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电池博士”搞出大名堂,在汽车界声名远扬,打造千亿级企业黑魔王

“电池博士”搞出大名堂,在汽车界声名远扬,打造千亿级企业

“电池博士”搞出大名堂,在汽车界声名远扬,由此打造千亿企业如今的汽车行业,不再将所有精力放在燃油车上,而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在奥运会的影响下,国家开始推行各种补贴制度,鼓励车企加入新能源汽车行列。如此一来,车载电池也成了最赚钱的行当。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曾毓群就从中发现商机,先后与宝马、上汽、吉利等知名车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国内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他一手创建宁德时代也顺利登入A股市场,估值有望达到1300亿。就在近日的两会上,曾毓群提出将电动汽车变为分布储能的工具,并与电网相联系,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并希望国家能对此加以支持和引导。本是技术出身的他,也不怕研发中的曲折,也不担心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因其环保方便的特点,始终在市场占据一定优势。毕竟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新能源汽车会逐渐成熟起来。曾毓群之所以如此自信,跟多年积累的电池研发经验有很大关系。他自幼天资聪颖,17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进了国企,但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工作三个月后,就辞职前往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他坚信这是改革开放给自己的机会,并从最初的小技术员,一路升到技术总监职位。公司便派他去美国留学,在经过多方学习后,他了解到世界最先进的电池技术。之后全球第一款MP3问市,他意识到电池新技术马上在国内兴起,过去的传统电池也会被逐一淘汰。他向公司提出科研申请,却遭到很多人反对,唯有顶头上司陈棠华愿意支持他。于是,两人选择辞职,在深圳组建新能源科技公司。当时铅酸电池和镍金属电池很普遍,就是性价比不高,能量损耗也很快。他想到国外流行一种便于携带的锂电池,但需要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他便另辟蹊径,选择生产工序较为灵活简便的聚合物锂电池做为发展方向。但研发进展的并不顺利,他花高价买来的贝尔锂电池配方,根本不实用,造出的电池不仅会膨胀变形,还差点发生爆炸。陷入困境的他,既不能退缩又不想彻底放弃,就硬着头皮在实验室没日没夜的研究电解液手册。几经琢磨,他终于搞出全新配方,生产出来的电池也没有鼓包现象。就抓紧时间投入生产,之后的销量也不错。他便顺势研发各种尺寸的电池,在寿命及续航能力方面有了极大改善。苹果公司听说他对电池有独到见地,就说出自己想找一款高性能电池的想法。他把握机会,接下苹果的任务,仅用了两周时间,就研发出高容量的特殊形态聚合物锂电池。苹果公司对此非常满意,就将大部分产品的电池业务包给他做。新能源由此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业务量的加大,他在宁德投资100亿,打造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顺便给笔记本、DVD、MP4等电子产品做电池。电池事业逐渐稳固后,他将目标锁定在新能源汽车上。并带领团队拿下粤港汽车动力电池招标项目,开发出适用于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还打造了一款可以循环使用上万次的电容器,尽管这两款产品没给他带来多少收益。但他由此找到车载动力电池的研发方向,之后他成立宁德时代,研制出超大容量的车载电池。金龙客车便与他合作,继而又在电动客车上做出成绩,解决了电能衰减、不能遇水等棘手问题。此时的宁德时代已成了业界数一数二的龙头老大,他被外界授予“电池博士”称号。奔驰、宝马、大众等名企,纷纷选宁德时代做供货商。后续又跟吉利签订了15亿的大合同,使得宁德时代创造出巨额价值。他又发觉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过低,已经适应不了动力电池的基本需求。于是,他投入大量资金,开始研发三元锂电池。而同行为了新能源补贴,都去扎堆搞铁锂电池。但没过多久,同行都非常后悔当初的决策。唯有宁德时代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有产能,还超过了精通电池事业的比亚迪。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创新的脚步,更加注重提升电池研发技术,严格把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并在新时代进一步开拓疆土,打造最优秀的宁德时代。

