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保研北大最多的10大高校,第10名竟不是985,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骆驼草

保研北大最多的10大高校,第10名竟不是985,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月秋祝大家财源滚滚、锦鲤附身~社会的不断进步的今天,科技不断发展,但是就业岗位却越来越少。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决定出去打拼积累经验,有的人选择创业闯一闯,而有很大一部分的学子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今想考研上名校又谈何容易呢?进入考研潮流的人呈现几何增长,但是名校的招收名额却止步不前,有的名校例如北京大学,招生名额不增反降,导致了考研上名校的比例在不断地下降。随着名牌大学采用的推免政策,普通考生想要考上名校更是难上加难。月秋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保研去北大的人数最多的10所大学。北京大学去年的数据看来,北大一共通过推免的招生方式从各校招了1884名硕士。其中,北大本校的人数多达662人,稳居第一,超过其他学校甚远。位于第二名的武汉大学,人数仅有58,和第一的距离不小。紧接着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而中山大学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这三所大学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文科的实力更是毋庸置疑,因此进入号称“文科最强”的北大的人数较多,这可是意料之中。第6名是山东大学,山东这个人口大省,一直是人才辈出之地,学霸云集,考入北大的人数也不占少数,推免的名额也很多,有40多人。第7到9名,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同为985的高校,实力都不可小觑,清华大学更是我国最顶尖的高校,有较多的人保研,也是情理之中。中央财经大学第1到第9都是清一色的985高校,而这第10名是中央财经大学,身为一所211大学,竟有30人保研北大。然而普通的211一般只有3个名额左右,中央财经大学竟有10倍之多。但是身为“两贸一财”的高校,实力自然是有的,因此这个结果虽是意料之中,却也是情理之中。北大博雅塔你是否身处这些高校呢?如果是的话,那你可要加油了,毕竟在这些卧虎藏龙的高校,想要得到保研的名额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你在其他高校就读,也不用气馁,即使保研名额少,就算没有保研名额,只要努力,一样有机会进入北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滴水方能穿石,金石尚且可镂,万事功到自然成,不是吗?欢迎留言评论~月秋祝大家心想事成,笑口常开~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

鬼掹脚

近两年保研北京大学深造的学生来自哪些学校?用数据告诉你答案!

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中国学生心中的梦想学府,但是,每年仅有3000人的本科招生数量,再加上人数众多的保送和自主招生计划,使得很多人就算是在高考中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但是仍然和北京大学失之交臂,实在是可惜。但是,对于那些通过高考没有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从现实来看,目前从高校到保送或者考研到北京大学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而且难度相对于高考来说是下降了不少。那么,近两年我国都有哪些学校的本科毕业生顺利保送了北京大学呢?下面我们根据北京大学官网公布信息进行了统计汇总。北京大学共接收2019届硕士和博士推免生共3322人,其中,包括2174名硕士研究生和1148名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生来自于全国173所高校,其中超过95%的学生都来自于双一流工程高校。上表统计了北京大学接收2019届推免生本科毕业院校超过30人以上的学校,一共有22所,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一共有1092名硕博推免生,大约占据了所有推免生的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两所高校保研到北京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00人,特别是武汉大学,近两年保研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均在三位数,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保研大户。通过表格统计情况发现,近两年北京大学保研推免生的本科院校排名还是比较稳定的,比较靠前的高校有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高校。通过两年对比发现,进步比较快的大学有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以上这些学校大多是综合类双一流工程高校,和北京大学的学科设置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推免人数也比较多。第二,清华,复旦,交大,中科大等顶尖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或者保研本校,所以相对来说保研北大的人数会少一些。因此,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思路,选择到表格中的学校就读,未来保研到清华北大的几率会大很多!

