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万物循生

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与第三方平台渠道,开发保险产品、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关服务。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宏观环境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速逐年增长从2011年以来,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增速也逐年提高。随着保险行业“国十条”各项政策 的逐步细化和落实,保费收入增速仍将维持较高水平,整体保费收入规模将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保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 “助动器”和“稳定器” 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显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上 涨,中国保险密度也逐年上升;但保险深度在3%左右裹足不前,显 示相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保险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国务院发布的保险“国十条”中,将2020 年保险行业发展目标设定为,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民币/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比较中国和国外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 明显差距。而与美国日本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为悬殊。同时, 国内各地区的保险行业发展水平也极不平均。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 已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保险行业发展水平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省份,更具普惠性质的互联网保险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监管政策将合力促进保险行业发展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互联网保险市场现状“互联网+保险”全面提升传统保险的各个环节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AMC模型互联网保险行业产业链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日趋完善2014年12月10日,保监会发布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第一个出台的细分领域监管办法,标志着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日趋完善。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迅猛, 但行业互联网化程度仍偏低目前,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已经占到总体保费规模的4%左右。和金融行业的其他细分类别相比,互联网化程度偏低。以基金行业为例, 公募基金总规模为4.47万亿元人 民币,而仅互联网宝宝类基金产 品规模就达到了1.51万亿元人民币,占比已经达到了33.7%。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偏低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因为财产险中的车险,标准化程度较高,因而渗透率一般也更高,渗透率为 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 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水平仍较低。中国保险用户对互联网保险的接受程度较高由埃森哲对全球保险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保险用户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接受程度, 远高于全球范围内用户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起步较晚,线下渠道有一定优势的保险公司对线上渠道重视程度不 够,缺乏针对线上渠道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 未来,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财产险市场份额集中业务主要在大公司大部分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程度仍较低人身保险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财产保险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上不同险种份额大相径庭已有57%的互联网保险产品通过官网销售,其余 43%通过第三方平台渠道。但财产险和人身险之间的渠道份额大相径庭:财产险以保险公司官网渠道为 主,占比超过90%;人身险的销售渠道则以第三方平台为主,占比接近95%。这是因为占据人身险主要市场份额的为中小保险公司,这些企业自身渠道并不完备,因此更注重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扩展销售渠道、提高自身产品知名度。保险公司互联网销售与服务模式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分析太平洋保险积极打造互联网平台业务闭环平安健康险全面布局医疗O2O体系促进保险业务发展众安保险为淘宝电商产业链提供完整保障众安保险创新地为众多消费场景提供保障京东的保险产品全面保障自身的消费生态圈中民保险网积极布局电商平台吸引客源参聚险为消费场景中的特定风险提供保障外卖保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全新的保障模式碎片化的重疾险保障针对性更强,更适合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分析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市场整体份额不会太大,纯互联网保险公司将增多基于大数据差异化定制保险产品与服务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创新,将覆盖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

