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考博经验贴审死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考博经验贴

备考历程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报考的是社科大的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然后具体的专业是政治学理论。然后我是定向的,所以是在职考生。另外,我还是跨专业考博,学科跨度非常大,由新闻传播学跨考政治学,最终也是成功上岸,成绩也还不错,专业前列。我觉得我的这个经历还是比较特殊,所以我希望把我这个整个的这个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受一些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大家,然后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早日上岸。我整个报考这个过程其实比较仓促,我决定考博非常晚,就是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才决定就是要考,那个时候报名平台距离关闭也没剩几天了。一个认识的朋友推荐社科院,说可以在职,然后具体定下来的学校和专业。报完名就在一天以内完成了专家推荐书、单位证明等需要的纸质材料,赶在最后期限邮寄过去。所以说我的这个整个备考的过程比较仓促,我在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年底临近寒假非常忙,因此我是等到一月中旬我们放假以后才开始准备复习。原定的考试时间是三月份,所以我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开学采用了居家办公的模式,同时考试推迟,我非常幸运地又多了三个月复习时间。整个备考过程下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 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不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英语还是专业课,都需要非常好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光靠几本专业书和做两套真题是远远不够的,具体的复习技巧和策略下面会具体说。关于导师的问题,我事先也没有联系过相关导师,到现在录取了也没有跟导师联络,我还听说我报考的导师年初的时候走了。所以我现在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我会是谁的学生呢。好像我们系是入学以后才定导师。初试策略英语:大家都知道社科院的英语是在考博英语里边算是比较难的,特别难的那种级别,所以就是初试复习的阶段,我的重心都在英语的复习上面。我首先是就是背了一遍单词,利用业余时间,用百词斩app,背了考研单词和GRE词汇,单词都是就是业余时间背的。然后主要就是做他们的真题,一遍一遍地做, 大概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第一遍就是精读,主要把里面的生词全部都标出来 然后查好,把所有的生词都背下来。然后第二遍做的时候主要是攻克长难句,然后以及就是文章整个的大意。等到第三遍做的时候就是要去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包括他的出题的思路以及基本上做题的思路和技巧。第三遍再做的时候,就不能再纠结于一个词或者这句子有什么不懂的,就是要掌握文章的大意,要理解这个作者他的写作主要的主旨和思路。另外就是要做这个GRE的阅读,我用的是新东方的GRE170精讲精析,挺好用的,也推荐给各位考生,作为英语备考的材料,主要掌握它的解题思路,运用了3S的阅读方法,对于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比较好用。专业课:我们专业的几本参考书,一个导师推荐的,大概这几本:专业课一: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艾伦伟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专业课二:杨光斌分比较政治学、唐晓的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杨光斌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导师推荐的这几本书应该来说都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些基础书,也是比较专业的一些教材。首先,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考生,比如说像我,就是没有一点基础,这些书都是从头看,一点一点去理解掌握,书都是要翻个好几遍,然后自己去总结一些知识点,到后期就只看自己总结的要点。另外要多关注时事,然后用一些时政事件去结合你的专业领域去做一些分析,要有自己的思考。社科院的专业课的试题出题非常非常灵活,经常会去结合一些时事内容去让你结合理论去分析,所以除了这些专业书本的知识以外。要多去关注一些时事政治,然后去进行一些专业的思考。另外,关注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有上层或者学者提出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日常多进行专业思考,这对于初试或者复试都有很大帮助。复试复试主要分为英语和专业课的复试两个部分。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英语的考察放到了复试阶段,主要分为这个英语的笔试和口试。分别都是50分,然后我们系要求的是英语总分加起来要50分,这个是分数线。英语笔试:2020年比较特殊,英语笔试就采用了这个线上的模式,所以它的题型和时间这方面就是和以往都有很大的区别,今年主要考察英语运用能力,也非常难,非常考验英语底子。主要是就是在一个小时以内,他给你三篇文章。前两篇基本是阅读理解,然后类似于论述题那种,主要针对于你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回答一个相应的问题,最后一篇阅读的话就是让你写一篇summary。这个跟往年题型类似,日常练习都有涉及到。再说面试,我们系比较特殊,今年仍然采用了线下面试的方式。英语和专业分两个会议室 两边同时进行,顺序是现场抽签决定。英语:英语口语一共5min左右,自我介绍要求一分钟、然后导师根据简历提问两个问题,一般是关于工作或者论文,一般应该是应届就问论文,在职问工作。然后一个专业问题,可能是报考专业或者原来专业领域的。问我的两个问题,一个介绍现在的工作,另一个专业的,说说什么是政治学 专业课:先自我介绍,然后六个专家挨个问问题,都会问,一般是专业知识,具体问题看专家的研究领域,会有比较基础的专业问题(问我的几个是:为什么选择读政治学博士、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一带一路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新型政党制度等)。另外,可能我们这个专业比较特殊,导师有些也都是外聘。复试我们的专家组好像都不是报考的几位导师 ,有其他系的教授,也有从别的学校请的教授,有北大的、中央党校的等,都不认识。寄语学弟学妹们首先我还是希望就是学弟学妹们能够多一点信心,因为像我的经历就比较特殊,在职考生,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北京一个普通一本院校。然后又是跨专业学科跨度非常大的考博,备考时间也非常仓促,然后最终还是以比较好的成绩考取,我觉得给大家都是一个鼓励吧,像我这种渣渣都可以,大家都没问题的。考博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希望大家都想清楚攻博的目的和意义,然后规划好生活和工作。最后,祝各位都能乘风破浪,最终成功上岸。

