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肥秀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公派留学】关于2019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19年度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简介实施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旨在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及学贯中西的文化艺术大师,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及培养质量。二、选派计划(一)选派人数2019年全国计划选派200人。(二)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24个月。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为12—24个月,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2个月。(三)选派专业重点选派国内发展薄弱、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的艺术类专业,对交互设计、时尚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等新兴设计类专业或交叉学科优先支持。留学人员应派往艺术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院校或机构。(四)派出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可通过国内推选单位的国外合作渠道或个人联系国外留学单位派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通过国内导师已有的国际合作渠道赴国外学习;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学校/机构的合作渠道派出。(五)留学资助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期间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部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提供学费资助。三、申请条件符合《2019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https://www.csc.e.cn/article/1474)(一)基本要求1.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年龄不超过35岁(1983年3月20日以后出生);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仅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通知书(邀请信)、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为国内高校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岁;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正式邀请信及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3.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应具有学士学位,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攻读硕士学位入学通知书(邀请信),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4.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应为国内高校全日制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正式邀请信及中外双方联合制定的学习计划,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申请学费资助者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并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核心课程优秀;拟留学单位、专业应为世界一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国外导师应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二)外语条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外语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①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各语种合格标准如下:英语(PETS5):笔试总分55分(含)以上,其中听力部分18分(含)以上;口试总分3分(含)以上;日语(NNS)/俄语(ТЛРЯ):笔试总分60分(含)以上;口试总分3分(含)以上;德语(NTD):笔试总分65分(含)以上;法语(TNF):笔试总分60分(含)以上。②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的语种一致)。③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④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结业证书两年内有效)。⑤参加雅思、托福、德、法、意、西、日、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0分,托福85分,德、法、意、西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1级,日语达到三级(N3),韩语达到TOPIK3级。⑥通过拟留学单位/外方导师组织的考试或面试达到其外语水平要求。四、留学基金委选拔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推选单位应对申请人的资格、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出国留学必要性、学习计划可行性、品德修养及身心健康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评审)后出具有针对性的单位推荐意见。推选单位在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后,将申请材料统一提交至相关受理单位或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委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对申请学费资助人员将另行组织面试,确定录取结果。专家评审将主要从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出国留学必要性、学习计划可行性、单位推荐意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录取结果于2019年5月公布。申请人可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apply.csc.e.cn)查询录取结果。录取通知将发放至受理单位。五、校内选拔流程(一)我校作为留学基金委的推选单位,负责我校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推荐工作。校内选拔程序为:本人申请、导师及院系审核推荐、校内主管部门审核选拔、校内公示、网上申报、上报留学基金委。(二)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院系作为申请人的责任单位,务必对申请人的思想道德、品德修养、违纪违法情况、身心健康情况、遵守学术道德情况等进行综合、严格的把关,推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出国留学。对申请人存在问题包庇隐瞒、仍然推荐的相关人员将进行责任追究。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把关由学院党总支统一负责。六、申报材料(一)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申报前务必仔细浏览国家留学网“2019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专栏”(https://www.csc.e.cn/chuguo/s/1494)并按照申请材料及说明(国内申请人用)》准备一整套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并在提交前请自行扫描存档电子版。所有纸质材料请用A4纸打印,按清单顺序排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和《单位推荐意见表》先不提交,待进入网上申报阶段再提交。(二)校内申请材料1、《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申请表》(http://grs.muc.e.cn/pgdetail.asp?id=594&c=4000000003)签字盖章(最后一栏“研究生院意见”空出)或《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申请表(本科生)》(http://grs.muc.e.cn/pgdetail.asp?id=2880&c=4000000003(最后一栏“研究生院意见”空出)2、《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申报汇总表(院系用表)》(http://grs.muc.e.cn/pgdetail.asp?id=3280&c=4000000003)此表由院系负责老师填写,提交纸质版,电子版经信息平台站内消息发送。(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校内专家评审各院系教授委员会应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出国留学必要性、学习计划可行性及身心健康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审、考察,出具有针对性的评审意见,并填写《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每位申请人应有3-4名校内专家填写评审意见,其中应至少2名专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一名专家担任校内专家评审组长,主要填写《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最下方的“综合意见”由评审组长填写,意见不能千篇一律,要尽量具体、全面。所有评审专家应在每位申请人的《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下签名。《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填写完毕后,由各院系负责老师汇总,单独装在一个信封中,和其它公派留学申请材料一起交研究生院培养办。申请人填写《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上方的信息栏,“校内主管部门(盖章)”暂不用盖章,由研究生院统一处理。(四)材料报送申请人将以上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及校内申请材料提交至本院系负责留学工作的老师,由各院系汇总本院所有申请人材料于2019年3月10日前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北智楼324室)。报送材料包括:1、申请人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纸质版2、申请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申请表》纸质版3、《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申报汇总表(院系用表)》纸质版、电子版4、联合培养博士申请人《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纸质版七、其它事宜其它未尽事宜详见留学基金委“2019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专栏”(https://www.csc.e.cn/chuguo/s/1494)以及《2019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https://www.csc.e.cn/article/1474)等内容。八、相关规定《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及留学基金委其它管理规定见留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csc.e.cn/《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出国管理补充规定》http://grs.muc.e.cn/pglistS.asp?c=8000000000&tp=2九、联系方式留学基金委联系方式https://www.csc.e.cn/about/lianxifangshi我校主管部门联系方式研究生院向老师咨询邮箱:mucpyb@163.com国际合作处王老师咨询邮箱wangting2012@outlook.com项目申报咨询QQ群:民大公派出国小组,群号568744844(有意申报的同学请务必加入)特此通知!研究生院2019年1月30日 更多
-
