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复习没有头绪,北大博士邱崇总结思维导图,助你复习有门路!孟婆汤

历史复习没有头绪,北大博士邱崇总结思维导图,助你复习有门路!

高中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很多的相关知识点就像“套娃”一样,这就是同学们历史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只要把每一阶段的历史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再细化到事件和人物身上,高中历史就会变得非常简单透明化!那应该是怎么学呢?邱崇学长推荐给大家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它是高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既能够帮助大家整理知识点,又能够帮助大家归纳重点,将所有的散乱的重点都联系起来,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想不起来要点而丢分。掌握知识点是不够的的,除了掌握知识点意外,还要掌握学习技巧,这份邱崇学长总结的历史导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可不哀邪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第一名但无故被拒,后归隐山林现在怎么样了

引言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唐 ] 武元衡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非常饿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李白的"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等等,当然最有名的还要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向人们描述了他心里所想象出来的桃源世界,美好而又幸福。所以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对这样幸福美好的田园生活非常的向往,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够归隐田园的人们,但是那终归只是想象,很少有人真的能够把世俗与自己真的彻底分开。就好比如北大老师王青松,在他接连两次考博失败以后,他终于放弃了,并且选择和自己的妻子一起"真正"隐居山林,这一住就是二十年,在很多人眼里王青松真的是一个学霸级别的人物。高中毕业的王青松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当地的政府机关上班,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记住很多复杂的数据和电话号码,但就是这个锻炼出来了了他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且在他后来当老师的时候,他也教导学生说:"只有在时间正确的时候记性才会最好、最快"。之后高考恢复,王青松就凭借自己这个本事顺利的考上了北大,在学校里因为他出色的记忆力在很多的学生中也显得非常的特别,老师们也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了班级里面的干部,成为了自己的左右手,同样在学生里面他也一直是他们争相超越的对象。除此之外,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每天上课的时候他都会把自己的西装穿戴的非常的整齐。就算他刚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只要有人喊他出去,他就又会立刻把衣服又重新穿好。之后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果断地选择了留在学校去当一名老师,因为对养生感兴趣,所以他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养生班"。也正是因为这个爱好,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张梅的女孩,就是他以后的妻子。但是在之后他的人生遇到了挫折,他参加了两次北大的博士生考试,虽然成绩都是第一名,但是学校一直都拒绝收他,具体原因他也不清楚是为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个让他感觉非常的失望,他开始厌烦这个社会。两次的失败使得王青松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对象,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落差,因此他开始思索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个时候他的妻子也在努力工作之后一直评不上讲师感觉非常的失望,所以他们两个在商量之后,选择去山里过隐居的生活。在1994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边工作边耕种,常年奔波的他们显得非常的疲惫,所以一直到2000年,他们借了一些朋友的钱再加上自己的钱一共有差不多二十万,买下了两千五百亩的地,使用权为五十年,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的农耕生活步入了正轨。山里的生活非常的枯燥,没有网、没有电,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干活。洗衣服也用的最原始的皂角,非常难洗干净,所以他们的衣服一直都看起来有点脏。因为得太大他们两个干不完,所以他们就雇佣了十几个小伙子帮他们干。每天他们的生活都过得非常的充实,并且很快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在这里王青松栽种了很多的水果树,还养了很多的小动物,种植了很多的粮食。但是这些都需要很多的钱来长久的支撑他们,他们没钱之后,王青松才想着去回到社会生活,"桃花源梦"终于醒了。在2011年的时候,王青松终于开始思考自己儿子的未来,他想要回到社会上去。毕竟现在的时代发展的非常的快,很多别的孩子都紧跟时代的潮流见识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但是自己的儿子却连山都没有出过。虽然这里的胜过非常的惬意自得,并且他和张梅也可以教他很多的知识,但是他们不能抹杀掉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王青松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去着想,他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说非常的不公平。所以他决定卖掉自己所培育的蔬菜,赚足够的钱带着孩子出山。结语可能很多人在长时间脱离社会之后都会感觉非常的迷茫,难以适应,但是王青松非常的淡定,现在他也靠自己之前在山里面的养殖技术和培育蔬菜知识去努力赚钱,希望他们一家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参考文献:《桃源行送友》《桃花源记》

群己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高分无故被拒,选择归隐,如今怎样了?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考博之路第一次考博的时候,他不管是总成绩还是单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可奇怪的是,学校并没有录取他。但他并没有因此就直接被打击掉了,而是继续努力,在第二年的时候,继续考北京大学的博士。谁知,命运再一次没有眷顾到他的身上,他的成绩排名和上一年的情况还是一样的,结果是仍然不被录取。王青松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政系。在当时80年代的社会这算是一份过于耀眼的荣誉了,后来本科毕业的王青松又选择攻读研究生,1983年他获得了法律学的硕士学位。那一年他24岁,在此之前,他还在河南信阳担任着机要干部的职责,在学校里的他,才华横溢,在别人看来,王青松是终日西装革履,成熟稳重。他身上有种忧郁成熟的气质,太过于隐藏自己的感情,更倾向于平静与自然的王青松可能从心底里已经有些厌倦了俗世的热闹。虽然当时的王青松可能已经厌倦了热闹,但却并没有放弃对功名前途的追求。从国政转法律这个决定就是王青松在仔细考量自己的未来职业后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因为法律系比较好留校找到工作,所以王青松才选择考研转法律。王青松多次报考博士,虽然其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但还是没有被录取,加上自己对养生已经没有了继续研究的兴趣。那时候的他,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对生活的目标,自己该选择怎样的人生。就在旁人为其生活而感到羡慕时,王青松却做出了令所有人都为之不理解的决定—隐居山水,不问世事。社会的浮躁气息,环境的日益污染,都愈发增加了王青松想要逃离的感觉,想要远离这喧嚣的街道,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于是他与妻子一起搬到了北京和河北交界处的偏远山区里,在那里,有田地,有足以安身的房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干扰,正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王青松在2000年离开北大,承包了2500亩荒山,从此就开始自力更生、与世隔绝的生活。王青松在地里种上了高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也种上了桃树、杏树、梨树等果树,同时还养山羊、养鸡鸭等动物。他们刷牙、洗衣服都不用牙刷和洗衣粉,都是用纯天然的草木灰、皂荚等替代,用的筷子也是秸秆制的一次性筷子。生活简朴简单,真正做到了自给自足,纯天然的生活方式。王青松的这些行为举动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一个高材生居然荒废了11年的时间去追求原始生活的宁静,放弃了一生中最好的奋斗时间,也等于间接放弃了国家社会对他的培养成果。要知道有多少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北大研究生,这11年的资源闲置成为了王青松被人诟病的原因。这个世界是喧嚣的,每个人在这喧嚣的世界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是跟随人群,过着一板一眼的生活,还是选择跟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和创造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让自己的一生充满着其他的色彩和不一样的壮阔,但想法每个人都有,真正去做的,却少之又少。王青松夫妇就做到了常人敢想却不敢付之行动的事,并且始终坚持了下来。他们不惜耗费大量的钱财去了荒山老林,过着古代般简陋的生活,放弃了大好的前程,这在其他人看来,是疯狂的,是不能够被理解的,但是这其中的艰辛和快乐只有亲自去尝试过的人才有发言权,他们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他们内心的真正追求。人生选择,谁都难分谁对谁错,但从社会角度,王青松的选择确实辜负了国家的栽培,不过选择这种东西,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毕竟人活一世,都少不了外界眼光和争议,选择不论对错,但求无悔。

