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策展人私房片单大公开!这些影片你可能不知道,但绝对值得你抢票来看!天下服矣

策展人私房片单大公开!这些影片你可能不知道,但绝对值得你抢票来看!

虽然离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还有十多天,但一年一度的北影节展映单元的抢票大战,已经开始啦!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依旧是精彩纷呈,特别是像 “修复经典”这样北影节必定备受瞩目的重磅单元。其中鬼才导演库布里克经典科幻大片《2001:太空漫游 》4K修复版,有望以IMAX 的版本呈现在大银幕,绝对是热门中的热门。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影片,还有哪些“隐藏好片”?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的策展人沙丹老师,也就是广大网友们熟知的“奇爱博士”,为我们推荐几部他本人的“私房片单”,相信绝对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点击观看视频,了解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古巴花旦》、《我是古巴》从名字上来看,这是两部和古巴有关系的电影。其中《古巴花旦》来自特展单元,是魏时煜教授执导的纪录片电影。奇爱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特别体现文化自信的电影,因为电影中展现了在遥远的古巴,还有很多人会唱中国的粤剧,其中不仅有华裔,还有很多当地人,这是一次关于影像和音乐的奇妙光影之旅。▲电影《古巴花旦》海报另一部关于古巴的电影来自于修复经典单元,是著名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执导的《我是古巴》。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在于它高超的摄影技巧,有些镜头甚至在今天看来都不知道他当时是如何完成的,堪称电影史上的一部“神作”,非常值得去电影院一看。▲电影《我是古巴》海报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4K修复版《红高粱》、《那山那人那狗》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展映单元里国片自然是不能少,特别是几部4K修复的国片。电影资料馆下属的修复实验室为很多经典电影做过修复,很多还得到了影片第一手的配光和调色,这次北京展映单元里,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以及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其中两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电影《红高粱》海报▲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海报虽然故事情节影迷朋友们都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大家可以去电影院看看,最新修复科技“润色”下的老电影,是怎样焕然一新的,相信也是一次不错的观影体验。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疯狂的麦克斯》(1-4部)、《昆池岩》在今年的北京展映将之前“系列饕餮”、“午夜场”等独立的单元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嘉年华单元。这其中,奇爱博士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系列饕餮”中的《疯狂的麦克斯》系列。这个系列的电影是很多科幻电影迷们非常喜欢,但一直没有引进的片子,如果能抢到1-4部的票,一口气看四部也是非常过瘾的一件事!▲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海报嘉年华单元中,午夜场的电影是另一大惊喜。奇爱博士特别推荐一部恐怖片给大家,那就是来自韩国的《昆池岩》。本身午夜场放恐怖片并不稀奇,但这次这部电影,采用了三面环绕的ScreenX的放映手法,完全可以满足观众观影恐怖片需要的临场感和压迫感。喜欢恐怖片的影迷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胆儿小的影迷记得千万要叫上朋友陪着你,因为真的很恐怖!)▲电影《昆池岩》海报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电影VR《家在兰若寺》此次北影节的展映单元还将邀请一批知名导演携带他们的新作和影迷交流。其中奇爱博士特别推荐的是蔡明亮导演的电影VR《家在兰若寺》。这部电影采用了最先进的虚拟现实(VR)的拍摄手法,运用独特的叙事风格演绎,讲述了人与鱼之间发生的一段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电影VR《家在兰若寺》海报当一个电影没有画幅,没有框选边界的时候,电影会进行怎样的设计,导演会有怎样的巧思在里面?喜欢蔡明亮导演,喜欢新奇观影体验的影迷朋友,非常值得一看。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细田守的奇幻地图”、“动画即电影”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种类,看多了剧情电影的影迷们,看看动画片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年的北京展映的单元,日本动画导演细田守的5部作品将组成“细田守的奇幻地图”单元与影迷们见面。喜欢日本动画电影的影迷们,奇爱博士强烈推荐。▲细田守电影《穿越时空的少女 》海报另一个单元“动画即电影”则是收入了12部海内外的动画佳作。奇爱博士认为,动画影片可以表现很多内容,动画片不是低幼、好玩的代名词,很多动画片都是具有美学探索意义的。有孩子的影迷朋友,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去观看,大人和孩子都能收获不同的乐趣,特别是这部荷兰的木偶动画电影《这绝妙的蛋糕》。▲电影《这绝妙的蛋糕 》海报奇爱博士的私房片单:《他们已不再变老》、《滑板少年》纪录电影也是电影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的北京展映,奇爱博士特别喜欢并且推荐的一部纪录电影,就是彼得·杰克逊导演的《 他们已不再变老》。这部电影聚焦了一战时的许多真实的故事,影片大部分史料均是首次公开,还把当年的影象作了重新的处理,比如重新着色,重新配音,同时还做了3D效果。奇爱博士说,“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电影《 他们已不再变老》海报另一部奇爱博士推荐的是华裔影人刘冰的作品《滑板少年》。这部纪录电影的运镜“非常具有工业的标准”,你都很难想象刘冰是怎样完成这些拍摄的。后来奇爱博士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刘冰自己就是一个滑板高手,所以他能够一边滑着滑板,一边拍摄那些炫目的电影镜头。所以这样有趣的作品,你怎能错过?▲电影《 滑板少年》海报怎么样,看完了奇爱博士的这份私房片单,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影院去看电影了呢?其实,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电影,今年展映中新锐关注单元中的《你的鸟儿会唱歌》、惊喜首映单元中的《匹田先生恭喜你太太怀孕了》也都是奇爱博士非常喜欢的影片,感兴趣的影迷们不妨也去看一看哦。想什么呢?赶紧去抢票吧!链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片单特别鸣谢:中国电影资料馆 沙丹策划 | 田刚、邓力视频 | 樊荣、邓力、王琪东(实习)编辑 | 邓力

