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厚生

厚生

专栏作者

11

推荐

3

最新

1496

查看

  • 各学部、学院(系),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1]12号)精神,我校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博士学位的二级学科,在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鉴于我校学科数量已经位列全国第一,学科布局已经成型,自主设置工作要从严控制,不鼓励大量设置新学科和调整原有学科。为做好我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以下简称“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目录内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1、学科范围:目录内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的学科主要针对2011年自行审核通过的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基本条件:应具备设置该二级学科所必需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能开设培养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课程。3、工作程序:(1)增设目录内二级学科,须结合本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2)增设或撤销目录内二级学科,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做出增设或撤销目录内二级学科的决定。(3)增设或撤销目录内二级学科的名单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二、目录外二级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1、基本条件:(1)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2)二级学科要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3)社会要对该二级学科有一定规模的人才需求。(4)应具备设置该二级学科所必需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能开设培养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课程。2、工作程序:(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内外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本学科人才培养条件,提出目录外二级学科的增设或更名方案,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2)聘请7人以上(含7人)外单位的同行专家(须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博士生导师)对增设或更名方案进行评议;(3)在每年9月30日前,将目录外二级学科增设或更名方案、专家评议意见表等材料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接受同行专家及其他学位授予单位为期30天的评议和质询;(4)根据公示结果,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并表决通过后,做出增设或更名目录外二级学科的决定。3、学科代码:目录外二级学科的学科代码为六位,前四位为该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 三、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博士学位的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一级学科均须已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硕士学位的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一级学科本单位均须已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1、设置原则:拟设交叉学科应是跨学科门类或多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已经超出一级学科的范围,并且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将促进新的理论形成和发展或产生新的研究方法。2、设置程序:同目录外二级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工作程序。3、学科代码:交叉学科的学科代码为四位,前三位为“99J”,第四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4、学科管理:交叉学科按照目录外二级学科管理,挂靠在学生所授学位的一级学科下进行教育统计。四、其他事项:1、此前自主设置的33个二级学科须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交自我评估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变化,对连续三年不招生或无专职教师队伍的不符合自主设置条件的学科,将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议,予以撤消,并报教育部备案。2、各学部申报的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目录外二级学科、交叉学科,都应纳入本学部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3、学校将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及时向有关学部提出调整(包括增设、更名和撤销)二级学科的建议。五、工作进程安排:1、8月31日至9月12日:各学部上报《论证方案》、《备案表》及已有自主设置学科的自我评估报告(见附件);2、9月13日至9月23日:召开校内、校外同行专家评议会议(必要性、可行性论证);3、9月26日至9月30日:学科申报材料报送教育部学位中心;4、10月01日至10月31日:学科申报材料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信息平台”进行网上公示,接受同行专家及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的评议和质询;5、12月31日前:召开校学位委员会全体会议;学科申报材料(认证方案、专家评议意见表、备案表及学科基本情况年度报表)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附件:学位办[2011]12号文件及其附件                                           研究生院                                      2011年8月31日  更多

  • 姓名:尤东晶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研究方向: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室内设计与理论3.建筑历史与理论个人简历198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2008年7月,执教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2008年7月调入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任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助理、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建筑与规划系系主任。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导师姓名高圣彬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土木工程研究方向钢结构稳定组合结构抗震联系电话13641736405电子邮箱gao_sb@sjtu.e.cn个人简介高圣彬,1970年9月生,江苏泰州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工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钢结构;1998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钢桥抗震,博士论文题目为<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1999年至2006年,日本电子计算株式会社从事数值分析方面的研究;2005年至2006年,被聘为名古屋大学研究员,从事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2006年12月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面的抗震研究工作。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任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协会下属『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锚固部破坏分析委员会』委员;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任日本钢结构协会下属『钢桥抗震设计方法研讨委员会』委员;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任日本钢结构协会下属『钢桥抗震性能提高委员会』委员。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1部,参著2部,其中SCI检索国际论文7篇,EI检索论文7篇。在研项目[1]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独立申报):混凝土部分填充钢桥墩在承受横向反复荷载作用时的关键技术研究(08PJ14064)。[2]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独立申报):混凝土部分充填钢管柱在承受轴力和横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与变形性能研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