是色而已

跨专业上岸北大,这是我的考博故事

来源:考博圈 作者:洲洲本人普通二本,硕士北京211、985高校,本硕皆为英语专业,跨考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已成功上岸。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仍旧充满了不真实感。回想自己从读研时期爱上学术,到备受挫折远走他国,再到重返故土奋力一搏。期间的各种心酸不易,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机缘巧合地被北大中文系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录取,深感自己幸运,也深叹功不唐捐。故而将我的考博经历和心路历程与还未上岸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愿各位能从中获取一二经验,早日圆梦。我是在读研期间接触到了现在从事的研究方向,那时便深深为之吸引,立下了深造的宏愿。因本人英语系出身,当时学院老师都鼓励我出国念书。谁知道在成功陶瓷,写完研究计划,得到老师的offer之后,我没能申请到奖学金。因家境普通,实在无法在经济上支持我完成学业,于是我只好放弃。参加了学校某项目远赴欧洲一年。期间学术梦想始终无法泯灭,于是毅然回国考博。北大中文系是我的夙愿,我现在的导师曾是我不敢企及的梦想。因此虽然心之所向,但是仍旧不敢冲动,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稳妥的报考了我硕士学校的中文系,选择的专业是文艺学。因为之前便有雅思成绩,研究计划也是早已写好的,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去年九月至疫情前,我除了去旁听北大报考导师的课(每周3小时),便一直在复习文艺学。此时我已经算是半工半读,一边需要一定的收入保障生计,同时也抓紧时间复习,找导师。借助地理位置优势,我面见了报考的两所院校的老师,老师不会许诺什么(尤其是文科),只是说欢迎报考,鼓励好好复习。因为博士生考试没有参考书,我找到了自己报考的老师录取的博士,询问了一下他们当时看过的书,又买到了历年真题的回忆版(北大没有),以供参考。在这样知己知彼之后,我便安下心来全力投入复习。复习基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专业课基础书目,尤其针对跨专业的我而言,硕士入学的参考书都需要重新阅读一遍,拎出该领域的研究架构和历史脉络。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即可完成。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学科架构之后,深入重点,反复阅读几本书(具体书目可以咨询心仪导师的博士生当年的备考书目),并且有条理有逻辑地做笔记。这一阶段相当于二轮复习,要深入,反复研读,做笔记是重中之重!博士考试不在知识点本身,而在于你的思辨、批驳和表达能力。所以二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的串联,逻辑框架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大的理论和问题的整合性思考。这一阶段过后,是输出环节。博士生考试是表达能力的考核,需要谨记书面写作能力是考核一个博士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多写,多练,把思考化作笔尖的文章。试着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让自己限时作答。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方面,它能让你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深,有时逻辑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等;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你练就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因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表达,都将是博士生入学考核的关键。而如果是申请制的录取制度,研究计划和论文发表则是重中之重。因为我是转专业考试,所以本身没有并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作品。此前在外语系成绩平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幸而今年北大的初试是以研究计划为考核标准,不参考背景,所以非常公平。研究计划的写作虽然大概只有三四字,但实则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个人总结下来,研究计划的写作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一个好问题,即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老师在这个阶段考察的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发现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拓展。这就使得文献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大概确立研究对象之后,要快速检索相关文献,迅速筛查做出判断。再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分类打包,按重要性标记阅读等等,都是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之后记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最终以此形成自己的问题,设定自己的研究步骤。针对我的学科和报考导师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意识便是研究计划致胜的关键。而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你的问题,并且详述该研究的意义和合理性,以此说服导师你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种种为考试所做准备都没能如我所愿的派上用场。但是深感功不唐捐,不管是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学科本身便是相通的,这使得我在面临北大的面试机会时,能迅速重拾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东西,快速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架构和历史发展,最终成功被北大录取!记得面试结束的时候,在场的诸位老师为我是英语系出身而研究了中国问题而吃惊,更没曾想我的哲学(文艺学)知识了解如此详实。因此印证了硕士导师曾说的,博士需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导师的首要考量,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离成功便很近了!最后仍旧想给未上岸的准博士们说,其实无论如何备考,如何报考,愿大家坚持心中所爱,勇敢追梦。在我看来,对学术最真挚的爱,对报考专业的执念,对报考导师的认同和钦慕,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你要相信,只要不断走在进步的路上,最好的、最对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祝各位都得偿所愿。事事皆尽力,则好运常相伴!

