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松树

松树

专栏作者

57

推荐

2

最新

538

查看

  • 合理地女排自己的时间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制定学习计划是在职博士对于自己的时间管理的一项技能。但很多时候山于研究生对于即将进入的在职博士学习的特点的认识不透彻,不能科学地做出计划、合理地分配时间,学习中总是显得忙忙碌碌,却又看不出在忙什么,似乎没有什么结果。吴曾强等的研究<1992)发现53.5%的学习优等生能制定学习计划,而学习困难学生能制定学习计划的仅为29.75%。这表明,缺乏学习计划是引起学习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入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帮助在职博士新生清楚地认识研究生学习特点,进而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大致从目标、内容和时间三个方而进行。首先,入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帮助在职博士新生根据在职博士学习目标的特点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在职博士的学习不以考试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学习结果为目标。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是衡量在职博士学习效果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在职博士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应该是论文。当然长远目标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海市岳楼,它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适当的近期目标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长远目标。其次,入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指导在职博士新生根据在职博士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职博士的学习内容与研究联系紧密,因为他们的学习近似于真实的学术实践活动,他们必须而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职博士的学习内容因其具体研究的问题而异,学校对在职博士个人学习内容不做过多的统一硬性要求。但是,不少在职博士新生不理解这点,而误认为学校不做硬性要求学的内容就不需要学,以至于进入在职博士学习后觉得“课很少,学习很轻松”,荒于学习,更谈不上学术研究,甚至成为人们常说的“在职博士一烟酒生”。再次,入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帮助新生根据学习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女排。在职博士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非正式学习三种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以问题为线索,广泛涉猎、梳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或实验,最终理解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控地、深入地思考并积极参与实践,外部的指导在知识内化与创新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非正式学习是指在职博士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或实验室,利用一切学术活动进行学习,强化专业意识,启发学习思路,保证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而且还可以培养交流能力。在职博士学习方式决定了其大部分学习时间是自主女排的。因此,入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指导研究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间,养成守时的习惯。浏览本文的人还浏览了:指导在职博士新生将精力用于学习上分析在职博士新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更多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马中教授1、导师介绍:马中男,1954年03月06日生。1977年毕业于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1992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91-1995年在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95年在美国伦敦经济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199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6-200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副主任,1996-2001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2001-200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湿地科学》杂志编委。2004年主讲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2004年被列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和人民大学精品课程。2、教授课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等主要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经济手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价等。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主要研究课题有: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亚洲开发银行,2007-2012年,中方项目负责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12—2007.4,项目负责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评估,世界银行,2005.11—2006.3,项目负责人;工业废液地下灌注技术示范和环境监督管理的应用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和杜邦公司,2005.5—2010.12,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环境与贫困关系案例研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5年,项目负责人;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建设规划,丰台区环保局,2004.4-2005.10,项目负责人;中国北方城市水管理研究项目B课题污水行业投资与运行效率研究,世界银行,2004-2005.9,项目负责人;中国履行POPs公约资金机制相关问题研究,国家环保总局,2004-2005,北京,咨询专家组长;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4-2005,项目负责人;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分析(以三江平原为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2004-2006,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4-2005,项目负责人;典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5,子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资源定价与税收研究,英国国际发展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3-2005,中方项目负责人;中国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亚洲开发银行,2003-04,北京,咨询专家(中方组长);三江平原土壤碳循环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2-04,中方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立法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2-03,中方项目负责人;