不知深矣

《奇爱博士》|一场源于欲望的毁灭

引子:核弹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世界末日的边缘,世界最终毁于一颗无法阻止的核弹。库布里克的经典电影《奇爱博士》,是一部喜剧包裹下的反战反权威主题的电影,电影获得了第三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提名,是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之一。影片的基调是冷静与癫狂的反差,科幻灾难下对于核焦虑的映射,荒诞的情节背后更多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野心欲望与意识形态矛盾的展现。《奇爱博士》中的这个“奇爱博士”,是一个看似在政客长官中间不起眼的小老头,其实是带来死亡和毁灭的疯狂化身,操纵影响着这个国家政治要员们。黑暗中戴着墨镜的惨败面孔,毛骨悚然的歪嘴让人不安的笑着,常年坐在轮椅上无法站立起身,以及无法控制时而抽搐的右手。这样一个给人直观邪恶感形象的男人。奇爱博士的存在是荒谬的,但更荒谬的是他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军事科技和政治决策,而这些都是基于纳粹主义的复活,而美国在冷战下作为西方霸权依靠相信着这样一个看起来癫狂的疯子,与这些满嘴和平措辞的一切当成游戏,兴奋的参与着的领导们,能说出“地球毁灭发奖金”的疯言疯语。从纳粹疯狂科学家洗白成为美国核武器战争的负责人,冷战的技术顾问,奇爱博士出席着军事会议,游走在这些要员之中。甚至在真正发生冲击时,激动的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癫狂带着喜悦的说了一句“领袖啊!我站起来了!”“元首啊!我站起来了!”背后对纳粹的呼唤是细思极恐的,奇爱博士提出的让将军向往的1:10的男女比例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站起来的是男性对破坏的暴力需求和性欲,电影中对于奇爱博士的人物暗示,是充满着政治隐喻和性暗示的,难以控制的右手正如蠢蠢欲动的纳粹思维,这里的元首不就是被他兴奋呼之欲出的希特勒。战争释放的焦虑成为了男性的自我宣泄。电影开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飞机在空中加油“雄起”。到魁梧首当其冲的机长坐着导弹,像一个勃起的巨大男性生殖器官一样飞往地面的“高潮”。男性造成的骚动是战争,电影中的男性掌握着权利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奇爱博士在法西斯情结下蠢蠢欲动的纳粹行为,战略空军基地将军将自己的性功能障碍归结于水中加氟的科学实验,标榜着液体纯洁的将军,自私装模作样的总统,填字游戏破解密码的助理等等,这些金字塔顶端的精英男性们,更多的是戏谑的丑恶嘴脸。电影的主要场景集中在美国国防部的作战室,空军基地以及一辆轰炸机内。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是对牛弹琴般的沟通,自说自话的显摆,无论是电影中对战争的话题还是一些日常的对话,说的人只是为了表达,而听的人也只是听一听。影片最有趣的在于奇爱博士、美国总统以及空军基地的复习景观曼德利克,是由一个演员饰演,一个有些女性化小白脸的伪绅士,狐假虎威的跟班曼德利克,戴着眼镜毫无主见的秃头总统,和情绪化下扭曲性格的奇爱博士,三个诡谲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是同一个演员,这也是库布里克在演员设计的巧妙所在。大量男性人物出场,片中唯一的一个女性是那个不起眼的情人女秘书,一个没有姓名和上的了台面身份的女人。她与政治无关,与国家无关,仅仅是因为男性的需求存在,在电影中也仅仅是短暂的出场,是性的附属品。战争是什么?是指挥官突然一时兴起发动攻击,是政客之间的玩笑。电影中的将军和政客都把战争看作一场游戏,战争只是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手段。电影中的将军发动战争,不是因为面临国家危机和平威胁,也不是受到攻击的反抗,而是性爱之后空虚的精神急需要一场战争去填补,是男性解决生理焦虑的途径。库布里克的这场世末日图景的展现,是由一颗无法阻止的核弹引爆,而核弹的背后是男人构建起来的西方政治权威语境,严肃政治背景下的讽刺,勾勒出一个精英的金字塔尖。奇爱博士的欲望在于毁灭,而其他的美国精英高层的毁灭却在于欲望。核弹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本身就是以重威胁,世界需要这样一种威胁,需要末日恐慌来填补空虚。而这场想象中,世界也最终毁于一颗无法阻止的核弹,而这些皆由人类的欲望而生。一影一话 谱人生虚实倶是覆舟风雨 书字可抵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终南影话 电影小组

大稻埕

成为与《奇爱博士》一样“纯黑”的黑色喜剧

《鸭汤》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政治和爱国主义讽刺剧,其程度不逊于《奇爱博士》(D:Strangelove)之前的任何一部同类电影。它的讽刺对象并非如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的《奇爱博士》那样直接针对美国政府,但观众可以自行做出联想。在影片后面的情节中,当哈勃滑稽地模仿保罗·里维尔(Paulrevere),以及和格劳乔担任佛利多尼亚国家总司令时,都穿着南方同盟军队的制服,戴着浣熊皮帽等象征美国军事荣耀/失利的符号。在大萧条初期,该片与现实最直接的类比就是为国家寻找一个领导者。但该片在罗斯福上台半年后才发行,这实在是太糟糕了;如果它能先于总统就职典礼上映,那么格劳乔作为佛利多尼亚国领导人的无能,也许可以使本片成为与《奇爱博士》一样“纯黑”的黑色喜剧,与后者的核爆炸、大屠杀结局对于1960年代初期的指涉,具有同样深刻的影响。佛利多尼亚国的人们都处于焦躁不安之中,政府出台的政策一直处置失当。富孀蒂斯黛尔夫人(Mrs.Teasdale)坚持只有鲁弗斯·T费尔弗莱(Rufust.Frey)出任国家领导人,才肯把钱借给国家。在载歌载舞的国情咨文宣讲中,格劳乔逐条唱出了或许是曾经宣讲过的最具冷笑话特质的政治纲领:既不允许有道德也不允许有不道德的行为禁止婚姻和诚实,当然同样被禁的还有笑容、黄色笑话和各种形式的享乐。他最坚定的承诺是,事情会变得更糟,而且他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当内阁会议提出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时,格劳乔建议从砍掉午餐时间开始。难怪佛利多利亚国民会很高兴因格劳乔的尊严受到怠慢而去打仗了。在一段借助灵感即兴创作的表现全体演员载歌载舞的镜头中,人们大声宣泄着自己的快乐,马克斯兄弟和齐声合唱的佛利多尼亚国民以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被洗脑般地唱着灵歌(“我们拿着枪,所有上帝的孩子都拿着枪”),夸张、滑稽地演绎着爱国主义,向战争进发。因为他们既不能有道德,也不能不道德,而在战争中他们就可以与道德无关了。格劳乔再次发挥了“示范”作用:手下告诉他,他正朝着自己人开枪,他想了想:“这是五块钱,把它藏在你的帽子里。”他又想了想,然后把钱放在了自己的帽子里。