李复

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疫情下的五大特征与当下的配置吸引力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周晶晶、孙寅、谢宇尘)一、核心数据解读2020 年上市险企年报已经披露完毕,主要核心数据概括如下:权益市场向好下投资收 益增速较好,对利润增长有所支撑;准备金计提仍然承压,对全年业绩增速拖累较大。 负债端新单增速、价值增长承压,疫情影响下全年整体增速相对上半年继续放缓,但总 保费和 EV 增长基本保持平稳。权益市场表现良好,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突出。全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沪深 300 及创 业板指数分别收涨 27.2%与 65.0%。五家 A 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投资收益 5,274.9 亿 元,同比增长 15.8%。从数据来看,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分别实现投 资收益 2,109.8、1,199.3、874.9、493.7、597.2、502.4 亿元(太平单位为亿港币,下 文同),同比增速分别为 19.3%、-1.4%,27.6%、28.6%、18.8%和 51.1%。本期五家 A 股上市公司责任准备金计提同比增加 19.2%,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来自折现率等假设变 动导致责任准备金额外计提增加,显著拖累当期盈利增速。本期保险公司利润增长普遍 表现较差,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502.7、1,431.0、 245.8、142.9、200.7、65.5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3.8%、-4.2%、-11.4%、-1.8%、- 10.4%、-27.3%。全年来看,上市险企 NBV 增速相比上半年整体继续下行。国寿、平安、太保、新华、 人保和太平 NBV 同比分别变动-0.6%、-34.7%、-27.5%、-6.1%、5.6%、-16.4%。受疫 情影响,各家公司价值率普遍有所下滑,其中平安与新华价值率下行较大。保费收入、内含价值增速平稳。从数据来看,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分 别实现保费收入 6,122.7、7,978.8、3,620.6、1,595.1、5,636.1、2,335.4 亿元,同比增 幅分别为 8.0%、0.4%、4.2%、15.5%、1.5%、4.7%,寿险内含价值分别增长 13.8%、 8.9%、11.7%、17.3%、20.8%、10.7%。 总结 2020 全年行业发展情况,疫情影响贯穿全年,负债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和代理人 展业活动,资产端影响利率水平冲击保险公司投资。2020 年年报反映出保险公司以下 特征,一是代理人增长乏力,产能提升缓慢,高质量发展是各家主题;二是保障型业务 销售难度加大,价值率普遍有所下行,重疾类业务迎来发展瓶颈;三是储蓄型业务成为 复苏先行者,流动性宽松利率低位下需求回暖较快;四是投资收益率受权益市场影响较大,普遍获取到较好的总/综合投资收益率;五是利润增长在高基数下较为平稳,下半年 受投资影响改善明显好于上半年,而下半年也多提了较多准备金作为平滑。二、负债端:疫情下人力遇瓶颈,储蓄业务逐步发力2020 年,保险行业受疫情影响整体增速显著下滑。人身险方面,上市险企“险种+渠道 +期限”结构调整优化已基本到位,规模增长是下一阶段的重点:1、除人保和新华外, 个险新单占总新单比例均超过 50%,个险为主的模式已经稳固,疫情之下银保权重有所 提升;2、除人保外,个险期缴保费占个险新单比例均超过 60%;3、保障型产品新单占 比超过 15%。后续关注储蓄型业务复苏趋势,将带动渠道活跃度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 整体 NBV 增长复苏。财产险方面,疫情影响新车销售,车险综改之下单均保费显著下 降,综合成本率有所恶化;非车业务继续发力,增长迅速且盈利较好,结构持续优化, 保证保险出现一定亏损,但处于改善状态中。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人身险集中度略有下行2020 年,人身险行业保费集中度小幅下行。在增速分化的背景下,人身险保费前五的 市占率和前十的市占率继续呈现小幅下滑趋势,2020 年 6 月其累计保费市占率分别为 51.8%、68.1%,到年底分别下降至 50.6%和 67.3%,中小险企低价保障类产品和银保 储蓄产品的销售仍然对头部企业形成一定冲击。上市险企累计保费集中度由上半年的 50.6%下降至 49.0%,稳中略降。车险受新车销量和车险综改的影响增长有所放缓,非车险保持较好增速。2020 年,受 疫情影响汽车销量整体偏弱,同时车险综改降低单均保费,上市险企车险增速持续放缓, 同时成本率整体有所提升。非车险仍保持着平均 14.3%的高增速,推动全年产险增速稳 定增长。车险综改背景下,行业集中度略有上升。随着针对报行合一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下半 年车险综改的全面推进,大型财险公司因具备更好的销售渠道、更强的定价和成本管控 能力,保费增速相对行业更优。2020 年 1-12 月财险行业保费前五/前十的市占率分别为 73.0%、84.6%,相比去年同期变动+0.1、-0.3pct,集中度较 2019 年相对稳定,头部略 有上升。人身险:个险期缴占比下滑,保障业务增长放缓2020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体增速下滑,二季度后逐渐回暖。分渠道看,个险期缴保 费增速略有放缓,但仍是新单保费的主要缴费渠道,且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保费占期缴保 费比例也较高,续期保费整体增长平稳,但部分险企由于近两年新单增速下降导致续期 增长水平有所下行。分险种看,保障型产品增速受疫情影响显著放缓,而储蓄型业务则 处于恢复周期。个险期缴仍是主力销售方向,整体略有降低1、个险新单占总新单比例较高。2020 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的个 险新单保费收入分别实现 1,198、994、290、211、215、168 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变 动+19.8%、-20.2%、-26.7%、+7.1%、+6.4%,-43.6%,增速表现分化;从个险新单占 新单比例来看,太保、平安仍然保持较高占比;国寿、人保则受益于转型,个险新单保 费占比提升较快,同比分别增加 6.6 和 9.8 个百分点。2、个险期缴保费占比、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保费占比均较高,续期保费增速发力。除人保 外,上市险企个险期缴保费占个险新单比例普遍较高,均超过 70%,整体保费结构较优。 期缴保费中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保费略有下滑,其中新华、国寿占比分别为 45.9%、48.9%; 受过往期缴保费增长的推动,续期保费表现良好。3、保障型产品新单占比较高。保障型产品通常更依赖线下销售,疫情影响之下新单保 费增长受阻。国寿、新华、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新单同比分别-14.5%、-11.1%、-43.7%, 其中新华全年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从新单占比看,除国寿口径不同外,上市险企长期健 康险/保障型新单保费占总新单保费的比重均超过 15%,占比较高,但相较去年同期均 有下滑,其中新华降幅较大。近年来,受益于保障类产品、长期储蓄型产品占比提升,保费结构持续优化,上市险企 退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国寿、太保退保率较低,仅为 1.1%、1.2%。国寿、新华 在逐步消化前期高退保业务后,退保率分别下降 0.8 和 0.3 个百分点至 1.1%、1.5%。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经营。储蓄年金复苏得到验证2017-2019 年行业主动或被动经历了规模收缩结构优化的调整,从目前来看,上市险企 结构优化均已达到较优状态,后续规模增长成为主基调,在规模增长空间和动力方面, 持续关注渠道和储蓄年金两类变化。2020 年保险公司代理人增速承压。从代理人数量看,相比 2019 年,国寿、平安、太保 代理人数量分别下降 14.6%、12.3%、5.2%,而新华、人保则分别增长 19.5%和 5.9%; 从举绩率看,平安活动率下降 11.6pct,新华月均合格率下降 9.3pct;保单件数方面,太保每月人均寿险新保长险件数受口径调整增长 4.6%;代理人产能大多同比下行,国寿、 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同比分别+22.3%、-5.9%、-22.6%、-22.7%、-19.8%。国寿保 费结构转型下,代理人规模虽有下行,但产能升高推动新单增速较好;平安受疫情影响, 活动率显著下行,叠加寿险改革之下代理人量质略有滑落;太保改革之下经营相对谨慎, 人力较为平稳但受疫情影响产能和收入有一定程度下滑;新华代理人高速增加下产能有 所下降。展望后续发展,代理人规模增长出现瓶颈,质量提升是重点方向,但预期改革 储蓄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如何平衡人力规模和质量的投入是各家公司经营的核心。利率高位震荡,储蓄类产品依然保持收益率优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受短期债券影响 较大,万能险和分红险收益率相对平稳,当前分红储蓄类业务定价利率预期在 2.5%- 3.0%,分红率在 1.0%-1.2%,隐含收益率 3.5%-4.2%左右;万能账户收益率在 5.0%附 近。收益率优势之下储蓄类产品依然保持较强的吸引力。长期来看考虑利率中枢长期下 行趋势,以及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储蓄类保单吸引力将逐步提升。储蓄类业务的主要销 售途径银行渠道正逐渐回暖,新华、太平、平安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分别增加 125.4%、 60.5%和 41.5%,2021 年持续看好储蓄年金业务的恢复性增长和银保渠道的持续复苏。财产险:成本率有所恶化,非车增速延续良好势头车商渠道、代理渠道占比较高,交叉销售渠道基本稳定。2020 年上市险企财险渠道结 构中,平安车商渠道占比达到 24.6%,占比有所上升;商车费改下渠道竞争激烈,对产 品服务要求提高,代理人渠道占比较高;同时,交叉销售占比基本稳定,公司协同能力 助力财险保费增长。2020 年上市险企产险增速承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 2020 年 1- 12 月累计保费增速分别为 0.1%、5.5%、11.0%和 4.5%,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显著下滑。 四家公司综合成本率分别为 98.9%、99.1%、99.0%和 103.9%,整体来看有所恶化。疫 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有所亏损,车险综改之下单均保费显著下行是财险综合成本率上行 的主要原因,其他业务整体成本率呈现改善或平稳态势。分拆业务看,车险增速略有承压,综合成本率下行。受疫情下汽车销售下滑及车险综改 影响,2020 年险企车险增速略有放缓,人保、平安、太保和太平车险增速分别为 1.0%、 0.9%、2.6%和-2.2%,其中人保、平安、太保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 96.5%、97.9%、 98.2%,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分拆车险综合成本率,太保赔付率上行但费用率有所 下降,人保、平安赔付率下行但费用率上升。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继续推进,竞争或将 加剧,定价以及控费能力较强的龙头公司或将脱颖而出,看好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非车险增速较快且盈利整体较好,保证保险成本大增。上市险企非车险增速均表现较好, 其中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兴险种增速均超 10%,同时,企财险、 责任险、货运险等险种因市场竞争格局和专业性等原因或具有更低的综合成本率;保证 保险受疫情带来的信用环境恶化影响,亏损明显,但基本消化完毕,预期 2021 年对业 绩的负面影响将显著改善。三、资产端:权益市场提振投资收益率表现从资产端来看,全年权益市场向好叠加债券利率在下半年逐渐回升的背景下,上市险企 投资收益增速较快,且有较好浮盈生成,同时大类资产配置稳健,适度增配安全性较高 的非标资产。新会计准则下,预计上市险企将更注重稳健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更 好的匹配资产负债久期,预期长债、高股息和长投仍是重要方向。权益向好改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率表现较好2020 年上半年沪深 300 涨跌幅为+1.6%(去年同期为+27.1%),下半年沪深 300 涨跌 幅为+25.2%(去年同期为+7.1%),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良好,2020 年上市险企投资收 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高基数下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贡献较多。5 家 A 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投资收益 5274.9 亿元,同比增长 15.8%,总投资收益率水平整 体来看稳定上行,平均来看同比上涨 0.3 个百分点,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下行。上市险 企投资收益的提升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价差收入明显提升,同时利息收入、对联 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收益增速平稳,也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增量。累积浮盈大幅增加2020 年年底累计浮盈依然可观。2020 年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 收益规模均取得正收益,平安因会计准则调整计量方式有所变化。拆分其他综合收益, 2020 年,债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浮亏,国寿、太保、新华的债券型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转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分别为-20、-11 和-9 亿元,同时因权益市场向好,股权型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分别为 401、230 和 192 亿元,整体处于较 高水平。截至 2020 年年底,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累积浮盈分别为 549、-68、 223、113、175 亿元,占净资产比重分别为 12.2%、-0.9%、10.4%、11.1%、8.6%。大类资产配置稳健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2020 年国寿、平安提高了债券资产配置,股基资产配置相对平 稳;人保和太平在增加债券配置的同时也增配了权益类资产;太保和新华减配了债券类 资产,并转向股权类和定存类资产。截至 2020 年年底,上市险企定存占比在 6%-13% 左右,债券类资产配置占比在 36%-50%左右,而股基类资产配置占比在 11%-17%左右。 非标资产配置分化。2020 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非标类资产投资相 比 2019 年分别变动+4.2%、-3.5%、+18.1%、-2.3%、-11.2%、+16.3%。太保持续大 力增加配置非标产品,非标配置比例正在向同业看齐。平安、太保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的名义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5.5%、5.3%,相较于去年同期均小幅下降,但仍收益可观。同时,上市险企非标资产的安全性较好,AAA 占比超过 90%。高分红高股息策略有利于降低利润波动同时抬升投资收益,长投策略有利于拉长久期。 会计准则落地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规模大幅提升,利润 波动将大幅提升。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利润的 FVTPL、仅允许股息分红进入利润 表的 FVTOCI,保险公司更偏爱高分红、高股息的大盘蓝筹股。蓝筹股也具备较强的防 御属性,可提供稳定的流动性和现金流。同时,配置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久期的 匹配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匹配较长的寿险负债端,对于偿付能力的资本要求也较普通股票 等权益资产更低。上半年受到疫情和经济下滑的冲击,部分高股息资产的分红不确定性 增强,如汇丰控股宣布暂停派息,给保险公司高分红策略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即将落地 的偿二代二期工程,也存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占用的可能性,从而影响长期股权投 资的配置。预期后续险企整体资产配置占比相对平稳,权益资产配置或有持续提升。四、价值表现:价值率提升现瓶颈,EV 增长平稳NBV=新单规模*新单价值率,2020 年上市险企 NBV 增速显著分化,疫情影响下价值率 普遍下降,规模增长也受到一定影响。在保障业务销售趋缓而储蓄型业务略有复苏的背 景下,VIF 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略有提升。EV、ROEV 增速保持相对稳健,剩余边际 储备较好,上市险企业绩安全边际较高,关注评估利率走平的后续利润影响。价值增长分化,价值率下行压力增加NBV 增速受疫情影响明显下滑。整体来看,2020 年 NBV 增速较 2019 年显著下行,国 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 583.7、495.8、178.4、91.8、 54.9、87.8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0.6%、-34.7%、-27.5%、-6.1%、+5.6%、-16.4%。 2018 年以来,囿于行业保费承压,上市险企 NBV 增速明显下滑,疫情以来需求整体进 一步萎缩,市场竞争有所加剧,NBV 下滑幅度加大。价值率普降,未来提升存在瓶颈2020 年价值率普降,展望后续,在结构优化达到一定边界背景下,价值率提升压力增 加。2020 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太平新业务价值率分别为 30.1%、33.3%、 38.9%、19.7%、11.1%、24.6%,同比分别变动-2.3 pct、-14.0 pct、-4.5 pct、-10.5 pct、 -0.3 pct 和-3.8pct,价值率普遍下降。当前时点,上市险企高价值业务销售受阻,储蓄 业务销售有所回暖,预期整体价值率提升存在一定困难,规模增长将是带动 NBV 增速 抬升的重要方向。NBV 和 VIF 投资敏感性分化在保障业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NBV 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表现分化,VIF 敏感性整体 略有增加。假设投资收益率增加 50BP,国寿、太保、新华、太平的新业务价值敏感性 同比分别变动+0.6、-1.6、+4.2、-3.1pct;有效业务价值敏感性同比分别变动+0.9、+0.2、 +1.2、-2.3pct,整体略有上升。随着储蓄业务逐步回暖,分红险的增加或降低投资敏感 性,而传统年金类业务将抬升投资敏感性,预期投资敏感性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窄幅波 动,或有小幅上行。利润储备较优,关注准备金变化剩余边际储备较好,营运利润平稳增长上市险企剩余边际储量高,释放稳健,营运利润增速平稳。2020 年,平安、太保、国 寿、新华的剩余边际余额分别为 8,373、3,511、9,602、2,272 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分别 变动-8.8%、+6.5%、+25.0%、+5.9%,增速稳健,利润储备丰富。从平安剩余边际的 摊销来看,每年的剩余边际摊销占税前营运利润比重在 60%-70%,占比较高,对营运 利润增长有较好贡献,为上市险企业绩提供了较强的安全边际。2020 年,平安、太保集 团归母营运利润分别为 1394.7、311.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9%、11.7%,增速平稳。权益投资利润敏感性较高股基资产变动对利润影响较大。2020 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太平、人保股基资 产占投资资产比重为 11%-17%左右,测算 10%股基资产变动占净利润比重,分别为 92.4%、30.2%、76.2%、98.8%、254.6、70.8%,占比较高。上市险企配置股基资产占 比虽然并不高,但利润对权益市场波动的敏感性较强,其中国寿、新华和太平的股基弹 性更大,因此需要重视保险公司的市场β弹性机会。准备金影响反转从基准评估利率的表现来看,1-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750 日移动平均变动在 2017 年四季 度达到拐点,2018、2019 年呈上行趋势后将再次迎来拐点,2020 年起将逐步下行,预 计将在 2021 年下半年趋平。2020 年下降幅度为 21.3-37.7BP(去年同期提升 9.7- 12.6BP),假设未来利率水平以 2021 年 4 月 2 日的水平延续,预计全年下降幅度在 13.8-16.1BP,对利润影响趋于稳定。从实际多提准备金规模来看,2020 年计提/回拨规模显著提升,占归属净利润的比重为 10%到 75%(去年同期为 4%到 47%),与 2019 年相比明显上升。考虑到国债 750 日 均线将逐渐趋于平缓,且 2020 年准备金计提已经较为充分,预期后续对于利润的影响 也将趋于平缓。EV 增长受投资影响略有波动,ROEV 平稳2020 年上市险企寿险 EV 增速为 10.6%-21.0%,投资偏差影响下略有波动。EV 增长的 贡献因素拆分来看,主要包括期望收益、新业务价值增长、运营偏差、投资偏差等。其 中期望收益部分相对比较稳定,能够贡献 8-9%的寿险 EV 增长;新业务价值下滑对于 EV 的影响较大,NBV 贡献 EV 增速约在 4.5%-6.5%;投资偏差今年因权益市场波动影 响较大,贡献 EV 增速-0.8-4.3pct。上市险企寿险 ROEV 有所下行。因投资回报差异变化幅度较大,同时市场价值调整、股 东分红等与公司经营相关度并不高,在剔除这些短期波动后,我们计算 ROEV 来衡量寿 险公司的基础增长中枢,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寿险业务 2020 年 ROEV 分别为 14.3%、 13.2%、17.9%、13.5%,相较 2019 年分别下降 1.5、11.9、3.4、0.4 个百分点。死费差敏感性较强死费差贡献持续提升。一方面,除人保外,上市险企 NBV 对于死亡率-10%的敏感性同 比变化-0.6 到+2.0pct,对于发病率-10%的敏感性同比变化-0.7 到+2.0pct,对于费用率 的敏感性同比变化-0.1 到+1.2pct,整体来看,上市险企对于死费差的敏感性增强。分红水平可观,股息率吸引力较高上市险企是较为优质的高股息资产。从分红率角度来看,大多上市险企近年来均稳定在 较高水平,在利润增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无疑是值得关注的高分红资产。以 当前股价计算,保险公司股息率为 2.0%-3.4%(含 H 股公司则为 2.0%-6.7%),而沪深 300 成分股当前股息率中位数仅为 1.7%,保险板块配置价值较优。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爱会赢