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分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挪威发展合作部(NORAD)项目,2002-04,中方组长;中国生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部“十五”211工程,2002-2005,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北京,专家组组长;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世界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5月-2002年8月,项目组长;中国总量排放控制与排放交易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0-2001,中方项目负责人;欧盟国家环境税收研究,中国-欧盟高等教育项目,2000年8月-2001年7月,项目负责人;技术进步与环境管理相结合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中国APEC科技产业合作基金,1999-2001,项目负责人;排放数据的认证与分析,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99,中方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8-2000,项目负责人;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美国环境保护基金和国家环保总局,1998-2000,中方项目负责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环保局,1996-1998,项目负责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国家环保局和世界银行,1995-1996,项目负责人;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国家环保局和世界银行,1994-1996,子项目负责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1993-1996,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美国杰克森基金会和未来资源研究所,1991-1994,项目负责人5、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主要科研成果:《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以淮河流域为例》、《POPs履约国家资金机制的体制、政策、分担原则和运行方式》、《建立环境财政纠正市场失效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中国北方十四省(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现状及前景》、《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规划》,、《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主报告》、CaseStudyofPoverty&EnvironmentLinkagesinSanjiangPlain、《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报告》、《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排污收费资金使用与管理政策研究》、《拯救三江平原的湿地》等。近些年发表主要文章有(第一作者):“建立环境财政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关键”,载《中国环境报》,2006年9月“环境财政是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2007年度中国环境绿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3月“环保目标与环保投入”,《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三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知难行易的绿色GDPTurninggreenGDPonitshead”,中外对话chinadialogue网(http://www.chinadialogue.net),2006年7月26日“天人合一,于今为要――读潘岳“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感”,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8220/50133/67572/4563154.html),2006年7月5日“以市场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载《绿色中国》,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北京“大政既出狠抓落实”,中国环境报,第3版,2006年3月3日,北京“购买力平价法核算GDP的谬误何在”,载《环境保护》,2005年第11期中国环境财政的改革:成就、调整和出路”,载《神州交流》,2005年第二卷第四期贫困约束下对消费者征收环境税的绩效分析”,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建立环境财政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载《环境保护》,2004年11期“约束条件、产权结构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4卷,第6期)“环境资源产权明晰是实行绿色GDP的关键”,载《生态经济》,2004年4期(总第139期)“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载《环境保护》,13-15,2004年3期(总第317期)“走向公共管理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载《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23-354页,2004年,北京“产权明晰和交易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载《中国物价》,49-51页,2004年2期(总178期)“产权、价格、外部性与环境资源市场配置”,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9-32页,2003年11期主要著作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环境经济学与政策丛书》、《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RFF环境经济学丛书》等,其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教材入选教育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和国家“十五”、“十一五”教材规划。 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电话:Office:6251-2045Email:songgj@public3.bta.net.cn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1997-2000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理学硕士,1992-1995鞍山钢铁学院化工系,煤化工专业,工学学士,1979-1983工作经历和社会兼职系主任,2006.1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7-,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学和科研。讲授本科生课程: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政策评估;可持续发展专题;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进展。社会兼职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六届理事会(2004.12--)编委,《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第五届编委会(2005)、第六届编委会(2006.7-)咨询专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咨询专家(2004.3--)审查专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2003--)理事,北京市丰台区环境保护学会(2006.12--)研究领域:环境政策分析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环境管理研究、环境规划研究、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研究经历2007.2-2009.12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关键技术研究”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过程的监控方案和评估方法”研究。