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行业洞察」白酒行业报告(三)——2020中国白酒产区投融资分析丧己于物

「行业洞察」白酒行业报告(三)——2020中国白酒产区投融资分析

融中研究在对白酒产业进行系统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白酒系列报告,已发布《2020年中国白酒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和《中国白酒产业投融资案例分析报告》两篇,本篇为白酒系列报告第三篇。2017年,上海国际酒交会举办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发布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标志着中国白酒产区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制定发布了《中国白酒优势产区界定与考评标准》,为白酒优势产区建设提供规范指引。随着产区的深入发展,未来产区品牌张力的形成将打破“大品牌、小产区”的格局,推动白酒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产区品牌发展新时代。1中国白酒产区分布名酒经济带是大的产区概念,在中国四大名酒经济带的版图基础上可划分出目前比较认可的十大区域性(省级及以上)小产区,主要有以浓香酒为代表的川酒产区,以酱香酒为代表的黔酒产区,以洋河、双沟为代表的苏酒产区,以古井贡为代表的徽酒产区,以黄鹤楼、白云边为代表的两湖产区,以芝麻香型酒为代表的鲁酒产区,以杜康为代表的豫酒产区,以老白干香型酒为代表的冀酒产区,以老村长为代表的东北产区,以及以河套和西凤酒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一)川酒产区四川是中国白酒最重要的产地。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和最成熟的酿造工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在全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蒸馏白酒的地区。川酒产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原酒输出区域,同时也是最大的品牌输出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逐渐形成了宜宾、泸州、绵竹、成都四大白酒产业基地,孕育了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沱牌、水井坊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白酒品牌。(二)黔酒产区贵州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拥有上千年的酿酒历史。贵州高原的气候、土地、水质于酿酒得天独厚,白酒品质上乘。一直以来,白酒产业都是贵州最具标志性的产业,以茅台等名酒为代表的佳酿享誉国内外。现在,黔酒的品种多、种类齐,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个黔酒军团。黔酒代表品牌有茅台、习酒、金沙酒等。(三)苏酒产区江苏是我国最具酿酒天然环境的产区之一,近年来苏酒快速崛起。苏酒过去以清香为主,经过酿酒工艺的不断学习和本地化改良,逐步开发形成了“甜绵软净香”五味和谐的绵柔淡雅浓香型白酒。苏酒代表品牌有洋河、双沟、今世缘等。(四)徽酒产区徽酒产区是中国白酒重要产区之一,白酒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品牌众多。所产白酒多集中于省内市场。徽酒代表品牌有古井贡、金种子、迎驾等。(五)两湖产区两湖指地处长江中游以洞庭湖为分界的湖南、湖北两路,拥有优质的原料和水资源,是中国白酒产区中的重要一极。两湖产区处于长江流域从四川到安徽、江苏的白酒浓香带中段。浓香带和兼香带交错点所在的地理区位具备良好的水土气候和微生物条件,有利于酿酒。两湖白酒代表品牌有白云边、酒鬼、武陵酒业、黄鹤楼等。(六)鲁酒产区山东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境内水资源丰富、酿酒历史悠久,在中国酿酒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酒以芝麻香型为典型代表,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淡雅型芝麻香;另一种是窖香型芝麻香,在浓香型基础上发展而来,代表品牌有景芝、古贝春、扳倒井。(七)豫酒产区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和白酒重要产区。据史料记载,酿酒师祖仪狄、杜康都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为人类酿出了甘甜的美酒。豫酒以浓香型为主,占当地生产白酒的95%以上。豫酒窖香优雅、回味悠长持久、绵柔味正,在众多香型及浓香型各流派之中独树一帜。豫酒代表品牌有杜康、宋河、仰韶、张弓、宝丰等。(八)冀酒产区河北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北是国内白酒产销大省,品牌布局以本地市场为主,在华北地区建消费群体稳定。由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河北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白酒消费大省。冀酒产区地处农牧交界地,生产的白酒清醇爽净,多种香型并存,低度化倾向明显。冀酒代表品牌有衡水老白干、丛台酒等。(九)东北产区据考证,东北生产白酒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其物产丰富,环境优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闻名全国,松花江、嫩江、辽河水清甘洌,高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产品品质优良,素有“粮仓”之称,这为东北白酒的酿造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东北的夏天气候偏冷,使得东北产区酿造的原酒更加干净爽口。东北产区白酒代表品牌有老村长、龙江家园等。(十)西北产区西北地区虽然饮酒风俗盛行,但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导致西北产区在国内白酒版图相对较弱。近些年,西北白酒依托“产区化”、“特色化”等发展战略,品牌含金量不断提高。随着圈层化和多元化的消费新格局的带动以及龙头老大“西凤”的全国化市场布局的引领,西北产区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西北白酒代表品牌有西凤、伊力特、互助青稞酒、皇台酒业等。图1 中国白酒十大产区分布图信息来源:融中研究2白酒产区价值效应分析产区品牌联动效应。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举办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评选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宿迁、亳州、遵义、宜宾、泸州、吕梁、苏格兰、干邑、波多黎各、瓜达拉哈拉,中国以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六大名酒为核心的产区占据6席。在品牌名酒的影响带动下,以产区形态为载体的产区品牌开始形成。产区内资源整合、区域协同发展加速,白酒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白酒竞争由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产区之间的竞争。产区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反哺区域内的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资源支持、良好的信誉背书。例如白酒金三角,借助五粮液等六朵金花的品牌影响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品牌,又通过“金三角”产区品牌反哺包括茅台、五粮液在内的所有产区白酒品牌,助力这些品牌增强自己的市场范围和影响力,实现川黔地区白酒产业的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白酒产业贯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游链接农业,下游延伸到文创、文旅等。当前,以白酒产区为单位,以酒业为底色,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地域和山水生态环境特色,发展区域旅游的“酒旅融合”模式日益壮大。酒旅融合,不仅能塑造白酒行业社会形象,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酒业营销渠道,促进白酒销量收入提升,还能通过酒旅的“纽带”作用,促进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产区综合发展实力。