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北京热

北京热

专栏作者

1896

推荐

2

最新

32387

查看

  • 刚刚结束了2015年的考研,各位考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都是非常辛苦,考完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努力了,对得起自己了对得起父母,结果可能是一个无法预料的,因为考研是一种选拔形式的考试,终归是一个淘汰制的考试,虽然各位考生都是很努力的学习,努力不一定成功的考上研究生,但不努力就一定考不上。考不好也不要悲观,如果下定决心就是要考研的考生来说,那就从今天的考试中吸取经验,在明天的复习中,要注意自己不良的复习习惯。考好了考生还有接着的事情要做。在此,我对考生们真心的说几句话:对于考好的同学,估计自己能达到国家线的标准,或者达到复试线的标准,休息个三五天后马上就得进入复试阶段。复试现在各个高校越来越难了,在几年以前,高校复试很少有说被淘汰的。现在很多高校考前几名的突然被淘汰了,就是复试这关没做好。如果只复习全国笔试这门科目,面试时导师一问三不知,就会引起导师的反感,无法带你。这样的状态下你自然就被淘汰了,这样的确非常可惜,复习一年分数考得很高,还被淘汰下来,所以很是惋惜。所以我建议考好的学生休息过后着手准备复试。把所报专业有关的各科书籍都看下,了解大概,不要连概念都不知道,最后会出大问题。我也祝愿笔试过关的考生在复试都顺利过关。 更多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暑期强化复习是专业课就应该跟着开始进入到正式的复习阶段,法硕考研要学的东西量太大,背的东西太多。关键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在强化阶段里,大家可以运用一些模拟题或进行检测自己,再加上大量背诵配合记忆可以更好记住大量的知识点。老师总结法硕考研重点背诵知识点,希望对2016考研人起到帮助。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夏代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国家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世界其他各民族一样,中国在国家形成以前,也存在着没有阶级差别、也没有法律的原始社会。至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其主要依据在于: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帝王。夏启以暴力手段夺取了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氏族禅让制,从而给原始氏族制度以致命打击,并导致它的终解体。2.夏朝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夏启在夺取政权以后,把所征服的地域划为"九州",设"九牧"为九州的地方长官,开始形成新的国家行政区划。3.夏朝已建立了国家机构和公共权力系统,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4.夏朝还形成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代统治者对原始社会的"礼"和其他氏族习惯加以改造,使之上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有效工具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维护王权,镇压各种违抗"王命"的行为和其他社会犯罪。(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由于古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从家族制度发展到宗族制度,原来的血缘关系纽带并未因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而削弱,而是转化为家族与宗族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从黄帝时代开始直至夏、商、西周的古代国家,都是由若干宗族组织构成的。由于国家形态与宗族体制合二为一,其社会结构也以家族和宗族集团为内涵,自由人与非自由人均以家族和宗族成员的形式出现。法律的起源受其影响,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自身特点:第一,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以身兼各支同姓宗族之大宗和异姓结盟宗族之共主的天子为首的各级宗主与大小贵族,大都利用家族或宗族血缘关系,维护整个社会的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宗法等级秩序,致使国家政权、象征国家政权的王权与族权以及代表族权的父权、夫权形成高度的统一。因此,中国早期法律制度兼有国法和宗法的双重性质,既适用于各支宗族内部,又适用于整个国家。第二,古代法律的起源,主要是以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的形式完成。其法律制度由礼与刑两部分组成,始终贯穿礼刑并用原则。以各级宗主及大小贵族所代表的统治者,一方面制定大量系统详备的宗法礼仪制度,运用礼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礼法"职能另一方面,又以对法律进行专擅垄断的秘密操作手段,过施用严刑峻罚行使其镇压职能,辅助"礼法"的贯彻实施。这就影响了法律所应具备的客观公正性质与价值公平原则,使得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具有"礼治"、"德治"和"人治"特色。第三,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家族和宗族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备相一致同时以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为重要的财产物权,即以宗族国家所有制为基本内容。一方面,由于强调家族、宗族、国家利益和集体协作精神,其社会分工由宗族组织内部统一调节,故其内部的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而使宗族组织以外的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唯其家长或宗主才有财产处分权,因而除各级宗主代表宗族拥有一定的私有权外,其他个体私有权的法律观念未能正常发展起来。为了使个人或个体家庭服从各级宗主及其所代表的家族、宗族、国家利益,刑事、行政、经济立法等公法体系异常发达,而作为私法的民事立法相对滞后。二、司法制度天罚神判在夏、商两代,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在这种神权法思想的支配下,夏、商两代(特别是商代)将宗教意识与审判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天罚"与"神判"制度,这是夏、商诉讼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基本面貌。首先,统治者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假托神意进行审判。国王(尤其是商王)每逢审判时,必先过占卜求问天神,然后再作出判决,从而把国王的随意审判涂上一层神权色彩,使审判结果更富于权威性、欺骗性。所以,到商代,卜者参与司法,伪托神意断罪,实行所谓神判已是常例,有不少卜辞可以为证。其次,假托鬼神之意,实施"天罚"。夏、商两代统治者都以所谓"天讨"、"天罚"来解释其实施法律和司法镇压的终依据,这在夏启伐有扈氏、商汤伐桀和盘庚迁都时发布的王得到了充分体现。夏、商统治者实际上是在利用宗教意识来强化司法镇压,以使臣民服从君主的意志。夏、商两代的"天罚"思想和神判制度至春秋以后仍长期存留在中国历代的诉讼文化之中。2016考研复习已经进入暑期强化阶段,正可谓:得暑假者得考研。考生要学会拒绝诱惑,充实利用好这个暑假,为后期的提高及冲刺阶段做足准备。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6考研暑期集训、半年集训、精品网课、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还推出了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强化复习助力!   查看更多》》》––法律硕士> 更多

