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小白如何择校的4点建议电影圈

教育学考研小白如何择校的4点建议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要面临很多的选择。考研同样也需要选择,需要选择专业,选择院校。很多同学在择校方面就会出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下面文都比邻小编整理以下4个会影响择校的因素。一起来看看吧,不仅仅对于教育学考研小白,同样适用于考研各个专业择校建议。1.城市城市的选择决定了未来发展的资源。同学们可以首先结合自己喜欢的城市,毕竟选择自己喜欢的,才会有信念为此努力。其次考虑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城市的关系,相比之下北上广就会有更多的资源优势,一些好的一线城市。但是如果你未来考虑留在家乡发展,可以在家乡所在城市或周边城市选学校。2.学科排名最后的毕业证书是未来找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如果你的目标院校学科排名越靠前你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越强。(教育考研院校排名:数据出自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同时学科靠前的学校一般学术氛围也比较浓厚,平台上会遇见更多的学术大佬,选择在怎样的氛围里学习对于自身的提升和发展也会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但是大家也不要有盲目的名校情结,结合自身的能力多方面来考虑。3.院校信息搜集院校的必备信息一般包括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参考书目等。考研复试分数线是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最低分数要求,参加硕士研究生网上调剂的最基本要求。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分数线规定只要过了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但是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要求要高于国家线多少分才能进入复试。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看清楚到底是哪种,自主划线的学校如果分数线高于国家线太多的话需要酌情考虑,可能备考的困难比较大。分数线确定好之后还需要看一下学科的报录比,也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通常而言,越好的学校,报考人数越多,难度越大。但是比邻院校规划组孙老师常说,报录比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考上最终取决于自身的专业实力,看你自己有多大决心和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毕竟要花一年的时间准备,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最后去查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也就是你未来备考的范围参考书目中的书掌握扎实,但绝不能局限于此,但文都比邻的《教育学考研知识精讲》结合命题趋势,综合了主流教育学考研书籍,建议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人手一本。毕竟目前考题越来越灵活,对你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4.真题真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你的专业实力,通过研究真题也能分析出院校的考察风格和特色,让我们的备考更有目的性。有些学校偏向于出难题,对专业要求比较高,教育学考研题目越变越灵活,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出题风格还算是中规中矩的,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多多翻阅。

人之初

我来说一下自己考研失败的原因,是我不够努力吗?

