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宋王之猛

宋王之猛

专栏作者

66

推荐

3

最新

509

查看

  • 1、考研破格录取是针对一些特殊人才进行的特殊录取方式,其主要概念如下:破格录取研究生是指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一般在5分之内]的考生。随着时代发展,破格录取的范围也在发生着变化,广义上指高等院校或有关单位为了录取到特长生或品德优秀人员而特设的降低录取标准录用人员的行为。考研破格录取的条件:破格录取研究生是指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一般在5分之内]的考生。如招生单位拟破格参加复试,则应填写《破格复试申请表》,签署导师和招生单位的意见,并报所在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审批。一般情况,填报第二志愿的考生不允许破格;总分和单科成绩都低于复试要求的考生不允许破格复试。2、申请破格复试需要按照招生单位网站发布的要求提交申请,然后经过招生单位研招办审核后通知参加复试。具体查看招生单位网站发布的信息。一般来说能够通过调剂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都不会破格复试。 更多

  • 冯伟,男,汉族,1976年12月出生,河南正阳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小麦生理与高效栽培;作物遥感与农业信息技术。联系方式:0371-63558205;E-mail:fengwei78@126.com►教育与研究/工作经历1996.9—2000.7,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9—2003.7,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9—2007.7,南京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科学技术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7.7—20011.10,河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2011,11至今 河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承担项目与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麦白粉病光谱监测机理研究,2010—2012年,主持2.河南省农业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基于冠层光谱特征的小麦氮素营养无损监测与诊断技术,2010—2012年,主持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利用冠层反射光谱的小麦籽粒蛋白质监测机理,2010—2012年,主持4.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不同专用型小麦氮素积累无损估算与营养诊断技术,2011—2012年,主持5.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小麦精确追氮遥感决策管理,2013—2014年,主持6.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小麦白粉病的多视角光谱监测技术研究,2016—2017年,主持7.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小麦生长监测诊断与氮肥精准管理技术,2015—2016年,主持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冠层光辐射异质性的小麦氮素诊断机理研究,2017—2020年,主持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冠层透射与多角度反射耦合的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研究,2017—2018年,主持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子课题:黄淮海小麦适宜指标动态模型及诊断调控,2016—2020年,主持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区小麦抗逆增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子课题:稻茬麦区小麦抗逆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2018年,主持►论文、论著和专利论文:1.RemotelyassessingleafNuptakeinwinterwheatbasedoncanopyhyperspectralred-edgeabsorption.Europ.J.Agronomy,2017,82:113–124.(通讯作者)2.Estimatingcanopyleafnitrogenconcentrationinwinterwheatbasedonmulti-angularhyperspectralremotesensing.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2016,73:170-185.(通讯作者)3.Improvedremotesensingofleafnitrogenconcentrationinwinterwheatusingmulti-angularhyperspectraldata.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16,174:122-133.(通讯作者)4.Improvedremotesensingdetectionofwheatpowderymildewusingal-greenvegetationindices.PrecisionAgriculture,2016,17:608-627.(第一作者)5.Usingmulti-anglehyperspectraldatatomonitorcanopyleafnitrogencontentofwheat.PrecisionAgriculture,2016,17:721–736.(通讯作者)6.Remotedetectionofcanopyleafnitrogenconcentrationinwinterwheatbyusingwaterresistancevegetationindicesfromin-situhyperspectraldata.FieldCropsResearch,2016,198:238–246.(第一作者)7.ExaminingviewangleeffectsonleafNestimationinwheatusingfieldreflectancespectroscopy.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2016,122:57–67.(通讯作者)8.Assessmentofplantnitrogenstatususingchlorophyllfluorescenceparametersoftheupperleavesinwinterwheat.Europ.J.Agronomy,2015,64:78–87.(第一作者)9.Remoteestimationofabovegroundnitrogenuptakeringvegetativegrowthinwinterwheatusinghyperspectralred-edgeratiodata.FieldCropsResearch,2015,180:197–206.(第一作者)10.Measuringleafnitrogenconcentrationinwinterwheatusingdouble-peakspectralreflectionremotesensingdata.FieldCropsResearch,2014,159:43–52.(第一作者)11.Monitoringleafnitrogenstatuswithhyperspectralreflectanceinwheat.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2008,28:394–404.(第一作者)12.Monitoringleafpigmentstatuswithhyperspectralremotesensinginwheat.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8,59:948–960.(第一作者)13.Monitoringleafnitrogenaccumulationinwheatwithhyper-spectralremotesensing.ActaEcologicaSinica,2008,28(1),23?32.(第一作者)论著:1.小麦高产与防灾减灾技术,副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2016知识产权:1.沼液在高产冬小麦栽培中的施用方法,ZL201110142248.8,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第一2.利用沼液栽培优质冬小麦的方法,ZL201110143401.9,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第一3.基于光谱双峰指数的小麦叶片氮含量监测方法及其监测模型的构建方法,ZL201410034405.7,国家发明专利,2016年,第一4.基于光谱指数和气候因子耦合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方法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201410154922.8,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奖励与荣誉1.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0完成人,证书编号:2009-J-251-2-02-R102.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豫农949的选育与推广,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科技成果2等奖,第7完成人,证书编号:豫教[2009]01180号3.河南强中筋小麦信息化调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第2名.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2013-J-158-R02/074.超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豫农416选育及应用,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证书编号:豫教[2015]03196号5.小麦抗逆保优增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证书编号:2016-J-40-R04/10 更多

