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红内裤

红内裤

专栏作者

98

推荐

2

最新

1849

查看

  •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07年教育学考研统考及答案解析”,希望2018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适当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答案】A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答案】B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答案】C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多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答案】A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答案】B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答案】D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答案】A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解释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答案】D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答案】B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叉要有–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D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B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答案】B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答案】C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⒈海广方言馆【答案】A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经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答案】C1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笞案】A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答案】C1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答案】C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答案】D2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职业教育思潮【答案】A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答案】D2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教会教育【答案】B2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答案】D24.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答案】A2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答案】A26.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A.活动B.自然C.社会D.劳动【答案】D27.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A.哈勒大学B.柏林大学C.哥延根大学D.慕尼黑大学【答案】B28.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答案】A29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A.约翰。杜威B.本杰明·富兰克林C.贺拉斯·曼D.亨利·巴纳德【答案】C30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A,永恒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答案】A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32,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答案】C3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答案】C35.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答案】B36.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37.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3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答案】B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答案】A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C4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答案】A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A,运动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心智技能【答案】D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B44.学生用“–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D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二、简答题目:(46~48小题)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参考答案要点】正确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区分能力。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标,它包括三个部分,即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育目的大于培养目标。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参考答案要点】错误。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力式。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设计该题主要考虑教学中学生不易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易理清。领会这两个概念,理解其间的关系对于掌握教学理论十分重要。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和完整性。最早对教学模式作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韦尔合著的《教学模式》,书中精选22种教学理论、学派计划,按其功能和方法论基础区分为信息、个性、社会交往和行为模式四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立多种教学模式,以供教师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掌握、使用。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也是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低于教学模式层次。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参考答案要点】错误。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思维定势与问题解决效率关系的掌握情况。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发现,思维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思维定势既有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也有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导致个体形成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与新的问题情境的相似性。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基本不变时,思维定势有助于问题解决效率的提高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变化很大时,思维定势则会导致问题解决效率的降低,甚至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是可能的情形之一,并不是两者关系的全部。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要点】(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与把握程度。设计该题的意义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教育学的思维方法,是否知道什么是教育影响,以及对教育影响如何去分类。考生可以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但一般会分为内部与外部因素。如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为的矛盾、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德育实用与德育无能的矛盾、思想统一与价值多无的矛盾等)、课程与教学中的德育(重智轻德现象)、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学校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道德失范、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全球化)、家庭的变化(独生子女现象)、时代精神的变化(关注人性与正义、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回归生活)等。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学生因素。(3)学科发展。(4)社会要求。【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制定依据的认识。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学生因素、学科发展及社会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厘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编制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目标制定的着眼点是最近发展区。学科发展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制定,学科发展水平制约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科分类也制约着课程分类,学科发展速度影响课程变革速度。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变迁制约课程目标,文化模式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多元、文化整合影响课程目标。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参考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3)爱护学生。【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孔子教师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孔子有关教师问题的论述是从教师如何注重自身修养和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两方面展开的,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教师思想的基础。考生宜从上述两方面答题,指出孔子主张教师应以“学而不厌”作为为师条件,以“诲人不倦”作为教师的从业道德,以以身作则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以爱护学生作为促使学生成才的具体保障。要求考生能就上述方面略作展开,如:终身好学、乐学,掌握“温故知新”之类学习方法毕生事教,对学生采取来者不拒的方针重在律己,实行以身示教的感化教育从爱护、尊重、要求等方面来对待学生,体现教学相长的精神,等等。