二里头

反战电影《奇爱博士》,用最搞笑的语言,讲最恐怖的故事

欢迎来到百家号(小岩说影视)我们今天讲述的:奇爱博士(英国·1964)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主演:彼得·塞勒斯,乔治·斯科特,斯特林·海登,基南·温,斯利姆·皮肯斯奖项: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艺术指导、联合国奖畸爱精髓难纯洁库布里克的电影多有旁白,意图丰赡多柄,整体效果不错。在1964年公映的黑白影片《奇爱博士》的开始,段旁白交代了背景:在西方国家的高层,近来有种谣传,苏联正在制造某种能毁灭地球的核武器。由此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联系1962年的美苏核对抗,不难推断,时间约为20世纪60年代初,紧接着,银幕上出现B-52轰炸机的雄姿,雷达天线旋转搜寻,美国843基地司令杰克·里珀将军下达命令,派B-52轰炸机携带54万吨当量的核弹攻击苏联境内核目标,核弹当量相当于二战中美国空军所投炸弹的16倍由此可见,且不难想象,如若命中,苏联的核优势便会大为受损。接着登场的重要人物,是由英国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扮演的康格少校,康格是B-52轰炸机的飞行员,是这次核战的实施者。里珀的命令下达时,康格正在欣赏《花花公子》杂志,部下们正在休闲,一个个心不在焉。康格是标准的军人,接到命令,激动莫名,立即绷紧神经,转换角色,驾驶飞机扑向位于苏联纵深的北极佐夫群岛。这次攻击苏联的行动,是里珀的个人行为,原因固然复杂,触媒竟是失恋。里珀精通技术,为指挥程序设置了密码,切断对外联络。没有密码,轰炸苏联的命令无法撤销。为了造成石破天惊的效果,里珀在启动“世界末日装置”核打击程序后,在办公室的浴室里开枪自杀。这种决死行径,貌似荒谬无边,却也自成道理,构成调控局势的另类力矩。这下子急坏了副官曼德里克,这位英国出身的军官顿时乱了阵脚因为这样一来他要承担重大责任。刚开始,曼德里克按照里珀的要求下达作战命令。不久,又接到总统指令,撤销战斗行动。但他本人却不知密码,因之无法执行,怎么办是好呢?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旦弄出后果,他必须连坐,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更加着急的,是仍由彼得·塞勒斯出演的美国秃顶总统。在民主体制的国家,总统不仅被关在笼子里,还生活于透明的玻璃瓶中,一招不慎,宝座就会坍塌,弄得无法善终。然而,总统毕竟是老大,不论心底如何忐忑,装也要装得不动声色,于是乎,该总统立即在五角大楼作战室召开军事会议,要员济济一堂。刚和女秘书约会的空军上将巴克,余兴未消,亢奋地发表着高见,赞同里珀的壮举,主张以牙还牙,对苏联实施核打击。讲得正带劲时,面前的电话响了,来电的居然是女秘书。巴克支吾几声,佯装镇定,暂时打住。这种事情许多人都有,看破不说破,都装着不知道,不必大惊小怪。总统看眼里,并不点破,很有涵养,决定召见苏联驻美大使。但事态紧急,无更换地点,只得将大使直接请进作战室。苏联大使风度翩翩,却玩起“小儿科”,进门就不老实,居然用微型照相机拍照窃密,巴克将军勃然大怒,与大使扭作一团影片瞬时转化为活报剧,不管节奏、分寸方面否妥当,反正很有看头大使不过是政府的传声筒,又被巴克刺激得暴跳如雷,空气里充满了火药味儿。眼看B-52飞机接近目标,作战室的气氛骤然紧张。看来,与大使是讲不清楚了,秃头总统要通苏联总理克斯夫的热线,又是一番扯皮,双方达成妥协:为消除误会,避免不幸,两国联手击落B-52轰炸机。政客间的交易一达成,美国空军立即蒙受损失,康格编队的34架飞机,被击落3架,另有1架受伤。这时,曼德里克的电话到了,口气沉稳笃定。原来,曼德里克回忆里珀临终讲话,参照里珀信笔涂抹的字迹破译了核指令的密码是“精髓纯洁”,即OPE.曼德里克万分激动,自以为撇清了连带的干系,岂不知创导棋术更高,有意将情节导入岔道,进一步撩拨观众的神经。只见总统不动声色,下令立即输入密码。不料为时已晚,康格少校的座机无法召回,他本人下到机舱,连同氢弹一起投了下去。随着惊天的爆炸声浪,大地上腾起蘑菇云,响起了名曲《我们不久将重逢》的旋律。这颗不适时宜的核弹爆炸了,这个情节违反史实,但却也是可能发生的事虽然出乎观众的意料,还算在情理之中。核爆的瞬间,五角大楼里的要员们并不知情,一干人等,正在倾听仍由彼得·塞勒斯饰演的核战略专家奇爱士的高论。康格是位执行家,生机勃勃,跃跃搏动;总统是个政治家,静观沉着,端坐不动;奇爱博士颇有狂士风范,身体残疾,出言不逊,口吻轻蔑,面带笑容,感情丰富而有层次,充满智慧,长于鼓动,唾沫飞溅,高谈世界末日,形象相当抢眼、滑稽,象征着冷战、核战的精神源头,成为影片的核心人物。同时扮演3个不同性格的角色,显示出塞勒斯扎实的功底,这也是影片引入眼球的看点,寓含着导演的匠心。影片投资180万美元,为确保票房,投资方哥伦比亚公司要求彼得·塞勒斯出演四个以上角色,而且是主要角色。拍片伊始,拟定由塞勒斯演的角色,分别是康格少校美国总统、副官曼德里克和奇爱博士。这当口,塞勒斯正在闹离婚,有点焦头烂额。开拍后,塞勒斯累得不行,申请卸掉机长角色,后经库布里克做工作,接下了康格少校的活。至于英国副官一角,精力所限,实在顾不过来,只得放弃。诸方沟通之后,彼此表示理解。奇爱”一名,具有隐喻、象征的意义。喜爱战争,推崇核战争,是个奇异的爱好。奇爱坐着轮椅,暗喻遭到重创的纳粹主义,以及甚嚣尘上的霸权主义。奇爱的原型,包括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德国导弹之父沃纳·冯·布劳恩,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氏。但奇爱的思想土壤,则深深植根于人类的灵魂之中,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作为诺伊曼、布劳恩、基辛格等头面人物的集大成者,奇爱博士的扮相诡异多诈,属于漫画人物,略带小丑的脂粉,这样处理,凸显其批判锋芒,赋予或加强了影片的理性色彩,符合其寓言体的叙事基调。影片呈现的人物关系、表达的主题思想,揭示核问题的复杂性、核按钮的敏感性,颇有警示作用。《奇爱博士》拍出后,遇到很多波折部名为《核战爆发令》的影片准备抢先公映,该片由西德尼·吕美特导演、亨利·方达主演,明显影响到本片的票房。无奈之下,库布里克和哥伦比亚公司起诉了《核战爆发令》。法院裁定,《核战爆发令》的上映时间推迟到《奇爱博士》上映8个月后1963年11月22日,《奇爱博士》首场试映。同日,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影片被迫推到1964年1月公映。在次年的奥斯卡奖盛典上,《奇爱博士》获得4项提名,最后全部落空。时间无情又有情,优秀的电影终不会被遗忘,作为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奇爱博士》已经获得公认,影片的提醒功能、预防作用等正向效应尤为显著。文/百家号(小岩说影视)原创,转载请注明百家号(小岩说影视)原创。

