,对于世界的解释力有限,希望看到文化与时代之间更复杂的关系。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大学在宾大交换的时候亲身经历了 16 年的大选,蛮让自己变得困惑的。宾大其实是 Trump 的母校,但是没有一个人挺他,10 月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学生穿着蓝色的T恤在学校游行,好多画面回想起来现在还记忆犹新。结果出来那天晚上,从 9、10 点钟开始我就在宿舍里听到从楼下面往上传来哭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有很多人,跑到楼顶上抱头痛哭互相安慰。这是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能够理解他们当时被自己国家遗弃的心情。后来我看选举图发现宾州全是蓝色的,至少 95% 的铁杆粉丝挺希拉里,在这个州人们都活在 liberal bubble 里面。一方面黑天鹅的世界在眼前发生,看到了整个国家在根本上处在撕裂中的状态,另一方面理解起来很有意思,又真的产生了实际的影响,经济政治上的,中美关系的,最后又波及到了每个人,甚至是我们留学生,是云端政治大历史舞台上个人命运的喜与悲。Q:还记得当时在宾大交换的时候上过什么很有意思的课吗?A:当时在宾大交换的一年,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体验不同的东西,上的主要的一半以上的都是东亚系的课,也有选很多有意思学校里面有影响的课,比如社会学系和传播系的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印象特别深的是上过一节社会学的课讲 popular opinion,第一节课教授就放了一个视频,是卡戴珊的节目,当时觉得特别奇怪。后来放完教授和大家讲 sociological,分析收看节目的 base,哪个区最多,受众又是什么阶层,节目制作又经历了什么变化,从而一步步越来越懂得拿捏观众的口味,觉得特别震撼,看似和学术没关系,其实是在用批判性思维从 sociological 的角度一点点庖丁解牛。后来就想,如果有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后看任何节目都可以去慢慢剖解背后的逻辑了。Q:交换的这一年时间里觉得和在国内读书对比,最大的冲击是什么呢?A:是有很直接的对比的,触动也很多,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对于表达的认知吧。刚才也聊到,我大学的时候是辩论队的成员,觉得自己对表达很有自信也很有想法,同时也带来了在美国上学时候最大的冲击。刚开始就发现课堂上交换的中国留学生都很沉默,经常是听完班里同学课上的发言,会和一起来交换的同学在底下吐槽,觉得发言的质量也不怎么样。后来一起和美国同学吃饭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件事,他就说 “某某同学在课上讲的话就是蛮不对的,但是你们在课上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当时他的反驳有问住自己,是啊,为什么课上不直接表达出来呢?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自己再反省的时候就想到,在辩论队受到的培训和教育都是讲深思熟虑,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能之前自己就会觉得没有 80%、90% 的自信就不要发言,会是没有价值的言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对任何即将发生的事都有所准备的,都是真实的 flow 和反应,没有必要畏首畏首,思想传递和交流的价值不在于每一句话的质量,而在于碰撞之后可以达到的高度。Q:为什么想要继续出国读 PhD 呢,于你而言,学术的吸引力在哪里呢?A:大学阶段性的目标是理清想追逐的东西,后来总觉得在北大求学的过程其实还没走完,想继续研究下去,做学术,出国读 PhD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文化,能够读得更深一些吧。关于学术对我的吸引力,打个比方来说可能一个人对于物理的高深概念不了解,不懂摩擦抛物线,但是投篮可以很轻松完美的投进去,而物理人是有对于事物发生的自觉的,会思考研究投进篮背后的原理,流体是什么,重力又是什么。别的领域也是这样,一个完全没学过文学的人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研究文化是为了对过程的发生有自觉的理解。Q:是怎么认识灯塔学院并决定加入灯塔一起申请的呢?A:最早知道灯塔是看公众号,一篇关于申请者的人物介绍,写了很多他在美国上学的计划,当时第一印象就是觉得写的很有干货,很感性真实,同时也很能 relate 自己的经历。而且灯塔也经常发一些很透彻的关于专业的分析盘点,会很详细的讲近几年的变化趋势,点出注意点。Q:加入灯塔学院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A:真的在很用心的做。当时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朋友找留学机构,所以这方面的信息不要太多,也会有比较,但是灯塔学院通过公众号平台做分享传播这件事,做得真的很出色,是一个印象上很好的地方,后来见面聊的时候也很合拍。灯塔学院和别的留学机构在做的事是可以区分开的,市场上会有模版和程式化的套路,看到什么样的文书题目就走什么样的方案,并不是贴合个人需求,但是灯塔学院很在乎设计最贴合申请者个人的方案,很定制化。比如我申请的时候就是 PhD 和 Master 混申,是不常见的组合,因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也有很不一样的侧重点,对于我的申请老师们来说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构思和安排。博士申请和硕士申请相比侧重点和流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需要投入不同的资源和精力,沟通想法的时候,老师们也没有说这样做不可以、行不通,而是都在尽可能的贴合我的申请需求。博士申请这个过程里,其实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在最重要的申请时刻,不仅要寻求适当的帮助,也要寻求正确的帮助。Q:在灯塔学院有特别想表白的老师吗?A:最感谢帕克老师。第一他回复真的很快、很及时,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发消息给他都是秒回,也都很详细,而且很多时候明显都已经不是工作时间了,是很少有的反馈速度。另一方面,专业度也非常好,帕克会很快补足不对称的信息,对于我的选择,在交流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把能收集到的信息都给我,会分析怎么组合会更好。申请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想法上、方案上反复的时候,涉及到很多来来回回的交流,在最终敲定之前商量过很多版,虽然反复,我们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在沟通时,基本上每半个月讲一小时的电话,但是很有质量,会很清晰地把双方的想法高效沟通清楚。最后,再次感谢灯塔这一路博士申请之路上对我非常多的帮助呀。作者 / 灯塔学院 编辑 / 灯塔学院每一篇优质内容均为原创推送这件事,灯塔学院已经坚持了 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