2006.10-2007.4课题负责人,本溪市环境保护局项目,本溪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2006.5-2006.12环境经济专家,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TA4926-PRC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与环境保护项目。2005.11-2006.4环境经济和环境规划专家,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淮河流域环境规划实施状况评估。2005.9-2006.1经济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东北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评估。2005.9-2006.1环境基础设施评估专家,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小城镇及区域发展规划评估。2005.1-2006.12负责人,环境外部性分类、测量与环境管理模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05BJL029。2004.9-2005.5EnvironmentalManagementSpecialist,AsianDevelopmentBank’sProjectTANo.4335-PRC,Town-BasedUrbanizationStrategyStudyofChina.2004.5-2005.12专题负责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课题,“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技术研究”专题(2003BA614A-03-06)。2004.2-2006.3专题负责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之“,“若干重要环境政策及环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国综合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专题(2003BA614A-01-06)。2004.1-2005.12课题组成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面上项目,“典型城市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3DIB3J128);2003.10-2005.4WaterQualityManagementSpecialist,AsianDevelopmentBank’sProject,“TransjurisdictionalEnvironmentalManagement–ComponentB”,China(Projectno.7.15.2119).2000.11-2003.12专家组成员和分课题负责人,中荷政府合作项目,“中国和荷兰太湖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本人负责水管理制度和社会经济部分;2001.4-2004.2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TA200101),“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与风险分析”;2001.5-2006.12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项目,“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评估”;2002.5-2007.12负责人,“中美环境标准比较研究”(自选项目);主要著作和论文1.宋国君徐莎.论环境规划实施的一般模式.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5):382-386.2.宋国君谭炳卿等编著.中国淮河流域水环境政策评估(ISBN:978-7-300-07932-5/F.270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杜旻蕾宋国君.论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49.4.宋国君付德黔姜岩.论水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环境监测.2006(4):37-42.5.宋国君李艳霞.论固体废弃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载马林主编.《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54-669.6.陈婧宋国君刘鸿志译.美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7.7.宋国君沈玉欢.美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体系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4):20-23.8.SongGuojun(Research,BenxiStudy).ForgingEnvironmentalism(JoanneBauer,Editor).AnEastGateBook,M.E.Sharpe,2006,Armonk,NewYork,London,England.31-57.9.宋国君黎思亮.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4):283-287.10.宋国君马中陈婧韩冷.论环境风险及其管理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100-103.11.宋国君蒋楠肖红.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分析——以淮河流域为例.载于《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49-283.12.宋国君著.排污权交易(ISBN7-5025-5329-0/X·40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宋国君李雪立.论环境规划的一般模式.环境保护,2004(3):38-43.14.宋国君虞涛刘志明.中国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3(12):1022-1026.15.宋国君马中姜妮.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2003(12):34-37.16.张坤民温宗国杜斌宋国君等编著.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7.宋国君王亚男.荷兰浅水湖的生态恢复实践.上海环境科学,2003(5):346-348.18.宋国君谷晶红.日本对琵琶湖富营养化的治理.载:郭培章宋群.《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19-166.19.宋国君王苏苏.太湖流域富营养化的治理.载:郭培章宋群.《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67-410.20.宋国君谷一祯刘永.中央政府投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上海环境科学,2002(11):658-661.21.宋国君冒小飞.荷兰的基层水管理机构--水理事会.世界环境,2002(4):29-31.22.宋国君译,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原著者英国I.Moffat,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3.宋国君.中国“达标排放”政策的实证分析及理论探讨.上海环境科学,2001(12):574—576.24.宋国君.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环境保护.2000(6):11-13.25.宋国君.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上海环境科学.2000(4):146-148.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张象枢教授张象枢,1931年生,河北省丰润县人。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在华北大学九区队、俄文大队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筹建时时期(1950年2月-7月)在本科经济系二班学习。人大成立后,在经济计划系政治经济学班学习,随后进入该系农业经济教研室攻读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1952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现为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曾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局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专业组成员、国际科联环境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政府顾问等。