  • 考研调剂是考研考生在第一志愿没有通过自己报考学校考试,但初试成绩符合复试调剂基本分数要求但在原报考单位没有复试资格,可以申请调剂。各大院校2020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入口陆续开通,考研成绩查询后考生要为后续复试调剂做准备了解研招院校调剂动向。小编整理“山西农业大学各学院2020考研调剂信息汇总”内容,希望能给备战2020考研考生提供帮助>>智能匹配调剂院校小程序正式上线啦!早准备~山西农业大学2020考研预调剂信息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事宜的公告以上是为考生整理的“山西农业大学各学院2020考研调剂信息汇总”相关内容,关注各大研招院校调剂动态及时为考研调剂做好准备!更多考研院校调剂信息尽在调剂信息频道,敬请关注!推荐阅读:山西各大院校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各省市各大院校2020考研复试公告汇总各省市各大研招院校2020考研调剂信息汇总2020考研国家线及34所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更多

  • 姓名:王晋职务:职称:讲师联系方式:0378电子邮箱:@个人简介:王晋,男,汉族,山西平定人,生于1983年1月。2000.9——2004.6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学士学位;2004.9——2006.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柳海民教授从事教育学原理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基本理论方向的研究;2006.9——2009.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康宁教授从事教育学原理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教育社会学方向的研究;2009.7至今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担任讲师,主要担任“教育社会学”、“公共教育学”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任务;2010.4至今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担任科研秘书、博士后流动站秘书;2011.1评为河南大学学术型(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专业型(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研究项目:(一)科研课题1.参与国家“211工程”东北师范大学“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重大问题”之子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3.主持2009年度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本土视野的学校组织运作策略研究”(2009YBRW023);4.主持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城市精神和大学精神关系之研究”(2010—QN—020);5.主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推进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0-JKJJ-06);6.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的知识立场研究”(07JC880021)已结项,参加人第一位;7.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教育基本理论的认识论反思”(EAA070250)已结项,参加人第一位;8.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国家青年课题“事业单位视野下的学校组织运行研究”(课题编号:CAA110100)(二)教学课题1.主持河南大学第十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教育社会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及著作:1.柳海民、王晋.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1-5.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篇目辑览2.王晋.美、日教育均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7(4).40—423.王晋、柳海民.“教育”定义逻辑的再审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29—324.王晋.校园歌曲何处坚守[J].教学与管理,2008(1).41—425.王晋.论“脱域”视野下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11—156.王晋.中国大学建设的民族认同危机刍议[J].江苏高教,2008(4).4—67.王晋.班级“红人”的社会学审视[J].教育学术月刊(原《江西教育科研》),2008(7).54—56、69.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8.侯怀银、王晋.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99.王晋.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三重立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36-3910.柳海民、王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建构中层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7.《新华文摘》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11.吴苏苏、王晋.文明史观视野下的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原《江西教育科研》),2009(3).106-10812.王晋.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不能跳过的教育学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9-2-2613.王晋、葛春.论学校的土政策——基于单位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15-16).86-8914.王晋.学校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基于单位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9-13.全文转载于河南大学教务处、河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高等教育研究(第十五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55-267)15.刘钱凤、王晋.从“双重虚无”到“双重超越”——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8-2016.王晋.高校贫困生成长困境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2010(2).92-9417.王晋.教育仪式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618.王晋、吴苏苏.幼儿园空间管理之慎思[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10(4A).50-5319.王晋.高等教育评估的社会学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2010(11).70-7220.王晋.在“经”与“权”之间——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11(2A).32-3521.王晋.论单位制度对学校教育性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1(5).69-7322.王晋.基础教育改革话语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4).3-623.王晋、赵阳.促成班级管理由“自为”向“自觉”的转变——《班级社会学》相关观点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新教育,2011(4).62-6324.王晋.在合法与合理之间:学校单位运作行为的一个分类框架——基于对中部M中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6-1925.王晋、杜文阁.《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新教育,2011(8).62-6326.王晋.在“公德”和“私德”之间——学校单位内部治理的伦理向度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1(9).34-371.参编柳海民、周霖主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一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个人荣誉:1.《文明史观视野下的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刍议》一文获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建构中层理论》一文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社科联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3.《试论建国以来学校单位的变迁》一文获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4.《高等教育评估的社会学审视》一文获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