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随着每年有源源不断的人流加入,研究生备考战队也不断壮大。考研小伙伴们越来越不孤单的同时,竞争力更是年年上涨。大家考研的目的无非两种,一种是想让自己在学术界有更深的造诣;另外一种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学历有所提升,为以后找工作能够有更多的选择。那么对于属于后者的小伙伴们来说,如果选择了一个招录比相对较高的专业和高校,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了很多。北京大学,在高校如林的中国大地上,与清华一直盘踞龙头,同时也是每个人小时的凌云壮志。这所学校,感觉离我们挺遥远,毕竟分数线是我们遥不可及的,能上的都是天之骄子。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北大里面也有一些专业并没那么难考,尤其在招录研究生的时候,报考难度相比其他专业可以说是极低的。因此,这对于只追求学历的考研小伙伴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好啦,废话不多说,小编这就给大家一一介绍这四个专业。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结构、成因、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同的学科分类,综合性的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近四年北京大学的自然地理专业的考研复试线依次为:2019年为31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5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8年为31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5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7年为32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6年为31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5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二、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相当有意义,本质上是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主要是培养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对社会人口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的专门人才。近四年北京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考研复试线依次为:2019年为32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5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8年为32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7年为31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6年为330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三、古生物古生物学科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利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来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同时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绝灭和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古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及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能力的专门型人才。关于北大的古生物学专业的考研复试线,小编找了一下午都毫无结果。毕竟这个专业报的人实在太少,之前还出现过“六代单传”的情况,每年只有一个学生就读,9年间总共6个学生。大家如果报考这个专业,只要能过基本分数线,被录上一般都毫无疑问。四、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主要是通过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三者的理论方法,来研究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近四年北京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考研复试线依次为:2019年为345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8年为345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7年为345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2016年为345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50分,两门专业课为90分。以上四个专业的普及就到此结束啦,如果还想听小编普及其他高校或专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你们的点赞和留言是小编文涌如泉的动力!(小声:如果能把我安排到你的关注里,小编睡着了都会笑醒的)。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9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比之去年增长了37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38万人。人数如此众多的情况下,是迄今为止考研最难的一年。有学者猜测,2020年预计将会更高。随着人们对于学历的追求,“考研热”的上升,考研成了一件难度越来越大的事情。对于纯粹追求一个学历的人来说,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专业考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最容易上北大的四个研究生专业,性价比都非常高,选择考的基本都考上了。一、自然地理专业自然地理其实一门比较有意思的专业,注重实地考察与数据的收集分析整合利用,偏理科。考研的方向比较多,考研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也是结合自然地理的某一部门进行研究,或结合生态、环境科学、地质等相近学科进行更深入研究。二、社会工作专业许多人可能会对这个专业感到些许陌生,社会工作是一个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帮助案主提高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专业。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专业人员伦理守则,专业理论支撑,专业文化以及良好的社会影响。对口的工作就是在社工机构做专业社工,目前在东南沿海比较好一点,发展最好的是香港,月薪上万。有些地区的民政部人事司要求只接受社工硕士,所以考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三、古生物专业古生物专业属于北大元培学院,在2010年还出现过只有一名学生的情况,原因是因为很少人报考。最近几年国内古生物领域读研究生门槛并不高,毕竟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南古所北古所和若干高校都是不错的去向,想学无脊椎和古植物的话显然南古是比北古更好的选择。四、教育经济管理专业这个是个偏门学科,下设在北大的教育学院里面,许多同学都是跨考进来的。但学术上是有热点的。而且因为是交叉学科,由于这个特殊性,设立这个学科的部分高校为了接受生源会减低一定难度,比如不用考数学,对于数学渣而言是个稳中有升的考研选择。关于以后的就业,在银行和公务员以及高校行政系统挺吃香的。