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上)

11月27日,在由《经济》杂志社主办、汇智保险智库协办的“保险业经济影响力的开发与提升主题论坛”暨经济网保险频道合作授牌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汇智保险智库专家邹平座为与会人员带来《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主题演讲。他肯定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成绩,并提到当前处于科技革命前夜,价值函数变化增加保险业风险,加大监管难度,为了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监管手段和水平需要与时俱进,要在科技金融与监管秩序上取得平衡。以下为邹平座演讲上半部分。14:57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 汇智保险智库专家邹平座大家好。今天到场的保险的专家比较多,我就班门弄斧了,大家也知道最近蚂蚁金服的事情闹得比较大,各方面反应也比较多,实际上我们要从正面来看待这件事情。监管和金融的发展,它就是秩序和发展的一个综合体。一个事物的发展,它的熵是不断放大的,熵就是一种混乱,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跟进,它就会出现混乱,甚至是失败。其实对于国内的科技金融,我首先是持肯定态度的,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这些,它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或者说以前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我们的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融资难问题,我们这些科技金融公司,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为普惠金融的发展,都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关于金额科技和监管的关系,众说纷纭,但有一些看法,我认为没有科学依据,首先科技金融必须用科技金融的手段去监管,你不能用简单的传统金融手段去监管,那是错误的。科技金融它用的是大数据,高科技。比如蚂蚁金服,它接入了全世界最多的科技金融专利,这个资产是现在最牛的,比资本大多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资本说话的时代,而是科技说话的时代。比如现在你打仗,还凭投入多少人力,投入多少正规军吗?关键还是在于你的技术,现在无人机上去,一个导弹下去,在办公室里面操作一下,就能把成千上万人干掉了,所以要充分认识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个时代,而去搞传统的监管,那会把金融打回原形,打回到90年代,打回上个世纪的可能性都有。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肯定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的空间,另外也要防止金融科技和金融企业在发展当中脱离了原来的秩序,秩序和发展的均衡是必须的,任何事都脱离不了这一点。一个人升官发财以后,不把自己约束好就必然会犯错误,好多人都是这样的,出了名以后,发了财以后,当了官以后,不知道控制自己了,最后要么就进班房,要么就出事情,所以均衡很重要。同时我们也知道,监管的水平决定金融发展的水平,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落后,这一点我们也是认同的。我们在这方面投入的不多,我们科技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监管能力不高,包括人员的素质不高,监管的效率也不高,这是制约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中国的金融要发展,包括我们保险业要发展,首先要提高监管部门的水平,提高它的基础设施,它的大数据水平,如果中国没有科技金融监管的设施,就不要谈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很简单,你没有监管的东西,秩序跟不上,发展必然会被打回原形。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发展当中要有秩序的均衡。秩序的主要矛盾,对目前的中国来讲,就是我们监管水平的不足,而不是企业的能力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包括我们信托业保险业的发展,包括保险经济的发展,几起几落的原因,都是因为发展了以后,监管没跟上,最后啪的又倒回原形。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信托业四起四落,生生死死,什么原因?监管跟不上,发展快了以后秩序跟不上,最后被打回原形。所以中国金融的主要矛盾,是金融监管制度的优化。就蚂蚁金服这个事情,我做一个小评论,因为这是大家比较关心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秩序的均衡的问题。这个均衡不是说了就办了,而是要做实事,特别是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要提高水平,提高大数据监管水平,不能像过去一样,只用人工去监管大数据,这就要死人了。是不是如此呢?中国目前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所以要肯定金融创新,肯定科技金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技革命,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科技革命是大革命,现在我们是处于科技革命的前夜,什么叫前夜?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科技革命将推动价值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变革。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所以这个前夜我也能理解为,叫百年的变局,千年的转折。在这方面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判断得很准,为什么是百年的变局呢?因为在这百年当中,在这个时候东西方的较量,中国势必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一点可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只要中国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总书记说的,犯下颠覆性的错误,这是最可怕的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的可能性十分大。这个百年的变局说白了,就是世界的整个经济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认为这个变局基本是肯定会发生的。咱们中国的发展还是以正面居多,因此我们平时搞研究,也要多看正面。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的制度很优秀,但是美国的问题比我们还多,大家也能感觉到,民主共和两党的选举,大家互相拼杀,对不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比我们想象多得多,所以制度变革是很难的。科技革命主要包括信息化革命,智能化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和生命科学革命,新材料新内容,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它革命在哪个方面,它推动了价值函数的变化,改变了价值函数。大家知道什么叫价值函数吗?我们所有的经济、金融,包括保险的算法都是价值函数,我们的经济学、金融学都建立在一个价值函数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他自己的价值函数,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自己的价值函数模型做过评估,有的人是这样平的,有的人是这样降的,有的人是向上,还有的人呈几何级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函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价值函数每个国家也有。所以怎么来理解这个价值函数呢?我认为科技革命最大的功劳是改变了价值函数,改变了价值理论,改变了价值模型。有的人说我学金融的,我不知道价值,我说你这纯属扯淡,你学的东西不对。有的人说我搞经济学的,我不研究价值论,我说你这等于没学,这是真的。有很多喜欢吹牛的专家,但是说不懂价值论,我认为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吹了。价值论是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基本技术问题,不是哲学问题,不是简单的思考,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东西,其实就是价值函数的变化、价值理论的变化。我们知道马克思很伟大,他发明了“人的价值是流动的时间”这个概念。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任何的价值理论,其主变量其实就是人,次变量就是时间。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还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一个是人的价值差异他算不出来,什么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之类的算不出来,所以他搞了一个平均,叫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平均下来,把所有人的价值都变成一样的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其实人类发展的真正动力,跟人的价值是不相等的。这个论断很重要,就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使我们发现每个人的价值。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很厉害,所以说科技革命的基础设施是区块链。大家可能对于区块链还没理解透。我们国家政治局学习,就讲过区块链,对吧?上面很重视。区块链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个算法有问题。哈希算法它就是一个散列函数,不谈效益。第二是它的点越来越少,因为哈希函数是散列函数,它要求越往后算它的节点越少,耗费的能源又多,因此对人类是无效率的。所以后来又产生了一个以太坊[1],以太坊实际上就是在哈希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就是价值算法,最优解算法。大家可以去看看以太坊的算法,主要是用图灵算法,求解最优解,实际上这个是图灵到后期真正的祖宗,或者说是图灵的最高理论是纳什均衡[2]。大家知道约翰纳什这个人吗?有一个电影叫《美丽心灵》,博弈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博弈论也叫对策论,实际上也是用散列函数来计算的。但是博弈论的范畴,它的种类分支很多,一般的区块链技术是n人非合作博弈,标准模型就可以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以太坊的技术,研究一下以太坊的算法,我们搞保险的做算法很多,以太坊的算法主要就是博弈论的算法,就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被我归纳为人类经济五大均衡理论之一,而且在现在的信息经济背景下,纳什均衡正在成为最主要的均衡,比一般均衡,如瓦尔拉斯均衡[3]还重要,是人类向数字经济发展,向智能化发展必须用的经济学原理。现在还用瓦尔拉斯均衡来分析问题的,不行了,就现在西方主流界的瓦尔拉斯均衡,应该用纳什均衡来分析经济,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用人工智能来分析经济,加强纳什原理,纳什均衡的运用。这个纳什均衡真的很重要,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未完待续)参考资料:[1] 以太坊: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虚拟机来处理点对点合约。[2] 纳什均衡:又称纳什平衡、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指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平衡。[3] 瓦尔拉斯均衡: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要素的边际生产转换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消费者的每一分钱投入到任何一种商品里带来的效用的增加是一样的,厂商的每一分钱用来购买任何一种要素进行生产带来的产量增加值也是一样的。

