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2019年985大学会招收多少人?保研和考研各自录取多少人?懂得爱

考研:2019年985大学会招收多少人?保研和考研各自录取多少人?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根据全国研究生招收情况来看,最近几年,每年人数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不过增加人数比较有限,一般增加两三万人。预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收人数大约为65万左右。不过,39所985大学,招收的总人数几乎保持不变,增加的招生名额,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增了硕士点的普通大学里面。2019年985大学总共会招收多少人?由于2019年相对于2018年,985大学招收总人数几乎保持不变,按照2018年的考研录取数据来看,经过小编的粗略统计,所有的39所985高校,2019年招收的研究生总计大约有13~15万人。不过,这个数据包含保研和考研录取的总人数。保研和考研各自录取多少人?我们来看看985大学的保研情况。上面表格是2018年985大学的保研录取率的大致情况,其中,有部分985名校没有公布数据,比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不过,可以合理推测,清华的保研率应大致与北大差不多,超过50%;而哈工大等名校的保研率应在30%左右。对985大学这个群体总体来看,粗略计算,2019年的保研率大致在30%左右。所以,计算下来,2019年,通过保研录取的人数大约为4~5万人,而考研而被录取的人数大约为9~10万人。2019年预计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而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985学生不到10万人,这个难度确实很大。不过,只要合理选择专业,避开很热门的专业,即便是985大学,考研也是很有机会成功的。如果你是考研学子,你今年报考的是985大学吗?如果你打算将来考研,你打算报考985大学吗

梦差人

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

2018年的考研,现在基本处于尾声的阶段,多数人已经获得了最后的结果,无论成败,能经历一番考研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一种有价值的历练。下面小编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对2018年考研进行一番盘点,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准备参加2019年考研的学子。欢迎大家关注:考研大家。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好奇心,想知道这个数据。但其实,这个问题通常没有准确数据,因为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做这个统计,其他机构似乎也没人去做这样的统计,因为统计起来很繁琐。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上,教育部在划定国家线的时候,针对总体的考生情况及不同的13个大类学科,是有一个大致的数据的,在所划的国家线之上的人数,要能基本保证满足全国总体的招生规模,并基本满足各个大的学科的招生计划,所以通常上国家线的人数会比这些计划人数大约超出20%~30%。因为很多学校的进复试和最终录取的比例就是1.2:1或者稍微高于这个比例,小部分专业会明显高于这个比例,比如会计专硕通常是1.5:1,甚至更高。如果以此为“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估算了。根据国家统计局之前发布的2017的统计公报,在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共计80.5万,但这个数据包括博士生和硕士推免生,所以需要扣除大约8万博士生和大约12万硕士推免生,也就是说,2017年大约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招收了硕士研究生60万左右。这个数据既包含全日制,也包含非全日制。根据我的估算,非全日制大约有10万人,所以通过考研招收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大约是50万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预计2018年的招生人数略有上浮,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招收55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大约招收10万人左右,基本没有变化。再按照上面的“理论基础”,考虑到有部分人虽然上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参与调剂,所以,需要分别上浮30%为上国家线的粗略人数,即上浮的系数选取为1.3。所以,最终估算数据是:2018年考研上了国家线的全日制考生大约为55*1.3=71.5万人;若加上非全日制的上线人数,则总体考研上国家线的人数大约为65*1.3=84.5万人。当然,这个数据比较粗略,可供大家参考。而且,报考全日制的上线71.5万,整体上线84.5万,虽然看起来数据很大,但相对全国报考的238万人来看,并不大,这也反映了:考研,确实具有不小的难度!这就是小编对今年考研上国家线人数的的粗略估算,你怎么看呢?

战记

历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及分析(1994-2020)

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从165万人递增到了290万人,但研究生录取人数才从57万增长到70万,报录比逐年都在增加。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上升,考研热度仍然不减。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15年出现短暂负增长后,自201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尤其是近2年,增长显著。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但是考录比率仍与过去几年差不多,说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录取率有所提高,小编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考生自己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文都网校小编总结了几点原因,如下:1.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考生对专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据教育部文件,今后招生政策将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3.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逐年升高,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应届生、往届生加入了考研队伍。以上就是文都网校考研小编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情况,简单做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考研资讯,你记得关注文都网校哦!