徙义

考上博士后,我想告诉你这些考博的捷径

来源:考博圈(ID:kaoboquan100)作者:听雨 编辑:学妹2019年我考上了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的博士,2019年9月3日-2019年12月3日,我在博士征程中已度过了约90个日日夜夜,过上了“7117”的生活,真正体验了博士是什么、怎么做,不得不感慨一句:博士真苦真难啊。不过在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博士生活虽苦,但我过得很踏实和充实,我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我确定了为之一生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考博和读博的,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你会进一步沉底自己,思想会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此为正在犹豫不决或迷茫不知所措的研三即将毕业生提供一些考博的经验和建议,为你拨开考博迷雾见真章。报考报考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什么时候报考?应该提交什么报考材料?一些列报考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首先,关于该报考哪几所学校。学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考上,在选择学校前最好咨询一下有关老师或博士过来人。我认为选择报考学校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是你的专业,根据你的专业去选择报考学校,首先去搜索一些有你专业博士点的高校,之后去逐一筛选;第二是你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招生都是申请审核制的,所以你学术水平必须过硬,必须有学术成果,也就是有发表论文,而且还是核心期刊的论文,所以选择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选择985,还是211或其他。其次,关于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就开始联系导师,联系导师越早越好,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联系导师那就要抓紧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所谓适合自己的导师是指专业和研究方向和自己相似的导师,我建议选择比较年轻的博导,一般年轻的博导比较有活力有能力,在学术上更能帮到你,年纪大点的博导一般都没有精力去搞学术了,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就要给导师发邮件,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再次,关于什么时候报考。可以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关注好报名时间,关注好报名时间不要遗憾错过。最后,关于提交报名材料。提交的报名材料需提前准备,可以参考往年报名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高校都需要提交报名信息表、专家推荐信、硕士成绩单、英语证明、学术成果证明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这个一定要提前认真准备,比较重要)。材料审核标准:科研计划书、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备考备考内容为笔试和面试的英语和专业课。备考要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首先,对笔试和面试英语的复习备考。笔试英语复习方式主要是获得报考院校的英语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参考和复习资料,通过做真题了解英语出题动态和主要出题源,充分利用英语真题高效复习英语。其次就是英语单词,坚持单词的记忆,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因为句子是由单个词汇组成的,单词是基础。再次就是其他练习题了,做完真题就要做一些模拟练习题,可以选择其他高校的真题进行练手,可以选择考博英语各大院校考博英语真题,我是选择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复试英语的复习主要是听力和口语,听力我们可以用手机下载星火英语或扇贝英语等APP,口语就要出声朗读阅读,大胆去说英语。其次,对专业课复习备考。学校没有指定专业课复习教材,专业课主要考试专业知识综合和研究方法两门。专业知识综合主要是借鉴该院硕士考试指定参考教材去复习的,我专业课所用教材为: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该教材比较厚,学科知识也比较全)、张成福的《公共管理》,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欧阳康,张明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笔试是你进入博士的拦路虎和敲门砖,你必须通过笔试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另外笔试的成绩比例约50%,所以你必须考出一个好成绩才能在没有关系和人脉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因此做好笔试的复习备考工作。此外,复习备考需要合理规划好考博时间,该怎么规划时间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安排,前期注重写毕业论文,后期注重考博。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所以在考核中你需要认认真真做好笔试,踏踏实实完成面试。首先,关于笔试。我报考的南京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笔试英语题型为阅读、文献翻译和写作,和往年英语真题一样,考试时间3个小时,其中阅读1和2比较简单,难度相当于四级,阅读3和4比较难,难度介于六级和考研英语之间,1篇英译汉比较难,1篇汉译英比较简单,写作是关于人工智能(AI)未来发展展望。笔试专业课主要考试内容为论述题,论述题主要考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即让你用某一个或某一些管理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一社会现象,出题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其次,关于面试。面试考察英语外语水平和培养潜质,外语水平面试主要方式为面试导师提问英语问题(1-2道)。培养潜质主要考查学术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要求以PPT(8-10分钟)的形式汇报本人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对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心得体会:笔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要构思好答题思路,尤其是论述题回答要有条理和逻辑,字体要工整和清晰。在面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灵活应对,在面试的过程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沉着灵活应对即可,重要的是要全程保持微笑。

旧货店

政治学学科最好的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还是北京大学?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政治学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因为年龄的原因,可能理解得还不够全面,但是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因为在社会体系中生存,或多或少会有些了解。但是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学,还需要进一步去学习。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这个学科的大学很多,笔者根据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给大家介绍一下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政治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的学科未来,在高考报考志愿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始建于20世界初叶。经过广大师生多年建设,目前,政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复旦大学的重点学科,具有涵盖所有二级学科的完整体系的优势。学科下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政治哲学3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发展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4个硕士点,以及“中国政府与治理”1个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学科建设优势突出,比如强健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学科依托完整的学科门类,在政治学理论的二级学科整合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研究上形成了坚实的发展格局。比如学科具有高度的国际化水平。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与国际学界平等对话的能力,保持了活跃的国际互动态势,始终在国际前沿上开展学术与科研活动。比如复合型的科研与创新体系。注重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学科目前拥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全部具有国内或海外大学博士学位。承担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二、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本学科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科有基于60多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第一。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9人。所有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获得海外高校博士学位者18人。另有教辅行政人员16人。学科学术队伍的总体规模在全国高校国际关系学院中位居前列。三、北京大学政治学学科优势和特色学科依托于北京大学的整体实力,基于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优势,面向国家需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分方向与高素质的培养战略,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分析能力,宽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引领未来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杰出人才。学科现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与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七个硕士专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区域经济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参与授课和科研的教师共5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4人;教师中,国内培养的博士31名,归国博士19名。教师的学术专业背景横跨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其中多位教授担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政治学,作为喜欢仕途之路的同学们必修的一个学科,因为充满了诱惑,所以深受高中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另外开设这个学科的大学还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老师只能短暂地介绍这几所大学。供同学们和家长参考和选择。喜欢政治学学科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做出选择。