州河

质疑《奇爱博士》是不是经典就像质疑《蒙娜丽莎》是不是名画一样

质疑《奇爱博士》是不是经典,就像质疑《蒙娜丽莎》是不是名画一样。2020-10-17核弹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世界末日的边缘,世界最终毁于一颗无法阻止的核弹。自1945年美国在广岛扔下第一颗原子弹,特别是冷战时期对立的东西方两大阵营都掌握着可以毁灭人类的核武器以来,对核战的恐惧几乎成了全世界民众的最大恐惧症。60年代,因古巴导弹危机,核战几乎变为现实。作为一个与时代脉搏同时跳动的艺术家,库布里克不失时机地在60年代初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奇爱博士》。影片拍摄时正是美苏军备竞赛进入白热化的时期库布里克以这部荒诞的黑色喜剧电影来尖锐地讽刺和批评这种疯狂的行为,反映了核武器失控导致人类灭绝的灾难性后果以及人们对于核灾难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的心理,显示出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伟大艺术家的忧患意识影片的基调是冷静与癫狂的反差,科幻灾难下对于核焦虑的映射,荒诞的情节背后更多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野心欲望与意识形态矛盾的展现。在这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中,彼得·塞勒斯一个人扮演的三个角色里,博士的戏份最少,但丝毫不妨碍观众有充足时间来欣赏这位大师的精湛表演,个人比较喜欢其中的总统角色,从发型到做派,甚至是说话方式,都与另两个角色截然不同,阴冷话少看似冷静的秃顶总统,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掷地有声,再加上乔治·斯科特(巴顿将军、简爱)这位大神,两位漂亮的音色即便是大段台词顷刻而出也不觉烦躁,似中音回旋的老唱机里的复古旋律,舒适熨帖,耳朵的盛宴。《奇爱博士》中的这个“奇爱博士”,是一个看似在政客长官中间不起眼的小老头,其实是带来死亡和毁灭的疯狂化身,操纵影响着这个国家政治要员们。黑暗中戴着墨镜的惨败面孔,毛骨悚然的歪嘴让人不安的笑着,常年坐在轮椅上无法站立起身,以及无法控制时而抽搐的右手。这样一个给人直观邪恶感形象的男人。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各方在总统会议室听候调遣,总统、将军、天才博士和另一个场景里的空军将领及副官,几位人物共同上演的这出精妙对决和言语互动的黑白舞台大剧,节奏利索,暗黑荒诞,看的酣畅淋漓,不愧是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奇爱博士的存在是荒谬的,但更荒谬的是他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军事科技和政治决策,而这些都是基于纳粹主义的复活,而美国在冷战下作为西方霸权依靠相信着这样一个看起来癫狂的疯子,与这些满嘴和平措辞的一切当成游戏,兴奋的参与着的领导们,能说出“地球毁灭发奖金”的疯言疯语。从纳粹疯狂科学家洗白成为美国核武器战争的负责人,冷战的技术顾问,奇爱博士出席着军事会议,游走在这些要员之中。甚至在真正发生冲击时,激动的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癫狂带着喜悦的说了一句“领袖啊!我站起来了!”战争释放的焦虑成为了男性的自我宣泄。电影开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飞机在空中加油“雄起”。到魁梧首当其冲的机长坐着导弹,像一个勃起的巨大男性生殖器官一样飞往地面的“高潮”。男性造成的骚动是战争,电影中的男性掌握着权利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奇爱博士在法西斯情结下蠢蠢欲动的纳粹行为,战略空军基地将军将自己的性功能障碍归结于水中加氟的科学实验,标榜着液体纯洁的将军,自私装模作样的总统,填字游戏破解密码的助理等等,这些金字塔顶端的精英男性们,更多的是戏谑的丑恶嘴脸。库布里克的这场世末日图景的展现,是由一颗无法阻止的核弹引爆,而核弹的背后是男人构建起来的西方政治权威语境,严肃政治背景下的讽刺,勾勒出一个精英的金字塔尖。很多人说要有耐心看完,因为黑白,因为对白等等,但是再看的时候却被完全的吸引,无需过多言语,一次次都是深入主体的探讨和理论……————完————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大巧