看了那么多考研成功的经验贴,我来说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吧。大三下半学期,我决定了考研。作为一个普通城市普通院校之中的三本法学院,我不知道临近毕业该选择什么出路。我选择考研,更多的还是一种跟风心态。我在选择目标院校的那一阵子,每天都会四处搜寻学校,熬了无数个夜去看经验贴,最终将学校定在了中国政法大学。许多法学生的梦想院校,我也不例外。从三月下旬开始,正式备考。我给自己列了一个学习进度清单,考法大需要看很多书,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甚至中午也不回宿舍,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回宿舍,除了吃饭午休其余时间都在看书。当时真的特别努力,舍友都说感觉好久都看不到我了。尽管我这么做,但我的进度仍然很慢,直到六月份,我才看完刑法和民法,是看完,单纯地看了一遍,记了笔记,但什么都没记住。(这里是我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我所进行的方向是错误的,看书的时候太过于在乎每一句话,这样会很浪费时间的,大家千万要避开这种路子)临近暑假,室友都说暑假不回去了,要去租房子学习,我觉得自己适合一个人学习,所以我选择回家复习。我以为我可以。回家以后,我的心完全静不下来,爸妈知道我要考研,假期在家也不让我做家务,我每天拿着书在书桌上看,但我知道,我的心不在书里。爸妈白天上班不在家,我就玩手机,爸妈晚上回家,我就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学到十一点,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够愚蠢的,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辜负了自己辜负了父母。我在家里给自己列了学习计划,却一天也没有执行过。还记得开学前一晚,我还在家,当时是要把书全部从家邮到学校,我将资料一本一本的放进大箱子里,看着这些没看完的书,我的心里第一次感到了着急。恨自己不珍惜暑假的学习时间,恨自己幼稚得可怜。距离考试越来越近,时间越来越紧迫,而我的进度却始终停留在看完三本书的情况,英语政治都没有看。我坐在图书馆里,心一点儿都静不下来,没有办法继续学下去。我开始,“三个月考研时间够吗”,答案有许多,无非就是坚持,但有一个回答令我印象特别清晰”再过一个月,会出现两个月考研时间是否充足的问题,而问这些问题的人,就是现在问着三个月问题的人。”室友说自从暑假回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图书馆不去了,书也不看了。我还给自己找借口,说是前期冲得太猛,后面使不上劲儿了,我知道这些都是用来麻痹我内心的。我就是没有好好学习,我就是没有坚持下去,我就是懒散到了一定境界,我就是没有自己的目标。考研那两天,我还是进了考场,虽然属于裸考了,但是还是想去看看,看看中国政法大学的试题是什么样的,看看想要报考法大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在考试的时候,我左边的一个男同学,从开考写到了收卷,我后边的同学从第一科考试开始一直到最后一科,人都没有来。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仿佛给自己前几个月的荒唐画下了一个句号,都结束了。当时还发了一个朋友圈,记录了考场缺考人数。底下评论都在祝我成功,但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斤两。后悔吗?后悔没有努力?后悔考研?中间确实后悔过没有选择法考,但如果我真的选择了法考我就一定会认真准备吗?所以到了后期,我不后悔考研,但确实后悔没有努力,左右不过一年,自己终是没有熬过去。很多时候,我都输在了”我以为”三个字。所以,想考研的同学,在考研之前一定一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选择了考研能坚持到底吗?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学习,坚持你的信念,切忌跟风,不要随波逐流。给自己找准定位,不要盲目报考。否则,会有血淋淋的教训在等着你。还有,不要只感动了自己,不要一天到晚的在图书馆坐着,学习效率去那么低下。最后,祝大家能够坚持下去,卒子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不要等到考完才后悔自己没有努力,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要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企图安慰自己没有学习的心,要是不努力,运气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作者简介:若相

地道战

如何抉择教育学考研和教育硕士考研?

现今,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考研,其中教育学受不少小伙伴青睐,但面对教育学、教育硕士却不知该如何抉择?下面,文都比邻就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1、从大的方向上选择学硕还是专硕,要结合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是想在学术上走得更远,还是只想提升学历早点出来工作。学硕专硕本无优劣之分,只是取向不同。一般而言,导师更看重学硕,因为学硕是研究的主力,可以帮助导师出书、发表重要论文,也是进一步深造(攻博)的后备军。即:学硕偏学术、科研,而专硕则偏应用,导向主要是就业。从就读年限上看,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硕是 3 年,专硕 2 年。这很正常,3 年时光可以为学硕提供更系统、扎实的科研训练;而对专硕,仅仅用 2 年就可以走向工作岗位,也比较划算。根据你的兴趣选择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建议未来想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同学考教育学考研,建议想从事教育学实践的同学考教育硕士考研。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规划,查一些更具体的资料,咨询文都比邻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之后再做决定。有一点倒是很确定的,就是无论教育学考研还是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的结果的决定因素始终是你的付出。2、从应试的角度公共课上,二者政治试卷一致,英语不同: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近年数据表明,英语二相对简单更容易考高分,考生的分数方差更大。专业课上,二者试卷亦不同,测量工具不同,因此分数不能直接比较。关于“教育学考研和教育硕士考研哪个更容易考上”的问题,要结合招生院校的招生政策及其考试难度,院校具体情况可以垂询文都比邻老师。不同级别的学校难度肯定不一样,2019 年的招生和报考情况也都在变。有人说专硕收费高所以考的人可能会少,所以竞争小一些。但是近几年专硕报考人数逐渐超过学硕。

是事之变

教育学考研|暑期每天复习10小时,进度为啥还是跟不上?