如产区酒旅融合的典范,贵州仁怀围绕“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仁怀产区酱香白酒文化旅游,构建了“一心两带三区四游”,走出了“酒+旅游”的特色路径,到2018年实现旅游总接待人数9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7亿元,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大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白酒企业国际化的推动效应。中国白酒走向国际,需要将中国白酒的独特的酿造智慧以及“香源自酵”的先天优势和风味特征传递给世界。原产区概念有助于提升海外认知度,将白酒文化有效植入国外消费者心中,促进白酒企业国际化进程。同时,中国六大产区进入“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名单后,中国白酒产区与国际烈酒产区交流互动加强,有效的推动了中国名酒产区与世界名酒产区的交往与合作,为中国白酒企业进入世界舞台、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保障。3白酒产区投融资分析随着我国白酒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各白酒产区纷纷出台融资政策,借助资本力量推动当地白酒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我国白酒产区向着产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白酒优势产区政府针对白酒产业投资案例超过8起,总规模超495亿元人民币;社会资本投资案例超7起,总投资规模约201.6亿元人民币。我国白酒特色产区政府针对白酒产业投资案例约4起,总投资规模约70亿元人民币;社会资本投资案例超3起,总投资规模超160亿元人民币。从政府投资来看,我国白酒产区政府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方面通过投资白酒产业园区、打造白酒文化小镇等项目推动当地白酒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白酒产业基金和引导基金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当地白酒产业。主要投资目的分为两类:一是推动当地白酒产业加速整合,促进产区酒企抱团发展,提升产区产业链附加值及行业竞争力,二是延伸、完善当地白酒生态产业链,打造国家优质白酒产业生态圈。从社会资本来看,我国白酒产区社会资本投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立引导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主要目的是投资当地白酒产业链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当地白酒产业链;另一种是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或通过直接收购方式整合产区酒企,加快产区并购整合步伐,实现白酒产业区域联合、协同发展。综上,未来我国白酒产业将进一步加速整合,集中度不断提高,各产区之间抱团发展,合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优势产区政府将保持对白酒产区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整合中小酒企,解决中小酒企抗风险能力差、融资难等问题。特色产区将依靠政府力量进一步打造特色白酒小镇,建立白酒产业生态圈,提高品牌知名度;社会资本则起主要力量并购整合特色白酒品牌,助力特色白酒产区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白酒产业转型升级。表1 白酒优势产区投融资一览表信息来源:融中研究表2 白酒特色产区投融资一览表信息来源:融中研究

今敏

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行业利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中商情报网讯:白酒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调整不断深化。从全国市场来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产品质量、产品风格以及营销运作模式。在单一区域市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取决于企业在该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区域消费者的认同度和综合营销能力。目前国内白酒主要香型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等。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浓香型白酒生产周期短、产量大、品牌多,风格特点在白酒消费者中有较高接受度,因而占据了最大的市场规模,占比约70%,保持主导的市场地位;酱香、清香及其他香型白酒具有各自的消费群体和市场。近年来,白酒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白酒行业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酒类消费的主导力量逐步从政务消费向商务消费、大众消费转型;同时,由于白酒消费的社交属性,“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白酒行业产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高端、次高端白酒的需求仍然保持旺盛。2、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白酒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176家,已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全国白酒企业数量较多,但近几年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全国性知名酒企业绩的快速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白酒市场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趋势。全国性知名酒企与区域知名酒企更借助高端产品在白酒市场越发强势的地位,不断在各省市“攻城略地”,挤占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预计2020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会进一步下降。在白酒生产企业数量下降的同时,生产的准入门槛必然会随之提升,这将对白酒行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溯源体系等各方面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要求,有力推动白酒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促进白酒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3、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知名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呈现上升趋势2017-2019年,我国白酒行业A股主要上市公司和公司营业收入、市场份额占比情况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行业内多数上市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全国性知名白酒企业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较快。4、行业利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自200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白酒消费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白酒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价格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价格持续增长,白酒价格的增长远超同期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白酒行业的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增长。2012年末以来,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高档白酒的销售受到较大冲击,白酒行业进入持续的调整期,行业利润水平受到一定影响。2013年和2014年,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有所下降;2015年以来,白酒行业开始复苏,终端用户白酒消费需求有所上升,带来白酒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2019年白酒行业实现利润1,404.09亿元,已达到低谷时期2014年白酒行业利润698.75亿元的2倍以上。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物也