鼓之

2020年北京大学马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博经验分享必看

一、专业和院校选择考博相较于考研而言,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考研只可以报名一个心仪学校,但考博时候可以尽可能多报从而给自己更多的选择。虽然可以报多个学校,但也要考虑不同学校的参考书目是否差距过大、初试复试时间是否重合等因素。关于考博专业选择,研究兴趣是第一位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博士研究生更加重视你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换句话说,读博时候选择的专业就是你以后吃饭的“碗”,因此必须适合自觉。除了兴趣之外也要考虑一下自己本硕的专业,从综合发展而言专业最好不要变动太大,要有一定连续性和相关性。因为我之前学习党史,但在马院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在专业选择时候便以这两者为重。再说一下院校选择,院校选择的话要注意不同学校的时间安排以避免重合。另外不同学校专业课考试范围大致相同,但在准备过程中也要考虑不同学校的倾向。因为我专业以党史和近现代史为主,但北大的党史专业在政府管理专业,所以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但北大的近现代史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虽然都属于马理论,虽然都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但侧重点不同。北大更加侧重马克思的专题考察,如世界历史理论、国家理论等;但人大更加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思想的一以贯之。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候要重点注意不同的学校考察倾向。二、初试经验北大是申请考核制,提交申请材料属于初试范围。初试提交材料具体可参观官网,其中初试材料中最重要的英语成绩和个人陈述。北大自2019年起取消了学校的英语考试,只能以雅思、托佛、六级、专八等成绩为主。托佛90、雅思6.0、六级500以上才可以申请,因此如果有意向考北大的同学需要提前参加英语考试。个人陈述大概3000字左右,一份不错的个人陈述也是初试的加分项。个人陈述大致包括三部分:个人的学习经历、你对专业的看法、今后研究的兴趣和方向。个人陈述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是多年学习的个人总结,因此一定要好好写,既要条理清晰又要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三、复试经验通过申请考核后便属于复试环节,北大的复试环节包括复试笔试和复试面试。这种复试不同于传统的复试,复试的两个环节是分开的。笔试和复试之间可能相差两周左右,这可能对京外学生而言有点辛苦。(一)复试笔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业课考试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虽然专业课为两科,但在一张试卷上来考察两门专业课。考试题型为简单和论述,没有名词解释。简答题为3道(20分×3),论述1道(40分×1),总分100分,只有过60才有进面的机会。推荐书目:庄福龄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顾海良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石仲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考博专业课,需要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只拿大学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应付考试的话会特别吃力。建议大家至少要通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推荐的是庄老师和顾老师的两本书。这两本书在学界的地位都特别高,庄老师的书是《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相对简洁一些。通过马发史的学习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清晰的认真和掌握。复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时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为主线,要掌握不同时期著作的贡献与发展。通过马发史的学习,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掌握后还要了解马克思的主义专题史,通过专题来分别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起来。通过复习后要努力达到一种状态:可以在专题史的框架下按照发展史的脉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部分,所以马中化的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重合之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荐一些石仲泉老师的书,因为那本书将马中化与党史结合起来,读起来有趣且富有理论性。在准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要重点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了解习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关系。要系统了解学界对习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习的生态思想、党建思想、经济思想等。(二)复试面试马院初试成绩占比50%,复试成绩占比50%。复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全程录像,因此马院考试特别公平。因为初试复试相差时间很短,所以建议大家准备完初试之后立即准备复试。复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寻找目标院校学长学姐的指导,毕竟准备过的人,对于这些问题会有很好的解决方式,另外自己也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据我身边的同学推荐,我觉得新祥旭机构还不错,他们的总部是在北京,距离北大很近,是专业做一对一辅导的,给你安排的老师就是目标院校的直系学长学姐,经过10几年的发展,在考研考博机构中的口碑还不错。复试的形式主要采取问答和个人陈述相结合的形式。复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需要同学既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自己的思路。作为考博学生,或许不能面面俱到或许自己的思路也不够成熟,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问答主要是通过抽取题目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进场后抽取题目然后思考两分钟后作答,复试老师可能围绕你的问题继续发散提问。复试的另一个主要考察环节就是毕业论文,需要介绍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阶段、史料来源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马院的老师都特别好,学生可以自由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面试时候不用紧张,紧张反而会影响发挥。同时面试还要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如果真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老师申请一下,不要胡扯一通,不然会很破坏老师对你的印象。最近两年马院在扩招,所以大家复试压力相比之前略有降低。马理论下设专业的话,最少录取5人,最多录取8人。因此还是相对容易,大家不必太过担忧。因为考博可以报不同学校且马理论专业考察的综合知识大体相同,大家可以提前准备、积极复习。四、激励的话自从18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学科的发展。不仅学院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对于考博的同学而言同时是机遇期。因此一直鼓励大家尝试一下高校。反正考博都很累,不如追求一个最高目标。或许你现在准备考博,或许你现在选择院校,可能纠结可能畏惧,但一些风光只有你站在山顶才能看到。