考研人都知道,暑假是备考的关键时期,暑假的复习效果可能直接影响到后面几个月的成败,因此暑假备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是8月上旬了,暑期已经过去了一半了,但是很多教育学考研人觉得自己的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复习进度却总跟不上别人。虽说考研不能盲目比进度,但是如果你的复习进度与别人相差很远时,还是得反思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下面就跟着优加考研小编一起来看看考研备考时影响你复习进度的因素。一、心静不下来,还想着玩暑假到了,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讨论去哪玩,自己心里不免也按捺不住想玩的念头,觉得自己已经复习几天了,也该出去放松一下了。考研复习期间偶尔出去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心静不下来,玩过之后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浪费的就不止是出去玩的时间了。心静不下来是心情浮躁的一种表象,在你心情浮躁时,你应该尽力去克制自己,坚持学习,不能把学不进去当成一种逃避学习的借口。解决方法:建议大家把心思都放在考研复习上来,少玩微博、少看朋友圈,杜绝一切能让自己心情浮躁的干扰源,坚持学习,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比你还努力,不要因为一颗爱玩的心,抛弃自己考研的目标。当然,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不停地学习,每周给自己放半天假也是可以的。二、考研学习爱刨根问底教育学考研复习过程中,因为不知道哪些知识点会考,所以在遇到一些难解的疑问时会不自觉地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结果导致自己的当天的复习计划不能完成,长此以往,你的实际复习进度会远远跟不上你的考研规划。解决办法:考研复习时遇到难解的问题是正常的,如果自己实在解不出,就先跳过,先复习其他的知识点,等到休息的时候再去请教研友或学长学姐。三、学习不专心有的同学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去自习室,但是每天把书摆在书桌上,半天都翻不过几页,心里可能还在回想着手机上浏览过的某个娱乐八卦,或者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研友身上,看他们在做什么。如果考研学习不专心,即使你看起来很努力,你的复习进度也上不去。解决办法:建议可以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学习,例如说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复习,尽量不让外界的因素影响自己。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绪,把心思真正放到学习上来,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地学习。最后,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识到自己目前最重要是考研备考,其他一切与考研无关的事都可以先暂时放下,等休息的时候再去解决。四、过分依赖别人的经验有一部分教育学考研人因为是第一次考研备考,很多事情都不太了解,就喜欢参照上岸的学长学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殊不知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你,可能还会真正影响你的复习进度。解决办法:别人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借鉴一下,如果不适合就及时更换,不要因为不合适的学习方法影响自己的复习效率,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五、拖延症重度患者很多同学都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也做了规划,但就是执行的时候总会出问题,本来计划早上8点钟去图书馆,醒来后躺床上硬是不起来。本来今天计划看一小节专业课,才看了两分钟,休息了,准备等晚上再看,然后就没有晚上了。看了一天书,因为一些事情,隔两天再恢复。一再的拖延让自己本有的信心都没了!解决办法:执行,压力,动力,执行效率高不高,愿不愿意花时间,能不能执行下去,这些都得靠自己的自我觉醒意识。首先问问你自己对考上研的渴望有多大,是可考可不考、考不上无所谓还是“必须要考上否则会很失落,甚至想想都觉得自己跌落到谷底了”。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叫醒自己,牢记自己考研的初心,坚定信念,破釜沉舟。如果想要每天坚持10小时以上做同一件事,可能甚至要给自己打上“洗脑式的偏执”的烙印,这时候,不管别人说你不行,或你在前进的路程中遇上多大的阻碍,你都不会放弃。当有一个梦想在熠熠发光的时候,周围的一切简直都黯淡掉了!哪管别人怎么说,哪会觉得自己不自量力。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自己并不是出于兴趣,但是既然都决定要考这个研究生了,为什么不努力培养对它的兴趣呢,出于本心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任何的目标,不去执行都是空谈瞎扯淡。别说自己有多忙,没时间,一拖再拖。谁也不是每天不忙都闲着发慌,多问问自己,有时间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事情可以安排的更有条理,不要什么事都赶在一起,忙的不可开交却感觉什么都没做好,所以一定要学会有优先级地做事。考研中的自信是来自于你的努力,努力备考好了信心自然就来了。六、复习没有计划有的人复习是随心随性的,今天状态好就多看点,明天状态差就在宿舍休息休息不看书了,今天想看英语就看一整天,明天就不看,这样复习是不行的。解决办法:复习需要有计划,并且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如果计划没有完成,就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完成不了,是不是计划的学习时间少了,还是在计划学习的时间干了其他的事导致的。并且,制定复习计划也是需要有一套科学方法的,不是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早上7:00-8:00背单词,下午3:00-5:00复习专业课,这样的复习计划等于没计划。如果你发现一小时根本做不完你要求的这些内容,这就不符合可实现原则,你就要适当加点时间。到了后面,你找到感觉了,做题速度快了,时间又剩余了又要适当加大工作量,保证计划动态改变。教育学考研的路是漫长的,也是孤独的。在你的复习进度远远落后于别人时,要及时寻找到原因,想办法解决它。所有的付出都是希望有个好的结果,加油!