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我国白酒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回顾2018年白酒产业现状: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4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8家;白酒行业规上企业2018年完成销售收入5363.83亿元,同比增长12.88%;实现利润总额1250.5亿元,同比增长29.98%;白酒行业在营收、利润方面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白酒企业数量反而在下降,这是行业历经调整期后,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首次出现下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数量的缩减?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8年,白酒行业向优质产能集中、优势品牌集中的态势越来越明朗化,加速了行业新一轮淘汰机制的到来。未来,白酒行业发展前景又是如何呢?中商产业研究院特别推出《2019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对我国白酒行业产量、需求、进出口等相关贸易数据进行了统计,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白酒行业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为从业人员和白酒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以下是报告详情:《2019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整体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白酒行业相关概述,接着研究我国白酒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可以说第二部分为本报告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对白酒行业产销、需求、进出口情况、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总体情况以及推动行业发展有利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报告的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白酒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白酒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贵州茅台优势十足。目前,我国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泸州三角地带、以及山西汾阳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同时,报告也分析了当前白酒行业核心品牌,如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等。众所周知,贵州茅台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2015年来,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榜首;连续8年稳居“华樽杯”酒类企业200强榜首,习酒首进前十、位列第九。报告的最后通过结合白酒行业发展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PART1白酒行业相关概述白酒(外文名:LiquorandSpirits),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根据不同依据白酒分类也不尽相同。根据曲种不同,白酒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等。根据制作原理不同,白酒分为:合成白酒、调和白酒、曲酶转化蒸馏白酒。PART2白酒行业发展现状据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九次(扩大)会议上公布的数据:2018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1445家白酒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363.83亿元,同比增长12.88%;从利润方面来看:2018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250.5亿元,同比增长29.98%。这一数据中最突出的点,无疑是白酒板块实现的利润总额,占据了酿酒全行业将近85%的比例。PART3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我国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泸州三角地带、以及山西汾阳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从中国白酒生产四大板块来看,川黔板块中的宜宾、泸州、遵义,面积5.6万平方公里,有一批世界知名白酒品牌和世界级酿酒大师,白酒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和白酒核心区的条件。PART4白酒行业核心企业分析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2013年来,茅台5次入选“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2018年位居榜单第34位,位列全球酒类品牌价值第一;自2015年来,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榜首;连续8年稳居“华樽杯”酒类企业200强榜首,习酒首进前十、位列第九。PART5白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历史走势,白酒行业的上升周期约为三年,白酒行业现处于下行阶段。在下行阶段,弹性较小的品牌力极强的高端酒和高性价比的低端酒相对看好。高端酒方面,茅台短期内明确不提价政策,提价时点将后移。从长期逻辑看,产品需求强劲供给短缺,提价空间仍存。低端酒方面收入增速稳健,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销量端抢占竞品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渠道掌控力强,外埠市场持续扩张。报告仅展示部分,有兴趣请下载《2019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a40d1a75b03c410db76b9cb05382a527/