鸳鸯剑

2021考研招生人数突破110万,很多专业快要“饱和”,考生要谨慎

文/小琦说教育在如今这个社会,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很难,想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难上加难了!而且现在就连一些本科生都出现就业难的问题,让很多学子都对就业失去了信心。最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贬值”的这个话题层出不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因为我国现在过于重视教育这方面的资源,所以在全国各地相继都建立起了多所高校,而且很多高校都实行大规模的扩招。换句话说,只要你的成绩不是很差的话,那么就可以在高考的时候成功考上大学,就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了。“福兮祸所依”,虽然大学生整体增多,提升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但是学生们多,社会的岗位可不多,这个时候大学生就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开始关注“铁饭碗”的岗位或者是考研提升学历这条路!据爆料称,2021年我国的考研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10万,照这样下去,很多专业都已经快要呈现“饱和”状态,是不适合考生们进行报考,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2021考研招生人数突破110万,很多专业已经快要“饱和”,考生要谨慎工学其中工学的招生人数是遥遥领先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它下面所有的专业都已经增加到了10万人左右。不过这也侧面证明这个专业比较火爆,首先工学的这门专业学起来很容易,相对于其他学科一点都不复杂;另一方面则是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研究生毕业每个月的薪资都可以过完,而且上岸的几率也是很高的。历史学历史学和工学可谓是两个极端,如果说工学在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那么历史学就是相反的,所以这个专业并没有扩招太多,仍然是比较冷门的专业,甚至已经几近“饱和”的状态。很多研究生毕业都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哪些考研专业就业率高,前景好,适合报考?计算机科技与技术最近几年网络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迈入到了网络时代,很多人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这个东西,所以连带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都跟着吃香,现在我国非常需要这些专业的人才。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主要就是学习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后可以从事关于计算机的行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在一线城市当软件开发工程师,或者是做信息管理恩怨,这些都是就业前景很好的行业,适合考研学子报考。机械自动化这个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关于机械行业这方面的恩彩,目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一个行业,雨后可以在工业生产一线的领域内从事机械制造这方面的设计,或者是直接搞科研开发。大概月薪可以高达一万左右,一线城市将会更多一些。通信工程可别小瞧这个行业,可以在通信工程这个领域内从事工作是很牛的,它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学科。将来可以到不对,或者是铁路方面从事相应的工作。考研对于学生来说有哪些好处?知识水平达到巅峰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提升你的知识水平,很多人都觉得高考就是我们的巅峰水平,但其实不安,等你到了大学之后,还是会混的。而在你考研的时候,你会为了考研而专门复习,这个时候你的专业知识水平就会达到巅峰。人脉圈广在你读研的过程中,会结识导师,还有更多的优秀学子,这样你的人脉圈就会提升质量,而且等你进入到社会,你的人脉是很强的。学会自律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生活都是混乱的,懵的,但是当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就会非常自律的生活,每天保持良好睡眠,而且还需要时刻都在准备论文计划,这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自律能力的,所以考研是可以让你学会自律的。写给读者的话:当你进入到社会之后,你是会发现其实学历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你的内涵提升,而且还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让你优先被录取,这些好处都是专业和本科学生所没有的。所以大家最好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人生变得快乐。你还知道哪些考研专业已经饱和了呢?欢迎屏幕下方留言随时补充哦!

丰山犬

2019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报录比数据统计、分析,很值得一看!

上海财经大学提及金融财经类名校,人们首先便想到两财一贸 ,即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考研是一场信息战,除了院校和专业信息之外,报录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报考专业竞争情况。近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硕士生招生各专业报考复试录取情况出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海财经的报录比信息,一起看看上财每个专业的报考情况和录取情况吧~希望上海财经大学上述考研数据对广大考研的同学们有用哦!(来源:中财蹦豆综合自上海财经大学)

巨无霸

中国人民大学公布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截至目前人数已达2万人!