暗意物也

电博士首创国内新技术 服务居民安心用电

电博士首创国内新技术服务,居民安心用电。红网时刻9月8日讯(通讯员 万代 齐飞) 近日,由国网湖南电科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微电高精式配网电能质量自适应调控装置”在岳阳屈原县顺利投运,该项目是电科院电博士团队开展的国内首个应用智能化微电子自适应调控技术的低压智能治理试点工程,标志着湖南省电力配电网智能调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居民用电。该技术由湖南电科院博士攻关团队历时4个月全力研发完成,全面攻克了电能质量靶向跟踪调控、线路负荷参数平衡管控、源荷隔离等科研技术难题。装置能靶向式智能跟踪治理用户低电压、台区线损、无功损耗、谐波干扰等系列配网低压电能质量问题,较传统低压调节装置有零损耗、反供能、高精度、宽调节等显著优势,具备宽范围电压抬升、就地无损补偿台区缺口功率、线路运行状态实时在线监控等功能,可完全满足居民用电需求。为做好此次试点工程,湖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博士攻关团队积极与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展开合作,深入基层一线耐心指导,在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现场比对后,将岳阳屈原管理区的三江村作为试点台区。该区域以居民用电为主,台区末端用户包含一个敬老院及两户居民,供电半径超过1.5公里,负荷高峰期电压最低不足130伏。当地居民介绍,在用电高峰时期,家中的空调、水泵等家电都难以正常使用。由于供电半径过长,该台区的输电线路电量损耗也一直居高不下,具备低电压台区的典型特征。8月31日,电博士团队和施工人员齐聚三江村,详细制定配网低压智能调控装置安装方案,历时两天顺利完成装置的安装与调试。根据目前设备的运行数据监控显示,装置投运后最大输出功率达20千伏安,有效将台区末端敬老院及周边居民用户电压稳定提升至220伏,装置作用范围内线损降低50%,就地补偿台区负荷缺额近10千伏安,谐波电压干扰含量降低至2%以内。有效改善了配网供电质量,提升居民用电感受。“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空调不致冷,饭煮不熟了!”三江村敬老院的老人们笑呵呵地盯着房间里空调吹出的冷风,发自内心的感慨。下阶段,湖南电科院将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以创新工程应用为导向,积极打造湖南省内高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效试验田、示范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功能、集聚新优势,为湖南省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用电提供更坚强的用电保障。

彼兀者也

湖南“电博士”巧用新技术破解武汉电力“卡脖子”难题

红网时刻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蛟蛟 刘三伟 )7月13日,国网湖南电科院收到了一封来自国网湖北电力设备部的感谢信,感谢“电博士”前段时间解决了一个困扰他们很久的难题。原来,在今年2月和3月,武汉市220千伏钢嘴II回电缆连续两次因缓冲层缺陷引发线路停电故障,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电缆本体缓冲层缺陷是近年来困扰公司电力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严重缺陷,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检测手段。再加上武汉是本次疫情的‘震中’,保电抢修任务繁重,一时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国网武汉电力运检部杨硕鹏介绍道。今年4月,湖南“电博士”在湘潭110千伏茶菊钢电缆线路上试点运用IDIP-DR(Image Deep Intelligent Processing-Digital Radiography)技术,开展了国内首次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带电无损检测工作,成功发现并处置该类缺陷23处,为破除高压电缆缓冲层缺陷这个“卡脖子”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月3日,国网湖北电力设备部牵头召开了高压电缆缓冲层缺陷检测技术专题线上研讨会,包括国网湖南电力在内的13个省市的专家参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听取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团队关于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运维检测典型工作经验的汇报。正是这一次会议,为国网武汉电力找到了破题之策。6月15日,国网武汉电力正式发函邀请湖南电科院专家团队前往武汉,“出湘入鄂”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帷幕。国网湖南电科院共有77名博士,其中湖北籍19人,在武汉有工作、学习经历的达36人。“今年因为疫情,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博士张军,一个在湖南工作的湖北伢,以这样一种身份回到家乡,他格外珍惜。6月19日,“电博士”专业团队抵达武汉,在严格做好防疫相关要求的同时,迅速进入缺陷电缆所在的钢蔡隧道进行实地勘察。据国网武汉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钢嘴II回电缆共通道的220千伏桂和线是同厂家同批次电缆,很可能存在相同的缓冲层缺陷问题。最初,现场技术人员对“电博士”的检测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曾人工分析过普通的电缆DR检测照片,认为无法满足检测电缆等精密复杂结构缺陷的要求。为了打消一线人员顾虑,“电博士”现场选取了一张无法分辨缺陷的原图进行识别,并判断缺陷位置和种类。随后,邀请国网湖北电力技术人员对电缆进行切割,最终结果验证了“电博士”的判断,在场的技术人员也因此心服口服。“通过深度智能学习,IDIP-DR技术判定一张DR照片的时间不超过1秒,缺陷判定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绝对是一个实力超群的‘老师傅’!”张军笑着说。当天,现场检测期间适逢武汉暴雨连绵,通道内积水严重,国网武汉电力临时抽调数台抽水泵,连夜清除通道内积水。在得知检验团队缺少有效照明手段,检测效率受到影响时,国网武汉电力的兄弟们拉起了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灯带,伴随“电博士”前行。为能够对电缆缓冲层进行精细检测,确保缺陷无遗漏,“电博士”首先对220千伏钢嘴II回缺陷电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测研究,确定了220千伏电缆的检测匹配参数,共完成12处检测,检测出7处缺陷点,并通过现场解剖确认,获取了相关缺陷的“一手资料”。截至6月24日,“电博士”在不停电状态下对共通道的220千伏桂和线进行一次无损体检,彻底排查电缆缓冲层缺陷,有效消除了线路隐患。6月28日,由鄂返湘的“电博士”又收到国网山东电力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对110千伏临坊朱线、柳防北朱线在运电缆缓冲层烧蚀情况开展无损检测评估。