1952年7月至1965年,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农业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63年被评为“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72年至1978年,从五七干校回京,参与筹建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在该校辅导干部学习《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同时,自学系统工程、运筹学、控制理论、信息论等课程,研究国外有关文献,掌握学科进展情况,并开始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1978年至1988年,从事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和企业管理、决策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1981年后,与国防科技大学汪浩教授、周曼殊教授、中国科学院杨挺秀研究员等合作,先后在湖南、黑龙江、河北、吉林、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广西、河南、山东以及福建等省为农业科技骨干讲授系统工程及其他相关课程,并参与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编制吉林、甘肃等省级农业规划、福建龙岩等地区级规划、湖南桃源县、黑龙江省海伦县等县级规划。1986年至1989年,作为技术负责人与曲中甲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共同主持北京星火计划项目“北京东南郊中低产盐碱地综合农业技术开发”课题,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综合集成多种技术,促进实验区通县永乐店农场渠头分场农业的全面发展,该项成果获199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总结我国农业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杨挺秀、周曼殊共同主编《中国农业系统工程丛书》共11分册,其中,由他本人撰写的第一分册《农业系统工程概论》获1987年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988年,创建环境经济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并在校内外开设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生态经济系统模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等课程,将研究领域拓展到运用经济学理论与系统工程方法探讨解决人口、食物、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途径。1992年9月,出版合著《中国人口发展战略》;1988-1991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子课题“中国食物供给与需求系统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主持人,该课题获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主编《中国农业巨变与战略抉择》;合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获1994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主编《环境经济学》;1994年,主编《农业大百科全书农业工程卷》之农业系统工程分卷;1997-2000年,与梅方权教授共同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粮食与食物安全早期预警系统》,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0年,主编《西方经济学大辞典》自然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分卷。1989年与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代表斯波福德签署合作协议,1994和199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中英交流项目中方联络人两次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进行合作研究,并为我校从事环境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博士生争取到4人次(每次8个月)到该校进修与合作研究的机会。这两项活动为我校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年获第二届吴玉章奖金“优秀科研奖”。同年,开始指导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即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生,已毕业25人。2004年7月,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3月,与鲁明中教授共同主编《中国绿色经济研究》(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2001年在《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上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思考》。200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联合讲座中讲授《经济系统演化的可持续走向》与《经济人性化与和谐社会》两个专题,将讲授内容整理成文后,分别编入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主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的第1卷和第2卷中。在研究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通过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太湖源镇小白沙村指导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在生态经济建设工作中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汲取来自群众中的新鲜经验。临安市已建成生态示范区、森林城市,太湖源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小白沙村已建成联合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培训基地和科技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马忠玉姓名:马忠玉性别:男出生地:宁夏同心县出生日期:1963年5月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电话:13909515698,13901284511电子信箱:mazy@ruc.e.cn教育经历1996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University)生态与资源管理学院做博士后。1992获西北农业大学生态经济与资源管理博士学位。1989获西北农业大学生态经济与资源管理硕士学位。1984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国外进修工作经历1993—1996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University)生态与资源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1997—2000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导机构(LEADInternational)培训与工作。1997—2004短期研修、出访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荷兰、泰国、哥斯达黎加等国,拥有广泛稳定的国际联系。2002—至今德国浮雷堡大学(FreiburgUniversity)环境与资源学院客做教授,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2004—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4年全国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管理方向学科带头人。1998—2001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规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6—1998副研究员(破格提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规划研究所。