姓名:王姮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年4月技术职称:副教授所在学科专业名称: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方向1.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3.自动化技术个人简历王姮,女,1971年4月生,重庆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1992年西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于四川华丰无线电器材厂设计所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器设备维护等工作。1994年至1996年于西南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工教研室任教。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及新技术专业,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回西南科技大学任教至今。期间,200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系统机器人研究室进修学习。长期从事信息类及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作为校级精品课程《电路》的负责人全面主持课程的建设。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全心投入教学工作,多次在学校课堂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及课堂教学及教案比赛中获奖,并因教学效果好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及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主要主研人的教学成果两次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积极投身教材建设工作,编写教材及讲义4部。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发表科研及教改论文共30余篇。2001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绵阳市十佳岗位青年”称号。学术成果论文发表:1、减少网络回路矩阵、割集矩阵中非零元的方法的研究,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05月01日),第一作者2、Studyonanewimageanglematchingmethod,ComputerEngineeringandApplications(Accepted),一般核心,第一作者3、CPLD在竞赛机器人中的应用,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4、WangHeng,XIEXing-zhe,LiuRan.CombinationofRFIDandvisionforpatrolrobotnavigationandlocalization.Proceedingsofthe29thChineseControlConference,Beijing,China,July29-31,2010:3649-3653,国际会议(EI检索),第一作者5、XIEXing-zhe,WANGHeng,LIURan,LIUMan-lu.Obstacleheightdetectionbasedonbinocularstereovision[J].TranscerandMicrosystemTechnologies.TranscerandMicrosystemTechnologies.2010,29(7):118-120,一般核心,第二作者6、智能机器人中的寻光技术及其应用,自然科学版2004增刊Vol.41(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第三作者7、一种机器人寻迹行走控制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第5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二作者8、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双闭环直流电机系统状态观测器,信息与控制(2009年01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二作者9、基于模糊控制器的移动机器人导航,兵工自动化(2009年06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三作者10、工业缝纫机面线张力控制系统中的降噪方法,兵工自动化(2009年11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三作者11、CCD技术在移动智能体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08年06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二作者12、直流无刷电机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控制,硅谷(2008年24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二作者13、基于意图的多智能体协调机制及其在Mirosot机器人足球系统中的应用,机器人(2007年06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四作者14、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机器人寻线系统,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5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三作者15、一种应用于机器人行为控制的算法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3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三作者16、基于NandFlash存储器的嵌入式系统启动引导程序设计,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第四作者17、学分制下工科学生理性选课的实践研究,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18、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的角色分配模型在机器人足球系统中的运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43(z1),第四作者19、小球平面系统的路径跟踪滑模控制,兵工自动化201029(6),第二作者20、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2007年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作者21、小团队项目制在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作者22、从电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专业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国内会议,第二作者23、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国内会议,第二作者24、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教材编写2001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实验指导书》;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系统设计》;2005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分析》。其中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电子系统设计》获得校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奖情况1996年,“开展高层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校第一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2000年,“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2001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2004年,“建科技环境,促人才培养----我校参加CCTV全国机器人大赛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把握科技大赛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冲刺高端竞赛成绩,凸现西部高校风采”,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在研项目: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强辐射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器人系统。*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张华,1975年3月生,安徽庐江人,副教授。2004年硕士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程致中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师从胡星亮教授)。2004年至今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承担课程:1.写作2.电影理论与批评3.中国现代戏剧思潮(研究生)研究(专业)方向:1.中国现代戏剧2.影视文学发表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以下是部分论文。1.抗战背景下的话剧创作,《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呼唤中国现代戏剧之“魂”(书评),《文艺报》(艺术评论版),2011年11月4日。3.20世纪40年代政治讽喻喜剧论略,《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4.皮蓝德娄与象征主义戏剧,《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5.史诗性的追求与失落——上世纪四十年代郭沫若史剧思想探讨,《戏剧文学》2009年第3期。6.本体性探寻中的生命悲歌——从《云雀》到《风雪夜归人》,《戏剧文学》2010年第6期。7.时代理性归整下的人性探索——从《秋声赋》到《芳草天涯》,《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8.战争启蒙与人性自觉——19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意蕴探讨,《石河子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9.两种历史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尼采的两场美学批评之比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3期转载。10.鲁迅与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东方丛刊》2004年第2期。科研项目:1.《阿英戏剧思想研究》,2009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编号:2009SQRS028ZD),主持,在研。2.《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创作主潮》,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985工程”改革型重大项目(编号:NJU985J04),主要参与人,已完成。3.《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海外接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0BZW106),一般参与人,在研。电子信箱:asdzh2001@126.com*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姓名:陆发春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2.职称:教授学院:历史系研究方向1.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3.中国近现代史个人简历1981-1985年安徽大学历史系学习,1985---安徽大学历史系工作。1990-1992北京大学硕士班进修,2003—2004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5---2010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博士学习。学术成果发表《抗战时期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等相关历史论文28篇。1997—2001完成国家中华基金项目“皖人与中国近代新思潮”,2001-2004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近代历史文献的电子处理与应用研究”。获奖情况1993年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2等奖;1998年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2等奖;2001年安徽省社科2等奖1次。在研项目1.安徽省教育厅“近代皖籍知识分子群与中国社会思潮互动性研究”2006sk048。2.安徽省社科重点项目“安徽通史•清代卷•安徽建省”3.安徽省政府外办项目“安徽对外交往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