玫瑰

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下)

11月27日,在由《经济》杂志社主办、汇智保险智库协办的“保险业经济影响力的开发与提升主题论坛”暨经济网保险频道合作授牌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汇智保险智库专家邹平座为与会人员带来《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主题演讲。他肯定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成绩,并提到当前处于科技革命前夜,价值函数变化增加保险业风险,加大监管难度,为了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监管手段和水平需要与时俱进,要在科技金融与监管秩序上取得平衡。以下为邹平座演讲下半部分。15:34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 汇智保险智库专家邹平座那么我继续讲区块链,如果改到纳什这个系统,从以太坊向纳什均衡转化以后,区块链的作用就成为计量价值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价值,(包括)每个人的价值,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有数。所以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改造任重道远,但是以太坊我认为是创新的区块链的原本技术。我最近在《经济科学》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就是区块链,讲纳什均衡的。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因为纳什均衡是求最优策略的。我们世界所有的经济诱因,都是在求最优策略模型,这就是经济效应的本身,市场运行的本质。所以,我认为区块链通过不断地升级,它的空间,它承担的任务很重。价值函数实际上不承担商品的价格函数。商品的价值,马克思说得很清楚,就是人的思维,所以区块链让我们计量每个人的价值,每一分钟的价值。价值这东西怎么算呢,价值的入口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出口是消费和投资,这两个是相等的。人的价值流量就是时间价值。存量叫资本,而资本是我们过去时间的积累。那么剩余价值呢?实际上这个理论就是,它不是剥削,我的能力比你强,凭什么就说我剥削你,所以剩余价值是人的价值的存量,是收入大于了支出的积累。我们马克思是尊重科学的,他当时有他的历史背景,但是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革命,价格函数由原来的扁平化转向什么呢?多维化、无形化,价值函数变成多维化、无形化。我们可能在很短时间取得很快的发展速度,几何级数,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迅速转向活跃,这对我们的保险模型就影响重大了,我们过去的保险算法还是比较古板的,是不是?但是现在的算法真的不一样了,包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产品,它的价值函数的变化对保险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管理一条线性函数好管理,管理一个几何级数就难管理了,所以我说监管必须要跟上,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可能最关心的,就是价值革命到最终的科技革命,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千年的转折?这就是我们大家天天关心的事,叫科技革命、大革命。从全球范围来讲,人类的发展最终会进入一种“科学社会”。为什么?因为分配制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在原始社会里凭什么进行分配?凭体力,谁打过谁,谁就是最终的获胜者,谁就能干活,谁就能传宗接代。这是人类的动物性,在原始社会中就发生了。那在阶级社会里呢?我们后来跨越了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上都是从生产资料角度来决定分配制度的,对不对?甚至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马克思说的还是对的,但是它不能够包含全部。生产资料现在的分配,已经过渡到以数字、以科技作为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分配因素。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们高科技公司发展挺好吧,比如现在亚马逊,市值已经是巴菲特持资的多少倍了。不仅是中国,还是全球性的科技创新,科技超越了资本变成分配的第一要素。为什么美国这次大选出现了传统资本家和创新资本家的决战,这种选举的混乱,实际上是资本正在被科技取代的前夜。另外就是说,价值革命会导致的东西,原来我们讲的中等收入陷阱,现在正在转化成人的价值陷阱,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迅速取代人,这是这次科技革命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机器人在取代人,互联网在取代人,这个“取代”就是现在混乱的原因。为什么那些欧洲的红马甲、美国的黑人要闹事,因为他们正在被取代。科技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马上司机,包括记者,包括律师、教师、银行柜员、管理人员,可能都要被计算机逐步取代。因此,如果不培养每个人独特的价值,一个国家不进行人的价值管理,他就会塌方,就会陷入价值陷阱,会有几千万、多少亿人失业。一年机器人生产量上千万台,一个机器人相当于几十个人的工作量,这个世界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个价值陷阱肯定厉害。所以现在为什么这些斗争,为什么世界会出现这种斗争,美国的混乱也罢,欧洲的混乱也罢,它肯定是有内在的东西在发挥作用,就是科技革命。所以到了科学社会以后,因为它改变了生产资料作为分配要素的制度,科技的力量太大了,资本家不再是唯一的分配人了,而是由工人、员工、消费者等共同参与分配。这就是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不就是要求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吗?所以我讲呢,社会变革这个意义太重大了。我觉得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我们把人的时间、人的价值作为最重要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一定要结合科技革命,对传统的模型进行改造,当前的金融监管也必须要改造。你老是坚持用上个世纪甚至是19世纪那种模式,那肯定不行。因此,科技革命必将迎来社会的变革。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进行大数据的改造,科技革命的改造,智能化的改造,我们将很快可以看到一个光明的中国,我相信我们党中央把这十四五规划,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讲话,把创新和科技放在第一要素来讲,大家可以看看总书记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30周年活动上的讲话,第一就是科技还是科技,创新还是创新,这就对了,我举双手拥护,从心底拥护。另外保险业我简单聊一下,主要是保险业本身的经济和投资,保险业将来的发展风险我也讲过了,就是我们在发展当中,制度风险、监管的秩序风险,这些风险折射了我们制度中经济和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是我们要谈的主要问题。保险面临着价值函数的变化,加大了保险本身的算法的难度。资本市场的数字化方向,为保险的发展、投资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需要保险公司尽快地提高,保险的设计也需要监管,保险是涉及金融安全的一个序列,它是市场化的监管,所以它要均衡,跟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得一种秩序的均衡。如果不均衡,保险公司你的算法错了,你肯定要倒贴,就是要高度重视科技革命。保险公司也要高度重视科技革命,加大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方面在保险业的应用。其实我本来想讲整个保险科技金融的四个板块,今天先不讲了,有时间我们再聊。未来保险业发展总体的方向就是数字化。保险的1.0版是传统和金融科技加保险,2.0版就是保险再造,就是金融科技加保险,就是互相的融合。3.0版就是去中间化,4.0版就是数字货币化。我最后讲讲货币,大家对数字货币都很关心,但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说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只有建立在本币基础上的货币,都是原来信用货币的数字化。所以我们人民银行的货币叫数字人民币,我们没有说叫数字货币。比特币、区块链这些东西也不叫数字货币,因为它不能承担货币的任何职能,实际上只是一种技术通证,值钱是值钱,但是这种技术通证不能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包括Libra现在的创新提法,就是脸书的虚拟加密货币,也是建立在本位币、国家信用货币基础上的稳定币,这些都不叫数字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是人的价值与区块链技术的叠加,我把这话提前早说了5年到10年,将来一定是如此的。因为人的价值是货币的本源,因此我们要把信用货币转向价值货币,就是要把目前的货币转向以人的价格为基础的货币,因为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就是对人的有用性。那么当价值的货币和价值本身一体化的时候,那么这个价格就叫价值货币。价值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是价值驱动,一致的时候就不存在通胀与通缩,而且中央银行和我们的货币保险系统,它的每一个工作都创造价值、创造货币,创造货币的工作,变成人类创造价值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中央银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真正的支撑与服务,与实体经济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实现我们金融真正的服务实体的最终跨越。信用货币一定要转化为价值货币,为什么?因为信用货币是一个剥削的货币,是国家对老百姓的负债。美国剥削全世界,全世界剥削老百姓,这是我们不能够效仿的。只有把老百姓的价值,本身的价值作为货币的时候,才能回归到我们真正的核心:为人民服务。谢谢大家。