斯干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高分无故被拒,归隐山林20年,过得还好吗

在古代,因为自身和外界的原因,有很多人会选择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去过不同的生活,现今,随着社会压力的变大也有很多人向往山林生活。而有一个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获得高分却无故被拒,归隐山林20年,如今他怎么样了?天资聪颖,考入北大这位北大高材生名叫王青松,因为家庭原因,在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主要负责记录数据和号码,在不断工作中,他的记忆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为他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1977年高考恢复后,王青松参加了第一届高考,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大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他优秀的记忆能力让他小有名气,后来,他还在班级中担任职务,帮助老师处理问题。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在空闲时间,王青松会努力学习,在接到消息后,他会立即穿上衣服去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决定继续深造,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之后,他成功考上研究生,在硕士学业结束后,他选择留校成为一名老师,正式开始自己的教书道路。在北大教书中,他对学生非常负责,每节课都会认真地备课。学生也非常喜欢他的课程,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他想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展了一门新型课程。而早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对养生这个领域感兴趣了,加之学生喜欢,他就创办了养生课。而在养生班上,他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这个人名叫张梅,和他志同道合,还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很快,两人决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次考博无故被拒,归隐山林20年就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王青松却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他想要继续深造,为了能考上博士,他努力学习,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后来他无故被拒绝了,在第二次考博中,他再次遭遇这样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结果,王青松和妻子决定归隐山林,离开城市,一开始,他们在城市附近的村庄中买下一个院子,然后又买了土地,在下班后,他们就可以享受乡下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出现了问题,在城市生活中他们压力非常大,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各种人情世故压着他们喘不过来气,此外,他们买下的院子旁边厕所味道非常大,这样的居住环境并不是王青松夫妇想要的。在经过反复的考虑后,两人选择来到龙潭沟生活,这里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人居住,还有很多没有人开垦的荒地,在以前这里曾有人居住,但是在发生自然灾害后,人们都搬走了。之后他们选择租下这里,租期为50年。而为了能租下这里,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还向亲朋好友借钱。来到这里后,王青松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他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面对面积巨大的荒地,他每天都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垦,而在劳动过程中,他享受到了生活,也收获了成果。归隐山林的20年间,他从来没有下过山,甚至他的孩子都是自己亲自接生的,在这里,他和自然充分接触,找到那久违的感觉。在他居住在山林的那段时间中,他的朋友也曾去找他,在朋友来到后,他会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出去,并带朋友亲身进行体验。北大高材生,老师,在王青松身上有很多的标签,这些标签见证着他的成长,也见证着他的改变,从城市的喧闹中来到一个自然的山林中,这样巨大的转变让他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让他更加幸福。在平日里,王青松喜欢用皂角和木草灰洗脸,而这些材料全部来源于自然。他不会使用其他合成的用品,在他的身上可以闻到专属于大自然的味道。大地、蓝天、田地,小溪,这样的生活场景令我们向往,而王青松就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过着这样亲近自然,远离吵闹,让很多人向往的生活,而他的选择,也是很多人想要做而不敢做的。选择下山 重启事业在这样的生活持续20年后,王青松和妻子决定回到现实生活中,而这个决定和他们的孩子有很大的关系。有一次朋友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然后带来了一个相机,面对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孩子非常开心,而孩子眼中羡慕的目光也让他们感受到难过,为了给孩子更好地教育,他们决定离开这个地方。在离开归隐的山林后,他们开始从事有机农业的事业,之后,他们买下林子,开垦土地,种植有机蔬菜。每一步都要亲自动手,在他们的努力经营下,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今,有很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字,想要去了解采访他,而在见面之前,这些人都要在他的院子里做一些农活,让身体得到充分的运动,这样的劳作可以让他们从城市融入到农村中,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共同的话题。从北大高材生到归隐山林20年再到回归社会,王青松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非常精彩,同时也是一波三折的。对于他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的争议,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许不被人理解,但是能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过本来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人生在世,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王青松喜欢热爱自然,来到自然中,他不一样的举动让常人难以理解,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而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勇敢前进,虽然改变不了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转变自己的心态,去过让自己更加舒服的生活。

类与不类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得高分无故被拒,归隐山林20年,如今怎样了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近。对于这样的生活,有的人非常享受,能够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但是,有的人却对这样的社会并不感冒,他们在这喧嚣的社会中无法沉淀自己的内心,向往的是远离人烟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我国一直是一个教育大国,自古以来在教育问题上都非常重视。在古时候,经常有人寒窗苦读,只待有一朝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话题也是非常热门的,各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比比皆是。每个家庭里面父母最希望听到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更是激励着无数学子用功读书。一、北大高材生,别人眼中的学霸王青松,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父母都是在农村里面务农的。他的智商在当时的同龄人之间就表现得比较突出,记忆力很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在上完高中之后,当时的信阳机要局正在对外进行招聘。王青松凭借着自己记忆力超群的优势,来到了政府部门,开始上班。在部门里,王青松的天赋表现得更明显。对于别人来说生涩拗口、一大段话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的记忆困难古文,他只要看上一遍,就几乎可以将整篇古文都记住。而且,在工作的时候,面对几百个电话号码,他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号码记住,并且和相应的人名对应住。就是这样的一个别人眼中的学霸,在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国政。这时的他刚刚二十二岁。在北京大学期间,因为之前在政府机关里面有过工作经历,所以在为人处事,工作能力方面都是突出的,因此,长期在学校里面担任着团支书一职。在学校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他为人热忱,当别人遇到困难找到他时,他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老师交代下来的工作,他也能出色地完成。他对自己的着装仪表要求很高,是一个严谨的人。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整洁干净。大学毕业之后,王青松没有直接工作,而是考了法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在北京大学开始教书。在教书的闲暇之余,他逐渐开始迷上了养生,并且在学校的支持下,专门开设了一门养生课,将养生的知识传授下去。在此期间,他也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张梅,两人有许多共同语言。二、两次博士考试得高分,却无故被拒,归隐山林不久之后,王青松又想要继续考博。但是,这一次他想换一个专业进行研究,也就是哲学,报考的学校还是北京大学。可是,从小到大,做任何事都一直比较顺风顺水的王青松,却在考博这个事情上接连碰壁。第一次考博的时候,他不管是总成绩还是单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可奇怪的是,学校并没有录取他。但他并没有因此就直接被打击掉了,而是继续努力,在第二年的时候,继续考北京大学的博士。谁知,命运再一次没有眷顾到他的身上,他的成绩排名和上一年的情况还是一样的,结果是仍然不被录取。这样的结果让王青松觉得倍受挫折,再加上他一直研究着老庄的养生之道,思索着人生哲理,逐渐觉得自己不一定非要向上考博。最后,王青松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即和妻子张梅一起将家搬到北京的一个郊区,种上十亩的土地,开始一边在山林里面生活,一边在学校里教书。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继续多久。在两千年的时候,他辞去了教师的身份,与妻子二人专心归隐山林,享受宁静、与世无争的日子。三、二十年的归隐生活,如今怎么样了面对归隐山林的生活,王青松夫妇俩并没有过后悔,相反,他们反而乐在其中,甚至非常享受这种远离俗世的日子。在山林的日子是非常安静的,在这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听着山林里面的的大自然的声音,心情得到非常大的放松。唯一能够听到的外界的声音就是偶尔掠过天空的飞机的轰鸣声。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两人的儿子就出生了。儿子的出现让夫妻两人都开始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王青松和张梅既然都能在北京大学上学,那么知识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教导孩子肯定是轻轻松松的。孩子在夫妻两人的教育指导下,学习能力也是不错的。但是,逐渐的,王青松和张梅开始觉得事情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了。因为一直隐居山林,外人很少进来,他们也几乎不出去,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只是通过一部收音机慢慢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儿子从小在这山林中长大,自然对外界的一切新奇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于是,王青松意识到,仅仅给孩子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的不够的,社会上的实践知识更为重要。最终,在归隐山林的11年后,王青松与妻子决定带着孩子,走出山林,重新回到社会中。在他归隐山林的这11年里,王青松一家一共花了三百五十多万,手上剩下的积蓄也没有多少了。出来后,他便要想法赚钱。但是他自己也表示,过几年还是会回到山林的,他并不想就此结束那种远离人烟的悠闲生活。总结王青松在考博之前生活一直非常顺遂,尽管两次参加考博都没有成功,但是并不代表他的人生就此没落。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做出判断,发现自己心目中更想要的生活,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在山林中,他并不是完全的与世隔绝。他也知道通过各种媒介及时了解外部的世界,不至于与外部完全脱离联系。在回归到社会上时,尽管身上没什么积蓄,但是也不至于茫然失措,不知道怎样面对。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身上的这种从容不迫,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给自己补充能量,紧跟时代的脚步。