大地震

北大医学部2019届保研率65%,推免生前三:昌大、山大、天津医大

一、北大医学部2019届保研情况根据北大医学部2019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名单公示:http://jiaoyuchu.bjmu.e.cn/tzgg/199156.htm2019届获得推免资格:235人。北大医学部2018届毕业生205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生352人,硕士921,八年制183人,博士597人。医学部历年招生计划变化不大,不管学制4年、5年、8年,2019届毕业生本科生人数应与2018届相差不大。2019届本科生按360人估算:北大医学部2019届本科生保研率:65.3%。推免生235人中,保研北大医学部127人。保研北大比例:35.3%。保研其他高校108人,去向未公开。备注:保研北大本校的127名学生中,保研硕士111人,直博生16人。保研硕士的111人中,学硕33人、专硕78人。名单见附件。二、北大医学部拟接收推免生来源北大医学部2019年拟接收推免生共计397人。接收其他66所高校、270人:硕士182人,直博生88人。南昌大学成为最大赢家,共20人保研北大。主要去向:北大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山东大学排名第二,18人获得推免资格。其中,去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人数较多,共6人。天津医科大学排名第三,共14人。主要去北大医学部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医学院。保研北大人数较多的大学还有:郑州大学、吉大、山西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医学院保研北大数量不多,北京协和医学院仅1人。三、附录:北大医学部2019届保研名单

白牙

2021届的保研推免开始,北大学生有点烦

2021届的保研推免工作开始了,大家都有点烦,其中最烦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这是这5年来的大趋势。不过,对于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来说,学生不是很担心读研的问题。基本上想要读研,只要成绩不是太差,都没有问题,绝大部分都能推免保研。但今年遇到了新情况。今年因为疫情,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很多原来想去欧美读研究生的人走不了了,绝大部分人将留在国内读研。这下子对整个学校的推免保研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好几个北大网友都在抱怨,说今年竞争太惨烈了,北大学生要读本校研需要绩点3.8,很多学生要被迫去外校读研。大家知道绩点3.8的概念吗?如果按照百分制算的话,大概平均成绩是90~95分。这要求在大学前三年的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要知道,北大有些课是非常变态的,分分钟让人怀疑人生。我前两天刚听了演员英壮和中科院物理所曹则贤教授俩人的对话。英壮毕业于北大物理系,曹则贤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俩人同一届的,都痛诉历史,在北大和中科大如何被其他同学虐成学渣。英壮不说,改行了。曹教授是物理界的著名人物,也被虐成学渣,可见在这种学校得高分是非常难的。这个3.8很夸张。我估计不是所有专业都是这个要求,某个专业有这个要求。我们看一下数据,就知道北大惨烈的原因了。下图是2019年,北大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说明。其中,国内升学1186人,占总数的43.51%,出国人数是818人,占30.01%。这两个比例一般都比较稳定。今年出国人数大幅减少。我不知道减了多少,不知道有没有3/4。那这些不出国的600多人都要在国内读研。另外,今年就业形势不好,原先就业的人也许也会有部分人想保研,不过这些人能参与保研的不会太多,因为一般能保研的不会工作的。2021届的保研公示出来了,下图是北大本部的保研公示数据,一共有1580位学生可以推免保研。2020届有1474位被保研。从保研数据来看,2021届跟2020届差不多。这也是北大学生抱怨的地方,因为清华大幅增加了名额。这个要看学校如何考虑,清华自始至终特别喜欢本校的学生,最正宗的是“三清”,就是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在清华读书。但从学缘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做法。清华意识到了这点,比原来好了很多。北大这块要比清华好,没有对自己的学生护得很紧。但学生们是有些不太高兴的,毕竟读研的学校不如北大了。所以,每年有一些学生虽然有保研资格,但没有落实学校。今年这个情况会好一点,因为原来不落实学校,来年很多人就申请出国了,现在就必须要在国内读研。北大学生的这个烦恼估计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几年的形势都差不多。一方面,希望学校能多收一些本校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放宽心,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关键是自己在读研时间的工作,不完全是学校的平台。大家说呢?