  • 姓名孙康宁出生年月1955.10性别男学历:博士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聘任时间2000.11行政职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工程陶瓷实验室主任学术团体兼职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金工研究会理事长学术身份山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习和工作经历1975年-1976年山东沂南县车辆参加工作;1976年-1979年于山东工学院锻压专业学习;1979年-1985年留校后在山东工学院第二机械系金工教研室任教;1985年-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1997年山东工业大学金工教研室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7-2000年山东工业大学教授、金工教研室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8年,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陶瓷省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至今,工程陶瓷省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2007多次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美国访问或参加学术活动研究领域介绍先后从事过材料加工、材料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内容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金属工艺;材料成形工艺等。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纳米材料研究进展(博士)高技术陶瓷研究进展(硕士)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本科,国家级精品课)工程训练(本科)纳米材料概论(本科)高技术陶瓷工艺学(本科)金属工艺学(本科)冲模设计(本科)液压传动(本科)取得科研成果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等奖二、三等奖各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获得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9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EI收录90余篇,SCI收录30余篇,ISTP收录4篇,CSSCI收录2篇),出版著作7部(其中高水平学术专著2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2部)。获得授权与公开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5项,其中螺旋丝金属丝冷拔工艺及陶瓷模具项目,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等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经过多年推广应用已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并获得国家发明奖。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替代与治疗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研究2003AA30223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膀胱癌用纳米磁性铁氧体/卡介苗/温敏凝胶集成材料的靶向贴壁和缓释功能研究;CaP修饰碳纳米管的自组装技术及其热凋亡肿瘤细胞机制研究(50672051);CNT/HA生物材料的吸附强化机制及其吸波后的热效应研(30540061);纳微米生物复合材料融合通道的控制理论与声像表征(301702269)。以及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和教育部高级修购教学实验项目和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等项目20多项,95年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产品关键制备工艺研究开发(200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螺旋金属丝冷拔工艺与陶瓷模具(1993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3)I/CMC复合材料的设计理论、应用基础与承载条件下声像特征(2006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提名二等奖奖)(4)金属工艺学课程及其实验的改革创新体系(2001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奖)(5)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2005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提名一等奖)(6)纳米级颅骨替代及诱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2007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强韧化理论与声像特征(2003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8)新型翅片管轧机及其轧制新工艺(2001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铝系列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002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螺旋金属丝冷拔工艺及陶瓷模具推广应用(1997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1)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999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2)异型孔多小孔陶瓷模具加工工艺"。(1996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3)建筑冷拔螺旋钢筋及其予应力空心板开发与应用研究(1998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4)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1995年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6)1997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7)2008年获得第四届山东大学教学名师奖。(18)2008年《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19)2008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2009年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2009年获得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2)2009年《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近期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1.Studyoncarbonnanotubereinforcedphenolformaldehyderesin/graphitecompositeforbipolarplate.,J.PowerSources,2008;175(2):861-865,(SciEi收录IF=3.521)。2.Toxicologicaleffectsofmulti-wallcarbonnanotubesinrats"(DOI:10.1007/s11051-008-9369-0),2008.2.8,JournalofNanoparticleResearch(SciEi收录IF=2.15)3.FabricationandmicrostructureofFe3Almatrixcompositereinforcedbycarbonnanotube,,MaterSciEngA,2007,447:146~149,(SciEi收录IF=1.4),4.Preparationand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ofCe-substitutedlithiumferrite,SolidStateCommunications,2007141258-261,(SciEi收录IF=1.556)5.TheStudyingofthePreparedTechnologyandMechanismofProcingPoresaboutTinyPoreHAp-ZrO2Biocomposite.。JOURNALOFSYNTHETICCRYSTALS,2004,33(6)567-5706.Ti3Al含量对TiC/(Ti3Al+Zr2O)陶瓷复合材料晶粒生长及性能的影响,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6,35(6):1238-1231(EI收录)7.HAP/聚酯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特性,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12(6):533-536(EI收录)8.Sol-gelsynthesisofCe-substitutedBaFe12O19,JMaterSci,2007((2007,SCI收录,IF=0.9)9.第2项粒子对ECAP积压的2A12铝合金晶粒细化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15(1):115-117(EI收录)10.