摩门经

清华博士宋亮又来帮大家填志愿了,今年有哪些变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这几天各省市高考分数线和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们填报志愿,笔者再次邀请数位本科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的看法。前言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比高考“难度”更大。一方面,高考本身科目固定、考纲固定、评价体系固定,而填报志愿各个高校专业不同,竞争对比的情况都不同;另一方面,高考试卷的比拼是绝对的,是在同样的竞争框架内比较谁的应试能力强,而填报志愿则是“框架竞争”,不同的分数和预期有不同的策略。对于中国高中生和家长,还面临一项更大的考验。中国高中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思考和主观职业定位普遍缺乏认识,这也就造成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另外,虽然部分省份会公布排序值、分数段考生人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考生信息的不对称,也造成了在志愿填报上的难度。为了能够相对科学地看待填报志愿这个系统工程,笔者和几位同学尝试梳理一些方法和误区。希望通过亲生经历和亲眼所见的求学案例中给考生和家长们一些帮助。再多说一句,讨论的话题涉及的是内地普通高校,更集中于重点本科院校,不包括军校、警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等等需要特殊要求的院校以及专科院校。虽然985、211已经被“双一流”取代,但是文中依旧会引用这样的大学梯队概念。因素打开志愿填报系统,面对堪比字典的高校和专业代码和招生计划。究竟有哪些因素将决定高考志愿的填报呢?其实,无外乎是分数、大学、专业、城市这四个方面的倾向性匹配,那么具体每个因素又有哪些具体的考量呢?分数:我们能做得更好可以这么说,除了各省那几十个分数高到稳上清华北大的稀有物种,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类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已经足够高了。所以,对于每一个考生,都面临如何把手中的分数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效用的问题。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分数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呢?首先,填报专业最关键的就是“情报”,高校各专业在本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而对于分数线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的录取分数,同时比较分数线高于一本/二本线多少分,以及在当年全省考生的排序/分数段人数。这是由于很多高校都会存在“大小年”,每年命题难度也不同,绝对分数往往不完全反映录取分数情况。谈到使分数“物尽其用”的话题,也就必然谈到“分数虚高”或者“分数虚低”的现象。简单说,就是大学的录取分数和办学水平并不对应的现象。举两个小例子,在东北地区,某年一位同学就以高于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这个分数是考不上哈工大的,而两所学校的水平是相当的。就是因为这个跨越中国对角线的距离造成了这种分数虚低。反过来看,东北三省内财经类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甚至高于长江流域的一些211高校,这是由于财经类专业热度导致很多考生向“钱”看的结果,抬高了分数。在中部某省份,北航的分数常年比华中科大高出10-30分,而实际上华中科大的实力在很多学科上超过北航,而各大排名上也更靠前。这主要也是由于帝都“北京”的城市加持,使得北京高校普遍分数高挺。所以,如果考生的分数觉得自己不够高,那么不妨放开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离本省距离远(注意不是偏远地区)、地域不占优、专业热度不高的高校,反而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大学和专业对于单科成绩的要求,比如语言类专业是否要求英语分数。某些高校的理科类专业会要求数学、物理的成绩。这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在确定填报前详细研究招生简章。大学:好大一个盘子对于中国的大学图谱,实在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作为考生,其实也没必要完全了解整个中国高校体系。只需要关注自己所能报考的那个梯队的大学就可以了。为了给大家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简单地大概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民国时期,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诞生。当时典型的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后来改为公立)。有一些学校后来也发生了极为复杂的沿革,比如中央大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这些大学时至今日也都是综合性大学,各类学科比较齐全,都是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店”。第二阶段:建国初期,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一批各个行业的专门大学,比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等。在当代,很多“中”字头的大学便是这一时期建立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这些高校并非教育部直属,而是国务院各部门都直属自己行业的大学,比如交通部下属大连海事大学(至今也是)、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并入武汉理工大学)。所以考生想了解一些“工业大学”“工程大学”的优势领域,看看历史上它归哪个部委管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途径。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以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建设为依托,中国开始了一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热潮。同时,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机械工业部、国家建材局等部门整合,不再直属大学,很多高校划归教育部直属或者划分省属。中国大学也迎来了一轮大合并。以武汉地区为例,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成“武汉理工大”;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合并办学;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办学;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合并办学。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呈现出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趋势。很多新型大学开始出现。在早期,由深圳市地方政府筹办深圳大学;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的汕头大学(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兴大学虽然未在“双一流”名单中,但是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值得关注。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类大学给考生多了一种选择,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综上这是从时间上的梳理,那么对于当下中国大学的梯队分布又如何呢?首先,传统“一本”“二本”还是很直接的区分,也就是“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区别。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一本院校,是有“二本”专业的,填报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其次,在“一本”中再分出梯队的话,就是当下最热门的“双一流”了,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那么对应地,双一流大学分为两个梯队,“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听起来很绕,用个更通俗的分类就是985和21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B两类,A类就是原来的985高校。其中B类的6所大学包括原985大学3所(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3所新增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包括原来全部的211大学,新增的大学详见下表专业:选你所爱和爱你所选可以确定的说,所有不分专业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具体中国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呢?对于喜欢了数理化史地政分类的高中生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比懵逼的存在。首先来看一下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也就是大学的学科设置(有些大学有些专业可以自设专业)。根据2011年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而再往下细分的二级学科,基本上就是考生将去就读的专业啦。(具体自己百度下就知道了)在专业选择的时候,这是否是一个重要条件,取决于“专业壁垒”的高低。“专业壁垒”就是一个行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或是在就业、深造时对于非本专业毕业生的接受程度。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计算机专业编写程序的机操能力也不是其他专业练个把月就说来就来的。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完全学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双学位之类的经历支撑。然而,有的专业“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法硕的招生也没有本科专业的门槛限制;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所以,对于这一类专业,大家大可不必太在意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还是“传播学”,选一所好学校最要紧。而具体到专业的选择。考生和家长往往是不了解的,这时就有必要多做调研,不能轻信网络上的宣传,多跟身边知情的学生或从业者了解情况。特别是对于未来职业的工作单位、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就业难度等都要全面了解。最后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专业的学费。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有些专业的学费是偏高的,而且有些专业为学习需要还要购置器材等,都会是经济上的负担。城市:深的不只是套路最后聊一聊城市。城市对于学生成长有多大作用呢?可大可小。同样地,不分专业地谈城市差异,也是耍流氓。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甚至会超过大学的重要性。