天下无之

“电博士”化身“追风者” 助力湖南开展全省风电并网检测试验

国网湖南电科院技术专家开展风电场并网性能测试。湖南省新化县大熊山风电场。红网时刻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锡辉 周靖翔)“周场长,麻烦你查阅你们场站的风况及功率预测情况,将相关信息转发给我。”7月28日上午,国网湖南电科院新能源场站并网检测试验负责人像往常一样,对需要开展试验的风电场站一个一个询问风况信息,为安排试验行程做好充分准备。今年4月以来,该院能源技术中心便承担起了湖南省新能源场站的并网检测试验任务,为全省新能源并网运行管理把好第一道关口,持续快速推进湖南风电产业建设。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影响,今年和明年是风电并网投运的最高峰。2020年湖南省内预计将有30余座风电场并网运行。“风电并网检测试验对风况依赖较大,而湖南省内风况较好的时间不超过5个月,共2个风期。由于一季度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压缩了试验时间。”电科院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朱晓星告诉笔者。时间紧任务重,为赶在风期内如期完成全部试验,电科院把风电并网检测试验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严格把控并网性能测试质量,并要求技术专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等风来”的试验模式转变为“追风跑”。“哪里风况满足风况条件,即使我们在家休息,也要立马赶赴现场进行试验。” 现场负责试验的技术专家们甚至互相打趣地称呼彼此是“追风少年”。二季度以来,电科院的“电博士”们跋山涉水,奋战一线。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完成15座风电场共130余项试验,完成了第一个风期的试验任务。并依据并网检测试验情况,梳理了省内新能源场站并网运行管理存在的四大类共20余项问题,协助湖南省电力调控中心修编了《湖南电网新能源电厂并网及运行管理规定》,为加强和规范湖南电网新能源电厂并网及调度运行管理提供坚强支撑。预计“十三五”末,湖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将接近1000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接近20%的占比。“目前,湖南省内新能源场站并网运行依旧十分粗放,很多风电场站在投产几年后仍不具备最基本的涉网功能,即使接下来的并网检测试验困难重重,我们也会奋战到底,攻克难关!”下阶段,电科院将在全省新能源场站涉网安全专项核查、第二个风期内的并网检测试验以及涉网性能不合格项治理整改工作中继续发挥网源协调纽带作用,积极作为,为加快促进湖南省新能源场站规范并网运行再建新功。

暗表

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运用新手段保障可靠供电

怀化溆浦县110千伏观九线跨越电铁现场。“电博士”团队研发出了可用于无人机挂载的数字式直接成像X射线设备。红网时刻9月15日讯(通讯员 贺蓓 欧阳克俭 曹先慧)9月11日,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团队在怀化溆浦县110千伏观九线跨越电铁现场,成功实现了国网系统首次无人机挂载的输电线路耐张线夹透视不停电检测,为湖南省电力带电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的压接属隐蔽工程,因压接质量不良导致的断线、跑线故障时有发生。常规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检测需要线路停电开展,然而保障可靠平稳的电能供应对周边百姓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为此,如何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成功完成输电线路耐张线夹透视检测,给居民持续供好电,服好务,成为了电科院“电博士”团队的重要研究课题。历经数月潜心研究,“电博士”团队攻克了电磁干扰屏蔽、仿真计算、带电模拟、无人机飞行等技术壁垒,研发出了可用于无人机挂载的数字式直接成像X射线设备。通过利用无人机运载带高压屏蔽的X光检测设备,并以地面工作站控制无人机及X光透视仪,完成高空耐张线夹的检测,成功将无人机运载技术引入到了输电线路带电检测之中。该技术可有效避免现场检测人员登塔高空作业和受透视辐射的风险,大幅提高了检测作业效率,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停电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客户用电质量。“太不可思议了!线路运行稳定,输电线路X光检测图像如此清晰,接收如此迅速,比起我们登高作业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啊!”现场线路运维人员惊叹地说道。下阶段,国网湖南电科院将继续按照“技术是立足之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持续助推湖南电力的高速稳步发展,为全省居民的安全稳定用电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若是若非