始有

2019届中国高校保研率排名:北京大学最高,中科大38%,43所超15%

眨眼就到了年根儿啦,眼看2018年就要结束,2019考研也已经告一段落那么中国各高校2019届保研率你知道吗?首先我们要知道保研率是什么意思。保研率:理论值 = 推免人数/学生总数而且实际保研率≤理论值,因为最终会有部分同学放弃保研,或因不能保研心仪高校,或者找到了满意的就业单位。下面来看一下2019年中国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北大医学部成为保研率最高的学校。北大、中科大、北师大、上交大、复旦、南大,占据前列,保研率均在30%以上。同济、国科大、浙大、武大、华中科大、农大紧随其后,保研率超过1/4。下面是第11-102名的情况:备注:部分高校,如清华、哈工大、西交、天大等,2019届推免公示名单不全,故没有纳入名单。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老牌C9位居前列,华东五校胜过中坚九校,985高于211。211大学胜过普本,工科胜过综合型,北京高校胜过其他高校。我们以保研率15%为一个界限,保研率超过15%的:有43所大学。保研率低于15%的:保研率超过15%的,绝大部分都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研究生院。保研率超过5%的,绝大部分都有人文、理科等基地班。且只有民大1个985高校。看完了最新的高校2019保研率排行榜,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的高校排在哪里呢?(来源:蹦豆综合博雅数据库)

菊里

北大2019届推免生几乎全来自“双一流”!保研看重本科出身?

作为国内公认最顶尖高等学府的北京大学,一直是广大高考生心目中的“圣殿”。北京市以外的省份,基本上每年只有前几十名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该校就读。不过,本科考不取北大,不代表就没有机会进入北大学习。很多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为圆北大梦,努力学习知识,寄望能到北大读研。以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制度看,读研有保研和考研这两条路,考研自不必解释,保研则需要就读高校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且学生本人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和其他各项综合表现都非常好,才有可能被保研。所以,被保研的学生通常都被认为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公示了2019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和免试博士研究生名单,有3322名优秀学子入选,其中有2174名免试硕士生、1148名免试博士生。据统计,保研北大的本科生超过9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极少数学生来自非“双一流”高校。这些非“双一流”高校中还不乏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等知名高校。“没啥名气”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可能被保研。北大2019届推免生几乎全来自“双一流”,让笔者不由想起某位大学生曾跟自己提过的“保研歧视链”,他认为本科就读学校一般的学生,就算学习再刻苦、再努力,都很难有保送机会,而一些名头很响的本科院校,部分学生边学边玩,也会轻轻松松获得保研资格。近些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越来越多。好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一直在增加,考录比维持在3:1左右。不过,细细分析后,会发现考研并不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考好大学。首先所有参加考研的考生都是有备而来,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别说3:1,就是2:1的竞争都算比较残酷的。其次,研究生招生规模看似扩大了,但有增加的很多名额其实是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全日制招生计划名额增加的幅度并不高,有些学校全日制招生计划数量还下降了。比如武汉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相比2018年就减少了三百多人;浙江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相比2018年减少了四百人。更为关键的是,一些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有许多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名额给了推免生。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等985高校,2019年拿出至少50%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用于接收推免生。这样一来,留给考研生的名额就少了很多,考研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会加剧。对于“没啥名气”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想获得推免资格确实很难很难。以2016年度保研数据看,顶尖名校清华北大的保研率在50%上下,985高校平均保研率超过20%。相比之下,“非211”高校保研率非常之低,可以认为是百里挑一。而且,“非211”、非“双一流”高校中还有很多连保研资格都没有,也就是说这些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再优秀、综合素质再高,都不可能被保研,只能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另外,不少知名高校在“保研夏令营”招生信息中,都对申请者学历背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985、211高校和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更有可能入选,而很多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根本就拿不到夏令营入场券。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院校大学生来说,考研是唯一冲刺名校的机会。而保研背后的“歧视链”,或许从踏入本科院校就读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未来保研之路的坎坷、艰难。