比如财经、法律类的学生,京沪两地的各种实习资源、行业领军公司等等都多于其他城市几个数量级,很多二线城市大学的学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沪租房子找实习。再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而对于一些以校内学习为主,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在中科大学数学,那合肥就也挺好的。这时要考虑的,更多是大学的实力、距离家乡的远近等等。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各个区域的用人单位都有自己对大学排序。除非是就读于排名前十的那些综合大学和行业顶尖高校,大学在跨地域就业上存在难度。比如云南大学在西南地区很有号召力,但是在东北地区就弱很多;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学生在上海就业,也可能并不比上海当地的211高校更具竞争力。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当然,如果是决心读研深造或是出国留学,那么一所行业内知名度高的大学才是首选。那些二线城市,如武汉、南京、西安、成都、杭州等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如果不是对于实习有要求、强调城市平台的专业,那选择这些城市的985是要优于京沪的211的。而且有的城市的大学可以跨校选修双学位。特别提醒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广东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广州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大学就读的城市,是学生的第二故乡,也是学业乃至于事业的起点。路线下面来介绍一下一种科学的填报志愿的流程:(如图)首先,考生和家长务必了解的就是今年所在省份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要搞清楚——“平行志愿or梯度志愿”(主要涉及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专业志愿之间是否有分数级差”(涉及专业志愿的前后顺序)“目标高校对于单个分数的要求”(特别是个别要求某些单科成绩的专业)等等。同时还要获得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信息,包括在本省近3-5年的录取分数(能分专业更好)还包括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后面会说这样做的意义)。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类考生。这里我们将考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考生,“职业导向型”,比如立志就是要学医,或者学会计、学建筑;另一种就是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大学导向型”。因为对于这两种考生的选择策略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志愿填报,总共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学、专业、城市和分数四个因素,好的志愿填报就是这四个因素的合理搭配。下面也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职业导向型”“职业导向型”,这个导向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家里给的(但自己一定不能太讨厌)。对于这一类的考生,选择大学的空间其实就很有限了,反而很容易。先来普及一个背景,在中国的211高校组成中,有两类重要的成员,一种是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牌名校,还有一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在建国初期创建的专业类大学。所以在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老牌大学。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当年211高校的名额分配时,各行业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这“五院”很多是“双非”,但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行业地位。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在中国,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名校”,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语言类专业也就只有几家外国语学校学科齐全。所以“职业导向型”的考生一定要对行业名校特别清楚,然后“量分而行”。“大学导向型”“大学导向型”考生应该是大多数。其实还是要先明确一下自己的大概意向,至少在地域、大学、专业这几三个变量上有所侧重。如果实在难以抉择,那就拿几份大学综合排名从上往下看吧。“大学导向型”选择大学,首先985要优先于211,这是本文笔者们的共识。985、211高校如何在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等优于其他高校,网上有很多介绍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这里要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本科高校”是一个人在社会竞争,特别是应届生竞争中,极其重要的身份标签。比如在很多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研究员会明确要求本科毕业于985高校;中央部委选调生只有部分985高校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985、211高校的标签属性,可能在人生各阶段产生影响。第二,985、211高校毕竟是近20年前的事了,并不能完全代表当代高校的发展水平。一些985学校在近年来也出现了被势头强劲的211高校超越的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而对于上了一所985的一般专业的苦恼,考生们不要忘记,现在还有转专业。虽然在转专业的时候存在竞争,但是至少还有改变的机会。而且有条件的还可以修双学位等等。误区在这里有8个“坑”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说自己真的就那么讨厌它吗?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上大学换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这些都是“伪兴趣”。兴趣必须是当你系统得知了这个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等之后,对于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爱好、偶像、特长,乃至于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都只是让你对关注于某一个行业的契机,千万别这么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第二,对于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可以这么说,任何的专业都是有社会价值的,都是值得考生选择的。但是,那是不是你的菜,不是用百度百科和院系官网来解决的。已经在大学就读的类似专业的大学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多想过来人咨询,能够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第三,找到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一定要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对于大学而言,很多大学合并了很多二流学科,如果就读到这种院校的专业那就很尴尬了。而不同高校即使专业名称相同,学科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此前“铸造”、“锻造”、“焊接”三个专业的合称,有的高校侧重焊接,有的则可能连焊接方向都没有。再比如,某985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其实是从机电学院分离出来的。第四,一定不能靠颜值来选专业。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称吸引。比如金融数学,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学的“数学”,其实就是概率统计,和“数理金融”完全两码事。比如“地球科学”这么“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来的名字是叫“地质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专业介绍。第五,不要盯着行业金字塔尖的人选专业。在专业选择时,很多人都习惯于看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用金钱名誉地位来衡量一番。但是,请务必注意,任何领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数的。中国表演类院校每年招生几百人,但是能最终身价上亿的在全国都达不到一届一个。学习生物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抱着“成为下一位施一公”的梦想,但是本科毕业后无机会深造、行业就业机会少而改行的并非少数。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一定要看行业一般水平的人的发展情况,不要总YY自己能上人生巅峰。有些名校的专业好就业并不是因为专业好,而是因为大学好。第六,在很多大学招生时都会拿出一些类似于本硕博连读、试点班、示范学院这样的“精英办学计划”,客观上也确实是在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优秀。对于习惯了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的高中生来说,这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但同样也是诱惑。一定要密切关注培养模式和学科计划,同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范学院本硕博试点班入学后签署协议必须在本校读研究生,而该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保送清华大学的。第七,“相对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学生将面临的大一局面。“相对平庸化”是指学生进入大学后,同班同学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对地不像高中时那么优秀。比如在清华,人人都要是全班第一,动辄就是市状元,不再有高中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因此,提醒想“转专业”的考生,采用“先进门再换房”的方式,选择相对录取分低的专业,再大一时通过“转专业”去心仪专业,这是一种策略。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大学里同台竞争的同学的水平。不可否认,不同省份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第八,在大学和专业选择,一定注意一些极端条件。比如对于东北的考生,选择在南方读书,炎热的气候和当地的方言可能是一大挑战;选择离家不远万里的大学读书,路费对于一些家庭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有一些专业,也是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就业环境,比如航海技术专业就业后跑远洋贸易,一年七八个月出海,是否可以接受。而有一些专业客观上还是存在对于性别的要求,比如地质、冶金、路桥工程等,女生的比例是很低的。最后,预祝走下青春战场的各位考生都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通知书。