当事人

北京大学各院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据重磅发布!共2000多人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享誉海内外。求学北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有的考生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有的考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也有不少人通过考博考入北大。据悉,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目前,北京大学共有4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学位,77106人硕士学位。近些年来,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近些年每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北京大学不一起公布全校博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因此大家并不清楚具体的数字。只能从新闻报道中得知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675人,其中硕士生6896人,博士生2779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9034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641名国际学生。那么北京大学2020年的招生数据又是多少呢?学术之路观察到2020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公示了最后一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因此我们就可以手动计算具体的招生人数了。以下为各个学院的招生数据,由于系人工一一核对计算,工作量巨大,难免有误或遗漏,还望见谅。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联合培养):1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3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3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少干计划):1名博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6名博士研究生政府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9名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8名博士研究生历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管理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工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7名博士研究生人口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2名博士研究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8名博士研究生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8名博士研究生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6名博士研究生物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未查到,47人参加复试,2019年录取21人,复试人数为32人,因此我们假定2020年录取人数为28人。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2名博士研究生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7名博士研究生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0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0名博士研究生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光华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4名博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名博士研究生艺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现代农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名博士研究生分子医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申请-考核制):46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2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1097名直博生经统计,以上学院共计录取2093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招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院的招生人数(不含直博生)分别为:基础医学院:46名博士研究生药学院:47名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37名博士研究生护理学院:8名博士研究生医学人文学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69名博士研究生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53名博士研究生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57名博士研究生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36名博士研究生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15名博士研究生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34名博士研究生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医院):4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院(解放军医院):名2博士研究生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北京回龙观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经统计,共计426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有109人直博生。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含港澳台、留学生)共计360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临硕转博名单共16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择优攻博名单共41人,即共562人。综上,北京大学2020年至少录取了2093+535=2628名博士研究生。