奇爱博士:好莱坞精英和特朗普对着干的一届奥斯卡

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小编今天上午边看边捏了把汗,在最后的最佳影片“意外事件”时差点闪了腰。因为2月25日,也就是前天,我们北青天天副刊主办的“青睐”讲座特邀电影圈著名的“奇爱博士”提前聊聊奥斯卡。博士在现场也大胆预测了奥斯卡的获奖名单,最佳导演、最佳动画、最佳男主女主一一被博士说中,最佳影片也“大喘气“之后让博士版的获奖名单正中靶心。现在再看博士当天的解读,就更让小编心悦诚服。“奇爱博士”本名沙丹,知名影评人,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讲座现场的他语速极快,且根本不用准备讲稿,说起电影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不愧是“电影自资料管理的相声演员”。奇爱博士预测奥斯卡获奖名单我个人觉得,最佳导演可能会给《爱乐之城》,最佳影片可能给《月光男孩》,最佳男主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但是他最近爆出性侵丑闻,到底能不能拿很难说。《爱乐之城》的高司令肯定是卡西的一个重要竞争对象。最佳女主就是“石头姐”,男配女配都是黑人。最佳外语片,大家比较看好两个,一个是伊朗的《推销员》,一个是德国的《托尼·厄德曼》。我预测是《推销员》,《推销员》的导演是执导《一次别离》的阿斯哈·法哈蒂,特朗普刚上台的时候,出了一个命令说伊朗那国家来的人都不给签证,就是说阿斯哈·法哈蒂可能不能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但联邦法院又把这个命令废除了,他应该可以来了。最佳动画长片基本上就是《疯狂动物城》。|《爱乐之城》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爱乐之城》在全球拿奖拿到手软,更是获得今年奥斯卡14项提名,追平《彗星美人》和《泰坦尼克号》提名纪录。这部影片没能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会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在颁奖前几日,外界就颇为担心《爱乐之城》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认为如果这部电影拿不到最佳影片奖,就要怪特朗普,因为很多演员对特朗普闭关锁国、打击来外移民和难民的做法很不满,自然会希望通过一部少数族裔为主角、充满人性的作品去展示美国的“民主与包容”。特别是去年奥斯卡还被骂“脸太白“,引发了种族争议。因此,很有可能一些奥斯卡的投票者会把“最佳影片”的一票投给《月光男孩》,当作是做出自己的政治声明。电影《月光男孩》海报特朗普当选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为与往年不同的地方,今年奥斯卡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和选择这个问题。电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创作,但这个艺术形式有非常强的政治和经济属性。今年奥斯卡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总的来说就是特朗普当选总统。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上台之后造成一个所谓的美国的乱象,这个乱象,最后被折射到电影当中来。好莱坞所在的加州是民主党的票仓,这种复杂的情况,会在电影当中体现出来。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就叫“抵制La La Land”(《爱乐之城》的英文名)。这个电影咱们看觉得没问题,但是美国人看,尤其现在他们处在族群撕裂的感情状况中就有了问题。电影《爱乐之城》剧照过去,民主党执政时期奉行文化多元主义,相对说是比较开放的一种方式,但作为共和党的特朗普上任后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族群之间的问题。特朗普重新喊出一个口号,叫“重建一个伟大的美国”。就是说,咱美国原来挺伟大的,后来怎么就感觉不那么伟大了?我上来之后,要让你再强大起来,就这个意思。对于这个口号,特别老牌的一些州,比如得州,就特别亢奋,而很多社会知识分子、精英,则反特朗普倾向非常之明显,尤其是在加州和纽约。在这个情况下,《爱乐之城》作为一部白人叙事的电影,就让一些人不舒服。这电影没能拿到最佳影片奖,就是因为它似乎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政治正确”。|《萨利机长》为什么未能获得奥斯卡提名?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于整个奥斯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金融集团、精英主义、知识分子以及奥斯卡所在的加州,原来都是民主党的一个大本营,所以从选片角度来说,其实都会让奥斯卡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今年颁奖的一个最大变数。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去年年底曾在国内上映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叫《萨利机长》,是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这位导演是整个好莱坞中为数不多的支持共和党的一个大导演,其他人基本上都支持民主党。电影《萨利机长》剧照《萨利机长》是讲美国审核体制如何胜利、如何先进的,这就和特朗普讲的所谓的“重建一个伟大美国”的口号非常契合,以至于这部电影在加州这样一个民主党的铁盘当中完全被忽视了,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撕扯对奥斯卡的一个相应表现。我们千万不要说在美国艺术就是艺术,政治就是政治,不是这种情况。我们过去讲文以载道,美国也是如此,《萨利机长》是一部支持共和党的作品,最后完全被奥斯卡评委们忽视。这绝对不是诛心之论,可以说所有的电影一定会被导演埋植进去非常多的梗。政治在文化当中显影,是今年奥斯卡的一个主旋律,今年颁奖时很多的变数,都会因此而体现出来。| 奥斯卡的口味是“老白男”无论是国际电影节还是国内电影节,都需要有自己的所谓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奥斯卡也是如此。它在美国长期以来是代表了一个所谓的“老白男”的口味,“老白男”的意思就是老年的中产阶级的白人口味,它要呼唤的是一种相对主流的价值观,并通过这个价值观的形式评选出这样一部电影,同时把这个价值观推向整个世界。为什么《血战钢锯岭》可以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这部电影看起来挺守旧的,模式没有任何更新。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对美国精神重新提炼的过程。电影《血战钢锯岭》剧照导演梅尔·吉布森实际上是支持原生的白人或者说宗教文化的一个导演,他在10年前就拍出了《耶稣受难记》,他一直都要维持正统的基督教精神,所以《血战钢锯岭》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而这种所谓的新教精神,在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 老人完蛋,新人涌现今年奥斯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老人家全面完蛋,新人涌现出来。老导演尤其是成名的大师,其实都拍了电影,但很可惜,今年的大赛基本上把这些老同志全都踢了。比如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圆梦巨人》、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奥利弗·斯通的《斯诺登》,以及咱们中国人特别喜爱的安叔李安。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个人认为是去年最好的一部作品,但是这个作品今年在美国颗粒无收。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我认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特别好的艺术力量,但它不一定是奥斯卡可以接受的电影,因为奥斯卡接受的是“老白男”口味。所以你问我2016年最喜欢什么电影,我最喜欢的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真的写出了人性,而且是真3D。李安导演尝试了120帧拍摄,让影像可以真实到让你走进比利·林恩的生活当中。我个人认为,这是对电影语言的一种全新的开拓,可以看出,未来所谓的VR进入到电影创作当中去,是极其有可能的。奇爱博士为“青睐”签名| 奥斯卡也排排坐吃果果多元气质的东西,在今年的电影当中,会再次成为一个焦点话题。所谓的多元族群,肤色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在过去两年中,对奥斯卡最大的批评就是奥斯卡太白。为什么对《爱乐之城》会有很多的抵制?就是电影太白。爵士乐明明是黑人创造出来的,可在《爱乐之城》里,你一个白人却说要帮助一个由黑人创造出来的文化,挽回他旧日的荣光,我们黑人不同意,你凭什么代表我们呀?你要想代表的话,要找黑人演员去演高司令那个角色。所以你再好,我也说你不好,因为我是黑人,我的心可以是美国色的,可以美国化,但不可能是白的。所以在前两年奥斯卡越来越白的情况下,今年它就开始黑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热门影片《月光男孩》,还有《藩篱》、《隐藏人物》。今年奥斯卡有非常多的关于黑人的作品,按道理说这回应该政治正确了,但还有人不满意。电影《隐藏人物》的海报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协会,老年协会认为今年的奥斯卡太不尊老了,过于年轻化。他们算过,20%的主要人物是老年角色,而老年角色当中,有85%都以不同的模式在电影中死去,所以老年协会非常不满。还有人说今年的电影当中,墨西哥裔竟然没有一个提名,墨西哥那个协会很不开心。大家都知道,《地心引力》、《鸟人》、《荒野猎人》几部奥斯卡片都是墨西哥导演的作品,前两年比较牛,而今年没了。可见评一个奖项是多么的不容易,你要兼顾这个兼顾那个,这叫竞赛吗?这不就叫排排坐吃果果嘛。我们统计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过去重合率非常高,但这两年重合率越来越低,几乎很少了,因为要兼顾非常多的社会的需求。| 中国人早有看歌舞片的传统歌舞片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非常盛行,《爱乐之城》里有很多致敬的部分。很多人说中国人不看歌舞片,其实中国人过去看得特别多,只是后来咱们这个传统断掉了。大家想一想,咱们那时候看《马路天使》,还有周璇唱《四季歌》、《天涯歌女》,电影当中有两个插曲,甚至5个插曲、10个插曲,15个插曲的电影过去也非常多。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歌舞片大师方沛霖,可惜他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去香港的时候,飞机坠机失事,非常可惜。他拍过很多非常好看的电影,其中很多都是周璇主演的。所以中国人不是不看歌舞片,而是现在歌舞片拍得少了。怎样才能接续起来呢?我觉得需要慢慢来,需要重新从过去的时间当中找到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为今天所用,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奇爱博士在给大家放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片段现场互动问:美国的《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纽约时报》等媒体给出的评测是今年的几个奖项会非常接近、胶着。此外,5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导演发表联合声明不满特朗普禁令,称:“不论谁赢得了最佳外语片,我们依然拒绝国别思维。”您对此怎么看?奇爱博士:就跟刚才说的一样,今年就是好莱坞精英和特朗普对着干的一个奥斯卡,所以今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根本就是政治性任务。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我觉得会有人在领奖的时候进行各种抨击、各种表态,像梅丽尔·斯特里普今年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抨击特朗普。我觉得这种情况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常见。今年的奥斯卡,大家都认为是小年中的小年,比去年好不到哪儿去,矮子里面拔将军。其实各花入各眼,也许我的预测80%都是错误的。你说胶着,其实所有奖项都胶着。最佳导演一定就是《爱乐之城》吗?我觉得也不一定,说不定《月光男孩》又拿最佳影片又拿最佳导演奖,所以上面的预测就是我个人的看法。至于5个导演的联合声明,确实就是他们的姿态,但是我觉得奥斯卡嘛,还是继续会做下去,毕竟这是美国人每年很重要的一个大派对。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见盗跖