救生员

18届|政治学得好,就可以选国际政治,当上外交官?难!

导语:这个国庆怎么过?高三学生不妨试着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百年英才高考规划院就专门开设《学科与专业》,为您专业选择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今天,我们来了解那些政治科目优势明显的高中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各大名校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当上外交官?等问题。一、政治学得好,可以报考的专业1、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2、国际政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3、外交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4、国际政治经济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理论综合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适合在外经外贸、国际业务机构、大型跨国公司、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从事具有涉外性质的咨询、管理和实际业务工作,和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教学和咨询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5、国际事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贸、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到方面的国际事务高级专门人才。二、上政法类高校,你需要知道的院校差异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当今中国司法机关80%的骨干人员均有五院四系的培养背景。政法类十强如下:其中五院,指的是原来的北京政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为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现为西北政法大学)。这五所政法大学历年来都是向往法学类专业考生的争夺之地,其实除此五所专门的政法类大学外,还有三所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这三所学校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设在本科二批招生,且招生的范围较少,并非31个省市自治区都安排招生计划,所以相应成绩段的考生要查阅是否在本地区有招生。另外是大名鼎鼎的四系,“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随着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近年也出现了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这样的“法学新贵”,以及依靠自身专业优势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法学专业,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法、财经类大学的经济法专业、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西安政治学院的军事法学及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法学。三、学政治学有前途吗?外交官好当吗?政治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出路一般有考公务员、读研、出国以及少量的直接就业。1、就业考公务员,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本科毕业后可以做记者,编辑,在中央和地方媒体机构工作,从事国际新闻方面的工作,专业对口程度比较高。不过难度很大,多数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和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做人力资源,秘书甚至财务的都有。2、考研是这专业学生的首选,读研的话如果不想专业跨度太大可以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传媒类国际新闻。跨专业读研主要看自己的兴趣,金融、法律的都可以选择。研究生毕业了有机会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负责国际政治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如果国际政治专业读到博士,基本上高校随意挑了。(在这里,小编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学习群:537981697,只要是与高考有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帮您哦!)3、出国留学这个专业本科后出国的比例在不断增大。毕竟英语是占优势的。这其中,对于广大热爱政治的人来说,能够当上外交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事儿。但是否我们选择了国际政治或外交学等专业,就可以当上外交官呢?据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的学姐表示,还需具备三大素养:1、需要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视野开阔,新闻门户网站、电视、报纸上关于国际时事的介绍和评论都需要及时关注和思考。2、需要较强的英语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必需的。3、政治觉悟性高,思维活跃,善于打太极,也善于直指核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百年英才小编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棋战