一、 自我介绍我想写下这段故事,成功者会觉得它冗长,而失败者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共鸣,但是我想写下来,给自己一个交代,我终于能平静地、悲悯地坐下来回想,我的大学四年,我究竟有多平庸,多无用,(如果不是今年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在此之前,)我可以铁定地说我怕是“一无是处”,哪怕从此之后还是如此,这也是难料的事。班级竞选班干部时我照例落选;辅导员和导师从不记得我的名字,而且总是对着我喊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这无可指摘,因为我就是那么平凡地让人过目便忘,而且从没处得好与老师的关系);成绩最差时班级排名为60多名;大学期间从没拿过省级、更别说全国性的大奖,但这不意味着我不在乎,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一直是我的渴望,只是从未因我的不着边际的幻想而实现过。 大三是人生的一个十个路口,它逼着你直面眼前的路,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清醒。以后的生活究竟应该怎么过,或许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排除了就业(没有光鲜的履历和实践经验)、考公(对从政有所恐惧),我仿佛就只有考研可选。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考研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是最合适当时迷茫、不甘的人的选择。当我对庸庸碌碌的大学生活感到后悔时,我就拼命地想重来一次,考研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别无选择,差点被生活拧断脖子,请记得一定好好过大学四年的生活,越努力才越有选择的机会,更努力是为了以后更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逼迫。没错,我的确很差,但这不代表我不能拥有梦想,我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我的生活。对所有追梦少年所经历的委屈与不甘,我想说我懂,而且为你祝福。来自边缘城市普通二本高校的我,凭着一腔热血向着心中的殿堂,我感动了自己,也说服了别人。二、初试准备我从2018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因为只有8个月的时间,我不敢怠慢,从开始的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犹在眼眸。我的分数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121,英语69,政治总73,只是一个能进复试的分数,因为我也存在诸多失误,所以会期待同学们少走弯路。如果不是复试逆袭,也恐无缘与诸兄相见 。我始终记得七年前看到的这句话,白岩松对他的儿子说“孩子,我不是不准你哭,只是不要哭早了,哭,太耽误事了”。考研期间谁人也难免有崩溃之时,但是亲爱的你请把委屈放在心间,这不是残忍,而是面对残忍的必修课,“哭”等到你成功的那天吧,先做好手边的事,一步一步向你的目标接近,我期待看到你喜极而泣的那天。三、复试逆袭①我个人是个比较注重礼貌的人,这也让我在考研路上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心希望你们在考研路上走得顺利一些。②不要发语音,尽量把问题用文字表述清楚;不要发多条消息(这让人有压迫感),尽量用一条消息(可以很长)把问题表述清楚,把问题列出来,末了可以加上一句“前辈,您有空吗?”
北大是我国最知名的院校之一,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气,虽然有很多人想去北大读书,但北大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因及其低的录取率让北大这所大学愈发的神秘,无独有偶,在某论坛却出现了不为人知的一幕,一名北大研究生大倒苦水,看起来较为伤感。我是考研上北大的,本科是二本,但我从不说自己是北大的,因为北大只认本科校友,读研的三年里,即使是研究生在同一个实验室,考研的跟考研的在一起玩,土著和土著在一起玩,北大土著从来不跟我们交流,后来我才发现我在他们微信分组里的北大同学只有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都不算在内。这便是该研究生的原文。从文中可以看出楼主在北大求学过程并不愉快,反而有些伤感,原因是被本校的同学另眼相待,滋味不好受,其实像楼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这也不能以偏概全,这样的例子在哪都存在针对楼主的感叹,部分网友如此表示:我非常赞同楼主,当时我高中发小从南开考入北大直博,刚进去的时候他跟我抱怨,他们导师对于外校来的和本校保研的区别对待,而外校的,二本和重本又区别对待,他是化学专业的,导致他最后从北大退学,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正准备去加州理大读博:很正常,考研的去tb都没用,不是第一学历:好学校都看土著,不是只有北大这样:学生,导师这样,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优越的道德缺失同时也有网友站在理性的态度看问题,觉得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他是这样认为的:北京本地读北大和外地读北大区别开来比较合理~楼主算了何必在意,混社会讲的是实力,我身边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同事,而我就一普通烂本,那又怎么样,技术是谁对听谁的,不是谁学校牛逼就听谁的:北大清华等名校比社会上复杂黑暗的多,农村人小地方的人根本适应不了。还有某网友列出搜狐老板张朝阳的经历:张朝阳在麻省也被歧视,美女都不理他,才回国创业的,现在不照样好好的,这样的现象很正常,说是说人人平等,我觉得做不到人人平等,正所谓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说不定之前嘲笑你的人都在为你打工。显然楼主是被该校的学生刺激了,才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看开来也很正常,是人都会攀比,毕竟生活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对于北大研究生被本校学生歧视,读者怎么看待这事?