《末日机器:一个核战争策划者的自白》丨“奇爱悖论”

“没错,但是如果你把末日机器当作秘密,那它就什么用都没有了。为什么不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存在呢?”——《奇爱博士》1985年,忧思科学家联盟的前执行理事丹尼尔·福特(Daniel Ford)出版了研究型著作《核按钮》(The Button)。这本书的标题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只手控制着核武器发射按钮?福特没有得到任何官方解释。果真如许多人猜测和逻辑推理的那样,存在核武器使用权层层下放的情况吗?里根时期负责指挥控制系统的助理国防部长唐纳德·莱瑟姆(Donald Latham)告诉福特:“呃,应急计划的确存在,但是这个问题我真的不能跟你聊。”这就是福特从五角大楼得到的全部回应。后来,福特引用了见多识广的澳大利亚防务专家戴斯蒙·鲍尔(Desmond Ball)给他的评论:“这可能是所有秘密中保守得最严的一个。”从战争一开始就摧毁敌方指挥中心,再没有比这更能够阻止“成功谈判”的行动了。我们该找谁去“谈判”?为了让敌人能够继续控制己方武装的行动、实施达成的“协议”,或是结束其攻击,我们应该避免打击哪些目标?我在1961年就提出了上述问题,它们的内在逻辑恐怕从来没有被战略空军司令部接受过,更不用说霍洛威将军了。福特进一步引用了这位将军于1980年写下的备忘录:“必须把全面破坏敌方政治和军事机关作为首要目标。无论是首先发动打击还是回应苏联的攻击(假设为核反击),这一目标都是绝对优先的计划内容。首先发动打击将使我方获得极大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破坏对方的最高政治军事控制系统。”显然,这一计划得以成功的前提是苏联没有像美国那样下放核武器使用权,在最高指挥中心遭到打击时无法发动毁灭性反击。霍洛威信心十足地认定,苏联人在核武器授权问题上会比美国人更保守:“我相信苏联系统采用的是集中控制方式,因此如果能够重创其指挥控制系统,就有可能严重降低其核战争和其他战争行动的效能。重创苏联指挥控制机关将是困难的,需要比现在投入更多的情报支持(更好的侦察和秘密渗透),但它是能够达成的,而且必须达成。战争的目标是确保生存,而这是唯一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前任战略空军司令部指挥官及其他人看来,敌对行动开始后立刻对苏联指挥控制系统实施“斩首”,是为了尽可能瘫痪苏联核力量,从而使美国在战争中幸存。而且他们相信这是唯一能够实现生存目标的办法。除此之外的所有战略都被(从现实角度)视为“无法取胜”甚至“无法生存”的选项。然而,为了制订应对最坏情况的计划,也为了给海空军争取预算,让他们能够用精确导弹在一场热核战争中实现幻想中的“胜利”或“生存”目标,即便避免“注定毁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刻也成了具有无可抵抗吸引力的虚妄。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的战争计划制订者、战略分析人员获得了公开互动的新机会。布鲁斯·布莱尔(Bruce Blair)曾经担任“民兵”导弹的控制军官,后来成为研究指挥控制问题的专家。根据他的报道,苏联人当时已经针对美国的“斩首”威胁做出了回应。他们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系统,确保在莫斯科指挥中心被美国摧毁的情况下仍然能发动反击。这套系统的代号是“圆周”(Perimeter),还有一个来自俄文短语的非正式名称“死手”(Dead Hand)。如果莫斯科遭受核打击,远离首都的深层地下指挥中心的低阶军官就会监测到地震波、电磁波、红外线、核辐射等证据,还会发现同莫斯科的双向联络完全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中心的军官有权发射具有通信功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能够向其飞越的所有己方导弹基地发出“发射”信号。通信导弹不仅向导弹基地的军官发送授权指令,实际上还会绕过军官直接发射导弹。在该系统的早期设计中,应急火箭在收到来自莫斯科的信号之后会自动发射,不需要各导弹发射场的人员做出判断和干预。换言之,这意味着末日机器的最终全面实现,也就是赫尔曼·卡恩在《热核战争论》中推测、设想过的装置——拥有超强毁灭能力的终极威慑手段,并且因自动控制而具备很高的可信度。这套系统究竟处于持续工作之中,还是在更可能受到攻击的危急时刻才会启动,目前仍然未有定论。但是它肯定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现代化升级,并且至今仍然存在。只有若干城市几乎同时发生核爆炸的情景,才能触发卡恩设想的自动化末日机器。然而“圆周”系统只需要莫斯科遭袭这一个条件就能被激活。在“圆周”系统开始服役的时候,人们对核冬天效应才刚刚有所了解。这意味着只要莫斯科发生一次爆炸,核冬天就将无可避免地降临人间。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在电影中,由于中队指挥官的非授权行为,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准备对苏联目标发动攻击。苏联领导人告诉美国总统,如果无法成功召回这架已经上路的轰炸机(无法召回这点和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真实行动计划是一样的,一旦轰炸机得到出击的命令,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将其召回),落下的美国核弹将会触发苏联境内的自动末日机器,全世界的生命都会因此被摧毁。苏联领导人声称,部署末日机器的原因,就是为了在苏联指挥机构被美国摧毁后,让美国也遭到自我毁灭。来到战情室的苏联大使一边充当美苏领导人之间的翻译,一边告诉美国人末日机器的事情。奇爱博士向他指出,如果苏联想用末日机器当作威慑手段,最关键的就是提前让美国人知道这个装置的存在。“没错,但是如果你把末日机器当作秘密,那它就什么用都没有了。为什么不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存在呢?”大使回答道:“本来是要在周一的党代表大会上宣布的。你也知道,部长会议主席先生喜欢搞惊喜。”这显然颇为讽刺。但是当苏联真的部署“圆周”系统时,他们并未打算将之公布于众。事实上,苏联当局从未宣布过这个系统的存在。正如现在的俄罗斯和美国系统那样,“圆周”仍然允许“预警即发射”,这样能够防止苏联导弹在发射前被摧毁,同时可以对尚未发射的美国导弹迅速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但是,在收到正确预警信号的情况下,“圆周”系统就意味着莫斯科的苏联指挥官无须因“预警即发射”而面临额外的压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动反击系统,苏联指挥官在意识到自身即将死亡的时候也许会放弃对美国的报复性攻击。根本在于,美俄两国的核计划几乎肯定意味着,只要有一颗广岛式原子弹在华盛顿或莫斯科爆炸——无论是由于对方蓄意攻击,还是像《核子战争》(Fail Safe)、《奇爱博士》那样的意外事件,抑或第三方的恐怖行动,人类文明以及其他大部分生命都将随之终结。一直以来,在双方都保留了强大核武装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美苏都拥有足以造成核冬天效应的核力量,而且都幻想着,与其坐等本国的若干目标真的遭到核攻击,不如依靠可能出错的预警系统随时准备打击对方的首都和控制系统,因为这样做也许还能减少本国遭受的损失。超过半个世纪以来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全面战争因为何种原因爆发,双方都做好了准备在第一波攻击中破坏对方的“军事神经系统”——指挥和控制机构,尤其是作为“头部”和“大脑”的全国指挥中心。要想先发打击、瘫痪敌人的核报复能力,从而避免全面毁灭,“斩首”行动将是唯一的希望;双方核威慑的最优先对象,也恰恰是这种“斩首”攻击。然而,除非对方没能从最高指挥层下放核武器使用权,否则发动“斩首”攻击将无异于自杀。由于美苏实际上都建立了授权机制,因此利用“斩首”行动实现生存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幻想。可是在冷战期间,为了不在本国公众、盟国以及世界上引起恐慌,双方都不愿意通过公开核武器授权机制的方式戳破对方的虚妄。霍洛威将军曾于1980年表示自己对“斩首”战略很有信心,美国发动第一次核打击比第二次核打击更加有利于实现生存的目标甚至获得胜利。与先发制人的打击相比,其他替代方案显然是无望的。但实际上,利用“斩首”攻击成功避免相互毁灭一直和其他方案同样站不住脚。现实的看法是,美国与苏联/俄罗斯之间的核战争肯定会造成史无前例的毁灭性灾难,对两国和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政策制定者不愿意改变外交和防务政策所依赖的整体框架——威胁发动第一次打击或采取升级政策。于是他们选择自欺欺人,假装人类面临的并非一触即发的全球生命毁灭。出于类似的动机,其他拥核国家(中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也很可能建立了类似的秘密授权机制或“死手”系统。也就是说,只要其中任何一国首都或中央军事司令机关发生一次相当于广岛当量的爆炸,就足以导致各国随时待命的核武装发射全部核武器。上述任意两个国家之间的核战争(除了朝鲜)足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日照减少和长期粮食减产,进而引发的“核饥荒”可能导致10亿-20亿甚至更多的人口饿死。但这仍然不同于美苏之间的核战争,因为其他有核国家迄今均不具备制造全面核冬天的能力。“奇爱悖论”不仅作用于美俄两国。对于那些新近获得核武器的国家而言,它们的武器系统及指挥控制机关可能也面临着脆弱性问题,其军方同样会为核武器使用权的层层下放而施加压力,而政府也具备类似的动机,不让世人知道核武器授权的秘密。随着新的有核国家部署核武器,核战争按钮上增加的可不止一根新手指。整个世界都担心那些鲁莽、不负责任的第三世界领导人,因为这些或新或老的领导人很可能将核按钮交给了某个遥远前哨的官员来控制。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最根本的事情:在核武器这个问题上,人类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物种;至于或大或小的末日机器,则更是如此。而且,这种不值得信任并非仅指某些“疯狂”的第三世界领导人。(本文节选自《末日机器:一个核战争策划者的自白》)《末日机器:一个核战争策划者的自白》[美]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著ISBN:978-7-5166-5076-9新华出版社 2020年6月定价:68.00元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

