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足天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一、生平简介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原名利宾,又字紫诠,兰卿,1862年到香港后改名韬,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办报生涯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0年冬王韬随同理雅各返港,仍旧出任《华字日报》主笔。在此期间,王韬编译了《法国志略》、《普法战纪》,先后在《华字日报》连载,上海《申报》转载。《普法战纪》传入日本,引起很大的反响。1873年王韬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在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旅日考察:1879年,王韬应日本一等编修重野成斋、《报知社》主笔栗本锄云、蕃士冈鹿门、中村正直、等名士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考察,写成《扶桑游记》。终老上海1884年,王韬终于回到他阔别二十二年的上海,定居在沪北吴淞江滨的淞隐庐。此时王韬被聘为《申报》编辑。1885年,王韬创办弢园书局,以木活字出版书籍。1886年,主持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1887年,著《淞滨琐话》。1890年,石印出版《漫游随录图记》,入秋,王韬被聘为《万国公报》特约写稿人。1894年,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书》,安排在《万国公报》发表。1897年5月24日,王韬病逝上海城西草堂。二、王韬新闻传播活动王韬和《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循环日报》逢星期一至星期六出版。《循环日报》的地位和内容该报一改中国传统报刊以传抄上谕、刊载章奏为主要,内容的办报方式,而以“立言”为目的,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刊,使中国报刊首次以战斗的姿态介入国内外政务大事之中,增强了报刊影响舆论的政治作用,提高了报刊的政治地位,冲破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樊篱,使《循环日报》成为我国第一个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讲坛,成为“文人论政”的最早的尝试。“《循环日报》是第一份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而取得的报刊”。在王韬与同人的努力下,这份“言别人所不敢言”的报纸,发行量一度居国内之首,国内外“凡有华人驻足处”,均设有该报代销处。报纸从时人眼中的谈资、消遣品,“变身”为通报信息、报道时事、汲取新知的重要途径,王韬也被时人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中国第一报人”。《循环日报》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1875年《循环日报》出版小印张线装《循环月刊》。1878年《循环日报》出版中国最早的晚报。《循环日报》后来还出版《循环世界》副刊、《大字英华字典(1914年)等。1947年《循环日报》停刊。三、对王韬新闻传播活动的评价他在《循环日报》上先后发表:《西国日报之盛》、《倡设日报小引》、《日报有稗于时政论》、《论日报渐行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书日本新报后》等一系列文章王韬认为,报纸是民情民心的一种反映手段。一个看重民心民情的社会必然要重视报纸;反过来讲,一个不重视报纸社会地位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漠视民心民情的社会。普通民众亦应重视报纸的社会地位,把它看成是可以左右国家事务的工具。王韬认为,报纸至少有三重作用:“通上下”“通内外”"辅教化之不足"王韬还对报纸的文字风格和编辑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主张朴素的文以纪实的通俗风格,反对报纸哗众取宠,,提倡报道务求详实,“始终持之以慎”。 更多 更多
-
相关研究生同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岭校区《代数学基础》课程(0721301002)考试调整为2018年12月27日(星期四)9:00~11:00在南岭校区逸夫楼进行,请各位考生携带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和学生证(一卡通)按时参加考试,携带2B铅笔填图答题卡信息,具体考场安排以此附件为准,如有遗漏请及时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联系人:刘一心 联系电话:85166340。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2018年12月19日 附件: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岭校区《代数学基础》课程考试考场安排附件【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岭校区《代数学基础》课程考试考场安排.xls】已下载次 更多
-
关于“伊拉斯谟计划”第二轮申请的通知校内各院系:伊拉斯谟计划是欧盟最初于1987年发起一项高等教育交流计划,旨在鼓励欧洲的学生学习期间在欧洲大学之间的流动,吸引更多其它国家的教师和学生到欧洲高校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2009年7月,由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牵头组建的中欧15所大学联合体成功竞标取得该项目“中国之窗计划”第二阶段的举办权。该计划拟于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期间,投入约2736万欧元,用于资助中国学生、学者赴欧洲学习、进修,及欧洲学生、学者来华学习、进修,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与中方建立持久的校际关系促进中欧学生、学者交流。目前,该项目针对博士、博士后及教师的第一轮申请、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以本科生、硕士生为主的第二轮网上报名申请正在进行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对象我校在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生。另因首轮录取后尚有部分空余名额,第二轮申请也接受博士生、博士后申请人(委培生、定向生、在职生除外)。二、资助期限1.本科生6-10个月,硕士生6-22个月;2.博士生6-34个月,博士后6-10个月。三、经费用途及额度1.资助经费用途:用于资助参与交流项目的学生的国际旅费、生活费、保险费、学费等。2.生活费资助额度为本科生、硕士生每月1000欧元,博士生1500欧元,博士后1800欧元。四、交流院校、专业及授课语言1.交流学校为竞标联合体中的8所欧盟大学,包括UniversityofAntwerp(比利时)、UniversityofAntwerpManagementSchool(比利时),UniversityofGraz(奥地利),MasarykUniversity(捷克),UniversityofBologna(意大利),UniversityComplutensedeMadrid(西班牙),UniversityofLjubljana(斯洛文利亚),UniversityofIceland(冰岛)2.