干货!清华博士教你如何挑学校,选专业!从这四点入手!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虽是老话,但放在什么时候说都不会过时。老话新提,在这个时代,不止男,女也怕入错行。因为入错行的代价太大了,一个人很可能要用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来承受入错行的后果。人生有限,能专心致志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在专业选择上走的弯路越少,后期的发展越顺利。01专业的选择对于专业选择来说,考生和家长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一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收入如何,工作环境如何,职业发展如何,往往很难了解清楚。虽然说“改行”已经是大学生就业时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行业的入门门坎是很高的。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计算机专业编写程序的机操能力也不是其他专业练个把月就说来就来的。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完全学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双学位之类的经历支撑。然而,有的专业“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法硕的招生也没有本科专业的门槛限制;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据笔者采访的一位人民大学毕业的中文系硕士生介绍,他们专业的研究生分布在各个行业,从事行政、文秘、党政等工作,就业面比较宽。02选择行业名校对于一部分考生而言,可能会特别想从事某一行业,或者家长希望孩子从事某一行业。这类考生在选择时,就要更优先选择“行业名校”。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再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注意查找);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而对于这些行业本身,用人单位也首先选择这些本行业院校的学生,出身于这些院校的学生在行业比例也很高,校友资源也丰富,发展起来毕业院校也“主流”。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根正面红”。03城市如何选择?哪些专业对于城市要求比较高?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而一些三线城市甚至不会有很多大公司去招聘。相反地,对于一些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合肥,虽然在金融、互联网产业等方面不及隔壁的江浙沪包邮区,但是有中科大、中科院的加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高校资源也很优质。在这里学习相应的理科专业,并不比在江浙沪的一些大学差。此外,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特别是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广东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广州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崛起,新一线城市也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而这些城市又往往具有不少的本土好大学。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重庆等也都是读书的好地方。不一定将眼光仅仅盯在一线城市。04报考误区有哪些?最后再多啰嗦几句,谈谈几点报考时的误区:第一,要了解自己。特别是了解自己的好恶,喜欢什么或许难以回答,但至少知道自己讨厌什么。一定要杜绝“伪兴趣”。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上大学换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第二,要充分搜寻信息。对于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或者是在一些论坛上看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多向过来人咨询,能够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不辟高下

中国“最难考”的三所政法类大学,一所直属公安部,考上包分配?

1,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中国政法大学中也有不少别的专业,诸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德语专业等等,其中不乏挺好的,比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就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但不得不说学校还是法学氛围比较浓厚,所以基本上别的专业也都会辅修或者再报个法学专业的双学位,这样既学习了原专业,又多了一份法学的文凭。中国政法大学在政法方面地位挺高,如果有意向成为法律人,可以多考虑一下政法大学,无论是民商领域还是刑事司法领域,学校的毕业生在公检法,各大公司的法务部门,律师界都是很受欢迎的。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公大”,地处中国北京,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创办于1948年7月,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时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国内最好的警校,被誉为警校中的北大。属于公安部直属的公安警院。也是警院的最高学府,有硕士,博士授予权限。公安大学从软件硬件,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是警校中最好的。是每个想读警校的学生,最向往的警院。现在报考警院,最应该关注的是入警率,因为读警校为的就是当警察。而公安大学在这方面,是最好的。可以参加公安联考,选择公安部,及直属机关的职位,以及选择生源地省厅的职位或者地市公安机关的职位。有的省份还直接到公安大学去挖人,不限户籍。所以不是挑剔的话,入警率几乎是百分之百。3,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西政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是经济法学,一个是诉讼法学。不过,需要留意的是,虽然西政是政法类院校,但是它的法学、政治学都只是“重庆市重点学科”,目前和未来几年之内,还不可能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但是,西政是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所重点大学,也是很难得的一所好学校。当然,对于重庆周边和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的考生来说,重庆市重点学科也已经相当够用。所以,西政的这些重点学科还是尤其值得关注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另外,如果考生兴趣浓厚的话,还可以考虑西政的哲学,哲学也是市重点。