太始

最新清华保研榜单中北大排第二,北大保研榜单中清华榜上无名

研究生,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创新型学术人才,是国家科学研究的核心储备力量,研究生的生源自然是各所高校重点的关注对象。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简称“推免”或者“保研”),是研究生招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拔尖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一流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中推免生的比例都接近50%,部分高校甚至超过80%。清华大学保研榜单北京大学保研榜单对于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TOP2的大学,研究生的招生生源更是尤为重要,目前2020年的拟录取推免研究生名单已全部公布了。清华大学录取的本校推免生占比46%,录取的北大推免生仅次于清华大学,录取人数69人,在其他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一,而北京大学录取的本校推免生占比35%,但录取的清华大学的人数却只有31人,在众多高校中排名位于15名之后,清华北大作为我国顶尖的学府,大部分学科也都是全国最优秀的,按照常理推断,对清北学子,如果要攻读研究生,除了保研本校外,最好的出路就是对方高校了,可是为什么北大学子热衷于保研清华,可是清华的学子却不选择北大呢?小编分析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北大招收的本校推免生较清华少从两所大学公布的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大拟招收2020年推免生2757名,其中北大本校学生958人,占比35%,而清华大学拟招收2020年推免生2791名,其中清华本校学生1284人,占比46%,清华大学保研本校的人数远远多于北京大学,而清华北大的应届生人数相差不大,无法保研本校又想在国内攻读研究生的北大应届本科生,最好的选择就是保研清华大学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保研清华的学校,北大推免生数量仅次于清华。二、选择更好的专业小编对清华北大保研对方学校的院系进行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如下:保研清华的各专业人数保研北大的各专业人数从上图可以看出,保送清华的选择最多的院系是经济管理学院和五道口金融学院,而保送北大选择最多的院系是光华管理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全国管理学院中国家重点学科点的数目是最多的,而且工商管理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清华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可能有些人对此学院并不熟悉,千万不要以为你没怎么听说过,就认为它只是一般的学院,它是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的,其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层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这所学院的导师不是央行、证监会的司局长,就是金融实务界的公司董事长、总裁。香港《南华早报》曾这样评价她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在美国,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被认为是走向商界成功的通行证,那么在中国,这张通行证便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位证书。”就看看它的背景,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趋之若鹜了。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有多牛,相信也不用小编多说了。而北大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由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所合并构成,是北大最大的学院,多个学科总体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对方院校的清华北大的学子多数都是为了选择更好的专业,毕竟人往高处走。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收推免生数量多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研清华的北京大学本科生,其中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就保研34人,比整体清华本科生保研北大的数量还多,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2020年拟招收推免生264人,而与之相对应的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仅招收119人,总体数量差别就如此之大,难怪北大学子要保研清华了。

堂堂正正

北京大学多名本科学生,保研武汉大学:是明智之选,还是自降身价

近期,各大高校密集发布2020年研究生的招录公告。公开的数据显示,在拟招收的人数中,推免生数量占据了很大比重,接收推免生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方式之一。一、“推免”有“上保”,有“下保”,还有“保”也不过关的每年的推免,既有“上保”的情况,推免生进入更高档次的高校,比如去年山东大学,有106名学生进入北京大学;也有去往学科水平相差无几的大学,比如清华大学94人去往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会出现推免考试不过关“不予录取”,比如安徽医科大学因为推免生“不区分导师”的原因,多名学生“不被录取”。今年,北京大学在“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中国学(法律与社会)”,以及“力学(航空航天工程)”、“国际法学”等专业的推免比例达到了100%。不过,有9名同学被认为是“自降身价”,推免到武汉大学法学院,还有8名学生去往武汉大学的文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院校中的翘楚,当之无愧的第一位;武大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实力不差,但终究要逊色于北京大学的文学学科。从北大保研到武大,保研院校比本科院校要差,这17名“下保”的同学,是不是真的水平不行?二、武汉大学,实力也很好啊近年来,武汉大学遭受了不少质疑,但综合实力还是可以排在国内高校前10位的水平。武大的法学院是代表中国法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五院四系”中“四系”之一,也是武大最悠久、师资最雄厚的院系之一,素有“珞珈山的王牌军”之称。武大的法学院,拥有国际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尤其出名。另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每年都会有北大浙大北师的保研学生。三、“下保”,有时也是明智之举“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很多本科毕业生在选择推免学校时,首先会衡量学校的专业实力,出现所谓的“下保”,认为这些原本优秀的学生没有“更往高处走”,有时也是一种错觉。在顶级高校里,优秀学生多、推免名额“优中选优”,“神仙打架”,最终落选是很正常的事情,能够推免进入清华、北大之外的“二档大学”,也是非常不容易。像外交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这类“双非”高校,像南科大、东财、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双非”研究生院,虽然“顶着双非头衔”,实力也非常突出,能够顺利保研到这些科研院校,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所以,不能留在北京大学,选择武汉大学,虽然本科学校综合实力相对要差,但是专业强势,其实也是明智之选。当然,有的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综合表现不如其它学生优秀,或者三年时光没有更努力上进,虽然有保研资格,却难以留在本校,或者保研到更好的学校,权衡之际,只能“下保”,改换“赛道”,好歹拿到硕士文凭。四、保研,有时是“备胎”选择念完本科后出国深造,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流行首选。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非常高。2019年,北京大学出国出境留学比例是15.21%,清华大学是16.5%。这类学生会把保研国内高校作为“备胎”,一旦可以出国留学,自然会放弃国内高校。对于17名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保研到武汉大学,你怎么看呢?