红与黑

保险行业分析:网络互助关停浪潮来袭,商业健康险下沉市场迎机遇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王维逸、李冰婷)一、 网络互助平台发展:由盛转衰1.1 近期热点:头部网络互助平台先后关停互联网巨头抢滩网络互助,多家新兴互助平台成立。2011年,康爱公社建立、网络互助兴起,继水 滴互助和轻松互助后,2018年末蚂蚁集团推出“相互宝”,引发广泛关注、用户迅速增长至一亿人, 成为保险教育、保险商城引流等的重要关口。2019年,灯火互助(百度)、美团互助(美团)、点滴 互助(滴滴)、京东互保(京东)、宁互保(苏宁)、360 互助(360)等网络互助平台先后成立。由盛转衰,头部平台仅剩相互宝维持运营。2017年起,“同心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等 一般网络互助平台陆续关停;2020年 8月,仅成立 300天的百度“灯火互助”宣布,由于参与成员 人数少于 50 万,将于 2020 年 9 月 9 日下线。2021 年起,各大头部网络互助平台更是加速关停, 相互宝、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三大头部平台,仅剩“相互宝”仍维持运营。具体来看:1)1月 15日,“美团互助”宣布于 2021年 1月 31 日 24时正式关停,或因美团互助偏离美团主业 和逆选择风险不断增加。2)3月 24日,“轻松互助”宣布于 2021年 3月 24日 18时正式关停,或因公司战略目标调整。关停前符合互助条件的会员,将核定合理的互助金额进行最后一次均摊,均摊后的用户余额将退款至 用户的微信钱包(7个工作日内),同时所有会员健康服务权益继续保留。对于 2021 年 3月 31日前 不幸确诊大病并在此之前提交救助申请的会员,轻松互助将继续提供合理的互助金妥善救助。3)3月 26日,“水滴互助”宣布于 2021年 3月 31日 18时正式终止,或因公司战略目标调整。在 此之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自首次诊断之日起 180天内,可继续发起申请,若符合原互助条件, 将由平台提供合理赔付。对于用户账户内的余额,平台将从公告日起 5 日内发起退款。对于在互助 保障中的会员,水滴将通过保险升级保障;在用户同意后,水滴将为其投保最高保额 50万元的一年 期健康险(水滴健康保),保费由平台承担。1.2 背景解读:战略调整与监管趋严的双重驱动20Q4 以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趋严, 预计未来网络互助平台将纳入监管。因此,此番关停或系公司战略目标调整。2020 年 9 月 9日,银保监会在《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一文中提及以下要点:1)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 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2)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 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3)网络互助平台监管缺乏制度依据,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4)国际网络互助平台(亦称 P2P 保险平台)运营模式目前主要有个体互助模式(Peer-to-Peer Insurance)、群体定制模式和其他创新模式三种。国际 P2P 保险平台普遍以小范围熟人参与为主, 保险标的多为小额产品,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业务涉众风险及卷款潜逃风险都比较小。欧美发达国 家普遍将P2P保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受到保险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必要时还接受证券监管的审查, 一般不存在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情形。5)未来将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1.3 潜在问题:分摊金额增长、参与者逐步退出,或加剧逆选择风险以相互宝为例,参与人数增长进入平台期后,每期人均分摊金额由 3 元逐步增至 6 元以上,相互宝 大病互助计划参与分摊人数自 2020 年 9月起逐步下滑,2021 年 3月第二期已不足 9000万人,我 们发现,大病计划人均赔款约 16万元,预计 39岁以上发病人群占比约 70%(而 39岁以上参与者 占比仅 40%)。根据条款,已获得互助金的成员将自动退出计划,人均分摊金额增长或加速健康人群 的退出,导致逆选择风险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二、 相互宝 VS 水滴互助:付费模式和互助计划存在差异2.1 经营模式:不承担保险风险,仅收取管理费与商业保险通过“三差”获利不同,网络互助计划在成员出险后,由参与成员分担约定金额和管理 费,平台方不承担保险风险, 属于事后分担机制。多数网络互助计划按照每期互助金的一定比例收 取管理费(如相互宝和水滴互助均收取 8%),以覆盖核赔、理赔等营运支出,并非以盈利为目的。与寿险不同,网络互助并不依赖于“地推”的推销方式,其客源主要基于互联网巨头的用户基础, 获客成本远低于传统保险公司。2.2 围绕大病和意外,客户分层经营相互宝互助计划主要根据保障范围分类,水滴互助主要根据保障年龄分类,总体来看围绕大病和意 外展开。相互宝包括大病互助、老年防癌、慢性病人群防癌、公共交通意外,共计四项互助计划; 水滴互助包括少儿大病、中青年大病、中老年抗癌和意外互助四项基本计划,针对少儿和中青年群 体推出升级版“百万终身抗癌计划”,共计五项互助计划。针对老龄人群和慢病人群,互助计划保障 范围仅限于恶性肿瘤。截至 2021年 3月 20日,相互宝三大疾病互助计划参与人数共计 9463万人, 已帮助成员 10.9 万人、总分摊金额约 170 亿元,最新一期分摊金额约 6.8 元/人。早期人均分摊金 额增长较快,主要受等待期和参与人数的影响较大。根据大病互助和老年防癌互助计划的经验,互 助计划的每期分摊金额将在初期快速提升,成立一年后将进入相对稳定期。水滴互助先付费,存在资金池。相互宝属于免费加入互助计划、先享受保障后分摊费用;而加入水 滴互助需先充值预付费 29 元、成为会员后,方可加入计划,此后预付费可用于抵扣每期分摊费用。 由于加入条件和收费模式不同,水滴互助存在沉淀资金、形成资金池。目前来看,水滴互助金的资 金池存管在商业银行专项存管账户,专户专款专用。但仍存在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 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2.3 大病互助计划:针对少儿与中青年,参与人数减少、人均分摊金额提升相互宝 2018年 10 月推出“大病互助计划”,主要针对 59周岁及以下人群,以 39周岁为界、设置 两档保额,2019 年设置分摊上限 188 元(现已未提及)。水滴互助针对少儿和中青年分为两个互助 计划,其中,中青年大病计划的年龄上限为 50周岁,低于相互宝。此外,水滴针对少儿和中青年大 病计划推出升级版“百万终身抗癌计划”,需额外缴纳 30 元管理费,恶性肿瘤多次赔付。为使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此,我们将水滴互助的少儿健康互助计划和中青年大 病计划统一计算。总体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1)参与人数减少。相互宝自 2020年 9月起、水滴互助自 2019年 4月起,参与人数不断减少,目 前水滴少儿&中青年互助计划参与人数已不足 2019年初高点的 1/3。截至 2021年 3月 20日,相互 宝大病互助计划参与人数仅 8995 万人,已帮助成员近 9 万人、总分摊金额近 150 亿元,人均赔款 约 17万元;截至 2021年 3月 4日,水滴互助的少儿和中青年互助计划参与人数共计 839万人,已 帮助成员 9000 余人、总分摊金额逾12 亿元,人均赔款约 13 万元。2)发病率提升。截至 2021 年 3 月 20 日,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发病率 0.0038%;截至 2021 年 3 月 4日,水滴少儿和中青年互助计划发病率 0.0027%。充分说明健康人群的退出快于带病体,逆选 择风险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总体来看,水滴发病率低于相互宝,主要系年龄上限更低、易 发病人群相对较少。3)人均赔款总体变动不大。进入稳定期后,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人均赔款保持在 16万元-17万元; 水滴少儿&中青年互助计划人均赔款早期保持在 18 万元左右,但 2020 年 5 月起持续下降、现仅约 5 万元左右。水滴互助人均赔款下滑主要由于公司 2020年 1月 19 日优化条款,将互助金申领方式 升级为“1 次应急互助金+4 次报销互助金”的模式。应急互助金在确诊后一次性给付,报销互助金 用于后续治疗费用报销,需扣除其他报销、总金额不超过扣除应急互助金后的互助金上限。因此, 水滴互助计划的给付方式从“类高保额重疾险”变为“类低保额重疾险”+“类医疗险”的模式。根 据公告内容,“会员重疾初次确诊时间在新条款生效时间之前,适用于优化前的条款规则;初次确诊 时间在新条款生效时间之后,将遵循新条款规则”。因此,水滴互助人均赔款 2020年中方开始下降。4)人均分摊金额增加。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 2019年全年人均分摊金额约 29元、2020年全年人均 分摊金额约 91元,年度分摊金额增长显著;每月人均分摊金额现已超过 12元(每月 2期,对应每 期约 6元),预计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 2021年全年人均分摊金额将超过 140元。水滴少儿&中青年 互助计划 2019年全年人均分摊金额约 72元、2020年全年人均分摊金额约 67元;由于互助金领取 方式调整,水滴发病率提升、但每月人均分摊金额从高点 13元回落至约 5元(每月 2期-5期不等)。5)发病者集中于 40岁以上人群,病种集中度高。我们根据每期人均赔付金额测算,预计患病成员 中 40周岁-59周岁的人群占比约 60%以上。根据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的发病情况统计,成员所患病 种集中于乳腺癌、肺癌、急性心梗、开颅手术等;40周岁-59周岁人群占比约 70%,与测算结果相 印证。2.4 老年防癌计划:年龄限制有不同,人均分摊金额普遍较高且持续提升相互宝 2019年 5 月推出“老年防癌计划”,针对 60周岁-70周岁人群,保额自选 5/10 万元。水滴 互助略有不同,针对中老年、以 60 周岁为界、设置两档保额,60 周岁以上的年龄上限和赔付基准 额度总体低于相互宝。相互宝自 2020年 4月起、水滴互助自 2019年 2月起,参与人数不断减少、人均分摊金额明显攀升。截至 2021年 3月 20日,相互宝老年防癌计划参与人数 362万人,已帮助成员 2.3万人;截至 2021 年 3 月 4 日,水滴互助中老年抗癌计划参与人数仅 218 万人,已帮助成员 8600 人。与大病互助相比,老年防癌互助计划的人均分摊金额更高、发病率更高。总体来看,相互宝和水滴 互助的老年防癌互助计划月均发病率均为大病互助计划的 15 倍左右。2021年 3 月,相互宝老年防 癌计划参与人群的发病率约 0.053%、水滴中老年抗癌计划参与人群的发病率约 0.033%,主要由于 相互宝老年防癌计划年龄下限和上限均高于水滴中老年抗癌计划。除发病率更高外,相互宝的互助 金额也更高,截至 2020年,相互宝老年防癌计划人均分摊金额约 34.7元,远高于水滴中老年抗癌 计划(仅 6.7 元)。2.5 慢病人群防癌计划:仅相互宝推出,时间较短相互宝 2020 年 5 月推出“慢性病人群防癌计划”,针对 60 岁以下的三高、心血管病、肾炎等八大 类慢病人群,同样以 40 岁为界、设置两档保额,2020 年 10 月方产生赔付。截至 2021 年 3 月 20 日,参与人数约 110万人、总体发病率维持在 0.0015%左右;截至 2020年 12月,每月人均赔付金 额约 10 万、人均分摊金额约 3 元。2.6 意外互助计划:保障范围大有不同相互宝 2020 年 8 月推出“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无健康要求、针对 60 岁以下人群,主要保障 网约车、公交车、长途车、飞机、火车、地铁、出租车等客运交通出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按 照意外伤害的不同程度,参与成员可获得的互助金比例从 40%至 100%不等,最高为 100万元。水 滴“综合意外互助计划”保障所有意外类型,互助金额较低。截至 2021年 3月 20日,相互宝“公 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尚未产生分摊,无参与人数等公开数据。水滴综合意外互助计划的人均分摊金额较低,意外发生概率和参与人数总体保持平稳、人均分摊金 额较低。截至 2021 年 3 月,该计划每月人均分摊金额最高不超过 2 元、人均赔款金额平均仅 4.1 万元、意外发生概率 0.003%,助力参与人数总体稳定。截至 2021年 3月,该计划参与人数仍达 75 万人、每月人均分摊金额 0.8 元、人均赔款 3万元、月均意外发生概率 0.003%。三、 网络互助变局下的商业健康险机遇3.1 网络互助对大病医疗支出缺口的覆盖程度相对较低根据《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2019 年我国居民重疾医疗平均费用为 33 万元,医保报销(约 60%) 外,仍有约 13.2 万元缺口需要自费。2019 年网络互助行业共计为 4 万人次提供 50 亿元互助金, 每人次平均得到赔付 12.5 万元(说明患者年龄以 39 岁及以上居多),对大病医保 13.2 万元的缺口 覆盖率达 97.9%。但需关注的是,相互宝赔付标准与重疾险类似,重疾确诊后,以相应的病历、发 票等申请理赔、获得全额(100%“保额”)给付。通常购买重疾险的消费者会同步购买短期医疗险, 医疗险免赔额一般为 1万元、基本保额 100万元-300万元,医疗险将全额报销免赔额以上、社保外 的自费部分,并附有住院津贴等。根据寿险公司 2019年理赔报告,重疾险件均理赔金额约 10万元。 总体来看,商业健康险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缺口覆盖率高于网络互助。3.2 网络互助特征:保障范围更广、客群更下沉与重疾险相比,网络互助有以下几大特征:1)特定保障范围更广。网络互助平台均向慢性病人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推出专属防癌计划,进一步 填补空白。而险企在售产品中,部分险企有老年防癌险,但鲜少有慢性病人专属防癌险。2)客群下沉明显:调研结果显示,网络互助以年轻化+偏低收入+低线城市的成员为主,但商业险 购买意愿更强。具体来看:①成员偏年轻:80、90 后占比 60%。相互宝成员80、90 后占比 57%,水滴互助占比约 60%。②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成员占据主力。72.1%的相互宝成员、70%+的水滴互助成员均来自于三线 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相互宝有 1/3 成员来自农村和县域。③收入偏低。相互宝年收入 10 万元以下的成员占比 79.5%(年收入 5 万元以下的成员占比 37%)、 年收入 10-20 万元的成员占比 16%、年收入 20 万元以上的成员占比不足 5%。主要险企客群集中在 40 岁左右、中产及以上的客户,网络互助主要对其中低收入客群形成分流, 对中产及以上客户的影响不大。截至 2020年末,平安、太保、新华的个人客户数分别达 2.18亿人、 1.47 亿人、3321万人;以中国平安为例,中产及以上客户(年收入>10万元)占比 75.6%。我们推 断,网络互助将主要对主流险企的中低收入客群形成分流和竞争,对中产及以上客户的影响不大。3.3 网络互助客群下沉明显,变局之下,或将为健康险带来发展机遇尽管网络互助以年轻化+偏低收入+低线城市的成员为主,但商业险购买意愿更强。调研结果显示, 89%的相互宝成员表示同时拥有我国居民医保、28%的相互宝成员同时是商业保险成员,42%表示 会继续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截至 2020年 3年末,水滴互助参与分摊成员达 1458万人、轻松互助达 1569 万人。以此推算,随着该二平台的关停,3000 万参与分摊成员中,约有 900 万人会转而购买 商业保险。根据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的客群分析,40岁及以下成员占比 60%,这类用户购买“百万医疗”的价格约 500 元左右,预计将为短期商业健康险带来至少 45 亿元的增量。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夺命号