2021年中国酱香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情报网讯:消费升级趋势下酱香趁势而起,酱酒黄金时代轮廓渐显,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酱酒甚至可能取代浓香型白酒的地位,掀起第二轮香型替代热潮。一、酱香型白酒的定义酱香型白酒是没有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的白酒。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二、酿造流程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发展阶段酱香型白酒行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茅台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茅台、系列酒、郎酒为主的深度调整阶段,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来酱酒快速发展阶段。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四、市场发展现状1.酱酒产量及占比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酱酒主要产区酱酒产区受特定自然环境制约,酱酒产区比较集中,约90%的酱酒产能分布在贵、川两地,产区呈现出以贵州为主,其他地区点状分布的格局。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销售收入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1550亿元,同比增长14%,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6%。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销售利润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实现销售利润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占行业总利润的39.7%。酱酒以占白酒行业8%的产量,实现了总利润的4成,盈利能力极强。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5.主要销售区域2020年全国部分市场的酱酒消费趋势基本形成。贵州引领,向外扩散。2020年酱酒在贵州的消费占比已超过80%。酱酒在贵州兴起后,逐渐传导到与之相邻的四川与广东。广东、山东以及河南不仅具有良好的白酒消费基础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加之没有本地浓香/清香龙头酒企的渠道封锁,酱酒均有后发制人的趋势。2020年,酱酒在河南市场的市场销售超过200亿,占有率超过50%,成功翻盘浓香型白酒;在拥有260亿白酒容量的广东市场,酱酒销售已达到126亿,占比近50%;在山东市场市占率超过35%,销售占比快速提升;在110亿白酒容量的广西市场,酱酒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1/3。2020年主要省市白酒消费中酱酒占比情况统计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企业竞争格局酱油白酒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贵州茅台,市场占有率达63.28%,核心产品有飞天茅台、汉酱、赖茅、茅台王子酒。第二梯队企业有贵州习酒、四川郎酒,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91%、3.95%。第三梯队有国台酒业、金沙酒业、贵州珍酒、钓鱼台酒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4%、1.13%、0.74%、0.74%。第四梯队有丹泉酒业、仙潭酒业、酣客、武陵酒,市场占有率共计22.8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显示,“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条目中删除,一解困扰行业14年发展的“紧箍咒”。随着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资本对于酒业关注度提高,以往兼容并购标的只能是现有酒企,放宽政策后,生产许可证不再是谈判砝码,有利于降低资本进入门槛和推动行业洗牌。2.行业营销渠道多元化,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目前,国内酱香白酒销售渠道包括全国连锁企业、区域性连锁企业、商超、电子商务平台、街边商铺等,总体表现出销售模式多元化的特征。消费者对酱香白酒的流通渠道由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发展到现今多层次、多渠道销售并存的状态。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扩宽,酱香白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市场前景未来可期。3.酱酒企业掀起扩产潮,未来供给驱动成长酱酒产能的稀缺性在为其带来高价格的同时,也一定限制了酱酒企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大区坤沙酱酒更是如此。面对良好的市场需求,各大酒企纷纷进行新一轮的产能布局。数据显示,2020年茅台酱酒产能5.02万吨,随着“十三五”中华片区技改工程的完成,茅台酒每年的产能可扩充为5.6万吨,与此同时系列酒也将扩产到同等规模,未来茅台及系列酒将平分11.2万吨产能。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景曰

2021年中国酱香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消费升级趋势下酱香趁势而起,酱酒黄金时代轮廓渐显,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酱酒甚至可能取代浓香型白酒的地位,掀起第二轮香型替代热潮。一、酱香型白酒的定义酱香型白酒是没有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的白酒。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二、酿造流程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发展阶段酱香型白酒行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茅台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茅台、系列酒、郎酒为主的深度调整阶段,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来酱酒快速发展阶段。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四、市场发展现状1.酱酒产量及占比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酱酒主要产区酱酒产区受特定自然环境制约,酱酒产区比较集中,约90%的酱酒产能分布在贵、川两地,产区呈现出以贵州为主,其他地区点状分布的格局。3.销售收入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1550亿元,同比增长14%,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6%。4.销售利润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实现销售利润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占行业总利润的39.7%。酱酒以占白酒行业8%的产量,实现了总利润的4成,盈利能力极强。5.主要销售区域2020年全国部分市场的酱酒消费趋势基本形成。贵州引领,向外扩散。2020年酱酒在贵州的消费占比已超过80%。酱酒在贵州兴起后,逐渐传导到与之相邻的四川与广东。广东、山东以及河南不仅具有良好的白酒消费基础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加之没有本地浓香/清香龙头酒企的渠道封锁,酱酒均有后发制人的趋势。2020年,酱酒在河南市场的市场销售超过200亿,占有率超过50%,成功翻盘浓香型白酒;在拥有260亿白酒容量的广东市场,酱酒销售已达到126亿,占比近50%;在山东市场市占率超过35%,销售占比快速提升;在110亿白酒容量的广西市场,酱酒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1/3。2020年主要省市白酒消费中酱酒占比情况统计四、企业竞争格局酱油白酒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贵州茅台,市场占有率达63.28%,核心产品有飞天茅台、汉酱、赖茅、茅台王子酒。第二梯队企业有贵州习酒、四川郎酒,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91%、3.95%。第三梯队有国台酒业、金沙酒业、贵州珍酒、钓鱼台酒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4%、1.13%、0.74%、0.74%。第四梯队有丹泉酒业、仙潭酒业、酣客、武陵酒,市场占有率共计22.8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显示,“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条目中删除,一解困扰行业14年发展的“紧箍咒”。随着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资本对于酒业关注度提高,以往兼容并购标的只能是现有酒企,放宽政策后,生产许可证不再是谈判砝码,有利于降低资本进入门槛和推动行业洗牌。2.