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窦娥冤

窦娥冤

专栏作者

25

推荐

3

最新

1670

查看

  • 姓名:黄路生性别:男职称:教授,中科院院士最后学位毕业院校:博士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是否为兼职导师:否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E-mail:Lushenghuang@hotmail.com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2000年至今,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副理事长;2003年至今,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2002年至今,任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2008年至今,任《BMCGenetics》编委;2010年至今,任《GeneticsSelectionEvolution》编委;2011年至今,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个人简历主要学位学习经历1.1980.09-1984.07,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1984.09-1987.07,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获农学硕士学位;3.1991.05-1995.03,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生物学专业获科学博士(Dr.Sc.,正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工作经历1.1989.03-1992.04,江西农业大学讲师;2.1992.05-1995.03,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3.1995.04至今,江西农业大学教授,2003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4.1999.01-1999.05,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后;5.2000.08-2000.10,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博士后;6.2002.02-2004.02,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任ResearchFellow;7.2006.05-2007.10,德国哥廷根大学做洪堡学者。科研情况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有一定专长,致力于家猪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解析及优质高产猪种培育的基础技术研究,部分猪育种技术应用生产后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和江西省高校和农业领域十五期间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1997年及2004年分别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江西省农业领域的第一个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先后主持欧盟第五、第六框架科技计划子项目以及国家973、863、948、973前期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5篇,其中在20种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1篇,累计申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对学生的要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勤奋刻苦。具有生物类、统计分析类专业背景,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姓名:黄长清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huangcq64@mail.csu.e.cn教育背景1981.9-1985.7,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学士,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1987.9-1990.7,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工学硕士,材料加工工程专业1994.4-1994.7,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培训(结业)2004.9-,中南大学,博士(在读),机械工程专业工作经历1985.7-1987.9,武汉重型铸锻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1990.8-2002.3,湖南省冶金规划设计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02.4-2008.1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1-,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材料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湖南省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商务部、发改委)机电产品采购国际招投标评审专家库成员;讲授课程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与工艺技术;压力加工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与特种加工;塑性加工综合实验课程;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验课程;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成果和荣誉湖南大学教学改革三等奖1项(2006)科研方向(1)金属塑性加工理论与技术、设备与模具CAD/CAM技术的开发研究;(2)铝、镁、铜合金及新材料开发与加工技术;(3)铝合金板带轧制工艺过程成形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4)宽幅中空薄壁铝合金型材挤压技术及模具、铝合金冲压成型技术与模具研究;(5)镁锂合金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镁合金塑性成型技术研究;(6)金属制品(金属丝、绳、钢绞线、PC钢棒等)技术开发研究与设计。代表性学术成果·冷轧工艺对Fe-Cr-Al合金丝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改善,钢铁,1993,28(12)(Ei)·钢丝电接触加热理论与设计,金属制品,1997,23(1)·薄板拉深中法兰区的屈曲分析,锻压技术,2004,29(2)·半球形件冲压成形的防内皱压边力研究,塑性工程学报,2004,11(1)(Ei)·AZ31镁合金挤压模具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4,31(6)(Ei)·快速凝固镁合金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4,18,十月专辑Ⅲ·定向凝固AZ31镁合金晶粒取向及力学性能研究镁合金塑性变形中孪生的研究,铸造,2006(9)(Ei)·受力方式和变形速度对AZ31挤压板材平面应变过程中孪生的影响,轻合金加工技术,2006(6)·模温和退火对铸造Mg-12Li-Al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铸造,2007(1)(Ei)·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大学教育科学2005.1学术奖励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 更多

  • 刘新泳,1963年3月生,山东平度人。博士,山东大学校聘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常务理事;国家SFDA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际杂志“E-JournalofChemistry”(IF0.72)编辑;国际著名期刊“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IF4.961)、“DrugDiscoveries&Therapeutics”、“WorldJournalofVirology”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山东省药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联系方式: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邮编250012),Tel.086-531-88380270,Fax.086-531-88382548;E-mail:xinyongl@s.e.cn学习和工作经历1980年考入山东医学院药学系,1984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助教)。1988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1991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讲师,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硕士导师。1997年3月—1999年3月,02年4-9月两度赴西班牙国家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为访问教授从事国际合作课题研究,2001年晋升教授。2001年考入山东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山东大学校聘关键岗教授,2009年山东大学校聘二级岗教授。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方向及内容:①基于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合理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基于病毒(HIV、HBV和FluV)生命周期的分子生物学过程,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等靶点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进行合理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开展基于HIV-1逆转录酶的非核苷类抑制剂、核苷类及其大分子缀合物的前药研究;开展基于HIV-1侵入过程病毒gp120吸附抑制剂和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研究;开展基于HIV-1转录过程Tat-TAR相互作用、Rev-REE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研究。同时,开展基于HBV侵入和包装过程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抑制剂研究;开展基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D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②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结构修饰和抗缺血、抗血栓、抗血脂、抗氧化损伤等心脑血管活性研究。目前主要开展中药川芎活性成分川芎嗪、川芎咔啉碱衍生物的结构修饰研究。承担的主要课程: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现代药物制备与分离技术。本科生:生物有机化学;药学英语;无机化学等。主要科研成果近几年在Bioorg.Med.Chem.Lett;Bioorg.Med.Chem.;ChemMedChem;Curr.Med.Chem;Curr.Pharm.Des.;MiniRevMed.Chem.;Arch.Pharm;ArchPharmRes;CurrHIVRes;ChemBiodive.;AntiviralRes.;Heterocycles;Molecules;ChemicalBiology&DrugDesign;DrugFutur;ChinChem.Letter、中国化学、有机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发表文章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论文见附录);主编《抗艾滋病药物研究》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编《有机化合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编《无机化学》、副主编《无机化学教程》教材;参编《分子核医学》、《现代生物医学示踪技术》(王世真院士主编)等专著6部。曾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一,2005、2010);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曾获2001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0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011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在药物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曾经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了头孢地嗪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尼非卡兰、抗菌药物奥硝唑分散片、抗病毒药物泰诺福韦酯原料及片剂、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钠等仿制药物,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在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方面,曾主持科技部中国-西班牙政府间国际合作课题“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1997.1-1999.12)和“新型蒽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研究”(2002.1-2004.12);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新型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303DF000033,2003.10-2006.12,50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噻吩并噻二嗪新型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30371686,2004.1-2006.12)、“取代噻二嗪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30873133;2009.1-2011.12)、“吡咯并噻三嗪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30772629,2008.01-2010.12)、“靶向于HIV-1多靶点蛋白gp120的非等同双靶点抑制剂研究”(国家自然基金-海外和港澳学者合作基金,30928031,2010.01-2012.12国内课题主持人);另外,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等课题;在从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方面,曾主持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GG22020632007.1-2009.12)、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1020计划、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项目等课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的课题:1)噻吩并噻二嗪新型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30371686;2013.01-2016.12课题主持人2)新型抗耐药性HEPT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课题。项目编号:20110131130005。2011.1-2013.12,主持人3)川芎嗪阿魏酸酯抗心脑血管疾病候选药物研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候选药物。项目编号:2009ZX09103-117,科技部,2009.1-2012.1,课题主持人4)新型HEPT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30910103908;2010.01-2013.12课题主持人5)取代噻二嗪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ZR2009CM0162009.12-2012.12课题主持人*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