怵惕之恐

100年前有个北大博士写了本「性史」,却被拿去当成小黄书

我是老徐。1925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借着人们天寒无聊,《京报副刊》刊载了一篇文章,题名:《一个寒假的最好消遣法》。大意是趁着天冷无事,作者想征集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性故事”,无论月经、自淫、梦遗、同性恋爱、嫖妓、变态性交法……只要和性有关,题材来者不拒!但唯一的要求是事件要真实,因为文章的发起者北大教授张竞生是在进行一项性的科学研究。不久后,张竞生收到了200多篇读者来信。他从中选出了7篇编辑成册出版。书名就叫《性史》。光听名字就知道书不火爆天理不容。果然,书还没到就被学生们订光了。买书时还因为人太多,警察为了维持交通要用水管冲散人群。民国的报章还描述过人们翻阅《性史》的盛况:“一班青年男女,无论何时何地,均手不释卷,弄得好像饮了狂药一般。”而且《性史》的影响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现如今,有人读完《性史》后怒摔福柯的《性经验史》,说都是骗人的,里面一点经验都没有。书友因此还在豆瓣上泄愤说:《性史》里面写的才是真正的、有经验的!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张竞生却因为书籍的出版几乎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民国大佬1888年,张竞生出生于广东饶平的大家族。他家里是三代华侨颇有资本,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张竞生的学业十分关注。张竞生也不负众望,16岁就考入了广州黄埔陆军小学修法文。虽然学校名为“小学”,但那时候并不是今天“小学”的意思,而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督办的高等军校。学制三年。张竞生的同学陈铭枢、陈济棠等后来也都成了民国时期叫得上名号的人物。他早早显露出了个性。进入学堂不久,张竞生就带头剪掉了自己的辫子。那时候,学校按照上级核定,学生每月的伙食费是8块。但学校监督韦汝聪等人暗中盘剥,最终到达学生手上的伙食费大打折扣。了解到情况后,张竞生竟然与同学王鸾发起了整理伙食运动,但结果可想而知。韦汝聪则借机将张竞生和王鸾开除。走投无路的张竞生在赵声的介绍下,与王鸾到新加坡投奔孙中山,但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当头棒喝”:干革命在国外宣传是没有效果的,而应该进入满清的革命军从内部发动革命。张竞生猛然惊醒。但苦于没有回内地的路费,张竞生再次找到孙中山先生,但他却避而不见并派了胡汉民代谈。后来张竞生找到一位朋友才得知,报纸上说两广总督派了两名刺客暗杀孙中山,刺客恰恰形似张竞生和王鸾。简直令张竞生欲哭无泪。不过经历一番波折后,他总算收拾精神回到内地,后来还考上了京师大学(北大前身)法文系。张竞生和孙中山先生次年四月,北京发生了一件轰动海内外的大事:汪精卫谋炸满清摄政王载沣被捕。那时候汪精卫还没有叛变大革命,此举无疑让青年汪精卫名噪海内外,成为革命的“大英雄”。而清政府忌惮革命势力,虽然抓住了汪精卫但不敢杀他反而大肆拉拢。与此同时,诸多革命人物也纷纷去北京营救。经过赵声的介绍,张竞生和前去营救的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接上了头,随后张竞生假扮汪精卫的表弟去监狱探监。汪精卫写了封血书让张竞生秘密带出监狱。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南北议和阶段,经过汪精卫推荐,23岁的张竞生被孙中山指派为代表团秘书。后来,孙中山问张竞生今后想进入政府做官还是留学。张竞生认为自己年纪尚轻,想留学学习科学技术再报效国家。1912年10月,张竞生以第一名的资格入选民国政府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留学的目的地是浪漫的法国。异域的把妹生涯留学生涯是张竞生命运的转折点,更给张竞生留下了一生的印记。因为他学会了猎艳。那时,刚去到法国的张竞生就感觉到了法国别样的风气:法国的男女老少都情感热烈,不论对任何人种和人都表现得一团和气。当然也包括情爱。张竞生常常在巴黎的学生区散步,看到法国少女们打扮得如花似玉等待男子们的调情。少男少女们可以互相表达喜欢,到了合适的时间也免不了未婚就“那个”,而中国还在进行“包办婚姻”。张竞生(右一)和妻儿不久后,一战爆发。整个巴黎都在德国的射程下,巴黎人都得逃命,张竞生于是转学里昂大学。在寄宿的一位法国小学教师那里,张竞生邂逅了一位前去教师家学钢琴的瑞士少女。对方只有十六七岁。多次接触后张竞生和她熟络了起来。一次闲谈之际,张竞生偶然对瑞士少女下了结论:“以你这样幼稚年纪,是不配谈爱情的。”哪知张竞生的这句话刺激到了少女,少女倒开口闭口倒和张竞生谈起了爱情。不论精神的还是肉体的。少女会向张竞生谈论她曾经读过的情书中的细节,混熟了她甚至极天真地给张竞生来一记热吻。为了推翻张竞生的论断,少女还对他说:“纺织女郎吗?荡妇吗?淫夫吗?任何你想要知道的爱情,我都能满足你的要求。”终于在某日,张竞生在静悄悄的居室中抱起了少女,双方差点天雷勾动地火。受当时“精神恋爱”学说的影响,张竞生最终选择了保存纯洁的感情。不久后,瑞士少女拂袖离去。张竞生因为这段经历误打误撞地开启了自己的恋爱匣子,也迷恋上了“精神恋爱”并选择留下“清白身”的操作。比如在一次圣诞节晚上,张竞生和一位法国女教师搂着睡了一夜。但啥也没干。后来张竞生更遇到了一位50多岁的女医师,对方又矮又肥,舌头还时常在嘴角左右拨动。一天早晨,女医师来到张竞生寓所找他聊天,还主动向张竞生扬开外裙。坐怀不乱的张竞生对此不屑一顾。欧洲留学的八年间,张竞生遇到了很多情人也见识足了欧洲性观念的大胆。更成了他人生的一种底色。1920年,张竞生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归国途中他制作了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倡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每对夫妻只生两个孩子好!当时广东省省长是陈炯明,此人恰好妻妾成群儿女众多。看到报告的他直接把报告扔进了废纸篓,还骂了张竞生一句“神经病”。陈炯明张竞生那会儿还受聘于潮州金山中学代理校长。虽然给省长的献言没得到重视,但他自己在学校里也能进行“开风气”的尝试。比如他力推男女同校,还破天荒地招收了8位女学生,在学校开设游泳课。学习游泳的女子要裸露肌肤,张竞生又在当地报纸写避孕节育的文章。因此,张还被守旧势力冠以“买春博士”的辱名。一次学校一位女学生不小心在泳池溺水,张竞生竞然还给她做起了人工呼吸。今天看起来很正常的事在当时却让人大跌眼镜。可惜不久后,一位学生还是在游泳时溺亡。即使张竞生的改革符合时代潮流,在当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阻力。张竞生不得不辞职。张竞生(左一)那时候,张竞生前卫的思想引起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注意。蔡元培主掌的北大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张竞生的主张并不忌讳,还聘请他做北大哲学系的教授主讲“论理学”。受到赏识的张竞生来到北大后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两本课堂讲义:《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本书中,他倡导裸体行走、裸体游泳、裸体睡觉等,还详尽地介绍“交媾的意义”和“‘神交’的作用”。