2021年考研正式报名时间是从10月10号到10月31号,截止到今天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考研报名。而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也公布了2021年报考该校的总人数,这一点对于报考该校的考生来说非常具有参考意义,因为有很多学校都是不公布这些数据的。根据公布的数据,截止到10月20号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9863人。从目前数据来看,今年有非常多的学院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人,而比较热门的方向报考人数甚至达到了3400多人。比如经济学院报考人数达到了1348人,其中学硕报考人数934人,专硕报考人数414人,再比如财政金融学院的报考人数达到了1877人,学硕报考人数213人,专硕报考人数达到了1664人。而报考人数最多的是法学院总人数已经达到了3427人,其中报考学硕的人数已经有1219人,专硕2208人。除了上面提到的经济学院和法学院,其中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报考人数也都突破了1000人,比如商学院的报考人数达到了2250人,公共管理学院的报考人数达到了1233人,总报考人数为19863人,已经接近2万人了。目前距离考研正式报名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突破2万人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事实上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23800余人,所以今年的报考人数应该还会更多,预计最后会达到2.5万人或更多。面对如此多的报考人数,那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计划招生多少人呢?从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一共计划招收约4400人,这其中还有约1000人的非全日制招生名额,也就是说全日制的招生名额实际上只有3400余人。我们就按照4400人来计算,报名人数按照2万人来计算,总体的报录比为4.545:1。也就是说每4.5个人中有一个人可以考上。这里还只是保守估计,最终的报名人数肯定不止2万人,如果按2.5万人来计算最终的报录比就是5.68:1。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知名高校,竞争程度肯定非常激烈,接近5.68的报录比还只是平均数,一些热门专业的报录比肯定还会更多,可能达到20:1,30:1或更多。对于考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至少对考研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但是也不要被这个数据吓倒,就算只招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你呢?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世丧道矣

2019金融专硕考研:全方位直击金融专硕考研院校

金融学一直是考研报考热门中的热门,同时也是跨专业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主要培养具有坚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较高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现代计量分析手段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前沿发展,又能密切联系中国的实践,具备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可以适应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中国教育在线选取了关于金融专硕考研的一些实用建议,希望能减少大家备考途中的困惑。一、金融学硕与专硕的区别:1、专硕更注重实际操作理论,学硕更加偏重理论研究。2、专硕大多说是两年,学硕一般是三年,具体看学校。3、专硕学费贵,学硕便宜一些。4、专硕是有两个导师,社会导师和理论导师,第一年是理论学习,第二年是跟着导师外出实践。5、学硕可以直博,专硕必须要考,不过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申请制。6、专硕一般考英语二,目前处于发展趋势,专硕名额一般扩招,学硕缩减。二、法律硕士vs司法考试能不能同时报考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法律专硕择校指南,并解答一下困扰各位法律专硕考生备考的常见问题。因为考试时间相近,不少同学在准备考研的同时也要准备司法考试,那么这两个考试究竟能不能同时准备呢?从考试科目来看,法律硕士考试主要考察专业基础课(刑法、民法)、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而司法考试考试的科目则比较复杂: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试卷四:实例分析、司法文书、论述。所以其实是可以同时备考这两个考试的,而且,从对专业课上的要求来说,司法考试对于专业课的要求更高,更深,所以并不影响考研的复习。三、择校建议地域方面,尽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这类地区金融企业众多,其次选择省会城市;校内资源方面,要注重导师在金融行业的地位以及优质的校友资源,这些对个人发展特别重要。金融专硕报考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海地区比较好考上的院校有偏冷门的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考396并且招生规模较大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地区的院校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相对好考的211/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冷门院校:总体来说,金融专硕比较好考上的学校集中在偏远地区或者一些冷门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院校。举例来说,理工类院校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等。不过这些学校往往招生人数不多,能查到的信息较少,需要下一番功夫来搜集资料。非211/985的院校:非211/985的院校中除了东北财经大学以及一些热门地区的学校都还算相对好考一些。比如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等,这些学校的金融专硕就业也比较好。东北财经大学虽然不是211,但是其知名度和认可度并不比211差,所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江西财经大学在非211财经院校中仅次于东北财经大学。竞争激烈的著名院校大体来说这些院校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北大光华、上交高金、北大CCER、北大汇丰、清华经管、复旦经院、复旦管院、上交安泰、北大经院。第二梯队五道口、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三梯队中央财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第四梯队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四、个人实力这里的个人实力一是指个人的学习能力,肯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考研究生的动机和欲望在专业排名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此外,这里的个人能力还指个人的经济能力,此时就要多去了解自己目标院校的学费学制,有些高校的学费还是不菲的,经济条件有限的同学还需三思。五、筛选条件在此除了要考虑初试的难度之外,还要了解各校复试的方案,根据复试参考书、复试比例,多了解各院校报录比,谨慎选择。总体上来说,金融专硕的竞争日趋激烈,跨考生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客观地评估自身实力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院校河南中公考研将为大家及时提供相关资讯。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你还可以关注:河南中公考研考研菌大大,会及时提供福利给大家。同时,河南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李尚