未来十年保险行业规模将增长4倍 健康险需“破圈”主攻中产人群

来源:华夏时报原标题:未来十年保险行业规模将增长4倍 健康险需“破圈”主攻中产人群华夏时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今年初,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10年中国大消费市场展望的报告,名为《消费2030:“服务”至上》。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在下一个十年中翻倍,达到12.7万亿美元,比2017年预测的9.7万亿美元高出30%。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十年里,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化7.9%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消费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报告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消费格局将发生巨大变革,而这场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为收入、人口特性、技术、政策和文化五个因素,其带来的结果是,服务性消费占比将会提升,其为GDP创造的价值将超过商品。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平均每个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6000美元翻倍增长,达到12000美元。同时,到2030年,中国35-44岁的人口将增加13%,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36%,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构成人口基础最大的群体。同时20-34岁的人口将减少21%,45-54岁的人口数也将减少21% 。由于人口代际的变化,主力的消费人群将从年轻人个人式的消费,慢慢转移到家庭及养老相关消费,这样的大背景趋势下,摩根史丹利认为,未来十年,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是现在的4倍以上,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15万亿到17.5万亿人民币之间。其中,健康险的增速将保持年化15%的增长率,并在2030年达到4490亿美元,也就是2.7万亿到3.1万亿人民币之间。而寿险和健康险的渗透率,也将从目前的3%和0.7%,在2030年增加到7.4%和1.7%。这一数据与国常会描绘的健康险的未来图景大致相同,去年初,国常会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顶层设想中,我国商业健康险应当与社会医保密切结合。不过,健康险作为独立险种覆盖率仍然不足,保险支出占卫生费用支出比例较低,尚未成为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具体而言,国内社会医保定位“低水平广覆盖”,按地市统筹管理,统筹层次低,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当前,我国医疗支出中,社保占比为61%,商业保险占比11%,个人支出占比高达28%。而WHO研究表明,国家医疗支出中个人支出控制在15-20%,才能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毫无疑问,定位基本医疗的社保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社保补充的商业健康险,需求和发展空间理应最大。这也被认为是提高商业健康险普及度,发展健康险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占医疗健康费用的61%,个人支出占28%,剩下的11%是商业医疗保险。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提出,我国计划在2030年将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比例降低到25%,但同时面临着GDP增长的乏力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商业医疗保险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预计2030年将兑付社会医疗总支出的20%。实际上,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就确立未来10年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文件2次提到发展补充医疗保险,3次提到发展商业健康险,可见其重视程度,以美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商业保险将成为国家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仅次于社保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必由之路,这个进程在政策推动下将进入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中国目前有600万的高净值人群,以及5300万的富裕人群,过去五年的健康险需求主要来自于这两个群体,而到2030年,50%的人口将会成为中产(年收入大于1万美金),若按健康险能有50%的中产人口渗透率算,那么意味着将拥有2.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意味着,未来10年的健康险增长需要“破圈”主攻中产人群,一方面需要推出创新的产品,也就是更多价格可承受的普通健康险而不是昂贵的长期大病医保。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渠道商的力量多开拓在线等成本低的渠道。的确,根据《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在各年龄段群体的每年新增保单的比例中,80、90后的保险购买占比越来越高,2019年,80、90后新增保单已占48.9%。从初次购险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段分布来看,80后已经接近70后,而考虑到目前70后比80后的财富积累时间更久、财富更多这一事实,80后在未来十年内的购险表现很有可能超越70后。同时,80、90后正是投保关系转变的关键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大、其投保关系从主要为本人转变为兼顾自身和家人,这也是80、90后城市新中产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手段之一。

吉利

新的时代背景下 保险消费者真的变了吗?