巨蟹座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简评《奇爱博士》

奇爱博士01:48来自每日经典影视今天把电影《奇爱博士》看完了,感觉还不错,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但是从电影的寓意来看,还是很值得法人深省的,另外电影少有地展现了世界末日的场景,算是另类“拯救了全世界”的电影了。之所以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最近正在观看IMDb排行榜的作品额,人看到了这部《奇爱博士》,看之前我以为是类似于《奇异博士》这样的科幻片,而实际看了半小时,发现这竟然是一部战争片,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部讲述战争的种种可笑之处的有点搞笑的喜剧片,与一般严肃意义上的战争片不同,本片从各种细节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展现的各种可笑面,阴暗面。电影的各种场景还是非常真实的,仿佛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而剧情的发展也是跌宕起伏的,与一般的电影不同,本作并没有成功地阻止世界毁灭,而是成功地让世界给毁灭了,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是为了让你更懂得珍惜,所以电影最终被归类为一部反战的作品,这一点我个人还是非常认同的,至少我看完了之后确实感觉到了战争的危险,那种危险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于是电影就看完了,虽然不是那么对我的胃口,但是意外地不错,尤其是剧情中期的各种辩论,引人入胜,而结局更是让人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充满魅力。以上就是对于电影《奇爱博士》的简评了,谨此纪念。

汤武以来

这四部电影为何如此特殊,有三部来自同一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大电影—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发布了“AFI百年系列”,虽然于2007年,美国电影学会再次发布了AFI百年百大电影的更新版。不过,我们还是以之前1998年为准。毕竟,百年系列本身就是为了纪念电影史100年而设立的评选活动,即1896年电影诞生以来到1996年电影诞生100年之间。而2007年的更新版中,包括了多部1996年之后上映的电影。而在这其中有4部非美国出品的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和《发条橙》。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美国电影学会即AFI是一个美国的全国性的艺术组织,用以保存美国电影文化及培养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前提是“美国的”。而这4部影片之所以可以获准进入名单之中,是因为“我们界定美国片的标准是:英语对白,有占绝对比例的美国的创作人员或资金。”“《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奇爱博士》是由哥伦比亚投资的,《2001太空漫游》和《发条橙》的资金则分别来自米高梅和华纳,如果没有美国的资助, 这些影片也许就不会被生产出来。”这里主要讲述其中三部,第一部《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于1962年12月10日在英国上映,是由大卫·里恩执导,彼德·奥图、亚利克·基尼斯等主演的冒险片。该片以土耳其入侵阿拉伯半岛为背景,讲述了英国陆军情报官劳伦斯带领阿拉伯游击队炸毁铁路,成功使阿拉伯各族维系在一起的故事。1963年,该片获得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第20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奖、第1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2004年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选了“50部最伟大的史诗电影”,该片位列第一位。网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场面宏伟的史诗片、也最伟大的传记影片之一,在电影制作技术方面,达到了一流水准。第二部《2001太空漫游》该片于1968年4月2日在美国上映,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在完成《奇爱博士》之后,斯坦利·库布里克对外太空生命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决定拍摄一部意味深长的科幻片。在剧本酝酿初期,该片被戏称为“太阳系开拓史”。影片获得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2004年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选了“50部最伟大的史诗电影”,该片位列第三位。网评:《2001太空漫游》问世以来,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最佳科幻电影”。其真正的科幻绝非幻想科学上的成就而是预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第三部《发条橙》该片于1971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所执导的犯罪片,由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阿历克斯,在入狱之后为了提前重获自由自愿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疗,却在“痊愈”后遭到正义的迫害的故事。关于发条橘子的意思是 “发条橘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伦敦人用它来形容奇怪的东西。它标志着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机体上去。”所以,片名所暗示的则是上了“发条”的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等,在2000年以前,该片在英国一直被禁,只能出现在一些艺术影院和非公开的交易中。