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1994—1996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University)生态与资源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学术交流活动(只含国际学术会议)1994年应邀参加在法国Montpillier召开的“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ystem-orientedresearchin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并向大会提交并宣读论文“ForestUtilisationinSarawak,ACaseofSustainingtheUnsustainable”,Montpiller,France,21-25ofNovember,1994.1995年应邀参加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的“InternationalWorkshopon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并向大会提交并宣读论文“AnApplicationofHumanCarryingCapacityofLandResourcestoMedium-andLong-termSustainableDevelopmentPlanningforAgriculture-basedLandUse:ACaseStudyfromShaanxi,China.”1996年1月作为组织者之一,参加了由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持召开的第二次高级国际圆桌会议“TheSecondInternationalRound-tanbleMeet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PrograminChina,Beijing,1996”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农业项目的引资内容。1997作为Coordinator,参与并组织召开了“InternationalSymposiumofSustainableAgriculturalTechnology,Beijing,1997”,并主持了第二小组(Panel2)的会议发言与讨论.1997年10月参加了在CostaRica召开的“InternationalSessionfor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1998年10月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Stakeholdersanddecision-Mak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integratedWaterResourceManagement,”作为发言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实验示范状况,并带领与会代表考察了延安安塞的水土保持实验站等。1998年12月参加了在泰国MahidolUniversity召开的“RegionalCooperationandWorldTrad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Asia,”?MahidolUniversity,Bangkok,Thailand.并向大会提交并宣读论文“ImpactsofTradeonEnvironment,caseStudiesfromChina。”2001年9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The21stCenturyForum:Forestr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并向大会提交并宣读论文“JapaneseTimberTradeandSouth-EastAsianForestDegradation:ImplicationsforSustainableManagementandConservationofForestResource。”2002年8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TheSymposiumofWorldWaterResources”(世界水资源大会),并在大会做了“水资源与贫困”的大会专题报告。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论坛国际大会“The3rdWorldWaterForum”,并在大会做了“北京水资源的持续供给与管理”的大会专题报告。2003年8月在德国柏林参加了“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nomicGrowth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管理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做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管理”的大会主题报告。2004年5月在荷兰参加了工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管理国际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构建与管理”的专题报告。2005年在匈牙利、挪威、芬兰、丹麦考察了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了第九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大会上做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政策背景”的主题报告。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完成的研究项目1986—1990“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专题。1986—1990“中国土地资源动物性产品生产能力及其供需平衡研究”“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专题。1991—1992“陕西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潜力研究”课题。1991—1993“中国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研究”,“八五”国家攻关项目。1998—1999“中国荒地资源异地开发现状与政策对策研究”,国家计委委托项目。1998—1999“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专题。1997—2000UNDP国际合作项目“RuralPovertyAllevi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GuizhouProvince”(ProjectNo:CPR/96/203/A/01/99)(中方首席主持人)。1998—2000UNDP国际合作项目“CapacitybuildingforLocalAgenda21’sInChina”(EvaluationReport),(ProjectNo:CPR/96/G81)(中方首席主持人)。1996—2000“我国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子专题。1996—2000“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生产力预测研究”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子专题。1996—1998国家教委项目“中国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理论研究”。1999—2001LEADInternational与海林市共同资助“海林市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培训”1999-2001海林市资助“海林市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规划”。2001-2001金健米业(上市公司)资助“金健米业发展战略研究”。2001-2002金健米业(上市公司)资助“金健北方基地发展规划”。2000-2000上海实业集团资助“上海市崇明岛现代农业与观光发展规划”2001-2002成都市政府“成灌高速公路沿线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03亚洲开发银行(AsianDevelopmentBank)国际合作项目“Managementplanofwhite-headedlangurconservationin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主持人)。2003—200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2003—2004瑞典政府援助国际合作项目“Beijing-HebeiEco-Region,Focusinguponupstream-downstreamwatermanagement”(中方主持人)。2003—至今荷兰政府援助国际合作项目“Web-basedsolutionsforsustainableinstrialdevelopment”(项目咨询顾问)。