来源:中国保险报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销产品的热卖,引起了业界广泛的热议。一方面,各方人士网销产品的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另一方面,业内也通过消费者令人瞠目的加入速度,指出随着“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即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者,保险消费的主体和结构、心理和习惯、能力和水平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及定义保险消费者。在2018年从开门红开始就增长乏力的寿险业降速发展阶段,新时代下的保险消费者是否和之前相比发生了改变,的确值得我们关注。首先,相对来说,保险消费者正在逐渐成熟。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供给与需求良好匹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中,沉淀了很多有关如何应对风险的智慧,我们并不缺风险意识,也有很多朴素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储蓄。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寿险在国内并没有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的发展历程,行业也缺乏对消费者的培育,甚至曾经在很初期的发展阶段就大量推广复杂的投资连结保险,消费者与供给方并没有共同成长,这也是一直以来部分消费者对保险多有误解的原因之一。我们对生活中的很多商品都是从低级阶段逐步过渡到高级水平的,例如手机。虽然是近些年的新事物,但毕竟我们是经历了从只有数字的BB机、有汉显的BB机、大哥大、按键式手机、无键盘手机,然后接受了现在的智能手机;从最初的很简单的功能,到现在五花八门的APP,每一个更新换代的产品出现,供给者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市场培育。有的时候这种培育不见得就立竿见影,消费者开始会认为有些功能没有必要而忽视,但这才是正常的节奏。人们接受一样事物,其需求被激发出来,或者需求和接受能够取得一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很多行业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先投入,逐渐地投入与回报变得平衡,前期看似没有实在的结果,但总体来说方向是向前的,为后续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二十余年来,消费者对手机类产品的认识连贯而立体,其他领域的产品也是类似,很多服务或功能从免费试用到收费使用,就是一个很自然的培育过程,虽然诸如性价比不高这样的评价屡见不鲜,但少有陷入“想买而又不敢买”这样一种充满警惕的局面。幸而,“保险姓保”的理念及时有效地控制了这种供需双方发展的不对等,使很多寿险产品回到根本的保障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间接进行了消费者教育,重塑了消费者对保险的信心。试想,市场上很多类型的消费品,都有不同价位不同档次可供选择,尽管低价位低档次的会在质量、功能、美观度等方面逊于高档商品,但在最基本的一两种核心功能上可能是相差无几的,依然可以满足众多收入有限群体的需求,那么保险又何来特殊之处呢?因此,纯保障型产品理应在市场占有一定比例,消费者对纯保障型产品的热衷其实正是消费者相对成熟的表现,虽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交费购买保障这样的理念,虽然有很多人还认为交了保险费如果没出险保费还能退回才不亏,但他们终于从把保险等同于理财产品,转变为认识到了这种无形产品的核心功能。从产品复杂程度上来看,纯保障型产品更为初级,不能和成熟二字相关,这里的成熟是指回归保险的本质,更好地将风险和保险保障等同起来,这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其次,快速变化的环境更易于激发保险消费需求。如果说,现在的消费群体和二十年前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征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外部环境来说,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他们更理解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是充满变化的,风险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越来越复杂,潜在损失的到来可能猝不及防,一次次的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使他们更有动力转移风险,也更为认可保险的价值。从内在特征来说,年轻群体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有更独立的思考,更关注自身,当负面的不确定性来临时,无法再复制像父辈那样来自兄弟姐妹的帮助,因此,他们也有更强烈的寻求稳定客观的保障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消费者是有更大的保险需求的。再次,信息社会为保险领域的供给方和消费者构建了桥梁。作为一种无形的服务,沟通渠道的建立是传统消费环境下保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巨大的成本所在,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行业有了非常得力的消费者培育的平台,消费者也有了更为便捷的主动购买机会,这有利于供需的匹配,有利于减少消费者的非理性选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既不会颠覆传统销售模式,不是传统销售模式的补充,二者之间更像是一种并列。毕竟保险产品有不同级别之分,复杂的产品更适合个性化的咨询。信息社会无意中给保险业带来的这一渠道,对供需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桥梁更频繁地接触与了解保险的信息,保险公司也有机会大幅度降低简单产品的销售成本。当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值得探讨,思考如何建立新的产品研发和销售模式,如何运营消费者关系,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及席

专访:数据与分析是如何改变保险市场的?