总称为“美的思想”。那时的张竞生也对一切和“感情”有关的话题都兴致很大。1923年,张竞生的北大同事、生物系主任谭熙鸿的妻子陈维君(汪精卫妻子的妹妹)去世,留下了两个遗孤。而陈维君的妹妹陈淑君那时正好报考北大,见到姐夫丧偶太惨她顿生爱怜。两个月后,谭熙鸿就和妻妹陈淑君结了婚。可是不久后,陈淑君的前男友沈厚培却闹上了门,还被谭熙鸿轰了出去。沈厚培盛怒之下一条毒计上心头:他给《晨报》投稿称自己和陈淑君早有婚约,并指责谭熙鸿横刀夺爱。两男争一女的瓜立马吸引了大量看客的注意。陈淑君见状也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澄清自己和姓沈的没有婚约,和姐夫则是自由恋爱。一场关于婚恋自由的大讨论由此展开,梁启超、鲁迅、许广平等60多位学者都牵涉其中。谭熙鸿张竞生写了一篇《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发在报上,文中抛出了“爱情四定则”为谭熙鸿辩护,即: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是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可是大多数人都反对张竞生的观点,最后闹到张竞生本人写了几万字的答辩才算收场。但张竞生终究凭借着这场大讨论出了名,成了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一部《性史》误终身就任北大教授期间,张竞生还担任了北大风俗委员会主任委员。那时,他们需要调查30多项社会现象,而性和与性相关的风俗也在其中。经过和北大风俗调查委员会的教授们的讨论,张竞生才决定登广告征集人们的性史材料。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但谁知《性史》的出版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书只出了一集但市面上盗版《性史》泛滥,那时仅仅几个大城市的统计,《性史》就卖了几十万本。更有人假借张竞生之名续写《性史》的淫秽版本。可是张竞生本人只出版了1000本,出版所得的200元稿费张竞生也悉数分给了7位作者。张竞生百口难辩。1980年,张竞生的儿子张超还在国外某家书店看到了《性史》第18集。一位朋友告诉张超,他还见过《性史》第23集。出版不久后,《性史》的影响也波及到了各地。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发觉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翻阅《性史》,一怒之下便给京津警察厅寄去公函,要求查禁《性史》等五种“淫书”。张伯苓召开全校大会向学生训话,严禁学生阅读“淫书”,一经发现就记大过或斥退。并且学校还组织了多次突击搜查,只要学生的书里面有“爱”等可疑字样就一律没收。张伯苓受南开的影响,上海和广州等地也相继查禁了《性史》。一时间,张竞生“淫博士”之类的帽子已经完全摘不掉了,吓得他立马通知书店《性史》不可重版,并退回了书店给《性史》第二集的一千大洋稿金。当时有人还绘声绘色地说张竞生靠《性史》挣了几十万大洋,更因此将他列入“三大文妖”。另外两位,一位是在美术课堂上公开用裸体模特差点被孙传芳抓起来的刘海粟,一位是写出靡靡之音《毛毛雨》的黎锦晖。坏事接踵而至。那一年,军阀张作霖攻陷北京城,北大校长换成了压制自由表达的刘哲,大批有作为的教授纷纷南下。1926年下半年,张竞生离开了北京那个是非之地,在友人的召唤下奔赴上海。等待他的又是一场场风波。张竞生本来要到上海当老师,但因为学校倒闭而作罢。为了维持生计,他和同乡合资开了家“美的书店”,书店还附出一本《新文化》月刊。用它宣传张竞生的“美的思想”再好不过。开店时,因为张竞生在北京闯下的“淫博士”的帽子,不买书的都会去书店看看张竞生是何模样。张竞生还破天荒地请来了四五个漂亮的女店员,这在普遍用男店员的当时简直前所未有。因此书店的生意异常火爆。那时候,张竞生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述“红花女”,大意是如果男女真心相爱,男子不应该关心女子的处女膜和初夜是否“落红”。杭州有位唐姓少女被张的文章触动,拿着它试图说服自己的丈夫,没想到反遭一顿毒打。少女带着那本《新文化》不远千里赶到上海,跪在张竞生的书店门口求他收留自己,哪怕做妻做妾当牛做马都成。眼见一位女子为了一篇文章,竟然敢于冲破封建枷锁。张竞生大为所动,就把她留下来做了店员。不久后张竞生“乘胜追击”,继续探讨“性”的话题。比如他还写了本《第三种水》,详细阐述男女关系应该达到的意义。“第三种水”是女性在高潮时流出的一种“巴多淋液”。张竞生借这个概念论证男性不应只注重自己快乐,也要满足女性的愉悦。张竞生的思想可以说异常前卫,但多多少少脱离了当时的大环境。当时张竞生还计划翻译西方性学家的书籍,但却被上海警局多次传唤,并以“淫书”之名罚款。一次就罚200大洋。上海黑道看张竞生请了女店员赚了钱,还特地找到张竞生“取经”,还意图借张竞生店里的女店员去自己店里“带带场子”。张竞生差点狂吐老血地否决:“我张某开的是书店,可不是开妓院!”得罪了上海的“地头蛇”,张竞生处境艰难。因为张竞生写过《第三种水》,有些邪淫的顾客也借机占便宜地问女店员:“第三种水出未?”那时候,张竞生还隔三差五被巡警请去“喝茶”过堂,前前后后七八次都是以罚款收场。压倒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上海邮局停办“美的书店”的邮寄业务,张竞生不得不关掉“美的书店”。那一年,无所事事的张竞生带着家人去杭州西湖旁的寺庙游玩,却被当地警察逮捕。罪名是“宣传性学,蛊惑青年”。幸好那时张竞生被带入待质所时碰到了好友张继,对方那时初任河北省主席。一番了解之下得知,批捕张竞生的人是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梦麟。蒋梦麟是张竞生北大前同事,而张竞生在北大时常常揭发蒋梦麟贪污校资拉帮结派。蒋因此对张怀恨在心。但在多方周旋和博弈之下,张竞生被释放,但条件是张不得进入浙江省三年。离开时,张竞生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发现箱内所有的性书早被待质所的职员们偷去看了。一本都不剩。经过一番牢狱之灾的张竞生异常想家,于是径直从杭州返回广东。那时的广东省主席陈铭枢,是张竞生黄埔小学的同班同学。看到老同学的困境,他便资助张竞生去到欧洲散散心。张竞生在留学期间翻译《忏悔录》《歌德自传》等国外名著,取得了教育学位才回国。那时主持广东省政府换成了张竞生在黄埔小学的另一位老同学陈济棠。由于不想做官,老同学陈济棠给他安排了一个政府实业督办的空职。陈济棠因为《性史》的影响太大,张竞生身败名裂,婚姻也在那时破裂了。不过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给他介绍了妻子南,在这段婚姻关系中他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朋友讥讽他在中国首倡节育,自己最终却儿女成群“自打嘴巴”。后来,他举家从广州搬到老家大榕铺村居住。汪精卫叛变革命后请他“出山”,被张竞生严词拒绝。张竞生自此从没离开过广东。1970年6月18日晚上,一位张姓妇女照常去牛棚旁的小屋给张竞生送饭,敲门没人应她还以为人在里面睡着了。后来才发现他的身体已经僵硬。那时张竞生的家人不在身边,就被人随便葬在了村子外的一个小山头上,直到80年代政策落实后家人才将坟墓移走立碑。随着历史的前进,张竞生已被学术界正名。可惜现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张竞生的主张估计要到25世纪或能通行。