“电博士”化身“追风者”助力湖南开展全省风电并网检测试验

国网湖南电科院技术专家开展风电场并网性能测试。湖南省新化县大熊山风电场。红网时刻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锡辉 周靖翔)“周场长,麻烦你查阅你们场站的风况及功率预测情况,将相关信息转发给我。”7月28日上午,国网湖南电科院新能源场站并网检测试验负责人像往常一样,对需要开展试验的风电场站一个一个询问风况信息,为安排试验行程做好充分准备。今年4月以来,该院能源技术中心便承担起了湖南省新能源场站的并网检测试验任务,为全省新能源并网运行管理把好第一道关口,持续快速推进湖南风电产业建设。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影响,今年和明年是风电并网投运的最高峰。2020年湖南省内预计将有30余座风电场并网运行。“风电并网检测试验对风况依赖较大,而湖南省内风况较好的时间不超过5个月,共2个风期。由于一季度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压缩了试验时间。”电科院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朱晓星告诉笔者。时间紧任务重,为赶在风期内如期完成全部试验,电科院把风电并网检测试验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严格把控并网性能测试质量,并要求技术专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等风来”的试验模式转变为“追风跑”。“哪里风况满足风况条件,即使我们在家休息,也要立马赶赴现场进行试验。” 现场负责试验的技术专家们甚至互相打趣地称呼彼此是“追风少年”。二季度以来,电科院的“电博士”们跋山涉水,奋战一线。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完成15座风电场共130余项试验,完成了第一个风期的试验任务。并依据并网检测试验情况,梳理了省内新能源场站并网运行管理存在的四大类共20余项问题,协助湖南省电力调控中心修编了《湖南电网新能源电厂并网及运行管理规定》,为加强和规范湖南电网新能源电厂并网及调度运行管理提供坚强支撑。预计“十三五”末,湖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将接近1000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接近20%的占比。“目前,湖南省内新能源场站并网运行依旧十分粗放,很多风电场站在投产几年后仍不具备最基本的涉网功能,即使接下来的并网检测试验困难重重,我们也会奋战到底,攻克难关!”下阶段,电科院将在全省新能源场站涉网安全专项核查、第二个风期内的并网检测试验以及涉网性能不合格项治理整改工作中继续发挥网源协调纽带作用,积极作为,为加快促进湖南省新能源场站规范并网运行再建新功。【来源: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鸣佐