李尚

用心教育学考研|21考研本科学校非重点,会影响考研录取吗?

很多普通二本、三本和专升本同学会担心自己本科学校非重点,会影响考研成绩。答案是:不会影响考研初试成绩,对复试时候也没有直接影响。因为越是好的学校,越透明,越公平。今天为大家重点分析下:(1)考研初试:笔试阅卷都是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家都是一样的。(2)考研复试:客观来说更取决于大家准备的是否充足,复试面试的时间非常短,导师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容考察大家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所以是否准备的充分至关重要;另外很少有直接问到本科院校,是否是非重点等问题。(3)考研公平性:考研初试成绩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只要初试考得足够高,面试发挥得不错,就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本科学校不是很理想也不要紧。所以有上述困忧的同学不必过于担忧,好好复习备考才是王道。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用心教育学考研】

冰峪沟

考研进入985重要,还是高考第一学历重要?看完这几点心都碎了!

如今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越来越看重加上本科的贬值,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参加到了考研队伍当中,从19年考研情况来看全国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29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当年的大学毕业不过800多万,这就意味着在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参加了考研。关于为何考研其实原因多种多样,有人不甘心高考的失利为了在考研中再次证明自己,有人纯粹的就是延伸学历提升自己的文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考生是规避当下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性逃避行为。考研的时候如果要论哪类高校最热门,当然首选就是985工程重点大学了,其次就是211院校,再其次就是普通类高校了,为何研究生考试趋之若鹜的要往985的原因其实很直白。那就是985高校有着优质的高教资源,而且学校名气大实力强,考上之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再次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熟不知就算考研考上了985,在现实社会中依然是第一学历被看中,也造成了很多高考生宁愿在高考时拼尽全力多考一分考上985也不愿意高考进入普通本科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985高校,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下面几点原因真的是让人太心碎了。1、第一学历在社会中的认可度高,985本科生比985研究生的含金量要更高?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还会认为是一种社会的歧视,但现实就是现实。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会更加看重第一学历,认为高考考上985的能力会比考研考上985的能力更强。第一学历考上985或211名校被视为基础和各方面能力要更强一些,因此很多985的学子在留学方面占有了很大优势,同时国内不少名企也是更加青睐于第一学历毕业于985或211的学生。2、研究生考试复试时,往往第一学历对面试也有很大影响曾经考研名师张雪峰说过第一学历对考研的重要性,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反映出了当下一些高校对第一学历的态度。比如说一些名牌985高校在面对两个分数一样的考生来说,往往就要从毕业的院校上对比了,这些高校的面试官会更加看重第一学历为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之下,普通高校的考研生就会被PK下去。3、第一学历成为了就业的门槛之一,普通本科毕业的985研究生难改这个局面虽然说就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十分看重学历而是更加看重能力了,不论哪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能力也就是一个废柴而已。但是从一些知名高校的校招和录用方面来看还是十分看重985或211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他们强调要的是第一学历为985或211大学的毕业生,在他们的认知中会觉得第一学历毕业于985或211的学生要比研究生第二学历毕业于985或211的毕业生含金量更高。虽然这种想法或认知并不完全正确,但我们依然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认为研究生毕业于985或211和本科毕业于985或211哪个更有分量呢?