鬓眉交白

新书披露第一批文科博士“诞生记”,莫砺锋怎样从知青到博士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共计1196人。他们是自19世纪末西方教育制度引进中国以来,中国大陆历史上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首批博导的遴选程序极其严格,列名者堪称一时之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界最高水准。此后不久,这批博士生导师培养出新中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批博士。最近,以文科各个专业方向首位博士为主要采访对象的访谈录《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面世。书中访谈的莫砺锋、俞可平、钱乘旦、李伯重、庄孔韶等十位当年的博士生,如今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国内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级学者。通过生动的访谈口述,中国文科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建与复兴历程在读者面前一一展现。第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莫砺锋、第一位民俗学博士陶思炎、第一位中国戏剧史博士胡星亮、第一位世界史博士钱乘旦、第一位中国古代史博士李伯重、第一位政治学博士俞可平、第一位中国近现代史博士马敏(跟桑兵并列)、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庄孔韶、第一位文艺学博士罗钢和第一位历史地理学博士葛剑雄(跟周振鹤并列)……《开山大师兄》以新中国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作为报道对象,以访谈对话的形式,细致再现了这些学者在博士阶段求学与训练的情况、博士论文研究与个人学术研究生涯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时代和家国变迁之间的互动等内容。《开山大师兄》两位作者是一对夫妻。许金晶本职工作之余是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长期坚持人文社科学术阅读与人文社科经典书籍的阅读推广;孙海彦是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现从事编辑工作。“这本书其实源于一次饭局。”2017年5月,许金晶为庆祝自己第二本书《领读中国》问世,跟妻子孙海彦一起,邀请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领读中国》的策划编辑徐海,《领读中国》责任编辑卞清波等友人吃饭。在饭局上,大家聊起群学书院运营总监陆远在公号上推送的《开山大师兄》一文。这篇文章详细地梳理了新中国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推送之后引发热烈反响。交流过程中,许金晶灵机一动,说完全可以找到这些“开山大师兄”,以访谈对话的形式,对他们的博士求学经历和学术生涯进行细致梳理,结集出版,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推出。这个想法得到在座所有朋友的认可和支持。饭局过后,许金晶和孙海彦就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一年多的访谈、整理和写作,凝结成《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一书,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开山大师兄”有着特定的意义指向,是指新中国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而非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硕士。许金晶表示,通过这样的访谈记录,读者可以管窥中国文科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复兴和发展,以及一代学人的学术之路。 “开山大师兄”们的学术生涯历程,与国家的发展有无法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许金晶对于“开山大师兄”的访谈非常注重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时代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的访谈文本,其意义不会仅仅局限在中国高等教育史或者教育史领域,而理应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12日,《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首发仪式在南京万象书坊举办。首发式上,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青年教师王世岳的主持下,许金晶、孙海彦与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展开对话来到现场。1949年出生的莫砺锋师从程千帆先生,1984年10月在南大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莫砺锋回顾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知青成长为首位文学博士的历程。1977年,在安徽泗县插队的莫砺锋考入安徽大学外语系。仅仅过了一年多,他就提前参加考研。他本来想报南大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但由于考南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需考第二外语。,而安徽大学外语系的第二外语课程当时还没有开设,莫砺锋无奈之下只好报考了南大中文系,“那一年的招生方向是唐宋诗歌研究。唐宋诗歌我在农村大概背了好几千首,心想可以试一试,当场就报名了。”不过,在报考时,莫砺锋并不知道程千帆是什么人,对中文系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1979年6月,莫砺锋在合肥二中参加研究生考试,当年9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师从程千帆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81年12月,莫砺锋以《黄庭坚诗初探》通过硕士论文答辩。恰在此时,国家公布了《学位条例》,南大也开始考虑招博士生。莫砺锋回忆,当时南大全校文理科博士生导师加起来只有28个,学校从导师中遴选了10个人,每人招一个博士生。程千帆先生就在其中,招收的博士生正是莫砺锋。从1982年初到1984年10月,莫砺锋用两年零十个月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毕业后,南大中文系才招收了第二个博士生。回忆起那段岁月,莫砺锋感慨,程先生培养博士生的方式和现在的博导很多不同,有点像传统手艺人带徒弟的方式,“程先生和他的三个助手——郭维森先生、周勋初先生、吴新雷先生带我一个人,管我一个人,我被管得‘死去活来’,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得去读。”莫砺锋报考博士的专业方向是唐宋诗歌研究,这也是程先生治学的主要方向。,但程先生指定读的书籍中一本都没有一本唐宋的,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开始一路读过来,读到《昭明文选》。读完之后,还要写札记,交给各自负责的老师,比如读《文心雕龙》的札记,要交给吴新雷老师;读《史记》的札记要交给周勋初老师。1984年10月22日,这个日子莫砺锋永远记得,这一天是他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当时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是钱仲联先生,委员包括程千帆、唐圭璋、徐中玉、舒芜、霍松林、傅璇琮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一流大师。莫砺锋的论文《江西诗派研究》顺利通过了答辩,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在整个文学学科都是第一个博士。当时,江苏省电视台、央视新闻联播都做了报道,中文系里还组织了300多名师生去旁听。对于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的头衔,莫老师砺锋并不十分在意。他难以忘怀的,是读博士期间,程千帆先生在治学、为人、生活各个方面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尽量学习程先生的教学精神,程先生当年怎么教我们的,我也试图这样来教学生。 ”和莫砺锋一样,其他九位“开山大师兄”的博士故事也同样生动鲜活,值得玩味,值得深思。本书推荐序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说:中国的博士培养制度已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但“大师兄”们作为博士生的成长过程、成长故事不但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失去价值,反而更让人感到亲切和向往。交汇点记者 于锋