2001—2004EDF(EnvironmentalDefenseFund)国际合作项目“AResearchintoEmissionofGreenHouseGasesofWetlandanditsMitigationStrategyinSanjiangPlain,HeilongjiangProvince,China”(主持人)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专题主持人)。2004—2004广东省梅州市委托项目“梅州生态城市发展与规划”,(主持人)。目前主持、参加的项目2003—2006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指标体系的开发研究”(主持人)。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指标体系开发研究”(主持人)。2006—200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内外水资源循环经济比较研究”(主持人)2006—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主持人)。2006—2008宁夏银川市委托项目“银川市节水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已完成项目获奖情况“陕西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潜力研究”,获国家土地管理局199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八五”国家攻关专题“中国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研究”(前期主持人,后期因出国课题移交他人主持),获1996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第四完成人)。“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宁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潜力研究”,1990年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出版著作与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5部合作出版著作:12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46篇国际会议宣读论文:18篇公开专题讲座材料:2部参加学术团体及其任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农业顾问。中国可持续发展学会副秘书长。UNDP北京办事处核心咨询专家。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Institute)中国问题顾问。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专家。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导机构(LEADInternational)成员。长期合作的国际专家(推荐人)ProfessorJohnBarryDent:RoyalAgriculturalCollege,Cirencester,Gloucestershire,England,GL76JS.Tel:01285652531,Fax:01285641659Email:J.B.Dent@royagcol.ac.ukProf.MurrayMcGregor:Head,MureskInstituteOfAgriculture,CurtinUniversityOfTechnology,NorthamWesternAustralia6401Tel:+6196901567,Fax:+6196901500Email:Murray@Diana.curtin.e.auDr&Prof.JohnDixon:LeadingEnvironmentalEconomist,WorldBankInstitute,WorldBankTheWorldBank1818HStreet,NW,MSNJ4-400Tel:+1-202-473-8594;Fax:+1-202-676-0977Email:jdixon@worldbank.org 李文华李文华,男,193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名誉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AMBIO--人类环境杂志(中文版)》和《自然资源学报》主编。李文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态学、自然保护和农林复合经营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的专著《中国农林复合经营》和《IntegratedFarmingSystemsinChina》;已发表12篇专著和百余研究论文,先后13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并多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鲁明中鲁明中,男,1937年生,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专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委员会顾问。鲁明中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农学、遗传育种学、农村能源投入产出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农业资源开发生态效益评价及应用》、《我国耕地非农占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等 邹骥邹骥,男,1961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与政策研究项目”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联系方法:电话和传真:(010)62513972电子邮件:zoujit@public.bta.net.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学历1979-1984,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1986,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90,清华大学,获技术经济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3-1997,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工作经历1986-1988,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教;1988-199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1990-1991,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现称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1992-1995,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讲师;1995-2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1995-1996,英国伦敦经济学院STICERD研究员(兼)1995,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环境质量部实习研究员(兼)1999,欧洲联盟委员会第十一总司(环境、核安全与公民保护)经济分析与环境前瞻研究处实习研究员(兼)2000-200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2001-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主要涉猎的研究领域(1)污染控制的经济激励研究;(2)关于中国环境政策实施分析;(3)关于中国工业污染控制地方管理框架效果评估的研究;(4)环境经济定价技术研究;(5)关于大气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的计量经济学研究;(6)关于财政政策对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影响的分析;(7)关于转让有益于气候技术的政策和体制分析;(8)国际资本流动的环境含义识别;(9)全球气候保护国际协调机制的经济分析。主要开设的课程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为本科生开设《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在人民大学任教以来,为硕士生开设《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导论》(专业必修,2学分)和《国际环境事务》(专业选修,2学分);为本科生开设《环境管理》(专业必修,4学分)。