想考985名校金融硕士,这6点必须知道,关乎你未来发展!

考研金融专业有多热门,竞争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随随便便报个金融学,未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报金融学,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一、不要轻信难度排名考研专业难度排名、学校难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许就会用这些排名作为报考指导。其实每个学校的难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征的。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觉得掉了一层皮。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学校的培育方向能否与本人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二、学校名气越大越好在金融这一行,学校的要素有时以至大于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秀教员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假如本人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能够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三、高校就业侧重点不同由于本身定位及历史缘由,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途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讨,而光华则更注重商业研讨;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四、择校择专业眼界放宽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征的金融信息专业,招不够的时候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开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开展得十分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讨生院、社科院研讨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讨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征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固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择校择专业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由于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拟冷门的研讨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时分去挤金融的阳关道,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五、校友是第一手资源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迸发式开展所构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乡友情。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互相协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以至在某种水平上能够以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生长的必修课,由于你的实习以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步构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六、金融读研≠高薪金融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而且大券商还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妥但薪水更低。所以,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别梦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人兽战

考研招生人数最多的5个省市,最好的读研资源也在这里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有些地区的985和211高校高达几十所,而有些地区211高校仅有一所,这也就导致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实力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对于考研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教育资源,虽然大家考研择校有的选择了985、有的选择了211、也有的选择了普本,但是本质上来讲同学们都是为了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深造”顾名思义就是要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考研研究生招生最多的5个地方由于2020年的招生数据各高校还没有公布完毕,因此有关2020年各省份和地区研究生招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官方数据,但是2019年的数据已经统计完毕。而每年的各省份高校的招生名额基本上都是同比变化的,所以2019年的数据也是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总计916503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907270人,科研机构招生9233人,招生人数排行前5的分别是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北京北京以招生132582人排名第一;江苏省以招生73536人排名第二;上海紧随其后,以招生67488人位列第三;排名第四的是湖北省,招生人数是54466;第五名是陕西省,招生人数为48195。看到排名前五的城市和地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细心的同学很容易想起一点,北京、上海、湖北、南京、西安这5座城市不正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教育大市吗?事实确实如此,这5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南京最好的读研资源都在这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那么教育实力较为强大的省市也就那么几个,一提到教育大省、教育强市我们最先想到的城市正是这几个,而这5个省市也用考研招生数据向我们述说了这一个事实。2019全国研究生招生共计916503人,北京、上海、江苏、湖北、陕西这5各省市招生人数共计376267人,占据全国招生人数的41.1%。占比超过百分之四十多,这是相当恐怖的,这说明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而这5个省市处于分化的顶端,具有最好的读研(也是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名校的数量也是读研资源的指标之一。北京具有26所985、211高校;江苏共有11所985、211高校;上海具有10所985、211高校;西安具有8所985、211高校;湖北具有7所985、211高校。它们所拥有的的读研资源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基本上占据了全国最好的读研资源。西安城市应该是考研择校的依据之一考过研的同学都知道,想要选择一个高质量的目标院校,就要参考多个因素,例如高校的报录比、高校的专业实力、自己的专业兴趣、未来规划等,这其中城市是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并且对同学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简单的来讲“城市”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城市的背后代表着资源。考研和读研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发展资源、工作资源、社交资源等等这些都是隐藏在城市的背后。这些资源才是一个考研生应该看到的,毕竟谁读研还不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呢?如果你非说自己考研、读研是为了诗和远方,那你赢了。因此大部分同学考研的时候,都需要把城市因素考虑在内。考研备考总结招生人数最多的5个省市,是具有最好的读研资源的地方,也是最值得同学们考研选择的地方。要知道教育资源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日能完成的,时至今日能稳稳占据教育大省、教育大市名称的5个省市都是名副其实的。还有一点,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个“鄙视链”,本质上讲其实不是鄙视链,只不过用这个词更容易让大家体会其中的感觉。举个例子,你从北京上海教育出来的毕业生去其他城市就业和发展可能没有什么阻碍,但是你从其他城市毕业去往北京上海就会有一定的就业和发展难度。考研面向的是未来你觉得教育大省、教育大市的名称名副其实吗?考研是不是应该去往这些教育资源比较强的地区?欢迎在下方评论或者留言!