梅花

报考这个专业要慎重,毕业生都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很不妙

考研选专业和高考报志愿是时下大家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专业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至关重要,选对了一个好专业意味着未来将拥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如果出于无奈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许职业生涯就不会那么乐观了。但是,大学最初并不是一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办大学的目的也并非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探索真理与知识。大学里有许多专业并非是为了找工作而设置的,社会学专业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先来看一下,社会学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社会学是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研究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学科。主要培养有较坚实的社会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基础,知识面较宽、创新能力较强,从事社会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社会工作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应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熟悉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熟练运用 STATA、SPSS 等统计软件。社会学和政治学一同归属于法学这一学科门类,虽然授予的是法学学位,但社会学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学,这就意味着社会学专业进入政法系统谋职的机会渺茫。社会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社会学研究领域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学校、企业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因其自身专业的特点,就业面十分广泛,既可从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又能从事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性工作。可谓是一门紧扣“时代脉搏”的学科,但是往往高大上的专业最终都成为就业市场的冷门。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这六个方向。1.各种公司的业务部、营销部、策划部人员,从事跑业务、营销和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市场策划等工作。此类工作的门槛往往较低,但如果干得好,几年下来,往往升迁较快,还可能积累一些个人创业的经验和资本。2.从事文秘、咨询方面的工作。社会学专业完全可以胜任公关策划、公共形象设计、文秘等工作。3.各种公司的人事或人力资源部职员,一些人力公司和猎头公司职员。社会学专业学习过社会心理学、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公共关系等课程,另外还有社会工作方面课程,能够胜任人事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4.专业的调查公司,包括市场调查公司、媒体调查公司等。譬如央视零点调查公司、赛迪数据等。这类公司也是较大的社会学就业渠道。社会学专业系统学习了高等数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技术SPSS等课程,可以很好地胜任此类工作。应聘的同学最好有过编写问卷和实地调查的经验。5.传媒方面的记者、编辑、社会评论、信息量化分析、策划等。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均可。我们学过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对于一些大众、社会时事方面的报道,社会评论等,应该视角更独特,更有深度。很多大的媒体有社会调查部,也是社会学专业非常适合的部门。文笔好、文科功底好的同学从事编辑工作也应该胜任。应聘的同学最好发表过一些文章,文笔较好,或在一些媒体实习过。6.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工、青、妇等各种社会团体、各类科技园区、社会社区中从事各类社会工作的管理、咨询与服务工作。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薪酬待遇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仅为25%,35%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社会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与其他专业相比属于中等偏下。社会学专业的同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就业的居多。社会学专业实力排名虽然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但是如果想在这个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只有选择继续深造考博这条路,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不失为这个专业的最好选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二十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钞票飞

在职读博12问,帮你解决在职博士攻读难题

博士学位是我国的最高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标志着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另外,从对个人发展而言,拥有博士学位不仅能极大提升个人形象,还能为机构上市、商务谈判、个人职业发展等带来方便。近两年不少学员咨询过我们很多关于报考在职博士的事宜,下面就集中解答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目录目前国内哪些院校招生在职博士?各院校一年有几次招生?报读后是否一定要到固定点上课?在职报读有哪些途径?报读时有哪些流程?学费大约多少?在职博士能报读的专业有哪些?在职博士可以跨专业报读吗?在职博士拿证容易吗?在职读博申请书怎么写?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的“高级课程班”是怎么一回事?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能否报考在职博士?下面就开始为大家一一解答~~1、目前国内哪些院校招生在职博士?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招收在职博士。当前在职博士主要是在北京地区进行招生,招生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大家可以根据报读专业结合综合因素选择自己想要报读的院校。另外,在职博士招生现在都是各院校自主招生,报名和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一般可全年进行报名。2、各院校一年有几次招生?在职博士有单证在职博士和双证在职博士之分,因为获取的证书不同所以招生的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单证在职博士招生时间 学员可以免试入学,随时可以报名,但是在班级人数有限制,若学员有意向就读单证在职博士可提前向各个院校申请。双证在职博士招生时间 双证在职博士一般是一年两次招生,分为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两种,一般来说春季招生在三月份进行,九月份入学,秋季招生在十或十一月份进行,次年三月份入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博士招生是由各学校组织的,具体的招生时间以院校为主,不同的院校也是不一样的。再提醒大家一下,各院校在招收在职读博的人员时,一般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并非无休止的进行招生。所以,大家在报读时要留意院校的相关招生信息,如果已经招满了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3、报读后是否一定要到固定点上课在职博士课程班的授课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面授班和网络班,面授班要求学员必须到指定地点上课。网络班在网上授课,并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4、报读在职博士有哪些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职读博拿双证,即毕业时取得学历证和学位证。二是在职单证博士,即只拿学位证的博士。单证班博士的入学考试相对简单,对课程的要求也松一些,一般都是集中班授课,报读的人比较多。5、报读在职博士有哪些流程?流程一般是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3.面试合格后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6、在职读博学费大约多少?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费用还是不同的,一般8-20万之间。总的来说,报考在职博士学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可获得我国目前最高的博士学位,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报考的。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学费差别较大,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院校及专业进行学习。7、在职博士能报读的专业有哪些?一般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在职博士、医学在职博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学、计算机、哲学等专业,具体专业及方向还要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8、在职博士可以跨专业报读吗?大部分在职博士招生课程对报考的学员是没有原专业限制的。少部分专业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的。比如法律、医学,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不过,作为高等教育,在职博士自带高含金量属性,院校对学员的筛选也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跨专业报考在职博士,难度很大。建议大家在跨专业报读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切实平衡好工作与学习关系。9、在职博士拿证容易吗?这要看你的自身条件,还有你读的专业和院校。不过,说实话,现在在职读博拿证很不容易,如果拿证容易的话,含金量也就不那么高了。但是只有你努力,相信一定能拿到。10、在职读博申请书怎么写?这个,给大家提供一个模板吧!11、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的“高级课程班”是怎么一回事?根据国家教育部教研[2013]1号和学位[2014]3号要求,高校在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的时候是以"高级课程班"的形式组织进行的。所以,当你看到院校发出的招生简章有“高级课程班”字眼,多半是招生在职博士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安排和申请博士学位证书的基础流程和之前是没有变化的。12、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能否报考在职博士?很多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都开设了高级课程班,也就是以前的在职博士课程班,并且主要采用的还是免试入学政策,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就可以参加报名。根据在职博士招生要求,报名人员可以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也可以或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但是必须在学习前拿到硕士学位证书,所以不需要硕士学历,只要有硕士学位证书就符合在职博士报名要求。不过,具体的报名条件还得以院校的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