美纪

为什么清华北大保研人数那么多?这些保研小经验你知道吗?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保研?顾名思义,就是优秀毕业生不需要通过考研考试,直接被保送读研的一种方式,这是个人的理解,大家凑合的看吧,保研的这部分考生被叫做“推免生”,什么?不知道什么叫推免生,请自行找度娘吧,小谷也太懒,暂时不想说,你就理解一下吧。保研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哦对于很多想继续深造的小伙伴来说,本科毕业后,除了考研之路可以选择之外,其实保研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里面的保研小经验,以至于吃了保研的亏了,当然,对于保研来说,学生们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以及学分成绩还是有要求的,并且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在全国也是数量很少的,这就无疑增加了保研的难度,但是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大学来说,保研资格当然不在话下,而且人家的学生也特别优秀,保人人数多,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不过,如果你所在的大学也有保研资格,那我希望你看一下这篇文章,或多或少对你肯定是帮助的。保研是给有实力的人的每一个想要保研的人,都有一颗不安定的心,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改变现状,更想要成就未来,那么,该如何准备保研呢?这些小经验助你保研之路,稍微平坦一些:1,保研难度需要你再三衡量后做出选择一般来说,跨校跨专业的难度大于跨校本专业,跨校本专业的难度大于本校跨专业,本校跨专业的难度大于本校本专业,请你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力,认真思考,再三衡量,然后做出适合你自己的选择,下定决心,默默的去努力。保研是一个人的战斗2,夏令营尽量参加几个,为保研也就多了份机会可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夏令营,然后合理规划时间,尽量让自己在夏令营里得到更多的锻炼,当然参加的经验一多,也就为你后面的夏令营多了一份从容淡定,也为你增加了保研机会,真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啊。尝试才是最关键的3,面试时一定要表示愿意读博导师面试时,一般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如果你表示愿意读博,那么无疑增加了面试时导师对你的好感,这样研究一个问题,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保证研究成果,从而增加了,你在学术研究这方面的时间积累跨度,导师也会为获得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心里高兴,这样的小套路,你需要明白哦。愿意就跟我走,呵呵4,面试时一般都会提问专业性的问题,回家要真诚认真既然想保研通过,那么你肯定有研究的方向,当然,导师在这方面肯定比你研究的时间长,知道的也多一些,所以对于知道的,往正确的地方回答,不知道的,直接就说不知道,千万不要糊弄。导师就要的是这种态度5,保研的关键是你足够优秀,这是硬道理不管什么小经验,套路,都是保研路上的小赠品而已,如果你真的想在保研这条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那么你必须使自己优秀起来,这才是保研的关键所在。奋斗才是保研成功的关键总之,在保研的路上,你要一路斩荆披棘,一路勤劳为本,当然,也要学会适当放松,这样劳逸结合,一张一弛,然后最终到达理想保研彼岸,怎么样?觉得小谷说的对吗?欢迎留言讨论,不过关注小谷的有惊喜赠送哦,不要等到别人拿到惊喜了,你才想起关注我哈。

四分

2018年双一流高校保研率统计排行,北大保研率遥遥领先

2018年双一流高校保研率统计排行,北大保研率遥遥领先,高达53.40%。下表是部分双一流高校的2018保研率统计数据。从下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大的保研率远超过其它高校。居第二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率是34.5%。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保研率在25%以上。像宁波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辽宁大学等保研率在10%以下。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保研率分别是19.95%,17.12%,保研率处在中等水平。大学的保研主要有:本科成绩推免保研、辅导员保研、支教保研、特长生保研。其中保研人数最多的要数本科成绩推免保研,其余的保研都比较少。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名额。小编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北京理工大学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大家对此有何想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