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用“新”以智取胜 护航电网安全

国网湖南电科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在韶山换流站。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在韶山换流站开展检修技术监督。红网时刻通讯员 周靖翔 李辉 贺蓓 韶山报道韶山换流站是±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终端,是保障湖南电力供应的“生命线”,目前已累计向湖南送电465亿度。今年4月20日上午8时,迎来了它一年一度的“年假疗养”。作为全省电力系统重要技术支撑单位的国网湖南电科院,肩负起了整站检修技术监督的重任。严格防疫 安规又添“新要求”国网湖南电科院紧密结合“党建+攻坚”工程,迅速集结了包括变电、继保、金属、化学、热工等专业的18名技术专家,成立了以电博士党员为主体的“技术监督共产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监督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15天的检修计划,主动放弃期间的节假日,4月20日至5月5日倒排工序,为韶山换流站年度“大体检”实现全专业、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现场“把脉问诊”,全面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为湖南地区复工复产和迎峰度夏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技术支撑。走进韶山换流站的检修现场,一片热闹繁忙但井然有序地工作景象,相较于往年,现场的工作人员除了严格遵照安全规范要求准确着装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多出了一个口罩,负责技术监督工作的电科院电博士们也不例外。坚持“一人一档案”原则,入站前接受核酸检测合格,现场严格执行工作住宿轨迹“两点一线”,做好与外界人员隔离,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已经成为电博士们心中安规‘新要求’。从实出击 科学研发“新武器”作为国网湖南电力科研支撑机构,为了更好地服务此次韶山换流站年度检修工作,电科院电博士带着诸多最新研究成果来到了现场,新型绝缘子清洗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最新研发的新型绝缘子清洗剂,它相比于以前的清洗剂,清洁能力更强,憎水性也大幅提高。”负责该项成果研究的徐松博士说道。早在2018年韶山换流站的首次年度检修中,徐松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的绝缘子专用高效清洗剂就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换流站特殊的电磁场环境,站内设备尤其绝缘子表面积污严重,显著降低了绝缘子憎水性能,给换流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湖南电力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换流站清灰,然而换流站使用的都是复合绝缘子和喷涂RTV涂料绝缘子,极易吸附污秽,且普通水枪无法完全冲洗干净。针对这一生产难题,电博士团队历时数年研制出了由多种有机活性剂、渗透剂、润滑剂、憎水剂等组成的高效绝缘子专用清洗剂。该清洗剂可以快速渗透到污秽底部,大幅降低污秽与绝缘子结合力,且不损伤绝缘子,易挥发、干燥快,同时快速修复绝缘子憎水性,清洗速度快,用水量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倾力协作 不惧困难“新作为”电博士突击队在整个检修监督期间,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具体方案和措施,同时督促整改闭环,在检修的关键节点上,更是要拿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难的优良作风,倾力倾为,全程蹲守指导。在换流变真空分接开关吊芯检修现场,电博士突出队员全程旁站监督换流变真空分接开关吊芯吊装工作,分接开关芯子是非常脆弱的部件,稍有不慎就会破损,而整个拆装过程也就像进行一次‘脏器移植手术’。” 登上6米多高,管道纵横,头顶钢梁交错的换流变顶部,“全副武装”的任章鳌博士告诉我,他是有恐高症,但是当他定睛在设备上,注意力集中在“移植手术”过程上时,竟然忘记了恐高。在整个检修过程中,电博士严格按照国网总部制订的检修工艺控制卡进行旁站监督,严把检修工艺关,现场检修实施过程中发现多项干涉分接开关新型盖板安装的问题,并参与处置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得到同行的积极采纳,为确保检修质量精益可靠、检修工作按期完成提供技术支撑。据悉,电科院“技术监督共产党员突击队”针对本次年度检修26个作业面,共计划重点开展60余项技术监督工作,截至目前突击队共发现问题43项,待整改11项。韶山站灯火不熄,检修工作依然在稳步向前推进,电科院“技术监督共产党员突击队”依然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将坚持“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攻难点、堵漏洞、查隐患,严格把关检修工艺、审核试验数据,监督反措、隐患、缺陷治理到位,发挥技术优势,以“智”取胜,护航电网安全。

八脚怪

名牌大学博士偷电动车被抓

10日,山东济南一男子偷盗电动车被抓,据民警介绍,该男子48岁,系山东一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当年毕业后他就因偷盗大哥大和BB机入狱,到被抓前已有五次前科,平时靠领1000元的失业金生活。目前,已被取保候审。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三分钟法治新闻全知道】2020年9月12日、梨视频

画外音

越众绿创“电博士”来袭:智慧用电,节能防患

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所,在建设工程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今天,无论是施工区的大型机械设备用电,还是生活区、办公区的日常用电,都存在因用电设备种类多、范围广、用电量大、环境特殊等因素引起的用电安全、用电浪费等问题。数次惨痛的电气火灾事故也同样警醒建筑行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规范用电管理必须成为建筑工地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智慧工地”领域的领先企业,深圳市越众绿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电博士”——智慧工地用电管理系统,深入进行用电安全保护和节能管理。△越众绿创智慧工地水电管理中心越众绿创智慧工地用电管理系统,通过在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增加监控设施、计量表具等,对电量、温度、环境等多种能源量进行全方位采集监测和审计分析,对设备用电消耗、人员用电消耗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提出用电管理计划和优化节能方案。△越众绿创用电监测设备在用电安全管理方面越众绿创一直专注于建筑工地智慧式用电安全产品研发和智慧能源服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过负荷用电、漏电保护等进行安全升级,并提供高温、短路、过流、过载、过压以及明火现象预警报警等安全监管,大幅提升电气火灾预警和事故预防水平。△系统安全预警在节能优化管理方面越众绿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对用电数据进行7×24在线采集、分类、统计、对比、运算,融入各类智慧电网、智能建筑、办公管理、智慧电源、电气火灾监控等系统,进行节能诊断,找出能耗漏洞,制定节能计划,改善能源损耗问题。此外,越众绿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提供小程序端和手机端的远程设置、查询、遥控,自动完成漏电保护功能自检,分线路用电计量,故障实时报警,触电自断保护,并可联动消防,启动相应的措施。△越众绿创小程序监测端“智慧”让建筑用电更安全。“电博士”的出现是建筑行业不断探索高效化、科学化、智慧化的结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技术运用到用电管理中去,实现消防监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真正做到了“泛感知、汇数据、深融合、智消防”。