大家好,作为一个平凡农村人来说,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高考,第二条是考研。如果高考失利,那么你还可以努努力去拼一把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但是即便是北大的研究生,却也会因为第一学历而往往被HR拒绝,那么为何在招聘过程中,HR更看重第一学历呢?第一,本科生和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差距本科生期间几乎是本专业的所有内容都要学,而且学习的难度虽然不比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要深,但是课程内容却十分的扎实,其实论难度来说,高考的难度是比研究生的难度要大,而且相对来说更公平一点。研究生的选拔,在专业课方面,一般是由自己院校的老师进行阅卷,因此并没有非常公开透明,尤其是在面试上,更多的时候是根据考官自身的主观意愿。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考上的研究生确实不如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第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的差距作为一个研究生,你会经常参与各种课题的研究,而本科生参加的是各种比赛以及各种实践活动。那么两者的差别在哪里呢?其实说实话,很多第一专业是二本院校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以后,在和本校研究生进行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己跟不上思路,而且有很多导师也往往觉得二本院校上来的研究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不够过硬。第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有很多大公司非常看重第一专业,985院校的本科生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HR们往往会选择前者,一来是因为本科生的工资要求比研究生的起薪往往要低,但是专业素质和技能却比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要高,因此性价比十分的高。但是请大家放心并不是所有的HR都会看第一学历的,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或者是用机器进行简历筛选的公司来说,研究生的学历往往是一个硬性标准。看完以上,小编不得不再说一句,即便有些公司更看重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胜过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学历越高意味着你毕业后的优势更大,起薪也会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国企公司来说,学历几乎决定着你的晋升,有些本科生毕业的人才几乎没有升职机会。如果大家有机会还是能够希望大家能够考研,祝这次考研大家能够成功上岸,砥砺前行!
北大研究生:考研并没有那么难,做到这3点,北大、清华不是梦高中时代,很多人,认为考个大学就很难,更别提985、211这种双一流序列的大学啦,能够考上这种学校的高中生,绝对在学校里面属于“学霸”级别的,至少可以在学校里面算的上翘楚啦,笔者的高中时代人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成功跨过高考这道坎,来到大学校园里面,原本认为,考、考、考不存在啦,结果现实给了自己当头一棒,迎接自己的是,各种专业课的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这些还不算什么,真正有挑战性的是这个研究生考试。原本就对考试有畏惧感的自己,在考研这条路上,通过种种考验,经历过这一切后,成功登录,对考研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笔者分享给大家,考研备考路上的3条,行之有效的考研“小决招”,供已经在考研路上或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们参考。复习节奏要适度就像小娃娃学习走路一样,第一步永远不要迈太大,首先要学会走,然后在跑,否则的话,特别容易摔跟头,而且会摔的特别惨,但这样的道理,即便给小孩讲了,他们也不会明白,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过之后,才能够自己说服自己,下次不要走太快,考研路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千万记住不要急于求成,否则的话,很容易事倍功半,最终得不偿失,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弥补,笔者当初,就经历过这种事情,一开始对考研信心满满,感觉各种课业还都可以应对,考研也是个小意思。所以在复习英语,这一块上面,本来基础就不是很好,步子还迈的特别大,没有把握好复习的节奏,结果导致,到了后期,模拟考试时,出现了特别多的问题,最后耗费了很长时间,在把这一块弥补回来。复习节奏一定要适度。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非常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同样在考研上面也是如此,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对自己后面阶段的复习任务的一种保障,很多大学生在考研这条路上,很容易犯时间性的错误,前期时间比较空余,什么时候都选择性的推到后面去完成,这样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时间的影响,从而让自己心情受到影响,另外一块,还有一小部分人,会选择前期紧张,后期宽松的策略,这种相对来讲,也不是很好,后期时间宽松的话,也容易让一个人感觉到无所事事,心情迫切的感觉,所以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尊重每一个人考研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无论现在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现在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典型人性格的代表。所以趁现在,把自己的心态放正,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未来终究会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成绩。985、211这种双一流大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只要自己肯想,肯付诸于实际行动。相信未来,终究会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锦绣山河”。