媒媒晦晦

2020教育学考研备考遭遇暑假瓶颈期,怎样安然度过?

现在正是暑期考研黄金备考期,但是有一部分2020教育学考研人却遇到了考研瓶颈期,总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感觉迷茫、看不进书,看到别人复习进度比自己快而感到焦躁不安,知识点也总是背了就忘,做题也总是做错……这些都是考研瓶颈期的“临床表现”。考研遭遇瓶颈期,也不要太着急,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是上策。下面就跟着优加考研小编一起来看看怎样安然度过考研瓶颈期吧。一、保持自己的节奏,切莫攀比有时候考生们感觉自己遇见瓶颈其实是因为心态的问题,如果考研备考时一直与别人攀比就会导致心态发生变化,所以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看,总是看别人复习到哪了,不仅不会有助于自己的学习,还会打乱你的学习节奏,让你的心态发生变化。二、不能解决的事情,要先放一放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当前解决不了,考生们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担心自己是在逃避,这其实恰恰是一种调整心态的过程,让你在无事的时候,或者回头去想的时候,可能这个事情突然就解决了,这种现象叫做顿悟。顿悟就是创造活动失败了上千次,最后却成功于一次联想或者启发。先暂时的放下,说不定忽然之间你就顿悟了,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三、各科做好规划,认真执行教育学考研人把每一科的学习计划都要提前制定好,每天需要完成那些任务,背多少单词,看几页书,一定要具体,而不是模糊地没有执行概念的。在规划做好后就要认真地执行了,只有行动才能解决一切。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不能有拖延的心态。如果真的有事情无法完成,也要在第二天补上。四、负重前进,大练基本功教育学考研人遇到瓶颈期的时候,说明考生的基本功是不够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如果考生们碰到瓶颈期,基本功也不扎实,那么就要大练基本功,负重练习了。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们还要反思自己的复习过程,可以拿出自己的错题本,将知识点和内容重新快速的梳理一下,并将有疑惑的地方尽数标出,加强巩固复习。五、找学长学姐聊天在你感觉遭遇瓶颈期的时候,不妨找考上的学姐聊聊天,其实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体会,他们会给你一些建议,你倾诉出自己的情绪也会对你有帮助。所以抽时间与考过研的学长、学姐请教一下也是可以的。六、适当放松适当地给自己放一个假,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运动,跑步,给大脑一个休息的时间,并思考自己最近的状态,是否需要调整。七、自我分析遇到瓶颈的时候最好的是分析,自我分析。分析是哪个科目出现问题了。重点是做知识点的梳理,这里优加考研小编建议大家用思维导图,这个真的是可以把你零碎的知识点穿起来,就像有一根线一样,你看到一个点就可以联想到另一个点。等你把知识穿起来,然后在做这个科目的真题或者模拟题,查漏补缺。总结一个错题本,然后每天记忆。等多一段时间就能突破了。八、树立自信心,并坚持到底考研复习进行到这个阶段,没信心是考研儿的通病,也是大忌。考研备考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给自己动力!梦想这个事很虚,但是想想自己想上的学校,想想自己考上之后,你会觉得是有目标有奔头的!不必去管别人现在是什么样子,专注自己就好!选择了教育学考研这条路,肯定是有原因的,既然想走就不要怀疑自己,往前走就行!千万不要沉浸在自我怀疑自我焦虑里,努力就去拼就好了!无论前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到底。