行业营销渠道多元化,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目前,国内酱香白酒销售渠道包括全国连锁企业、区域性连锁企业、商超、电子商务平台、街边商铺等,总体表现出销售模式多元化的特征。消费者对酱香白酒的流通渠道由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发展到现今多层次、多渠道销售并存的状态。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扩宽,酱香白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市场前景未来可期。3.酱酒企业掀起扩产潮,未来供给驱动成长酱酒产能的稀缺性在为其带来高价格的同时,也一定限制了酱酒企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大区坤沙酱酒更是如此。面对良好的市场需求,各大酒企纷纷进行新一轮的产能布局。数据显示,2020年茅台酱酒产能5.02万吨,随着“十三五”中华片区技改工程的完成,茅台酒每年的产能可扩充为5.6万吨,与此同时系列酒也将扩产到同等规模,未来茅台及系列酒将平分11.2万吨产能。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困境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酒类市场当中主要有白酒、洋酒、葡萄酒、啤酒等类别,白酒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白酒作为世界主要蒸馏酒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市场规模白酒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核心,市场规模较大、产量较高。近年来随着行业消费结构的变化,产量有所下降。产量及销量的变化主要由于我国酒类消费结构的变化。白酒市场销售结构中高端酒的比例不断提高,而高端酒受产能限制,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中国白酒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也连带着销量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至2018年白酒产量及销量逐年下降,而从2019年两个数据的增速出现转折开始迅速回升。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企业分析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年以后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的降幅远小于产量销量降幅,到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转正,同比增长4.74%。伴随着消费升级推动低端产能持续出清,中、高端白酒销售占行业比重不断提升,体现了白酒行业分化发展的特点。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白酒的品质,消费意愿逐渐增强,白酒仍然具备广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行业存在的问题1.消费场景的变化导致零售占比提高限制因公消费不仅给行业需求带来了冲击,消费结构的变化也给经销渠道带来了冲击,原有政务消费的团购渠道占比降低,也刺激了白酒零售的发展。品牌需要掌握更准确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数据以升级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加大零售比重、降低经销比例将会是既迎合消费者购物习惯、又满足酒企需求的重要举措。数据来源:观研天下、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经销体系过长,存在效率损失白酒的历史发展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经销商制度导致经销环节链条过长,产品从出厂到终端经历的流转层次多,层层加价。市场调节的失灵导致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损害品牌形象,影响客户体验,导致客户黏性下降。取缔中间环节的趋势是渐进的、柔和的,预计未来大经销商和终端零售网点会长期存在,因为大经销商在资金垫付、区域市场管理上具备优势,终端零售网点多元化销售可以降低品牌开直营店的资金和效率压力,其点位和消费者的地理距离也更近。3.经销缺乏品牌,产品难以保真因为较长的流通环节和防伪溯源体系的缺乏,中国市场长期充斥着大量假酒,大型商超、烟酒专营店都是假酒流通重灾区。由于上下游之间仅存在货物交易,缺乏强约束,假酒的暴利空间也导致售假现象难以被发现和惩治,消费者在选购白酒时往往非常慎重,信任关系建立周期长,对假酒相关的负面信息敏感度高。白酒零售企业的低连锁化率和长期的品牌缺乏也导致消费者的渠道选择空间小,消费者出于对资质的信赖倾向于在烟酒专营店购买,但专营店往往也是个体商家独立运营,信用资质缺乏背书。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酒产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红茶镇

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困境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酒类市场当中主要有白酒、洋酒、葡萄酒、啤酒等类别,白酒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白酒作为世界主要蒸馏酒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市场规模白酒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核心,市场规模较大、产量较高。近年来随着行业消费结构的变化,产量有所下降。产量及销量的变化主要由于我国酒类消费结构的变化。白酒市场销售结构中高端酒的比例不断提高,而高端酒受产能限制,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中国白酒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也连带着销量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至2018年白酒产量及销量逐年下降,而从2019年两个数据的增速出现转折开始迅速回升。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企业分析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年以后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的降幅远小于产量销量降幅,到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转正,同比增长4.74%。伴随着消费升级推动低端产能持续出清,中、高端白酒销售占行业比重不断提升,体现了白酒行业分化发展的特点。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白酒的品质,消费意愿逐渐增强,白酒仍然具备广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行业存在的问题1.消费场景的变化导致零售占比提高限制因公消费不仅给行业需求带来了冲击,消费结构的变化也给经销渠道带来了冲击,原有政务消费的团购渠道占比降低,也刺激了白酒零售的发展。品牌需要掌握更准确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数据以升级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加大零售比重、降低经销比例将会是既迎合消费者购物习惯、又满足酒企需求的重要举措。数据来源:观研天下、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经销体系过长,存在效率损失白酒的历史发展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经销商制度导致经销环节链条过长,产品从出厂到终端经历的流转层次多,层层加价。市场调节的失灵导致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损害品牌形象,影响客户体验,导致客户黏性下降。取缔中间环节的趋势是渐进的、柔和的,预计未来大经销商和终端零售网点会长期存在,因为大经销商在资金垫付、区域市场管理上具备优势,终端零售网点多元化销售可以降低品牌开直营店的资金和效率压力,其点位和消费者的地理距离也更近。3.经销缺乏品牌,产品难以保真因为较长的流通环节和防伪溯源体系的缺乏,中国市场长期充斥着大量假酒,大型商超、烟酒专营店都是假酒流通重灾区。由于上下游之间仅存在货物交易,缺乏强约束,假酒的暴利空间也导致售假现象难以被发现和惩治,消费者在选购白酒时往往非常慎重,信任关系建立周期长,对假酒相关的负面信息敏感度高。白酒零售企业的低连锁化率和长期的品牌缺乏也导致消费者的渠道选择空间小,消费者出于对资质的信赖倾向于在烟酒专营店购买,但专营店往往也是个体商家独立运营,信用资质缺乏背书。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酒产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晋魏为脊