氪星石

从“质疑北大闹剧”看考研招生计划,考研报名弄清楚这个很重要

近日,在某乎上有一位初试总分第2(专业课第1)的朋友在北京大学考研复试之中,名次滑落至第3位被淘汰,心中存疑求助网友,结果证实北京大学招生工作无任何问题。其中这位复试被刷网友的最大疑惑在于招生计划是招6人(含3推免),变成了招6人(含4推免),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名额被推免生占了,是否存在招生欺诈。那么到底这种招生人数更改是不是合理呢?首先在招生简章公布之时附带的会有一份当年的招生目录,目录中的各专业招生人数都是基于上一年的招生情况暂定,一般高校都会注明招生目录仅供参考之类的字样,毕竟明年具体招生人数存在变数(比如导师有工作变动,或者赶上扩招),大家请记住,招生目录中的招生人数只能当作参考!而北京大学的招生目录一般写了“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请注意,那个实际接收的推免生人数(每年会在10月份前后发布,各校存在差异)!一般在研招目录之中会注明推免人数,但是此时的推免人数只是计划推免人数,比如在推免生中发现了几个好苗子,那么推免人数是可以增加的,最终公布的推免生名单才基本上可以算作参考!此位北大失意者就是没有注意北大公布的推免名单(4人)的信息,因为推免工作基本上在考研最终确认前面进行,所以在报考前一定要关注实际的推免人数,尤其是名校现在基本上都是以推免生为主,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否则像报考天津某知名大学计算机那只能当炮灰(只留一个象征性统招名额),这个锅只能考生自己背了!另外一个关于招生计划的参考就是教育部研招网,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拟招生人数确实是3人(不含推免)!这个就有点膈应人了,因为在下面备注了一行小字“本系统数据由各招生单位上报,如有疑问请咨询相关招生单位。”其性质和仅供参考没什么区别。我大概对比了下几个学校的扩招前后信息,发现研招网的数据严重滞后,所以参考价值极其有限。那么关于招生人数是不是就无踪可循了?考生在报考前参考价值最大的就是往年的招生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以及复试差额比例等信息!比如哈尔滨某校今年多个院系专业实现了等额复试,即使略微超过等额的都是照单全收,这类高校就值得报考!另外比如宁夏某大学,摆明了专收调剂,那么大家如果执意报考,那么就报一个初试专业课给分高的院校再调剂吧。同样是扩招,某些院校会把名额全部给第一志愿考生,有的院校则会全部用来调剂,高校良心只能自己体会了!如果说你考研真心是为了做学问搞研究,那么那种动辄一个专业几百个人的院校还是慎入,看一看究竟有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来匹配,寥寥无几的副教授带着几百个专硕那注定只能是放养式管理了,其培养质量可想而知。考研跟高考差别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场信息战!不像高考,你考了多少分基本上能确定进入哪个层次的大学,考研的报考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要超过你的努力,因为初试只是一个敲门砖而已,复试才是真正的门槛!这位考生对北大的质疑虽然只是一场无处宣泄的闹剧,但是也反映了考研招生的混乱之处,就连最起码的招生计划都存在朝令夕改的风险,而高校或许会拿着“宁缺毋滥”来搪塞,这个锅不应该让考生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