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日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虽然有很多院校经济学所推荐的参考书都不同,但西方经济学仍然是比较重要的一本参考书,以下是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同学们参考。第三章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欲望的含义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2、3…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要么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要么对A和B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B和C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则该消费者对A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的偏好。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如左图)。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品被优先满足重要的需要,故最先消费的商品7边际效用就大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重复刺激看,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四)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推荐阅读》》》2017经济学考研冲刺阶段备考攻略搞懂这107个核心考点微观经济学轻松应考 更多
-
▶个人简介周桂君,教授▶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31-85098019,85695061电子邮件:zhougj589@nenu.e.cn▶个人情况综述我出生在辽宁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用“穷乡僻壤”来描绘我的家乡是最贴切不过了,那里十年九旱,山下仅有的一条小河也干枯了。然而,家乡仍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树间飞鸟鸣,田边青草绿;花儿醉小巷,松涛起山坳。劲风吹襟袖,心中荡狂澜;诗文三千成,寄思在远方。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朴素的民风塑造了我的品格。20多年前,作为一个青年学子,带着梦想与期盼,走进了沈阳师范学院的大门,坐在了外国语言文学系的教室里,接受了恩师们的培养和教育。沈阳师院求学四载,深感学海无涯,书山路遥。沈师有个拥书百城的图书馆,我每日徜徉于书海,杂学博识,全然无目标可言,而这却让我受益匪浅。毕业后,我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始终坚持以德为本,教书育人,以才为介,解惑授业。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较圆满地履行了职责,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和同行的认可。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6年9月,荣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2003年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2010年7月,被作为“人才”引进到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参加工作近20年来,常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勉,平生有二愿:持淡泊之志治学,著书立说创一家之言;怀报国之心教书,传道育人成万千良才。▶主要学习经历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沈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吉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加拿大布洛克大学(Brock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主要工作经历1992年7月起吉林工业大学外语系任教,1995年9月破格晋升为讲师,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9月,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部主任。2000年6月起,吉林大学外语教育学院任教,2006年9月,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委员会委员。2000年6月起,历任大学英语第四教研室主任,研究生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2010年7月起,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6月起,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2013年8月起,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7月起,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教学情况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英语笔译博士后合作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英语修辞与翻译理论,社会语言学▶主讲课程英美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英美文学前沿专题、西方文论、亚裔美国文学、英语修辞与写作、雅思英语等▶主要科研项目1.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子课题“欧美文学中国化的文化机理和立场选择”,(项目批准号:11&ZD136),课题总经费为70万元人民币,子课题独立支配经费7万元人民币,负责人。2.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752009),经费7万元人民币,负责人。▶主要学术论文1.周桂君,在“神秘与诗”的探寻中挖掘现实之核——怀特小说《人树》中的信仰叩问,《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2.周桂君,抵达之谜的破解与历史性的诠释──奈保尔的《抵达之谜》中的“空间”内涵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3.周桂君,非洲经历与莱辛的文学创作,《学术交流》2013年第8期4.庞援婷、周桂君,客观审视,理性批判——赛珍珠的文化价值观研究,《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5.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超越创伤的书写,《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4期6.周桂君、刘建军,异质的文化,不同的意象——意象主义诗学中意象的内涵之辩及本质探问,《文艺争鸣》2011年第7期7.周桂君,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8.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创伤体验的文化解读,《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9.周桂君,福柯“异托邦”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6期10.周桂君、刘建军,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精神探索——弗罗斯特《补墙》中的隐喻探幽,《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美国ISSHP数据库)2009年10月11.周桂君,文学话语书写与相对性的认同,《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12.周桂君,济慈之“忘”与道家之“忘”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3.周桂君,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美、真、善,《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14.周桂君,人文理性与和谐构建,《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5.周桂君、王萍,语用学视角下的诗歌解码——以济慈的《秋颂》为例,《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16.周桂君,注视:济慈的莎评范式,《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5期17.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18.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19.周桂君,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20.周桂君,沉浮于自由、爱与美的炼狱——雪莱与徐志摩比较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4期,21.周桂君,“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学术专著周桂君,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主要教材、工具书1.中国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主编2.中国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四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主编3.大学英语词汇多功能词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5月,主编4.中学生常用英语习语用法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副主编▶荣誉称号1.2012年12月,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2.2003年10月,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3.1996年9月,荣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4.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先后4次被评为吉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科研获奖1.2012年5月,专著《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2.2012年12月,论文《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