专业:该项目所涉及的交流方向包括工程学、自然科学、建筑学、艺术、管理、人文、法律、医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媒体沟通等领域,详情请参考项目的专门网站http://www.ua.ac.be/connec,各校接收学生的专业领域已在各校的介绍资料中列出。3.语言:若有关于交流学校语言要求的疑问,请参考项目网站上各校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申请人必须具备不低于TOEFL78分或IELTS6.0分的英语成绩,但具体情况要参考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若有不明,请向网站公布的各校联系人直接咨询。五、报名及选报程序1.项目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网址为:http://www.ua.ac.be/connec,进入该网站后请点击网页左侧OnlineApplication项。申请所需详细材料的清单及要求请参考网页左侧RequiredSupportingDocuments选项。2.我校学生申请人属于TargetGroup1(fromChinatoEurope),请选择正确的申请表格。3.第二轮申请的网上报名系统同时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开放,截止时间为2010年2月1日(具体时间请参考项目网站通知)。4.申请截止后,由中欧双方共同组成的选拔委员将对收到的申请进行综合评估。公布选拔结果的具体日期请参考网站通知。5.若有关于报名、申请、选拔的疑问,请首先参考项目官方网站上的信息。常见问题在官方网站FAQ部分有详细解答。若仍有疑问,请直接向意向交流学校的专门负责人咨询,联系方式附后。6.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参加此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将参照研究生院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博士后、教师出国进修将参照人事处的相关规定执行;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前应首先获得院系的批准并遵照教务处关于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有关规定执行。若有关于出国交流学习政策的疑问,博士后请直接咨询我校博士后流动站(87557406),硕士、博士生(不含委培、定向、在职生)请咨询研究生院培养处(87542852)。申请此项目的本科生可直接向我校启明学院(87558300)咨询。六、交流学校咨询联系方式UniversityofAntwerpMs.AnoukDeWeerdtCONNECprojectcoordinatorEmail:connec@ua.ac.beTel.:+3232654886Fax:+3232654142Ms.HanneDeWachterCONNECprojectassistantEmail:connec@ua.ac.beTel.:+3232654321Fax.:+3232654142UniversityofBolognaMs.FrancescaMaltauroProgramCoordinator-EMECWEmail:diri.ecw@unibo.itTel.:+390512099752Fax:+390512099351UniversityofIcelandOfficeofInternationalEcationTel:+3545254311Fax:+3545255850ask@hi.is,incoming@hi.is(studentenquiries)UniversityofMasarykMrs.AmalAlKhatibLocalcoordinatorforEMECW–BAandMAEmail:amal@czs.muni.czTel.:+420549493110Fax:+420549491113Mrs.VioletaOsouchovaLocalcoordinatorforPhD.,Postdoc.,Email:osouchova@czs.muni.czTel.:+420549495878Fax:+420549491113UniversityofGrazMs.PetraRabitschInternationalRelationsOfficer/IROEmail:petra.rabitsch@uni-graz.atTel.:+433163801251Fax:+433163809156UniversityofLiubjanaMs.UrskaRavnik,IROStaffEmail:urska.ravnik@uni-lj.siTel.:+38612418572Fax:+38612418593UniversityComplutensedeMadridMs.LolaPrietoInternationalRelationsOfficeEmail:mdprieto@pas.ucm.esTel.:+34913947120Fax:+34913947266UAManagementSchoolMs.DoraMunteanu,ProjectCoordinatorEmail:Dorinela.Munteanu@ua.ac.beTel.:+3232654940Fax:+3232654734华中科技大学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更多
-
考研网快讯,据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四川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考研报录比还未公布。为方便网友及时了解四川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的报录比信息,故开启了关于四川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考研报录比的帖子,网友可以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同时也可以收藏2014年各院校考研报录比统计,考研网会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关于四川大学报录比的信息。 更多
-
性别:女技术职称:副教授学历与学位:研究生、硕士所在部门:计算机学院是否博导:否行政职务:软件工程系副主任学科代码:081203从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个人简介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研究开发与教学工作。96-99年,在南京邮电学院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从事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电信计费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参与了上海、深圳、重庆、成都等地电信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97工程”)和电信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开发;99年到计算机学院后,从事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课程的教学,参与国家863、省级及华为科技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1.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等网络技术及其安全性、网络服务质量等。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挖掘算法及其Web应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等。联系方式办公室:025-85866423小灵通或手机:Email:chengcl@njupt.e.cn*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