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请行

请行

专栏作者

18

推荐

2

最新

795

查看

  • >一、“中国梦”与思修第一章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的理想、专业学习、就业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习主席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梦想和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应该与个人的理想、专业学习、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一)“中国梦”与个人的理想有机结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把个人理想符合社会理想,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我们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应符合“中国梦”的社会理想。确立理想后,我们就应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二)“中国梦”与个人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家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作为大学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专业学习好,掌握好系统的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真才实学。只有这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真正把理想付诸于实践。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三)“中国梦”与个人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中国梦”,对我们来说,还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服从社会需要,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同时,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勇气创业,更要提高创业的能力,不断强化自己在艰苦中锻炼和在实践中成才的意识。二、“中国梦”与毛中特第六章在讲解毛中特第六章内容时,可侧重从以下三点讲解“中国梦”。(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才能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人、农民、社会新阶层紧密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才会无比强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更多

  • 姓名:郭在华性别:男所在部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职称:副教授出生年月:1975年10月电子邮件:gzh@cuit.e.cn办公电话:85968660【个人简介】郭在华,男,副教授,生于1975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在读博士。2004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大气探测学院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四川气象学会雷电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雷电与电磁脉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防雷电分会会员。【研究方向】1.雷电科学与与技术2.大气探测信息处理【在研项目】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和城市规划中应用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2.区域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湖南省气象局项目,第一主研。3.雷达资料在雷电业务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气象局项目,第一主研。4.土壤电阻率监测系统研制,重庆市气象局项目,第二主研。5.SPD在线监测系统研制,杭州易龙电气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1.土壤电阻率检测系统,四川省防雷中心,项目负责人,2008年完成。2.接地电阻自动监测系统研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级课题。3.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D)备件分级编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项目。4.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D)备件分级编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项目。5.土壤电阻率远程监测装置:ZL200720188687.1,2008.7。主研。6.供电线路防雷击在线检测系统,专利号:200920117088,发明人:易秀成,郭在华。7.一种带存储功能的接地电阻测试系统,专利号201020163775:发明人:郭在华,赵文治。【学术专著】1.《IntroctionforWeatherRadar》讲义,2006,合编。2.《SpecializedEnglishforElectronicEngineering》,讲义,2006,独编。3.《防雷技术及工程应用》,讲义,2006,主编。4.《现代天气雷达》第一版,2004,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5.《雷电防护基础》,讲义,2010,合编。【发表论文】1.GUOZaihua,XIEMinyuan,军AReal-timeSignalProcessingSystemforWeatherRadar,ICCCAS04,2005,Vol3ISTP:BBC532.ZaihuaGUO,MingyuanXIE,Dual-poLarizationSignalProcessingforWeatherRadar,Proceedingsof2006CI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dar,2006,Vol1:301-304,EI073310760026。3.ZaihuaGuo,GangLin,RegionalLightningRiskAssessmentMethod,The11thAnnualMeetingofChina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ChinaInternationalForumonLightningProtectionandDisasterMitigationProceedings。33-37.2009.4.Zai-huaGUO,Bi-wuYAN,GangLIN,Qiu-yanHE,RegionalLightningRiskAssessmentBased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FUZZYSYSTEMSANDKNOWLEDGEDISCOVERY2010,VOL.3:1340-1344,EI201048134225545.YueCHANG,Zai-HuaGUOandDe-ShengCHEN,NeuralNetworkLightingProtectionMethodBasedonDopplerWeatherRadar,《ICMS2010》2010.06,ISTP检索。6.YandeZhu,ZhigangWang,YongshengXu,ZaihuaGuo(通讯作者),GangLin,RegionalLightningRiskAssessmentBased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andAHP,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ecurityScienceandTechnology(ICSST2011)Preceedings,22-25,2011.EI检索。7.YuLUO,ZaihuaGUO,LiangfuLI,LinyanLUO,ImprovementsontheEnhancedWSR-88DStormIdentificationandTrackingAlgorithm,2010IEEE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SIGNALPROCESSINGPROCEEDINGS,VolumeIIIofIIIpage2045-2048。8.郭在华,李良福,覃彬全,网络化土壤电阻率参数采集系统研制,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Vol.23(5),103-108。9.郭在华,李良福,覃彬全,基于GPRS多层土壤电阻率监测系统设计,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增),2008,Vol.22,321-324。10.郭在华,何建新等,基于TMS3206C6701DSP的EMIF接口电路设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Vol.21(5)。11.郭在华,李良福,覃彬全,基于GPRS的远程接地电阻测量系统,中国雷电与防护,2006,Vol.4。12.陈德生,郭在华,基于GPRS的气象要素采集系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Vol.21(2)。13.赵军,郭在华,雷击风险评估综合应用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Vol.22(Suppl.)。14.李良福,郭在华,覃彬全,LQG-1型土壤电阻率远程自动测量装置研制,气象科技,2009,37(4)。15.常越,陈德生,郭在华,多普勒天气雷达与雷电预警关系研究,《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02第1期。16.孙凌,周筠珺,郭在华,湖南雷暴天气中地闪活动的预报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25(2):186-192(并收录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17.贺秋艳,祝燕德,郭在华,王智刚,徐永胜,曹俊峰,湖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区划,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18.罗林艳,郭在华,罗宇,轮廓提取在风暴跟踪预报中的应用,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增刊)2010。19.罗林艳,祝燕德,王智刚,郭在华,罗宇,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Vol.【获奖情况】1.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4.2005-2007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三育人”标兵。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教学技术竞赛一等奖。2005年。6.四川省第三届十佳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2008年。7.2008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优秀论文奖。2008年。8.2008年《中国防雷》“桑莱特”杯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2008年。9.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