国内外研究咨询兼职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谈判代表,2000年至今亚洲开发银行独立项目核查专家,2001-200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技术需求评估专家会议咨询专家,2002年2-6月,汉城,北京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与政策研究项目”主任1999年至今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ChinaandMongoliaCountryDepartment,theWorldBank)环境经济学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北京环境保护项目(二期)》(BeijingEnvironmentProjectII),北京,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Institute)咨询专家,《南北资金流动项目:实施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潜力的研究》(North-SouthFinancialFlowsproject(01012.00),relatedto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oftheKyotoProtocol),北京,1998年6月至10月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Institute)咨询专家,《国际资金流动与环境项目》(InternationalFinancialFlowsandtheEnvironmentProject),北京,1997年7月至9月英国海外开发署(ODA)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NEPA)咨询专家兼译员,《中英环境管理实用环境经济学培训项目:中国大气污染管理经济学子项》(TrainingProjectonPracticalEnvironmentalEconomicsfor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acourseontheeconomicsofairpollutionmanagementinChina),北京,1996年10月至11月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ChinaandMongoliaCountryDepartment,theWorldBank)环境管理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山东省环境项目》(ShandongProvincialEnvironmentProject),济南与北京,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全球环境基金(GEF)咨询专家,《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地区咨询项目》(theAsianRegionalConsultationontheGlobalEnvironmentFacility),泰国曼谷,1995年4月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ChinaandMongoliaCountryDepartment,theWorldBank)环境管理咨询专家,《世界银行重庆工业改革与污染控制项目》(ChongqingInstrialReformandPollutionControlProject),重庆与北京,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所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2002-03《北京-河北生态圈项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核心专家,2002-03《气候变化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项目》(研究与培训),英国气候变化挑战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2002-03《欧州联盟环境战略与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2001-200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非附件一缔约方能力建设”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2000-200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开发与转让”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2000-2003《环境产业管理的微观基础与宏观政策分析》,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70073040),项目负责人,北京,2001-2003《运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吸引外资的可行性研究》,“日本科技振兴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联合研究项目”,北京,2000-2001年《中国酸沉降综合监测研究项目(IMPACT)》(负责酸沉降影响经济分析部分的研究),“中国-挪威酸沉降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与挪威海外发展部,北京,1999年至2004年《欧盟能源政策和推行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实习奖学金项目”,欧盟委员会第十一总司(环境、核安全与公民保护总司)B1处(经济分析与环境前瞻研究处),布鲁塞尔,1999年1月至1999年7月《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研究》(主要负责企业环境行为部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1998年至2000年《环境与发展项目:中国重庆工业污染控制管理框架评估研究》,RFF夏季实习研究奖学金项目,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华盛顿,1995年7月至9月《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中英学术交流计划项目”,英国文化委员会,伦敦,1995年2月至10月,1996年5月至7月《中国排污收费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排污收费基金管理与使用”子项),“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援助项目(B-8-1),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994年至1995年《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北京,1993年至1997年;“JGF后续项目”,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994年至1997年《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和上海,1992年至1994年成果获奖情况《可持续发展论》(合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1998年;第11届中国图书奖,1998“中国的能源财税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AirPollution,EnergyandFiscalPoliciesinChina:AReview)”,载于《ApplyingMarket-BasedInstrumentstoEnvironmentalPoliciesinChinaandOECDCountries》(巴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经济学三等奖(部级),1998年应邀在部分国际会议上演讲、宣读论文的情况演讲题目:“中国介入CDM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政策与体制角度的分析”,《BeSeTo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国际环境事务——如何实施CDM》,日本科学技术会社主办,三菱研究所和关西全球环境论坛协办,1999年7月5-6日,东京演讲题目:“促进中国参与CDM:机会、障碍和战略”,《亨里奇·玻尔基金会为邹骥博士举办的专场报告会》,德国亨里奇·玻尔基金会(HEINRICHBOLLFOUNDATION)主办,1999年4月28日,布鲁塞尔演讲题目:“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潜力:中国案例”,《清洁发展机制背景下南北资金流动研讨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系列活动》,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办,1998年11月7日,布宜诺斯艾利斯演讲题目:“中国:能源政策,技术转让和温室气体减排”,《21世纪的可持续性:旨在削减二氧化碳的能源政策与技术转让国际研讨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系列活动》,日本全球研究与奖学金基金会(GFRS)和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主办,美国泰勒斯研究所(TELLUS)和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