舜也

奇爱博士说,别担心,我只是想通过核武器净化一下世界而已

2005年,知名的《Empire》电影杂志对1万名读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屈居第二,马丁·斯科塞斯排名第三,第四位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并称为“未来三部曲”。名列第四位的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愧是大导演,通过黑色喜剧的方式展现了对于人类如何成为自己掘墓人的思考。而且电影的名字也很怪,叫做奇爱博士,而博士虽然是一个关键人物,却并不是幕后黑手,只不过他的理念却在这种争霸赛中不经意的实现了。这部电影不仅仅反映了黑色幽默,对于现实也有借鉴意义,美国国际安全及军情分析大腕约翰·派克曾说,“关于核战略的所有东西,都可以从《奇爱博士》学到。”该片也成为大学国际政治与核战略研究的教科书内容。人类的自我循环当今,还有人怀疑在我们人类产生之前是不是地球曾经有过高端文明,然后自我毁灭了,这样的证据只是网络上零星的资料,具体是不是已经无法考证,当人类消失之后,想要彻底抹去人类的痕迹,科学家给出的初步估算是一亿年,而地球已经46亿年了,这个1亿年对于地球来说还是太短了,所以之前有没有史前文明已经无法证明。《爱、死亡与机器人》第16集中的《冰河世纪》展现了一个冰柜中的世界是如何产生并毁灭,然后再重新产生的过程,倒是有点这种自循环的韵味。在这个冰柜中,时间匆匆而过,人类发展的速度惊人,而在辉煌的顶点,看上去未来科技感十足,科技十分发达,然后一瞬间却归于虚无。站在冰柜外目击这场文明从野蛮到高级的夫妻感受到了失落,一个文明就这样自我毁灭了,然后令人惊讶的是,当再打开冰柜时,一个恐龙时代又重新到来了,生命开始了另一种循环。R计划和末日装置的伟大 核威慑这个词语随着70年美苏争霸以来,已经广为人知,当今,朝鲜在这个武器的保护之下,还活得腰板很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另一个伊拉克曾经被打得满目疮痍,貌似没有这玩意存在的缘故。核威慑到底是好还是坏,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讽刺性的答案,地球是如何被毁灭的,除了人类自己把自己玩死之外,估计没有其他原因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哪怕再身强力壮,也不会想着把自己毁灭掉,也不会知道如何运用武器消灭掉别人,只能在进化的长河中努力让自己进化,却没有使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除了人类。核武器,在文明人的手中那叫核威慑,若是在臆想狂的手中,那叫核战争。因为R计划的漏洞,让杰克·瑞朋开启了核战争的大幕,而R计划看上去是如此完美,当受到偷袭后,低阶的指挥官可以发动核子攻击作为报复,假如上级想要中断,那就需要相应的三位中断密码才行。R计划看上去非常高效明了,华盛顿被消灭或是总统遇害了,那么好,也不让敌人好过,不是说总统才能控制核武器吗,这次让低级军官也能指挥核武器,意思很明显,死之后也得要拉个垫背的。空军将领杰克·瑞朋一直神经质的认为俄国人在放毒,试图毒害美国人,随即下达了核子攻击计划,然后把指挥部关闭了,只有自己知道三位密码,这下这些顶层懵了,指挥部关闭了,联络不到指挥官,更无法联络到攻击出发的飞机,而要找到这种三位密码的组合需要三天半的时间,但是飞机可不会在天上呆上三天半等着接受关闭密码的。核战争一触即发。而俄国方面的末日装置更是牛气冲冲,一旦上线完全可以不用人工控制,只要相应的军事设备遭受到攻击就会启动所有核武器,这样不好过,那么大家都不要过了。所以这两个国家看上去都制作了良好的作战和自保计划,但是意外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战争其实很平淡发出了指令之后,其中一架轰炸机上开始按标准流程作业了,没有激动人心的场景,在激扬的音乐声中,机组人员开始根据R计划手册一项项的准备,顺便还要检查下生存盒的东西:手枪、弹药、食物、袖珍书(针对俄语及圣经,因为俄国是最大的敌人)、卢布、黄金、口香糖还有避孕套,还有口红和丝袜。按机长说的,足够在赌城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啦。包括轰炸机在遭受导弹追踪的情况下,依旧是机械的根据标准作业流程进行规避操作等等。整个过程,感觉不到大战前的紧张气氛,而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流程化、标准化的平淡作业过程,与观众对于核战争到来的紧张感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些军人看来,战争貌似就是这么一回事,只是一次正常平淡的操作,而对于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来看,这完全是把人类未来的命运放在核危险之下。虽然成功的避过了导弹,却让轰炸机的接收系统损坏和燃油箱漏油,到达不了指定的轰炸地点,当俄国人开始听美国总统的建议重点防卫这两个地方时,悲剧注定要发生了,地球的毁灭已经注定。在总统统领的作战室内,为了表达和平和诚意,总统邀请俄国大使一起参加会议,虽然战争狂人巴克上将一直反对也无济于事,俄国大使想着这可是一个好的偷拍机会,果然是当间谍的料,被发现了一台照相机,还留着另一台呢。按巴克上将的想法,既然已经挽救不了啦,直接全面出击,直接发动战争消灭对方就成了,但是被看上去看好和平的总统否决了。美国总统一直想要挽救这场人类浩劫,却遇到了醉酒的俄国总统,对方纠结的不是战争,而是双方是不是朋友,讽刺的是,双方纠结是不是朋友时,却把对方当成假想敌,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方来设防和反击。奇爱博士终于站起来了核污染已经不可避免,根据估计人类只能呆在地下,保守期限是一百年,不过败也核成也核,此时奇爱博士闪亮登场,纳粹遗留下的财产终于派上用场啦,当然还有同样的是纳粹的思想已经重新燃起。因为地方有限,只能够几十万人使用,那么为了物尽其用,必须挑选精英分子进入地下,此时可不会像《流浪地球》中那样的抽签,那可无法挑选出精英分子,通过计算机来选择,选择精英分子,而且男女比例为1:10,因为在地下没有别的事好做,那就开始精英繁殖吧。这群人在奇爱博士理念的怂恿之下,已经默认了这套文案。而此时战争狂人巴克上将想的是俄国人会不会留上一手,比如藏个炸弹,而美国人没有怎么办?100年后俄国就领先了,那言外之意还得留着点杀伤性的武器在身边,而俄国大使却偷偷的开溜了,顺便拿着第二台相机偷拍点机密,可笑的两个人不是担心人类如何在地下生存的问题,而是担心未来如何再争霸的事。在激动之下,奇爱博士站起来了,因为他的纳粹理念已经完全在这群身上复活了,坐了那么久的轮椅,他终于可以站起来,可以走了。在一片片的核爆炸当中,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会再次相遇。那么再次相遇时,是和平共处呢?带是继续带着核威慑大家再玩同样的游戏?历史是不是会惊人的相似,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