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参考答案要点】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教育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的掌握情况。选择此考点基于两种基本的考虑: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人-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格局。然而美苏之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之间的竞争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这–竞争在教育领域内也有突出表现,美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即为表现之一。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使得美国朝野将美国国防科技的落后归咎于教育的落后,教育改革呼声高涨,这迅即成为美国颁布实施《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国际动因。其二,在美国二战后整体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国防教育法》既显示了美国重视教育的一贯传统,还表明美国政府借助于教育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社会问题的教育智慧,更为⒛世纪下半期历次教育改革确定了主题。《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美国教育质量,为美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参考答案要点】(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参考答案要点】(1)历史(或偶然事件)。(2)成熟。(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4)统计回归。(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6)施测者偏好。(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8)被试缺失。(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掌握情况。教育实验效度是影响教育实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实验效度分为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掌握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是从深层次了解教育实验内在特点的切人点。影响教育实验的效度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上述参考答案要点中所列的9个方面,考生只要从其中的5个方面回答,就说明考生基本掌握了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内容。如果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内在属性出发,说明考生对教育实验效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可以酌情给分。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参考答案要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种形式(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不同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分析】本题是–道中外教育史的综合题,其内容也涉及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进行恰当的分析、比较的能力。杜威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西方教育思想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其特点是对传统的某些变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代表着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旧有教育传统和学习西方近代教育业已形成的教育传统的某些变革。强调对传统的反思、批判、重建,对时代社会发展的应对,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由此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而久远的影响,所有这些是两者的共同点和价值所在。从思想渊源上分析,陶行知留学美国,其思想显著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认为是杜威及其所代表的西方“新教育”运动在中国的延伸。所以,选择中外教育史上的这两位教育家进行比较研究,很有代表性,不仅很恰当,而且有必要。事实上,对此问题学术界也一直有讨论。设计此题,用意在于:引导人们关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引导人们在教学和学习中努力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加以融会贯通,懂得现今的教育理沦是融合中外古今的思想资源而积淀成的,做到开阔视野,深化思想。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学校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之处的根源在于: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杜威所处的社会现状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叉是有着崇尚个性、强调实用的文化,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他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另–方面,中国学习西方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他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面对中国实际的主张。他们两人的其他教育思想就由这一基本点推演而来。这也成为进行比较的出发点。由于此题的比较分析部分有一定难度,为降低难度,在设计评分参考时用2/3的分值要求答出工人思想的基本内涵,用[/3的分值要求进行比较分析。5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参考答案要点】(l)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典型教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教育现实的分析思考能力及对教育实践的对策建议能力。文字材料选自雅克·德洛尔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的一段。雅克·德洛尔(JacquesDolors),法国学者,当代教育家,曾任法国财经部长、欧洲委员会主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面,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建议。其内容丰富、新颖、深刻,堪称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实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所不可不读的典型之作。本题选自第四章《教育的四个支柱》。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此,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正规教育系统不顾其他学习形式,越来越强调获取知识,而现在十分重要的是应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这种看法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新的教育政策方面给当下及未来的教育改革以启示和指导。考查重心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考查考生能否准确概括出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潮,也是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向,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考查考生能否分析出现代社会与个人成长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或社会转型的深入,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或社会信息化,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与闲暇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再者,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提出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有哪些,即考查考生是否知道从观念、制度、方法、途径等各层次思考教育问题。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要点】(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它要求考生陈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同的归困难度对个体学习动机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积极归因训练”这一措施。Ⅱ。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参考答案要点】(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2)研究设想【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人手,综合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是基于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以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为分析对象,试图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中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的掌握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考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答:(1)比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2)研究,设想。在比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中,应分别回答三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试题情境适当展开。在研究设想中,关键在于能否根据题意提出需要增加访谈调查方法。因此,只要考生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就说明考生抓住了问题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说明考生已初步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能力。以上是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07年教育学考研统考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教育学,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名校推免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更多

  • 快讯,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南京大学050101文艺学方向全日制考研复试分数线详情如下:学校名称:南京大学学院名称:文学院年份:2019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文艺学总分:350.00小科(满分=100分):60.0大科(满分>100分):90.0说明:1、本数据不含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少干及退役大学生士兵)2、各院系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和计划数制定不低基本分数线的复试基本要求。考生须达到院系确定的学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才能进入复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