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白酒是中国酒类的统称,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白酒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上天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无论何种起源距今也有约1000年的历史,且至今仍然经久不衰。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一、产业链白酒产业链中上游为白酒各酿造原料,中游为白酒制造,主要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其他香型白酒,下游为各消费渠道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上游分析1.山泉水山泉水,山上泉眼产生的天然水。是我国民间特别认知的一种饮用水,普遍认为山泉水是饮用水中的极品。山泉水具有水质零污染、人体饮用后不会给代谢造成负担、富含天然微量元素等优点,所以可以用来作为功能饮料的水原料。数据显示,我国山泉水行业水产量由2016年144.5万吨增至2019年196.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山泉水行业水产量可达230.6万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下图为我国水业相关企业: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高粱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业的重要原料,是山西及我国北方重要的旱地农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既是高粱生产大国,也是高粱消费和高粱进口大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高粱生产不断调整,种植规模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粱产量为383.7万吨,销量为411.9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高粱产销分别可达426.2万吨和465.3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大米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营养物质和90%以上的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近几年,我国大米产量较为稳定,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年度我国大米产量为1.47亿吨,同比有所下降。预计2020/2021年度中国大米产量1.49亿吨。数据来源:USD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中游分析1.市场规模当前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新一代年轻消费者饮酒量低于老一代,白酒的消费人群规模将逐渐萎缩,我国当前白酒行业整体呈现容量萎缩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2月全国白酒产量为122.8万千升,同比增长18.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是没有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的白酒。消费升级趋势下酱香趁势而起,酱酒黄金时代轮廓渐显,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酱酒甚至可能取代浓香型白酒的地位,掀起第二轮香型替代热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酱香白酒产量受到生产周期、出酒率和核心产区三重限制,高端酱酒的产能缓慢,优质酱酒将极为稀缺。3.企业数量白酒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176家,已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全国白酒企业数量较多,但近几年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全国性知名酒企业绩的快速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白酒市场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趋势。4.竞争格局新冠疫情发生前,次高端及以上的酒企享受挤压式增长红利的逻辑已有迹象,高端酒赛道内龙头集中的格局已是定论,而疫情所带来的新变化是次高端板块内部的分化。数据显示,我国白酒行业按收入分占比最大的品牌为贵州茅台,其次为五粮液、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分别占比26.3%、19.8%、15.6%和8.2%。5.重点企业分析四、下游分析高性价比体现在低价格、好品牌、好品质三个方面。一方面,大众酒作为自饮用酒和日常消费产品,低价是其根本属性,大幅的提价会使其快速丧失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质量和品牌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持相对低价的前提下提高品牌力和质量,是大众酒企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1.消费者占比白酒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为社交而喝。喝酒有利于制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喝酒的目的来看,真正因嗜好而自饮的情形较少,聚饮消费在白酒消费中占比高达80%。数据显示,白酒消费者中主要为男性、年龄为35~45岁、从事管理工作或专业性工作、中高收入水平、60%主流消费者每周饮用一次以上。2.消费结构随着消费升级和“少喝酒、喝好酒”观念的普及,高端、次高端白酒受益于结构升级,其市场容量呈现扩张趋势。也因于此,高端白酒的壁垒在逐步抬升,竞争格局也最稳定,量价齐升逻辑被质疑的较少。次高端已经度过了全行业复苏的时代,品牌建设和全国化布局使得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业绩开始步入分化。数据来源:酒食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莫然有间

2020中国白酒产业投融资发展趋势报告(四)

融中研究在对白酒产业进行系统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白酒系列报告,已发布《2020年中国白酒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国白酒产业投融资案例分析报告》和《2020中国白酒产区投融资分析报告》三篇,本篇为白酒系列报告第四篇。白酒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酒类,在世界烈性酒类产品中独树一帜。2019年9月6日晚,被誉为国际酒业界“奥斯卡”的“2019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评选结果在万众瞩目中揭晓。中国白酒企业在本次大赛中成绩骄人:斩获奖牌191枚,其中大金牌11枚、金牌95枚、银牌85枚。中国白酒在世界舞台绽放,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消费升级,更得益于资本对于白酒产业的有效赋能。资本的介入,为创新迭代缓慢的白酒产业注入了新的动能、新的活力,促进白酒跨越式创新发展,颠覆了白酒行业财富价值实现的方式。那么,白酒产业投融资模式到底有哪些?产业背后的投融资逻辑是什么?未来投资机会在哪?融中研究在全面搜集数据信息和深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2020中国白酒产业投融资发展趋势报告》的撰写,帮助大家从白酒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发现未来投融资的方向!下面就报告部分内容分享如下:1白酒产业投资逻辑分析1.白酒周期演变的投资逻辑从经济投资驱动的外因驱动转变为居民消费升级的内生驱动。从国内白酒投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白酒投资热度与国内经济投资热度变化密切相关。