又是一年考研复试时,距离我堂妹考研已经过去了三年。今年对于考研生来说是个绝大的考验,战线奇长,成绩发布奇慢,复试方式都迟迟未定,扩招了国家线反而看涨,考研人数也史无前例的多,留给学生调剂的时间也大大缩水,大概除了高三学生,没有比今年考研更惨的了。不过当你备受煎熬的时候,不要忘了,你永远不是一个人。不如说说我那从双非考上北大的妹妹的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妹妹高考考得不算好,刚过一本线,去了一个连211都不是的学校。但是她一向比较努力。在那个混混就能毕业大学,她每年都能拿奖学金,排名也很靠前。系里一直说要给她保研,可堂妹一直没接受,她一直有个清北梦。大三的时候,妹妹决定要放手一搏,考本专业的北大研究生。叔叔婶婶是不懂这些的,女儿要考自然一味支持。我知道双非考北大有多难,所以专门找她谈了一次。英语、政治这些靠努力可以弥补,但专业课,他们学校的教学水平十分够呛。我记得很清楚,妹妹当时说:我想好了,大不了考3年,一定要考上。3年青春换一个梦,我耽误得起。既然她这样说,我就没再劝了,转头买了几本考研英语、考研单词之类的书送给她。不过后来妹妹说,考研英语单词她大二就背完了。大三这年寒假,妹妹去北京上了一个本专业的考研班。一开始叔叔婶婶不让,说她一个女孩子,自己一个人不安全。妹妹说有同学一起去,叔叔才答应了。不过私底下她告诉我,并没有人跟她一起准备考研,唯一的一个同宿舍的死党,在她决定考北大后不久就绝交了。原因是那个女生总是拉着她追剧,逛街,喝奶茶……妹妹觉得实在太浪费时间,推了好多次,就疏远了。那个女孩就在学校里说妹妹的坏话,说她太装,还到处嚷嚷妹妹要考北大研究生,妹妹很恼火,她本来一直保密的,于是就跟朋友绝交了。后来我跟妹妹聊天,她说补习班条件非常差,吃的住的都很差,天冷的死人,都感冒了。不过专业课老师虽然讲课一般,但是知道很多套路,都是学校没教过的。集训班上完,妹妹回学校继续准备考研,当时宿舍里几个姑娘都不理她,妹妹晚上开手电筒拉上帘子复习都会遭到白眼。妹妹白天都在图书馆学习,一泡就是一天。为了怕自己玩手机,她专门买了个老年机,只能接打电话,不能刷微博。期间她崩溃过两次,来找过我倾诉。一次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人失败,周围连个朋友都没有。当时我安慰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她在北大读研,果然交了好朋友,还交了男朋友,不过是校外的。说明不是她人品有问题,只是跟室友不对付。第二次崩溃是因为专业书看不明白,觉得自己好笨,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很用功了,却一直没明显的进步。我妹每天5点起床,学到晚上12点,可有个专业问题就是搞不懂,她很崩溃。我带她吃了顿开封菜,后来过了半个月,她很开心地打电话跟我说最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看不懂的很多专业书能看懂了,要选的专业的老师出的书也能读懂了。我开玩笑说,这大概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越是觉得艰难,越是要坚持,越是坚持,离突破就越近。但很可惜,那时候还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妹妹初试成绩出来了,400多分,全校第一,进了复试。为了省钱,她没去上复试培训班,结果复试完出来就哭了。她说北大的老师问的问题都很难,她进去后血就全涌到脸上,导师当场就说她专业素养不行。她差点在里面就哭了。毫无悬念的,妹妹没考上北大。当然以她的成绩想要调剂是轻而易举的。只是她没接受。第二年,初试对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她住到了北京一个亲戚家,专心准备专业课复试,并且她很聪明地找到了要考的那个导师,也认识了同系的学长学姐。一有机会就去蹭课。第二年考研她还是没报面试培训班,但是因为跟导师熟悉起来了,了解他对专业的要求,也没有陌生感了,复试的时候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了。她考上之后我问她,得偿所愿是怎样一种感受。妹妹说:其实不是没想过放弃,尤其是无论如何努力都搞不懂专业课的时候。那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懒蛤蟆想吃天鹅肉。北大怎么会要这么笨的学生。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感谢,她真的很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如果那时候放弃了,现在的她就不会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考研对于年轻人最大的意义,大概就是使其认清自己,知道自己能有多拼。毕竟,出了社会,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拼搏了。
清华北大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名校,是众多高考生梦寐以求的大学,在国内外各类大学排名中,清华北大往往都能排在中国高校的前两名,因此,清华北大也是中国最难考的两所大学,高考分数需要排在所在省份的前几十名才有机会考上。清华学教育部的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清华北大除了少数几个C类学科外,大部分的学科都在B类及以上,可以说,清华北大绝大部分专业实力都不错,毕业生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是“香饽饽”。那么,清华北大就没有“差专业”吗?实际上,清华北大自己的毕业生最有发言权。北京大学如下图是2019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四个本科专业,分别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等,这其中,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三个专业同样是去年清华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四个专业之三,尤其是化学,连续多年都是清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专业。