多巴胺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得高分无故被拒,归隐山林二十年如今怎样?

北大高材生,两次考博得高分无故被拒,归隐山林二十年现在如何?我现在只是八亿农民中的普通一员,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两手老茧。一没钱、二没权,三没职称。就一项:一家三口,和谐、善良、身体健康。——王青松陶渊明说着“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扛着锄头开辟自己的“桃花源”;王维立在村头,吟唱“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孟浩然来到村中好友的家中做客,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始了与他朋友的闲适生活。这样归隐的田园生活一直为历朝历代的世人们所羡慕的,但很少有人真正把自己与世俗社会剥离开。但是北大的教师王青松在两次考博失败后,带着妻子“真正”进入了山林,做了农民,这一去就是二十年。如果说天才成名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天分和百分之一的努力,那么王青松靠的就是百分之五十的天分和百分之五十的努力。王青松说过很多次:“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天才,都是努力读书的结果。”但善于记忆、学习也是一种平常人得不到的技巧。虽然王青松说自己不是一个天才,但身边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天生的学霸。高中毕业后,王青松就进入了当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这个岗位的需要,王青松必须记住很多繁复枯燥的数据、电话号码。不过,正是因为记忆这些号码的过程,锻炼了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后来教导学生时,他还说:“在正确的时间记忆是最快速的。”王青松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在高考正式恢复后,一举考入了北京大学。进入学校的他,在众多优秀学生中也十分亮眼。王青松一直都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班级的优秀干部,同学们的好榜样。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王青松每天穿戴整齐,西装革履地进出学校和工作单位,尽管回到寝室已经脱下了西服,但如果要回教室,他还会重新穿戴好。王青松的好友们都对他十分敬佩,生怕哪一点“侮辱”了王青松。大学毕业的王青松留校任教,迷恋养生的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了专门的“养生班”。尽管课程会收每名学生10元的听课费,但每次“养生课”开课,王青松的班级都座无虚席。“养生课”的开设,不仅让他收获了财富,还收获了爱情。王青松在他的学生中邂逅了他的妻子张梅。但是这位天生的学霸也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他两次参加北大的博士生考试,每一次都是考试成绩中的第一名,但他两次都被学校拒之门外,而且两次都不知道是何原因。无故被拒,不明所以的王青松感到失望,难以振作。这次经历是他对世俗社会感到厌烦的开始,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归隐田园也是“逃避现实”考博失败的王青松,不再是学校顶尖的存在。巨大的落差让他难以接受,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与此同时,同样留校任教的妻子张梅勤恳讲学多年,但一直没有被评为讲师。失意落寞的夫妻两对世俗的厌烦日益增加,最后选择了归隐田园。从1994年开始,他们过着半耕半工的生活,但这样令他们疲于奔波,疲于人情往来。最后,2000年,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和朋友的资助,花了20万左右买下了2500亩耕地50年的使用权,开始了他们的原始农耕生活。现在以农家乐作为主题的活动已经很普遍了,不少人会通过劳作释放压力。但王青松把劳作看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他归隐的地方没有网络,没有生活日用品,甚至没有电,一切都是原始的。他和妻子张梅洗衣服、洗澡用的都是草木灰、皂角,由于清洁力度不够,他们两人看起来脏兮兮的。然而,他们对世俗的厌烦并没有因为田园生活的快乐而减少,反而愈加严重。2500亩地光靠夫妻两人忙不过来,王青松就雇佣了十几个农家汉子。在王青松眼里,这些为他干活的农民从世俗中来,身上就带着世俗的“肮脏”。王青松不为这些农民提供住宿,让他们每天完工后就回到自己家。他甚至认为,前三年不应该为这些农民提供薪酬,因为他们的到来“污染”了自己的“桃源”。王青松对外来人员的抵触不仅如此,他甚至不允许自己的亲人、朋友来探望。即使他们来了,王青松也会要求他们在园子几百米外下车,走路过来。就连妻子张梅生产的时候,王青松都没有带她去医院,或请来医生,是王青松亲自为张梅接生。王青松作为一个北大学霸,他的知识面果然很广阔。他们的儿子王小宇来到这个世界后,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牛羊,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一家三口在这里开垦他们的天地。他们栽种了苹果、杏树、桃树,还养了一群黄牛、黑山羊,以及各种粮食。王青松认为他的农田已经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生物系统。王青松不愧是一名学霸,能将涉及气候、植物、动物的农业生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是一切生产活动都需要钱来支撑,这二十几年的农耕生活,让他们入不敷出,王青松考虑到了回归社会的问题。王青松逃避现实这么多年,当积蓄用完之后,才从“桃花源”中梦醒。王青松的回归2011年,脱离尘世17年的王青松,在考虑到儿子的未来时,第一次动了回归社会的想法。同样的年纪,其他孩子已经见识了手机、汽车甚至飞机,而王小宇连山外都没有去过。王青松自认为他和张梅为他提供了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教会了王小宇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还在农耕中教他摔跤,锻炼了体魄,但却挡不住孩子的好奇。王青松开始觉得,应该考虑孩子对外界的看法,这样直接剥夺孩子进入社会的行为或许是不恰当的。在山中生活的27年里,一家三口一共花费了350多万。要想继续在山中生活,必须出世赚钱。王青松远离社会的几十年里,种植了大量蔬菜,他打算将这些他亲手除草、施肥的有机蔬菜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几倍卖出去。如果平常人脱离社会二十几年,乍一入世,一定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但王青松十分淡然,甚至很自信,他说他要写一本书,一本必定会拿诺贝尔奖的书。他的好友唐师曾成了他了解当今世界的途径。尽管王青松见识到了科学成果的神奇,现代社会的繁华,却还是固执地要在出世三年后回到他的“桃花源”。王青松追求他的田园生活,远离这个他认为“污浊”的社会,坚持原始的勇气值得佩服。但王青松同时也是一位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位人民教师,因为一点挫折,就逃离了社会,逃离了他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王青松对世俗再“洁癖”,也要为孩子的学业、未来、家庭的生计考虑。看似17年的田园生活已经让他割舍了一切,但社会并没有因为他的逃避而消失。如今,他靠自己琢磨出的有机蔬菜种植等农业实践知识,也算是他归隐后对社会的贡献吧。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