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查克拉

查克拉

专栏作者

16

推荐

3

最新

1373

查看

  • 年份地区学校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5206(专业硕士)动力工程55100.00%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2100.00%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13430.77%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85216(专业硕士)化学工程554581.82%30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70104应用数学20525.00%5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642012.20%19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35101(专业硕士)法律(非法学)1822010.99%17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209数量经济学47612.77%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100701药物化学1493322.15%30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0205凝聚态物理5240.00%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0908Z4☆渔业经济与管理12200.00%1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3613.95%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5208(专业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1753017.14%18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5210(专业硕士)控制工程301963.33%1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70701物理海洋学454293.33%7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30206国际政治11327.27%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17529.41%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55101(专业硕士)英语笔译321309.35%18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35102(专业硕士)法律(法学)1093027.52%2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85240(专业硕士)物流工程1272519.69%1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100703生药学40717.50%7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0206声学10550.00%4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95108(专业硕士)渔业1420142.86%11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4250.00%1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30505思想政治教育47612.77%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5211(专业硕士)计算机技术693550.72%19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5213(专业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211047.62%7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0707Z1☆应用海洋学7228.57%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30207国际关系15426.67%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71400统计学14428.57%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1401岩土工程9333.33%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52713.46%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0207光学5360.00%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0202机械电子工程16318.75%3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95110(专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522038.46%15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5212(专业硕士)软件工程432046.51%20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5215(专业硕士)测绘工程8562.50%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5214(专业硕士)水利工程201575.00%8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0707Z2☆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11436.36%4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30301社会学571119.30%10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125400(专业硕士)旅游管理201575.00%15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3001环境科学1282821.88%25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361233.33%9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0501自然地理学9222.22%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5120.00%1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57610.53%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95112(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8450.00%4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0815Z1☆海洋能利用技术12200.00%2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120401行政管理157117.01%62013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3002环境工程571017.54%7 更多

  • 2018考研交流群58625458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选择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A.沛西·能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二、简答题1、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三、分析论述题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一、选择题1、C2、D解析:认为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但对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却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措施,也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影响,这两种称谓所指是一样的,因此也都是正确的。3、B4、A5、A6、A解析: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7、C8、A9、A10、B11、B12、A13、D14、D15、C16、D二、简答题1、答:教育的本质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我国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1)上层建筑说这种观点是传统派的观点,其论据是: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个决定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上层建筑。(2)生产力说这是现代派的观点,其论据是: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和延续的手段。特别是从现代生产性考察,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从事这种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生产知识和技术,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中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因素。因而,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3)多质说这是一种折中派的观点,它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既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关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关系。(4)本质规定说这是深化派的观点,这一派的方法论特点,是力图从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从教育之所以是教育的专门特点,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的特殊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认为本质是对现象而言,本质和现象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是唯物辩证法的补充。研究教育本质,就是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从教育的理论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只有顺应了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才能高质量地造就国家的建设人才,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综观全局、胸有成竹地以不变的教育信念去指导万变的教育实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虽然有关教育本质的论争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其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构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答: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三个大的时期。(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教育的其中一种形态,它主要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各种仪式等)和生产(如狩猎、捕鱼等)中进行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无论是男是女,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第三,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第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道德知识第五,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强迫下的反省,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第六,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七,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第八,教育与生活相脱离,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3)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两种特殊形态,其特征如下:第一,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现实,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第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第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公正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空空前地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第六,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第七,教育不断变革,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是需要不断变革的第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第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第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法子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第十一,教育的终身化,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3、答: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在中国主要有:(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在西方主要有(1)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2)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3)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是往往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乐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四、分析论述题答:关于教育的起源存在着多种观点,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而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该学说认为:(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2、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直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说认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未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上是为大家准备整理的“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教育学,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名校推免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更多

  • 考研网快讯,据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西南大学宗教学考研报录比还未公布。为方便网友及时了解西南大学宗教学考研的报录比信息,故开启了关于西南大学宗教学考研报录比的帖子,网友可以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同时也可以收藏2014年各院校考研报录比统计,考研网会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关于西南大学报录比的信息。         更多

  • 姓名: 更多

  • 姓名:韩念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1职称:副教授硕导:是博导:否具体工作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资料更新时间:2009-04-2209:57硕导专业1:化工过程机械硕导研究方向:过程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