前言:最近,《全球银行与金融评论》(Global Banking and Finance Review)采访了律商联讯风险信息公司(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简称“律商联讯”)的保险业务分析高级副总裁John Beal先生,探讨了数据与分析是如何影响全球保险行业的未来的。受访者:John Beal,律商联讯,分析高级副总裁采访者:《全球银行与金融评论》发布时间: 2021/02/22#问题1:有种说法是“数据是新的黄金”,请以保险市场为背景解释一下这个说法,以及数据是如何影响您的业务的?保险行业的竞争逐年加剧,那些能够利用数据与分析提升业务能力的保险公司终将成为赢家。为了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细分客户风险,保险公司在不断地评估新的基于数据的解决方案。此外,许多保险公司也在投资建设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一方面部分国家更加领先。这也引发了对越来越多的数据、变量与评分产生的无休止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以及我们的数据资产尚待释放的内在价值,推动了律商联讯过去几年的业务增长。#问题2:您必须拥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团队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吗?如今,律商联讯保险分析团队在美国、欧洲、巴西和中国等不同地区拥有130多名员工。随着全球市场对分析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也将继续加大投资进入更多的市场。律商联讯会继续对相对成熟的市场中新领域的机会深入研究,创造新的产品和数据分析项目,推动公司业务的有机增长。然而,团队规模并非唯一重要因素,律商联讯还为市场带来许多其它的能力。构建新的预测模型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新的方案投入生产应用。此外,保险公司还需要通过对标行业,了解他们自身的相对表现及需要投资的领域。我们的保险分析团队提供了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系列技能。#问题3:随着市场对数据洞见需求的不断增长,您的团队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的来说,我们的宗旨是不断适应保险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主动向市场提供可应用的、基于数据的洞见。我们有专门的分析团队,支持不同的保险业务。某些产品线的数据源和处理流程高度专业化,需要一个专门团队的集中关注,例如,车辆高级配置产品 (Vehicle Build),通过更好地评估不同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支持更好的车险定价和承保决策。我们还有几个专职的分析支持团队,为上述这些分析团队和公司整体业务提供支持。例如,分析批处理团队每年生成数百个测试文件,以协助我们的客户验证我们的解决方案的价值。此外,我们在几年前就预见了行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并成立了专职的数据变量开发团队,负责每年生成并生产运营数千个新的数据变量。不但满足行业的需求,而且为律商联讯内部的数据科学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数据变量,用于新产品的研发。由于我们每天管理全球数百个复杂的预测模型和数以万计的数据变量,因此实现和维持最高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一致性对我们的业务来说至关重要。分析审计团队在全球范围内专注于对这件事情的管理,并在所有的产品实施过程中不断寻求流程改进的机会。#问题4:您如何吸纳和挽留适合您团队的人才?数据科学家不是正供不应求吗?如今,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利用分析技术,而且均在争夺数据科学家。因此,对于数据科学家的需求逐年增加。全球各地的大学和学院正在扩大数据科学家的培养规模,但我个人认为,数据科学家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吸引人才,我们很幸运地提供了每位数据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数据。我们的数据科学家能够利用数亿甚至数十亿条数据记录,来解决客户的问题。许多其他公司在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非常有限,许多公司缺乏将所有数据整合起来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能力。律商联讯的数据科学家们每天都能从事这样的工作,这往往会令我们的候选人兴奋不已。在律商联讯的数据科学体验项目(DSRP)中,刚毕业的数据科学家可以加入律商联讯后两年的时间内,在四个不同职能的分析团队学习体验。这个项目使得参与者可以充分体验从数据访问、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到模型实施的充实的实践过程。目前,我们有7名数据科学家参与了此项目,并且每年我们通常会招聘3个新人加入这个项目。#问题5:过去一年中最令人兴奋的进展是什么?车辆高级配置产品(Vehicle Build)作为一个全球解决方案,目前正在美国、英国和欧洲市场进行试点。我们团队所完成的高质量、先进的分析工作使我们能够开发出一个强大的产品。团队成员花时间了解每个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和每一辆车辆上装备的具体设备的复杂细节。车辆高级配置产品使得我们能够独家向我们的客户提供个体车辆水平的洞见。利用律商联讯的这个产品,保险公司能够更轻松地确定ADAS功能如何影响车辆的风险特征,这些洞见还能够被应用到保险公司的定价和理赔工作流程中。#问题6:您可以谈谈团队在2021年的工作重点吗?我们认为,地理空间分析将为我们的建模应用提供许多新依据。图像识别是我们计划深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当然,车辆高级配置变量和评分在全球定价和理赔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展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的行业趋势和对标报告在美国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但我们也看到这一方面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全球范围。#问题7:目前客户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采用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是当前保险公司最为关注的竞争优势。保险公司期望他们的数据科学家能够评估更多的数据变量,能够更快地测试更大量的数据,从而更快地做出决策。对更多云端支持的需求正在增长。随着保险公司将自身的系统迁移到云端,他们需要数据与分析结果被无缝输送给他们。保险公司总是在寻找节省开支,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暴露的方法。#问题8:创建新数据产品的流程是怎样的?如果某个产品概念可行,并且市场机会确实存在,我们将为技术团队实施这个产品提供终版规格说明书。在最终实施之前,我们的数据变量团队将参与其中,以生成产品所需的数据变量或其它输入项。我们的分析审计团队也将与技术团队合作,确保实施了的产品符合期望。进行产品开发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同步为客户开发产品验证方案。我们通过分析批处理团队生成可应用的洞见报告,或进行回顾性验证,在保险公司自身数据上展示我们的新产品的价值。随着产品发布的临近,如果有合规要求,我们将与产品团队合作,提供该产品的输入、输出和整体性能的必要的合规文件。在产品投产后,分析批处理团队将继续支持新客户的验证过程。最后,我们持续监控数据变量和评分,以确保它们的性能持续满足预期。如若发现任何问题,我们将与产品部和技术部合作解决该问题。有时,产品需要重新开发,这意味着分析团队将在产品团队的指导下重塑该产品。此时,我们将重新跑一遍产品开发工作的全流程!#问题9:保险行业对数据分析工作的最大的误解是什么?保险业对于数据分析工作的一个很大的误解,是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分析的产品将取代人力。基于数据的产品使保险公司可以简化其现有流程,补充其现有工作流程体系。人的专业判断和专业知识,始终是一个公司根据业务战略进行准确的风险定价所必需的。基于数据的洞见可以助力这个决策过程。#问题10:成功建模/数据分析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的障碍是开发和投产一个分析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我们总是需要平衡产品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效果。技术团队每年都能更快速地实施产品,自然而然地挑战分析团队不断地去寻求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问题11:您认为物联网数据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有何趋势?在某些物联网设备的应用中,我们确实看到了非常正面的趋势。我们已与多个家庭物联网制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验证安装家庭物联网设备而导致的房屋险索赔案件,包括理赔频率和严重程度的下降。另外,在新冠疫情期间,更多的人待在家中,我们观察到房屋险索赔案件的案均赔款明显降低了。例如,在物联网漏水监控警报响起时,房屋主人能够去切断供水就可以及时阻止保险赔偿费用变得非常昂贵。然而,收集足够的理赔结果数据,从而能够验证任一物联网设备的价值,是一项持续性的挑战。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布署和数据的集中收集需要花费时间,此后,我们还预期到,有必要对当今市场上许多不同物联网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一致化。好消息是,我们已在车联网设备领域从业多年,在生成基于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变量和评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问题12:您在新冠疫情期间看到哪些具体的数据趋势,能够让保险公司对未来的流行病疫情风险做好准备?对于保险公司和律商联讯的业务而言,消费者行为的任何突然变化都将是一项重大挑战。我们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不用刻意去想的事情。买保险、开车上班和逛超市只是几项这样发生的事情。当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项停止时,保险公司需要加快他们为潜在或存量客户提供线上服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包括数据预填解决方案,基于数据的承保、定价产品和远程理赔在内的各项能力。幸运的是,律商联讯多年来一直在开发这些产品,因此能够最好地帮助保险公司和他们的客户进行有效互动。

复旦大学联合善诊海唯首发惠民保研究报告

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国内保险科技企业善诊海唯,共同发布了《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首次对惠民保产品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据悉,作为集普惠性与商业性于一体的保险产品,惠民保以价格低、投保门槛低、保障水平高以及提供附加服务等特点,积极补位了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险的中间带。《研究报告》分析,惠民保各产品费率水平在每年29元到190元之间浮动,且无年龄、职业限制,无需健康告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102款惠民保产品对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进行补偿,且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的保险金额大多在100万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线的惠民保产品中绝大多数提供多项健康服务,包括向被保险人提供药品服务、重疾服务、慢病服务、体检服务等增值服务,从诊前、诊中、诊后对参保人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2021年初,惠民保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已上市十余款新产品。《研究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惠民保市场将呈现出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的趋势:覆盖范围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产品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更为多元;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保障。惠民保被行业视为普惠保险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普惠保险发展探索具有前瞻性。在已收获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当下,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保险产品,如何在自我升级中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服务创新成为《研究报告》中的发展关键词。惠民保产品可能存在的逆选择问题对普惠保险风险控制起到了警示作用。因此,普惠保险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风险可控。《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普惠保险发展应依托保险科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医疗监管,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识别保险欺诈,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大医疗”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保险产品+健康管理”也成为一大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普惠保险应联合相关公司发挥医药服务及健康管理的作用,拓展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相关增值服务,实现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多维度发展,全面解决居民健康管理与看病就医难题。此外,体检在事前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也被重点提及。体检以及各种形式的筛查检验可随时跟进被保险人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风险,实现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发病率,从而实现事前健康管理。据悉,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是复旦大学整合保险学科资源成立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中心旨在国家经济转型与国际化背景下研究各种保险与社会安全问题,推动我国保险学、社会安全、社会保障、灾害经济学、灾害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为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思考与建议。善诊海唯致力于保险风控技术、保险创新方案以及全流程健康服务供应。善诊海唯在老年健康险风控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数据资源与技术手段,已联合合作伙伴研发多款面向60岁以上人群的老年医疗险,直击市场“盲区”,受到广泛认可。

望普

保险背景投资人加速进军公募基金

来源:证券时报受到政策鼓励,险资布局大财富管理版图,拓展多元业务领域,部分具有保险背景的投资人正在加速进军公募市场。在排队候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不少保险背景投资人,他们参股新设立基金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险委外资金对公募管理人的选择门槛大幅下降,对次新公募基金承接保险委外资金形成实质性利好。保险委外资金对公募管理人选择门槛降低4月1日,保监会审议通过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实施,对保险资金投资基金及其管理人的门槛大幅下降。其中对2010年7月发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 “净资产连续三年保持在人民币一亿元以上”的要求做了调整。华北某大型保险机构资管部门原负责人分析,“新规不再提‘净资产连续3年保持在1亿元以上’的要求,大幅降低了公募基金入选保险委外白名单的门槛,这对新基金公司是一个机会,尤其是拥有险资从业背景、投资能力受到险资认可的从业人员,这类人群在保险机构积累了人脉、资源和长期投资的信任,如果做公募基金,部分保险资金会继续委托做投资管理。”某保险系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记者透露,出于拓展财富管理战略、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意图,近年来不少险资机构进军公募。同时,政策鼓励专业个人成立公募基金,不少保险背景的同行在发起设立或参股公募基金。险资公募吸金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凸显近年来,大型保险机构以及保险背景投资人加速布局公募业务。据记者统计,继国寿安保基金在2013年10月首家保险资管成立公募基金后,泰康资产在2015年2月也获得公募业务牌照,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业务。近年来,先后有阳光保险集团原副董事长王德晓发起设立、阳光保险参股的泓德基金,华泰保险设立华泰保兴基金,中国太保(港股02601)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国联安基金新股东,中国太平(港股00966)保险集团旗下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中原英石基金股权后改名为太平基金,中国人保资产拿到公募业务牌照,保险企业对公募基金的布局节奏明显加快。“除了银行外,保险委外资金也相当可观,保险机构委外更注重绝对收益,风控要求较高,收益也相对保守,在固定收益业务上具备一定优势。”上述投资总监说。从当前保险公司进入公募业务的途经看,主要是新成立基金公司、设立基金事业部、控股基金公司等三种。上述保险机构资管部门原负责人表示,保险机构获得公募牌照可以介入财富管理大市场。对于本来脱胎于保险机构的投资人而言,对保险类资金的投资需求有更好的理解,通过拓展公募条线可以增强公司在公众和市场的知名度。在投资风格上,保险资金大多有保本保收益的要求,转型为公募基金后,也会在投资上相对保守,更加偏向绝对投资收益,在波动明显的A股市场中能给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此外,公募基金对优秀投资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上升。“保险的投资人业绩并不透明,公募基金向公众募集资金,产品业绩遵守透明、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这对有较强资产管理能力的投资经理有一定吸引力。他们进入公募基金,市场会给这类优秀投资人才一定的溢价和明星效应,不论对投资经理的个人职业发展还是所在基金公司都是有利的。”上述投资总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