滴定方式对纳米NH4ALo(OH)HCO3先驱体制备的影响,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1):138-140(EI收录)11.Sol-gelsynthesisofCe-substitutedBaFe12O19,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2007,2007,42,DOI:10.1007/s10853-006-0758-4(EI收录,SCI收录)12.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agnesium-substitutedLiZnFerritesbyaSol-gelMethod,PhysicaB:CondensedMatter,2007,391,(2):335-338(EI收录,SCI收录)13.TheInfluenceofCNTsContentonMechanicalPropertiesandHistocompatibilityofCNTs/HApComposite,MaterialsLetters61(2007)1839-1844(EI收录,SCI收录)14.原位合成制备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硅酸盐学报,2007,35(2):212-216(EI收录)15.TheStrengtheningandTougheningMechanismofFe-Al/Al2O3CompositeMaterial,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SCI),2006,21(2)。16.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多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2):276-280(EI收录)17.Fe3Al/HAP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2):281-284(EI收录)18.多孔HAP-(β-Ca3(PO4)2)-Si3N4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2):285-288(EI收录)19.多壁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硅酸盐学报,2007,35(6):685-689(EI收录)20.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与羟基磷灰石的、包覆,无机材料学报,2007,22(6):1127-1130((EI收录))21.高性能酚醛树脂/石墨双级板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现代化工,2007,27(增1):220-224(EI收录)22.M型钡铁氧体纳米粉体的溶胶-凝胶制备与结晶特性。中国有色金属学科,2007,17(7):1172-1175(EI收录)23.Microstucture,Hardness,andBendingStrengthofCarbonNanotube-IronAluminideComposites,JournalofCompositeMaterials,2007,41(16):2025-2031(2007,SCI收录,)24.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4):728-731(EI收录)25.酚醛树脂/石墨双极板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人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4):807-811(EI收录)26.TiAl金属间化合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晶体材料学报,2007,36(4):770-779(EI收录)27.TiN,AlN/Al2O3复合材料的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增):604-607(SCI收录)28.多孔Hap-(β-Ca3(PO4)2)-Si3N4生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材料工程,2007,293(10):14-17(EI收录)29.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23(6)。(EI收录)30.RelationshipofValenceElectronStructureandMechanicalPropertiesonFe3AlafterOrderDegreeIntercepted,JOURNALOFSYNTHETICCRYSTALS,2004,33(6):575-579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公开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1)一种磷酸钙生物骨水泥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4100237051,授权时间2006.1.4(2)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ZL03112066.0;授权时间2003.4.2(3)一种轧制金属翅片管的方法;ZL98110195.X,授权时间2003.6.18(4)一种从海水中采集淡水的方法与装置;ZL01107705.0,授权时间2003.8.13(5)一种羟基磷灰石-Ni3Al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104579.7,授权时间2007.8.15(6)一种铁三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42529.0授权时间2007.2.28(7)一种碳化钛基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42530。3,授权时间2006.12.13(8)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ZL98110195.X,授权时间2001,1.2(9)一种纳米颗粒及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及其装置ZL200610042074.7,授权时间,2007-12-26。(10)一种以羟基磷灰石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ZL200610069172X,授权时间,2008-3(11)一种餐具,获得实用新型,ZL200620082399.3,授权2007年8月1日;(12)一种具有复合软衬层的义齿基托,ZL200720019253.9,授权时间2008.1.16(13)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ZL200520125283.9(授权)2006-12-27(14)建筑用冷拔螺旋钢筋专用螺旋模具,ZL98220826.X,授权时间,1999-9(15)锻压机械新型运动参数测量仪,ZL89216098.5,授权时间,1990-12著作:(1)《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孙康宁,尹衍升,李爱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学术专著基金资助),2003.1(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孙康宁,李爱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学术专著基金资助),2009.12(3)《现代工程材料成型与机械制造基础》,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孙康宁、李爱菊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3(4)《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孙康宁、李爱菊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12(5)《现代工程材料成型与制造技术基础》,山东省规划教材,孙康宁、李爱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替代与治疗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研究2003AA302232。国家863计划,2003-2006,主持人;120万2.高靶向缓释纳米医药制剂研发(2007AA021800),国家863计划,2007-2010,子项目组副组长,20万3.膀胱癌用纳米磁性铁氧体/卡介苗/温敏凝胶集成材料的靶向贴壁和缓释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12,主持人;33万4.CaP修饰碳纳米管的自组装技术及其热凋亡肿瘤细胞机制研究(5067205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6-2009,主持人;32万5.CNT/HA生物材料的吸附强化机制及其吸波后的热效应研(3054006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5-2007,主持人;8万6.纳微米生物复合材料融合通道的控制理论与声像表征(301702269),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2-2005;主持人。18万。7.大块材料形变纳米化过程中的组织信息传递与遗传性(032050115),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7,主持人。5万。8.多学科知识渗透界面的建立与实践,财政部/教育部,2003-2006,160万。9.碳纳米管-纳米粒子/多元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济南市科技局,2006-2009,30万10.《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国家级精品课,教育部、财政部,2008-2011年,50万11.《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财政部,2009-2012年,50万*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