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除者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8新闻传播硕士院校推荐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希望对备考新闻传播硕士的同学们择校有所帮助!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权威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2014年,科研总经费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研千万级项目115项。截至2014年底,浙江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36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952人,博士研究生8779人,本科生23633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简介作为浙江大学的第23个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成立,是浙江大学在前沿学科领域的重大创新,标志着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浙江大学优化学科布局的战略性选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行政机构设置:党政办公室、人事科研科、教学管理科、思想政治科以及传媒实验中心等。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个博士点:传播学、美学、政治学。5个硕士点: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3个教学系:新闻传播学系、国际文化学系、影视与新媒体系(筹)6个研究所:传播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播影视研究所、国际文化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新闻传播学系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是浙江省最早开展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的科研院系。1958年,杭州大学开始设立新闻系,后因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而停办。1978年,杭州大学开办新闻专科。1982年,筹建了中文系新闻专业。1988年,恢复成立了杭州大学新闻系。1993年,杭州大学与浙江日报、浙江广播电视厅、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新华社浙江分社等数十家浙江新闻媒体一起,建立了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系现有一个新闻与传播学系和两个研究所,即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传播研究所。5年来,系教师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文化产业集团成长机制与政策取向,媒介批评研究,新闻专业主义建构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角色研究,新闻机制改革与经营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传媒角色与功能研究,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研究,新闻学主干课程改革,数字娱乐文化产业研究,网络新闻宣传策略研究,数字动漫传播研究等。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部,主编"国家十五重点教材"1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大众传媒经济学》、《新闻编辑学》、《传播法新论》、《媒介战略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影学导论》、《日本的广告效果研究与实践》、《广告策划与创意》、《市场调查分析》、《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广告设计基础》、《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节目主持人通论》、《外国新闻事业》等50余部。系建有新闻教学实验中心,包括3个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室和1个教学实践基地。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设备投入逾160万元。学院下属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逾2万册,各类中外学术期刊一百多种。全系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第一篇择校择专业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排名前10院校推荐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目前院校排名2018考研:新闻传播硕士有哪些就业方向?第二篇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初试科目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参考书目推荐第三篇备考攻略2018新闻传播硕士备考方法2018考研:新闻传播备考如何阅读重要期刊?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武汉大学备考指南2018考研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备考指南第四篇其他备考贴士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个时间节点2018推免生报名入口2018考研政治复习规划2018考研英语总体复习规划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应该这样开始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2018新闻传播硕士院校推荐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另外,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18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训营、OL乐学、名校推免培训班、精品网课,以及考研直播课堂,针对每一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历年考研国家线及34所自主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全国各研招单位联系方式汇总> 更多
-
杨亚芳,任医师、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临床硕士生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医疗二十余年,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影像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第六届放射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届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放射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库成员,江苏省及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发表论着近二十篇。从事功能磁共振及多排CT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腹部病变的CT及MR诊断,乳腺病变的MR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CT及MR诊断,CT血管成像,CT引导下肺部肿块及肝脏病变穿刺活检,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治疗术,CT引导下肝癌的射频治疗。*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姓名唐委校性别女出生年月1956.10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工学博士专业技术职务及任导师情况教授,博导行政职务系主任所在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所在二级学科名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术兼职教育部机械工程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东省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Energy & Fuels》,《应用力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北京、重庆、河北省、山东省等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与科技奖等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1978.01-1982.01:山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09-2003.06: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74.12-1975.11:山东省莱芜县,下乡知青;1975.12-1978.01:山东省莱芜矿务局中学,打字员兼播音员;1982.01-1986.12:济南东风制药厂,助理工程师,设备动力科科长;1986.12- 今: 山东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主讲课程本科:过程设备设计(山东省和山东大学精品课程),过程设备焊接结构硕士:石油化工典型设备,复杂系统动态优化,过程装备与管系振动博士:过程装备动力学,过程装备数值模拟研究领域高效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振动控制及利用,仿生减振,复杂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及动态优化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等。承担科研项目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先后参加了国家“95”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军工XX项目型号工程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多项企业合作研究项目。目前在研项目主要有: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考虑加工干扰的超高速主轴非线性动力学及超高速主轴和工具系统接触界面力学演变规律(2009CB724405),2008.12-2013.12, 负责人;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效仿生减振技术研究(2011GGX10328),2011.1-2012.12,负责人。企业合作科研项目6项,等。近期主要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专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出版专著2部,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专利30余项。主要有:W.X.Tang, Q.H. Song, et al. Prediction of chatter stability in high-speed finishing end milling considering multi-mode dyn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209(5):2585-2591.( SCI、EI收录)X.Q. Xu, W.X. Tang, S.S. Sun. Research of Gyroscopic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Mill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Vol.431-432:369-372. (EI收录)S.S. Sun, W.X. Tang.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Milling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Gyroscopic Effec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9.Vols. 76-78:624-629. (EI收录)唐委校. 过程设备焊接结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十一五”规划教材. 唐委校,黄永强,陈树勋.机械振动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发明专利:200810158213.1模拟野外环境自行车训练健身设备发明专利:201010150449.8膝关节中药烫泡和熏蒸仪 发明专利:201010004785.1橡胶塑料颗粒混合混匀器,等。获奖项目 联系方式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机械工程学院,邮编:250061电话:13964056517 电子邮箱:tangwx@s.e.cn*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姓名:张应祥任西北工业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职称:副教授职称:网络中心副主任个人简历出生于1963年11月科研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论著:出版专著一本、参编教材一本通信地址: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邮政编码:710072联系电话:029-88495964Email:zyx@nwpu.e.cn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