在白酒发展的黄金十年中,两次白酒投资牛市都是由经济投资驱动:2005-2007年,白酒投资第一轮牛市,房地产投资带动白酒商务需求激增,白酒价格不断上涨,2004-2007年白酒吨价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以上,贵州茅台、泸州老窖股价涨幅超过30倍;2009-2012年白酒投资第二轮牛市,4万亿投资带动白酒需求第二次大幅增加,高端白酒需求增幅远超供给增幅,白酒迎来第二次量价齐升的上涨势头,古井贡酒、金种子酒股价涨幅达到10倍左右。经历2013到2015年的调整发展期后,从2016年开始,受消费升级驱动影响,白酒复苏回暖,开启第三轮新牛市,高端白酒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和次高端龙头古井贡、水井坊、山西汾酒表现出色,且被众多投资者持续看好。综合来看,国内白酒穿越周期的稳定性较强。国内经济环境周期在转变的过程中,其主导的核心环境因素对白酒不同档次品类有良好的拉动作用,为白酒抗周期属性提供了基本支撑,例如,经济投资和商务宴请升温,将拉动高端名酒需求;消费升级将大大促进次高端白酒的消费;城镇化建设的提升,有效提升中低端白酒的消费。白酒前两轮牛市都是源于国内经济投资旺盛带动政商需求激增的外因驱动,未来的白酒牛市,将向由消费升级、中产崛起拉动的商务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动能托起,进入消费升级驱动的投资新周期。2.白酒行业演进的投资逻辑从国内白酒发展周期来看,白酒行业格局的演变发展对投资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国内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作为地方纳税大户的白酒企业从区域向全国推广,市场供不应求,只要投资就能赚钱;90年代,国内开始诞生新兴白酒品牌巨头;进入21世纪后,酒业经过旺盛-调整-回暖三个周期的发展,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格局。2003-2012年,品牌白酒、地方名酒企业发展迅速,名酒及区域龙头主导下的白酒量价齐升;2013-2015年,白酒产业深度调整,酒企去库存、去产能,并开始推互联网渠道,2008年国内首家互联网白酒品牌——燃点白酒诞生,部分名酒企业开始进军定制酒等小众市场,2012年传统品牌白酒开始进行满足中低端消费需求的光瓶化产品的运作。2016年-2017年,行业加速向名酒集中、头部集中,全国一线名企进入业绩加速发展期;2018年白酒进步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白酒行业分化加速,高端名酒收入业绩稳健增长,次高端扩容发展;高端白酒涨价拉开空间,次高端区间拉长,消费升级为次高端扩容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区域龙头白酒企业有望在次高端迎来更大的爆发。2019年白酒行业分化仍在继续,一二线龙头仍然表现稳健。高端白酒的批价和终端价或将继续提升,高端白酒成为2019年下半年的投资主线,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业绩稳健发展的酒企巨头成为投资的优质标的,在次高端布局发力的区域龙头酒企未来的发展潜力也被投资者普遍看好,这正说明了行业格局演进对投资方向的引导不可或缺。3.白酒市场演化的投资逻辑从白酒市场演化及市场投资的重点领域来看,消费结构引导投资、商业模式引导投资、品类热度引导投资、价格变化引导投资的逻辑明显。从消费结构来看,从2012年以后,国内白酒消费从政务消费向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转变,目前,政务消费比例已降至5%,商务消费占30%,个人消费上升至65%,个人消费成为白酒的重要消费群体,行业周期性弱化,降低了投资周期风险。同时,消费结构变化,驱动行业模式、产品、服务创新,对投资方向产生重大影响。从商业模式来看,传统白酒产业因生产周期长,不受VC/PE等投资机构青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市场涌现了很多新兴互联网品牌的白酒,新兴品牌白酒大多属于线上快消品,是互联网风投关注的重要领域。互联网白酒吸引了大批年轻的消费群体,打破了基于不同地域、不同工艺的白酒特殊性溢价的思维,契合了风投对新业态模式和行业格局颠覆者的追随逻辑。以互联网思维去运作白酒,不仅吸引大批创业者建立新兴互联网品牌白酒,也促进整个白酒企业营销模式不断创新,推动酒类电商平台崛起。酒类电商平台也成为白酒行业投资的新物种。从品类热度来看,白酒品类的交替发展,不仅影响行业内资本的投资选择,也引领着业外资本和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国内一直以“浓香、酱香、清香”三类香型为市场主导,各自香型的代表产区和企业并存发展,交替引领一个白酒时代。上世纪90年代,清香型凭借粮耗低的特点迅速风靡全国。21世纪初的十年里,浓香最旺,五粮液份额高达75%。2010-2012年,酱香热兴起,茅台引领的酱香产区份额占比在10%以上。2018年,茅台引领下的酱酒爆发,酱酒二次扩容时代到来;当年,郎酒、习酒、国台等酱香品牌均取得翻番增长,酱酒产能占我国白酒产能的比重为4%,但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我国白酒整体收入和利润的20%、35%,酱酒成为白酒行业的风口和主赛道,在高利润空间的吸引下,业内酒企加大布局,其他香型酒企和业外资本纷纷涌入,推动酱香市场进一步扩容。从价格变化来看,在白酒发展历程中,高端白酒通过不断提价来保持高端形象,提价行为对酒企的业绩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也为高端酒良好的周期穿越投资效应提供了支撑。高端白酒涨价具有传统效应,打开次高端和中端白酒的涨价空间。每一轮白酒价格上涨的周期中,那些次高端叠加中端的品牌酒企会表现出更强的业绩弹性,并在股价体现。例如,当茅台股价从2008年10月份到2011年的10月份的三年时间里上涨了160%时,山西汾酒因为更强的业绩弹性,同期涨幅高达570%。从投资逻辑看,白酒过去15年的发展反映了典型的量增价涨的投资形态,目前增速放缓。高端白酒提价获得了很强的品牌溢价和垄断利润,投资稳健性较强;次高端白酒和中端白酒体在提价周期中获得爆发式阶段性超额收益,投资的传导价值效应明显。4.白酒企业发展的投资逻辑从投资逻辑看,传统白酒企业由于产品确定性大,工艺成熟,目标客户相对稳定,盈利能力较强,往往被视作大蓝筹。高端白酒企业因为具有充分的定价权,抗通胀和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较强,倍受投资者青睐。从消费特性来讲,是否提价是影响上市公司盈利和股价能否上涨的核心逻辑,龙头白酒的提价能力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如“飞天茅台”的出厂价自2001年后提高了近10倍,从2011年的21元上涨到现在的2000多元。名酒的价格空间更高,护城河也更为宽广。高端白酒的稀缺性,是高端白酒持续提价和业绩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高端白酒高知名度的品牌溢价也成为其营收、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从2019年一季度统计数据看:高端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最高,贵州茅台市场占有率达12.16%,五粮液占8.75%,洋河股份占5.01%;高端白酒的毛利率惊人,贵州茅台毛利率达91.87%,五粮液高达75.78%,洋河股份达72.79%;从市场估值看,茅台作为白酒股王获得较高的溢价估值,PE达32.6倍,五粮液PE为27.55倍,洋河股份PE为24.55倍。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和企业利润下行压力持续,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白酒企业短期超高增长的波动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白酒将进入稳健成长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降低,投资者更加看好对业绩稳定、竞争格局占优、成长型稳定的白酒企业。2白酒产业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1.白酒行业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白酒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增幅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由投资、出口的外延式驱动转为内需拉动的内涵式增长。白酒行业经历10年黄金发展期和深度调整阶段后,本轮将进入稳健发展的新周期。在消费升级、中产崛起、城镇化率逐渐提升的宏观环境下,白酒销售回暖并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消费新阶段。白酒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分化加速,挤压式发展将成为常态。