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古之至人

古之至人

专栏作者

39

推荐

2

最新

1893

查看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想要通过攻读在职博士来提升自己,那么,读在职博士一定能拿双证吗?双证在职博士和单证在职博士有什么区别吗?在这里中国在职博士网的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在职博士分为单证和双证两种,读在职博士不一定能拿到双证。那么,单证在职博士和双证在职博士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一、入学方式单证在职博士可以先学习,后考试,其学习时间是比较灵活的,一般院校是利用周末,以面授教课为主。对课程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双证在职博士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考试成绩符合院校招生要求,就能报名学习。学习时间比较长,对在职人员来说,工作之余参加备考,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双证在职博士需要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入学考试的难度很大,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并且在后期也不一定能够顺利的获得院校授予的博士学位。二、证书不同单证在职博士毕业后即能拿到在职博士学位证书,对于一些单位来说,有在职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员评选职称上有很大的帮助,在通过学习课程后,对以后的工作运用也起到一定作用;双证在职博士毕业后可获得在职博士学历证和在职博士学位证;其含金量是很高的,在职博士教育开设的专业都是更加贴近职场,获取在职博士双证后,对职场发展的提升有很大作用。总而言之,报考在职博士是否能获得双证,主要取决于考生的报考方式。咨询热线:400-600-2935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 相关阅读推荐:本科生也能报考在职博士?报考在职博士应该考虑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在职博士的四大优势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更多

  • 转发: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之“金点子”大赛——你的智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发布日期:2019-05-06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AV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举办至今,已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参赛,我校也在往届比赛中取得过优秀的成绩。本赛事倡导参赛同学将比赛主题与科学研究、毕业论文结合,将比赛项目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结合,以组建“俱乐部”等形式,跨学科组团参赛。  本次厦门大学智慧城市之“金点子”大赛是为后续校级、全国比赛进行选拔。  本次“金点子大赛”奖励丰富,共选出10支优胜队伍获得以下奖励:   600人民币现金   参加厦门大学“智慧城市”训练营   社会实践学分   参加学校、全国竞赛 参赛对象  凡正式注册的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均可参赛。 赛事说明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分为智能技术挑战赛和创意设计赛两大部分。  1.智能技术挑战赛基于全景图像的室内外定位。本赛题评测的对象为基于全景图像的室内外定位技术,即利用全景图像中特征点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全景相机拍摄点的坐标。   2.智慧城市创意设计赛创意设计赛申报的作品应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比赛采用“政府出题、企业命题、自由选题”的模式,设置三个类别,其命题及要求如下:  (1)政府出题:围绕上海市(以及北京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如智慧社会治理、智慧经济、智慧生态环境、智慧交通、智慧人力资源、智慧生活等,从以下主题中选择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障。  (2)企业命题:银行智能零售业务创新应用——如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银行零售业务进行创新,提升客户体验。  (3)自由选题: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想象空间,可以针对智慧城市的任意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建筑、智慧家居等,提出创新性的创意、技术与解决方案。 比赛规则  前期准备:  (1)参赛人员自行组织队友,每队最多为4名队员,按要求填写参赛报名表(获取地制:https://pan..com/share/init?surl=22qzXhmzG2lzY46CynMr2w,提取码:4q7c),并于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至huichengshi2019@163.com,报名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10日晚24:00。  (2)报名后请队长加入QQ群:1020233906。  (3)请于5月16日前将竞赛作品提交至上述邮箱。   现场比赛:  (1)由专业老师担任评委,按抽签决定顺序,各队伍轮流登台,依次由发言人简明扼要介绍本队创意精华,时限2-3分钟,每支队伍发言完毕后各评委现场进行评分。  (2)由现场工作人员统计平均分,最终分数前十的队伍作为本次“金点子”大赛的优胜队伍。   赛题具体信息见:https://cpipc.chinadegrees.cn/(国赛官网)。或关注大赛微信公众号: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05月06日  更多

  •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李丹作了一场题为“Graphene-BasedSoftMaterials:ASupramolecularChemistryPerspective(石墨烯为基础的软材料-超分子化学视角)”的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化学与化工学院有材料科学、材料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化工3个二级学科在职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材料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材料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石墨烯的散装材料的性能不仅依赖于结构和各个片材的性能,而且对图间相互作用及其分层质地或其超分子结构。我们小组一直在研究的化学转化的石墨烯,以及如何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化学可以用于创建基于碳官能的软质材料是难以得到与其他技术。从自然学习,我们已经表明,石墨烯的水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其可加工性,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简单,可扩展的方式组装成石墨烯良好控制纳米结构具有非凡的宏观性质。突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基于石墨烯的功能材料形成的超分子化学的关键作用,这个演讲将分享的基于石墨烯的软质材料的一些未来的方向我个人的观点,特别是其对nanoionics影响。李丹,工学博士。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澳洲八大名校的盟校成员)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同校材料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先后在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及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及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加入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澳大利亚科学委员会电子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2008年加入蒙纳士大学材料工程系任副教授并创建纳米碳及软材料实验室;2012年晋升教授;2015年创建蒙纳士大学石墨烯及二维材料研究中心并担任共同主任。从2006年起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基于石墨烯的软材料研究。已发表90多篇国际同行评议论文(包括2篇Science,1篇ScienceAdvances,1篇NatureNanotechnology,1篇NatureMaterials,2篇NatureCommunications,11篇AdvancedMaterials,2篇in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1篇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篇AngewandteChemie),获得超过15000的引用,H因子为47,篇均引用次数超过180。两篇文章入选汤森路透材料科学领域2004-2014间前12名高引用论文。2006年获得澳大利亚科学委员会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命名的研究员奖,2010年荣获澳大利亚Scopus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与工程类唯一获奖者),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科学委员会未来之星研究员奖,2014-2015年入选国际顶尖智库—汤森路透《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榜单》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名录。 更多

  •      ►个人简介寇宏超教授学院:材料学院电话:029-88460568邮箱:hchkou@nwpu.e.cn►主要兼职兼任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委员、Advancesin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和《摩擦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主要从事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研究。►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国防预研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400余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