而困祥邪

用心教育学考研|21教育学考研择校,三大误区要注意

时间如白驹过隙,距离2021年考研倒计时313天,在我们系统地规划我们的考研学习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确定我们的目标院校,用心团队整理了大家择校时最常犯的几个误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考研择校的三大误区误区一:左右徘徊,频繁更换报考院校在每年的考研中,都有一些同学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频繁的更换考研报考院校,有的甚至考研报名前夕开始换别的院校。换学校就意味着之前的复习白费,要重新购买教材,重新复习。这种行为对考研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仅会浪费考生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考生复习的心情。除非你特别不喜欢之前的院校,一般不建议同学们中途换院校。用心团队建议:考生在择校时要多与师兄、师姐交流,向他们了解一下择校的原则和信息。他们都是过来人,对考研相关情况肯定要比同学们了解得多一些,也能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有些同学进了录取的学校之后觉得情况和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情绪反差很大,最终受害的是自己。误区二:盲目看高校排名目前,网上到处流传着各类高校排行榜,排名的方式五花八门,排名的结果也各不一样。实际上,这些靠数据堆砌的名目众多的排名脱离了社会认可与实际水平,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参考价值。用心团队建议:判断高校的实力到底如何,还要靠考生自己。首先,考生要搜集目标院校近年来的考研分数线、录取人数及录取比例等,判断是否适合自己报考。其次,查找该院校近年来的学术贡献、有哪些导师及导师的论文,判断出该校的学术水平。然后,看该校的就业率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考生希望毕业后去哪里可以考虑哪里的学校。另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名校里面也不都是强势的专业,考生择校的时候还要和择专业结合起来。误区三:地区热,扎堆北上广很多的考生为了将来能够找一个好的工作,希望能上好的城市去上学,比如北上广。实际上抱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很多,所以考这些地区高校的学生也会很多,即使考上了并且毕业留下来,生存压力也会很大。目前,上海和广州的竞争压力都还是可以的,竞争压力最大的还是北京,北京有着许多的名校,是很多的考生望尘莫及的地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考生去报考这些地方,用心团队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不论最终选择哪个城市,我们都需要考虑自身的情况。综上,正确衡量自身实力是关键。从自己的实力出发,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考试能力与你所报考的学校是否相符决定你考研的成败。考生的基础是考研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考生要正确对待自己。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般,我们无论选择什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后用心团队预祝大家考研成功。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用心教育学考研】

何谓真人

用心教育学考研|22答疑第17期:在校考研还是工作后再考研?

在校考研还是工作后再考研?在校期间考研,目标专一,精力上也比较充沛,相对来讲复习时间会更多,注意力和精力也更加集中。在学校比较有学习氛围,而且暂时还没有工作压力,容易全身心投入备考。如果同学还没有毕业,最好还是在学校准备一次考研。工作之后再考研,是非常折腾的,不像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复习的环境也不比学校,很多时候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已经很累了,不一定都能很好的学习。所以在职考研最后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强大、很能吃苦的人。所以不管是大四直接考研还是工作后考研,希望大家都能搞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什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考量!

第八个

考研教育学的考生,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每年都有人吃亏!

想要报考教育学,又对教育学了解不多的同学,不用担心了。天任启航考研中心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考研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专业介绍教育部将学科门类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门”是学科的最高级别,表示门类时用两位数字代码表示,教育学(04)、法学(03)、历史学(06)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教育学、法学、历史学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下设的就是一级学科,通常用四位数字的代码表示。教育学下的一级学科有三个,即教育学(0401)、心理学(0402)、体育学(0403),而考研报考的统考教育学一般是一级学科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这些二级学科一般用六位数字的代码来表示,如(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06)高等教育学、(040107)成人教育学、(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特殊教育学、(040110)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下还分有诸多教育学的方向,如教育学原理专业方向就有:教育基本理论与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与法学、家庭教育、德育原理等。二、考试科目和试卷内容学硕考试科目:统考院校:政治一,英语一,311教育学基础综合(总分300分),一般统考代码是311,自主命题代码不同。非统考院校:政治一,英语一,自主命题院校科目,(总分300分,例如:北师大740,首师大774,西南大学666,东北师范大学634等)专硕考试科目:政治一、英语二、专业课一教育基础综合333(总分150分)、教育学专硕专业课二(总分150分,专业课二有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基础等,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的不同,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科目有: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试卷满分30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各部分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教育研究方法,30分。三、参考书目统考教育学没有指定的参考书,这里给大家说一些常用的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鲁杰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由王道俊、王汉南编写的《现代教育论》。2.中外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师大的吴式颖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3.教育心理学新印第2版李伯黍、燕国材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希望对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考研加油!(本文由,启航考研秦老师原创,独家首发百家号“考研交流圈”,禁止任何平台和机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