清华满意度最低专业如下图是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四个本科专业,分别包括政治学与行政学、生物科学、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等,这其中,化学和生物科学同样是去年北大毕业生最不满意的专业(去年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是化学、发育、生物科学和护理学),尤其是就业满意度,将近一半的毕业生打了一颗星。北大毕业生满意度最低专业从清华北大2019年毕业生“最不满意”的专业看,化学连续多年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最不满意的专业,尤其是化学的就业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不够友好,尽管清北的毕业生大多会选择读研,但即使是研究生毕业,化学专业想要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要知道连清华北大毕业生对于化学专业就业的满意度都不高,更别说一些普通大学了,不仅就业率低,而且待遇差,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网络图片除此之外,生物科学专业同样连续多年都是清北毕业生最不满意的专业,生命科学类专业是连续多年的“红牌”专业,就业率相当低,而且从近几年教育部撤销最多的专业中,生物科学专业同样榜上有名,可见,即使是清华北大,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就业同样比较困难,即使就业了,毕业生的满意度也不高。网络图片当然,毕业生对于本校专业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作为高考志愿判断某个专业是否有前景的依据,就如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虽然前些年就业率很低,但最近两年情况有所好转,未来还是相当有前景的。
在我国,很多孩子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上清华北大,因为这两所大学作为百年名校,从建立之初就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和很大的名气,因此这两所大学的考取难度是非常高的,在每个省每年只会录取一百多人,因此很多人在本科的时候并没有进入清华北大的机会。而到了本科的时候,很多人依然以北大清华为目标,认为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也不错,然而其实我国还有3所丝毫不逊色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院,其考取难度非常之高,每年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进去。1、五道口金融学院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觉得这是一所民办的学院,可是当给这个名字加上清华带大学的前缀时,这所大学地位直接上升了很高,其实这所大学不需要清华大学的前缀时,也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这所学院最早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干部进修学院,其被称为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在建立之初就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在六年之后获得了博士生培养的资格。因为有着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教授,再加上我国数所银行的资助,这使得这所学院的实力发展的非常迅速。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为我国培养了数千名硕士和数百名博士。这些金融界的高端人才遍布国内外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等各大金融界的公司和企业之中,其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的哈佛商学院。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这所大学在2011年被清华大学合并,称为了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合并后的学院实力更加的强大,其每年的研究生录取率远远低于清华大学别的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被很多人称为清华中的清华。2、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力在语言类大学中虽然数不错,但是也不是非常强,只能排在语言类大学前五的位置,但是其下的高级翻译学院却是一个实力非常强也非常难考的研究生院。这所学院建立在21世纪初,建立之后没几个月就与日内瓦签约,其在一年之后成立了翻译学位,这也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翻译学位,并且在次年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之后其称为了国际最高等级的会议口译专业教学单位,这个单位全世界只有15所,其在一年之后又有国际数所知名翻译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并且与联合国、欧盟回忆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所学院是大陆唯一被选为国际会议口译的机构,其其联合国以及国际各大会议输送了大量的人才。3、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在中国人民大学原来新闻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新闻学院,这所大学的新闻系在当时全国唯一的新闻重点学科,也从建立到现在的四次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其新闻传播学科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拥有着我国最好的新闻学科。这所学校的硕士专业有4个,分别为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其中新闻学和传播学均是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所以其硕士专业中有一般都是国家级一级学科,因此这所学院的考取难度也非常高,每年只招收不到三十个毕业生。这所新闻学院从建立之初就为我国的新闻行业输送了六七千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说只要是新闻学领域中,都有新闻学院学生的身影。