贵己

中国第一位电气博士王建华:改革开放改变命运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华。代红玉 摄 中国青年网西安8月24日电(记者 代红玉)今年是2018年,64岁的王建华依然活跃在他挚爱的电气领域。他或在某个阳光充裕的早晨,迎着西安交大梧桐大道散落下的点点光影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点迷津,或在某个明媚寂静的午后,在实验室里,与学生一同为攻克科研难题欣喜雀跃。时间倒退至40年前,这些都是他不敢想象的事。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同向交融,用“改变命运”四个字形容改革开放对于王建华的意义再妥帖不过。拐点:改变命运的19781975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西安交大读书时,时年21岁的王建华已有5年木工工龄。按照当时“从哪来回哪去”的政策背景,他所能企望的未来是,3年后顺利毕业返回原单位,从木工升级为技术员,扎根基层奉献一生。转折恰好发生在了三年后。 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论坛) 的意见》,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实行学位制度。当年全国报考研(论坛) 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经过考试,录取10708人,王建华成了有幸参与考试并被西安交大成功录取的幸运儿之一。“交大那年共招录了108个研究生,我们的命运都因改革开放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王建华感叹自己生逢其时,因为与他同年入学的100余人,年龄相差可达20岁,“那些人很多都是被政治运动积压下来的,相比起来我真的赶上了好时候。”历经过生活波折的人更懂得珍惜时代和把握机遇。当终于摆脱大字报、批斗会,可以把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昂首袒露在阳光下,交大校园里迅速弥漫出浓郁笃励的学习氛围。“大家想把丢掉的时光追回来,机会太难得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从早到晚,走路、排队都随手带着小本本背英语单词,时间非常紧迫。” 让王建华倍感振奋的是,他们真的在追时光中收获了时代的馈赠,“我们都是第一批取得硕士学位的人,那一批人中的绝大部分后来也都成为了国内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探索:在变革中成长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不断浸润下,1981年我国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从此,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时年,王建华作为硕士应届毕业生,再次受到政策眷顾,并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我国电气专业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非常难,当年交大总共就招收了7个博士生,但其实大家还都不知道什么是博士生,博士生应该怎么培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课程体系,更没有培养的质量标准,一切都是探索。科研体系和科研产出同步提升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大学早期的科研探索之路。让王建华记忆深刻的是,在科研空白阶段,他们只能从建立实验室起步摸索尝试做科学研究。“四年的攻读,大部分时间都在建实验装置和平台,设计、调试,一切只能靠自己。”王建华坦言,探索的风险是,那一届的7个博士生,没能够全部圆满毕业。不过,政策一旦开放,祖国各个领域便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状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外交政策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公派留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可选择的国家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学习和创新的交融中,我国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到科研产出一步步向世界一流逼近。 变革激发活力。博士毕业后,王建华顺利留校,并长期奋战于电器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成为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两次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并在智能化电器研究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不断增大,本、硕、博的毕业人数与日俱增,“一线发达城市大家不担心没有学上,而是在选择上什么学校。人才需求也从最早的集中于工业领域拓展向多元化发展,这些都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王建华说。 未来:奋战新时代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再次阐明了知识分子对于祖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王建华既是时代的受益者,更是时代发展的有力推动者。40年前知识分子处于风口浪尖的时代似一场梦,梦中24岁的王建华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能够发生逆转,更不曾设想祖国的巨变,“不可能,不敢想那么长远的事情,过好今天不想明天,看不到未来。”白驹过隙,时代斗转。40年后的今天,64岁的王建华谈起未来兴致盎然,“医疗那么发达,我还可以活很长时间,干很多事,再带一批学生,攻克一些科研难题,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