高端品牌格局相对稳定,次高端及中端扩容提速,区域品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更为也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低端白酒同质化严重,品牌护城河缺失,厂商提价空间也小,要取得突围发展难度很大。投资机会:综合宏观经济因素和白酒行业周期,预测未来白酒行业景气度仍然处于上行趋势,高端白酒价格有望继续提升,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仍将小幅增长,白酒行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白酒板块整体保值增值能力高于其他一般饮料食品行业。高端白酒的防通胀和抗周期能力较强,盈利成长稳定性、保值增值性良好,建议作为行业投资的主线;次高端白酒扩容潜力巨大,次高端的持续放量将成为白酒行业最重要的成长驱动力,可挖掘投资机会不少。投资风险:整体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疲软可能导致政商务活动减少;行业整体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次高端领域消费粘性不如高端白酒,受经济影响波动较大,投资不确定性增强。2.白酒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当前白酒市场格局特征明显:市场以存量争夺为主,消费升级促进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全国品牌酒企区域下沉与区域品牌酒企全国拓展并驾齐驱。白酒产区品牌与名优酒企品牌互相促进联动发展。新兴互联网品牌白酒入侵市场,与传统品牌同台竞技。业外新兴势力也加入到白酒行业,比如小米、网易也销售酒类产品,阿里收购1919等。洋酒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白酒替代的威胁力量不容小觑。在互联网对产业渗透融合加强的趋势下,白酒营销模式突变,酒类电商平台崛起。白酒市场香型品类交替发展,目前酱酒二次扩容时代到来。投资机会:从白酒行业的整体市场格局出发,结合白酒产区、新兴互联网白酒、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模式的发展以及酱香白酒的扩容爆发趋势来看,以下细分市场领域投资机会潜力巨大。酒旅融合的投资机会。酒旅融合模式已成为白酒市场的新热点和新风口。随着国内产区发展步入正轨,国内白酒企业之间、品牌之间的竞争转向产区之间的竞争。政府、酒企纷纷布局白酒工业旅游,提升产业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白酒产区作为优质白酒产地,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白酒产业链完善,名酒品牌云集,通过产区资源整合、发展酒旅融合创新模式,成为白酒产区打造品牌、转型升级发展的有效引擎。随着酒厂工业游,酒厂文化旅游+工业游,酒庄+景点精品游,产区全景+全情+自在酒旅等模式的盛行,未来依托产区特色开发的酒旅投资迎来良好机遇期。电商平台的投资机会。新一轮消费升级驱动白酒流通领域大变革,白酒电商得到快速发展。近两年,易酒批、酒类新零售企业1919获得大额融资,说明互联网对传统白酒流通领域重塑的价值已经获得资本的认可。传统白酒巨头如茅台和五粮液因为线上的巨大潜力,设立茅台云商、五粮液e店,走上电商道路。未来,在新零售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下,酒企自营电商将与酒类垂直电将协同发展,推动白酒电商平台进入快车道,白酒电商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酱酒市场的投资机会。近两年,酱酒进入第二轮快速扩容的发展期,酱酒市场品牌阵容逐渐形成。酱香目前定位高端,“小众消费”特点明显,未来大众酱酒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当前,酱酒主销市场不断扩大,由贵州等主产区以及“北上广深”市场逐渐拓展到四川、湖南、江苏、广东、河南、福建、广西等多区域市场。茅台各品牌酱酒的全线增长,促使各大名酒企业纷纷布局酱香领域。酱香领域出现了茅台引领、二线追随、百花齐放的格局。随着消费刚需驱动持续增强,未来二线酱酒品牌有望获得长足的增长,投资机会可期。投资风险: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替代品的发展对国内白酒市场增长的制约;酒旅融合模式创新和方案运作还不够成熟;电商平台与传统酒企之间的矛盾对白酒电商发展的阻碍;酱香白酒对产区依赖性较强,酿制一般需要5年,产品流通至大众消费或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茅台酱香产区先发优势明显,其他二线酱香酒企突围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3.白酒企业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结合上述行业、市场投资机会分析,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及酱酒布局的传统企业会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新兴互联网白酒部分企业具有可挖掘的风险投资价值。从传统白酒企业来看,高端白酒业绩增速稳定,盈利能力较强,构建了较强的品牌壁垒,格局比较稳定,基于风险和收益综合考量的角度,建议关注具有稀缺性、品牌溢价高、未来收入扩张可期的酒业巨头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次高端白酒主要是区域龙头布局,建议重点关注和挖掘渠道库存合理、在全国布局拓展进展可期、价位相对稳定的区域龙头企业,如洋河股份、今世缘和古井贡酒等。酱酒布局的企业,建议关注茅台镇酱酒产区的明星酒企,新兴酒企如贵酒集团,以及二线酱酒如糊涂酒业、国台酒业等。从新兴白酒企业和白酒电商来看,目前新兴互联网酒企本身不多,建议关注目标定位明确、主打中高端路线、建立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持续拓展模式清晰的领先互联网白酒企业,如江小白、开山酒业。投资风险:如果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均收入增速下降,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对酒企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二线品牌全国拓展不及预期,将对酒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带来负面影响;次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兴品牌以互联网营销模式为主,白酒自身品质差异化特性不明显,消费粘性不强,造成酒企发展的不稳定。

风行者

贵州启动编撰《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近日正式启动编撰工作,该书将全面、完整、系统反应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状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酒产地之一,也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2019年贵州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近1400亿,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1131亿元。有“美酒河”之誉的赤水河。(资料图片)贵州省中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王明怀表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将系统回答白酒产业未来发展如何研判、贵州白酒产业如何全面构建循环发展新格局、如何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同时希望通过系统详实的研究报告,让政府决策更科学,让投资人行为更理性,让酒企的展更健康,让贵州的白酒品牌更响亮。据王明怀介绍,《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白酒产业情况介绍,贵州白酒产业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发展建议,行业研究重大成果汇编、典型案例研究,以及近3年中国白酒及贵州白酒产业政策法规汇编等。据了解,《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预计在2021年成都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期间首发。茅台酒生产线一角。(资料图片)据有关部门估计,预计到2022年,贵州省白酒产量达到80万千升,白酒产值有望达到1600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