协办,1997年12月6日,京都演讲题目:“中国:影响与温室气体减排相关的技术转让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技术转让中美日国际研讨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和日本中央电力工业研究所联合主办,1997年11月14日至17日,北京演讲题目:“水资源政策与中国的可持续城市化”,《APEC可持续城市化环境与经济政策国际研讨会》,中国APEC环境保护中心主办,1997年9月18日至20日,北京演讲题目:“能源与电气化:中国的观点”,《全球电气化:今后十年展望——EPRI论坛》,美国电力工业研究所(EPRI)主办,1997年3月26日至28日,加利福尼亚洲帕罗·阿托市演讲题目:“大气污染、能源与中国的财税政策:综论”,《中国环境政策中运用经济手段国际研讨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联合主办,1996年10月9-10日,北京演讲题目:“回顾与展望: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的实践”,《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地区咨询会议》,全球环境基金秘书处与泰国环境研究所主办,1995年4月6-7日,曼谷近年来主要成果发表、出版情况ZouJi,“AssessingClimateTechnologyNeedsinDevelopingCountries:Concepts,Methodologies,andExperiences”,presentedatthe2ndWorldCongressof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sts,AERE/EAERE,Monterey,CA,USA,June24-27,2002ZouJi,“WorkingPaperonToolsandMethodologiesinAssessingTechnologyNeeds”,preparedfortheUNFCCC/UNDPexpertmeetingonmethodologiesfortechnologyneedsassessmentsheldinSeoul,RepublicofKoreafrom23-25April2002邹骥:“开放经济与全球气候保护”,载刘燕华、周宏春主编《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邹骥,陈吉宁,张俊杰,王灿,艾宁,齐小凡:“对布什政府取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承诺的分析”,《环境保护》,2001年第5期邹骥:“关于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灵活机制’问题的理论与政策背景分析”,载胡鞍钢、吕永龙主编《能源与发展:全球化条件下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Zou,Ji,“GatewaystotheSustainableEnergyDevelopmentinChina”,EnergyandResources,JapanSocietyofEnergyandResources,Vol.22,No.1,2001,pp25-27邹骥:《环境经济一体化的政策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青年学者文库),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Zou,Ji,andJ.Li,“CDMOpportunitiesandCo-BenefitsinChina”,inDuncanAustinandPaulFaeth,OpportunitiesforFinanc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viatheCDM,Washington,D.C.:WorldResourcesInstitute,2000.Zou,JiandJ.Zhou,“RestructuringWaterInstryinChina:TowardsSustainableUrbanization”,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Vol.11,No.3,pp.316-321,1999邹骥:“关于可持续城市化过程中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水工业的几个问题”,北京:《科技潮》,1998年第6期;邹骥、张坤民:“京都会议与京都议定书:背景、形势和影响”,北京:《世界环境》,1998年第2期Zou,Ji,“China:InstitutionalandPolicyVariablesInfluencingonTechnologyTransferRelatedtoGHGMitigation”,preparedfortheWorkshoponTechnologyTransferforGreenhouseGasMitig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o-sponsoredbyBeijing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Institute(Beijing),ResourcesfortheFuture(Washington,DC),andCentralResearchInstituteforElectricalPowerInstry(Tokyo).Beijing,China,November14-17,1997Zou,Ji,“ImpactsofFinancialGlobalizationon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ofEconomicDevelopmentPath:ACaseStudyofChina”,areportpreparedforInternationalFinancialFlowsandtheEnvironmentProjectsponsoredbyWorldWildlifeFund(WWF)andWorldResourcesInstitute(WRI),November1997邹骥:“用经济手段控制大气污染:以中国能源财税政策为案例”,载于胡涛、王华东主编《中国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应用》,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邹骥:“科学技术进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展示的前景”,载于张坤民主笔《可持续发展导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邹骥、张象枢:“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环境保护在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选择”,载于李政道、周光召等主编《绿色战略》,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年11月邹骥:“环境经济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世界银行机制建设后续项目研究报告,1997年10月Zou,Ji,“WaterResourcePolicyandUrbanSustainabilityinChina”,presentedattheSeminaronEnvironmentalandEconomicPoliciestowardsSustainableCitiesinAPEC,Beijing,China,September18-20,1997Zou,Ji,andH.Yuan,“AirPollution,EnergyandFiscalPoliciesinChina:AReview”,inApplyingMarket-BasedInstrumentstoEnvironmentalPoliciesinChinaandOECDCountries(editedbyOECD),Paris: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1997Spofford,Jr.,WalterO.,X.Y.Ma,J.Zou,andK.Smith,"AssessmentoftheRegulatoryFrameworkforWaterPollutionControlintheXiaoqingRiverBasin:aCaseStudyofJinanMunicipality,",Washington,D.C.:theWorldBank,June1996Spofford,Jr.,WalterO.,X.Y.Ma,J.Zou,andK.Smith,"AssessmentoftheRegulatoryFrameworkforInstrialPollutionControlinChongqing,",WashingtonD.C.:theWorldBank,February1996Zou,Ji,"EnergyPolicy:AnImportantOverlapBetweentheEnvironmentandtheEconomicDvelopment,",London:STICERDBulletin,No.Spring1995,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Zou,Ji,"ReviewandProspect:GEF'sPracticeinChina,",AsianRegionalConsultationontheGlobalEnvironmentFacility,Bangkok,Thailand,6-7April1995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