版主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历史学高校,是每一个历史学考研学子所向往的学府。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当然,考研的难度也是极高的。就在昨天,北京大学照例发布了2019年历史学考研招生目录,(每年9月8号发布新一年的招生目录)这份目录是一份正式的目录,里面包含了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等内容。版主对其一一做一个分析。第一,招生专业,北京大学2019年招收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学研究生。其中,中国史招生方向,相较于去年减少了“礼学与经学”“敦煌吐鲁番文书”等方向,增加了“全球史”“经济史”方向。世界史专业则由原来的三个方向“世界历史”“艺术史”“国际关系史”,变更成现在的5个方向。第二,招生人数,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招生人数为22人,世界史16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而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招生中国史计划为25人、世界史17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从中国史、世界史专业来看,全面缩招,缩招人数为4人。这就使得本来已经竞争压力很大的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难度更上一层楼了。第三,招生考试科目,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考研考试科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62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而2018中国史考试科目为“62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这种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北京大学的历史学考研命题会发生变化呢?版主下面还要说。第四,北京大学除了历史系招收历史学研究生之外,还有考古文博学院和燕京学院,这里面我们需要单独说一下燕京学院。燕京学院招收中国学研究生,包括历史学和考古学,但这并不是为了给考试学生准备的。燕京学院的中国学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所以不会给出考试科目。需要说的是,燕京学院的历史学推免生可能大家并不是熟悉。燕京学堂成立于2014年,原本就是想依托北京大学强大的人文社科实力,汇聚海内外人才。记住,是海内外,所以说,这里招收历史学研究生并不只是针对国内的学生,全世界都有。进这里读研可比近北大历史系读研难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燕京学堂”官网看一下,每一年的每一位新生都会有单独的介绍,(厉害了)大家可以“瞻仰”一下。以上就是版主针对北京大学2019年历史学招生目录的一些分析,总体而言,变化并没有那么大,主要就是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2018年考研分析北京大学2018年历史学考研统招考试中国史录取8人,世界史5人,总共13人,推免生中国史17人,世界史13人,总共录取43人。比招生目录公布的42人,多一人。录取的13人,中国史平均分为394分,世界史平均分为387分。录取平均分,在历史学名校中笑傲群雄,居于绝对的高度。从报考人数来讲,报考人数早已经突破了200人,也就是说报录比早已经突破了10:1。当然,这个报录比肯定无法反应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我们看一下北京大学历年的复试分数线就知道了:2018年 3652017年 3452016年 3802015年 3452014年 3452013年 345从过去六年的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北京大学基本稳定在345分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80分的离谱高分。即使进了复试,竞争压力也极其之高。2018年北京大学复试比例为2:1,也就是说复试比例200%!在复试中,需要淘汰一半人!这种复试压力之恐怖,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2019年考研分析不管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多么大,每年还是有无数学子前赴后继,奔赴前线。所以,版主对于北京大学难度的分析,只是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印象。对于2019年备考北京大学的考生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两件事:第一,考试科目变化会不会影响到考试命题?答案是否定的。北京大学的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名称这几年就没有怎么稳定过,一直在变。2017年是“630历史学基础(中国史)”,2018年就成了“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到了2019年又变成了“662历史学基础9(世界史)”,所以说,考试科目名称一直在变,但从每年的考研真题来看,(主要是题型)变动不大。所以,考生们可以不用担心考试重点、题型会不会变化。第二,招生人数减少,相较于去年,整个招生人数减少了4个。乍一看人数其实并不多,但是要知道,这可是北京大学,少一个招生名额就是一个量级的考研难度,更何况4个。所以不出意外,2019年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将会增加一个量级,特别是中国史专业,一下子少了3人。你猜这三人会不会放到推免生名额中减少??最后,需要提醒一下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的学生,在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新增了一个方向为“全球史”,放在中国史里招生,这里的全球史肯定就不只中国史了。既然招生方向里面包含了“全球史”,(我也不清楚为啥把这个方向放在中国史招生)那么考试的试题中,会不会额外出一些世界史的知识点呢?这个还不清楚。由于考试科目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所以原则上应该不会考察世界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