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第四层

第四层

专栏作者

23

推荐

3

最新

1134

查看

  •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虽然报考人数巨大,但高素质、高学历的计算机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1、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走低。2、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将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这一行业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3、教师职业倍受青睐。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3.6,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2001年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教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8054元、10194元,成为近十年来工资增幅最大的职业之一。2000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师范生有79.35的毕业生到各类学校任教,非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也占到10.38,教师职业越来越热。▶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1、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主要跟客户打交道,跟商人没什么区别。技术还会学,但就是点皮毛,用来跟客户"涂龙"用。工作压力大,但是如果业绩好,收入上升得很快。这类人员还是很需要得。本科生原则上就能应付。但这几年招硕士得也越来越多了。2、产品开发:主要就是译码。国内所谓作技术主要是指这个。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什么都有。还有就是在外企做测试和普通开发。本科生有个2,3千。硕士有个4,5千。如果进外企,做这行可以给到8千以上。这个需求还是很大的。不过都是廉价劳动力。国企倒反而累一些。外企福利待遇很好。收入稳定,工作压力比起做销售小很多。3、研究:这个至少得是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微软研究院这样真有作研究,还有就是进中科院计算所或者软件所的。这个总体数量比较小。很多有研究潜质的人去了国外。▶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要想有个好的计算机职业,首先得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其次,要经常了解计算机方面的新信息,学习新的技术再次,实践经验必不可少,在校期间经过多种渠道积累了实践经验,如暑期有针对性的打工,或经过熟人关系积累实践经验,也可有目的性地参加见习培训,学校安排的实习等等。最后,了解计算机行业有哪些职位,以及这些职位需要什么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准备。> 更多

  • 姓名:曹志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4月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专长: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物理学哲学,科学解释学E-MAIL:czhp65@163.com通信地址: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邮编:361005个人中文简介曹志平:陕西澄城人,1965年4月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目前致力于科学哲学理论基础研究,科学诠释学、科学现象学研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研究等。主要工作经历:1995年9月—1997年6月,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7年6月—1999年9月,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2003年12月,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12月被引进厦门大学哲学系2005年8月被聘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2008年5月被评为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科技革命与就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知识产权法》,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目前承担的项目: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诠释学的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2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学术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到目前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1)量子力学解释与物理学哲学基础问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究了“量子力学解释群”的概念和现象。1993年12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了题为“量子力学解释群的逻辑与哲学分析”的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2期“论文观点摘编”。以后本人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群”的论文,如《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述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2期)等等,并于1999年出版了这方面的著作《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2)科学解释与科学哲学基础问题研究将哲学解释学(也被称为哲学诠释学)引入科学哲学,强调在科学解释与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科学解释问题,回答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解释是如何可能的?已公开发表《论定律解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2期)、《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科学解释研究的走向》(《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系统语义解释的逻辑与限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4期)、《西方科学解释理论的困境及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5期)、《解释的语义与科学解释研究的方法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2期)、《科学事实的解释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文本》(《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等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该专著2007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基本观点是:社会、人的精神在本体论上不同于自然的特征,使社会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表现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征,但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应该具有基本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在承认并坚持二者有差别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比较,探讨使社会科学成为科学的基础方法论及其认识论问题。2002年,《广义科学解释论——自然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社会科学解释比较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先后发表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5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0期),《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四个层次》(《科学时报》2002年12月22日),《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2期),《“广义科学划界”探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的历史性”与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等,和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陈其荣教授合作出版著作《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著作《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被评论为新世纪“方法研究在中国的一种跳跃或可能转型”的代表著作之一(刘啸霆:《方法研究与新方法范式的探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理解与解释”》被《光明日报》“论点摘编”。(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以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探索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2002年12月1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范式的确立》,明确论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特征”等问题。此外还陆续发表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反伪科学的几个理论问题》(《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刘大椿主编《从辩护到审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等,2007年12月出版了专著《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科学哲学的著作。《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被收入《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卷的“论文荟萃”,著作《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被收入《中国哲学年鉴》2008年卷的“新书选介”。(5)技术规范问题研究技术规范,既是一般规范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要部分。它从规范发生的角度,理解和解释技术发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回答技术是如何可能的。在这方面,发表了论文《技术规范的分类及其标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第6期)、《论技术规范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2008第5期)、《技术规范的特征与含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5期)等。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快讯,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华南理工大学070206声学方向全日制考研复试分数线详情如下:学校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院名称:物理与光电学院年份:2019专业代码:070206专业名称:声学总分:315.00小科(满分=100分):50.0大科(满分>100分):80.0说明:1、本数据不含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少干及退役大学生士兵)2、各院系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和计划数制定不低基本分数线的复试基本要求。考生须达到院系确定的学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才能进入复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