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简介

滩纯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于2003年将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育种研究部分进行战略性重组而成立的国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农科院。是以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作物科学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其方向任务是以作物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品种选育为核心,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任所长是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万建民博士。作物科学研究所机构设置为:管理机构有综合办公室、科研处和人事处(党办),服务机构有科技服务中心和试验农场,研究机构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中心、作物遗传育种系、作物分子生物学系、作物栽培生理系和学报编辑部。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北京)、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依托单位,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其主要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人才队伍

豪快者
大突破
庄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董玉琛: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 李梅芳 (1986年)辛志勇 (1997年)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万建民 何中虎 贾继增 林志珊 李立会 王天宇 邱丽娟 曹永生 王春连 景蕊莲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万建民 一级:万建民 林晨涛 黎志康 何中虎 李立会 赵 明 毛 龙 李建明 王国英二级:马有志 张增艳 赵开军 夏先春 付彬英 高用明 徐建龙 王天宇 邱丽娟张学勇 李新海 王建康 傅永福 粱 璐 黎 裕 孔秀英 李少昆 任贵兴三级:韩天富 周 阳 雷财林 叶兴国 曹永生 王晓明 朱苓华 卢新雄 杨庆文 万建民 庄巧生 何中虎 辛志勇 张保明 张世煌 马有志 张增艳赵开军 夏先春 李少昆 李梅芳 刘录祥 韩天富 肖世和 王增远刘秉华 赵广才 袁龙江 陈新民 王步军 傅彬英 高用明 徐建龙黎志康 周 阳 李新海 韩粉霞 叶兴国 董玉琛 贾继增 周荣华李祥义 高卫东 程须珍 齐秀改 王晓鸣 景蕊莲 王天宇 王述民张学勇 韩龙植 邱丽娟 李立会 曹永生 朱志华 张 京 张 辉卢新雄 黎 裕 李洪杰 赵 明 林晨涛 毛 龙 任贵兴 王建康傅永福 程治军 黄长玲 孔秀英 张宗文 宗绪晓 王克晶 杨庆文朱振东 刘伟华 潘映红 王国英 杨建平 李桂英 苏 宁 韩敬花 姚 杰 陈新华 武 力 高群英 李军辉 夏兰芹 张 艳 孟凡华 李思敏雷财林 潘照明 王久林 王 洁 徐琼芳 林志珊 周永力 王春连王山荭 白羊年 孙君明 吴东兵 马兴林 李巨光 陈国英 牛增山梁业红 刘志芳 隋向真 邵俊明 董志强 王 晶 赵林姝 闫长生朱苓华 张 欣 王松梅 吴存祥 李连成 杜 娟 朱 光 陈长利李静梅 程维红 王 岚 闫淑荣 秦亚平 张 涛 郑先强 段春兰刘三才 张志娥 陶 梅 杨克理 石云素 陆 平 胡小荣 陈晓玲霍纳新 魏利青 李向华 李 睿 刘根泉 杨欣明 昌晓平 张万霞袁兴淼 崔淑兰 王心宇 高爱农 关荣霞 侯文胜 高丽峰 李英慧谢瑞芝 张 勇 赵志超 郭秀平 田志国 杨 丽 王兰芬 谢传晓王德森 陈丽娟 陈 明 庄巧生 李梅芳 辛志勇 刘秉华 徐雨昌 王春莲 林志珊董玉琛 贾继增 周荣华 李立会 曹永生 程须珍 王天宇万建民 何中虎 邱丽娟 贾继增: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万建民: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何中虎: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李立会: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农业部“十佳青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曹永生:农业部“十佳青年”毛 龙:“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植保所哪个好考啊

竞猜王
罗曼史
植保所相对来说好考。作科所是农科院最好的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怎么样?

生于陵陂
约书亚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是1996年初以原旱地作物研究所为主体与原经济作物研究所的花生、甘蔗、烟草研究室和花生综合实验厂组建而成,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确认的全省九个确能体现广东优势和特色的公益类型科研机构之一,主要从事花生、甘薯、玉米、甘蔗、烟草等旱地作物新品种选育、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有关应用基础的研究与开发。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哪个所研究实力最强

三元
阴阳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文献与信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50年来,虽然机构几经变化和离合,但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却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农业信息研究所是1987年7月组建,组成的主体是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和农业科技出版社(该社1989年分出成为独立单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献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1995年11月和199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和计算中心又整建制并入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今天的发展规模,2005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回顾过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正式诞生,接管了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图书室。建馆初期藏书仅10万余册,工作人员14人,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馆”,即全国农业中心图书馆,承担起为全国服务的职能。6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图书馆发展较快,藏书达21万册,工作人员达29人。 1986年底,该馆工作人员达69人,藏书36万册,馆舍面积2167平方米,1987年,新图书馆落成,馆舍面积达13300平方米。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1956年7月,中国农科院筹备组设立了情报外联组和资料组,当时编制16人,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情报机构的雏形。1963年9月,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情报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1971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所,标志着我国农业情报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70年代,情报所在搜集、整理和传播国内外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研究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80年代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同时为农牧渔业部情报所,明确了全国情报业务协调的职能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筹建,1983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农口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有职工44人。先后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9项,国际合作项目2个,通过鉴定的成果17项,其中9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7项获院科技进步奖。举办计算机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数1万人次。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始建于1992年,其研究方向是,开展粮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宏观战略的研究,承担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及部委研究课题,完成多次国家及有关部委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和咨询。此外,参加筹建了“国家食物与咨询委员会”,并承担该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87年。它集成了以上各种科技机构的文献与情报、资源与设备、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为逐步扩大农业文献信息研究和服务范围创造了条件。经过17年的发展,农业信息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中心的业务工作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农业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全国农业文献信息加工与研究开发中心、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农业宏观发展和情报研究中心。现有在职职工319人。有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2人、博士、硕士52人。中心内设20个部门。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全国性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介绍

尝试凿之
不日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3月,是专门从事小麦、大豆、甘薯、谷子、玉米等主要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专业研究所,为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是“农业部农作物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的挂靠单位。首席专家赵振东研究员荣获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3年12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怎么样?

闻韶
龙舌兰
简介: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成立于2007年,是在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原经济作物研究所育种力量成立,主要从事春小麦、玉米、油料、糜谷、豆类、棉花等作物新品种选育、繁殖及推广;科技扶贫开发、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及研究等科研工作。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是湖北省直属事业单位吗?

而和
杨时
是中直科研单位,不是省直事业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人事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地理位置在武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属于公务员吗

折也
廉贪之实
一般不属于公务员。公务员,指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员,具体解释因国而异。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在西方国家,“公务员”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世界各国现代公务员制度对待公务员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小范围的公务员,以英国为代表;二是中等范围的公务员,以美国为代表;三是大范围的公务员,以法国为代表。1994年8月19日,中国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